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冥想,让念头带你随波逐流

正念冥想,让念头带你随波逐流,第1张

现代社会压力扑面而来,你一定在忙碌、冲突、矛盾、繁杂的工作生活中,感到过焦虑、抑郁、失眠,甚至引发身体和心理的病症。

你也一定掉入过情绪的漩涡,在这个内心暴徒的控制下,亦或暴跳如雷、破口大骂,亦或失声痛哭、恐惧无助。

你想集中注意力,却无数次被微信、邮件、电话和繁杂的琐碎所打断,很难静下心来;孤灯孑影之下,你也一定为等待某个灵感的到来,冥思苦想、抓耳挠腮,而它却离你越来越远。

我们疲于应付,却又无可奈何。我们与这个世界链接,却很少与自己对话。这就是现代人生活的常态,也是每个职场人面临得窘境。对此,必须叩问自己三个问题:如何缓解压力?如何控制情绪?如何获得专注?正念冥想,似乎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法。

正念冥想的创始人是美国麻省大学荣誉退休医学教授乔恩·卡巴金博士,十几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广这套方法,并获得无数荣誉。

正念冥想是冥想的一种方式。之所以冠以“正念”二字,是指“当今、当下”的意思。中文很有意思,“念”字为“今”和“心”组成,意指“今天的心事”。“正念”以一个“正”字,更加强调了现在和当下。

我们的心,最喜欢做两件事情:一件是不断地跳到未来,规划或担忧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另一件是回到过去,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感到后悔或难过。人往往就在这两种心情的反复中,错过了当下。

这常常被比喻成一颗猴心,就是猴子的心,因为猴子总是从一棵树窜到另一棵树,无法停下来,无法安住。

于是,乔恩·卡巴金博士对正念下了定义:我们把注意力有意地、不加评判地放在当下的时候所产生或者涌现的那份觉知。听不明白吗?我的理解, 所谓正念冥想,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当下的自己,从而获得对自己身体、情绪和念头的掌控。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掌控自己的身体。

那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吗?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玩过一种游戏:“我们都是木偶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是连小孩子都能掌控自己的身体吗?其实并非如此。“动和不动”远没那么简单,我们常常把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觉知,却往往忽略了它内部的存在。

比如,你如果不是得了胃病,也许根本忘了这个器官的存在。手指要不是被夹疼,你根本不会留意手指在做什么。当然,这是人类进化得来的智慧,不需要随时占用大脑内存,也就避免了身体额外耗能。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培育对身体的敏感度和亲密感,以便在更加精准地掌控中提高效率、挖掘潜能。比如,我们长时间伏案工作,肩可能微耸、背可能弯着,如果对身体没有足够的察觉,长此以往定会出现问题。再比如,睡觉时间到了,我们能够真正放松肌肉、平静大脑,迅速进入睡眠状态,有效提升睡眠质量。

把身体作为正念练习的对象,通过呼吸练习和身体扫描,我们能够对身体有了更多的察觉,由此让自己更加舒适、更加放松。

其次,掌控自己的情绪。

人对感知和体验到的现象,产生愉悦、不愉悦或者既非愉悦也非不愉悦的情绪。

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体验,我们常常会希望有更多、更持久,不愿意让当下的体验溜走。让我们感到不愉悦的体验,我们就希望它早点结束、消失,进而产生恐惧、生气或者主动去回避。对于既非愉悦,也非不愉悦的当下体验,我们又常常觉得无聊,注意力就会从当下逃脱、去到别处。

当然,这些情绪都会带来问题。正念冥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察觉各种感受以及内心的倾向,培育一种平衡的心态,不执着于愉悦的感受,不抗拒不愉悦的感受,对中性的感受也保持觉察和好奇。

站在情绪的岸边,以一种客体化的视角,观察它的产生、变化、消失。即便是痛苦,也给它留出空间,欢迎它、观察它,不强求改变或者逃避,而是有意的确认它,允许它的存在,带着善意,温和地体验它带给你的感受。最终帮你从情绪的暴力下解脱。

最后,掌控自己的念头。

掌控念头是正念冥想中最难的部分,也是最有意义的内容。每一个从事创造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好的念头比如灵感,它咬碎牙根憋不出来,它使尽全力抬不出来,它捶胸顿足敲不出来,它鬼哭狼嚎也叫不出来,相反,强求某种结果以及急躁、愤怒、自责、恐惧等情绪只会将灵感越推越远。

