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
英毛姆著,田伟华译
开明出版社出版
豆瓣评分:82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时隔百年经久不衰,其中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尤为经典。《面纱》是继他的《月亮》之后又一部长篇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它以中国内地为背景而创作,讲述了一个虚荣美丽的**基蒂婚外情被识破,情人抛弃她后,她无奈跟着丈夫来到中国一个霍乱正流行的小城,亲历生死,逐渐在寻找灵魂自由的过程中,获得自我觉醒。
面纱是什么意思呢?
面纱是毛姆取自雪莱的一首诗《别掀开那华丽的面纱》,主题是歌颂揭开生活,勇敢追求真理的人。原文开头就写到:
别揭开那些活着的人们称之为生活的华丽面纱;
尽管这都是些不真实的假象,
但却模仿着我们所相信的一切
本书中的面纱,是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爱情观等,是面对生活选择生成的防护面具,防护的同时,自我慢慢萎缩和阉割了。基蒂母亲的面纱是“赶车人”,她总是毫不留情,不断唠叨,“驱赶着自己的丈夫在她想走的路上朝前走,野心勃勃”,“算计和密谋了一辈子,追求的都是低级无聊的东西”。看,像不像所有对现实不满,抱怨平庸的丈夫或把全部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势利妈妈?基蒂父亲的面纱是妥协和沉默,他不得不在妻子的唠叨中压抑着自己,他从来没有得到过重视,大家把他不过是当作养家糊口的工具,因此妻子的死对他来说是一件快慰的事情;基蒂丈夫沃尔特的面纱是严肃和苛责,他崇高又自卑,总是沉默,不肯自我原谅。“他用一袭华丽的袍将一位轻浮的女子装扮,然后将她放在教堂里供着她,膜拜她,到头来却发现她败絮其中,于是他既不肯原谅他自己,也不肯原谅她。他的灵魂受到了伤害。”
而基蒂的面纱,有虚荣、轻浮、逞强、天真,她仗着年轻时貌美百般挑剔追求对象,为了抢在妹妹前结婚嫁个自己不爱的沃尔特,婚姻生活乏味,她和风流倜傥的查理勾搭,不料偷情被发现,她以为查理斯会为她离婚,到此时才知对方不过是玩弄,她的爱情幻想破灭。只好在沃尔特“要么离婚要么跟随他去霍乱地区”的二选一中选择了后者。直到此时,面纱慢慢揭开,她见识了世界上另一种苦难:疾病瘟疫,人像苍蝇一样死去,她结识了修道院的为信仰远离故土的修女、庄重威严的院长、可爱的孤儿们,她由衷的善良和真实,就像一棵树在河水里的倒影,时而显现,时而隐蔽在黑暗中。她慢慢摆脱了自我鄙夷的桎梏,而当沃尔特死后,她的面纱最终脱落,心灵的宁静和灵魂的自由从无知中觉醒。“我愚蠢、缺德、可恨。我已经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我决定不让我的女儿沾染这些。我想让她变得勇敢、直率。我想让她成为一个不依赖别人的人,因为她能够掌控自己。我想让她像个自由的人那样对待生活,比我活得更好。”
另外,书中有许多关于霍乱的描写,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到现在的疫情。“在那里,离他们很近的地方,一座城市正处于惶恐之中——突如其来又冷酷无情的死亡在迂回曲折的街上狂奔”。“人们在痛苦中挣扎,在恐惧中死去,而这美丽的自然(蓝色的天空清澈得像婴儿的心)却是那么冷漠。”,“男人、女人、孩子正像苍蝇一样死去”“剩下的那些,那些滑行在弯弯曲曲的街上的人,还有那些已死的人,都是无名的配角”
我对书封的“女性精神觉醒之作”持有异议。谁都有自己的阴暗面,人性中卑贱、虚荣、势利、苛责的因子会在某个时刻作祟,在精神觉醒的路上,每个人都需要正视自己的那面纱,不要把自己,变成你鄙视的样子。
