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盗4美人鱼是谁扮演的呢?

加勒比海盗4美人鱼是谁扮演的呢?,第1张

扮演者是“嘉玛·沃德”

外文名:Gemma Ward

别 名:吉玛沃德

国 籍:澳大利亚

出生地: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珀斯

出生日期:1987年11月3日

职 业:演员、模特

代表作品:《加勒比海盗4》和《黑气球》

主要成就:2008年澳大利亚影评人协会奖和IF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

简介:嘉玛·沃德的姐姐苏菲也曾是模特,她还有还有一对双胞胎弟弟,奥斯卡和亨利,嘉玛·沃德小时候就希望自己成为一位演员。她就读过基督教长老会女子学院和珊顿大学,毕业后2001年的嘉玛·沃德第一次出现在大荧幕上。

扩展资料:

演艺经历——

2001年,嘉玛·沃德第一次出现在大荧幕上,她在澳大利亚**《粉红睡衣》中出演了角色。

2003年9月她与纽约模特经纪公司IMG签约;2004年春夏季时装周期间,嘉玛·沃德成为PRADA和MIU MIU的专属模特。

2008年嘉玛·沃德参演的两部**上映,在**《陌生人》中她扮演了一位带着面具的怪人,此外她还主演了**《黑气球》并凭借本片获得了澳大利亚影评人协会奖和IF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

2008年,因为绯闻男友希斯·莱杰在家中服食过量药物猝死,她决定休息用于重新思考人生和生活。她推掉所有的工作并去尼泊尔徒步旅行,自希斯·莱杰死后,她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秀场或者时尚杂志上。

2010年,嘉玛·沃德宣布将会重返T台和影视舞台。

2011年,嘉玛·沃德参演了复出后的第一部**《加勒比海盗4》,在**中扮演一个金发碧眼的美人鱼。

2013年,嘉玛·沃德参演了由巴兹·鲁曼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瑞·穆丽根和托比·马奎尔主演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让·菲利普·拉莫

让-菲利普·拉摩(JeanPhilippeRameau,1683~1764),法国歌剧大师。拉莫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大师,50岁时才诞生第一部歌剧《希波吕托斯与阿里奇埃》,截止到最后完成的歌剧《北方人》,其间仅31年,竟写下近30部歌剧。

中文名:让·菲利普·拉莫

外文名:Jean-PhilippeRameau

国籍:法国

出生地:法国第戎

出生日期:1683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1764年9月12日

职业:歌剧作曲家

代表作品:《希波吕托斯与阿里西埃》《卡斯托耳与波吕丢刻斯》等

前言

让·菲利普·拉莫的音乐,不论歌剧还是羽管键琴作品,都散发着斑斓的色彩,与吕利相比,更加多变、丰满、大气。其歌剧尤为宏伟、豪华、精致,有着起伏跌宕的戏剧性,和活灵活现的表现力,注重歌剧的整体感,及管弦乐的描绘性,特别是对地震、电闪雷鸣和暴风雨的传神描绘,给人以身临其境的震撼。让·菲利普·拉莫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大师,50岁时才诞生第一部歌剧《希波吕托斯与阿里奇埃》,截止到最后完成的歌剧《北方人》,其间仅31年,竟写下近30部歌剧。

《殷勤的印地人》是其中一部动听的芭蕾歌剧,含四个有趣的小故事。《慷慨的土耳其人》:讲述一土耳其人将自己抓到的美丽基督徒女奴的情郎交还给了她;《秘鲁的印加人》:讲述印加王国公主法尼,在得知其情郎是个无赖后,仍决定跟随他;《鲜花,波斯的节日》:讲述两对波斯情侣在历经许多误解后重修旧好;《蛮子》:讲述印第安公主奇玛,面对异国的众多追求者无动于衷,对爱人忠心如一。

另一歌剧名作《双子星座卡斯托尔与波琉刻斯》不论剧情还是音乐,都显得凝重而富有诗意。故事出自古希腊神话,讲的是天神朱庇特被卡斯托尔和波琉刻斯的兄弟之情所感动,将他们升到天上成为双子星座的故事。

拉摩的羽管键琴小曲也十分出众,包含各种巴洛克舞曲形式,标题新颖独特,例如:《冷漠》《鸟语》《温柔的呻吟》《索洛涅的傻瓜》《缪斯的谈话》《漩涡》《独眼巨人》《三只手》《腼腆》《冒失》等等。他还作有著名的《和声学》一书。

法国音乐在拉摩之后又出现断代,直到柏辽兹(Berlioz,1803-1869)诞生,才再得以延续。

生平概况

让-菲利普·拉摩(Rameau,1683-1764),1683年9月25日生于第戎,1764年9月12日逝于巴黎。他是巴洛克时期法国最伟大的作曲家和理论家,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1685-1750)、亨德尔(Handel,1685-1759)、多美尼科·斯卡拉蒂(DScarlatti,1685-1757)和泰勒曼(Telemann,1681-1767)生活在同一时代,不但是当时法国乐坛的****——尤其是在戏剧音乐方面,还是和声理论的重要奠基人。

