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爱上一个姑娘,他为什么不表白?

阿难爱上一个姑娘,他为什么不表白?,第1张

该故事出自《石桥禅》,佛祖弟子阿难出家前,在道上见一少女,从此,爱慕难舍。佛陀问阿难,你有多喜欢那少女。阿难回答,我愿化身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雨打,但求此少女从桥上走过。某日等那女子从桥上经过,那也便只是经过了,此刻阿难已化身成了石桥,注定只能与风雨厮守,阿难十分喜欢那从桥上经过的女子,令他舍身弃道,甘受情劫之苦。

完整版如下:

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出身豪门,家产丰厚,又多才多艺,日子过得很好。

媒婆也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踩烂了,但她一直不想结婚,因为她觉得还没见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个男孩。

直到有一天,她去一个庙会散心,于万千拥挤的人群中,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人,不用多说什么,反正女孩觉得那个男人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结果了。

可惜,庙会太挤了, 她无法走到那个男人的身边,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那个男人消失在人群中。

后来的两年里,女孩四处去寻找那个男人,但这人就像蒸发了一样,无影无踪。

女孩每天都向佛祖祈祷,希望能再见到那个男人。

她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显灵了。

佛祖说:“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

女孩细雨说:“是的!我只想再看他一眼!”

佛祖:”你要放弃你现在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女孩:“我能放弃!”

佛祖:“你还必须修炼五百年道行,才能见他一面。你不后悔么?”

女孩:“我不后悔!”

扩展资料:

阿难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庆喜、无染。系佛陀之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阿难陀天生容貌端正,其身光净如明镜,虽已出家,却屡遭妇女之诱惑,然他志操坚固,终得保全梵行。

参考资料:

:阿难陀

有一天,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贤者阿难从座位起身,将衣服理顺后,长跪合掌,禀白佛陀:「世尊!请问您与阿若憍陈如等同行的五位大德,宿世种下何等福德因缘?当如来出现世间,法鼓初震,唯独这五人能先闻法音,先尝甘露法味?唯愿世尊垂愍开示,解我困惑。」世尊告诉阿难:「过去世时,这五位比丘曾经先食我肉,获得安稳,所以今日亦能先得到佛陀法食,而得自在解脱。」阿难听了更为困惑,因此再次禀白佛陀:「他们过去世是什么因缘食您身肉?恳请世尊慈悲开示。」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在过去久远、无量无数阿僧祇劫以前,阎浮提有位大国王,名为设头罗健宁,统领阎浮提八万四千国,六万山川、八十亿聚落,拥有二万夫人、婇女。设头罗健宁国王慈悲,心常悬念一切人民,百姓因此深受大王的德泽恩庇。那时候,国中相师观察天象,发现有火星星象,相师报告国王:‘大王!出现火星星象,未来将会面临十二年干旱不雨,现在应该如何应变是好?’

国王听了相师这番话,心里非常忧愁:‘当旱灾来临,百姓怎么生活?如果百姓的生命都无以为济,更遑论国家了!’于是召集群臣,共同商议此事。大臣们建议:‘目前应当先统计诸国人民总数,并且计算所有谷仓里的存粮还有多少?将存粮十二年中平均分配给所有人民,计算之后就知道十二年当中,每人每日可获得多少谷粮食用。’国王设头罗健宁听从大臣的奏议,即时宣令,急速计算。统计结果,所有人民每日仅得不足一升的粮食,百姓势必遭逢饥饿之苦,因而死亡者将不计其数。

国王思惟:‘我该如何拯济人民?’有一天,设头罗健宁国王与夫人、宫女出游园林后,大家各自休息;大王等到随从与侍众眠寐之际,便起身向四方恭敬礼拜,并发大誓愿:‘如今国中人民饥羸无食,我宁愿舍此人身,而为大鱼,愿以我大鱼身肉,供给一切人民活命食用。’于是国王爬上树顶,一跃而下,立即命终,于大河当中,转生为鱼,鱼身广长,达五百由旬。

