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是看阳历
阴历:狗年 七月 二十三日
阳历是:1982年9月10日(星期五)
星座是:处女座
处女座 ( 8月23日 到 9月22日 )
处女座:
A型处女座
8月23日~9月23日
性格及气质
你象一个完美的处女般守护着自己圣洁的王国。你是一个纯洁而善良,谨慎而怯懦的人,且有节癖,不喜欢别人乱动你的东西,侵犯你的生活空间。但有时你如果过分坚持,别人会认为你很小气,心胸狭窄,因一点小事,便大动肝火,殊不知是冒犯了你的禁忌。由于你过度洁癖,凡事想得太完美的缘故,你眼里容不下一点污秽或丑陋的事情。尤其是当有人亵渎了你圣洁的王国时,一定会被你逐出国境,并对他发一顿脾气,令人莫名其妙哭笑不得。另外,你的自尊心极强,非常自负。你又具有对事物具有敏锐的的洞察力察力、正确的判断力,所以对人,对事总喜爱批评一番,而且往往一针见血,丝毫不留余地,这样难免会得罪一些人,加之你对人颇不以为然,使你多少有些受到排斥。但如果你不大肆抨击其他人或事,应是受欢迎的。
A型处女座的你,在血型上所显示的气质及占星学上的性格非常吻合,而且深深影响了你的行为模式。平日你给人印象是文静而有礼,你的生活态度相当严谨,行事慎重而踏实,不会马虎行事,也不会标新立异,是一位循规蹈矩,细心谨慎的完美主义者。你完全没有抢功好利的毛病,因为你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懂得做好份内的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立场,所以显得安静而淡薄名利,颇有君子风度。这种对事情看法过分固执的脾气,难免给人不通情达理的感觉,容易被敬而远之,而事实上,你颇具有同情心,看到需要帮助的可怜人,你会尽力去资助他、关心他,而不求任何回报。但如果看到不顺眼的事,你的完美主义性格又会出现,会毫不留情地加以批判,因此你又会给人尖酸刻薄的感觉。
和双子座的人相同,你的好奇心极强,不过,双子座的好奇心是具有建设性的,而此型的你,却破坏多于建设。换言之,双子座的人会积极地利用好奇心,但你却只会消极地抵制它。你也喜欢吹毛求疵,但无法接受别人对你的严厉指责或批评,轻则便会口出恶言,显露出歇斯底里的反应。
一般而言,A型处女座的你守势方面较强,如果能把性格上的优点善加发挥,则必能维系国家社会的道德,且明哲保身,造就自己。如果往缺点发展,则会成为狭隘的利已主义者。
忠告:常言道交流无极限,趁着年轻多与人交往,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爱与性的倾向
A型处女座的你,谈恋爱绝对都是出自真心诚意,死心塌地十分专情,会关怀对方的一切,为对方做无私的奉献,你温柔体贴的心意令对方感动不已。不过,在对方未表明心意之前,会因独自揣摸对方的心理及想法而苦恼不已。由于你不会故弄玄或刻意欺瞒对方,所以你对爱的表现都相当坦诚而忠实、诚恳地爱你所爱的人。同时,你也期望对方能以实际的行为业证明对自己的信赖。唯有在得到对方信赖的情况下,你才能安心地谈恋爱,对未来具有信心。但另一方面,你自己又不够积极主动,跟对方总是保持着一段距离,交往无法更深入,这一点往往令对方感到困惑不已。你生性俭朴,不喜欢热闹宣华的场所,或是具有冒队的活动,所以你的约会地点常避开人群,选择安静的地方来谈情说爱。
由于你性格中的怯懦因素,过分担心自己会承受不住挫折而受到伤害,所以遇到喜欢的人时,往往因为不敢表达自己的感情而错过了许多机会。这一点和狮子座的大胆热情,可说是大异其趣,和双子座则颇为类似。因此,此型的你要认识对方到展开攻势,必须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往往等你鼓起勇气向对方吐露爱意时,为时已晚,对方已名花有主,投向别人的怀抱了。但是,如果你一旦有机会谈恋爱,你会真心诚意地爱着对方,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关怀照顾可说是无微不至,期望以某种形式来帮助对方。你非常善解人意,永远不会变心,实在是再也找不到比你更忠实、更专情的伴侣了。
此型的你,无论男女都非常仔细,有很敏锐的视察力。对于性,你并非如字面上"处女"那般冷艳,性欲很强,且好奇心颇重,喜欢尝试各种技巧,充分享受性爱的乐趣。不过有时你未免对于第三者的存在过于神经质,且对爱情过分执着,常给对方爱到无法呼吸的感觉,而且有时对对方的要求又太繁琐,令人不耐烦又不忍翻脸,这可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性格,当对方再也无法承受这种负荷的时候,可能就会离你而去了。
忠告:想要遇到和自己性格完全吻合的人并不容易,应扩大生活圈子并且丰富自己的性格,试着去接受对方,否则恋爱机会将大为减少。
婚姻与家庭
A型处女座的人,无论男女,都认为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所以对结婚相当慎重。你这个人决定结婚对象时,会考虑得非常周到,除了反复观察对方是否适合自己之外,连对方的家世,以及家人的血型等等,都要一一详加调查,待完全清楚、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才会着手准备结婚的一切事宜。这种过于谨慎甚至有些神经质的性格,使你的结婚比恋爱更加困难,不仅结婚对象难以寻觅到合乎各方面条件的人选,即使好不容易找到了,对方往往也会望而却步,不敢与你共结连理。所以,要等到你步入结婚礼堂的那一天,可是难上加难!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於性格所致,你平素行事既认真又勤勉,绝对遵守礼教的约束,不会逾越传统规范,如果你的行为有丝毫越轨,良心就会不安,并且立刻表现在你的举止上。而结婚,你认为它完全合乎传统的礼教,所以你特别重视它。
你有很强的家庭观念,并散发出温馨的气质,一旦结婚之后,你对家庭的感情会更加深厚,也喜欢呆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愿到外面去。对你而言,家不仅是生活、休息的地方,更是你精神的寄托所在,唯有家庭,才能使你的心灵获得安宁。你秉性忠厚而善良,对家庭又有特别的责任感,因此做丈夫的绝不会在外面拈花惹草,做妻子的也不会红杏出墙,发生伤风败俗的丑闻或引起家庭风波,你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忠实的丈夫或贤慧的妻子。你的婚姻生活很单纯,除了到公司上班之外,你极少外出,只呆在家里看书或看电视,陪家人聊聊天,生活既规律又平静。由于你认为仅有爱情是不够的,必须加入许多现实因素的考虑,所以你在决定结婚时就相当慎重,自然你的婚姻也会非常稳固踏实了。
A型处女座的男性,因为具有一丝不苟且神经质的个性,经常喜欢干涉家务事,凡事都要自己动手才放心,对家庭开销支出也要一一过目,夫妻之间往往就因为一些小事而闹得不愉快,而且不喜欢妻子成天往外跑,喜欢加以阻挠,造成妻子的不满。不过,大致上说来,此型的男性是值得尊敬的,你会为了你的家而全心全意牺牲奉献,总在这有吃饱穿暖以后,才会考虑到自己,而且为了使日后生活无忧虑,你小心地控制开支,储蓄财富。这种爱护家人和亲友的心意,委实令人感动,有时你的付出出会得到回报。
忠告:为了缓解人际间的紧张关系,消除疲劳,有时不妨到户外走走。
事业及成功
A型处女座的你,天生便具有卓越的办事能力,而且做事一丝不苟,具有值得器重的踏实作风,很适合秘书、会计等工作;又因为你具有把一切工作全部完成的毅力,所以公务员、园艺家或钟表修理等技术性工作,你都能愉快胜任;你的外表沉默,能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且具有锐利的批判眼光,如果当一名评论家,只要胆子够大,一定可以达到权威的地位,如果胆量不够,当个学者或思想家也能称职。你工作绝不马虎行事,做事有始有终的毅力,甚得上司的首肯及同事的公认。在团体里,你属于那种默默耕耘的人,虽不耀眼,但却是不可缺少的角色,且周围的人都非常敬重你。
但你过于慎重的性格,可能行动较不积极,并阻碍了成功。且你安于现状又有保守的特征,野心不大,一辈子只守着一个小小的志向,恐怕很难有辉煌的成就。
忠告:除了脚踏实地默默耕耘之外,也应拥有远大的志向及魄力,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
金钱及财运
你的财运尚可,虽然没有突然发笔横财成为巨富的机会,但绝不至于穷困潦倒、三餐不继,生活堪称小康,十分稳定,虽然你的收入不多,但你会量入为出,控制家庭开支,每个月储蓄一定金额的银两,为家人和自己的生活打算。此外,此型的你多半喜欢找个符合自己兴趣的副业,以增加家庭收入,因为你个性勤勉认真,所以正业及副业两者你都能兼顾得很好,使家庭生活更宽裕。你是一位未雨绸缪累积平日节省金钱的人,直到一笔相当的数目时,你才会觉得未来的生活无忧,可能安心地过日子。因此你不会任意浪费,每一块钱都能作最妥当的安排,这种作风,常使人误认为你是一个一毛不拔的守财奴、吝啬鬼,但真正了解你的人,知道你并不是见钱眼开的吝啬鬼,只要有充分的理由,就会用所当用,大开"钱戒"。而且你一旦遇到生活困苦的人,或有急需用钱的朋友向你借钱时,你也会慷慨解囊。
忠告:欲速则不达,如果你所拟定计划过于高,则会缺乏弹性,可能坐失财运。
为人勤勉,一丝不苟,喜欢接触社会,行事采取合理主义,是一个对社会颇有贡献的人。对人体贴入微,做起事来也有大将之风,但是有时过于小心,反而无法掌握大纲,不过大体上作是一个有计画和实务能大的人,而且一向本着良心做事。在个性上思虑较多,富于批判精神,容易成为锋利的评论家。有浓厚的道德观念。
6月18日是什么星座还有什么座 白羊座321-419火象星座
金牛座420-520土象星座
双子座521-621风象星座――――――是这个星座的哦
巨蟹座622-722水象星座
狮子座723-822火象星座
处女座823-922土象星座
天秤座923-1023风象星座
天蝎座1024-1122水象星座
射手座1123-1221火象星座
摩羯座1222-119土象星座
水瓶座120-218风象星座
双鱼座219-320水象星座
农历六月十八日生日是什么星座 『为您算的运程』:财运顺遂。
『宜佩带的饰物』:橙宝石雪莲花戒指(或作为护符随身携带)
『适合乔迁居住的楼层及朝向』:7、8、东北朝向、朝南
『适宜相伴的配偶星座及属相』:狮子座、射手座、摩羯座、属牛、属羊等
『八字喜用神』:「金火」为此命的「喜(用)神」
『周易算卦』:巽为风(巽卦) 谦逊受益
『催财的摆设』:过江罗汉
『黄道吉日』(结婚/订婚/注册/领证/搬家/提车/装修/乔迁/开业/动土/出行/生子/摆酒):12月1日
『吉祥的纹身、十字绣图案』:一款图腾蝎子图案
海本月幸运色』:fresh red;blood red;bright red鲜红
『本月幸运数字』:「15」
『本月幸运石(水晶)』:石榴石、海蓝宝、紫水晶、碧玺;
『本月幸运花』:黄花郁金香――爱的表示
『事业上有效好发展的职业』:战略规划师、金融规划师、信息服务开发商、管理顾问
『求桃花姻缘方法』:可以用红色玫瑰打扮家中,穿上红色的衣物,再高高兴兴去红叶之处登高,一定会催旺姻缘的。
阳历6月18号是什么星座性格是什么样的 6月18日出生的人所属:双子座 6月18日出生的人优点 :活力充沛、理财高手、有影响力。 6月18日出生的人缺点 :喜爱操纵、古怪、一刻也闲不下来。 6月18日出生的人建议 :试着统整生活各个不同的层面。分散力量在每个领域。努力调整,或至少认清自己的坏习惯。偶尔脱离一下世俗生活。 提示:请按照阳历(公历)出生日期来查询所属星座。
