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耗有多累?
明明一整天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成就,可我就是觉得很累,感觉亚健康。
有时候,事情太多了,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每个人都怕困难,要做的事情太多的时候,找不到头。
有时候,我就是没事做,但是我很懒,不想做任何活动。这样一来,如果我一整天都得不到有效的锻炼,我的身体就会变得虚弱和疲惫。
所以,事情多的时候,不要着急,要找一件事,找一个突破口,去做。没事的时候,要自律,户外锻炼。
精神内耗是心理疾病吗?
首先,心理内耗是心理问题。严重时会出现一些生理现象,比如不明原因的疲劳、重度疲劳、极度疲劳,就像猴子的橡皮筋绷到极致,失去了弹性。这种疲劳不是休息就能缓解的。即使晚上休息了,还是觉得比较累。
原因是身体有很多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例如,我们把一个独立的人比作一台计算机。正常情况下,一个程序运行后会被终止。但是如果一个程序没有运行,就需要更多的操作。程序被禁止在后台运行,此时你在屏幕上看不到。但实际上它还在运行,你会发现你的手机运算速度变慢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知道的方法是关闭不必要的程序或者重启它。
心理问题也是如此。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产生焦虑等情绪。这时,当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时,焦虑就会被抑制。并没有结束,也没有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但是这种情绪一直存在,试图解决的想法一直存在。另外,在睡眠过程中,这些情绪和思想还在运行,导致失眠多梦。休息程度大大降低,甚至得不到有效的休息,人逐渐感到体力不支,所以才觉得累。
如何避免精神疾病
如果你能完成70%的工作,你就能通过。对别人适度冷漠,相处不好的人还会再见你。你不能强迫自己。奖励自己是对的。爱好是你身心最好的良药。累了就待在家里,多注意自己的感受。睡眠比生命更重要。多亏了这些想法,我最近感觉非常健康。有时候觉得奖励自己会让自己好受一些。
一个人走在阳光明媚的大街上,心情很是愉悦,可他一路走,一路担忧,最后脑子里的阴霾逐渐遮蔽了晴朗的天空。
这或许是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的经历:
在做一件事时,我们总会有各种担心和焦虑。
既怕自己做不成,又怕别人的质疑和否定。
最后无休止的内耗,就会彻底拖垮我们。
但其实,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与其被精神上的内耗折磨,不如用行动去治愈自己。
想的越多,越会透支心力和体力,做的越多,才越能扛住压,克住难。
作家南川大叔,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一个表弟,某天给他发消息说,自己想应聘华为公司。
南川大叔问:“你开始投简历了吗?”
表弟支支吾吾地回道:“还没有,应聘哪个岗位我还没有想清楚呢。”
南川大叔劝表弟,先在网上找一些资料,看看在招聘的岗位有哪些,对照自己的能力一一筛选,然后再综合分析。
表弟听完点了点头,也表示接下来要好好研究一番。
但一周之后,表弟又去找他。
原来表弟并没有去应聘,因为他听说华为公司面试很严格,而且要求也很高,就算顺利通过面试,也很难适应激烈的内部竞争。
南川大叔问他:“你先告诉我,投简历了吗?”
表弟回答道:“还没有,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行。”
南川大叔听后,叹气道:“你根本没去尝试过,就已经被想象中的困难吓住了。”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曾说过一句话:“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往往有想太多的坏毛病。”
在做一件事时,最难克服的,不是将会遇到的困难,而是想象中的困难。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本想去健身,但想着会很累,越想越累,干脆就不去了。
本想去读书,但想着会犯困,越想越困,干脆就不读了。
本想去写作,但想着会很难,越想越难,干脆就不写了。
《撒野》这本书中,有一句话:
“人就是这样的,想来想去,犹豫来犹豫去,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勇气没攒够,其实只要迈出去了那一步,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早就准备好了。”
许多时刻,令我们疲惫的,从来不是没准备好,而是过多的焦虑和犹豫。
想太多,不仅会消耗掉更多的体力和精力,也会瓦解掉你做事的决心和意志力。
放下过多的精神内耗,才能丢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装前行。
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一句话: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你越在意他人的负面评价,越会丧失前行的勇气。
只有放下过度的敏感,才能减轻内心的累赘。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曾认识一位很有才华的O先生。
这位O先生是文坛新人,已经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过小说,未来大有可为。
但他却因一次寻常的退稿经历,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从此一蹶不振。
渡边淳一打电话安慰他说,不必在意这些。
他只是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
还有一次,渡边淳一到他的住处看他,但他不是挠头就是叹气,根本没有创作的欲望和斗志。
几年后,这位O先生渐渐断送了自己的前途,在文坛上彻底消失了。
《海贼王》里有一句话:
“这个世界并不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里,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得住嘲笑与批评、并不断往前走的人手里。”
面对他人的质疑和不看好:
若你强大,它就是你向上的垫脚石。
若你怯懦,它就是你向前的绊脚石。
已故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被法国总统钦定为卢浮宫重建项目的设计师,但几乎所有法国人都反对这个决定。
设计院的委员对贝聿铭的设计稿冷嘲热讽:“这是什么破玩意!”