创作之难,难在你永远无法像使唤肌肉一样使唤大脑,每一个过程都充满了机缘巧合,你甚至很难获得预期的结果。大脑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东西,我们只能尽可能给它创造更好的环境,顺意而为、打破预设,期盼着在机缘巧合中与灵感不期而遇。

正念冥想,就是企图将大脑带入一个放空的状态,无论大厦将倾、狂澜将覆,亦或十万火急、箭在弦上,也要保持大脑的安稳与放松。 在呼气与吸气中,带着需要思考的问题,掉入第一个念头里,或许这根本不是你要的念头,但这不要紧,接纳它、观察它、放走它。让自己在念头的河流里随波逐流,下意识地把注意力带向需要的念头。终于,你找到了这个念头,平缓地跟着它往深处走,或许没走两步它就消失了,告诉自己这很正常,是或早或迟的事情,然后再次温和地扎入念头的河流中寻找它、追随他。这个过程始终是平和的、好奇的,被念头带着往前走的,而不是主观思维的结果。

随着念头的生起与消失,你在念头的河流中起起伏伏,有时候我们会不经意的掉进那个想要得念头的漩涡里,进入一种心流的畅快状态,思路也就不断深入、逐渐清晰。但当你察觉到的时候,你就已经被捞上岸来。不要紧,重新来过。

正念练习,是有关如何使用和安放注意力的一种方法。你不需要借助外在的东西,而只需要依靠你自己。以下是童慧琦六步训练方法的摘要。

〔练习一〕正念呼吸:进入当下

找一个安静,温度适宜的空间,以及一个不少打扰的时间,采取一个优雅舒适而又警醒的姿势坐好。双肩自然下垂,放松。

留意一下,呼吸在你身体哪个部位最为明显?可能是鼻端,你可以感觉到气息的进出;也可能是胸部,你可以感觉到气息进出时的起伏。请留意,当你确定这个部位后,在余下的正念呼吸练习中,就把你的注意力安放在这里,而不需要不断更换部位。

任务很简单,就是去观察呼吸这个身体部位带来的感觉。如此专注于呼吸,会让你的心慢慢安稳下来。或早或迟,你的心会从呼吸上跑开,如果你发现心已经不在呼吸上了,那也没关系。看它去了哪里,陷入了思考吗?还是陷入了某种情绪,或许给它做个标记,然后非常温和的把它重新带回到呼吸上来。要知道,分心或者走神是自然会发生的事情,你只需在察觉之后重新关注呼吸即可。

吸气,呼气,吸气,呼气,感觉你的生命就在一吸一呼之间慢慢展开。

〔练习二〕身体扫描:聆听身体

如果你是坐着,那么双脚自然平放地面,双手自然安放在腿上。接下来,请把注意力带到腹部,带到呼吸,给腹部带来的感觉上。把心安放在那里,跟谁呼吸自然的节律,感觉腹部的起伏,如同海洋里的波涛,一波接着一波。

接下来把注意力带到头顶的上方,想象你的知觉,就好像有一道柔和的光束,从头顶开始,慢慢向下移动,从头顶,到额头,眉毛,眼睛,双侧的太阳穴,耳朵,面甲,鼻子,嘴,下巴……

你不需去做任何事情,只是纯然的体验已经存在的感觉。

接下来让知觉从头部向下,到脖子,脖子前方,喉咙的部位,感觉一下此刻喉咙里有什么感觉?只是去观察可能存在的感觉,无论你是不喜欢,都充满善意的接纳它。

接下来,让觉知的光束继续向下,到身体的躯干,到前胸腹部,到体内的脏器……直到脚趾头。

如果在任何的情绪和念头升起,请确认一下它的存在,然后把它放下,重新让注意力回到身体的感觉上来。身体扫描中,除了去感受身体的感觉外,别无目标。

〔练习三〕观念头:念头并非事实

采取一个舒适的坐姿坐好,让身体安稳,内心放松。我们不是,试图停止思考,相反,我们是要去培育与念头之间的明智关系。

首先留意一下你的呼吸,可以做三次深长的呼吸,深深的吸气,缓缓的吐气。接着把注意力带到念头上。如同我们对呼吸的觉察一样,我们只需要去观察念头的出现、变化和消失。

当一个念头浮现的时候,有意识地把注意力转向他,可以对念头加以命名,他仅仅是念头、念头,念头一旦被命名,通常会松动,瓦解,消失。留意一下这个念头命名、消失的过程,然后把注意力重新带回到呼吸或者身体感受上。