拉摩的父亲是第戎的圣·艾蒂安的一位管风琴家,也是这个家族的第一位音乐家;他的母亲克洛迪娜·德玛迪娜库特,来自热梅奥克斯附近的村庄一个地位稍低一些的贵族家庭。让-菲利普在家中十一个孩子中排行老七。他被送往戈德朗斯的耶稣会学院,在那里他把时间更多地用于了歌唱和作曲,而不是学习。在1702年,他成为阿维尼翁大教堂的临时管风琴师;5月,他被任命为克莱蒙大教堂的管风琴家。直到1706年,他才到了巴黎,并且成为了圣·雅克大道的耶稣会和肖梅大道的梅塞德利昂的管风琴师,在那里他出版了他的第一册羽管键琴曲集。1709年,拉摩又重回第戎,并且继任了父亲在巴黎圣母院的工作;1713年7月,他在里昂的雅各宾演奏管风琴,并且于1715年4月回到了克莱蒙大教堂,在那里他又度过了八年。为了在合同到期之前保证自己能够得到自由,他在一次宴会上让别人对自己忍无可忍:首先是拒绝演奏,接着是拨动管风琴上所有最不悦耳的音栓,并加上了尽可能多的不和谐音。牧师会允许他离开那里后,他于1722年或1723年初再次前往巴黎,并在那里定居。在里昂和克莱蒙,他已经创作出了一些经文歌和世俗康塔塔,并且完成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和声学》(Traitedel’harmonie),这本书由巴拉尔(Ballard)在1722年出版,那时拉摩仍然是克莱蒙大教堂的管风琴师。

在巴黎的最初九年,他似乎没有担任过什么职位。为了法尔剧院,他和他的同伴皮隆(Piron)参加了短剧和滑稽剧的演出。在1724年和1728年,拉摩出版了他的第二部和第三部管风琴作品集。1726年,他同一位年方19岁、名叫玛丽·路易丝·芒戈(MarieLouiseMangot)的姑娘结婚,这位姑娘是一个里昂音乐世家的闺秀,后来,在她的哥哥帮助下,拉摩的音乐在帕尔马宫廷得以闻名。1727年,他与达坎(Daquin,1694-1772)竞争圣保罗大教堂的管风琴师的职位,但是最终败北。1732年,拉摩已经是布雷托内里的圣·克鲁瓦的管风琴师,并且在1736成为了耶稣会的修道士。他的《和声学》和《音乐理论的新体系》(Noveausystemedemusiquetheorique,1726),还有这之前在《墨丘利》中的几篇论文和论述,使人们看到了他作为一名伟大理论家的潜力,但是他最大的愿望却是舞台创作。1727年,拉摩请拉·莫泰-乌达尔(LaMotte-Houdar)创作一个脚本,但是却有头无尾。大约在1726年,皮隆给他引荐了拉·里什·德·拉·布普里尼耶(LeRichedelaPoupliniere),这个人经营者一个私人的管弦乐队,而且他的太太玛丽-泰雷兹·德莎耶丝(Marie-ThereseDeshayes)是拉摩的一个崇拜者。在拉·布普里尼耶的家里,拉摩遇见了剧作家西蒙-约瑟夫·佩尔格兰教士(AbbeSimon-JosephPellegrin,1633-1745),他创作了15部悲剧、悲剧性的抒情诗和芭蕾,此外他还创作过一部歌剧脚本。拉摩的第一部歌剧《希波吕托斯与阿里奇埃》(HippolyteetAricie)就是1733年7月在拉·布普里尼耶的家里首演的,并且于同年10月1日在歌剧院公演。那里年他刚好50岁,而佩尔格兰已经70岁了。从那时开始,拉摩就同时在作曲和理论领域中展现着自己的才华。他为金融家(即拉·布普里尼耶)的管弦乐队担任了22年指挥,从1744年至1753年,他住在拉·布普里尼耶的豪宅中(现址为Richelieu大道59号)。当拉摩离开了那里后,便回到了他曾经于1739年至1744年居住过的邦斯·昂法特。从此以后,他一直住在那里,直到1764年去世。

