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最讨厌的国漫女主是《人渣的本愿》中的皆川茜。我想了很久,想不出这个角色是什么属性。我无法习惯。然后我想到了“戏剧性”和“表演”结合情节的狗血水平,这让我很不舒服。 一般**同时追求情节和人物塑造,而动画则追求人物塑造。
事实上,我很明白“大鱼海棠”就是这样做的。首先,梁旋作为主要创造者,经验不足。除了他目前对角色的人性背景的理解之外,他没有看过任何好**,他个人主观地创造了一个角色,然后没有人喜欢。 它主要完成了。行为看起来很深奥,但意思不清楚。普通人看着它会觉得它已经完成了。最大的问题是在这方面。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他们不能忍受的是卡通自以为是的感觉。
皆川茜:动画**《人渣的本愿》中最令人惊奇的角色是,我不知道我在监督安藤忠雄部长方面是否有什么特殊的爱好。总是拍这部**《学园孤岛》《白色相簿2》,我以一种令人愉悦的方式看过《滨虎》。另一个不是他的锅。原创作品就是这样。 因为情节2,我非常讨厌这个情节。我讨厌角色,因为他们不喜欢不合逻辑的行为。但是第一次,我发现情节的人的设置没有问题,但是它仍然让我讨厌这两个动画。
内核散发出一种完全不可接受的意识形态价值。 虽然她是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但她表面上看起来很纯洁,内心却扭曲得无穷无尽。她和剧中所有的男人都发生过性关系。和她睡过的人是一个蓝色的水池,仍然假装纯洁。此外,当她遇到真心对待她的钟敬明海时,她定下了一条规则:“你可以喜欢我,但我要跟别人乱搞,而你不许去跟别人乱搞”当时我非常焦虑,不知道如何形容。所以我觉得我最讨厌的国漫女主是《人渣的本愿》中的皆川茜。
说明一下,下面是一个很粗略的分类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42、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43、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44、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46、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47、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4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http://wwwdongdongqiangcom/
中国戏曲
1 、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1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2
传说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单留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该石自经锻炼之后,通了灵性,可大可小。一僧一道见后,便在石上镌上“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几个字,投它入世,成为贾政与王夫人的次子—贾宝玉。他是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社会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于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的种种叛逆思想,当然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作“草莽”、“不肖”。他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终因双方思想不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宝玉就出家当和尚去了。
3
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
4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5
贾探春,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6
贾迎春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7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8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9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
10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
11
李纨,字宫裁,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她出身金陵名宦,父亲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13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一,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14
