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白组词

什么白组词,第1张

词语

皑白

颁白

鼻端白

半文半白

半文不白

暗白

傍白

拔白

班白

辬白

不清不白

斑白

半白

不明不白

保白

暴白

禀白

标白

辨白

丙种球蛋白

宾白

不分青白

不分青红皂白

不分皂白

补白

辩白

唱白

襮白

扯白

表白

惨白

不白

财不露白

不问青红皂白

不问皂白

布白

畅白

赤白

赤白白

拆白

潮白

乘白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抄白

彻白

掣白

沉冤莫白

陈白

粹白

抽黄对白

抽青配白

崔白

垂白

垂发戴白

楮知白

淳白

醇白

搭白

纯白

唇红齿白

葱白

雌黄黑白

撮白

寸白

答白

大白

颠倒黑白

戴白

蛋白

丹白

道白

点白

调白

东白

独白

定场白

东方将白

对白

肥白

泛白

鹅溪白

风清月白

发白

翻白

浮一大白

飞白

苻朗皁白

富埒陶白

干白

分行布白

粉白

奉白

冯唐头白

浮白

甫白

告白

各白

关白

庚白

汗青头白

红白

鹄白

寡白

关马郑白

皓白

含冤莫白

韩白

蚝白

黑白

怀黄握白

混淆黑白

核蛋白

夹白

黄白

荒白

呼五白

侯白

狐白

胡白

黄芽白

花白

淮白

话白

还白

灰白

坚白

交白

皦白

建白

洁白

精白

靓白

襟怀坦白

箭干白

箭竿白

茭白

蕉白

蕉叶白

介白

揭白

精液蛋白

皭白

解白

进白

皎白

空白

举白

净白

谨白

惊白

卡白

纠白

韭白

口白

开白

具白

开场白

科白

夸白

克尔白

俪青妃白

冷飞白

録白

蜡白

莲花白

莲华白

朗白

离坚白

离言辨白

连白

刘白

辽豕白

廉白

留白

论黄数白

马角乌白

露白

绿白

卵白

旁白

梅花白

明明白白

念白

镊白

面白

涅白

明白

骈白

凝白

漂白

破白

判若黑白

铺白

批红判白

抢白

瞧白

清浑皁白

清浑皂白

青水皂白

启白

平白

鄱阳白

剖白

青蝇染白

轻白

浅白

强白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铅白

呛白

清清白白

青白

青红皁白

青红皂白

三白

清白

柔白

取青妃白

取青媲白

煞白

筛寒洒白

人中白

乳白

上白

飒白

塞白

三清四白

深切着白

申白

省白

扫白

食白

傻白

尚白

生白

尸白

说黑道白

太白

时里白

死白

诉白

守白

霜白

坦白

四白

私白

胎盘球蛋白

数黑论白

数黄道白

刷白

衰白

说白

跳白

素白

苏白

肃白

淌白

腾霜白

踏白

探黑白

陶白

天清日白

通白

荼白

条白

文白

象白

土白

吐白

脱白

无名白

丸赤白

王白

乌白

五白

无皂白

写白

乌头白

晳白

洗白

削白

纤白

鲜白

显白

小白

血红蛋白

须发皆白

血蛋白

晓白

皛白

絜白

锌白

锌钡白

胸怀坦白

雄白

酽白

压倒元白

熊白

须眉交白

虚白

虚室生白

雪白

眼白

眼睛发白

一唱雄鸡天下白

验白

以黑为白

眼生蕉叶白

银白

叶家白

扬白

一清二白

一穷二白

羊白

业白

曳白

夷白

由白

元白

莹白

云白

韵白

鱼白

鱼鳔白

鱼肚白

有红似白

皂白

月下白

真相大白

真白

诸白

照夜白

晢白

赭白

贞白

郑白

咨白

竹白

脂蛋白

直白

斫白

自白

皱白

拽白

祝白

兹白

指皁为白

指皂为白

朱白

中白

缁白

朱朱白白

注玄尚白

驻红却白

谘白

着白

醉白

嘴清舌白

醉太白

坐白

《甜甜的告白》

我找到一个女孩

想要给他甜甜的告白

她给我带来 未来

扫走了头上的阴霾

还没想好给她的念白

或许是个大的 舞台

在那里我会坦白

你是我 与生俱来的清风徐来

我想要带你去到冒险岛

我走向教堂我为你而祈祷

我说神父 有多少的美好

他说星星 代表着你好

oh my god 你知道你的魅力

我每次都会回忆

我穿搭都很随意 也从来不会回避

突然有了baby 她在我面前哭泣

兄弟说我没脾气

再看看窗外的广场 有多少的梦想

那一刻 一个个 都会成长

我英雄登场 当避风港

你茁壮成长 为我捧场

oh 看啊无人的小岛

你是天使展开了翅膀

天上的信仰 我们的向往