当你察觉自己一直在想事情的时候,这证明你已经觉醒。带着一份好奇,不评价,耐心的态度,一再的留意念头的浮现,命名它,看他变化和消失,重新回到呼吸和身体,然后可能又有一个新的念头浮现。

不需要纠结的内容,只是去观看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自然升起,又自然消失,念念相续。就这样,你坐在念头之河的岸边,看念念如流,有时你会觉察到念头与念头之间的间隙,那么就让觉知的光芒照亮这个空间。

〔练习四〕观情绪:与情绪共舞

找一个舒适而警醒的姿势,让身体放松,内心自由。你可以让嘴角微微上扬,挂一个善意的浅浅的微笑,就这样,带着放松而专注的注意力,回到呼吸或者身体上来。

接着,带着好奇,耐心去观察任何一种情绪的浮现。观察并确认任何一种情绪,不需要评判它们,它们是人类的感受之河,你充满敬意的对待每一种情绪,就好像对待每一位访客。

当你这样去观察情绪和感受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发生变化,强烈的情绪,在这份关照下,会变弱甚至消失,你可以把注意力重新回到呼吸和身体上来,直到下一个情绪升起。

情绪,不断来来去去,像流水一样川流不息,我们可以站在这情绪之流的岸边,看情绪的来来去去。当你不慎掉入情绪之河的漩涡中,重新把自己带回到岸上来,继续在岸边看,川流不息的情绪在面前流过,并继续对各种不同的情绪加以命名:悲伤,愤怒,爱,恐惧,羞愧。同时也感觉情绪给身体带来的感觉,观察情绪的来去,感觉的变化……

〔练习五〕三步呼吸空间:忙碌中的回归

西方最杰出的正念导师之一,杰克康菲尔德曾经说过:最终人生只有三件事是重要的,我们如何活过?我们如何爱过?我们如何放下?

正念是一份爱意的觉知,专注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即使是那些令你不那么喜欢的体验,你都能够报以善意温和的回应。

三分钟呼吸空间练习,只需要你在一整天的忙碌生活和工作中,截取三五分钟的时间,从忙忙碌碌中暂时抽身,经由这个练习,把一直投注在外的注意力,带回来,重新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与自己的身心重新链接,然后,再带着一份拓展的直觉,与更大的世界相连。

第一步,无论你是站着还是坐着,请先将身体挺直,然后让自己开始觉知当下。脑子里有什么念头,又有什么情绪升起?现在你的身体感觉又是怎样的?

第二步,集中所有的知觉,将注意力放在腹部,放在呼吸给腹部带来的感觉上。

第三步,将你对呼吸的直觉拓展开来,除了感受呼吸,在腹部带来的感觉之外,也感受着身体的整体感,你的姿势,你的面部表情,从内心去感受这些样貌。

〔练习六〕感恩练习:睡前放松

终于可以让白日里或站或坐或行走的身体,放平下来,躺着……

让双臂自然的放在身体两侧,双腿微微分开,双脚自然微微向外展,你闭上眼睛,做几口深呼吸,深深的精油,鼻子吸气,缓缓经由嘴:呼气,吸气,呼气,吸气……

然后,跟随呼吸自然的节律,感觉身体慢慢的放松,向着床垫的方向微微下陷,感觉心慢慢的安稳。

接着感受一下此刻躺着的身体,无论这一天你做了什么?经历了什么,都已经过去了,此刻你躺在这里,躺在被子和毯子下,床作为一个稳固的存在,支撑着你的身体,安全、舒适……

接着做一个感恩念习。把注意力带到头部,首先感恩大脑,这个人体的总司令部,在一天里保持时刻警醒,接受和处理各种纷至沓来的信息。接着感恩额面部,让额头平顺,眉目舒展,面部放松,感恩一天以丰富的表情帮助我们传情达意,协助我们沟通。

接下来感恩鼻子,感恩双臂和双手,感恩我们的躯干,接着把直觉拓展,从脚到头,拓展到整个身体,重新感觉身体,作为一个整体躺着,呼吸着,感觉整个身体放松,安然,内心充满感恩。

第一、肯定是会非常好的,最起码的能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不过要把这背后的原理讲清楚,就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透的。冥想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锚定在对身体感受和呼吸上的练习方法。这样经由注意力消耗的能量,就不会因为大脑中人无法控制的强迫性思维,通过强行拉取注意力而过分消耗。当注意力,是自发性的,主动性的去关注事物,就是对于专注力的练习。