2015年6月十八是什么星座 如果阳历是6月18日,所以是双子座05/21-06/20善变的情人
我给你一表,你自己对照一下吧
星座是按阳历(公历、新历)划分的
星座 出生日期 类型
白羊座03/21-04/19热情开朗的情人
金牛座04/20-05/20奔放的情人
双子座05/21-06/20善变的情人
巨蟹座06/21-07/22恋家的情人
狮子座07/23-08/22自信的情人
处女座08/23-09/22要求完美的情人
天秤座09/23-10/22若即若离的情人
天蝎座10/23-11/21爱恨分明的情人
射手座11/22-12/21酷爱自由的情人
摩羯座12/22-01/19工作狂的情人
水瓶座01/20-02/18柏拉图式的情人
双鱼座02/19-03/20温柔浪漫的情人
农历6月18日是什么星座 星座按公历(阳历、国历、新历)出生日期算,请告知是哪年出生的?
白羊座(3月21日 - 4月20日)
金牛座(4月21日 - 5月21日)
双子座(5月22日 - 6月21日)
巨蟹座(6月22日 - 7月22日)
狮子座(7月23日 - 8月22日)
处女座(8月23日 - 9月22日)
天秤座(9月23日 - 10月23日)
天蝎座(10月24日 - 11月22日)射手座(11月23日 - 12月21日)
摩羯座(12月22日 - 1月20日)
水瓶座(1月21日 - 2月19日)
双鱼座(2月20日 - 3月20日)
阴历6月18号是什么星座 1987年有两个阴历六月份,所以说如果你是前一个6月18日,阳历7月13日的话,你就是巨蟹座。下面是巨蟹座的一点详细信息:
巨蟹座
6月22日~7月22日 主宰行星:月亮 属性:水相星座
夏天出生的生辰星位或太阳在巨蟹座的人的特点:
巨蟹座是夏天开始的第一个星座,夏天把深居简出、思想保守和敏感的性格带给了这一星座的人,这是个需要自我保护的人。出生在这一星座的人,有慈母(慈父)般的热情,也洋溢着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有很强的制力。你的人生哲学是:使自己和别人都幸福如愿。你对自己用双手创造出来的有限幸福心满意足,但总担心有人会夺去这一幸福,因此,你过分地抓住你在精神和物质上所拥有的一切。这一星座的人的优点是热情、正直、谦虚、谨慎、头脑冷静、感情细腻、为人真诚、忠心耿耿、富有组织才能、既有耐心又有毅力。你的弱点是性格被动、思想保守、依赖性强、多疑多虑、容易制造惊慌不安的气氛,而在真正危险面前往往不知所措。这一星座的人或者食欲过盛、或者食欲缺乏。另外,固执、疑虑和沙文主义也是夏天出生的巨蟹座的人主要缺点。如果受到月亮和海王星不佳方位的影响,某些巨蟹座的人易受梦幻般漂泊生涯的吸引,其命运是莫测的,有时甚至是悲剧性的。
超群的直觉和敏感是巨蟹座人的主要性格特征。这一星座的人多半喜欢生活在旖旎的幻想中,颇有些放幻梦于海浪,寄情思于蓝天的意境。你不大适应旋尔即逝的生活节奏,而偏爱安谧的环境以及一切能唤起你想象和感受的气氛。这是一个把人生当作唯一美的人,你不愿直对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在内心里和现实中你都尽力把自己这些纷繁之事隔绝开来。你常常深入**或小说里人物或场理应的意境,慢慢地咀嚼和回味……你可能会长时期地保持童年时代的纯真。感情真挚、坦诚,但性格比较脆弱。经常忧心忡忡,是个深怕别人踩在自己的敏感点上走路的人。如果在你的生辰天宫图中,没有火星、天王星或太阳的较强的影响力那么你更趋于形成不爱抛头露面和深居简出的性格。你不喜欢随便结交新友,不愿轻易发表见解和做没有把握的事。是个可以完全信赖的人。你将始终与你的家庭,尤其是你的母亲保持密切的关系。在工作中,你的敏感常给你带来麻烦,一丝困难就可能使你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反响。相反,当你感到自己深受别人信赖时,你会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激发出无限的真诚和创造力。
巨蟹座的人经常无意识地寻觅着保护,寻找一个可遵循的典范,或者向欢迎你,并能使你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团体靠拢。一般讲,你需要别人的信任和保护,需要一个适合于你生活和工作方式的环境。这一星座的人很容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和支持。你对奇异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相信机遇,事实上,幸福之神也的确常常奇迹般地出现在你面前。
巨蟹座人的天赋主要表现在想象、音乐、绘画、小说、**和幻想创作方面。在幻想中你喜欢按演一个角色,从中去确认自身的价值和寻找所需要的自信心。由于主宰行星月亮对你的影响,你可能成为深受观众崇拜的演员。你的 和艺术天赋能深深打动观众的心。尤其当月亮处于黄道第Ⅰ、Ⅶ、Ⅹ宫时更是如此。由于你特有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使你能在一切与公众接触的工作中赢得信誉,并发挥你的才智。此外,这一星座的人一般喜欢美味佳肴,欣赏出色的烹调技术,所以饭店业、旅馆业、食品商业也是巨蟹座理想的职业发展方向。在护理病人方面你是出类拔萃的。一般地说,巨蟹座的人不善于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你对自己和亲人的明天,经常过分地担忧。成年以后,你的经济状况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好转机。
巨蟹座的男性
至少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充满温情和喜欢顺从的人。只有在你的领地-->>
6月18日是什么星座 双子座的男性
从容不迫,和蔼可亲。常给人以永远是局外人的印象。永无休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敦促着你生活的脚步,激励你不断追求和探索。然而,你很少有时间去实现这一切。这是个迷人的和有些异想色彩的人。喜欢瞬息万变,不喜欢永恒持久。当你把迷人的 弹得恰到好处的时候,你会悄然离去,到别处去吸引新的听众。你的智力天赋在你的身上表现突出。你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是一个愿望多变,适合从事脑力劳动的干才。你的体质脆弱,对爱情常常疑虑重重,喜欢用讽刺作为保护自己的武器。生活中你最需要的是广大的听众,而不是全力以赴的爱情。你的记事本上写满了有用的地址,懂得人情世故,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厚爱。这一切都归功于你的艺术家性格。双子座的男性擅长辞令,诙谐幽默,你的出现很快能使谈话气氛热烈起来,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感到寂寞。相反,离开朋友、伙伴或者频繁的社交丁动,你就会感到生活茫然若失。双子座的男性一般不愿意承担家庭生活的责任,而喜欢过一身轻的生活。一旦你结了婚,家庭将成为热烈的聚会和无休止的谈话场所。你希望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工作时间是不受约束的。在这些条件之下,你会表现出模范丈夫的许多优秀品质。
生辰星位在射手座的女性会与你广博的情趣同步,适应你无拘无束的性格。
天秤座的女性感情细腻,富有 ,热情好客,喜欢交际,她会丰富双子座男性的生活意境。
水瓶座的女性有创新精神,智力天赋较强,友谊的信念坚定,她是双子座男性事业上的得力而可靠的助手。
农历六月十八的生日是什么星座 亲,星座是按阳历(公历、新历)日期划分的,首先你得知道你的阳历出生日期,然后对照下面的资料。公历和农历的查询,可以查看通过在线电子万年历。
白羊座 3月21日-------4月19日
金牛座 4月20日-------5月20日
双子座 5月21日-------6月21日
巨蟹座 6月22日-------7月22日
狮子座 7月23日-------8月22日
处女座 8月23日-------9月22日
天秤座 9月23日------10月23日
天蝎座 10月24日-----11月22日
射手座 11月23日-----12月21日
摩羯座 12月22日------1月19日
水瓶座 1月20日-------2月18日
双鱼座 2月19日-------3月20日
农历是阴历,星座是根据阳历来的,你出生那天的阳历是多少?如下对照
星座是按阳历计算的
摩羯座 12月22日------1月19日
白羊座 3月21日-------4月19日
金牛座 4月20日-------5月20日
双子座 5月21日-------6月21日
巨蟹座 6月22日-------7月22日
狮子座 7月23日-------8月22日
处女座 8月23日-------9月22日
天秤座 9月23日------10月23日
天蝎座 10月24日-----11月21日
射手座 11月22日-----12月21日
摩羯座 12月22日------1月19日
水瓶座 1月20日-------2月18日
双鱼座 2月19日-------3月20日
维摩诘菩萨
梵文Vimaiakirti。音译: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他是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俾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
有一次,他称病在家,惊动了佛陀。佛陀特派文殊师利菩萨等去探病。佛知道维摩诘菩萨只是诈病,所以派去了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文殊见到维摩诘后,两位菩萨互斗机锋,反覆论说佛法,义理深奥,妙语连珠,使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一场论战后,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倍加推崇,人们对维摩诘菩萨也更加崇敬了。
维摩诘菩萨简介
他是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椐维摩诘经称,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
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在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
有一次,他称病在家,惊动了佛陀。佛陀特派文殊师利菩萨等去探病。佛知道维摩诘菩萨只是诈病,所以派去了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
文殊见到维摩诘后,两位菩萨互斗机锋,反复论说佛法,义理深奥,妙语连珠,是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
一场论战后,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倍加推崇。此后,人们对维摩诘菩萨更加崇敬了。
所以呀,师父让我们读维摩诘经啊!