晴朗的迷惘在分享的过往

睡吧 就睡吧 我摘下星星回家

傻瓜 别牵挂 看看我放的烟花

吉他 弹吉他 弹一首爸爸妈妈

樱花 有樱花 女主角就是你啊

我找到一个女孩

想要给他甜甜的告白

她给我带来 未来

扫走了头上的阴霾

还没想好给她的念白

或许是个大的 舞台

在那里我会坦白

你是我 与生俱来的清风徐来

谢谢你走进了我的生活

对我而言的执着

我听见了你的脉搏

忘记了天天说爱我

对你的腻爱又得排队

有个孩子对你暧昧

说妈妈太累了

爱会在为了 为你唱的歌

有了新的自己 生活为自己

从此会在一起 为了生活欢喜

到底没有哪里 到底会有拥挤

到底会彻底的说 对不起-

情不自禁的说我喜欢你

全身上下没有任何道理

我说你是爱人也是知己

和我在一起到底可不可以

我仔细查阅了中华在线词典,

“白”的确只有一个读音!

中华在线词典:

白 #bái

释义①像霜或雪那样的颜色:白云|白纸|黑白分明。②光亮;明亮:白天|东方发白。③清楚;明了:明白|真相大白。④空的,未加其他东西的:空白|白开水|一穷二白。⑤不付代价的:白吃|白干。⑥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费功夫。⑦说明;陈述:表白|辩白。⑧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念白了。⑨白话:半文半白|文白对照。

白费 #báifèi 徒然耗费:白费力气。

〖例句〗有的同学错误地把背诵课文说成是白费工夫。

白话 #báihuà ①指不能实现或没有根据的话。②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书面形式。

〖例句〗有些人做事情总是空口说白话,光说不做。

白茫茫 #báimángmáng 形容一望无边的白色。

〖例句〗辽阔的田野上铺满了积雪,白茫茫的一眼望不到尽头。

白日做梦 #bái rì zuò mèng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无法实现的幻想。

〖例句〗想让我们替你做不利于集体的事,简直是白日做梦!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白 <形>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好听的有很多,但是更喜欢以前的老歌,感觉更走心。

《王侯将相》演唱:裂天

起初听裂天的声音就是因为这首歌,感觉特别的沧桑有霸气,后来的后来发现原来声音都是假象,本人是个特别都特别萌特别二的汉纸。不过唱歌真的好听。

黄沙弥漫风似刀光

铁马踏梦血如残阳

这成王 败寇 红尘战场生死无常

三尺黄土 将忠骨葬

江山浩荡万里苍茫

引天下英雄竞折腰 

这狂妄 一展宏图霸业雄心万丈

名垂青史 千古流芳

——《王侯将相》歌词节选

《湖心亭》演唱:小曲儿、贰婶

蛮早的歌了,分剧情版和纯歌版,翻唱的版本也有很多,我自己更喜欢听纯歌版。伦桑翻唱的其实也不错。每次听脑海里都会呈现出公子与将军把酒辞别的画面,后来将军战死(哈哈哈,我自己加的戏)。

一面湖水是为了谁 泛起波浪

一杯清茶又为了谁 不肯凉

你来时的满城飞霜 一如旧时光

大雁过处在水一方 南风微凉

断桥残雪是为了谁 亦复如往常

一个人又会为了谁 念念不忘

我来时的满地斜阳 转眼就消散

带不走 青衫袖上 一片月光

——《湖心亭》歌词节选

《爱殇》演唱:小时姑娘

这首歌董贞也翻唱过,但是最喜欢的还是小时姑娘的。当时神魔井还出过一个cos花千骨的视频,用的就是背景音乐就是《爱殇》,看的真是肝肠寸断。说到花千骨,不得不说下清漪的《断念》,每听一次就难受一次,但是又喜欢这种折磨。

暮色起看天边斜阳

恍惚想起你的脸庞

毕竟回想难免徒增感伤

轻声叹我们那些好时光

夜未央繁星落眼眶

拾一段柔软的光芒

清风过曳烛光

独舞无人欣赏

留花瓣随风飘荡

——《爱殇》歌词节选

《戏言》演唱:妖言君

这首歌我听了不知多少遍,就是很喜欢。妖言君是少有人中我听声音就觉得声音中带故事的人。戏言讲的是戏子和写戏人的故事,整首歌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首歌有种民国时期的感觉,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听戏的人多。

谭惜言写了一辈子的戏,真情假意,全在戏言里,借着他的口,唱给自己听。

薄云淡月谢酒,檀板暗悄收

斜影栏杆处,趁醉吟,轻旋走

未必胭脂粉扣,素颜挑水袖

戏中情意切,只借作,他人口

此一折,伴弦歌

可有闻者泪渐落

台前戏言怎知写书人心事不可说

幕起,一帘隔

开场情字婉转可为我?