理论研究

拉摩认为理论研究与作曲同样重要,对这一点他至死都坚持不渝。从1732年到他生命的终结,他所创作的书籍、论文和歌剧总是源源不断地出版。奇怪的是他从不阅读自己所写的书,却很乐意欣赏自己的音乐,然而,他却更希望自己所提出的理论被大家认同,并且更喜欢自己被称为一名思想家而不是作曲家。在他的晚年,随着自己创作源泉的枯竭,他告诉夏巴农(Chabanon),自己很后悔把时间投入到了作曲当中,因为他更乐意将这些时间用在研究自己的艺术原理上。拉摩获得了应该得的赞誉,他的两部著作《和声的形成》(Generationharmonique)和《和声原则的论证》(Demonstrationduprincipedel’harmonie)被呈送到艺术学科协会,并受到了极高的评价。德·阿朗贝尔(D’Alembert)以比原作更为通俗的方式,在《音乐理论与实践的要素——依据拉莫先生的原则而作》(ElementsdemusiquetheoriqueetpartiqueselonlesprincipesdeMRameau,1752)一书中对这两部著作进行了概括。他同样很重视国外专家的意见,这些专家有伦敦的汉斯·斯隆(HansSloane),年轻一些的有居住在巴塞尔的让·伯努利(JeanBernoulli)、柏林的奥伊勒(Euler)、波伦亚的帕德雷·马尔蒂尼(PadreMartini),在这些人中,并非所有的人都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他同卡斯特尔教父(FatherCastel)进行过激烈的争论,后者是羽管键琴上用色谱校正音律的装置(clavecinoculaire)的发明者,也是拉摩最早的支持者之一,但是后来,他却成了一位言辞激烈的评论家,他和德·阿朗贝尔一起,对拉摩的作品从支持转向了批评。此外,他还因1745年在拉·布普里尼耶的家中听到卢梭(Rousseau)的《优雅的缪斯》(Musesgalantes)后语出不敬,而得罪了这位大人物,卢梭对此一直耿耿于怀。他还抨击了在德·阿朗贝尔与卢梭于1755年至1760年为《百科全书》写作的几篇关于音乐的文章,为此他又得罪了德·阿朗贝尔。另一方面,他却对建筑家兼作家夏尔·艾蒂安·布里瑟于格(CharlesEtienneBriseux)赞赏有加,而后者也与之持同样的一些观点。

拉摩不可能有所谓友好的同路人,而且看起来也并不需要亲密的友谊。达戈蒂(Dagoty)对此解释说:“是社会的空虚令他逃避现实”。夏巴农看着他在杜伊勒利宫和皇家宫殿的花园里踱来踱去,却不敢首先同他打招呼。一天,他鼓起勇气和他说话,出乎意料的是,拉摩并没有回绝他,反而对他表示欢迎,并且告诉他说自己这个老头非常乐意与他说话,从而排解自己的空虚。然而,他却很少说话,甚至他的太太对他的前半生都不是很了解。只有在讨论音乐理论的时候,他才能侃侃而谈。皮隆这个和拉摩交往长达40年的人,将这些有趣的细节告诉了拉摩的医生马雷(Maret)以便作讣告之用,但这位医生却从未敢将这些最生动的描述用在讣告当中;夏巴农的悼词则对这位老人的性格作了最全面的描述。狄德罗(Diderot)在《拉摩的侄儿》(LeneveudeRameau)中对拉莫的描述则是不可信的,甚至是歪曲的(拉摩的这个侄子有一段时间为此受审)。拉摩的吝啬名声与他对亲属的几次慷慨举动不相符合,尽管拉莫为人不随和,但是从没有人说他行为卑鄙,也没有人说他趋炎附势。他面对公开的谴责显得十分坦诚,然而他却不能容忍人们在他背后说他坏话。

封为贵族

拉摩去世的时候还差几天就81岁了,四个月前他被封为贵族。从1745年开始,他就享有“皇室作曲家”的名号。他被葬在他所在教区的圣·厄斯塔什教堂中,然而一个世纪后矗立在那里的拉摩半身像,却没有标示出他的安眠之处,因为具体的位置已经不为人知。

人们对拉摩的体形很熟悉:颀长的身材与伏尔泰(Voltaire)很相似,五官一点儿也不像他同时代的人;它们同样能够令我们想起当时的另一位作曲家和理论家——塔尔蒂尼(Tartini,1692-1770)。塞巴斯蒂安·梅西埃(SebastienMercier)说:“他有着尖尖的下巴,腹部干瘪,腿很细长。”夏巴农写道:他特别瘦高,“与其说像人,不如说更像一个幽灵”。拉摩像鹰一般的侧面像是如此富于美感,以至于除了在第戎的那幅由阿维德(Aved)绘制的肖像以外,我们很难找到他的正面像

说,凯特是灰姑娘并不是说他的家境不好,而是灰姑娘他的有一定条件就要家境好,除了家庭好之外,他还要保证他具有灰姑娘身上的一些特征,比如善良,勇敢还有自身能力也很强,除此之外,他比较相信。靠自己的话,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在外因素,比如没有得到过继母的喜欢,或者说有一类人专门欺负她,但是她很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才会有灰姑娘的说法。

英国都是女王继承王位的,女人的地位比男人高,所以男人都跟在女人的身后,而且还显的很绅士。

英国皇室在现在英国社会拥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英国王室在现在仍然在法律上拥有一定的权利,其中包括解散议会任命首相等,但现在的英国皇室并没有实际的去运用这些权利,菲利普亲王子所以走在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后面,其根本原因就是优先顺序,在王室成员参加游行的时候,他们会按先后顺序入座,这和王位的继承顺序是一样的。