维摩诘经和维摩诘菩萨
在浩如烟海的大乘经籍中,没有比《维摩诘经》更精彩、更神奇、更不可思议了。经文气势宏大,立论精辟,跌宕起伏,议论风生,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它是在家修行者,特别是知识分子为之倾倒、为之顶礼的一部正经。唐代诗坛巨星王维,就是以“维”为名,以“摩诘”为字,服膺之至,无以复加。至于维摩诘菩萨,其人如其经,同样令人感到神奇伟大,不可思议。而正因为有了维摩诘菩萨,人间佛经才发展得如此广泛深入,遍及千家万户。
佛祖初转轮之时,仅仅对身边的出家弟子示教,而且教义也只是追求自我解脱的上座部内容。但是整个阎浮提人民亿万,毕竟是在家的比出家的多,如果佛教信仰只是局限在出家僧徒圈子里,那么所谓“佛光普照”、“度尽众生”就是一句空话。而且三宝将无人供养、寺庙无人培修、经籍无钱刻印,佛经将脱离众生,难以为继。为此,佛祖特说《维摩诘经》,为广大在家信众大开方便之门,并且指出,在家修行不仅便捷通融,而且还能获得至高无上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果。这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在家居士、俗门弟子的信心,也把佛经推向社会、推向人间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维摩诘经》文古义幽,博大精深,以大乘菩萨思想为基本,批评狭隘利己追求个人解脱的小乘修行,宣扬普救众生,实现清静佛土的大乘利他教义。
是经分为十四品,第一《佛国品》是为缘起,说佛在毗耶离庵罗园为三万二千菩萨、八千比丘说法时,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叫“宝积”的向佛陀请教:若要获得清静佛国净土,诸菩萨应当做何事情?佛陀欣然而答,说出一段石破天惊的妙语:“善哉,宝积!众生聚居之处,就是菩萨的佛国净土!因为菩萨只能随所化众生而获得佛土”。原来佛国净土不在天上,不在隔世,就在我们身边!佛陀还说:菩萨如果离开众生寻求佛土,好比虚空建房,终不能成;只有立足人间,绕益众生,好比空地建房,“随意无碍”,才能获得佛土。归根结底,菩萨之欲成佛、菩萨之为佛国,都是为了饶益众生、救度一切众生。这一段缘起,为下面维摩诘菩萨的出场和不可思议解脱作了铺垫。
第二节《方便品》全面介绍了维摩诘其人其事。从经中得知,维摩诘原来是一个集人世百态的“大俗人”:他曾是白衣,又是巨商,曾为王子,做过大臣,是内官、是庶民、是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居士……是位“示现无常”的神奇人物。他有七情六欲,人世追求。他资财无量,眷属满堂,轻裘宝马,华饰美食。他喜读世典、搏奕游戏。既能入治政法,讲论学堂;又好入诸酒肆,声色犬马,甚至出入*舍,耽留勾栏。但是这位人间居士却能在俗尘万丈,物欲横流的大千世界里,以速朽之身,勤修戒定慧,饶益众生,最终证得无上菩提,获庄严清静佛身。为此,维摩诘的现身说法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他就是榜样、就是证明。红尘中芸芸众生从他身上看到希望、看到方向,不再为未能出家而烦恼,不再为俗家身份而自卑。在家修行照样无碍解脱,无碍获得如来身。
第三第四为《弟子品》和《菩萨品》。维摩诘为教化众生,借生病众天人探视之际,向问疾者宣讲大乘思想。佛陀先后指派舍利弗、大迦叶等十大弟子及弥勒、光严等四菩萨去问疾,但他们都曾在佛法辩论中领教过维摩诘的厉害,因此“皆辞以不堪胜任”,无一敢去。最后,佛陀只好倩文殊菩萨代他率众前往。
从第五品《文殊师利问疾》开始,经文进入精彩阶段。因“二大士文殊师利、维摩诘功谈,必说妙法”,引得“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天人,皆欲随往”。文殊只得率领众神,浩浩荡荡,前去问疾。维摩诘即以神力空其室,唯置一床,以疾而卧。难以置信的是,在方方一丈的居室里(方丈之名即源于此),文殊及万千菩萨弟子都安然入内,未见拥挤。大乘有“一粒沙中见世界”、“一粒芥子藏须弥”的说法,维摩诘已将它表现得淋漓尽致。文殊致问,引出维摩诘一段悲天悯人,以“度尽天下为己任”的大悲名言。他说:“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菩萨)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愈则菩萨愈……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以众生痛苦为己之痛苦、以众生烦恼为己之烦恼、以众生疾病为己之疾病,这正是大乘菩萨利他品格的伟大之处。大乘菩萨的不舍修行,唯一目的就是解脱一切众生入于涅槃境地。维摩诘说到这里时,文殊所率众深之中,八千菩萨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六《不可思议品》渐入妙境。舍利弗久立思坐,维摩诘开导他:“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你是为求法而来呢?还是为床座而来?舍利弗不好意思地说:为求法而来。维摩诘笑笑,遂用神力向三十六恒河世界以外的遥远得近乎渺茫的须弥相世界,向须弥灯王借来三万二千个“高广严净”的狮子座。座高“八万四千由寻”(一由寻约四十里),相当于珠穆朗玛峰高的四十万倍。但这么多这么大的狮子座,竟然如悉包容在一丈见方的居室内,匪夷所思!这正是维摩诘的良苦用心,藉此宣示不可思议解脱力。
第七《观众生品》,演示大乘空宗,破法执我执。维摩诘回答文殊“云何观于众生”时说:观众生如观水中月、镜中像、空中云、水上泡,一如虚空。文殊反问道:既是大众为虚空,你如何行使度脱呢?两菩萨的对答已进入极高境界,其间蕴藏着深奥的佛理。维摩诘所说的“空”,并非一无所有。如果认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那就把大众、佛、法都否定了,这是佛教不允许的邪见。佛陀谆谆嘱告的“破三空”:我空、法空、空空,实质上是破我执、法执、空执。那些误以为空即虚无的看法正犯了“空执”。维摩诘并非认为众生就是虚无不实,水中月是天上月的反映,镜中像是镜外像的反映,空中云是虚的,而产生云的水汽却存在。水面泡沫瞬息消失,但产生泡沫的水依然常流。众生色相是虚幻的,而众生烦恼是实有的。因此维摩诘说菩萨应从除却众生烦恼入手,引渡众生入不生不灭涅槃境地。可是这些道理未能让声闻乘的舍利弗明白。于是天女出来散花,花到菩萨身上随即下落,散到舍利弗等声闻身上却怎麽也扯不下来。天女示导舍利弗太执着,比舍利弗变成天女,把自己变成舍利弗,证明色身如幻,众生男女无定相。这与《法华经》所宣传的,一切诸法,非男非女的教义完全一致。
第八《修道品》表现了大乘菩萨为了教化众生而甘下地狱的崇高品格。文殊问菩萨何以通达佛道?维摩诘答:“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所谓“非道”即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贪道、嗔道、痴道。地藏菩萨有一句掷地有声的名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诸菩萨只有示现于非道,才能解脱大众于苦海,转烦恼成菩提,转色身为解脱身,获无上正等正觉。第九《入不二法门品》是全经精髓所在,维摩诘向八千菩萨发问,什么是不二法门?法自在等三十一位菩萨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维摩诘不以为然,众菩萨只好请文殊定夺。文殊高出众见,一语道破:“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不二法门”。文殊又问维摩诘如何是说,维摩诘长默不语,文殊大为赞叹:不着文字、不着语言,这才是真正进入不二法门!于是,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二法门。
第十至十二为《香积佛品》、《菩萨行品》和《阿閦佛品》。基于不二之理与行,维摩诘请饭香土、手接大千、室包乾象,频频示以不可思议之迹。僧肇对此经有一段极其精辟的概括:“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用,语宗极则以不二法门。凡此众说,皆不思议之本也。”
第十三《法供养品》和第十四《嘱累品》是结束语。佛祖指出此经功德“诸佛菩提皆从是生”,如善男子善女子信解受持,读诵修行,深心供养,则彼之福德百千亿劫说不能尽。最后佛祖将此经定名为《维摩诘所说》,亦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付法弥勒,嘱其流通。现将第十品中的菩萨行八法引录如下,作为结语,亦以持修者共勉:
“一、饶益众生而不望报;二、代一切众生受主苦恼;三、所作功德,尽以施之;四、等心众生,谦下无碍。于诸菩萨,视之如佛;五、所未闻经,闻之不疑;六、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七、常省己过,不讼彼短;八、恒以一心,求诸功德”。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战乱的时期,政权分裂,战争频繁。公元220年,腐朽的东汉政权被三国鼎立的局面代替,国内暂时安定。司马氏篡魏自立,并于265年统一全国,史称西晋。西晋覆亡后,一批官僚、士族逃往江南建立了东晋王朝。处于西北部边境的几个少数民族领袖,率部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到了公元420年,北魏才统一了中国北方,继而又分裂。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城镇空间艺术的重要阶段,是其逐步定型发展阶段,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有着深远的影响。以魏邺城、北魏洛阳为代表的城镇,直接为隋唐的长安城和洛阳城的建设提供了蓝本,奠定了以后城镇空间艺术发展的基础。
由于中原混乱,民族大量南迁,江淮流域及闽粤一带经济得到发展,结合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城镇得到迅速发展,如:政治军事文化中心的建康城、大城镇杭粥、广陵(扬州)、明州(宁波)等。这时城镇的特点是:权力中心结构、区划分明,布局严谨;城镇道路严整,主干轴丁字交于宫前,把中轴对称布局的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及整个城镇空间,把构成轴线的建筑物集中成线型空间,形成景观序列,丰富了城镇空间景观艺术。