笙琴不需多

还有很多好听的歌,以后有机会再推荐。

古风歌贵在歌词真的很美,而且每一首歌又能当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来看。记得我很喜欢的一个网络作者因为一首歌,而写了一篇好看的文。

随着小众音乐的进入商业市场,感觉现在的歌曲已经没有早期那种走心的感觉了,也给很多原创音乐人带来了机会。希望大家依然能保持初心,期待能有更多好听的音乐出现。

独白和旁白的区别为:指代不同、出处不同、特点不同。

一、指代不同

1、独白:文艺作品中人物语言表现形式的一种。

2、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向观众说的话。

二、出处不同

1、独白:唐·贯休《怀智体道人》:平生无限事,不独白云知。

白话译文:人的一生有很多的事情,有些事却只能自言自语,只有白云能知道。

2、旁白:严复译《天演论》:或东起北海,旁白交扇,无时而息。

白话译文:或者是起于北海的东面,就好像有大扇子在山东,无时无刻都不停息。

三、特点不同

1、独白:是某个出演人物自己面对观众说出来的话。

2、旁白:是一个固定的人,不参与演出。

1、白的读音 :白拼音:[bái] 。

2、基本释义:

(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

(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

(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

(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

(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

(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

(8)指丧事:白事。

(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

(10)姓。

(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

(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

(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

(14)指地方话:苏白。

(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这是歌曲《哥嫂的幸福生活》中的歌词,正确的歌词是“感谢命运让我遇见你”。

  歌名:哥嫂的幸福生活

  演唱:苏小幼

  曲:化物语 恋爱サーキュレーション

  词:域城之风

  专辑:盗墓笔记

  歌词:

  念白:

  月影小哥

  倒神天真

  其实这货分裂了······

  妹纸们,准备好~~

  探秘!

  盗墓笔记的结局

  深藏一个大大的谜题

  满含未说出的话语是爱你爱你

  念白:

  小哥:吴邪,我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只有你了”

  无邪:“……还有陈雪寒是吧”

  小哥:“吴邪,带我回家”

  天真:“回谁家?陈雪寒家?”

  小哥:“用我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邪”

  天真:“再我之前换给了陈雪寒?”

  古墓里千年粽子被惊醒 真险

  小哥打头天真垫底

  甬道里 白雾起 墙角灯熄 寂静里 小哥又去了哪里?

  剩下天真孤零零 真要命

  三叔杳无音信大潘一片真心

  小花配对眼镜秀秀再无消息

  胖子大难不死失了云彩妹子

  很爱很爱你 很爱很爱你

  感谢命运让我遇见你十年之约用我余生铭记你

  很爱很爱你 很爱很爱你

  感谢有你生死同行小哥表白还好我没有害死你

  小哥又失忆了呀

  天真又迷路了呀

  闷小哥笑着说再见呀 没法 没法

  小哥远赴长白山呀

  天真冒死相送他呀

  等十年之后再团聚 带你 回家

  念白:

  小哥:“我的事情不是你能理解的,而且,有些事情,我也在寻找答案”

  天真:“陈雪寒能理解是吧”

  小哥:“还好,我没害死你”

  天真:“害死了陈雪寒吗?”

  青铜门 里小哥他 很孤寂 别怕

  门里一切可都归你

  口中猴 演杂技 人面小鸟 大合唱 万奴王跳千手观音

  压缩饼干带太少 不要紧

  野鸡脖子汤配人面小鸟烤翅

  可惜当年天真没懂哥的快递

  疗养院地下室的腌白菜没带

  很爱很爱你 很爱很爱你

  感谢命运让我遇见你十年之约用我余生铭记你

  很爱很爱你 很爱很爱你

  感谢有你生死同行小哥表白还好我没有害死你

  小哥又失忆了呀

  天真又迷路了呀

  闷小哥笑着说再见呀 没法 没法

  小哥远赴长白山呀

  天真冒死来相送呀

  等十年之后再团聚呀 带你 回家

  天真:"小哥,你不是说你和这个世界唯一的联系就剩下我了吗,是不是真的啊?"

  闷油瓶:"恩,不过现在又多了一个。"

  天真:"谁?"