晴雯,从小被卖给贾府的奴仆赖大家为奴。赖嬷嬷到贾府去时常带著她,贾母见了喜欢,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她长得风流灵巧,眉眼儿有点像林黛玉,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她的反抗性最强,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小丫头所施的小恩小惠;嘲讽向主子讨好邀宠的袭人是“哈巴狗儿”;抄检大观园时,唯有她“挽著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著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还当众把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她的反抗,遭到了残酷报复。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便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脱去了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当夜,睛雯悲惨地死去。宝玉深感哀伤,特作《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
15
平儿,王熙凤的陪房丫头,贾琏之妾。她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女孩儿。虽是凤姐的心腹,要帮著凤姐料理事务,但她为人很好,心地善良,常背著王熙凤做些好事。王熙凤死后,王仁和贾环等要把巧姐卖给藩王作使女,是平儿陪伴巧姐逃出大观园。后来,贾琏把平儿扶了正。
16
袭人,原名花蕊珠。小时因家里没有饭吃,老子娘快要饿死了,才把她卖给贾府做丫环。她一开始服侍贾母,后服侍史湘云。因贾母恐宝玉之婢不中使,又把她给了宝玉,宝玉把她改名为袭人。她细挑身子,容长脸儿。她的所做所为合乎当时的妇德标准和礼法对奴婢的要求。主子命令她服侍谁,她的心里便唯有谁。她不时规劝宝玉要读书博取功名。宝玉挨打后,她乘机在王夫人面前进言,大谈宝玉“男女不分”,建议“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吓得王夫人“如雷轰电掣的一般”。袭人因此取得了王夫人的宠信,王夫人把她升为“准姨娘”,被晴雯斥为“哈巴狗儿”。宝玉出家后,她嫁给蒋玉函。
17
贾赦,字恩侯。世袭一等将军之职,贾母的长子。他好色,平日就不好生做官,整日在家和小老婆喝酒。在他胡子花白,儿子、孙子一大群时,还看上贾母的丫头鸳鸯,非要把她收为妾。由于鸳鸯的强烈反抗,贾母又不舍得,他才没有得逞。但事后,他还是花了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十七岁的女孩来做妾。贾母不大喜欢他,这使他颇为不满。八月十五中秋赏月,他用讲笑话的形式影射母亲偏心。席间,贾宝玉、贾兰、贾环作诗,他只对不受贾母宠爱的贾环大加赏赐,并赞他的诗有侯门气概,有世袭前程。后因交通外官,仗势凌弱,革去世职,发往边疆充军。
18
邢夫人,贾赦之妻。她禀性愚弱,只知奉承贾赦,家中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出入银钱,一经她手,便克扣异常,婪取财货。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故甚不得人心。作为贾家的大儿媳,她得不到婆婆贾母的欢心,也没有当家的权力,自己的媳妇王熙凤又一味奉承贾母与王夫人,这使她极为不满。她一直伺机反扑,不时给她们制造难堪。当她发现傻大姐拾得的五彩绣香囊时,便以此作为武器,打发人交给王夫人,把王夫人“气了个死”,这才引起了抄检大观园。
19
贾政,字存周,工部员外郎,贾母的次子。他是儒家统治思想的化身。儿子贾宝玉的叛逆思想使他大为不满,动不动就骂他“畜生”、“该死的奴才”。曾亲自抡起大板子朝宝玉狠命打去,随后还要用绳子来勒死,因贾母及王夫人的拦阻,才未勒死宝玉。他是个伪君子的典型,满口仁义道德,宽柔待下,而实际上他对奴隶的训斥却是∶“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外甥薛蟠打死了人,他公然徇情枉法;对贪赃暴虐的贾雨村,他却最是热衷与其来往;外放江西粮道时,在他的纵容下,手下人横行不法,公然纳贿。他无能又孤独,儿女亲属相聚谈笑,他一出现就会让大家敛声屏息,弄得索然无味,致使贾母也不得不“撵他出去休息”。当锦衣军来抄检贾府时,他只会“跪在地下磕头”,“心惊肉跳”跺脚长叹而已。
20
王夫人,贾政之妻,现任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之妹,与薛姨妈是一母所生的姐妹。她虽是贾家的二儿媳,也不太说话,但深得贾母的信任。她虚伪残酷。丫环金钏和宝玉的一句玩笑话,就被她一个巴掌“打得半边脸火热”,还把她撵了出去,致使金钏儿投井身亡。金钏儿死后,她却流下伪善的眼泪,并向宝钗说,金钏儿前日把她的一件东西弄坏了,一时生气,打了她两下子而已。宝玉的丫环晴雯,只因她蔑视王夫人为笼络丫头们所施的小恩小惠,又遭到她的残酷报复,在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把她“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大观园,当夜就悲惨地死去。但王夫人向贾母回话时却说晴雯又懒又淘气,且得了女儿痨,才把送出大观园的。