北魏洛阳是在汉魏洛阳的基础上修建的,它综合了古代都城建筑的有益经验,改变了“面朝背市”的束缚,也克服了汉长安、洛阳缺少规划的缺欠,形成城市建筑史上颇有影响的都城。洛阳城按不同的功用,明确划区,宫城集中,突出了皇权思想,居住区划和商业区划则严格整齐。这时的高台建筑虽已减少,但宫殿的设计仍继承前代的传统,常是飞阁相通,凌山跨谷,形成高低错落、复杂而灵巧的外观。北魏洛阳城开创了从小城镇群集组合方式发展成大城镇空间整体有机构架的雏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具体地提出并实践了由秦汉时期向隋唐鼎盛时期过渡的承前启后的封建城镇空间建设的方法和制度,影响了以后整个封建社会的都城空间建设。
东晋的都城建康则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适应发展的需要和防御目的,并考虑了观赏游览的要求,利用河川湖泊,造成虎踞龙盘的形式。湖泊水面与寺庙多变的空间变化相辉映,使建康城具有园林化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对我国园林艺术创作中的布局、构图、手法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发展,由宫、殿、楼阁建筑为主,充以禽兽,其中的宫苑形式被扬弃,而古代苑囿中山水的处理手法被继承。以山水为骨干是园林的基础,构山要重岩覆岭、深溪洞壑,崎岖山路,涧道盘纤,合乎山的自然形势,山上要有高林巨树、悬葛垂萝,使山林生色。叠石构山要有石洞,能潜行数百步,好似进入天然的石灰岩洞一般。同时又经构楼馆,列于上下,半山有亭,便于憩息;山顶有楼,远近皆见,跨水为阁,流水成景。这样的园林创作方能达到妙极自然的意境。
由于文人雅士厌烦战争,玄谈玩世,寄情山水,风雅自居,所以,他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缩写于自己的私家园林中。如西晋石崇的“金谷园”,是当时著名的私家园林。石祟,晋武帝时任荆州刺史,他聚敛了大量财富广造宅园,晚年辞官后,退居洛阳城西北郊金谷涧畔之“河阳别业”,即金谷园。据他自著《金谷诗》记载:“余有别庐在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田四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金谷园地形既有起伏,又是临河而建,引来金谷涧的水,形成园中水系,河洞可行游船,人坐岸边又可垂钓,岸边杨柳依依,又有繁多的树木配置,飞禽鸡鸭等,真是优哉游哉。
北魏自武帝迁都洛阳后,大量的私家园林也随之经营起来。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争,祟门丰室、洞房连户,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芸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入其后园,见沟读赛产,石蹬碓尧。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洛阳造园之风极盛。在平面的布局中,宅居与园也有分工,“后园”是专供游憩的地方。“石蹬难尧”说明有了叠假山。“朱荷出池,绿萍浮水”,桃李夏绿,竹柏冬青的绿化布置,不仅说明绿化的树木品种多,而且多讲究造园的意境。自然山水园的出现,为后来唐、宋、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南朝建康
建康位于秦淮河入江口地带,西临长江,北枕玄武湖,东依钟山,形势险要,向有“虎踞龙盘”之称。南朝都城建康最早为春秋末年越国灭吴后建的越城,历东晋、宋、齐、梁、陈三百余年,共有六朝建都于此。
建康城周围20里,有12座城门。宫城位于都城北侧,周围8里。官署多沿宫城前中间御街向南延伸;居民多集中于都城以南秦淮河两岸的广阔地区,大臣贵族多居于青溪、潮沟两岸。在宫城南面两侧又各建小城两座,东面是供宰相居住的东府城,西面是扬州刺史所在的西州城。濒临长江的石头城则是保卫建康的重要军垒。
整个建康城按地形布置,形成了不规则的布局,中间的御街砥直向南,可直望城南牛首山,其他道路都是“纡余委曲,若不可测”,可见地形对城市布局起着明显的作用。相比其他新建都城,建康城具有更为丰富的城市轮廓线,更贴近自然山水的人居环境,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城市特色。
此外,南朝佛教极盛,尤其是梁代,故建康城内有几百座佛寺,唐朝诗人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建康还是当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内有不少外国使者、商人及僧侣,为城市增添了几分活力。
北魏洛阳
北魏洛阳参照西晋洛阳都城宫室而建,一年后规模初具。七年后于京城四面筑居民里坊及外郭。
北魏洛阳的总体城市布局是,京城居于外郭的中轴线上,宫城位于京城偏北,官署、太庙和永宁寺木塔,都在宫城前御道两侧。城南还设有灵台、名堂和太学。市场集中在城东的洛阳小市和城西的洛阳大市两处,外国商人则集中在南郭门外四通市。
宫城吸收了东晋、南朝建康宫的特点,建有内外三重宫墙,最高政权机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在第二重墙内,第三重墙内分为朝、寝两区。朝区中以主殿太极殿和与之并列的东堂、西堂为中心,殿南有广庭,与宫城南面正门阊阖门和门外的铜驼街相对,形成全宫、全城的主轴线。太极殿与东堂、西堂间有横墙,墙上有门,门内即寝区。在中轴线上建有前后两组宫院。前一组为式乾殿和显阳殿,后一组为宣光殿和嘉福殿。四殿前后相重,左右各建一翼殿,都形成和太极殿及东西堂相似的三殿并列布局,并前有殿门,左右有廊庑,围成四个宫殿庭院。在显阳殿和宣光殿之间有一条横街,称为永巷,将寝区中轴线上的四所宫院分为两组。永巷东西经东西面宫墙上的三重门可通到宫外。在中轴线上四座宫院的两侧还有次要轴线,建有若干次要宫院。寝区的布局虽然和魏晋时基本相同,但在性质上已有改变。式乾、显阳两所宫院已不再像魏晋洛阳宫和东晋建康宫那样用为帝寝、后寝,皇帝常在这里进行公务活动,性质近于东堂、西堂。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洛阳居民有十万九千余户,加上皇室、军队、佛寺等,人口当在六七十万以上。城郭之间采用里坊制,里坊的规模是一里300步见方,每里开4座门,每门有里正2人,吏4人,门士8人,管理里中住户,可见当时对居民控制是很严的。
荟林苑
古都洛阳是东汉、魏、西晋、北朝历代的首都。东汉末年,在洛阳已有皇家园林十余所之多,魏晋时期在汉旧有的基础上又加以扩建,在洛阳城内北偏东的芸林苑是魏明帝时加以扩建的。
据《魏春秋》记载:“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帝愈增崇宫殿,雕饰楼阁,取白石英及紫石英五色大石子太行谷城之山,起景阳山于芸林之园。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于是百役繁兴,帝躬自掘土,率群臣三公以下莫不居力。”扩建芸林苑时皇帝也亲自率百官参加,可见芸林苑是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了。
又据《魏略》记载:“青龙三年(公元235年)……于芸林苑中起陂池,楫掉越歌。又于列殿之北立八坊,诸才人以次序处其中……自贵人以下至尚保及给掖庭洒扫习技歌者各有数千。通引水过九龙殿前为玉片绮栏。蟾蜍含受,神龙吐水,使博士马均作司市东水转百戏。岁首建巨兽,鱼龙曼延,弄马倒骑备如汉西京之制……景初元年起土山于芸林苑西阪,使公卿群僚皆负土成山,树松竹杂木善草于其上,捕以禽兽置其中。”
芸林苑可以说是仿写自然,人工为主的一个皇家园林,园内的西北面以各色文石堆筑为土石山,东南面开凿水池,名为“天渊池”,引来谷水绕过主要殿堂前,形成园内完整的水系。沿水系有雕刻精致的小品,又有各种动物和树木花草,还有供演出活动的场所。从布局和使用内容来看,既继承了汉代苑囿的某些特点,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为以后的皇家园林所模仿。
云冈石窟
北魏和平元年(公元460年),文成帝下诏,以当时的佛教领袖“沙门统”昙曜为主管,在首都平城(今大同市)西的武周山上开凿洞窟,镌亥4佛像。根据昙曜的建议,当时开凿了五个洞窟,共雕刻出释迦像五尊,象征着北魏太祖、太宗、世祖、高宗和高祖五位皇帝,体现了“皇帝即佛”的宗教主题。这五个石窟现在分别被命名为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窟,也称“昙曜五窟”。
文成帝去世后,献文帝和孝文帝继续在武周山麓凿洞塑像,形成了云冈石窟建造的第二个时期,也是最繁盛的时期。这时期开凿的石窟共分五组,即现在的第七、八双窟,第九、十双窟,第一、二双窟,第五、六双窟和第十一、十二、十三窟。此外,这期间还修建了云冈石窟中最大但中途停工的第三窟的基础工程,第十六、十七窟中未完成的部分以及第二十窟以西的个别小窟。
从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至农民起义军攻陷平城(公元526年)期间,云冈石窟的工程继续进行,但大都是一些小型窟龛。
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以完整而精妙的佛像造型于2001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云冈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最小的佛像2厘米,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前约公元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六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柱,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第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第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士、护法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模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第十六窟本尊释迦立像高135米,面相清秀,英俊潇洒。第十七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第十八窟本尊为身披各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十九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第二十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部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九至十三窟。这五窟因清代施泥彩绘而得名。第九、十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十窟主像是弥勒。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第十至十三窟是一组,具有前后窟的第十二窟为中心窟。第十一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第十二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十三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