  闷油瓶:"10086。"

  好想和你数星星

  背靠着背心挨着心

  手牵着手幸福终老

  你说好不好

  以后的日子有你就好

  你没事耍黑金古刀

  我一旁抿嘴偷笑 爱你到老

  当宿命打破时间禁锢

  而你不再长生不老

  能一起相携相伴 幸福终老

 当代京剧名家

 一、生

 耿其昌(国家京剧院老生名家)

 于魁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

 张建国(奚派老生,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

 陈少云(上海京剧院麒派掌门人)

 杜镇杰(北京京剧院余派老生)

 李宏图(北京京剧院叶派小生)

 张克(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杨派老生)

 王佩瑜(上海京剧院余派女老生)

 二、旦

 李维康(国家京剧院京剧名家)

 李胜素(梅派青衣名家,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

 迟小秋(程派青衣名家,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

 赵葆秀(北京京剧院 著名老旦艺术家)

 王蓉蓉(张派名家,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

 李静文(武旦名家,沈阳京剧院副院长)

 史依弘(上海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

 袁慧琴(国家京剧院著名老旦演员)

 张火丁(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名程派青衣)

 赵秀君(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张派名家)

 李海燕(著名程派青衣,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

 三、净

 孟广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著名铜锤花脸)

 杨赤(大连京剧院院长)

 四、丑

 朱世慧(湖北省京剧院院长,丑角名家)

 京剧戏曲谚诀

 1、戏曲谚诀:一台锣鼓半台戏

 锣鼓经是戏曲音乐语言的骨骼,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命脉,是辅助表演、加强表现力极为有利的手段之一。演员的表演,如果没有锣鼓伴奏,就如同哑巴一样黯然失色。反之,就会增强人物动作的力度、分量,使之夸张鲜明、光彩照人。

 在舞台演出中,锣鼓伴奏有如下作用:

 第一,渲染感情。即将人物在规定情景里的生活节奏,内心感情节奏,强烈的传达出来。如《空城计》诸葛亮念白:“……这西城兵将,俱被老夫调遣在外,司马懿兵临城下,难道叫我束手被擒这束手被擒。这这这……”这时锣鼓奏“乱锤”点子,把诸葛亮此时寻思、焦急、纷乱的情绪和动作鲜明地烘托了出来。

 第二,加强表演的夸张、集中,配合动作制造气氛。

 第三,暗示环境,摹拟效果。如表现夜深人静的环境,就轻击堂鼓;表现水声就轻击大锣、铙钹;用小锣奏出门环声,箭声等,使效果逼真,意境深沉,达到令人折服的艺术真实。

 第四,强化表演的节奏感,完成动作舞蹈化和舞蹈的音乐化、韵律化。如“起霸”、“趟马”、“走边”之类程式动作,是由繁简不同的成套动作组合而成,为了达到节奏多变,使舞蹈富于音乐化,就需用一系列不同的锣鼓组合一起使用。比如“起霸”就用“四击头”、“长尖”、“冲头”、“撕边一击”、“归位”等点子。由以上四点可看出,戏曲锣鼓伴奏对于演员的表演,是何等的重要。真可谓“一台锣鼓半台戏”了。

 2、戏曲谚诀: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

 任何艺术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没有客观的存在,就没有主观的反映。“……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舞台上所呈现出来的一切,不可能离开外界,必须以客观生活为艺术反映的源泉。舞台艺术的真实,是由社会的真实及生活的真实决定的。“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当生活的真实,创造成艺术的真实,变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出现时,又反转来影响生活,促进生活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全可以把“天地”(即社会)比做演戏的“大舞台”,同时也可以把“舞台”比喻是“小天地”(即社会的缩影)。

 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北京广和楼的舞台左右抱柱上,有一副黑底金字的木刻对联,就形象地讲出了舞台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上联是:学君臣、学父子、学夫妇、学朋友,汇千古忠孝节义,重重演出,漫道逢场作戏;下联是:或富贵、或贫贱、或喜怒、或哀乐,将一时离合悲欢,细细看来,管叫拍案惊奇。这明确告诉人们,舞台上反映的一切,都是生活中的事,都是历代人民政治、经济、精神生活的产物。只不过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罢了。

 3、戏曲谚决:话说三遍淡如水,动作三遍不觉美

 中国戏曲的一系列艺术表现手段(唱、念、做、打;手、眼、身、步等)是真与美结合的产物。在实践中运用起来,应注意其优美、完善、纯真、准确的特性。比如一个身段动作,有时就能使演员富有说服力地表达一种概念,使身段动作能成为言语的代替品。有时一句唱腔、一个眼神、一个亮相……运用得恰切,就能为舞台人物美好的性格涂抹上浓丽强烈的色彩,而同时这些不同的表现手段,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闪耀着光彩,被观众所喜爱。