作者简介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他属于现实主义作家,但他的小说中有些许的自然主义。其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
作品简介
《面纱》 讲述的是一个出轨女人的自我救赎,最终重获新生的故事。为了摆脱母亲的厌恶,在面子驱使下,凯蒂选择嫁给在香港工作的细菌学家沃尔特。沃尔特深爱着凯蒂,爱的卑微。凯蒂却完全不爱沃尔特,认为他保守、冷淡,毫无魅力可言。
在结婚两年后,凯蒂出轨了,她和英国驻香港的大臣助理查尔斯搞在一起了。沃尔特知晓他俩偷情之事后,带凯蒂去了霍乱泛滥的湄潭府。在这个霍乱肆虐的中国小城,凯蒂在修道院帮助修女,逐渐开始新的生活。在经历了幻想破灭和生死离别后,凯蒂最终重获心灵上的自由。
█ █ 女主人公凯蒂,美的令人眩晕,却也轻浮虚荣。在拒绝了大批的追求者后,始终未能找到那个既能在收入上又能在社会地位上让她满意的郎君。25岁的她错过了嫁得名门的大好时机,遭到母亲的厌恶。无奈和惊慌之下,选择嫁给了痴爱她的沃尔特。
█ █ 重要的是两个人相爱,而不是被爱。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另外那个人甚至都不会感激他。要是一个人不爱他们,就只会觉得他们厌烦。
█ █ 凯蒂和沃尔特的相处模式就是这样。她不爱他,于她而言,沃尔特毫无魅力可言,完全是一个枯燥乏味、保守、冷淡和自制的男人。可是,沃尔特爱她,爱的发狂。他就像她手中的提线木偶,愿为她做任何事。凯蒂对这样一个爱自己爱的如此卑贱的男人,内心有种淡淡的蔑视和一种自以为是的优越。
█ █ 查尔斯幽默风趣,满含热情。在她眼里,查尔斯多才多艺,工作出色,爱好广泛。他的出现,填补了她内心的空虚和寂寞,让她重新焕发了青春。她深深地臣服于查尔斯的才情,查尔斯也为她的美貌而着迷。互相吸引的两人背着世人在一起了。他们想方设法的偷情,尽量不出什么差错,肆意妄为的在一起快活。
█ █ 然而,可怜的沃尔特知晓了他俩的苟且之事。他给了凯蒂两个选择,要么跟他离婚,当然前提是查尔斯会和太太离婚并在一周内核凯蒂结婚。要么就让凯蒂跟他一起远赴疫区。
█ █ 凯蒂怕极了,她急切的找到查尔斯寻求解决。她以为查尔斯会为了她离婚,结果却是查尔斯弃她不顾,他竟然劝凯蒂和沃尔特一起去湄潭府。凯蒂终于看清了查尔斯的真面目,查尔斯不过是和自己一样,爱慕虚荣,胆小懦弱,自私自利,他爱的自始至终只有他自己。
█ █ 凯蒂心里隐约怀疑,沃尔特是要选择一种同归于尽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虽然心里害怕极了,但她还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和沃尔特一起去了湄潭府。也许,死亡才是真正的解脱。
█ █ 初到疫区的凯蒂怕极了,周围充斥着死亡的气息。她想要离开,可是她又能到哪里去呢?在疫区的日子里,凯蒂都是一个人在平房呆着,沃尔特则每天出入到霍乱肆虐的中心,去拯救那些被霍乱侵害的人们。
█ █ 修道院之行后,凯蒂不明缘由的深受触动。霍乱在修道院周围肆虐,而修道院内,却是一片静谧。修女们即使亲眼目睹了同伴在霍乱中死去,却仍可以那么快乐。她觉得自己和修女们之间有一道障碍,这让她觉得孤独,而这种孤独是她以前从未感受到的。同时,她也觉得自己好无助、无用。
█ █ 凯蒂再次来到修道院,她想要帮助修女们一起照顾灾民。修道院院长让她照看小一些的孩子,这份工作让凯蒂精神焕发。没完没了的工作分散了她的注意力,以前的她除了哭泣干不了别的,而现在的她却可以时常开怀大笑。她发现她已经不再爱查尔斯,她可以冷漠的思量他,她终于自由了。
█ █ 在可怕的霍乱中新生活似乎开始变成一件自然的事。凯蒂觉得心里又有了新的勇气,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她喜欢修道院的工作,这让她觉得自己正在变成一个有用的人。