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王室的最高权力者,身份尊贵,所以她走在最前面,菲利普亲王,爱丁堡公爵走在她的后面,都是对优先次序的尊重,即使菲利普亲王是女王的丈夫,但因为他不是国王。威尔士亲王是继承人,在哪方面都应该比菲利普亲王高贵。但是女王有更新优先顺序的权利,公爵比皇室其他男性的职位更高。

皇室还有很多规矩需要遵守,皇室成员外出必须坐英国航空公司的飞机,不论是因为爱国还是因为安全问题,选择自己国家的航空公司总是靠谱的。最高级别的皇室成员还要携带自己血型的血袋出行,这就是为了避免出现突发状况时,需要输血时保证有充足的血源,同时也是为了安全问题考虑,其他地方提供的血源怎么也不如自己带来的。

皇室成员虽然拥有普通人没有的地位和财富,但是却没有自由,生活在皇室必须遵循很多的规则。

云中行走菲利普·帕特和安妮没在一起。

  从小就拥有杂技表演天赋的菲利普·帕特(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Joseph Gordon-Levitt 饰)在街头卖艺时,邂逅美丽的街头音乐女孩安妮(夏洛特·莱本 Charlotte Le Bon 饰)。偶然的机会,菲利普得知纽约世贸双子大厦即将竣工。从此,菲利普就萌生了在这两座摩天大厦间走钢索的的想法。然而这疯狂的“艺术犯罪”却遭到了一系列的质疑和误解,但这并没有击垮菲利普的坚定信念,他深入调查缜密部署,先后得到走钢丝经验丰富的鲁迪爸爸(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饰)的执导,以及让-路易(克雷蒙·史鲍尼 Clement Sibony 饰)和杰夫(塞萨·多姆波伊 César Domboy 饰)等人的帮助。在110层412米的云中,菲利普开始了他的钢丝行走。

本片根据法国杂技艺术家菲利普·帕特的个人自传改编,翻拍自2009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走钢丝的人》,真实还原了1974年8月7日的惊世壮举

《云中行走》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5dxd      

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的威廉王子是英国皇室成员中一抹最绚丽的风景,他温文尔雅,笑容可掬,从出世之日起便深受英国民众爱戴,堪称真正的“天之骄子”! 作为英国王室未来的继承人,双子座的威廉不仅遗传了母亲戴安娜王妃的出色外表,同时也禀承母亲的博爱之心。他虽贵为王子却仍然非常平民化,在许多人眼中是一个心地善良,个性平易,温和体贴,很容易打交道的男孩子。只是,太阳月亮同时落在双子座使他在面对陌生人及陌生的环境会表现的过于内敛,害羞。在与媒体一次开诚布公的访问中,威廉承认自己在大学第一年结束时差点退学,因为“周围的环境和一切都那么陌生,我不知道下一步会出现什么”,好在后来事情有所改观,逐渐熟悉了新生活的威廉“不再恋家,不再害怕”。 出席活动(7张) 在学校里,威廉学习成绩优异,受火星三合水星影响的他拥有骄人天赋,能文能武,除传统骑术及马球技术出众外,在足球、榄球及游泳等运动表现亦非常不俗,不过,威廉在学校始终保持低姿态,不事张扬,他希望人们能把自己当作普通人来对待,而这种平民思想的产生完全是因为他的母亲戴安娜王妃。通常月亮与海王有相合或相冲相位的人,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受到母亲的强势影响,也许是生活习性,也许是人生观。而威廉则继承了母亲的自主,就连伊丽莎白女王也认为非常有主见的孙子是继承了戴安娜王妃决不循规蹈矩的性格。 然而不仅仅是这样,戴安娜的标新立异地虽然给他找出了一条英国王室从未有人尝试过的新路,可天王星冲水星、金星的威廉天性也不是一个守旧的人,他明白自己虽然必须遵从传统,履行职责,但同样也应该独立思考,作出自己的决定,不被皇家约束。由此不难看出,威廉为何是皇室中最受公众喜爱的一位,因为他拥有现代人所欣赏的一切特质。而这种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也帮助他度过了无数痛苦的岁月。丧母之痛曾一度使威廉仿佛活在地狱中,他说“从得知失去母亲的那一刻起我的世界就摔成了无数的碎片”。对于太阳、月亮与土星、冥王等外行星间形成不良相位的人来说,家庭或家人并不一定意味着幸福,更多的是夹杂着痛苦与不堪的回忆。威廉的日水受到众多不良行星的影响,但同时也有受到其他行星的助力,因此他在失去母亲之后并未退缩或自暴自弃,而是勇敢面对人生。 从一个人见人爱的黄金宝宝,到满脸稚气的羞怯少年,再到一个沉静自信的有志青年,如果除去罩在身上的皇家光环,威廉的成长经历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命运的选择注定他的一举一动要受到众人的瞩目,就象他所说的“是否想成为国王对我而言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与生俱来的责任”! 英国没有成文的宪法,但宪法惯例(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具有宪法的作用;各种成文法和普通法共同组成了所谓的英国宪法。英国的国家元首和理论上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英国君主,目前为伊丽莎白二世。实际上,女王只拥有象征性的地位,其权力的形式受到惯例与民意的约束。但是君主基本上还是可以行使三个重要的权利:被咨询的权利、提供意见的权利和警告的权利。一个君主在位的时间越长,经验与学识越丰富,他的意见就越会受到内阁和首相本人的重视,而这种君主与内阁之间的交流是在每周例行的秘密会议中进行的。事实上在英国,拥有最高政治权力的人是内阁首相(现任首相大卫·卡梅伦; zh-hant大卫·卡麦隆于2010年5月11日起执政),他必须得到下议院的支持。“君临国会”(Crown in Parliament)代表了英国的国家主权。 国《王位继承法》