云冈东部窟群,指云冈石窟东端第一至第四窟,均为塔洞。第一、二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二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衣纹流畅的一佛二菩萨。坐像高约10米,二菩萨立像高6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第四窟风化水蚀严重,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云冈石窟西部第二十一至四十五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皱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第三十九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第四十窟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
纵观群佛,他们的形态神采各异,或居中正坐,或击鼓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云冈石窟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又名伊阙),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间(公元494年),后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数代营造,共有2100多个窟龛,10万尊造像,遗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珍品。
龙门石窟以古阳洞和宾阳洞为代表。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它原为天然石灰岩洞,后被加工成椭圆形平面、穹隆顶的石窟。正壁雕一佛二菩萨二石狮,南北两壁各凿三层像龛,龛楣、龛额的图饰设计奇制诡异,细致灵巧,并雕有飞天、佛传故事和礼佛图等。
宾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北部,是龙门石窟中继古阳洞后开凿的第二大窟,在北魏龙门石窟中最有代表性。宾阳洞是北魏宣武帝为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祈求冥福而修建的,原计划开凿三座石窟,但耗时23年,动工802366人次仅完成了宾阳中洞。宾阳洞平面呈马蹄形,穹隆顶,尖拱形门,正面塑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南北二壁各为一佛二菩萨,洞门外两侧各有一力士,侧壁有佛传故事和著名的帝后礼佛图浮雕,用以宣扬佛法、赞颂佛家的累世善行和炫耀帝后的威仪。
除了古阳洞和宾阳洞二窟外,在北魏时期开凿的主要洞窟还有莲花洞、火烧洞、石窟寺、普泰洞和天统洞等。同时,因为佛教的进一步兴盛普及,在龙门石窟洞壁的浮雕上,出现了以多画面来表示一个完整佛教经传故事的艺术手法,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县东南的麦积山上,因其外观“如民间积麦之状”而得名。从北魏至清代,历代有凿窟,共保存了从公元4—19世纪约1500年间的泥塑、石雕7200多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
按照时间,石窟的营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是第一阶段,也是石窟开凿的高潮期;隋唐为第二阶段,但现在保存下来的作品已不多;宋代是第三阶段,是麦积山石窟兴建的又一个高峰,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一定的地方色彩。
在十六国和南北朝阶段的开凿初期(约公元384—494年),窟龛多为平面方形、平顶或圆顶,内置三世佛、七佛或千佛。佛像多为方面大耳,头梳高髻,额广平正,眉高目长,硕口微闭,身披偏袒右肩袈裟。菩萨像多为长方面孔,鼻直口方,面含笑容,上身袒露,薄衣贴体。随着民族融合加剧,开窟造像的艺术手法也迅速汉化,且形式日趋多样。部分窟龛内出现十大弟子形象,并绘有佛教壁画。佛像的面相普遍变长,五官缩小,眉如新月,双目半睁,唇薄且翘,略带微笑,身披通肩袈裟,垂于座前。菩萨则面相清秀,满含笑容,身材细长,装束繁褥,衣带飘舞,风姿潇洒。此阶段后期,窟龛的规模和结构趋于宏大,多为崖阁式大窟。窟内造像以七佛为主,造像摆脱了以前秀骨清相的特点,代以敦厚壮实的风格。佛像面相丰满圆润、粗颈宽肩,腹部突出,头梳低平肉髻,衣饰为紧窄通肩大衣或下垂袈裟,周围有弟子、菩萨。
隋唐时期,麦积山的开窟造像活动依旧兴盛,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仅有少量的壁画和雕塑,形象较为拘泥呆板。
至宋代,麦积山石窟的营建又迎来了一个高峰。宋代佛像面相略长而丰润,身姿挺拔有力,眉眼多上撩,别具神采。宋代窟龛中还出现了大量的罗汉、力士像,虽深沉、激奋,极尽夸张之能事,却自然合理,不失真实。各组塑像中,尽管个体的身份、体量等都不尽相同,却通过手势、动怍和神态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此外,这些窟龛中的一些塑像是就前朝塑像加塑而成的,在姿态手印都不改变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各部分的协调统一,呈现出宋代雕塑的独特风格,充分显示了宋代工匠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南宋以后,麦积山石窟虽仍有零星兴建,但在艺术上已无新鲜之处了。
由于麦积山岩系红土与砂石构成的砾岩,只能开凿窟龛,不宜造像,所以,这里的塑像都是泥塑,泥塑又分圆塑、高浮雕、粘贴塑、壁塑四种。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从约16米的佛像到10厘米的小塑像,从神圣的佛到天王脚下“金角银蹄”的牛犊,都精巧细腻,栩栩如生。这些塑像把神人格化,极富生活情趣,令人感到亲切。
永宁寺木塔
根据文献记载,永宁寺位于北魏洛阳城内宫城正门阊阖门南一里御道西侧,东有太尉府,西对永康里,南界昭玄曹,北邻御史台。寺院整体为南北长方形,南北长301米,东西宽212米。
规模宏大的永宁寺木塔居于寺院正中,木塔高大巍峨,宏伟壮观,“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是当时体量最大的佛塔。据载,该塔有九层,架木为之。地基夯土约100平方米,在当时地下厚达6米。木塔高22米,内为夯土,周壁包砌青石,四面各设一条漫道。基座382平方米,共有5圈124个木柱柱槽或础石组成的柱网。第四圈木柱以内为土坯和木柱等混砌的方形塔心实体,每边长198米,残高37米,东、南、西三侧壁面各砌出五个弧形内凹的壁龛以供奉佛像的神龛。在塔心实体外侧即第四、五圈木柱之间,为环绕塔心的木塔初层殿堂。每面各有殿堂九间,除四角各一间为两面共用,实际共有三十二间。殿堂之间皆不设隔墙,形成环塔心回廊,以方便人们绕塔礼佛。第五圈柱间设置有前檐墙和门、窗,每面各开三门六窗。
塔刹上有宝瓶,可容二十五石。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三十重,周匝皆悬金铎。刹上引向塔顶四角有铁锁链,链上与九层浮屠四角也都悬有金铎,上下共一百二十铎。每至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该塔位于河南登封县城西北约六公里,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总高41米左右,周长3372米,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中央塔室为正八角形,塔室宽76米,底层砖砌,塔壁厚245米,塔室于底层开东、西、南、北四门。这样的十二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这种密檐形式在南北朝期间也是少见的,为我国密檐式砖塔之始创。
该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形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从结构上看,它由基台、塔身、密檐和塔刹四部分组成,基台高085米,出塔身160米,平面亦为十二角形,正面有方形月台,后边有角道,均与基台等高,前后对应,布局协调。基台之上,塔身的高度占全塔总高的三分之一。塔身中部以腰檐区分上下两段。下段塔身除拱道外,没有任何装饰,上段则仿木构而建。塔身之上,是层次密集的十五层塔檐。各檐叠砖的数目自下而上逐渐递减,致使十五层密檐层层向上紧缩,形成既刚劲有力又轻快秀丽的抛物线形轮廓。密檐之上是由七十层青砖雕砌而成的塔刹,高35米,自上而下,由宝珠、七重相轮、仰莲状受花、宝装莲花式覆钵和刹座组成,极为壮观。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室内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绕塔做佛事之用。
该塔刚劲雄伟,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砖塔小而且薄,轻快秀丽,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露侵蚀而依然坚固不坏,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表明了我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妙精巧。
