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舫简介,王少舫黄梅戏唱段欣赏

王少舫简介,王少舫黄梅戏唱段欣赏,第1张

  现如今有许多新诞生的黄梅戏代表人物,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如今的在表演或唱功上超越了前辈但是,有的确实经典难再复在黄梅戏文化中王少舫就是个不可超越的经典,下面就随我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生平吧。

 黄梅戏小生。江苏南京人,祖籍河北。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加入党。

 他原为京剧演员,抗战初期,所在的京剧班与丁老六的黄梅调班同台演出,各演半场,故也演黄梅戏,直至1950年,才正式改唱黄梅戏,参加了丁永泉父子和潘泽海父女所在的民众剧团。1952年应上海之邀,与严凤英合演《天仙配》中《路遇》一折。1953年,随同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赴朝鲜慰问演出,归来不久,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1955年与严风英合拍第一部黄梅戏**《天仙配》。

 王少舫是生行的代表人物,其唱腔吸收了京剧的唱法,行腔吐字均有独到之处,韵味无穷,为后人争相摹唱。代表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白蛇传》、《天仙配》、《女驸马》、《韩宝英》、《无事生非》等。《陈州怨》的包拯属净行,王少舫与编曲共同设计出一套花脸唱腔,填补了黄梅戏没有花脸唱腔这一项空白。

 1955年,**《天仙配》的上映,是黄梅戏走向全国的一个高潮,“董永”王少舫、“七仙女”严凤英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天仙配》使王少舫成为家喻户晓的黄梅戏明星。然而,在成功的背后,为塑造好“董永”这一人物形象,王少舫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刚开始王少舫是按照演小生的方法去演“董永”,结果农民不象农民,小生不象小生,连自己也感到不可信。于是,他就思索回忆在农村演出结交的一些农民朋友,找到自己的感觉。同时在拍摄期间,他常常一大早就跑到院子里去抱树,抱了松,松了抱,疯疯癫癫。

 同事们问他为何抱树,他说槐树是大媒人,如今妻子离去,当然要找媒人要妻。他已经完全入戏了。他一连看了五场赵丹主演的**,揣摩着赵丹的人物表情:悲伤、愤怒、喜悦……边看边学,出了**院还在对着行人温习,吓得人家纷纷避让。

 王少舫在人物自传中写道:把董永演成一个不懂爱情的傻瓜是个误会,他忠厚老实而不傻气,善良而不愚笨,他之所以拒绝七仙女的爱情是因为怕她跟自己受苦。难道他不向往幸福的爱情生活?面对七仙女的大胆表白能无动于衷?从初遇拒绝七仙女的爱到苦苦挽留七仙女不愿她上天,看似矛盾,恰好反映了人物复杂的统一性格。由于把握了人物性格的基调,一个忠厚老实、淳朴勤劳向往美好生活的古代青年农民形象终于在银幕上站立起来了。“董永”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成为戏剧艺术中的一个典型形象。

 1956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赴京为“八大”演出,徐海东将军把王少舫、严凤英等人请到家里作客。徐海东对王少舫说:“我是苦娃子出身,也干过煤窑,也学唱过黄梅戏,《天仙配》可以从头唱到尾。是党挽救了我们。我的大半生是在安徽度过的,对安徽很有感情。我现在身体不行了,靠人民养活我,以后搞社会主义建设就靠你们了。”王少舫听到这里心里一热眼睛发红。徐的爱人看见了,说:“你跟同志们讲这些干什么?”徐海东严肃地说:“传统还是要讲的!”他指着身边的爱人对王、严等人说:“她就是七仙女,后来就配上我这个董永了!”

 严凤英在“文革”期间含冤而死,令王少舫痛心不已。王少舫曾说:“黄梅戏要发展,而严凤英已去世,担子更多地落到我头上。排练新剧目,培养新演员,改革旧唱腔,把黄梅戏搞上去,有多少事等着我去做。我认为,这就是对严凤英最好的纪念。”

 已是著名黄梅戏演员的马兰满怀深情地说:“王老对严凤英的怀念之情真令人感动,在辅导我们时,总是说“风英是这样演的,凤英是这样唱的,凤英是这样做的”……有时为了一个动作一句唱腔,王老对我们的要求相当固执,做不好,就不让我们休息。”

 王少舫多次对马兰、黄新德等一批黄梅新秀说:“严凤英走得太早了,她的去世是黄梅戏的一大损失,她的表演有许多独到之处,一只水袖、一个身段、一句唱腔,她都要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你们现在要好好学习严凤英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

 文人相轻,艺人相轻,在我们这有限的阅历里,还很少发现哪一位艺人对与自己艺术成就相等的同行作出这样坦诚而无私的评价。也很少发现哪一位艺人对自己的舞台伴侣怀有这样真挚的思念之情。