(1701年公布 )

第一条 当今国王无嗣,死后其王位由安娜公主继承,安娜公主无嗣,死后其王位由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孙女、已故波希米王后的女儿、汉诺威选侯索菲亚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继承。

当今国王陛下及丹麦安娜公主都无后嗣时,英格兰、法兰西、爱尔兰领土以及所属自治领的王位与尊号,由已故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孙女、已故波希米王后伊丽莎白公主的女儿、汉诺威选侯索菲亚公主继承。当今国王陛下及丹麦安娜公主死后,如果都无后嗣,英格兰、法兰西、爱尔兰领土以及所属自治领的王位、王政、以及英国君主所享有的一切荣誉、称号、皇权、特权、权力与权威等,都应归属于该索菲亚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贵族院议员及平民院议员本身及其后代,应当以全国人民的名义,在当今国王陛下公主殿下和安娜死后并且无后嗣时,按照本法关于王位继承的限制规定,坚决拥护和保卫索菲亚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并竭力以生命和财产对任何企图反对者加以槟斥。

第二条 按照本法可以继承王位、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按照威廉国王和玛丽女王第一年的法令第六章的规定,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

凡按照本法的限制规定可以继承王位者,若现在或将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按照前举法令所规定和确认的情形,丧失继承的资格。

凡依照本法而即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在加冕时,按照当今国王和已故玛丽女王统治第一年所制定的国会法令(称为加冕宣誓法),举行宣誓仪式,并且应当依照该项法令所定的手续和方式,签署并朗诵其中所规定的誓词。

第三条 关于保障这些领地的宗教、法律和自由的更详明的规定。

当今国玉和丹麦安娜公主死后且无后嗣时,为保障我们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制订更详明的规定是必要的和必不可少的。这应当由国王陛下征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国王的权力加以规定。

此后凡登上王位的人,都应同法律规定的英国教会交往。

此后本国王位与尊号归属于非英格兰王国的人的时候,如果未经国会同意,本国国民不负防御不属于英国的领土而从事战争的义务。

本法的限制规定发生效力后,凡生于英格兰、苏格兰或爱尔兰所属自治领或领土之外的人(包括入籍的在内,但父母是英国人的除外),不得担任枢密院顾问官或者国会两院的议员,也不得担任文武官职,他本人或者他所信托的人不得享有国王赐予的土地或者世袭财产。

对国会平民院提出的弹劲,不得凭恃英王赦免进行抗辩。

第四条 本国法律和法令的确认。

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是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吏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

因此,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谨作如下的请求:一切保障国教及人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和法令以及现行的其他法律和法令,得予批准和确认, 并由国王陛下征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他的权力加以批准和确认。

1

“人屈从于感情,有如套上了枷锁;只有运用理智,人才能获得自由。”

《人性的枷锁》写于1897年,彼年毛姆二十三岁,刚取得医学学位,他的第一本小说《兰贝斯的丽莎》初涉文坛,就赢得一片赞誉,这使他坚定了要靠写作为生的决心。然而,当他把这本融入自身经历的自传体小说寄给出版社,却惨遭拒稿。毛姆随后接连试了多家出版社,均被拒之门外。最初这本书的名字叫《斯蒂芬凯里的艺术家气质》,对于描写人性成长,类似哲学性的书籍来说,这个名字无疑不够深刻。心情沮丧的毛姆将这本书稿收了起来,转而投身其他作品的创作。

之后,毛姆通过《弗雷德里克夫人》扬名立万,成了英格兰炙手可热的剧作家。名利双收的毛姆决计要为戏剧艺术奉献余生,却陷入了对往昔岁月的不尽回忆,那些记忆片断咄咄逼人,把他从紧张的剧作中剥离出来。此年毛姆三十七岁,距离创作《人性的枷锁》第一稿已过去了十四年。