█ █ 可是,事情永远不会顺遂人心。凯蒂被告知怀孕了,几乎是同一时间,沃尔特感染了瘟疫,不久于人世。从医生那里才得知,沃尔特一直在拿自己做实验。凯蒂整个人变得颤抖,她知道,沃尔特是因为心碎才死的。
█ █ 他用一袭华丽的袍将一位轻浮的女子装扮,然后将她放在教堂里供着她,膜拜她,到头来却发现她败絮其中,于是他既不肯原谅他自己,也不肯原谅她。他的灵魂受到了伤害。他一直活在幻想的世界里,当现实将其击碎,他便觉得现实也跟着碎了。
█ █ 沃尔特去世后,凯蒂回到了英国的家乡。母亲已经去世,父亲要去巴哈马出任首席法官的职位。经历了这么多事,这么多苦难后,凯蒂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卑劣无情的人了。她要和父亲一起去巴哈马,把孩子养大。
█ █ 我想让她变得勇敢、直率。我想让她成为不依赖别人的人,因为她能够掌控自己。我想让她像个自由的人那样对待生活,比我活得好。
█ █过去已经终结,凯蒂不知等待她的是怎样的命运,但她相信自己可以快乐的接受。凯蒂终于发现了面纱下真实的自我,并大彻大悟。彻悟的过程中付出了惨痛代价,也充满了苦难和折磨。也许这一切都是心灵重获自由所必须经历的。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t569MTbsAD-K2wpAmkfQw
提取码:f3kt
小说名称:面纱
作者:[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类型:畅销/外国小说
连载状态:已完结
简介:年轻貌美的凯蒂为了摆脱家庭压力,匆匆答应了细菌学家沃尔特的求婚,但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并未让她获得期望的财富和地位。随丈夫赴任香港后,凯蒂迷上了一个有妇之夫,自认为遇到了真爱。但偷情的事情败露后,情人为了自己的名声立刻抛弃了她。遭遇背叛的沃尔特决定去疫病横行的湄潭府行医,并要求痛苦的凯蒂一同前往
文|琪雪
毛姆是一位特别擅长在平淡情节中解读人性的作家。他的小说,不论是《月亮和六便士》还是《人性的枷锁》,每一本都有着他对人性的控诉和揭露,也是通过对人性的刻画来批判社会的虚伪。
毛姆的作品大都是现实主义,现实生活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为了写作,毛姆曾经走过很多地方,从当地的社会环境和风土人情中寻找灵。《面纱》就是毛姆从当时中外混乱的局面中获得的灵感。
《面纱》这部小说情节并不复杂,只是毛姆对人心理的刻画十分生动,通过人物内心我们可以发现人心与行的不同。
我一直觉得倘若一本书读完之后,读者除了情绪的宣泄,其他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么这样的书不读也罢。
而《面纱》这本书之所以被广为流传,其原因不是在于小说本身的故事情节多跌宕起伏,而在于这本书能够带给读者的关于人性的解读和思考。
《面纱》中的主人公凯蒂是生活于伦敦的一位富家**,容貌娇美的她,向往爱情,但是她迟迟没有遇到那个她想嫁的人。
她一直在等待,可是在当时那个社会,女人到了年龄不结婚便是天大的罪过。面对母亲的责备和逼婚,凯蒂无奈放弃坚持,在母亲撮合下个一个叫沃尔特的男人结婚了。只是,此时的她并不知道,沃尔特已经暗恋他很久了。
沃而特是一个极度冷静、克制的一个人。和凯蒂结婚是他对自己唯一的放纵。他一直爱着凯蒂,所以他即使知道凯蒂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可他依旧想要娶她。因为在他看来,拥有凯蒂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恩赐。
这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沃尔特对凯蒂特别的纵容,使得凯蒂误认为他根本不爱自己。