21
贾琏,贾赦之子。他捐了个同知的官位,但不务正业。住在叔父贾政家里,和妻子王熙凤帮著料理荣府家务。他一味好色纵欲,女儿巧姐出天花,按迷信要夫妻分房,他一离开王熙凤就找“多姑娘儿”鬼混。王熙凤去过生日宴会,他就把鲍二媳妇勾搭上手,见了尤二姐,又贪图其美色,骗娶为二房。父亲贾赦却夸他能干,又把自己的丫环秋桐赏给他。他和王熙凤同床异梦,也不知她背地里重利盘剥,是个典型的纨�子弟。
22
尤二姐,尤氏继母带来的女儿。尤二姐模样标致,温柔和顺。贾珍馋涎妻妹的美貌,对尤二姐无所不至,当他玩腻后,就把她让给了贾琏。贾琏因惧怕王熙凤的*威,只得偷偷娶尤二姐为二房,并把她安置在荣国府外,但不久被王熙凤发现,在她的借剑杀人计谋下,尤二姐备受折磨,当胎儿被庸医打下后,她绝望地吞金自尽。
23
贾母,贾代善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家史侯的**。她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凭著她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她虽已年老,也不管家,但余威犹在。当她发现有下人在园中聚赌时,便立即一一查实,并作严厉的处罚。她是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她的儿孙成了*棍、赌徒,只要他们不来搅扰她的享乐,她是不干涉的。她不大喜欢大儿子贾赦和大儿媳邢夫人,偏爱小儿子贾政和小儿媳王夫人。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孙子宝玉,但并不支持宝黛的爱情。她批准了王熙凤的“掉包计”,使宝玉被迫娶了薛宝钗。后以八十三岁高龄去世。
24
鸳鸯,贾母的大丫头。她长得蜂腰削肩,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父母在南京为贾家看房子,哥哥是贾母房里的买办,嫂子是贾母房里管浆洗的头儿。贾赦看上她,非要纳她为妾,让邢夫人、鸳鸯的哥嫂来劝她,威逼她,但她坚决不从,发誓说∶“我这一辈子,别说是‘宝玉’,就是‘宝金’、‘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著我,一刀子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贾母死后,她自知逃不出贾赦等人的玩弄,悬梁自尽。
25
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出身虽系世禄之家,却也是书香之族。考中探花后,哎为兰台寺大夫,钦点为巡盐御史。娶妻贾敏〈即贾母之女〉,生有一女名叫黛玉,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黛玉六岁时,贾敏一病而亡。贾母爱惜孤女,便把她接到贾府生活。后林如海也身染重病而亡。
26
紫鹃,原名鹦哥,是贾母房里的二等小丫头。贾母见林黛玉来时只带了两个人,恐不中使,便把鹦哥给了黛玉,改名为紫鹃。她和黛玉关系很好,情同姐妹,一时一刻离不开。她见黛玉是个孤儿,又和宝玉相爱,就劝黛玉趁老太太还硬朗的时候作定大事要紧。为此,她想出林家要接黛玉回苏州的话来试宝玉,使宝玉痴病大发。黛玉死后,她被派到宝玉屋里做丫头,后跟贾惜春出家终身服侍惜春。
27
雪雁,林黛玉从苏州家里带来的小丫头。宝玉成亲时,她是扶新娘的,致使宝玉误以为林黛玉是新娘,后给她配了个小厮过活去了。
28
玉钏儿,金钏儿的妹妹,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被王夫人逼死后,王夫人为了笼络人心,收买玉钏儿,便把金钏儿的每月月钱加给玉钏儿。玉钏儿为此得给王夫人磕头谢恩。
29
秋桐,原是贾赦房中的丫环。贾琏偷娶尤二姐后,贾赦夸他能干,就把秋桐赏他为妾。秋桐自以为是贾赦所赐,无人敢冒犯她,连凤姐、平儿都不放在眼里,王熙凤用藉刀杀人之法,调唆她天天破口乱骂尤二姐,还去贾母王夫人处诬告尤二姐,尤二姐不堪折磨,吞金而逝。王熙凤死后,秋桐又和平儿争风吃醋。贾琏嫌弃她,她便天天哭著喊著不愿意在贾家,贾琏便叫她娘家人领了出去。
30
尤氏,贾珍之妻。虽为宁国府当家奶奶,但并无实权,素日只是顺从贾珍。她没什么才干,也没口齿,是个锯了嘴子的葫芦。她极力阻止过尤二姐的婚事,但无奈贾珍主意已决。当王熙凤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后,大闹宁国府,尤氏束手无策,随王熙凤作践,把她揉搓成一个面团儿。贾珍在家中聚赌,她也毫无办法。
31
贾珍,贾敬之子,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生活极度放纵,他虽有一妻二妾,但仍和儿媳秦可卿、妻妹尤二姐关系暧昧。秦可卿死后,是他流泪向王夫人请求让王熙凤料理丧事,让她“爱怎么办就怎么样办”,姿意奢华。为了丧礼上风光些,他特意花一千两银子为儿子贾蓉捐了个五品龙禁尉。这场奢靡的丧事,也足以说明他与秦可卿之间的特殊关系了。后因作恶多端,被人参奏革去世职,派往海疆效力赎罪。
32
贾敬,宁国公贾演的孙子,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的次子。是丙辰科进士,却一味好道,在都外玄真观修炼,烧丹炼汞,别的事一概不管,放纵家人胡作非为。后因吃秘制的丹砂烧胀而死,死时腹中坚硬如铁,面皮嘴唇烧得紫绛皱裂。死后天子追赐他五品之职。