 中国戏曲具有高度艺术技巧的表现形式,精确、简练、概括、夸张,富有强大的表现力。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除了给人高度的美感以外,同时要十分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情,尤其要能使具体人物在特定情景中表现出特殊的心理活动。

 “做忌数见,叠见生厌”,演员在运用许多艺术手段时,要使人找不到一种表现形式是游离于人物思想感情之外,而专事博得掌声的技巧炫弄。比如身段动作,不动则己,一动就能让人得到一个极强烈、极深刻的印象,要使剧场上千的观众都能看到和感觉到角色细致的精神活动,这就要求演员在调动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时,要简洁、恰切。

 艺人常说“话说三遍淡如水,动作三遍不觉美”,再美的表演程式,演员如果一味无目的地卖弄。观众也会讨厌腻烦的。同时会由于表现形式的不洗炼,而削弱了其自身的表现力(要说明的是,中国戏曲的程式动作有对称、重复的特色,那是由三面观众的旧的演出形式决定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看清,这与本文所提的卖弄、滥施不同,应做别论)。

 艺人说“表演法门,最忌滥施”,演员在使用艺术手段刻划、表现人物时,不当做的做了,当做的没做,该做够的没做够,该少做的却又做多了、做过了……凡此种种都叫滥施。无论唱、念、做、打,多则庞杂臃肿,少则偷工减料,过则失真走味,要做到不多、不少、不过,才算恰到好处。

 4、戏曲谚诀:救场如救火

 过去戏班中的规矩,向无成文,但演员应尽职责及各种禁戒等则规定极严,故戏班之人皆奉之惟谨。有违班规者势必群起而攻,不易再搭班。重者革除梨园,永不叙用。 诸多班规中,除少数有迷信色彩或过于繁琐外,大部分现在仍应继承、发扬。“救场如救火”就是一条很好的班规。

 戏曲为综合艺术,集体性很强。在演出前或演出中难免出现一些意外的事故。诸如演员未到、受伤、生病以及其他事故。这时其他有关的演职员就要服从分配,临时顶替(称钻锅),把演出过程中(或临近开演之前)突然出现的事故,看成如救火一样的严重、急迫,因而也要求演员如救火一样义不容辞,奋不顾身,丢掉个人的私心杂念,从全局出发,维护艺术的完整性。多年来,这已成为戏曲演员的一种道德要求了。

 据说一次“富连成”社在广德楼演出《三疑计》,演丫头翠花的演员李连贞误场未到,肖长华先生正着急之际,恰巧于连泉(筱翠花)去广德楼找老同学刘连湘,于是刘推荐给肖长华,于连泉临场替演成功,被叶春善发现大为赏识,1912年于连泉所在班社“鸣盛和”科班解散,于被收入“富连成”社,肖长华、叶春善二位先生,就根据于当初救场时演的人物——翠花,给他起了个艺名叫“筱翠花”。那是1913年的事情了。

 5、戏曲谚诀: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

 基本功是打开表演艺术宝库的钥匙,中国戏曲向来强调基本功的锻炼,称为“功底儿”、“幼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条件是多方面的。除要不断的通过舞台艺术实践来得到锻炼和提高外,另一个重要环节即要不间断的,刻苦的进行基本功的练习,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平时人们常说“台上几分钟,台下千日功”,“ 功夫要练好,一年三百六十早”,“ 平时练,急时用,平时松,急时穷”,往往一个艺术作品的成功,不仅是它的思想内容正确和情节的曲折动人,而表演艺术家脍炙人口的艺术技巧和淋漓尽致的表演也常常会使作品的思想、人物深深的印在观众的心中。而这些艺术技巧,则是从深厚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获得的,“基本功是打开表演艺术的钥匙”。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基本功也如此。正像荀子在《劝学篇》中所写的:“不识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基本功的练习,不可能设想在一朝一夕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实效,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进行不间断的苦练,久久为功,循序渐进。不能一暴十寒。同时还必须使自己练得的功夫发挥应有的作用,把它变成有生命的艺术表现技巧。

 常说的“一日不练自己知,两日不练街坊知,三日不练观众知”,“ 隔日不唱口生,三日不练手生”,“ 台上好听好看,台下千遍万遍”,“ 闲时置下急时用,急时抓来不管用”等等谚诀都是指此而言的。

 乌兰诺娃曾说过:“舞蹈这种艺术是要求无休止,永不松懈的艰巨劳动的。”这也就是艺人说的“常唱音动听,常念口里清,常做神形准,常练身子灵”。 乌兰诺娃还说:“在我开始舞蹈生涯之初,技术占了我的主要的注意力,占了我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当表演者出色地掌握了舞蹈技术——从无可疵议的节奏性和造型美,到求得舞蹈的和谐性,也就是求得动作连续性和自然的衔接以及流水似的转变的能力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舞蹈才能表现出伟大的感情来,舞蹈才会是概括化并富有诗意的。”