第二、科学的讲冥想通过观察冥想时的大脑,最终发现冥想时血液会大量流入前额皮质。前额皮质主管的就是自控力与专注力,通过冥想可以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前额皮质,最终达到提升自控力和专注力的目的。冥想的方法我是从荷西西瓦的《心灵控制术》中学习的,它能让人心灵平静,消除压力,增加自信,提升自控力和专注力,不过如果你是初学者的话那就推荐你去《爱冥想爱生活》的公众号,里面的四十二天功课是入门的不错选择,免费的。

第三、我长期冥想两年后,我的体验是,我和自己的关系更好了,我成为了一个更爱自己的人,而外在显化的就是我的人际关系变好了,偶尔遇到挫折,情绪反应没有之前那么大,我的创造力也被激发,开始负责单位文案的宣发和项目策划等对创造力要求高的工作,并且得到了同事和老板的认可。

基本的冥想,是保持平静,注意自己在想什么,使自己的思想慢下来,给脑袋喘息的机会。

(当然,冥想的好处也不止于此,冥想的效果跟运动颇为类似。研究显示冥想能增进工作记忆和保持专注的能力。冥想甚至能使大脑部位更厚实、更强壮,就像运动锻炼肌肉那样,防止大脑的衰老。)

1、简单常用的冥想方法是“呼吸冥想”,也叫调息。

因为冥想的目的是求心境平稳,而心境与呼吸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天花 5-10 分钟,坐在椅子上,将背打直、肚子放松,无意识的呼吸。刚开始操作时,受自己思绪干扰、产生杂念是正常的。试着将注意力拉回当下的呼吸,仔细感受空气通过鼻腔、进入身体而使腹部膨胀起来的感觉,就能排除杂念。注意呼吸时间久了,可能会觉得很无趣,这时可以用“数呼吸”的方法来调节。一般人呼吸,出息时间较长,入息时间较短,所以我们数呼吸时,只数出息,不管入息,每一次呼出的时候数一个数,吸入的时候不用理会,到下一口气呼出的时候,换下一个数。平常人每分钟呼吸大约14至16次。当冥想的经验丰富之后,呼吸会自然的逐渐慢下来,一般呼吸到了每分钟10次,心已经相当平稳,到每分钟四五次,那已经是要入定的程度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故意控制呼吸,故意控制呼吸会让自己不舒服,出现烦闷、急躁等现象。因为呼吸和脉搏是息息相关的,呼吸有问题,脉搏必然也会有问题;脉搏快,呼吸也一定有问题,所以要用平常的呼吸方式呼吸。

2、除了呼吸冥想,引导式冥想也是比较常见、入门的冥想方法。

所谓引导式冥想就是通过一些媒介(比如声音、音乐、线路等)引导着你进行想象、观察和放松。

比如想象冥想。就是在脑海中模拟出一个平和的场景,逐步探索它,直到你获得宁静。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模拟这个场景,不必想象得多么逼真,应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作出调整。你可以想象一片温暖的沙滩,一片繁花似锦的草地,一片静谧的森林或一间生着炉火的温暖客厅。不管你想象出的是什么场景,将它变成你心灵的圣殿。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想象,也可以参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的“静心调息”,这就是一个“想象冥想+呼吸冥想”的练习,里面会有声音引导着你放松,调节状态。

3、综上,我对冥想的建议如下:

冥想并非要持续很久才算数,如果短时间(3-10分钟)的冥想适合你、你做得快乐、对你有帮助,当然可以一直这么做。

呼吸冥想的时候,不要故意控制呼吸,要用平常的呼吸方式呼吸。

冥想不必非盘腿打坐不可,坐着、站着、躺着都可以进行冥想,甚至在搭公交车、散步、慢跑的时候,都可以试着做引导式冥想。

冥想只是一种说法,如果你不喜欢冥想一词,可以换种说法,比如“调息、沉静时刻、静止、暂停、休息”等等。

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我们都可以进行冥想,只要你想、你尝试,无论周围多么喧哗吵闹,你都可以获得自我的平和与宁静。

虽然农历还在2021年,阳历2022年已经开启。

新一年的瑜伽培训班,我把打磨了一年的身心灵瑜伽慢慢分享给小伙伴,其中有一部分是瑜伽冥想。

一节完整的瑜伽课分为:静坐冥想、常松、体式、休息术。你所接触的静坐冥想和市面上众多老师引导的都一样,让你关注呼吸,不断的关注自己,甚至有的连引导词都没有,让你静静坐着。

当然,如果你本身状态平和,身心放松是不需要别人引导自己可以主动进入到一个完全放松的环境。但如果走上瑜伽垫,你仍然眉头紧锁、徘徊于两分钟前工作生活烦恼的干扰,短短的10分钟很难让身心安在当下。

因此,面向大众学员,瑜伽老师或者专业教练很有必要给与冥想术语加以引导。目的是什么?身心放松安在当下!身心放松安在当下!身心放松安在当下!