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人便会开始不断地在生活中寻找证据,证明这种想法是正确的。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中叫自我验证。
内心极度渴望爱情的凯蒂就在“自我验证”中绝望,于是开始偷情,从别处寻找内心缺失的爱。
其 实,爱与不爱如果仅仅依靠自我感受来判断,是不可靠的。因为,有时候,感觉也会是骗人的。一旦你戴上“爱”或者“不爱”我以为的有色眼镜,那么你看到都会是你想要看到的,从而自动略过其他的东西,这使得你无法看到事情的全貌。
况且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每个人爱和表达爱的方式也不相同。有的人爱得如玫瑰般热烈,有的人爱如潺潺溪流,温柔而绵长。
像沃尔特温柔绵长的爱,对于渴望爱得热烈的凯蒂而言,什么都不是。
沉浸所谓爱情中的凯蒂,其实并没有那么幸福。偷情终究是见不得光的,怕被丈夫发现的忐忑让凯蒂倍受煎熬。
为了能够光明正大和查理在一起,为了可以拥有所谓的“爱情”,凯蒂最终决定同沃尔特摊牌。
原以为丈夫沃尔特会发大发雷霆,毅然决然同她离婚。可是却没想到,沃尔特很平静,他只是让她去找查理,让查理离婚了娶她,如果查理同意,他便给她自由。可是,如果查理不娶她,那么凯蒂只能和他去霍乱之地。
凯蒂听到沃尔特如此说,很是害怕,她不想死,一点也不想去霍乱之地。于是,她找到查理,将事情原委告诉查理。可是,令她咋舌的是,她觉得一直深爱她的查理,居然拒绝同他在一起。
这让凯蒂觉得五雷轰顶,让她开始反思自己一直以来做得事情。也让她开始摘下偏见的有色眼镜,重新审视自己丈夫。
在跟着丈夫去霍乱之地后,凯蒂才发现原来自己丈夫不但优秀而且还深爱着自己。
其实,像凯蒂和沃尔特这样看起来有些荒诞的故事,就存在我们身边。
我们常常用自己认为幸福的方式,要求对方给予自己足够的爱。却忘了,表达爱的方式有千万种,也忘了人与人相处需要存有“求同存异”的心态才能长久。
有人说“感受”是最真实的,是最可靠的。可我却觉得,感受是最具有欺骗性的。真的爱你的人,会慢慢计划将来,想要细水长流。所以他们的爱,没有那么热烈,长时间的适应,让你对这细水长流的爱视而不见。
可那些像查理一样打着爱你幌子的人,却会依据你的喜好去做你喜欢的事或者你认为可以表达爱意的事情。因为他们要的只是一时的绚烂,等你这朵玫瑰凋零后,自然会有下一朵。可偏偏,你却将这绚丽,当做一辈子。
戴上有色眼镜,看什么都不对。唯有去除偏见,用尽可能公平的视角去看待自己和他人,才能尽可能看清真相。
凯蒂和沃尔特之所以会有误解,全都是因为他们都是戴着面纱示人。沃尔特虽然心里很爱凯蒂,可是面对凯蒂时,他总是一副淡漠的深情。而凯蒂优越出身带来的傲气,也不允许她去对沃尔特倾诉衷肠。
可是,当凯蒂和沃尔特之间面纱被去除后,凯蒂才发现原本淡漠的丈夫原来如此博爱。而凯蒂也因为多次出入修道院,被院里修女奋不顾身救人的行为所触动。
此刻,她已经明白在大爱面前,她所谓的爱情有多么渺小。在内心接受洗礼的同时,她明白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
原本她想和丈夫幸福生活下去,奈何天有不测风云,沃尔特因为感染霍乱而去世。形单影只的凯蒂,只能返回香港。
她一回到香港,当初抛弃他的查理有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可是,这一次,凯蒂拒绝了他,选择做自己。
不是什么事情都有机会可以重来,有的人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虽然凯蒂和沃尔特一直在一起,可我却觉得,他们早就错过了彼此。
如果,一开始出现隔阂的时候,就有人出现解除隔阂,凯蒂和沃尔特或许就不会有遗憾了。
人们常说,相爱容易,相守难。这话我深以为意,因为相爱只需要一时的心动,可是相守,却需要一辈子的耐心和真心。
