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内耗是什么意思?

自我内耗是什么意思?,第1张

是指人自己对自己的消耗。内耗是指内部消耗,自我内耗多数是由于人对自己的不接纳、或者纠结、批评,导致的因为自我原因对自己精神、身体的消耗,对个人来讲是一种损伤。

很多时候,我们会对未来过于担忧,会猜测别人种种的想法,虽然反复思考但最终无法改变现状。这种情形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属于一种自我内耗,会让我们产生许多负面情绪,自我感觉也更加糟糕,但我们却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人生是个复杂的剧本,过程没有彩排,结局不能改写,每一页都是现场直播。想穿好看的衣服出门,要挣扎许久;想在课堂上发言,要在心里挣扎无数回;聚会时企图加入群聊,却一句话也插不上;发个朋友圈要焦虑失眠一晚上。

别人随口一句话都能暗自揣测很久,越想越多,整个人陷入毫无意义的思考之中,拼命跟自己过不去。我们很多的不快乐,就是因为被头脑中的各种念头缠绕。精神损耗会影响我们做出有效的判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人际交往都会更加吃力。

当一个人陷入了这样的情绪之中,说明他正在经历精神内耗。 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自我内耗,行动力自然减弱。

自我内耗的表现

1、不能为自己做出选择

自我内耗者最头疼的事情就是选择,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在明知道A与B是冲突的情况下,他们还试图脚踏两只船,其结果可想而知。

2、不能为结果负责

不能够对结果负责,所以不敢去尝试,因为不敢去尝试,所以产生各种遗憾。有时候哪怕真的去尝试了,结果却不满意,于是找一大堆理由和借口,归根结底就是逃避自我的责任。不能对结果负责,所以满怀牢骚;不能对结果负责,所以逃避自我。

这种内耗会让个体失去真实的自我,陷入一种空想之中。在空想之中,他们是完美的,是能够掌控一切的存在。但是这种空想对于现实,没有丝毫影响力。

3、想不通 放不下

自我内耗者有太多想不通的事情,但是他们并没有打算放下。失恋中,被抛弃者往往想不通被抛弃的原因。这种思考尽管让他们感到痛苦,但是他们没打算放下它。无力改变的结果,会让个体认知产生偏见,并且怀疑自我的能力,进而变得意志消沉。

有些人把这种想不通、放不下的状态美化为执念,心理学却称其为偏执。

  精神内耗在心理学的专业术语中是这样定义的——又称为心理内耗,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的内耗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人在做决定时,虽然已经有充分的准备但是依然会为这件事情感到焦虑不安、烦躁压力等负面情绪,当这些负面情绪不断的累积会不断地形成一种自我消耗。

一、   精神内耗的表现

精神内耗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想太多,对做事过程中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在不断内耗过程中会形成隐形的疲惫。哪怕是在闲下来的时间里也会感觉到焦虑烦躁,在与别人交流过程中会过度放大他人的语气和表情变化,整个人会变得格外的敏感,害怕输出自己的观点,对于自己的想法担心别人会不理解、会反驳,会陷入自我怀疑。

二、   精神内耗的危害

精神内耗会对我们的心理和身体上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心理上:让人有强烈的不安感,焦虑紧张像一张大网笼罩着我们,工作效率持续下降,在逐渐的累积过程中最终会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这颗炸弹一旦爆炸就会导致我们崩溃更严重者会导致重度抑郁。身体上:精神内耗会导致失眠、头痛、没胃口、经常做噩梦、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精力等。

三、   精神内耗产生原因

精神内耗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和性格、遭遇的事情以及身体等方面都有关系。主要原因为:

(1) 完美主义和强迫症。对于一件事情必须要做到尽善尽美,一定要做到最好。这样就会在无形中给自己产生压力,让自己对于很多事情不敢大胆的去实践,只敢在脑海中无数次的模拟,最终付诸东流,长时间下会产生严重的内耗。

(2) 不自信、高度敏感。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不自信,认为他人对自己会有质疑,每次有自己的看法不敢提出来,做事情畏手畏脚,放大别人的行为,会让自己感到疲惫烦躁。

(3) 压力大。在现在社会中,每个人的压力都在逐渐的变大,但是在压力堆积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自己疏导消耗压力的能力,在压力无法释放的情况下,烦躁也会随之而来。

  综上所诉,产生精神内耗的原因有很多,而精神内耗对于我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们要善于去释放压力,相信自己,从而减少精神内耗,自我和解,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问题的人和事,人也不可能只有快乐没有痛苦,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能轻松点活着。

你的内耗只因自我认知太低

人生有三次认知的妥协和成长:

第一次是意识到自己的父母很普通;第二次是意识到自己也很普通;第三次是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也很普通。

浩瀚宇宙,茫茫人海,我们每个个体都很渺小,不过沧海一粟。

自我认知太低其实就是不自信,不会爱自己。

自信不需要自负,爱自己也不是自私。

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不值得。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懂得去爱,怎么可能会懂得爱别人。

讨好型人格、过渡依赖、过分追求完美,不断陷入纠结都是自我认知太低的表现。别人说你格局大,你就要压抑自己的需求,表现的大度;

和赞美填满的空洞又空出来了。你更加自单,更加不懂得自爱。

从现在开始,你要对自己好一点,满足自己最小的需求,不断修复受份的内心。

追求万事完美,成全众生,先放到一边不去想。

你要先成全自己才能成全众生。别忘了,你也是众生之一。

没有得到别人的有效反馈就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喜欢的人一起吃饭,只因他没有把最后一块你最喜欢的甜点留给你,你就怀疑他是不是真的爱你。

自我认知越低,内心空洞感就越强。就越希望别人来认同和赞美你。

长此以往,会发展出厚重的人格面具,彻底掩藏住真实的你。

一且受到他人的否定或者不认同,你就会紧张焦虑,因为之前被他人的认同。

逛街看到喜欢的衣服,因为朋友说不好看,你放弃拥有;出行旅游,制定的计划因为天气突变和交通拥堵无法顺利实施,你觉得自己又搞砸了;熬夜做出的报告得到领导的点名表扬,你忐忑很久却不知道怎么回复。

你敏感、你自卑、你迫求完美,你不停的建立情感,又不停的自我否定,使自己的精神总是处于肉耗状态。

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的自我认知太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8863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1
下一篇2024-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