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停止精神内耗?

如何停止精神内耗?,第1张

1 清晰定位自我认知

“想太多”常常是源于对自我的认识不够明确。

不清楚自己能力的下限,就常常容易担心自己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对自己能力的上限不够了解,就难以迈出常识的第一步,而只会在心里自怨自艾。

因此,对自我的认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自己能力所在,能增强自我效能感,进一步提高自己行动的动机与兴趣,从而减少“想太多”现象,减少精神内耗带来的不良影响。

2 停止拖延

会让我们产生忧虑的无非只有两件事情,一是过去遗憾的事情;二是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

过去的遗憾我们难以弥补;但未来的事情我们可以尽力去完成,第一步,就是停止拖延。

我们大多数人平时的拖延并不是暂停任务进行休息调整,而是有任务应该做却不愿意去做,仅仅只是通过一些重复的无意义的事情来消磨当下时光,直到deadline到达才迫不得已去完成。

但是,悬而未决的任务一直立在心头,让我们无法心安理得地娱乐休息,而卡在最后的时间点去完成任务,往往也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于是就回到了我们刚刚提到的第一点,会导致自己难以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

所以,要提高自己对于禁止拖延的意识,要在每一个想要拖延的时刻警醒自己,stop!

3 抓住抉择点,行动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常常也会警告自己不要过分拖延,但又难以下定决心对自己过于严苛,于是对自己说:“再刷两分钟视频我就开始。”

或是还有人总喜欢寻找到整点时刻去开始行动,但在心里对自己立下了这样的flag之后,等你再反应过来要去行动时,也许一两个小时已经在不经意间溜走了。

我们将在玩耍时,头脑中突然升起的“行动”念头称为“抉择点”。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让在抉择点时升起的念头一晃而过,于是下意识的拖延就这么产生了。

所以,抓住抉择点,很重要。

有意识地重视你在抉择点时的“行动”念头,立刻放下手中的游戏,开始行动去完成任务,拖延就可以就此消灭!

4 不要过分追求完美,适时给自己奖励

减少精神内耗的重点就在于将自己的认知资源更多的用于行动,而行动,往往就需要足够的动机来驱使。

行为主义流派的强化在这一点上就能够很好地被应用。

适时适当的奖励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提升并保持外部动机,从而增强我们行动的驱动力。

一、什么是精神内耗

在群体心理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内耗效应」。

内耗效应指的是在群体中,人们把社会或部

门内部因不协调、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

力等方面无谓的消耗而产生的负效应现象。

所以时常会感到非常疲惫,这种疲倦不是体

力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二、精神内耗的危害是什么?

1做事犹豫不决,不敢决断。

2容易被他人话语影响情绪,导致情绪低

落,起伏不安。

3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

4厌恶自己。

三、停止精神内耗的 5 个技巧

1把自己的事与他人的事剥离开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一个概念——「课题分离」。

指的是想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么是他人的课题,什么是自己的课题,在心中树立一条清晰地分界线。

按白话来说,就是分清楚什么是他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

别人如何对待你,要怎么做,那是别人的事,你无法干涉。同样的,你也有你的事,也是别人无法涉足的,只能靠你自己。

2多鼓励,少苛责。

3五分钟原则法。

行动起来,暂停负面情绪。只需要 5 分钟,可以看下书、散个步等等,允许自己哭。

4写下来

写日记也是很好的办法。发朋友圈都可以。写出来的文字有点悲伤没有关系。作为成长型的博主,可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不开心 or开心。

5阅读

阅读是对抗精神内耗的很好的方法。

读一些自愈系的书籍。

读书画画手账都可以。

还有日本的自愈系的**。

看美食类的视频也很自愈。

推荐书籍:《我的便携式生活》

分享6个停止内耗的方法,让你摆脱精神束缚,走出低迷状态。

1 想不通时,换个思维频道

曾看过一个故事。有着“撑杆跳皇后”之称的俄罗斯运动员伊辛巴耶娃,原本是学体操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高也越长越高,最后超过了体操运动员的标准。那段时间,她每天都辗转难眠,整日萎靡不振,甚至一度绝望地想到退役。后来有一次,她去训练馆,看到撑杆跳运动员们在集训。她眼前一亮,一扫之前的疲惫:不能学体操,我可以学撑杆跳啊。于是,伊辛巴耶娃果断放弃练了10年的体操,转而去学撑杆跳。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变通,不仅让她缓解了焦虑,还让她在后来的比赛里,刷新了女子撑杆跳的世界纪录,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撑杆跳女皇。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自己的思维方式所局限着,以为眼前的困境,就是绝境,常常为此焦虑担忧。可实际上,只要换个角度看,原来棘手的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很喜欢一句话:“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遇到纠结的事,如果看不到出路,不妨转换下思路,往往就能柳暗花明。

2 减少过度敏感,为精神减负

知乎上有个问答:“过分敏感的人,是什么样的?”