 6、戏曲谚诀:艺不轻发

 “艺不轻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首先,演员在舞台上不要为了讨好观众,单纯追求剧场效果,而轻易地卖弄技术技巧,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如有些演员在台上不管剧情的需要,人物的感情,一味耍花腔、“洒狗血”,直到观众叫了“好”为止。“艺不轻发”即要求演员在舞台上要认真严肃,从戏剧的整体出发,对观众负责,对艺术负责。

 再者,即告诫演员,要熟练地掌握戏曲艺术的各种技术技巧,做到举手投足准确无误,唱、念、做、打随心所欲。如著名武生梁慧超,已花甲之年,仍能演出舞蹈繁难的《三江越虎城》全剧四五次枪花下场,都做到了稳、准、狠、脆、快、率,干净利索。真正达到了“艺不轻发”的要求。

 没有练到家的技术,不能轻易拿到台上使。要做到以上两点,演员必须有严肃的创造态度,同时要不断加强艺术修养,勤学苦练。

 7、戏曲谚诀:宁穿破,不穿错

 戏曲中的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穿什么服装,都是根据人物的年龄、身分、性格、地位、文武官职而定的。如戏中帝王将相、文官武将穿的龙袍(称蟒),就绣着两种图形——“团龙”、“行龙”。一般文职官员规定应穿“团龙”蟒,武将官员应穿“行龙”蟒,有“文团武行”之说;蟒上绣织的龙爪也是与剧中人物的身分有区别的。除了身坐龙位的皇帝应穿五爪蟒袍外,其他人物只能穿四爪蟒袍。再如,戏中规定,表示身分高、气派大的人物应穿红色蟒,像《黄鹤楼》、《甘露寺》里的刘备,《击鼓骂曹》、《阳平关》里的曹操都是。可是刘备在《连营寨》哭灵唱“孤王也穿白绫袄”时,就应脱去红蟒换白蟒。此外,一直穿黑蟒的包拯,演《铡判官》下阴曹一场戏时,就得改穿白蟒,表示阴阳颠倒。

 还有,戏里规定威武人物穿绿蟒。如《潞安州》里的陆登,《斩经堂》里的吴汉,《大兴梁山》里的关胜。可是,《二进宫》里的杨波和《审头》里的陆炳两个文官也应穿绿蟒,何也乃因杨是兵部侍郎,陆坐锦衣卫大堂,职位都是文中带武的缘故。

 台上不能卖阔。服装破旧一些没关系,决不能图新丽、华艳,不管人物身份而离了“谱”。演员应遵守“宁穿破,不穿错”的艺诀,该穿蟒的不能穿官衣,该穿素的不能穿花的。一穿错了,就破坏了剧情、人物。

 著名京剧演员郑法祥,过去在上海齐天舞台演连台《西游记》,有一次资本家黄楚九为了以华丽的行头招徕观众,买了全新的孙悟空服装,因为不符合所扮演的人物,郑一件也没穿,宁穿旧的;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成名之后,蜚声南北,但演武松这一角色时,仍穿一身旧的青褶子、衣裤,始终从武松这一特定人物出发,从不炫耀演员本人。这种从人物出发,忠于艺术对艺术负责的精神堪称楷模。

 京剧的主要流派

 正旦

 王派:以王瑶卿为代表,代表剧目有《辛安驿》、《十三妹》。

 梅派(花衫):以梅兰芳为代表,主要传人:言慧珠、梅葆玖、杜近芳等。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 惊梦》、《穆柯寨· 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

 程派(青衣):以程砚秋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新艳秋、王吟秋、李世济、赵荣琛、李蔷华,再传弟子有张火丁、刘桂娟等。代表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亡蜀鉴》、《马昭仪》、《女儿冢》、《青霜剑》、《碧玉簪》、《春闺梦》等。

 尚派(刀马旦):以尚小云为代表,主要传人:尚长麟、吴素秋、杨荣环等。代表剧目有双阳公主、三娘教子、祭塔、昭君出塞、南天门、秋胡戏妻、二进宫、花蕊夫人、峨嵋剑等。

 张派:以张君秋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江亭》、《诗文会》、《楚宫恨》、《秦香莲》等。

 花旦(小旦)

 荀派:以荀慧生为代表,主要传人有:童芷苓、孙毓敏、宋长荣等。代表剧目有《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 《辛安驿》、《十三妹》等。