 1986年7月19日凌晨,王少舫走完了他艰难而精彩的人生旅途,终年67岁。少悦老怀芳名惊座舫轻帆正艺海乘风这是王少舫在武汉演出时,一位热心的观众送给他的楹联。

 结束语今天,每当我们从广播、电视里听到或看到王少舫和严凤英这一对黄梅戏艺术大师精湛的表演和音容笑貌时,我们可以告慰的是,他和严凤英以及老一辈黄梅戏艺术家未尽的事业已后继有人,马兰、黄新德、韩再芬等一批新秀已脱颖而出,黄梅戏已由地方小戏发展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已经走出了安徽,走出了中国……

新《天仙配》

电视剧新《天仙配》主演:

黄圣依 饰 七仙女 杨 子 饰 董 永

李 博 饰 傅管保 陈 洁 饰 张巧嘴

韩再芬 饰 王母娘娘 吴兰辉 饰 玉皇大帝

李法曾 饰 傅员外 刘燕燕 饰 傅夫人

文 清 饰 大仙女 王思懿 饰 二仙女

杨恭如 饰 三仙女 蔡少芬 饰 四仙女

胡 可 饰 五仙女 郑 晴 饰 六仙女

全解放 饰 赤脚大仙 杨俊峰 饰 刘大侠

陈三木 饰 槐树精 高玉庆 饰 傅府管家

王琇强 饰 雷 公 安 霓 饰 电 母

新天仙配分集剧情介绍 第1集

七仙女不喜欢天庭束缚羡慕人间曾人间留下情感大仙女帮助下和义妹张巧嘴闯出天门私自下凡玉皇大怒派雷公电母和赤脚大仙下凡捉拿孝顺董永为父亲求医路上救了走火入魔刘大侠与七仙女相遇互生情愫七仙女为帮董永上天堂偷仙丹救刘大侠董永“不可与女子计较”辩解让七仙女啼笑皆非若得张巧嘴仙暗使仙法使董永连连倒地悔得干脆俯地不起

新天仙配分集剧情介绍 第2集

七仙女想办法接近心仪董永跟董永一起去城里让董永背自己过河一脸幸福书呆子董永却紧张得满脸汗热闹灯会上巧遇化为捏糖人老头做生意赚外快千年槐树精董永怪异引来了阔少傅官保注意两位仙女美貌打动傅官保欲强行调戏董永厉言阻止两仙女更加对其产生好感悄然使仙法使欲加害董永傅官保反打己身狼狈不已次日傅官保遣家丁“收拾”董永两位仙女正玩得起兴雷公电母追来幸亏赤脚大仙暗中帮忙逃脱不想回天庭雷公电母只得买东西贿赂天庭众仙开脱责任为了解人间凡事姐妹俩逼其为人间之父自由散漫槐树精从此过起了人前为父人后为奴日子七仙女难忘董永书房边下棋走神和巧嘴议论阔少傅官保因难忘仙女美貌遣管家打听到了七仙女下落决意登门拜访

新天仙配分集剧情介绍 第3集

阔少傅官保粗鲁没学问被槐树精轰了出来临时抱佛脚发誓认字读书到处张罗着买书请教书先生父亲病危董永为救父命将土地卖给傅府以换取银两给父亲买药傅官保捣乱回家途中张巧嘴恶作剧作法使董永丢了买药银两董永发现钱不原路找却拾得百两银包正直董永好心等候失主却被丢钱傅官保报官抓上公堂受审县官糊涂断案七仙女闻知张巧嘴恶作剧自责不已亲自将失银送还董永雷公电母赶来抓七仙女董永拼命搭救赤脚大仙暗中帮忙七仙女、董永再次见面均生爱意七仙女命槐树精去打探董永情况却得知董永父亲受审之夜一命呜呼现董永正集市上卖身葬父巧嘴想买董永做夫君被拒绝

新天仙配分集剧情介绍 第4集

董永拒绝巧嘴七仙女更加欣赏集市上各色人贩争相登场最终傅官保将几乎卖不出去董永买下称要董永做一名家奴专为写情诗贪官为讨好名声送“驾鹤西去”匾讨要银两董永收受不起傅官保傻里傻气将匾买下悬挂于大门之上傅父大怒命家丁将孽子打得抱头鼠窜七仙女和张巧嘴各自向槐树精讨教人间办丧规矩想帮董永以示歉意和心中好感于舞着狮子、戏着社火来到董父灵堂展开竞赛丧事被搅得一塌糊涂七仙女到坟前下跪谢罪让坟头显灵贪官趁机上报朝廷请功为此槐树精被七仙女和张巧嘴好一顿数落一肚子委屈却也只能乖乖跪下受罚雷公电母赶来捉拿双方各展神通动起手来七仙女害怕做梦被抓回天庭拉上断头台

新天仙配分集剧情介绍 第5集

赤脚大仙受王母之命暗地里偏袒保护七仙女七仙女道出自己为情留凡间董永到傅府为奴代傅官保写情诗向七仙女求爱傅官保请来一队姑娘让董永有感而发董永胡诹了首怜悯胖姑娘歪诗被傅官保当作佳作拿到张府董永深觉冒犯替主人登门赔罪其博学多才反让姐妹俩倾慕不已有心帮摆脱寄人篱下生存境遇七仙女和张巧嘴扮成家丁逼槐树精去傅府赎董永槐树精刚找到点为父得意感觉却又得“听家丁做主”傅官保提出用七仙女换董永“一物换一物”傅官保要娶七仙女为妻傅父却说就自己有一百个姑娘个个掐死也不会让们嫁给傅官保傅官保以绝食跳楼要挟逼爹妈向张府提亲