有一个高赞回答:“外界可能只是平凡的一次聚会聊天,而敏感的人内心,却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的连续剧。”

曾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一个故事,有次外出打车,上车后由关门过于用力,发出“嘭”的一声。司机回头瞪了她一眼,于是在之后的行程里,她一直惴惴不安。每当车子急转弯,她都认为是司机在借机发脾气。直到下车时,司机热情地帮她取出行李,她才发现一切都是自己想多了。

《平凡的世界》里有句话说得好: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生活中,大多数精神内耗,就是因为想得太多。明明是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偏要杞人忧天,胡乱猜测。当一个人陷入无尽的遐想中时,就很容易精神疲劳。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人只有戒掉敏感,心大一点,少想一点,才能活得自由舒心。

3 合理分配时间,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

之前看过一部《星期六》的短片:周六早晨,男子起床后,就开始思考着今日打卡清单。他在脑海里,不断地试想着自己今天要做些什么。等会儿儿要先洗碗、洗衣服,支付账单,清洁浴室,丢垃圾,打电话给老妈……然后到了晚上,再找点其他有意思的事情做。看到这么多要做的事,他一直在脑海里反复盘算,自己应该先从哪一件事做起。就这样,在他的纠结之中,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天里,他什么都没干,却感觉身心俱疲。没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我们就容易被无数琐事所消耗,被内心的纠结活生生困在方寸之地。最终导致事情也没干成,还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当你感觉事情多到不知如何着手时,不妨按轻重缓急,给自己制定一个任务清单。只有把心思专注在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上,先解决大事,再处理小事。生活才能井井有条,情绪也才能越来越好。

4 想做的事情,立即行动

李彦宏曾在演讲中说:“太多年轻人,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想得多,做得少,生活自然多烦恼。多年前,美国一家报社里,有位小记者琼斯。有次上司叫他去约访大法官布兰德斯,琼斯想到,自己只是个无名小卒,也没多少经验,对方是大法官,可能根本就不会搭理自己。一想到无法完成任务,他心里就越慌,脸上开始流冷汗,整个人莫名地紧张。他忐忑地跟上司说出担忧,上司瞥了他一眼,拿起话筒就拨通了对方的电话:“你好,我是明星报的记者琼斯,我奉命采访布兰德斯法官,不知他今天什么时候有空?”很快,电话那头传出声音:“下午1点15分,请准时到。”琼斯听后,愣在原地,他怎么也没想到时情竟如此简单。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会顾虑太多,猜想可能遭遇的问题。殊不知,拧巴和纠结会成为我们行动的最大障碍,让我们不断消耗心神。

有句话说得好:蠢蠢欲动,不如立即行动。当你陷入犹豫和纠结中时,别想太多,先做了再说。所有臆想的悲剧,都会在行动中瓦解。

5 接纳自己,不必与别人比较

英国作家史密斯在《我们内心的“坏东西”》里,记录了一位律师的故事。有一次,他跟一位老同学聚会,见面后发现对方现在不仅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发量还比他多。在这整场聚会里,老同学谈笑风生,他却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和挫败感中:“小时候明明我比他成绩好,怎么一转眼间他就超过了我,混得比我成功?”甚至在觉得自己现在混得不如对方的同时,还暗暗怨恨起了世界不公:“凭什么别人都能过上幸福滋润的生活,而我却过成这样?”回到家里后,他心里依然耿耿于怀,整日面色愁苦,郁郁寡欢。