毛姆在《面纱》这本书中,一直都用客观的语言描述每一个人物。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物的蜕变,从而联系到自己。让我们从书中,得到感触,进而规避风险。
沃尔特平静地把结婚两年来,他对吉蒂的看法,以及自己如何爱着吉蒂,一股脑说了出来。并表示即使他付出的爱得不到回报,他也不会觉得委屈、不会生气、不会心存怨恨。
吉蒂没想到,她在沃尔特心中的形象是如此不堪,她的虚荣心受到了极大伤害。尽管她恼羞成怒,但是她觉得此刻应该保持镇定。
于是她冷静地说,一个男人身上没有让一个女人能爱上他的东西,那是男人的错。她说,她从生理上就厌恶沃尔特,这不能怪她。
吉蒂希望沃尔特因此而大发雷霆,这样,她就可以还以颜色应对这局面了。可是沃尔特依然鄙夷地看着她,一丝笑容浮现在嘴角。
此刻,吉蒂面对沃尔特的超强自制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恨他。吉蒂提出了离婚。
沃尔特听罢,点了一支烟,抽完烟笑了笑,看着吉蒂说,如果唐森太太能跟他保证与自己的丈夫离婚,如果唐森能写下一份承诺书,答应离婚后的一周内娶吉蒂,他就同意离婚。
吉蒂的自尊心驱使她接受了沃尔特提出的条件。她告诉沃尔特,她和唐森如何不顾一切地相爱着。为此,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做出任何牺牲。
沃尔特发出一阵大笑后,提醒吉蒂,让她抓紧时间去见唐森。一旦吉蒂决定跟他一起去湄潭府,他们后天就得出发。
吉蒂对唐森充满信心,她认为,唐森会和他的妻子离婚的,对此,吉蒂没有一丝怀疑。
吉蒂匆匆地来到唐森的办公室,告诉他沃尔特要跟她离婚。没想到,唐森原本热情的态度马上改变,他用生硬的声音问她承认了没有。
唐森的反应让吉蒂出乎意料。
她的心沉了下去,谎说她没有承认。
唐森再次确认吉蒂没有承认后说,指控一件事容易,可要证明它很难。只要我们绝不承认,那就让沃尔特上法庭吧,我们将和他斗争到底。
吉蒂不理解唐森的话,她觉得不能上法庭,他们应该承认此事。
唐森让吉蒂不必担心,他说他有办法搞定沃尔特。他可以向总督大人禀报,总督会大骂他一顿后,通过让沃尔特丢掉饭碗来给他施压,因为总督身边的人闹出绯闻不是什么好事。
吉蒂听得心里发凉,她只好把和沃尔特之间的谈话如实地告诉唐森。
唐森沉黙片刻后说,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多萝西扯进来,她是个好妻子。他对妻子的依赖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他说,要是吉蒂没有招若他,一切都会好变得更好。他还说,无论哪种情形,他都会与多萝西相伴终生。
唐森对吉蒂说过的话一概不认,还埋怨吉蒂把一个男人说的情话当真,有点太过分了。还说吉蒂妄想跟他结婚,要得太多了。
吉蒂不由得打了个寒战,此刻,她第一次想念母亲了。
吉蒂痛哭着指责唐森把她的生活毁了,而唐森却无情地把责任全推给了她,还让吉蒂去请求丈夫沃尔特的原凉。吉蒂无言以对,她觉得太丢人了。
吉蒂擦去眼泪,现在她只有求助于唐森的怜悯心了。她告诉唐森,沃尔特给她两个选择,要么去眉潭府,要么就闹上法庭。
吉蒂没想到,唐森听后会对沃尔特大加赞赏,说这是个英勇行为,还说沃尔特做出了一个非常大度的决定,这样对大家都好,让吉蒂认真考虑一下。
吉蒂觉得自己会死在湄潭府,这是沃尔特想变相杀死她。
眼看唐森打定主意不管自己了,吉蒂心里的痛苦和恐惧难以言表。她恳求唐森不能不管她的死活。
唐森被吉蒂逼得没办法了,不得不向吉蒂说出了实话。他说,即便是法院判了沃尔特和吉蒂离婚,他也不会娶吉蒂。
吉蒂沉默了,她惊出了一身冷汗。
沃尔特对唐森的判断如此准确,他要让吉蒂用自己的眼睛看清唐森自私自利、虚荣懦弱的本质,他要让吉蒂的幻想在残酷的现面前彻底破灭。
吉蒂恼怒地揭穿唐森的面目后,飞快地走到门口,跨出了屋子。
吉蒂该何去何从?她会去眉潭府吗?
