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停止精神内耗?

如何停止精神内耗?,第1张

1 清晰定位自我认知

“想太多”常常是源于对自我的认识不够明确。

不清楚自己能力的下限,就常常容易担心自己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对自己能力的上限不够了解,就难以迈出常识的第一步,而只会在心里自怨自艾。

因此,对自我的认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自己能力所在,能增强自我效能感,进一步提高自己行动的动机与兴趣,从而减少“想太多”现象,减少精神内耗带来的不良影响。

2 停止拖延

会让我们产生忧虑的无非只有两件事情,一是过去遗憾的事情;二是未来还未发生的事情。

过去的遗憾我们难以弥补;但未来的事情我们可以尽力去完成,第一步,就是停止拖延。

我们大多数人平时的拖延并不是暂停任务进行休息调整,而是有任务应该做却不愿意去做,仅仅只是通过一些重复的无意义的事情来消磨当下时光,直到deadline到达才迫不得已去完成。

但是,悬而未决的任务一直立在心头,让我们无法心安理得地娱乐休息,而卡在最后的时间点去完成任务,往往也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于是就回到了我们刚刚提到的第一点,会导致自己难以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

所以,要提高自己对于禁止拖延的意识,要在每一个想要拖延的时刻警醒自己,stop!

3 抓住抉择点,行动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常常也会警告自己不要过分拖延,但又难以下定决心对自己过于严苛,于是对自己说:“再刷两分钟视频我就开始。”

或是还有人总喜欢寻找到整点时刻去开始行动,但在心里对自己立下了这样的flag之后,等你再反应过来要去行动时,也许一两个小时已经在不经意间溜走了。

我们将在玩耍时,头脑中突然升起的“行动”念头称为“抉择点”。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让在抉择点时升起的念头一晃而过,于是下意识的拖延就这么产生了。

所以,抓住抉择点,很重要。

有意识地重视你在抉择点时的“行动”念头,立刻放下手中的游戏,开始行动去完成任务,拖延就可以就此消灭!

4 不要过分追求完美,适时给自己奖励

减少精神内耗的重点就在于将自己的认知资源更多的用于行动,而行动,往往就需要足够的动机来驱使。

行为主义流派的强化在这一点上就能够很好地被应用。

适时适当的奖励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提升并保持外部动机,从而增强我们行动的驱动力。

你好朋友你现在的情况就属于明显的压力过大导致抑郁症的,建议可以去医院看心理医师。平时多和朋友家人沟通,多外出走,多听音乐,这样可以缓解压力,多想自己的责任。如果自己调节不好的话,也可以吃点抗抑郁的药物治疗,例如百忧解,舒肝解郁胶囊等,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祝您健康。

分享6个停止内耗的方法,让你摆脱精神束缚,走出低迷状态。

1 想不通时,换个思维频道

曾看过一个故事。有着“撑杆跳皇后”之称的俄罗斯运动员伊辛巴耶娃,原本是学体操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高也越长越高,最后超过了体操运动员的标准。那段时间,她每天都辗转难眠,整日萎靡不振,甚至一度绝望地想到退役。后来有一次,她去训练馆,看到撑杆跳运动员们在集训。她眼前一亮,一扫之前的疲惫:不能学体操,我可以学撑杆跳啊。于是,伊辛巴耶娃果断放弃练了10年的体操,转而去学撑杆跳。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变通,不仅让她缓解了焦虑,还让她在后来的比赛里,刷新了女子撑杆跳的世界纪录,成为了举世闻名的撑杆跳女皇。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自己的思维方式所局限着,以为眼前的困境,就是绝境,常常为此焦虑担忧。可实际上,只要换个角度看,原来棘手的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

很喜欢一句话:“世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遇到纠结的事,如果看不到出路,不妨转换下思路,往往就能柳暗花明。

2 减少过度敏感,为精神减负

知乎上有个问答:“过分敏感的人,是什么样的?”

有一个高赞回答:“外界可能只是平凡的一次聚会聊天,而敏感的人内心,却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的连续剧。”

曾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一个故事,有次外出打车,上车后由关门过于用力,发出“嘭”的一声。司机回头瞪了她一眼,于是在之后的行程里,她一直惴惴不安。每当车子急转弯,她都认为是司机在借机发脾气。直到下车时,司机热情地帮她取出行李,她才发现一切都是自己想多了。

《平凡的世界》里有句话说得好: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生活中,大多数精神内耗,就是因为想得太多。明明是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偏要杞人忧天,胡乱猜测。当一个人陷入无尽的遐想中时,就很容易精神疲劳。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个人只有戒掉敏感,心大一点,少想一点,才能活得自由舒心。

3 合理分配时间,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

之前看过一部《星期六》的短片:周六早晨,男子起床后,就开始思考着今日打卡清单。他在脑海里,不断地试想着自己今天要做些什么。等会儿儿要先洗碗、洗衣服,支付账单,清洁浴室,丢垃圾,打电话给老妈……然后到了晚上,再找点其他有意思的事情做。看到这么多要做的事,他一直在脑海里反复盘算,自己应该先从哪一件事做起。就这样,在他的纠结之中,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天里,他什么都没干,却感觉身心俱疲。没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分配,我们就容易被无数琐事所消耗,被内心的纠结活生生困在方寸之地。最终导致事情也没干成,还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当你感觉事情多到不知如何着手时,不妨按轻重缓急,给自己制定一个任务清单。只有把心思专注在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上,先解决大事,再处理小事。生活才能井井有条,情绪也才能越来越好。

4 想做的事情,立即行动

李彦宏曾在演讲中说:“太多年轻人,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想得多,做得少,生活自然多烦恼。多年前,美国一家报社里,有位小记者琼斯。有次上司叫他去约访大法官布兰德斯,琼斯想到,自己只是个无名小卒,也没多少经验,对方是大法官,可能根本就不会搭理自己。一想到无法完成任务,他心里就越慌,脸上开始流冷汗,整个人莫名地紧张。他忐忑地跟上司说出担忧,上司瞥了他一眼,拿起话筒就拨通了对方的电话:“你好,我是明星报的记者琼斯,我奉命采访布兰德斯法官,不知他今天什么时候有空?”很快,电话那头传出声音:“下午1点15分,请准时到。”琼斯听后,愣在原地,他怎么也没想到时情竟如此简单。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会顾虑太多,猜想可能遭遇的问题。殊不知,拧巴和纠结会成为我们行动的最大障碍,让我们不断消耗心神。

有句话说得好:蠢蠢欲动,不如立即行动。当你陷入犹豫和纠结中时,别想太多,先做了再说。所有臆想的悲剧,都会在行动中瓦解。

5 接纳自己,不必与别人比较

英国作家史密斯在《我们内心的“坏东西”》里,记录了一位律师的故事。有一次,他跟一位老同学聚会,见面后发现对方现在不仅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发量还比他多。在这整场聚会里,老同学谈笑风生,他却陷入了深深的失落和挫败感中:“小时候明明我比他成绩好,怎么一转眼间他就超过了我,混得比我成功?”甚至在觉得自己现在混得不如对方的同时,还暗暗怨恨起了世界不公:“凭什么别人都能过上幸福滋润的生活,而我却过成这样?”回到家里后,他心里依然耿耿于怀,整日面色愁苦,郁郁寡欢。

没过多久,他的事业也开始下滑,日子越过越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4775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8
下一篇2023-07-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