十四年间,事业跌宕起伏,生活从未乏善可陈。

天性不安分的毛姆在这期间游历了多个国家,足迹遍布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埃及经历了多段感情,或男或女,对同性的痴迷,异性的吸引,经历之丰富,是当年二十三岁的毛姆不可同日而语的。加之阅读广泛,对宗教与哲学不倦的探索,以及在戏剧上的摸爬滚打,使毛姆洗去了语言的铅华,凝练出了一套质朴简明的叙事风格。

这时的毛姆怀念小说创作的无拘无束,感情无比充沛,渴望将过往经历编撰成书,希望通过书写的方式摆脱回忆的枷锁。于是,毛姆暂时退出舞台,开始了这本书的二度创作。

在坚持工作两年后,这本大部头的不朽杰作终于出炉。毛姆给这本书重新想了个更贴切的名字——《灰烬中的美》,无奈这个名字刚被人用过。最终,毛姆引用了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第四卷的标题——“人性的枷锁”作为书名。

斯宾诺莎认为:“人屈从于感情,有如套上了枷锁;只有运用理智,人才能获得自由。”

这句话,仿佛为主人公菲利普量身定做的。

2

每个人都有缺陷,不是身体上的就是精神上的,世界好像一所病房,里面的一切既杂乱又无意义。

菲利普九岁父母双亡,被当牧师的大伯收养,一下子从温暖的母爱中被抛到了冰冷陌生的世界。大伯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实则自私自利,爱钱如命。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牧师做完了谢恩祷告,动手把鸡蛋的尖头切下来。

“哎,”他说,把切下的部分递给菲利普,“要是你喜欢,可以把这块蛋尖吃了。”

菲利普很想自己能吃到一整个鸡蛋,既然没法那样,就只好能吃多少是多少了……

“你觉得这块蛋尖的味道怎么样,菲利普?”大伯问。

“很好,谢谢您。”

“星期天下午,你还可以吃上这样一块。”

不得不说,毛姆对于人物的描写生动到刻薄。通过这一段,立体的揭示了大伯冷酷、不尽人情的性格,他并不喜欢这个可怜的孩子,这一点小菲利普也清楚的意识到了。

路易莎伯母倒是很愿意收养这个不幸的孩子。她生性善良,不能生育,对陈腐专横的丈夫十分顺从。尽管易莎伯母真心疼爱菲利普,但她并没有养育孩子的经验,又羞于表达,她常常对这个冷静的小家伙手足无措。

有一次,大伯在午睡前要求菲利普在他睡醒后,一字不差地背诵出当天的祈祷文。这可难倒了九岁的菲利普,他看不懂,又怕背不下来受到责骂,因而偷偷爬到餐桌上哭泣,恰巧被窗外散步的伯母看到。

伯母恍然明白,这个看上去冷静的小家伙,内心极其敏感。他过得并不快乐,但出于本能又不愿意让别人看见自己的眼泪。路易落内心百感焦急,她说服丈夫,拿走了祈祷书,给菲利普换了一些图画书。从此,菲利普在书籍中找到了快乐。但 文字勾勒出来的虚幻景象,让现实显得更加惨痛。

伯母每天循规蹈矩,全身心服侍丈夫,至死也没能激发出丈夫多一点的温情。路易莎过逝,丈夫照常看报,大快朵颐地品评美味的蛋糕。他的血是冷的,路易莎四十年的付出,显然虚度光阴,毫无意义。 他们有着精神上的残疾。

而菲利普的残疾更为直观,因为左脚畸形,在寄宿学校受尽了同学们的讥笑嘲弄。受大伯影响,他相信万能的造物主可以治好他的跛脚。所以每天坚持祷告,为表虔诚,甚至在冬日赤身跪在地板上祷告。

也许耶稣太忙,没空搭理他。

他的跛脚仍是同学们取笑的焦点。至此,菲利普对宗教产生了怀疑,他觉得上帝简直是个大骗子! 曾被宗教枷锁束缚的思想开始信马由缰,自由驰骋。

3

那些裹挟着金钱、欲望、名利的枷锁,如同魔鬼,蠢蠢欲动。

由于学校生活的不愉快,中学毕业,成绩优异的菲利普不顾校长好意劝阻,毅然出走德国海德堡。他要离开这个恼人的环境,离开牧师公馆。在那里,他认识了外表潇洒、喜欢高谈阔论的海沃徳。

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里写到:“生活中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

海沃德属于后者。

他貌似才智超群,实则肤浅造作。他的精炒言论根本经不起推敲,他的思想也从来没落地生根。他把纵欲好色当作浪漫的情感,把优柔寡断视为艺术家的气质,把游手好闲看作哲人的淡泊宁静。他那理想主义、不切实际的言论,对十几岁的菲利普影响颇深。

即便随着思想日渐成熟,意识到海沃德思想空洞无物。可受海沃德风流韵事的鼓动,结束德国之行,回到牧师公馆的菲利普,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和朋友吹嘘的谈资,他竟对年纪可做自己母亲的威尔金森**发起了求爱攻势。