待继…。
第二次读毛姆的《面纱》,仍旧意犹未尽。
故事讲了一个颇有些姿色的“剩女”为了在妹妹结婚之前将自己嫁出去,嫁给了一个追求自己可是她并不爱的男人,婚后不久出轨一个相貌堂堂却却自私自利、人面兽心的已婚男人,本以为收获了真正的爱情,却在丈夫的无情揭露下看清了情人的真面目,无奈之下,只能和身为医生的丈夫奔赴霍乱之地湄潭府。
吉蒂以为沃尔特带她去瘟疫之地湄潭府,是要报复她的出轨,置她于死地,可是她不知道的是沃尔特并非心胸如此狭隘之人,而是一个以她的精神高度所无法理解的灵魂。沃尔特带她去湄潭府,是有点想报复她的意思,但更多的是要带她摆脱眼前庸俗的偷情,去看一看更为真实残酷的人生和一群人无所无惧、无私付出的精神世界。
沃尔特是深爱她的,一向沉默寡言的他在知道吉蒂出轨后有一段长长的“独白”:我对你没有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轻浮、头脑空虚,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想法都很粗俗、平庸,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但是,我爱你。回想起来真是可笑,以前的我是多么极力地让自己喜欢你所喜欢的东西,多么急切地对你掩盖我并非无知和粗俗、并非愚蠢和爱嚼舌根的事实。我知道,真正的智慧会把你吓跑,因此我处处表现的让你认为我像你认识的那些男人们一样愚蠢。我知道,你跟我结婚只是为了摆脱自己当时尴尬的处境。我太爱你了,这些我不在乎。大多数人在他们付出的爱得不到回报时,会觉得委屈。他们会生气,心存怨恨。我和他们不一样。我从没奢望要你爱我,我觉得你有理由不爱我,因为连我自己都认为我不讨人喜欢。能够给我爱你的机会,我已经心存感激。有时当我做了什么令你高兴的事,或是看到你眸子里闪烁着温情,我都会欣喜若狂。我尽力不让我的爱叨扰你,我知道那会造成不好的后果,我总是留意着第一时间发现你对我感情的不耐烦。对于大多数丈夫认为是他们理所当然的那些权利,我都乐意作为那是你对我的恩赐接受下来。
然而,虚荣心作祟的吉蒂听完后怒火中烧,沃尔特说,只要唐森肯离婚娶你,我就撤带你回去湄潭府的申请。她迫不及待地去求唐森,果然如沃尔特所料,唐森只不过把吉蒂当做一个玩具,不仅没有娶吉蒂的想法,而且鼓动吉蒂快去湄潭府,想尽快摆脱这个麻烦。
很快吉蒂和沃尔特来到了湄潭府,她在这个昏暗的世界中,除了死亡、瘟疫,即使庸俗如她,也渐渐看到了一些美好的风景和温情。湄潭府的田野、寺庙、城墙,让她觉得新鲜,还有韦丁顿、修女这些乐观地,默默付出的人。在周围人的言辞赞叹和敬仰之中,她也逐渐发现了沃尔特的可贵之处。沃尔特是瘟疫救援队的核心人物,他不顾自己的安危,超负荷工作,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尽力的挽救生命。而吉蒂只是无所事事地呆在清洁、安全的家中。后来吉蒂受到修女们的感召,也来修道院帮忙,此时她才理解了沃尔特带她来湄潭府的初衷。
这本书之所以经典,除了毛姆深邃的思想,简洁明了的语言,故事情节的吸引力之外,还有它所展现的几种爱。
一种是人们常经历的“说不清也道不明的爱”。
李碧华曾在《青蛇》中写道:爱他,就是对他的容忍包涵,不信他变心,怜惜他失踪。他不好,是啊,可她舍得承认他不好?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沃尔特对吉蒂的爱,吉蒂对唐森的爱,都是如此。这种故事情节可能是结合了作者的个人经验,真实世界中的例子也不少啊,谁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爱情的。当局者迷,明明知道是错,却还是执迷不悟。
沃尔特得知吉蒂怀孕了,他多么希望吉蒂说这是他的孩子啊,这样他就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可是吉蒂说,她不知道这是谁的孩子。最后无法承受对吉蒂的爱的痛苦,沃尔特在实验中感染病毒死亡。吉蒂途径香港回国,虽然经历了一番精神的洗礼,还是受不住唐森的诱惑,再一次失身于他。看到这里,恨不能跑过去给他们几巴掌。