佛典中所说的因果报应,遵循的是因果律,大略包含5个定律:
一、善恶业因必生同类果报
亦即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杂乱,也不可能有因无果或有果无因。
不管人们是否相信,因果报应的铁律都是宇宙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众生所造的业必定遵循这不变法则,同类因必生同类果报,善业必生善报,恶业必生恶报,善恶杂造业(黑白业)必生善恶夹杂果报,有漏业必生有漏果报,无漏业必生无漏果报……无有错谬,丝毫不爽。
善恶因果,主要依众生的相互关系而建立。对他人于自己之损益恩怨施以报偿,是一种本性。这种本性相似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物理定律。“业”有不可思议的巨大力量,称为“业力”,为佛经所说世间四种不可思议力(佛力、神通力、龙力、业力)之一。四种不思议中,神通力、龙力都没有业力大,佛家说:“神通敌不过业力”。在业力面前,多大的神通也会失效。《南传弥兰陀王问经》载:弥兰陀王问神通与业力之不可思议孰为大,龙军罗汉答道:“于此不可思议中,业之成熟力非常猛烈及更强大。”就是佛力,尚不能随意卒消定业。只要身在众生生死界,造了善恶业,便无法摆脱所造业力的束缚,无处逃避善恶业果报的追逐。
有一个故事:有四个仙人,各各神通自在,以天眼看见将受恶报而死,力图以乃尽其所能,上天入地,赴雪山,入海底,结果仍无法摆脱如影随形般的业报(见《增一阿含经》卷二三等)。善恶业必生同类果报,还意味着:一个人若既行善又作恶,则其善恶各自生果报,不可能互相抵消,不可能用行善的方法消灭恶业之恶报,而恶业再大,也不能消灭起所作善业的善报。《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下佛言:
“夫人修福,不与罪合,不共和故,要须方便,令得灭罪。”
谓善恶各有其果报,不相混合,若要消灭恶业罪报,必须用能消灭恶报的方法(修学智慧等)。
二、自作自受,不由于他
众生既然以自我为中心而造业,有一个造业的“俗我”,其所造业的果报,按因果决定不杂乱等缘起义,只能由造业主体的相续变化来承受果报。而众生现在所承受的业报,必定是自己前生宿世的业力所感。就象饮食睡眠,不能由别人替代,就是至亲如父母子女,也不能互相承受业报,只能是自作自受,不必怨天尤人。《泥犁经》载佛言:“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获福,恶自受殃。”
《无量寿经》佛告诫世人:“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三、业因多类,果报五种
众生所造能生必然果报的业,从作为生果之因的角度,佛典作了二因、三因、六因、十因等多种分类。
二因:贪*等多作则*欲愈益增长,如渴饮咸水,愈饮愈渴,这样的业因叫做“习因”或“同类因”。善恶业因能生后世的果报,这样的业因叫做“报因”或“异熟因”(异时异地而成熟)。
三因:生因(异熟因)、习因、依因(识等之所依)。
六因:见《俱舍论》。能助成或不障碍果报出生的业因叫做“能作因”;互相依存而生果的业因叫做“俱有因”;能出生同类果报的业因叫做“同类因”;同时相应而生的业因叫做“相应因”;无明、身见、邪见、见取见、疑等能遍生一切烦恼惑业的业因叫做“遍行因”;有漏善恶无记业能生来世成熟于五道中的果报,这叫做“异熟因”。
十因:见《瑜伽师地论》卷五。随说因、观待因、牵引因、生起因、摄受因、引发因、定异因、同事因、相违因、不相违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引发、相违、不相违三因。引发因,谓三界有漏的善业不但能引发自界的有漏和无漏善业,还能引发其余二界的有漏无漏善果,如多行好事容易坐禅入定,这当属间接引发;所以很多的佛教修行者都把行善作为修行的助行来做,这是很有道理的。反过来看,有的人长期静坐也不能入定,正是缺乏善因的引发。相违因与不相违因说明:果报将生时,若有障碍之缘现前阻挡,便暂不得生。
诸种业因出生的果报,有五种:
1、现法果(或士用果)。指当前现世就可得实际的果报,如世俗的学习及经济活动等,现世便得到果报利益。《瑜伽师地论》卷九说两种极重的善业和五种极重的恶业必得现法果报:极重善业指于佛法僧正信、正解,以佛法为指导作大善行,能于现世获得福寿安乐等果报;五种极重的恶业指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含劫夺僧寺财产和诽谤大乘佛法)等,得现世恶报。
2、等流果。就是同类因果相续,有如同一河水相续而流。如杀生者喜杀,修禅者喜清净,布施者仁慈等。
3、异熟果。果报成熟于来生后世,使人流转于六道。佛经说人一日一夜有八万四千念,每一念都可能牵引出一生乃至多生的异熟果。人一生多造无数业,死后如何受异熟果呢?《阿毗达摩杂集论决择谛品》中回答说:
“重者先熟,或将死时现在前者,或先数习者,或最初所引者,彼异熟先熟。”
谓极重业、临死时现前的业(近死业、临终业)、一生常作成习的业(习惯业)和宿世积累但未生果报而于临终、死后最先成熟的业(累计业、储备业)四种业,决定死后最先受的异熟果,亦即决定死后的去向。四种业中数极重业与临终业对决定死后去向来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业道经》云:“业道如秤,重者先牵。”佛书有云:“临终片刻,能胜多时。”
4、增上果。指主体的业行对其生存环境发生的作用。佛法认为众生的生存环境——包括地域、时代、气候、物产、人缘等条件都是众生业力所感,为业报的一部分,与主体“正报”相应,称“依报”。行善,会感得好的生存环境,生于富强文明之邦;作恶业,会招致不好的生存环境。《增一阿含经》卷四三佛说十恶而导致十种“外物衰耗”。《业报差别经》佛言:
“若有众生于十恶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
5、与他增上果。指一众生所作的业对他的亲属、他周围的人乃至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如常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罪,则全家人脸上无光。众生,尤其人类,是社会性的存在,生活于众人、社会、自然界乃至动物界的缘起关系中,互相关联,按五果中的增上果、与他增上果二义,则一人所造业的果报,可波及于他的生活环境(社会、自然界),而众人共同造的业(共业),则感得众人共同依止享用的或好或坏的生存环境。按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贫富强弱、先进落后、文明程度、社会秩序、社会心理氛围、生存环境等,是这个社会群体所共造业的果报,由社会群体“自作自受”。
四、果依众缘,报通三世
业因虽然必定生果,但“因”仅为缘起果报诸条件中最重要的一种,尚须待必要的一切条件齐备,才能生出果报。按《中论》等说,缘起一个现象的条件,有因缘(因)、所缘缘(外境)、增上缘(起关键作用的其它条件)、等无间缘(因果相续中间没有停顿)四种缘。
具伦理、社会性的业因出生果报,须视造业主体和业所作用的对象之间的因缘际遇等而决定,有一种条件不具备,便不得生果,就象植物的种子,不一定即刻便能落地发芽,要等到一定的时候,具备适宜的温度、湿度、土壤、光照等条件时,才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众生所造业的果报,也未必都能现前或今生现世便能见到,也许要经历长时或到来生乃至极久远的后世才能成熟。业力果报,要从整个生死轮回的漫长过程去观察,不能仅局限于眼前和今生。
按佛经说,业因之果报,按其成熟的时间,分成三种报应形式:
一是现报(现世报),果报在现前、今生便会成熟,这在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如学习工作,现前便见成效(士用果);信修佛法,不久便身心获益;犯罪违法,先前便遭法律制裁、众人唾弃等。《中阿含经》卷五三《痴慧地经》佛言:造恶业者,现前身心要受被人责骂、蔑视、抛弃,受国法处罚及临死时畏惧堕入恶道等三种忧苦,而行善者则现前受被人尊重、无所畏惧、坦然善终三种喜乐。
二是生报,今生造业,来生受报,而今生所受果报的因,自然要追溯于前世了。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主要指异熟因、异熟果而言。异熟果,当指生来既定、不容自己选择的诸条件,如所生的时代、地域、家庭,天生的身体、容貌、智力、性格等禀赋。
《瑜伽师地论》卷七言:“或有诸业,唯用宿作(宿世所造业)为因,犹如有一自业增上力故,生诸恶趣及贫苦家。”
谓生诸恶趣及贫苦家庭等异熟果报,唯由前世的业决定。
三是后报,谓今生或宿世所造的某些业,由于诸缘未具,要在多生后世,乃至极为久远的未来,才会诸缘齐备,果报成熟。但不管受后报的时间多长,即使长到多劫之后,只要已经种下业因种子,便会出生果报,没有不受报的道理。《大宝积经入胎藏会》有偈子说: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法句经》偈云:“妖孽见福,其恶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酷;祯祥见祸,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
《大般涅盘经》卷九说,人间虽然不乏“作恶不即受” 的现象,然而“如乳即成酪”,总有果报成熟的一天,犹如灰覆火上,似乎无火,愚痴之人贸然踏过,只会招致烧足之祸。不能因为只看到社会上有好人受罪、恶人享福的现象,便轻易说善恶无报。好人受罪,受的是他前世所作恶业的果报;坏人享福,享的是他前世所作善业的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佛学还分众生所造业为定业、不定业两种。定业,谓果报已经决定,难以转变。《大般涅盘经》卷三一解释说:
“若定心作善恶等业,作已深生信心欢喜,若发誓愿供养三宝,是名定业。”
定业,指以决定心、深重心所造的重业,作后没有后悔,其善者如发愿供养佛法僧等,其恶者如五无间业、杀人等。定业的报应,又分三种:一种报定,肯定会有果报;二者时定,受报的时间已成定数;三者报定而时不定,要等到时机成熟才受定报。除定业外,其它非以决定心作,作后反悔改正者,属不定业,不一定必受果报。《优婆塞戒经业品》就定不定,分业为四种:
“一者时定果报不定,二者报定时不必定,三者时定果报亦定,四者时果二俱不定。”
当然,不定业之不定,只是所说业的力弱,或有可能因其它强大障缘而难得生果,如植物种子成熟得不太好,或有可能会被破坏,便不一定能发芽生长,并不意味业因无报。
五、业由心生,转消有道
这是因果律的第五条定律,说的是若依佛法看破业之本质的智慧,则已造有漏业可以转变,业力可以摆脱,这是佛教因果说的真谛所在。若仅见及前四条业必生果的属于世俗谛的法则,而未见及于此,则失去了佛法的神髓。《华严经》所载佛言甚至说:
“以我所说世间正见、顺生死理、业缘果报可戏论法为上智慧,是人则为毁谤如来及如来法!”