33
贾蓉,贾珍之子。他原为监生,妻子秦可卿死后,为了在丧礼上风光些,父亲贾珍花了一千两银子给他捐了个五品龙禁尉。后娶胡氏为妻。贾蓉长得是面目清秀,细挑身材,但生活上却和他父亲贾珍一样荒*无耻。他和婶娘王熙凤有著不可告人的关系,还和姨娘尤二姐不乾不净。为了达到能与尤二姐不断鬼混的目的,他想出了让贾琏偷娶尤二姐并安置在府外的主意,使得尤二姐被王熙凤逼死。由于他和父亲作恶多端,被人参奏,宁国府被锦衣军查抄。后依附荣府生活。
34
焦大,宁国府的老奴。从小跟宁国公贾演出过三四回兵,曾从死人堆里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来。没有饭吃,他饿著肚子去偷东西给主子吃,没有水喝,他自己喝马尿,把得来的半碗水给主子喝。由于以往的功劳情分,宁府的主子们对他另眼相看,不大难为他。他对宁国府后代糜烂的生活深恶痛绝,也只有他在喝醉酒后敢大骂他们∶“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吓得众小厮魂飞魄丧,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填了他一嘴。
35
佩凤,贾珍之妾,年青姣憨之女子。
36
偕鸾,贾珍之妾,年青姣憨之女子。
37
瑞珠,秦可卿的丫环。秦可卿生前与公公贾珍关系暧昧,服侍秦可卿的瑞珠因此受到贾珍的威胁。秦可卿死后,瑞珠触柱而亡。
38
宝珠,秦可卿的丫环。秦可卿死后,宝珠见秦氏还未出殡,愿为义女,请任摔丧驾灵之任,后在铁槛寺陪伴秦可卿之灵,执意不肯回宁府。
39
入画,贾惜春的丫环。因她父母在南方,她和哥哥只好跟随叔叔过日子,可叔叔婶婶只知道喝酒赌钱,她哥哥只好把做小厮所得的赏赐托人交给她保管,抄检大观园时被发现。贾惜春非要把她撵走,入画跪地哀求,百般苦告,尤氏只得叫人将入画带到宁府。
40
赵姨娘,贾政之妾,贾探春和贾环的生母。因是偏房,她备受王夫人、凤姐等的欺辱,连亲生儿女也不把她当母亲看。为了报仇,在马道婆的暗示下,她花钱让马道婆作法,暗害王熙凤和宝玉。在贾府主子眼里,她是奴才,可她在丫头跟前,却总想摆主子的谱儿。当她得知芳官用茉莉粉当作蔷薇硝给贾环时,便气得眼红面青,赶到怡红院来打芳官,遭到藕官等四人一通“手撕头撞”,探春见了,对她又是一番数落。贾母死后,她送灵至铁槛寺时,突然暴病而亡。
41
麝月,宝玉的丫环,深受袭人影响,一味小心服侍宝玉,故也得王夫人的信任。
42
金钏儿,王夫人的大丫环。有一天王夫人午睡,金钏儿坐在旁边给她边捶腿边打瞌睡,宝玉见后,便和她开玩笑,金钏儿说了句俏皮话,被假寐的王夫人听见,翻身起来,照著她的脸打了个嘴巴,骂她“下作小娼妇儿!好好儿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吓得宝玉一溜烟逃走,金钏儿一声不敢言语。王夫人要撵她出去,金钏儿跪地哀告,百般苦求,王夫人执意不肯收留,逼得金钏儿投井自尽。
43
小红,原名林红玉,因“玉”字犯了宝玉、黛玉的名,便改名为小红。她是家生子,父亲林之孝管理各处的田房事务。小红有一头黑鸦鸦的好头发,长脸儿,细挑身子,十分俏丽甜净。她是宝玉房里的小丫头,有一天因房里无人,宝玉要茶,她就进去为宝玉倒了碗茶,被秋纹、碧痕两个大丫头狠狠训了一顿。她丢了一块手绢,恰巧被贾芸拾著。贾芸从小丫头坠儿那里得知绢子是小红的,便托坠儿还给小红。后因她办事干练,说话知趣,被王熙凤看中,要去做了她的丫环。
44
兴儿,贾琏的心腹小厮,他曾对尤二姐细说荣府成员。后王熙凤发觉贾琏偷娶一事,就拿他来盘问,要他自己打自己嘴巴。兴儿只得自己左右开弓,打了十几个嘴巴,并把贾琏偷娶尤二姐的经过一一告知。
45
昭儿,贾琏的小厮。
46
隆儿,贾琏的小厮。
47
赵嬷嬷,贾琏的乳母。曾求贾琏夫妇给她的两个儿子找份差事干。
48
司棋,贾迎春的丫头。她身材高大丰壮,与做小厮的表弟潘又安相爱。有一次在园内幽会时,被鸳鸯无意撞见。潘又安害怕鸳鸯会说出此事,吓得连家也不敢回,逃走了。司棋得知此事,又气又怕,也生了重病,幸亏鸳鸯劝解,身体才逐渐好起来。抄检大观园时,周瑞家的在她箱子里抄出一双男人的绵袜、缎鞋,一个同心如意以及潘又安给她的一封信,被撵出大观园。后来,潘又安到她家来探望,司棋的母亲对他又骂又打,司棋恳求妈妈成全他们,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司棋无法,便一头撞死在墙上;潘又安见状,也用小刀自刎。
49
彩云,王夫人的大丫头。贾环曾为她从芳官处讨些蔷薇硝来,彩云打开一看才知是茉莉粉,赵姨娘非要找芳官算帐,彩云死劝不住,只得躲入房内。后来,她禁不住赵姨娘的再三央求,从王夫人柜子里偷了些东西给贾环,被玉钏儿发觉。平儿为了不使探春难堪,要宝玉应下拿东西的名儿,彩云回来告诉赵姨娘。贾环起了疑心,认为她和宝玉好,并把彩云私赠之物都拿出来,照著她的脸摔了过去。彩云急得赌咒起誓,百般解说。贾环还是不信,气得彩云哭了个泪乾肠断,把东西全扔到河里了。后来她染了无医之症。
50
彩霞,王夫人的大丫头。她非常能干,不仅要提醒王夫人大小家事,就连贾政在家出外去的一应大小家事,也得由她记著。她和贾环还合得来,不时规劝他安分些,何苦讨人嫌,但贾环并不领情。赵姨娘素日和彩霞好,巴不得彩霞能嫁给贾环,自己有个臂膀,王夫人便把她打发出去,让她老子娘随便择女婿。赵姨娘要贾环去讨,贾环却认为不过是个丫头,丢开手便走了。后由王熙凤和贾琏作主,配给容貌丑陋、酗酒赌博的旺儿之子。
51
贾珠,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子。十四岁中了秀才,娶李纨为妻,生有一子贾兰。不到二十岁,一病就死了。
52