 筱派:以筱翠花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毛世来、陈永玲、崔熹云、李丹林等。代表剧目有《翠屏山》《坐楼杀惜》《活捉张三郎》《红梅阁》《阴阳河》《战宛城》《大劈棺》《荷珠配》《一匹布》《马思远开茶馆》等。

 老旦

 龚派:以龚云甫为代表,代表剧目有 《金龟记》、《遇皇后:打龙袍》、《游六殿》等。

 多派:以李多奎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儿楼》、《遇后 龙袍》、《钓金龟》等

 老生

 谭派:以谭鑫培为代表,主要传人有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增 谭正岩等。代表剧目有定军山等。

 马派:以马连良为代表,唱腔潇洒飘逸世称马腔,且精于做工与念白,代表剧目有借东风、淮河营、四进士等。主要传人言少朋、冯志孝、张学津等。

 麒派:以周信芳为代表,主要传人:程毓章、高百岁、陈鹤峰、周少麟、小王桂卿等。代表剧目:斩经堂、追韩信、打严嵩、四进士、徐策跑城、华容道、赵五娘、封神榜、九更天。

 余派:以余叔岩为代表,为之后京剧老生行当声腔艺术做出了极大贡献,唱腔空灵,韵味绵长,擅用脑后音,代表剧目搜孤救孤、摘缨会、定军山、战太平等。主要传人孟小冬、李少春、陈少霖、杨宝忠、杨宝森等。

 高派:以高庆奎为代表。高派传人有高世寿,李盛藻、 李和曾、李宗义、宋宝罗、沈金波、白家麟、虞仲 衡等,再传弟子辛宝达、李文林、倪茂才、吴平、 张跃孚等。代表剧目有:《逍遥津》、《辕门斩子》、《斩黄袍》、《斩马谡》、 《哭秦庭》、《四郎探母》、《李陵碑》、《浔阳楼》、《连营寨》、《胭粉计》、《七星灯》等传统剧目。高派新编剧目有:《煤山恨》、《史可法救国记》、《掘地见母》、《八义图》、《宋十回》、《鼎盛春秋》、《豫让桥》、 《赠绨袍》、《马陵道》、《苏秦张仪》、《窃符救赵》、《蝴蝶梦》、《八搜邹应龙》、《锤震金蝉子》、《朱仙镇》、《三打祝家庄》、《生死牌》、《摘星楼》、《孙安动本》、《智斩鲁斋郎》、《闯王旗》、现代戏《白云红旗》、《节振国》、《杨振宇》等。

 言派:以言菊朋为代表,代表剧目有《卧龙吊孝》、《让徐州》、《贺后骂殿》等。

 杨派:以杨宝森为代表,主要传人,汪正华,程正泰等。代表剧目有空城计,碰碑,乌盆记,文昭关,捉放曹、击鼓骂曹等。

 奚派:以奚啸伯为代表,代表剧目有《白帝城》、《范进中举》等。

 武生

 杨派:以杨小楼为代表,代表剧目有《长坂坡》、《挑滑车》、《铁笼山》、《状元印》、《八大锤》、《艳阳楼》、《连环套》、《骆马湖》、《安天会》、《林冲夜奔》、《宁武关、《麒麟阁》等。

 尚派:以尚和玉为代表,代表剧目有《艳阳楼》、《铁笼山》、《长坂坡》、《伐子都》、《金钱豹》、《收关胜》等。

 盖派:以盖叫天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武松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鸳鸯楼》、《白水滩》、《一箭仇》、《洗浮山》、《闹天宫》等。

 李派:以李万春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武松打店、《武松打虎》、《火并王伦》、《闹天宫》、《九江口》、《走麦城》、《古城会》、《水淹七军》等。

 少派:以李少春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打金砖》、《霸陵桥》、《野猪林》、《战太平》、《定军山》、《断臂说书》、《珠帘寨》、《挑滑车》、《两将军》、《长坂坡》、《三岔口》、《十八罗汉头悟空》等。

 小生

 姜派:以姜妙香为代表,主要传人刘雪涛、于万增等。

 叶派:以叶盛兰为代表,主要传人叶少兰、马玉琪等。代表剧目《罗成叫关》、《辕门射戟》、《群英会》。

 俞派:以俞振飞为代表。

 大花脸(铜锤花脸)

 金派:以金少山为代表,主要传人王泉奎代表剧目有《御果园》等。

 裘派:以裘盛戎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方荣翔、李长春 (京剧)、康万生等。代表剧目有《赤桑镇》、《铡美案》、《探阴山》、《锁五龙》等。

 二花脸(架子花脸)