《大般涅盘经》卷三一佛言,谓认为诸业定得报者,“当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眷属!”为什么?因为若一切业皆须受报,“则不得有修习梵行、解脱涅盘”。
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云:“因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如果业力因果决定不可转、消,则一切众生自无始以来造业无量,只能业果相续、生死不休,不可能摆脱业力之束缚,至多是行善生于人天,报尽还堕,岂有横渡生死之流、到达涅盘彼岸的可能性?何况因果报应,并非佛家孤发独明,是婆罗门教等也都宣扬的世间学说,非佛家独有的、核心的出世间之说,以此为最上真理,当然是贬低了佛法,要被斥为谤佛谤法了。因此,佛典中多处宣说:业报可转,并非决定。《大般涅盘经》卷三一佛言:
“非一切业悉定得果,虽不定得,亦非不得。”
“当知作业有定得果,不定得果,或有重业可得作轻,或有轻业可得作重。”
有智之人以智慧力,能令地狱极重之业现世轻受,愚痴之人则令现世轻业地狱重受。而且:“一切众生不定业多,决定业少,以是义故,有修习道,修习道故,决定重业可使轻受,不定之业非生受报。”
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中说:具有大智慧大福德者,虽然作恶,能“不令堕地狱,现身而轻受。”比如佛经中所讲一位名鸯掘魔罗的外道,杀过许多人,有曾想谋害生母和佛,罪大恶极,堕地狱无疑了,然而竟闻佛说法,得大智慧,悔过修行,现身证阿罗汉果。
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三说:佛经和戒律中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是对缺乏佛法之智慧、不知消转业报之道者而言,若有大智慧,得佛法转消业报之道,“则虽定当受果,亦能清净。”这是《小品般若经释》中所说。
转变乃至消灭已造业之恶报,唯靠如实彻了业报真实本性的智慧,由依佛法修道。经中把依佛法智慧修道可转变、消灭恶业果报,比喻为能治百病的妙药“阿伽陀药”和一种据说一擂便能消除诸毒的“除毒鼓”。
业报为什么可依智慧而消而转?首先,若以智慧掌握因果法则,则可利用因果律“果需众缘”方能出生的定律,创造条件阻碍业果的出生,便可转移业报。现代高僧太虚大师《真现实论》说:
“虽佛亦不能超越及改变于因果律,然若了知于因果律,则能创造善业,和集善缘,生于善果。因不值缘终不生果,故因亦非必能生果。或远其助缘,或别造强因,借可使此因之果暂不生起,或终不生起。”
如人因前世杀生业报,命中本应遭遇车祸夭折,若特别注意乘车安全(远其助缘),依佛法发菩提心,努力护生、放生(别造强因),便能延寿乃至长寿。
其次,依佛法的智慧观察,则业、因果缘起无自性,本性是空,空故可转,就象一张白纸好随意图画。如果业有其不改变的自性,那便没有可消可转的道理了。而且,业由心造,心之为物,在佛家看来是世间最为灵妙、最不可思议、力量最大者,业力虽大,虽不可思议,但不及心力之不可思议。心,无形无相,却具有创造一切的奇妙能力,潜具诸多不可思议的功能、智慧。《禅经》中说,地火水风四大元素中,水的力量大于地,火的力量大于水,风的力量大于火,比风更为轻巧无形的心,其力量大于风。心力虽大,心性本空,与本性空相契合的智慧心,即是真实、绝对,超越时空,不生不灭,超越了因缘生灭的因果界,具有消融一切的巨大力量。《永嘉证道歌》说: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还有,已证实相的佛菩萨,依实相成就了转、消众生业报的巨大能力,众生依虔诚信心的净因,通过礼拜、供养、诵经、持咒、念佛、忏悔等修行,仰仗佛菩萨的“加持”作强大增上缘,也能转、消恶业果报。关于业随心转的道理,清代彻悟禅师语录中的论述颇为精辟:
“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业,则为业缚;业不随心转,则能缚心。前境来报,皆有一定,以业能缚心故。唯心所现故,前境来报,皆无一定,以心能转业故。若人正当业能缚心、前境来报一定之时,而忽发广大心,修真实行,心与佛合,心与道合,则心能转业,前境来报,定而不定;又心能转业,前境来报不定之时,而大心忽退,实行有亏,则业缚心,即前境来报,不定而定。”
佛典中不但说转、消业报之理,而且设计有多种转、消业果之道的具体操作方法,《菩提道次第略论》卷三总结大乘所说清净业障罪报之法为依四种力:
1、依能破力,指忏悔。佛经中多处讲,内心对所犯过错深自忏悔,决心悔改,具有消灭罪障、转变身心的强大力量。《增一阿含经马血天子品》载佛言:
“人作极恶行,悔过转微薄,日悔无懈怠,罪根永已拔。”
《金光明经》卷二说:
“千秋所作极重恶业,若能至心一忏悔者,如是重罪,皆悉消灭。”
《四十二章经》忏悔灭罪如有病出汗,渐至痊愈。
《大集经》比喻忏悔灭罪如“百年垢衣,一日而浣,可得鲜净”。
佛教诸乘诸宗,都以忏悔业障为佛弟子修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列为修行者的日课之一。忏悔又分事忏、理忏。
事忏,是在众僧或佛像或自己伤害的人之前,诚恳坦白发露过错,表示悔过,“所未作者,更不敢作,已作之业,不敢覆藏。”(《金光明经》卷二)。
大乘《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说观想专表忏悔灭罪的普贤菩萨而忏悔之法。汉传佛教界依经编有多种忏悔的仪轨,如《法华忏法》、《金光明忏法》、《药师忏法》、《华严忏法》、《礼念弥陀道场忏法》、《梁皇宝忏》、《慈悲水忏》、《大悲忏》等,以供佛弟子依法修忏悔。密乘则主要观想密法总管、普贤菩萨的秘密身金刚萨多,诵念其“百字名”(咒语)而忏悔,这被列为密乘修行者必修的“四加行”之一。事忏忏至罪障消除,有严格标志,称“见罪净相”。依《准提陀罗尼经》所说,见罪净相有看见或梦见佛菩萨、光明,或梦见听闻佛法,吐恶食,或吐或饮乳及酪,或梦见日月、空行母、猛火、水牛、黑色人、僧尼、乳树、象、牛王、山、狮子座、微妙宫殿及飞行上升等。
理忏,又名“实相忏悔”、“无相忏悔”,即依佛法真理,观业从心起,由自心妄想而生,妄想依缘而生,即生即灭,无实自性,本来是空,如空中风,无所依止。《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偈云:
“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这种理忏,因与绝对真理——本来空性相契合,故消灭罪障恶业的力量比事忏更大。
2、对治现行力。即修佛教所说种种能对治业障的法门,如读诵大乘经,观空、无我,持诵有消业力用的真言密咒,及以虔敬心、忏悔心塑画佛像、供养佛和佛塔,礼佛、持念佛菩萨名号等。
多种大乘、密乘经典中,都盛说此类修行能消业灭罪。如《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说若昼夜六时礼十方佛,诵大乘经、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一弹指顷,除却百万亿阿僧祗劫生死之罪。”
《金刚经》说诵持该经能转后世重罪为现世受人轻贱的轻报。《观无量寿经》说临终者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观想佛的形相、净土等也皆灭罪无量。《大悲心陀罗尼经》说供养观世音菩萨并专称其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持诵此菩萨“大悲咒”,一宿满七遍,“除灭身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甚至接触从虔诵此咒者身边吹过的风,也“一切重障恶业,并皆灭尽,更不受三恶道报,常生佛前”,然“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
密乘经典中此类说法比比皆是,多数佛菩萨真言皆被说为有消罪灭障之效。这类灭罪法门的神力,来自佛菩萨与真实相应的誓愿和历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与众生虔诚敬仰心、忏悔心的清净心力之因缘和合。
3、遮止力。指严格遵守以“防非止恶”为旨的佛教戒律,谨言慎行,不作诸恶,奉行诸善,以实际行动证明已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4、依止力。指皈依佛法僧三宝,发普度、普利一切众生的“菩提心”,依靠三宝的巨大法力和菩提心的强大愿力为殊胜增上缘,自能起到消罪灭障的作用。
虽说恶业罪障可以依以上种种法门,随心转、消,但是否转、消,须具严格条件。如前所述,事忏须修到“见相”,方算见效;理忏则须修至明心见性,与空性真实相契,《永嘉证道歌》曰:
“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了,指明了自心佛性,证见空的本面,其境界相当高深,非可轻易达到。若不能“了”,那就还得受因果律制约,偿还宿世所欠的债。可消可转之业,主要指非决定心作、作已有悔的“不定业”。《优婆塞戒经业品》说:
“若时不定果报不定,是业可转,或果报定应后受者,是业可转现在受之。”
没有说过重大定业可以不受。佛典中说,以佛力之大,亦难卒灭定业,但也非绝对不可灭,只不过消灭转移的因缘难具罢了。智者大师《法华文句》卷十说:“若其机感厚,定业亦能转。”肯定深厚的非常机缘和大感应,可以转、消定业。
至于佛教所设各种忏悔灭罪法,虽可奏效,但经论中还是强调作了恶业之后忏悔而净,与注意防护不作恶业之清净,两者大有区别。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说,若破犯杀、盗、*、妄(语)的“根本戒”(性戒),虽然可以通过深重忏悔灭罪后,重新受戒,但障碍现生证入菩萨初地。
只有皈依佛教、受佛教戒以前所造的重大恶业能忏悔而净,皈依受戒后所造的重业难以忏除。僧尼戒条规定,同性恋等重大恶业是不可忏悔(僧团不接受其悔,非驱逐不可)的。这就避免了业可转消说可能产生的“今天先尽情作恶,明天再忏悔念经持咒以消灭恶报”等副作用。
附录:野孤禅”公案
中国禅宗门下,流传着一则著名的“野孤禅”公案(参禅故事),讲的便是业报是否转可消的教理。故事说:禅宗六祖慧能三传弟子百丈怀海禅师,每日上堂,见常有一不认识的老人听他说法,听毕随众僧散去。有一天,众僧散去后,老人独自留下来,百丈乃问:“站在那里还不走的是什么人?”老人回答:“我于过去迦叶佛出世时,曾住此山为大禅师,有学禅者请教:‘大修行的人还会落于因果(被因果律束缚)吗?’我答:‘不落因果。’因为答错,遭受恶报,堕为野狐,已经五百生,今请大和尚代作一正确答案。”百丈说:“你只管问。”老人便问:“大修行的人还落因也未?”百丈答:“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说:“金也脱野狐身,住在山后,请求能按葬送亡僧的仪式烧送。”百丈乃命维那师(掌管僧众秩序的僧职)敲钟召集僧众,斋饭后率大家去后山葬送亡僧,果然在后山发现一只死狐狸(见《古尊宿语录》卷一等)。
迦叶佛(释伽牟尼以前出世的佛)时的一位大禅师,因为答徒众所问,一字之差,修行一世,竟然落得个百生堕为野狐的下场,此事的确发人深省。这禅师答错的,正是佛法中关于业报因果的重大理论问题:依佛法修行,究竟能否超越因果律,不受业力果报的束缚?禅师的答案,究竟错在哪里?如果说他答错了,那么慧能高徒永嘉玄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岂非更错?