贾兰,贾珠与李纨之子。在寡母的教导下,从小诵读四书五经,走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之道,长大后考中第一百三十名举人。
53
秋纹,宝玉的丫环,一味小心服侍宝玉。
54
贾环,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因人物萎琐,举止粗糙,故甚不得人心。他十分嫉妒宝玉,有一天王夫人命他抄《金刚咒》,让宝玉躺著,他便故作失手,将一盏油汪汪的蜡烛,向宝玉脸上推去,使宝玉脸上起了一溜燎泡。金钏儿投井自尽后,他又向贾政诬告是宝玉强奸不遂所致,把贾政气得面如金纸,将宝玉打了个半死。他从不把生母赵姨娘当作母亲,赵姨娘说他一句,或无心中错拿了一件东西给他,他便扭头暴筋,瞪著眼,对她大发脾气。贾赦等人为了和贾政他们对抗,便拉拢赏赐贾环。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他便串通邢夫人,想把巧姐卖掉,幸亏刘姥姥相助才未得逞。后宿娼滥赌,无所不为。
55
贾蔷,宁府的正派玄孙。他父母早亡,从小跟贾珍过活,比贾蓉生得还风流俊俏。虽然每日应名去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仍旧是斗鸡走狗,赏花阅柳。他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越发自大起来。后成了贾府小戏班的总管,与小旦龄官相好。贾府败落后,他便偷典偷卖、酗酒聚赌,闹得更不像事了。
56
茗烟,宝玉第一个得用的小厮。他年轻不懂事,在贾蔷的调唆下,便大闹起书房来。后随便与小丫头万儿鬼混,被宝玉撞见。宝玉要他带路去袭人家,袭人见了,又数落了茗烟一通。后改为焙茗。
57
贾芸,生有一张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甚是斯文清秀。父亲早逝,因宝玉一句玩笑话“像我儿子”,他便伶俐地说∶“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为了到荣国府谋个事儿做,他借钱买冰片、麝香来送凤姐,并百般求告,才得了一个在大观园里种树种花儿的活儿。他以儿子的名义送宝玉两盆白海棠,大观园才有了“海棠诗社”。他对丫头小红颇有点意思。贾府败落后,他也不认宝玉为父亲了,与贾蔷等人混在一起,喝酒赌钱,闹翻了天,还设计要把巧姐卖掉。
58
贾芹,贾府小和尚小道士的总管。他在家庙里,为王称霸,夜夜聚赌。有人匿名写了“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好声名。”的帖儿贴在荣府大门口。贾政见后,气得头昏目晕,革去了他的总管一职。王夫人让贾芹无事不得进入荣国府。
59
贾瑞,贾府义学塾贾代儒的长孙。贾代儒如果有事,即命贾瑞管理学中之事。他是个最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助著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才引起书房里的一通大闹。在宁府庆贾敬寿宴时碰上凤姐,又动了勾引之意。王熙凤假意与他周旋,最后,贾瑞丧命于王熙凤设计的相思局。
60
周瑞家的,王夫人的陪房。在荣国府里,周瑞家的管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丈夫周瑞管宁府地租庄子银钱的出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靠她给引的路,后因犯了事被撵了出去。
61
芳官,原姓花,姑苏人氏,贾家买来唱戏扮正旦的。戏班解散后成了宝玉的丫环。有一次蕊官送她一些蔷薇硝,贾环见了也要,她不舍得,就把茉莉粉给了他。赵姨娘得知后,气冲冲地跑来打芳官,藕官、蕊官、葵官、豆官听见后便一齐来帮芳官。芳官聪明伶俐,王夫人却诬其为狐狸精,成天调唆宝玉而把她撵了出去,赏她乾娘给她外头找个女婿。芳官不甘心再被乾娘买卖,便跟水月庵的智通出家去了。
62
龄官,贾家买来唱戏扮小旦的。长得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戏又唱得极好。元春省亲时,她的演唱得到了元春的称赞。她和贾蔷相好。一日,宝玉见她用金簪在地上一连写了几十个“蔷”字,把宝玉都看痴了。贾蔷为了使她高兴,特花了一两八钱银子
思乡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冬日山居思乡
唐周贺
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
云梦故城秋望
唐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故乡杏花
唐司空图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江外思乡
唐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乡思
唐薛涛
峨嵋山下水如油,怜我心同不系舟。
何日片帆离锦浦,棹声齐唱发中流。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风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酒入愁肠,化做相思泪
8共看明月庆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9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
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一、天下西湖何其多
