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门上的狮子有什么讲究?

古代大门上的狮子有什么讲究?,第1张

  古代建筑门前,大多都有一左一右两只石狮子。两只狮子一雌一雄,雄狮脚下踩着一只绣球,雌狮身下依偎着一只幼狮,皆庄严威武。现代建筑中也常见用石狮子装点大门的,只不过狮子的造型已经不如古时般复杂,有时仅仅是一模一样的两只狮子一左一右的摆放。

  门前摆灵兽无非也是保卫门户、驱鬼辟邪的作用。只是人人皆知,老虎为百兽之王,论威严,论地位,应该摆虎才对,为何摆一对狮子呢?

  其实,追溯最早的门上辟邪兽,的确应该是老虎。古人认为:“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嗜食鬼魅。”所以,早在周代人们就将老虎画在门上,来驱除邪魔。而那时,中国并没有狮子,狮子是汉代以后才由国外传入中国的动物,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据记载,中国的第一头狮子是东汉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由安息国使臣运送而来的。

  老虎百兽之长的地位最终由狮子代替,是源于佛教传入中国。狮子在佛教当中很有地位,常被用来比喻最有威望的人。譬如,释迦牟尼就被称为“人中之狮”。《传灯录》中说:佛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发出狮子一般的吼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对这段记载,窃以为很有些演义的成分,它虽渲染了佛祖的无上地位,却也违背了佛的本意。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如果执着于“独尊”的虚妄之相,佛也就不是佛了。所以,将佛比喻成狮子,还是因为狮子“独步无畏,能伏一切。”(《智度论》)佛也是如此,对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的邪魔都能制伏,故将其喻作狮。凡是佛坐过的地方,都称为“狮子座”。宣扬佛法的声音,也常被比喻为“狮子声”,有唐人诗为证:白发老僧听,金毛狮子声。同流有谁共,别著国风清。