依佛法义理,因果律,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是铁的自然规律,只能从遵遁中获得自由,不得随意超越。经传载释迦牟尼在成佛后,还曾因过去世的宿世,受“金枪马麦”(被木片伤足、施主忘记供食而屈尊食用马料)之报,佛神通第一的高足摩诃目犍连和禅宗西天第二十四祖狮子尊者等,尽管已证阿罗汉,仍因酬偿宿世所欠人命,被人打死、杀死。说明业报不是那么好超越。《优婆塞戒经》说,依佛法修行,只有修到阿那含果(第三果)和阿罗汉果,才能转应后世重受的欲界重业果报,在现世提前受报或从轻受报,轻业不受,不是一修行便可转、消业报。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笼统肯定因果律可超越,忽略了可转、消宿业的条件,未能将真、俗二谛统一(依业空故必有因果报应),堕于“恶取空”的边见、断见,会起使人纵心放任、不勤苦修行的负面教化作用,令学人智眼不明,造下了宣扬邪见的恶业,因此应堕于畜生道,受痴暗无智之报。然毕竟善根不浅,五百世后,得遇百丈禅师说法,当下解脱。百丈回答“不昧因果”,与“不落因果”虽然只一字之差,但这个“昧”字非常关键,肯定因果律不可超越,只能如实认识,“不昧”,与常人的“不明”有别,意谓对前因后果及因果本空的性质看得清清楚楚,如大珠慧海禅师所说,“现前心通,前后生事犹如对见”(《传灯录》卷二八)。据说摩诃目犍连、狮子尊者,不是不知宿业果报,而是以神通智慧看清楚了,才主动找上宿世怨家债主的门,去痛痛快快地接受被杀之报。
至于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所说的“刹那灭去阿鼻业”、“了则业障本来空”,是从真谛的角度,肯定证会实相(空性)有消灭阿鼻地狱重业的巨大力量,这完全符合佛教教义。按大小乘所说修道阶位,修行者观修实相,当达见道前“四加行位”的第二位“忍位”时,便已转、消重业,不堕恶道,继而入见道位以上,便永断恶道之因,再也不会堕入地狱等恶道了。禅宗说的“证实相”与“了”,一般指见道,那当然已消灭了阿鼻地狱重业,若未达“了”,对不起,那还是得遵循因果律安排,去偿还宿债。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大乘的菩萨,则于初僧只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叫做见道)
“野狐禅”公案因而被禅门重视,用以憼惩未得真“了”而无视因果业报的假开悟者,以后又被人加以引申,变成了对未得真正了悟的“狂禅”之贬称。
我就知道汉代有个白马寺,,标志着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以“寺”为名
东汉明帝时,释摩腾自西域用白马驮经,初宿洛阳鸿胪寺,于是以“寺”名之,创立“白马寺”。“寺”在白马寺创立之前,为官署之名,后来凡是僧众所居处,皆以“寺”为名。
在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中,殿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下面将就普通常见寺庙的格局作些介绍。
布局
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大雄宝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堂(或观音殿、药师殿等)相对。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主轴线东 侧,包括僧房(居室)、香积厨(厨房)、斋堂(饭堂)、职事堂(库房)、荣堂(接待室)等。接待四方之来者的客房特设在中轴线西侧。
山门
佛寺的大门称为“山门”。由于“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在山林之处,所以得名。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中间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如同两个门卫护持寺院。
天王殿
进了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在天王殿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天王殿中间供坐北面南的大肚弥勒佛。东西两旁分塑四大天王像,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韦驮菩萨像。
大殿
天王再往北是“大雄宝殿”,俗称“大殿”,为寺庙的主殿、正殿。“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常见的供奉释迦牟尼佛有三种姿势:一种称“成道像”,结跏趺坐(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成道前,为了众生而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再一种为“说法像”,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还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右手屈臂向上伸,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的生身。
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所以叫“横三世”。正中为本尊释迦牟尼佛;左侧为左手持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 佛,即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弥勒是释迦之后将为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佛殿两侧各九尊罗汉。佛坛背后是观音菩萨手持杨枝净瓶,立于普陀洛枷山海之间。
配殿
大殿的东西两侧配殿是枷蓝殿与祖师殿。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除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 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
法堂
大殿的后面为法堂,也叫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它是佛寺中仅次于大雄宝殿的主要建筑。法堂也供佛像,但主要设法座。法座亦称狮子座,堂中设高台,中置坐椅,供法师演说佛法之用。法座后挂象征释迦说法传道的图像。法座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像。下设香案,供置香花,两侧列置听法席位。
藏经阁
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寺庙建筑布局图
庄严与供具
寺院殿堂布置除各类佛像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庄严和供具。所谓庄严就是以示庄重严肃的装饰。中国佛殿之庄严主要为宝盖、幢、幡、欢门等。
宝盖又称天盖。殿堂所供本尊佛像有宝盖,佛经称华盖。一般以木材、金属或丝织之材料制成。
幢,又称宝幢,为佛、菩萨的庄严标帜。用以表麾众生,制魔众。一般以绢、布等制成。幢身周围置八个或十个间隔,下附四垂帛,或绣宝生如来、地藏菩萨等像,或加彩画,头上安宝珠。每一佛前多置四柱宝幢,或绕宝盖而悬置。
幡,又称胜幡。为表佛世尊威德所作之庄严,它犹如大将的旌旗。幢下长帛下垂者曰幡,而以幢竿垂幢日幛幡。幡有多种颜色和制法,以平绢制成的叫平幡,束丝制成的叫丝幡,以金属玉石联结制作的叫玉幡。旗竿头安宝珠的称云幢旗,幢竿头置龙头的叫金刚幡。幡上多书佛号或经偈,悬挂于佛像前。
欢门,是悬于佛像前的大幔帐,上面用彩丝绣成飞天、莲花、瑞兽、珍禽之类。飞天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神灵。欢门两侧垂幡,称为幡门。门前悬供佛琉璃灯一盏。
供养在佛教中名目繁多,有香花供养、饮食供养、灯明供养、衣服供养等等。
殿堂供具多寡,看殿堂结构的大小以及法事需要来决定。佛经中说,殿堂当设二十一种供奉之具,如果不能办到,五种也可以。五种供具是:香水、杂花、烧香、饮食、燃灯。佛像前所设香炉、花瓶、烛台叫“三具足”,就是从五种供具中简化而来的。
佛像前设有香几供台(大桌),其形或长或方。长的香几安置“三具足”之类,而方供台却是以奉五供(即涂香、花鬘、烧香、饮食、灯明)之用,以丝绣桌围将四面围起。供台上前置香几,几上放小香盘。香盘用紫檀木制作,上置一香炉二香盒,分盛檀香、末香。盘前挂一红幢,绣莲花瑞禽之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