 郝派:以郝寿臣为代表,善演曹操戏,主要传人袁世海,代表剧目有《芦花荡》等。

 侯派:以侯喜瑞为代表,代表剧目有《马踏青苗》、《清风寨》等。

 丑角(三花脸) :代表人物有萧长华等。

 京剧界著名演员:

 道光时代三鼎甲: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

 后三鼎甲: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同光十三绝:郝兰田、张胜奎、梅巧玲、刘赶三、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卢胜奎、朱莲芬、谭鑫培、杨月楼。

 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四大须生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四大须生: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马连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谭富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须生及流派:程长庚、张二奎、王九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汪笑侬、言菊朋、余叔岩、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李少春、唐韵笙等。武生及流派:杨小楼、尚和玉、李万春等;净角及流派:金少山、裘盛戎、袁世海等;旦角及流派:筱翠花等。

 综上所述,是有关京剧主要流派的一些知识的普及,希望广大戏曲爱好者共同研习和普及推广;以弘扬国粹传承、振兴京剧发展而努力。

 京剧音乐小常识

 京剧音乐常识:碰板

 碰板又叫“顶板”、“夺板”。它是二黄曲调中专有的一种唱腔板式,其作用相当于二六板唱腔在西皮曲调中的作用,偏重于叙述。

 碰板有2/4拍节和4/4拍节两种节奏形式,2/4拍节的碰板实际上是简化或省略了开唱过门的二黄原板;4/4拍节的碰板则是简化或省略了开唱过门的二黄慢板。碰板唱腔一般仅在结尾有大拖腔,演唱中间没有大拖腔,因此,也没有大过门的间奏形式。

 在需求紧迫表叙某些内容时,往往使用碰板演唱。如《萧何月下追韩信》一剧,萧何追到韩信,急切劝韩信回营,在一大段念白念到“千不念万不念,念你我一见如故”时,接下去的“是三生有幸”,则不用开唱过门,径直转入碰板的演唱,这是生行的二黄碰板,《荒山泪》一剧,张慧珠为躲避官府征税逸至荒山,又遇公差的追逼时,所唱“我不怪尔公差奉行命令”一段,即为旦行的二黄碰扳。

 京剧音乐常识:流水板和快板

 流水板和快板在传统戏中也是仅西皮曲调中才有的板式,它的节拍为四分之一。

 流水板的演唱速度较二六板快,实际上是二六板曲调的紧缩简化;快板的速度又比流水板快。

 流水板及快板较二六板“字多腔少”的特点更突出,同二六板不同的是,它在叙事过程中情绪较为激动。如《玉堂春》一剧,苏三唱二六板叙述了她同王金龙分别之后,及至叙述沈延龄的纠缠经过时,心情激动了,于是转唱成“那一日梳妆来照镜”的流水板;快板表现的情绪更为激动,如《铡美案》一剧,包拯好言劝解陈士美认下他的妻儿,陈士美执意不肯相认,包拯激怒之下,唱了“驸马爷不必巧言讲”的西皮快板,节奏的加快、语调的加强,激化了戏剧矛盾。“快板”的对口唱,具备表现双方激烈争论情绪的特殊功能,如《武家坡》一剧薛平贵与王宝钏的对口快板。流水板及快板的开唱过门较短,有的可以省略过门,接锣经起唱,演唱时,句与句之间没有长过门的间奏形式。

 京剧音乐常识:二六板

 二六板唱腔的节拍为2/4。眼起板落,它是在原板唱腔基础上加快并简化衍生出来的。在传统戏中,只有西皮的曲调有二六板的板式,二黄曲调没有二六板。

 二六板字多腔少,较原板更偏重于叙述,在叙述中仍带有抒情的成分。《空城计》一剧诸葛亮唱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一段,即为生行的“西皮二六板”唱腔,是诸葛亮向司马懿表白西城实是空城的一个叙述性唱段,表现了诸葛亮从容镇定的潇洒风度;《武家坡》一剧中王宝钏所唱“手指西凉高声骂”一段,即为旦行的“西皮二六板”唱腔,叙述了王宝铡在寒窑苦守的艰难时光,指责了薛平贵的负义行径。

 二六板唱腔的开唱过门一般很短,有二拍子的开唱过门,如上述《空城计》的二六板;有一拍子的开唱过门,如上述《武家坡》的二六板,这样的二六板第一句唱腔在板上起唱;还有的二六板演唱时有身段相配合,它的开唱过门较长,如《霸王别姬》虞姬所唱的“劝君王饮酒听虞歌”一段,其较长的开唱过门是同舞剑身段相配合的,二六板唱腔中,句与句之问没有长过门的问奏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546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2
下一篇2024-0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