看到这里肯定很多人好奇,甚至困惑瑜伽冥想有什么作用

冥想是一种奇妙的技能,它有改变我们人生的潜力,但是怎样运用这种技能,则取决于你自己。随着媒我体对冥想和正念的报道越来越多种技能许多人似乎急于确定冥想的用途对冥事实上,你只有确定了如何用它,你才能确定它的用途。在学骑自行车的时候,你所了解的是如何骑车,而不是你要如何去运用骑车的能力。

有些人把自行车视为出行工具,有些人用它跟朋友闲逛,还有极何去少数人可能以它为终身事业。对所有人来说,技能是一样的:安稳地闲逛坐在车座上,别掉下来。

所以,虽然别人可以教你如何骑车,但骑车对你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你要拿所它做什么,以及它怎样才能最符合你你的生活方式,这完全取决于你赋予它的价值。

冥想技能也是如此,你可以将冥想作为一种自我相处的方式;也可以把它当做静心放松自己的工具;你也可以认为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瑜伽冥想是中国传统佛教静坐的一部分,甚至在静坐的基础上加入身心灵疗愈。打坐大家都知道,选择简易座或者莲花座,闭上眼睛坐上半小时或者更久。

瑜伽冥想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提示引导,不断地提醒冥想者脊背挺直,身心放松,细微到脚趾头、小腿、躯干到每一个每一根发丝都放松,当身体放松之后,引导冥想者进入放松安全美好的画面以其冥想者进入安宁、平静,和谐的身心状态。

进入冥想前有五个觉察步骤很重要:

练习1:无为练习

2:感觉练习

3:躯体感觉练习

4:专注于某类感觉练习

5:对情感保持觉醒

大家听过一句话,“冥想10分钟等于深睡一小时。”

深层次的冥想可以带来大脑深层次的放松,疗愈内在。养成冥想的习惯,可以改善我们的情绪状态,身体状态让我们一个平衡放松亲眼之心,拥抱当下。

当然,冥想不是大多数人理解的超然脱俗,或者远离生活烟火,恰恰相反,冥想是特别生活化的。

根据生活方式,冥想分为以下几种练习

1:饮食冥想练习

2:行走冥想练习

3:跑步冥想练习

4:睡眠冥想练习

5:静坐冥想静坐冥想是最为人所知的一种,瑜伽冥想就被包含在内。

如何正确开启冥想呢?

①预备1.找个地方,舒适地坐下来,腰背挺直。2.确保在冥想期间,不会受到人或事的打扰(关掉手机)。3.设好10分钟的闹铃。

②签到

1.做5次深呼吸,用鼻子吸气,再用嘴巴呼气,然后轻轻地闭上眼睛。

2.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落座时的躯体感觉、脚放在地板上时的躯体感觉上。

3.扫描全身,留意身体哪些部位感到舒适和放松,哪些部位感到不适和紧张。

4.留意自己的情感 —— 比如,你现在处于什么心情。

③专注于呼吸

1.留意你在哪个部位最强烈地感受到呼吸时的起伏感觉。

2.留意每次呼吸所带来的感受,注意每次呼吸的节奏——无论是长还是短,是深还是浅,是粗重还是顺畅。

3.在将注意力集中到起伏感觉上时,缓缓地数一下呼吸次数,吸一次气数1,呼一次气数2,一直数到10。

4.重复这个过程,循环5~10次,或者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一直循环下去。

④结束

1.注意力不再集中,任由心灵随心所欲地忙碌或放松20秒。

2.将心灵带回到躯体感觉上来,即身体在椅子上的感觉、脚放在地板上的感觉。

3.在准备好之后,缓缓地睁开眼睛,站起来。

冥想是习得性的,在生活中冥想,就是在生活中修行。比如行走冥想,睡眠冥想等,延伸开来还可是“读书冥想”“健身冥想”“书法冥想”“工作冥想”“刷牙冥想”“听书冥想”……保持觉知后,冥想和生活融合一通水乳交融。这样的生活一定特别棒!