新天仙配分集剧情介绍 第6集

众媒婆提亲铩羽而归董永受命替主子到张府说媒以为来为自己求亲七仙女和张巧嘴又惊又喜却听得对傅官保一阵文绉绉夸奖七仙女生气天庭里玉帝下令让雷公电母赶快去抓回七仙女王母娘娘担心傅官保去庙中求佛保佑顺利娶到七仙女一路惹生非槐树精施仙法把给教训了一顿装成大顽童赤脚大仙奉承槐树精道行高深槐树精胡吹自己玉帝下凡小店里槐树精瞎吹一气待赤脚大仙表明身份马上成了孙子表白当两位仙女爹为不得已七仙女和张巧嘴逛庙会连遇怪事原来都赤脚大仙搞鬼赤脚大仙受王母娘娘之命劝们快快升天以免受天条惩治傅官保看见七仙女和张巧嘴拼命纠缠高吟皇历诗假装斯文随行董永认真纠正煞可笑董永眼传爱意让七仙女赶紧回去躲开傅官保

新天仙配分集剧情介绍 第7集

张巧嘴支走七仙女偷偷给董永丢手帕传情七仙女被追踪而来雷公电母迷魂双方打起来刘大侠又救驾雷公电母狼狈大败入夜七仙女心里想着董永郁郁寡欢张巧嘴溜到后花园约会扭捏作态之际突然发现此公并非董郎演出了一场捉贼闹剧傅官保丢盔弃甲如丧家之犬傅官保约会不成强抢七仙女董永前去搭救七仙女感动万分七仙女巧妙周旋后得以脱身藏箱中董永则被家丁当作嫁妆抬至张府

新天仙配分集剧情介绍 第8集

七仙女请董永暂住张府张巧嘴想方设法套近乎大胆示爱搞得董永差点跳窗而逃七仙女深深爱上了董永求槐树精为自己和董永做媒老头战战兢兢以保全小女名节为由连劝带逼让董永认了婚事傅官保追七仙女又被七仙女捉弄一番念着“我呆子”咒语大摇大摆满街上走董永答应七仙女张巧嘴心里极不平衡正拿董永撒气看到电母逃跑傅官保不小心丢了隐身草趴地上疯找家丁都以为要成亲乐疯了七仙女正为董永不辞而别黯然神伤张巧嘴说人间也有负心郎槐树精告戒们男欢女爱人间最苦事

新天仙配分集剧情介绍 第9集

七仙女为了爱和槐树精亲自到傅家用计劝傅员外答应和董永成亲傅官保一心要把七仙女搞到手管家给献了个除董永得美人掉包计傅官保积极筹办婚事派管家去张府提亲请求董永一定要把七仙女娶来七仙女担心下凡成婚会牵连张巧嘴劝其升天张巧嘴却非与姐姐同日成婚不可张府张榜招婿迂腐文人争相献丑张巧嘴挑来捡去看中竟个到张府盗窃走投无路江洋大盗傅虎待扮作风流女子前去试探却见未来夫君一脸贼相正分赃

新天仙配分集剧情介绍 第10集

六位公主拿到令牌私下天庭到人间找七仙女迎娶之日张巧嘴耍了个错上花轿手腕七仙女上了盗贼花轿自己则作为董永新娘迎进傅府拜堂时傅官保成了新郎官傅老爷当场晕倒洞房之夜傅官保掀开张巧嘴盖头两人大呼上当傅官保也不嫌弃欲行丈夫职责被气愤已极张巧嘴捆绑扔入柴房约法三章立下规矩七仙女入得贼窝与雷公拼命打斗刘大侠又出现相救七仙女装成丫环来到傅府得知董永就要被杀于郊外

黄梅戏起源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源于湖北黄梅地区,因人民的社会交往逐渐向东流传到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发展成型,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早期黄梅戏的演出剧目,大多为老艺人自编自演的反映底层民间生活的小戏。本世纪50年代,一大批有志于戏曲事业的知识分子加入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发掘与再创造的行列,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加强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来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质的升华,旋律更为优美,影响更为扩大,黄梅戏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春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等一大批优秀表演人才,《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代表性作品。随着众多优秀剧目的不断推出,国内外的观众,认识并接受了黄梅戏,使黄戏从乡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终成为驰名海内外的著名剧种。本剧院的剧目和演员曾获得众多奖项,多次赴香港、澳门、新加坡、德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文泛的好评,被外国友人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骄傲和光荣已成为历史,新世纪已经找开希望之门,如今的安徽黄梅戏又涌现出如马兰、黄新德等为代表的众多新人。面对新世纪,我们寄希望于新一代黄梅戏传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青春、美丽和智慧,创造新的灿烂……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它如服装、化妆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1952年,安庆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几十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演员,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557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2
下一篇2024-01-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