据网上调查,全国许多城市,如杭州、惠州、颖州、潮州、福州、扬州(瘦西湖)、广州、雷州、兰州、西宁、桂林、许昌、寿昌、梅城、南昌、都昌、沈阳、富顺、津市、衡阳、商丘、天门等都有西湖,或都曾有西湖,素称“天下西湖三十六”。如果将西湖的外延扩展,加上类西湖、泛西湖、广义西湖,则数量会更多。所谓类西湖,是指与城市相互交融的城市型风景湖泊,如北京的西苑、西海,肇庆市美丽的星湖就是。所谓泛西湖,是指与城市相距稍远,偏于市区西隅的风景湖泊,如昆明、北京、古长安的昆明湖。广义上的西湖是指与城市关系较密切,区位不一定偏西,如武汉东湖、南湖,南京北玄武湖,荆州东北海子湖等。
为什么天下这么多城市湖泊都好名“西湖”?实乃一种“西湖文化现象”。这是一个文人发现城市湖泊湿地园林美,地方父母官兴利除弊改善环境,历代有志之士维护风景(不使其湮没),老百姓传播公共园林西湖美,世代口碑纪念西湖人文美的全过程。人类的生命、人类的文明都起源于水边,如今因污染或填埋,许多城市丧失了优秀的“西湖文化”美景。为了使各地像西湖这样的城市湖泊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管理者、决策者、开发商,须首先领会其美学价值、艺术特色,保护其自然生机、传承其文化要义;严防城建扩张侵占公共园林绿地、水体,杜绝自古天下名山官占多、军占多的现象。人民群众热爱西湖,应保证西湖属于人民。
研究“西湖文化现象”,发扬“西湖文化”精神,为人民大众建设更多更美的城市湖泊公共园林,或曰西湖山水园林,意义匪浅。
二、“ 西湖现象” 的美学情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千百年来人们常拿苏杭比天堂,就是因为西湖周围皆为舒适优美的环境。苏杭是比较理想的居住城市,甚或是够诗意的栖居地方。湖泊环境往往优秀于江河环境;江河之滨好的居住环境尚需严格的风水考察、选择、改造认定。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西施也,越地苎萝山村人,是一个善良美丽、质朴勤劳的女子形象代表人物。西施赢得人民大众数千年的喜爱,自然是大众真实情感的表白。类此,千百年来人们把西湖看成是美的化身、美的集中表现。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哪一个视点观赏,西湖都象一个令人怜爱的美人。
西湖风光甲天下,半是湖山半是园。西湖之美一半在山水,一半在人工,形式丰富,内涵深厚。精工巧匠、诗人画家、高僧大师,使园林之胜倍极妩媚。西湖边最早的园林为寺观园林,东南佛国深得造化。凡可入景怡人,足以赏心悦目的园中之园,均纳入了广义的西湖园林文化范畴。
“西湖文化”最可贵的是公共开放性。唐代以前,虽有西周王在园囿、与民同乐的记载,民者实为进园割草采薪、捕雉捉兔的劳作。秦、汉上林苑、太液池,隋、唐“三苑”—— 东内苑、西内苑和规模最大的禁苑,听其名都不是对外开放的。百姓只能欣赏围墙外面天然的园。史书用褒扬的语气记载:唐长安曲江池是公共开放的风景园林。曲江池最初为汉武帝所创,名宜春苑。唐开元年间大加疏凿,方形成城墙“公园”。宋代出现群体游园热。琼林苑、金明池虽为公共园林,仅限时“令士庶纵观”,谓之“开池”。“至上已,车驾临幸毕,即闭”(见吴自牧《梦梁录》)。园林从只由王公贵族享用到国民大众享用,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公共园林,理所当然地受到人民群众的赞赏热爱。
在思想精神上,园林最早从娱天神到后来娱人王,再到娱官宦、娱自己,当然是令人越来越高兴和亲近。文人与大众未有不好山水的,城市山林来自于文人士大夫的“中隐隐入市”合目的性的艺术空间。“公共园林”则多为城市山水自然景观和与山水相关的受人们爱戴的人文景观的结合系统。西湖就是这种优秀的城市公共园林集合体,不知不觉成了城市山林、公共园林的代名词。在西湖这个大型的城市山水园林之中。隐藏了众多的人文景观,林木森森、云烟万状,真所谓“东南异境”。
杭城地方官多诗人雅士(唐代以诗取士,因而诗风特盛),注重美化环境,喜好刻石、建塔、植竹、题词、编神话,留下一些遗事遗迹,为装点城市山水,积淀城市历史文化卓有贡献。其州治、府第衙寓亦兴有园林。最为典型的“虚白堂”面江倚山,凭栏可观潮涌、晴明能眺远山,有白居易诗作刻石于堂上。
西湖风景乃真山真水的风景,是质朴开放明快的风景,是尺度宜人、贴近大众的风景。西湖山水同城市联系密切,城以湖美,湖以城壮。城市居民的生活起居同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千百年来,在广大民众的审美精神中自然就积淀了对西湖浓浓的乡情、爱情。清代艺术家李渔走遍天下,最后举家定居杭州西湖旁,即为例证。明末清初张岱的《西湖梦寻》表现了“梦西湖如家园眷属”的情思,我们可以当成一部关于公共园林审美诗话来读。
杭州以外,广大民众在自己所生活居住的城市,只要有湖泊当然希望它像杭州西湖一样美,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具有宜人的公共空间和游赏路线,具有深层次的认同感、寄托感。无论这个湖泊是否一定位于城市的西边,人们都热情地称她为西湖。
三、“ 西湖现象”的内在成因
天下大众都对西湖怀有深深的羡慕、审美情结,其社会基础、历史根源、美学理论、大众心理、生态效应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值得探究,并可用之于现代城市风景园林事业。
位置仅仅是西湖形成的表层原因,内在的因素还在于人文。人文因素可超越地理位置关系,西湖的本质特征是美,公共性的美。美的创造是她的灵魂。