没过多久,他的事业也开始下滑,日子越过越差。

停止内耗的6个方法过你自己的想要的人生

明明感觉没做多少事情,却累得不行;工作出了一点失误差错,就反复回想彻夜难眠;想做一件事情,却总是犹犹豫豫,不愿意行动;面对选择左右为难,纠结半天也确定不下来……

有个问题:“一个人活得很累的根源是什么?”高赞回答说:“不是能力问题,不是外貌问题,而是没能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确实,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感到痛苦,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我们内心的冲突。对一件事过于敏感,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激起情绪上的波澜。久而久之,不仅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甚至对生活也产生了厌烦的感受。

有时,一天下来,即便什么都没做,也会觉得好累好累。其实,这些都代表着严重的精神内耗。

内耗的过程,就像是用一把勺子,慢慢将自己掏空。

想要摆脱内耗,让生活恢复活力。这6个方法,你一定要试一试。

1、停止反复犹豫

你是不是也这样?本想去减肥,但是一想到运动好累,就有点纠结;本想去旅行,但是一想到出发前要做的功课和准备,就有点动摇;本想去创业,但是一想到可能面对的困难,就有点迟疑。犹犹豫豫到最后,常常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做成。

作家脱不花曾说:“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所谓三思后行,如果只停留在“三思”,所有美好的愿景都会沦为遗憾。放弃脑海中左右摇摆的想法,扔掉心里徘徊不定的计划。趁着年轻,趁着还有梦,大胆地去追逐,放肆地去折腾。

很多事情,你不果断尝试,永远都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成也好,败也罢,只要你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相信一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2、减少过度敏感,为精神减负

网上有个问答:“过分敏感的人,是什么样的?”有一个高赞回答:“外界可能只是平凡的一次聚会聊天,而敏感的人内心,却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的连续剧。”

曾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一个故事,有次外出打车,上车后由关门过于用力,发出“嘭”的一声。司机回头瞪了她一眼,于是在之后的行程里,她一直惴惴不安。每当车子急转弯,她都认为是司机在借机发脾气。直到下车时,司机热情地帮她取出行李,她才发现一切都是自己想多了。

《平凡的世界》里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人只有戒掉敏感,心大一点,少想一点,才能活得自由舒心。

3、停止后悔

有一位精神病学家,从业多年,在精神病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说,自己有许多病人,都把时间花在缅怀过去上,后悔曾经做过的或者没做的事。

要是我在那次准备得好一点;要是我当初没犯那样的错误……反反复复地懊悔,最终让自己陷入了无尽的精神消耗之中。人活一世,难免有遗憾的时候。一时的反思可以推动我们进步,长久的懊悔只会令我们步履维艰。

你要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昨日失去的,明日必以另一种方式补偿你。与其沉湎于不能改变的过去,不如坦然放下。

毕竟,我们无法改变过往的遗憾,却可以决定未来能否不留遗憾。

4、停止活在他人眼里

叔本华说:“人性有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太在乎周围人的反应。

同事无意间的一个眼神,会让心情失落许久;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会默默纠结半天。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后果往往是,在敏感和讨好中委屈了自己。

你要明白,生活说到底,是取悦自己的过程。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都与别人无关。真正需要在意的,不是周围人的眼光,而是自己内心的感受。

学会放下对别人的关注和期待,把时间和爱留给自己。学会将生活的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你才能活出最闪耀的人生。

5、停止苛求完美

在我们的身边,完美主义者往往有两类人。一种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极致;另一种是对别人要求很多,严于律人,不允许周围人犯一点错。

不管是哪一种,都注定活得很累。因为这个世界,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如你所愿。

《道德经》中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与其在苛求完美的路上让自己精疲力竭,不如放松下来,给生活留一点缺口。

保留那份遗憾,人生也许不够完美,却能变得更加完整。

6、停止自我攻击

“我真差劲,因为我不会说话,情商太低了”;“我是一个失败的人,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我不配被爱,因为我不够优秀”。内耗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无法接纳自己,进而自我攻击。当你不满意自己,对自己挑三拣四时,你就注定很难得到快乐。

人活在世上,最难也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和自己和解。或许你不善言辞,但是你有着出色的行动力,能代替一切花言巧语;或许你能力一般,但是你一直勤勤恳恳,让家人得以衣食无忧;或许你普普通通,但是你有着良好的品行,足以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重。

所以,从今天起,不要再自我贬低。学会相信自己,欣赏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只有你拥抱自己,世界才会敞开怀抱接纳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707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