得手后,又将其厌弃。

随后二十岁的菲利普到伦敦会计事务所当学徒,坚持半年又对枯燥无味的账目工作产生了厌倦。又跑去巴黎学习绘画,幻想可以当一名响当当的画家。

在巴黎,菲利普结识了一群和他有着同样梦想的人。他们生活闭塞,活动范围狭窄,有些画家为了追求名声,辛辛苦苦二十年,生活穷困撂倒,仍没有成名。一起学画的范妮困于物质的枷锁,在既将饿死前选择上吊自杀,这对菲利普的冲击是巨大的。他重新审视自己的前途,他的遗产不多,假若十年他仍画不出一幅不朽杰作,他的下场不会好到哪里。

他征求画师富瓦内的意见,在得知自己永远只可能当一个平凡的画家时,名利的天秤开始摇摆,这一次他更趋向于理智。既然没办法成为瞩目的大画家,实在没必要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他已经二十三岁了,眼下就有富瓦内这样年至桑榆暮景,才发现自己之前的奋斗都是白费的活生生例子。他之前在海德堡的法语老师迪克罗,也是如此,迪克罗一生扑在政治运动上,到老才才现自己所作的努力,无非是给自己套上了一把枷锁而已。

这把枷锁诗人克朗肖也有,他们的生活实在遭透了。菲利普以前愁苦不幸的学校生活,使他具有极强的自我反省和分析能力。

及时止损看来是必要的。方向不对,只能离成功越来越远。

4

爱情有可能是天堂之光,也有可能是地狱之火;最持久的爱情是得不到回报的爱情

菲利普收到大伯的来信,疼爱他的路易莎伯母过逝。这使他平生第一次感到人终归难逃一死。在办完伯母的丧事,他带着一千六百英镑的财产,拖着跛足,开始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三次闯荡。

“医生这个职业是唯一不受年龄限制、随时可以有机会用来谋生的职业 。”菲利普进入了伦敦圣路加医学院攻读医学,这是获得一份稳定体面工作的有效途径。不想,却陷入了情欲的旋涡。

对于不爱我们的人不能付出,一但付出,便罪孽深重 。

菲利普对样貌平平,谎话连篇,身患贫血的女招待米尔德丽德疯狂的着迷。明知道两人思想并不匹配,米尔德丽德举止矫揉造作,淡吐令人作呕。她那副傲慢不逊的样子,时常令菲利普想扇她两个耳光。可即使这样,他仍控制不住自己去思慕她,想亲吻她那两片薄而缺血的嘴唇。

唯一能解释这一愚蠢行为的就是:爱情!

他爱米尔德丽德,毫无理智,不求回报。可惜米尔德丽德并不爱他,这令菲利普痛苦不堪。他在她身上不计成本的挥霍钱财。为了不让米尔德丽德离开自己,放任她左右逢源,脚踏两只船。在她被有妇之夫米勒诱骗,搞大了肚子,仍把她奉为女神。

菲利普离开了真心爱她的诺拉,重新和米尔德丽德混在一起,帮她度过难关,幻想满足自己的情欲。想不到,米尔德丽德却和他的朋友格里菲思私奔了。

米尔德丽德和菲利普一样,都被情欲操控得失去了理智。

格里菲思玩玩的心理,米尔德丽德十分清楚,但她情愿为短暂的激情,飞蛾扑火。当菲利普再次遇到米尔德丽德时,她已经被格里菲思抛弃,伦为街边妓女。

菲利普再次出手相救。此时,他对于米尔德丽德不再抱有不可遏制的情欲,他觉得米尔德丽德的身体肮脏透了。对于她的感情仿若戒毒者的心瘾难离。

他希望和米尔德丽德来一场柏拉图式的相处。可她仍劣迹不改,虚荣懒惰,不思工作,他们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米尔德丽德无法理解男人竟然不像她那样迷恋肉欲,她压根想象不到世上还可能存在同情、慷慨和仁慈。她恩将仇报,砸了菲利普的家,毁了克朗肖送给他的那条隐藏人生奥秘的波斯地毯,消失了。

菲利普不得不吞下自己酿造的苦果。

这些年,在她身上浪费了大量的金钱,他那点可怜的遗产所剩无几。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菲利普鬼迷心窍地投资股票,结果把仅剩的财产全部赔光了。

5

菲利普的人生准则是------尽可按自己的本能行事,只是得适当注意街角处的警察。

诗人克朗肖正是奉行了这套人生准则,结果晚年凄惨而死。而现在自己所受的困境,也正是因为奉行了这一准则。

看来人的本能是靠不住的。

没钱继续学业的菲利普,找不到工作,流落街头,被好友阿特尔涅一家收留。为了生计,菲利普经阿特尔涅介绍到百货商店做引导,这使他尝到了低层生活的艰辛。体会到了 “没钱会使一个人变得猥琐、吝啬和贪婪,他会扭曲人的性格,使人用庸俗的角度看待世界。”

