sin平方加cos平方表白是:
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C为直角,角A大小为α:
则sin²α+cos²α=a²/c²+b²/c²=(a²+b²)/c²。
a²+b²=c²。
所以sin²α+cos²=c²/c²=1。
解释:
在直角三角形中,∠A(非直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故记作sinA,即sinA=∠A的对边/∠A的斜边 古代说法,正弦是股与弦的比例。
古代说的“勾三股,四弦五”中的“弦”,就是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 股就是人的大腿,长长的,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中长的那个直角边为“股”;正方的直角三角形,应是大腿站直。
sin平方加cos平方等于1
在直角三角形中, 三边a、b、c(斜边)
则勾股定理可得:a^2+b^2=C^2
sinA=a/c cosA=b/c
(sinA)^2+(cosA)^2
=(a/c)^2+(b/c)^2
=a^2/c^2+b^2/c^2
=(a^2+b^2)/c^2
=1
起源
公元五世纪到十二世纪,印度数学家对三角学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尽管当时三角学仍然还是天文学的一个计算工具,是一个附属品,但是三角学的内容却由于印度数学家的努力而大大的丰富了。
三角学中”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就是由印度数学家首先引进的,他们还造出了比托勒密更精确的正弦表。
我们已知道,托勒密和希帕克造出的弦表是圆的全弦表,它是把圆弧同弧所夹的弦对应起来的。印度数学家不同,他们把半弦(AC)与全弦所对弧的一半(AD)相对应,即将AC与∠AOC对应,这样,他们造出的就不再是”全弦表”,而是”正弦表”了。
印度人称连结弧(AB)的两端的弦(AB)为”吉瓦(jiba)”,是弓弦的意思;称AB的一半(AC) 为”阿尔哈吉瓦”。后来”吉瓦”这个词译成阿拉伯文时被误解为”弯曲”、”凹处”,阿拉伯语是 ”dschaib”。十二世纪,阿拉伯文被转译成拉丁文,这个字被意译成了”sinus”。
sin与cos平方和等于1,意思是两个人合二为一。
有关数学的情话如下:
1、若其是sin,偶愿做x轴,即使重回原点,也总有下一次交错的瞬间。
2、爱情先是欧几里得空间的平行线,然后在黎曼空间有了焦点,最后拉格朗日。
3、爱是一道数理方程,不论什么样的美妙通解,总是不能对所有的难题适定。
4、偶真想用一下傅里叶变换,去解析其心里混乱的频率,变成自己能读懂的正余弦。
数学表白:
1、如果有一天身处地球的两侧,咫尺天涯, 一定顺着通过地心的大圆来到其的身边,哪怕是用爬。
2、偶对其的感情,就像以自然常数e为底的指数函数,不论经过多少求导的风雨,依然不改本色,真情永驻。
3、其是正数,偶是负数,偶们都是有理数,根本是天生一对啊。
4、如果其的心是X轴,那偶就是个正弦函数,围着其转动,有收有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