  随着佛教的盛行,狮子逐渐成了常见的雕刻题材。不但在寺院里雕刻狮子用以护法,朝廷官员的府邸门前也多雕刻石狮。两只石狮一般是一雌一雄,按照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以人从里向外走出的方向为参照,一左一右摆放。当然,石狮的摆放也有一些例外情况,泰山“孔子登临处”的四柱三门坊前后的石狮子,就是左雌右雄,其意义尚不得而知。唐宋时期,石狮的造型并不固定,狮子或坐或蹲。到了明清,狮子的造型便基本固定,都是蹲坐在石座上,头上布满卷鬃。而且,狮子头上的卷鬃也是很有讲究的,卷圈最多为十三个,一品官一下,少一级就少一个疙瘩。由此看来,狮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信仰的象征,而是一种权利与等级的指代。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公元前463)为梵语 Ananda 的音译。意为「欢喜」,「喜庆」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后跟随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者,当侍者达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 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佛灭后第一结集由阿难诵出三藏中的经藏。 佛祖涅盘后,大迦叶尊者成为「初祖」,统领广大佛家弟子。大迦叶圆寂后,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率领徒众宏扬佛法,被后世尊成为「二祖」。 在寺院中,阿难与迦叶总是侍立在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协持。 文殊菩萨曾经这样赞叹阿难的庄严、多闻:“相如秋满月,眼似青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在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难记忆最强,仪容俊秀庄严,令见者心生欢喜。在当时僧团中年纪最轻,聪明而多闻。不但佛陀喜欢他,更有大众缘,尤其深得女众的尊敬。 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出家,就是经阿难再三向佛陀请求,才得允许,于是有比丘尼僧团的成立。 阿难有功于女人,所以女人也对他特别有缘,他是教团里里外外最受女人尊敬的人。有一次,阿难和大迦叶尊者同在行化途中,路过比丘尼的兰若,比丘尼总是先请阿难开示,然后再请大迦叶。由于阿难的慈心、善良,常常给他的修道带来许多的麻烦和障碍,如摩登伽女的诱惑,以致佛陀常单独对年轻的阿难说教,要他避开女难,远离爱欲,日后必是绍隆佛种的传人。 佛陀因为看重阿难的善良细心、知道进退、不违所教,属意他为侍者。当时,舍利弗、目犍连也都向阿难劝说,要他当佛陀的侍者。阿难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误解、讥嫌,提出三个希望,要目犍连转呈佛陀: 第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决不要穿着。 第二、如有信众恭请佛陀至家中供养,他决不要随侍前去。 敦煌彩塑 阿难像 第三、不是见佛陀的时候,他不到佛陀身边。 阿难的品格,获得佛陀高度的赞许,当时阿难仅有二十多岁。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七年的岁月里,他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动,跟随佛陀到各处弘化。因为有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难的心中。每天跟随着佛陀,阿难的女难减少了,同时也成为佛陀与诸比丘之间的调和者。 做了侍者的阿难,虽然不像舍利弗和目犍连那么活跃进取,但也不像大迦叶的保守传统,他的温和友爱,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随喜性格,不论在家、出家,甚至外道,也都曾受到他的感召。他曾协助佛陀挽回为了爱欲打算还俗的掘多比丘的心意,并且鼓励他修行,使他证果;也曾调和过僧团的争执,使争执不下的人复归于好。他曾在只园精舍和舍利弗论道;在巴连弗城和跋陀罗谈说各种问题;在俱睒弥国为诸比丘说修道的要点;在东园曾代替佛陀应比丘之请,前去说法;他赞叹目犍连的孝心,宣扬富楼那的说法。在教内教外,他对人的道情法爱,充份的表现出他已经尽了大弟子的任务。 当佛陀即将入灭前,还没有证悟的阿难比其他弟子更加伤心,佛陀特别为他开示无常之理,并对大众宣扬阿难温和善良的天性,赞美他听闻大法不忘的福德,将来必能在世间上发出光辉。于是大家公推阿难向佛陀做最后的请益: “佛陀涅盘后,以谁为师?” “佛陀涅盘后,以什么安住?” “佛陀涅盘后,恶人如何调伏?” “佛陀涅盘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叫人起信?” 佛陀慈祥地回答:“阿难!你和大家要记住,你们应以戒为师,依四念处安住,遇到恶人时,默摈置之,经首安立‘如是我闻’, 便会令人起信。你们依法而行,就是与佛陀的法身常住。”佛陀就这样进入涅盘。四方的信众纷纷前来瞻仰佛陀,礼拜佛陀,阿难也允许出家及在家女众亲礼佛身,他永远是妇女们的同情者。 佛陀涅盘后,大迦叶召开经典结集,阿难虽是多闻,但是尚未证悟,因此被摈斥在结集的石窟外。