他懊悔在米尔德丽德身上浪费的时间和金钱。如今,他要想从困厄中逃出去,重返医学院,只能等大伯死后继承遗产。因为只要大伯活着,是不会给他这个侄子一个子的。

到头来,菲利普仍没有摆脱对大伯金钱上的依赖。

大伯死后,菲利普终于结束了勉强糊口的日子,得以继续学业。回溯两年来所遭受的不幸苦难,他蓦地想到那块蕴含人生意义的波丝地毯。豁然明白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仿佛编织在地毯上的美丽图案。 无论欢乐与痛苦,好坏与否,都应坦然接受,它会给你的人生图案增添绚丽的色彩 。

有了这一层的认识,菲利普开足马力,刻苦学习。在担任助产士期间,他更深的了解到 对于穷人,最大的人生悲剧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失业。人很少因为爱情自杀,自杀的原因大部分与金钱有关 。

6

一个人一生必须越过一大片干旱荒芜、地势险峻的旷野,才能跨入现实世界

菲利普和阿特尔涅家保持着亲密的互动,这一家人善良好客。阿特尔涅有着快乐的性格,十分健谈,他不管说什么总是离不开演说家的华丽词藻,这与他的太太务实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阿特尔涅有九个孩子,他那套夸夸其谈的空想,迫于生活的压力,只能屈尊降贵。菲利普是个喜欢生活什物的人,自然也喜欢家庭浓厚的氛围。

不过,阿特尔涅对西班牙浪漫气息的描述,感染了菲利普,他计划着当一名随船医生,这样就可以去西班牙旅行,满足他那颗不安分的心。

然尔,再详尽的计划,也抵不过突如其来的变化。

菲利普对阿特尔涅的大女儿莎莉产生了好感。莎莉娴静寡言,有着一双蓝色坦诚的眼睛,她冷静端庄,表情永远波澜不惊。她年龄不大,却散发着母性的光辉,这些都吸引着菲利普。

菲利普知道自己并不爱她,他对莎莉怀有特殊的情感,他喜欢有她做伴。当莎莉告诉菲利普自己可能怀孕了,他内心极具挣扎。倘若结婚,他就必须选择安定的生活。那么,他的西班牙之旅就要泡汤了。

菲利普彻夜难眠,他决定放弃远行计划,向莎莉求婚,他为自己做出的牺牲感到骄傲。一想到莎莉肚子里怀着他未出世的孩子,顿时又泛起对孩子的钟爱之情。这些情绪交织,使他意志昂扬。

可当莎莉告诉菲利普只是虚惊一场时,本该高兴的他,却很失望至极。他意识到驱使他向莎莉求婚的并不是什么自我牺牲,而是源于内心对家庭的渴望。

过去他总是生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中,而错失眼前的机遇。这一次, 他要屈从于幸福、屈从于理智 。他不想离开她,也离不开她。他牵着莎莉的手,站在阳光里。

他要跨入现实世界,在自己人生的地毯上绘制一幅完美的家庭图案!

7

《人性的枷锁》全书共五十多万字,上下两册,讲述了主人公菲利普从九岁到三十岁挣脱宗教、情感、金钱的枷锁,逐渐走向思想成熟的过程。

故事基于毛姆早年真实生活加以精心构思而成,情感与思想是毛姆忠实坦诚的记录。这本书的精髓在于思考与自省。文中因阅读和思考凝结出的观点,有一定的哲学性和智慧性,直得人深思。

例如: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对社会有利的行为被称为善,反之,对社会有害的被称为恶行。在我们纠结善与恶时,却从未想过,其实善恶也是被附加上去的。

还有,毛姆借书中画师富瓦内之口说出的:“金钱好比人的第六感官,少了它,就无法完全发挥其他五种感官的作用……不要为了赚到一个先令而付出超过一个先令的代价。”

这让我想到了伍尔夫那句:“倘若一个女人决意要写小说,她必须要有钱,而且还要有一间属于她自己的房间。”

同理,倘若书中一心想当画家,最后因贫穷而上吊自杀的范妮明白这个道理,我想,她一定能免于厄运。

法语老师迪克罗、画师富瓦内、诗人克朗肖他们都属于一类人,他们都曾年风华正茂,怀揣梦想,但也都免不了桑榆暮景,影响难追。

主人公菲利普之所以能够摆脱痛苦、彷徨、失望、挫折,源于他的博览群书,和敏锐的自省分析能力。

莎莉这个人物代表真善美,同时也是理智与现实的化身。菲利普最后决定和莎莉结婚,寓示他摆脱了全部枷锁,最终得到了幸福。

此书寓意深奥,篇幅冗长,读时需要一点耐心。

读完 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毛姆之后创作的《月亮与六便士》就是取材于这本书的某一章的某一个人。

具体是谁?不能说,要你自己去找。

就像菲利普问克朗肖:“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答案只能由你自己去找,否则便毫无价值。”

2018年7月25日22:47 家中落笔完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0184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3
下一篇2023-09-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