可是,想想现实世界,又有几人能逃脱命运的安排?我们无法不陷入生活的沼泽,无法不陷入世俗之爱,无法自拔于泥沼,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付出一世的青春,也在所不惜。
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另一种爱的可能,修女对孤儿的爱,沃尔特对病人的爱,这是一种人类的大爱。它超脱一切而存在,连吉蒂这个一向自私、庸俗无比的人都深受感动,最终加入了修女的队伍,帮助照看孤儿院的孩子。
吉蒂来到修道院,她似乎觉得自己进到另一个世界,一个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的陌生世界,那些光秃秃的屋子,白色的走廊,尽管看上去简陋,却似乎有一种遥不可及的神秘的有关精神的东西在里面。
修道院院长出生在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家族,可是她放弃了一切物质和家族的光环,来到偏远贫困地区的修道院照顾病人、儿童。吉蒂看到她:她的性格就像是一片旷野,第一眼看上去很辽阔,可也有些寂寥,但是很快,就会发现在巍峨的群山之中散落着一人的小山村,还有飘香的果树,缓缓流淌过青草地的欢乐的小溪……
吉蒂说深受召唤后说:我在寻找什么,我并不确切地知道那是什么,但是我知道,了解它对我来说至关重要,一旦我找到了它,我的人生就会改变。
有趣的是,书中穿插了很多中国风的东西,风景,清朝的格格,还有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道”。道是什么毛姆借韦丁顿之口说出了,吉蒂所寻找的那个东西是“道”:“道”就是路和走在路上的人,是一条万物生灵都要走的永恒之路,但并非被谁所创造,因为它本身就是万物。道是万物,也是虚空。万物循道而生,依道而行,最终万物复归于道。道为方,却无棱角;道为声,却无由听到;道为象,却无形无状。道是一张巨大的网,它的网眼像海一样广阔,可什么东西也休想疏漏过去。道为万物提供庇护的圣所。道无处可寻,可无需望向窗外,你都可以听见。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道都教会了世界万物自行其道。谦卑者将保全自己,能弯能曲者终究挺直了脊梁。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背后也埋下了失败的种子,但谁又能知道那一转折点会在何时到来呢?以和为贵的人可能会变得温顺如孩童。谦和能使进取的人大获成功,使防备之人安然无恙。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
吉蒂并没有听懂这段话的意思。但是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中国人应该都能明白,毛姆这些关于道的思想是来自于《道德经》,可见《道德经》对毛姆和西方人精神的影响,虽然我们生活在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领域,但是世间的真理、高尚的精神是相通的,道阻且长,人们依然不舍追求。
修道院院长用比较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吉蒂说出了她所迷糊的“道”的一种:“要记住,尽自己的责任,做好分内之事。就像手脏了要洗手一样,而不是什么值得赞美的品德;最重要的是对你的职责有一份热爱。当爱与职责合为一体时,你才能有慈悲和恩泽于心,方能体味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
这些令人深思的话,是修道院院长、韦丁顿和沃尔特说的,也是毛姆对读者说的。掩卷沉思,有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思想和说不清道不明的爱一样,隐藏着这本薄薄的书里……
有空要看看这部**,听说在桂林拍摄,画面凄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