大迦叶以长老身份教育阿难,数落阿难种种过失,以激励阿难奋发向上。终于在结集前半夜,阿难开悟证果,进入窟内,参与结集。阿难被大众推上狮子座,开始诵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难将记忆中的大法完整背诵出来,所有在座的大比丘如同再一次接受佛陀的教诫一般,为之感动万分。 尊者阿难遇险记 有一天上午,尊者阿难手持饭钵正在化缘,见一妙龄少女挑水回家,阿难为了化得一碗水便跟随那女孩到了她的家中。那女孩见了她的母亲摩登,便躺在床上哭泣。她的母亲被弄得一头雾水,便连忙追问原因。 她女儿回答说:“妈妈如果要我嫁人的话,千万不要嫁给别人,我刚才在挑水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比丘向我化缘要水喝,我随意问他的名字,得知他叫阿难,我已经喜欢上了阿难,一定要嫁给他,非他我就不嫁。” 摩登一听,便急忙出门问阿难,阿难告知他是佛的弟子,是不可能结婚的。便告诉女儿:“女儿啊,这怎么可能呢?他是佛的弟子,怎么可能作你的丈夫呢?” 那女儿一听,不愿意了,便嚎陶大哭,连饭也不吃了,她母亲知道巫术,便对女儿说:“哎,真拿你没办法。这样吧,我去请阿难吃饭,顺便商量这件事。” 她女儿一听,忙喜笑颜开地催她母亲快去。 那摩登出得房门,便招待阿难坐下吃饭,吃完饭后就对阿难说:“阿难,我的女儿看上你了,就嫁给你作妻子吧?!” 阿难一听,急了,连忙站了起来,连连摆手说道:“这不可能的。我是佛的弟子,遵守佛制定的戒律,是不可以娶妻的。” 摩登说道:“你如果不要我女儿,她便要自杀了。这怎么办呢?” 阿难说道:“我是佛的弟子,是不可能跟女人发生任何关系的。” 摩登无奈,便把情况原原本本告诉了女儿,她女儿说道:“妈妈,你不是会道术的吗?不如施法让我如愿啊!” 摩登告诉女儿:“天下所有的道术,哪能胜过佛道和阿罗汉呢?!” 她女儿想了想,说到:“妈妈,这样吧,你去把大门关上,不要让阿难走了,我今晚一定要让阿难成为我的夫婿。” 摩登听完,连忙把大门紧紧关闭,用咒术定住阿难,自己走到女儿房中铺床叠被收拾新房,她的女儿大喜过望,便对着镜子梳洗起来。 到了黄昏,那母女就迫不及待要阿难上床,那阿难誓死不从,那摩登恶恨恨地威胁阿难:“你再不愿,我就把你扔到火里晓死。” 阿难自从出家作沙门,哪见到这种场面,连忙双手合十称念佛的名号。 佛即刻知道了阿难的处境,便念咒解了那摩登的咒术,阿难立即逃出那母女家中,来到佛的住所,五体投地到地上大哭一场,把事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告诉了佛。 那女儿见佛破解了她母亲的咒术,阿难逃走了,便扑到床上大哭起来。 摩登安慰女儿说:“我都告诉你了,我的道法根本就不是佛的对手,你还是算了吧”。 那女儿哭哭泣泣,想一回,哭一回,阿难那高大英俊的音容怎么也无法抹去。昏昏沉沉挨到天明,那女儿便亲自来找阿难,见阿难托钵化缘,就跟在身后一步也不离开。 阿难差愧难当,缘也无心再化,便急急忙忙低着头跑步回到佛的身边。 那女儿见状,就守坐在门口痴痴地等候阿难出来。到了黄昏,仍然没有等到阿难的那女儿只好哭哭泣泣地回了家。 阿难很是尴尬,忙求救于佛:“世尊啊?那女儿明天还会来的,我该怎么办呢?” 佛回答说:“那就带她来见我吧”。 第二天清晨,那女儿果然又出现在阿难门口,阿难便带她来到了世尊面前。 佛问那女儿道:“你这样苦苦追求阿难是为了什么事呢?” 那女儿回答说:“世尊,我听说啊阿难没有妻子,刚好我也没有丈夫,所以就想嫁给他作妻子”。 佛说道:“哦,是这样。这样吧,你看阿难头上没有一根头发,如果你也舍得把头发剃成他这样的话,我就让阿难成为你的丈夫。” 那女儿一听,大喜过望,连连答应:“好啊,好啊,我一定把头发都剃掉”。 佛又说道:“那你回家去让你母亲剃掉头发再来吧”。 那女儿一听,兴冲冲地跑回家中把情况告诉了母亲,那母亲一听,忙说道:“女儿呀,你看你的头发多漂亮啊,怎么舍得剃掉呢?你为什么一定要嫁给那个比丘啊,我们这里有那么多的富家公子,你不管挑哪一个也好啊!” 她女儿斩钉截铁地回答他母亲:“除了阿难,我谁也不嫁”。 “你这又是何必呢?孩子啊!” “妈妈,你既然这么疼爱我,就成全了我的心意吧,啊,妈妈,求求你了,妈妈。”那女儿跪在地上哭喊着。 那摩登百思无计,老泪纵横,只得拿起剃刀把女儿的头发剃光。 那女儿哭着在地上给妈妈叩了头,便头也不回地跑到佛的身边:“世尊啊,我已经剃掉头发,快让阿难跟我成亲吧”。 那佛又问道:“那么,你爱阿难什么呢?” 那女儿说道:“我爱阿难的眼睛,爱他的鼻子,爱他的嘴吧,爱他的声音。世尊,甚至连他走路的姿态我也很喜欢啊!” 佛说道:“他的眼睛里是泪水,鼻孔中长有鼻涕,嘴里有唾液,耳朵里有耳垢,身体里满是屎尿血脓,如果你跟他结婚,便会有生子,有生就会有死,有死就会悲伤号哭,这个身体对你又有什么帮助和益处呢?” 那女儿听罢,如梦初醒,反观自己,所有正心,立即证得了阿罗汉道。 佛便让这位女阿罗汉去到阿难处道歉,女尊者看到阿难,羞愧得低下头,跪在佛前说道:“世尊,我去追阿难实在是好愚痴。如今,我也想通了,我的心就好比黑暗中见到了光明,船破靠就了岸,盲人得人扶持。” 那些比丘十分不解,请教于佛:“世尊,那女儿本是外道。为什么那么快却又证得阿罗汉果?” 佛说道:“那摩登的女儿在此之前的五百世都是阿难的夫人,在那五百世中都是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如今因为戒律的原故而得道,现在相见就兄弟一般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8706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7
下一篇2024-0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