他走在街上,一个巴黎女人故意对他吐痰。
但从始至终,他没有因为别人的无理言行大发脾气,也没有因为这些负面事件,放弃自己的设计理念。
后来,贝聿铭顶着巨大的压力,终于用金字塔式的设计,让卢浮宫成了法国人最骄傲的建筑。
有一句话说:“过多的敏感,是一种无谓的自我消耗。”
能吞得下多少委屈,才能成多大的事。
能受得住几分打击,才能成几分的才。
当你最终做出成绩,所有误解就会不攻自破,所有打击便会烟消云散。
去年有一则很火的视频,叫做《先干了再说》。
视频里,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许多人纷纷犯了难。
一个小伙子,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担忧,疫情前辞职了,还能找到工作吗?
一个中年男子,在农村做家畜生意,他问自己,鸡都出不了栏,乡亲们没有收入怎么办?
一个餐饮店老板,看着员工都在店里望着她,她在想,三个月没进账,店还能开下去吗?
在短暂的困惑和挣扎后,他们纷纷行动起来。
那个小伙子,在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前,选择去当一名网约车司机。
那个中年男子,为了推销乡亲们养的鸡,开始尝试在网上直播带货。
那个餐饮店老板,把店变成了小型菜市场,带着所有员工,卖起了平价蔬菜。
最终,他们都熬过了最难的那一关。
当深陷困境时,越纠结越会走投无路。
当你去行动时,才能更好地寻找出路。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37岁失业在家,压力巨大,超级痛苦,怎么办?”
有一个叫“沧海”的网友回答说:
首先,迷茫不解决任何问题。再次,情绪于事无补。
假如说,上帝在你眼前放了十个盲盒,并告诉你有一个里面装的是你想要的,你会怎么办?
你应该一个一个地去打开。
不要再浪费时间,赶紧去试错,想太多是没用的。
一个字,干。不行,换。再干,不行,再换。
有一句谚语说:“空谈,水之泡沫;实行,金之点滴。”
也许,行动不能立马给你带来转机,却可以让你慢慢摆脱困境。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1983年美国社会学家hochschild,提到一个理论叫 “情绪劳动” 。
大意是除了日常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外,还存在一种被忽视的劳动,就是情绪的劳动。
当一个人陷入过度焦虑和纠结时,就会消耗自己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做一件事时:
怕自己做不成,比真做不成,更让你感到疲惫。
怕别人说你不行,比真不行,更让你感到难堪。
许多时刻,我们面对的最大困难,不来自外压和外力,而是来自情绪和精神的内耗。
所有困惑也好,质疑也罢,想得越多越痛苦。
当你摒弃杂念,抛开烦忧,做得越多越坦然。
一个人最大的自律,是不跟自己较劲。
点个 「在看」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 |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排版 | 徐徐来
| 部分来源于网络,侵删
音乐 | International Piano Academy Lake Como - Kanon und Gigue für Klavier in D Major:No 1, Kanon
阅读原文
阅读 10万+
赞1623在看2106
写下你的留言
精选留言
读书君
置顶
64
行动是治愈内耗最好的良药,现在行动起来,加入樊登书友圈,每天共读一本书,共同成长!
后台回复关键词粉丝群,即可加入,进群可抽免单,最高2000元
10w书友都已加入,你还不快来~
幸会
100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樊登读书
(作者)
31
许多时刻,我们面对的最大困难,不来自外压和外力,而是来自情绪和精神的内耗。
Dei昕同
80
看完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心情舒畅 焦虑缓解了许多 时间好快 我就是有时候想的太多浪费了许多时间 但无论如何 都要硬着头皮往前走 弥补之前的不足 熬过去这几十天 明年这个时候该有多开心啊 坚持到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