西湖古代为钱塘江入海的弯口处,由于泥沙淤积而成泻湖。“其地负会城之西,故通称西湖”,东晋隋唐以来佛寺、道观陆续绕湖建置,地方官员不断疏浚、整治,才使湖光山色永驻(见《西湖志》)。
唐李泌任杭州刺史时开凿六井,白居易曾主持筑堤保湖、蓄水溉田工程,大量植树造林、修造亭阁、点缀风景。
吴越国时,疏浚西湖,并与南运河相连。北宋苏轼于元佑四年(1089年)发20万个民工打撩葑草筑起三里长的“苏堤”,建湖中三石塔,彻底改变了葑淤现象。
南宋以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城西紧邻山青水秀的西湖风景区,“湖山之景、四时无穷;虽有画工,莫能摹写”(见吴自牧《梦梁录》)。“西湖十景”南宋已成。
值得一提的是当官者处处有,能够发现并开发城市湖山之美的官人为数有限。古代,他们结合兴修水利工程,顺便建造城市风景园林而流芳百世。急功近利的官员,往往达不到这种境界;有时不但不为世人造景,反而到处杀风景,为子孙留下千古遗憾。
扬州瘦西湖之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沈浮《浮生六记》,1763年),楼台画舫十里不断,成为水上游览的公共风景名胜区。瘦西湖工程主要因皇帝南巡而兴。大官富贾争相邀宠皇恩,尽向皇帝巡游的湖面献景,得以湖面公共景观极佳。动机虽不在为公众,客观上却获得“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的效果。
城市公共湖山园林,离不开行政当局的管理与疏浚。没有保护,就没有美,没有美的传承。广州南汉西湖为当年甘溪西支流下游处开凿的人工湖,是为皇家南宫苑区。西湖加上药洲,烟波浩淼,如蓬莱仙境。令人感到“碧海出辰阁,青空起夏云”的岭南气象。后遭兵燹,但有宋代经略使陈岘的整治,乃现“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景象,为文人墨客喜爱。后代均有小规模的修缮整治,明代仍为羊城八景之一。清末明初湖周住宅增多,日渐淤塞退化。1932年修马路,广州西湖才彻底完蛋。这个具有近千年历史的皇家宫苑遗存最后的毁灭,距离我们今天并不十分遥远,荔湾湖是否为广州西湖第二呢?
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北方园林因自然环境条件逊于江南,园中多仿建西湖之景。王闿道《圆明园词》记述:乾隆下江南,行幸所径,写其风景,归而作之。若西湖苏堤,西院之类,无不仿建。尤其圆明园还突出地再现了杭州西湖作为公共园林景观的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双峰插云、南屏晚钟、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诸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杭州西湖美景被各地效仿,情有所钟,理所当然天下处处有西湖。城市园林南北交流、中西交流,本应如此。
四、“ 西湖文化” 的当代迷失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用双手治理水患、兴修水利、建设城市,投入了美的理想,艺术性的手法。从美学的角度看,城市山林是一种合目的性的空间,是园林美的艺术空间的新开拓,也是宫苑系统的另一种理想美的大众现实化。
如桂林风景山有余,水不足。宋时,隐山前有一个面积为700多亩的西湖。东为漓江,南为阳江(桃花江),中间还有些湖泊,各自孤立。水利工程朝宗渠串联成整体,水路通江,山城变水城,山水相辉映。可惜一周姓豪绅,勾结官府、霸占西湖,改田高价出卖,至使水路堵塞、西湖消失、山城失去活力。像周劣绅(古代地产商)这样破坏城市山水的人今天为数不少。城市“西湖文化”的迷失盖源于此,其危害公共风景的行为比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飞机上往下看,传统的古村镇表现出很明显的规划性。过去我们的老祖宗还通过多种软、硬手法来维护村镇的公共山水园林。比如用宗族文化感召力、开明绅士的影响力、风水观念、村规民俗、民间故事等来统一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保护城(村)镇公共山林湖河风景。当上述意识形态观念被全盘否定后的今天,新的、好的、民主性的公共观念却始终没能建立起来。在建设上造成大量不健康的城区、镇区。飞机鸟瞰图可见新村明显地比旧村乱、糟、丑。
当代的城市建设活动真可谓惊天地、动鬼神。在造城运动中却很少有人注重造湖,尤其是造西湖,称此现象为“西湖文化”的失落,也是很恰当的。
1不尊重科学规划 最大的错误莫过于城市规划的错误。城市“西湖”作为风景名胜不能让城市无限制地围剿,不能让现代高楼大厦逼近湖滨水面。不能对城市历史街区剃光头式的大拆大建。凡是这么干的,城、湖往往两败俱伤。杭州西湖一度要建成“浙江的香港”带来了建设性的大破坏,曾经让他们自豪不已的历史文化“富矿”正越来越贫瘠。惠州西湖曾采取“城包湖”的规划模式,事实证明不但风景受损,城市也受拘束。桂林要在山水之间建药厂,得不偿失,等于叫人挖自己的心肝(据说陈从周语)。还有其他一些西湖在错误的规划中遭到覆灭的命运。
杭州西湖西进,保老城建新城,向钱塘时代(即向沿江发展)迈进,西湖得到“美容”、解放、更新。惠州城市向江北发展,西湖方解除大破坏的威胁。事实证明在湖周边进行城市化建设,如昆明向滇池边推进,肇庆城区正向星湖景区推进……,如此举措对西湖景观的侵害将是十分严重的,必须引起这些城市父母官的高度重视或改进。
2开发商肆意圈地 不加制约建设,侵占好山好水,就是城市湖泊水面加速死亡之时。如广州当年的澳洲山庄,山水豪庭等小区开发时造成了对自然山水的极大破坏;有些别墅修到了麓湖风景区的核心地段,公共的风景园林变为私家的财产,这是社会很不公平的表现。好山好水不需要建商品房,通过建商品房改善差的山水景观才是真正的要义。