有意识地保持觉知保持正念,生活处处都可以冥想。

希望你我时时刻刻都提醒自己保持一颗至诚之心,并以这样的心为自己提供觉知的契机。

如果你也对冥想有感兴趣,可以私信我,我分享自己录制的一套瑜伽冥想音频给你。

齐帆齐微课第308篇,字数1787,共累积505064字数

冥想,网络搜索得到的释义是“是瑜伽中最珍贵的一项技法,是实现入定的途径。一切真实无讹的瑜伽冥想术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修习瑜伽者通过瑜伽冥想来制服心灵(心思意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The Original Cause万源之源)直接沟通。瑜伽冥想的真义是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

而现代人已经将冥想由瑜伽独立出来,成为一项可以实现内观的自我修行方法。因此也派生出许多不一样的说法与修炼方法,诸如:正念冥想啦,黄庭禅修啦等等,不一而足。

正宗的瑜伽冥想,对于呼吸是有严格要求的,所谓冥想即调息,而一般人对于主动调整呼吸,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而调息真的是一种无法言传的感觉,所以,能够精进到一定地步的冥想修炼,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正宗的冥想还强调放空。以期接受宇宙的能量。这也是一个很难言传的过程,所以,很多练习者真的是懵懵懂懂,因为实在不知道这个能量该如何接收。

冥想通常是伴有舒缓的音乐的。正宗的冥想还有一个简单的音节,缓缓哼出,可以帮助入定。但,音乐通常没有具体内容。这几年的一些什么阿尔法脑电波音乐之流,个人觉得就是一个噱头而已。

正念冥想,实际是借助冥想来传递正能量的。强调放空自己,然后保持积极的状态投入修习。这里也强调呼吸,还强调意念。当然,正念冥想与其他冥想不一样,而且比较容易上手练习的原因,是因为它有引导语,是一大段话,告诉你跟着它去做,然后语音提示你要怎样坐或躺,要如何全身放松,从头顶到脚心地引导你默默梳理一遍,或者还可能从脚心到头顶再来一遍,然后会引导你进行呼吸练习等等。因为有语音提示,所以比较容易跟着做,当然也没机会胡思乱想了。而且,现在的许多正念冥想的时间都不长,有五六分钟的,也有十几分钟的,比较容易上手,练完一套,感觉的确会不一样,所以,笃信者也很多。应该说大多数都是这一类的。甚至一些心理团体辅导也会有这么一段正念冥想,人多、气场大时,感受也的确很不一般。

还有就是台湾身心灵修作家张德芬老师推行的黄庭禅修啦。说是禅修,其实也就是冥想。

德芬老师的禅修方法更简单,因为她强调自然,强调与当下的自己的各种感受在一起的体验。尤其是入门阶段,单纯强调放松,自在,不强调调息。

我很认真地在练习德芬老师的黄庭禅修。一次半小时左右,坐在椅子上或者盘腿坐在垫子上。脊柱挺直,其他部分尽可能的放松。德芬老师也有引导语,缓缓道来,十分亲和。

初始阶段,跟着放松,一点点感知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不要那么紧绷,如果不确定是不是放松了,可以有意识地让那个部位紧张一下,然后松开来,呵呵,放松就是这么简单。这样放松几次后,身体的一些地方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流出,痒、酸、麻、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是,不要动,就去关照这个部位,“看见”这个感觉,和这个感觉在一起。这个时候要忍住不动,很神奇,过一会儿,这个感觉自己就慢慢消失啦!就这样一会儿看看这儿的感觉,一会儿和那儿的感觉待一会儿,三十分钟就这样很快流淌过去,然后慢慢动动手,动动脚,站起身来走动走动。那一刻真的感觉十分的通透呢!这个时候再去读书、写作,从事一些需要心力的事情时,简直不要太投入。

冥,就是空,冥想即空想。身体大脑放空后,工作效率真的十分高。在自己多次练习后,我还引导自己的学生每天早上进行八分钟的禅修冥想,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冥想后的那节课,效率颇高,很多孩子的投入与专注度都有所改善。

冥想,或者叫禅修。这是一个跟自己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自己有些地方出现的不适,也可以给自己平常注意不到的部位做一个彻底的放松,还可以让自己的思绪信马由缰地飞速驰骋而不做任何限制。其实,这就是一个让自己有意识地发呆的过程。

浮躁的时代,我们很久没有这样的机会让自己随心所欲啦,而冥想可以带着我们的灵魂与私信放飞,既如此,何不让自己放松一把呢

试试,试试无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81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