3现代市政工程强暴 因用地广、体量大、翻动土地深,往往很容易把一个自然的、生态化的历史地段(地区)的山水要素彻底地改变面貌。不但历史的地形地貌没了,其中蕴含的人文要素也都摧毁干净。工程的尺度大于湖泊山体的尺度,如果不加保护规划,精心设计,即使地理尺度的环境也很容易被破坏。
4缺乏水利设施保护 水体表现出弱者态势,很容易被侵占消亡。“西湖文化”或者说西湖景观包含了众多的人文历史内容的积淀。即使西湖的水面还在、湖岸还在,铲除了固有的人文景观,代替几个简单的广场、硬质护坡是无法弥补精神空虚的。许昌小西湖“虽小亦西子”(苏轼),始兴于隋唐,与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人有关;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将汉献帝困于此。可惜现衰落为一路边的小水沟。
5机关不愿搬迁 “天下名山僧占多”并非贬意之话,宗教活动开发了风景区。郭沫若先生后来推论:“天下名山匪占多”、“天下名山军占多”,最后就是“天下名山官占多”、“商占多”倒是真正非褒意的了。杭州西湖为了整治风景,为了还西湖的本来面目,劝某些机关搬迁,好歹用了八年之久,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
五、“ 西湖文化”的灵魂回归
人居环境需要“西湖文化”。历史上杭州、惠州、颖州等西湖的美名效应、位置效应、景观效应、名人效应、文学效应、集景效应……,引得人人向往、世界传颂。现今城市风景“西湖文化”含量甚少。如何开创“西湖文化”的新时代,须好生思考。
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保护湿地公共园林。规划首先反映的是当地领导者的思想追求和喜爱。任何一项错误决策的纠正,也只能等待决策者(部门)自己纠正,其他无纠正能力。一个好的方案在于一个英明的领导。《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送审稿)》于2004年通过专家评审。其中评审员毛昭晰教授感慨不已。他说:“这个规划,我们已经等了21年了!”经过21年等于1/5 个世纪后,杭州的规划才走上正确的道路,西湖才获得解放、新生。由“三面云山一面城”到“杭州越来越不像杭州”,过渡到“腾出老城、为国敛财”,“走向富春江时代”,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惠州西湖是在1989年的城市规划出台后,才纠正了城市啃嗤西湖的命运。湖、城各有发展方向和目标。多年来的治理,西湖终获国家风景名胜区称号,城市向江北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曾几何时,常听到“救救漓江”,“救救王城”的呼声。说到底就是规划中的矛盾问题困扰着人和山、和水。等到喜好在桂林山水中抓工业的一个市长升官或平调,问题才得到缓解。
广州的规划经过一番论证,有了新发展。拉开距离,大组团式方案缓解了不少矛盾。广州亦可明确向杭州学习:保老城、建新城,拓展西湖(类西湖),“腾出老城空间去赚钱”。“新的自去新,旧的自有味”。可惜名城古城区还在大拆大建。这个危险的做法将使历史街区彻底泯灭,至今还没引起当局者足够的醒悟。
2让更多的人,首先是***善于发现西湖之美。人们的周围不是没有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年许多扬名天下的西湖之美,大多是为被流放、被贬官的文化人所发现、所创造的。这些人身陷困境、思想冷静、急民所急、少功利性,其深刻的艺术规划素养,能够制定英明的决策。
牙城旧治拓篱蕃,留得西湖翠浪翻。苏轼善于处理城市与山水的关系,在琼州时也十分关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清人江逢辰云:“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统治者作为贬谪和惩罚官吏的“蛮夷貔貊之乡,瘴疠之地”的惠州,因苏东坡而成风景名胜之邦。
白居易也是贴近民众、贴近自然之诗人,在苏州、杭州、庐山等地,留下了治山治水、创造湖山之美的诗歌。柳宗元、韩愈、葛洪、牛憎孺、李德裕、唐庚、陈知柔、陈鹏飞、苏辙等文人都因贬谪而留下对西湖之审美关照。
3开展全民性的建设山水生态城市运动,发扬西湖文化精神。建设山水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就是发扬“西湖文化精神”。保护湖泊,建湿地公园。使湖泊的生态功能、调温调湿功能、防涝防旱功能、植物保护动物保护功能、美学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市政工程应该成为装点河山的风景物。西湖之美是大众化的美、天然之美、人性亲切尺度之美。全城市民的义务职责是创建、保护、传承西湖文化之美。
4让天下所有的西湖风景名胜成为民间文化、民族文化艺术的载体。中国的湖泊风景,尤其是大城市周边的西湖风景,应该成为地方民族文化艺术、民俗文化艺术载体。无论是物质性的,还是非物质性的,无能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城市西湖应为一个大的舞台、大文化艺术馆、历史文物馆。少立几根罗马柱,少铺些硬质广场。让国外友人一看到西湖,就感到这是中国的湖、中华民族的湖。“西湖文化”是中国人最优美的水文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