当时,有五位木工,各自带着刀斧往河岸林边,打算砍伐木材。大鱼看见木工,便以人语告诉五人:‘你们若是饥饿,想找食物充饥,可以取我身肉,饱食之后,可以再带一些回去。今天,你们先食我血肉而免于饥饿;将来我成就佛道,也将以佛法济度你们,让你们都能蒙获解脱法食。你们回去之后,请广为转告国内百姓,若有需要食物充饥者,皆可来此取食。’

五位木工非常欢喜,各自取大鱼身肉而食,食罢又满载而归,并将遇见大鱼之事告诉国人。人民辗转相传至阎浮提各地,大众都来到大鱼所在之处,啖食鱼肉;当大鱼一边的身肉被食用殆尽之际,大鱼便自己转身,让人民取食另一边的鱼肉;当鱼肉又被食尽时,翻转过去的鱼身已长出新肉,大鱼再度转身,让人民食用。在国内遭逢干旱的十二年当中,大鱼便如是反复翻转自身,不断地以自身血肉救济全国子民,而所有取食大鱼身肉的人民,无不发起慈悲心,命终之后得生天上。

阿难!当时的设头罗健宁国王就是我的前身,而五位先取食我身上血肉的木工,就是今日的憍陈如等五位比丘。后来取食我身肉的人民,即是现在的八万诸天天众及得度的诸多弟子。彼时,我先以身肉,充盈五人色身,拔除饥苦,救济其生命;因此,今日佛陀最初说法,正如当初所发誓愿,度化五位木工,以我法身少分之肉,灭除五人三毒之苦,资养五人法身慧命。」

贤者阿难及所有与会大众,闻佛所说,且悲且喜,顶戴奉行。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第七·设头罗健宁品第三十三》

省思:

十方如来于成佛前,世世生生广行菩萨道,慈愍众生如同己子,呵护备至。恒沙劫来头目脑髓,悉皆布施,或舍身饲虎,或割肉喂鹰,或如设头罗健宁王舍身为鱼,牺牲自己,滋养子民,不可计数。为了饶益有情,启发众生法身慧命,于十方法界示现成佛之道,开示大众:「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当作佛」,以无量无尽法门,令有情灭除三毒之苦。佛恩深重,为佛弟子当顶戴奉行佛陀教诲,如法修行,广布佛法,辗转饶益有情,以报诸佛深恩。

迦吡罗卫国,是佛陀出生的地方,过了很多年佛陀的父亲过世就把国王的位子传给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后来有一个大国来攻打迦吡罗卫国,佛陀在禅定中得知此事就三次在半道上截住军队以其威严喝退,但到第四次时佛观到此乃业力所招非人力所能及,就没有再去,敌兵攻破城池,见人就杀,国王出来对敌国首领说我只有一个条件,我到水里时你不许杀人让他们随便跑,当我露头时你再杀他们行不行首领答应了,他想,你有再大的气力能憋几分钟,国王就抱了块石头走下河,首领左等右等也不出来,就派人下去捞他结果国王早就死了,可他拯救了无数的百姓,这事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佛弟子们不解其意去问佛陀此事的因缘,佛讲:在以前有一个小村庄一天,村民们捞上来一条很大很大的鱼,村民们欣喜若狂把大鱼用几口大锅给炖了大家都去吃鱼了,唯有一个孩子没有去(这个孩子就是以前的佛陀凡身)因他看到这条鱼长的丑陋的样子从心里就腻烦他就用木棍敲了鱼头三下就走了。佛说现在这个首领就是当年的大鱼,国王正是当年的村长(带头炖大鱼的人)这些死的人正是当年吃鱼的人啊,我虽然没有吃当时的鱼,但我在他头上敲了三下,所以这次我头疼了三天。佛说畜生的报复心比人大得多,因他们的身体是他们唯一的财富你吃他,他是绝对不敢的所以发愿一定要报复吃它肉的人,此世因缘和合果报现前,众业难转啊,众弟子听闻后得悟“众生本平等”之真意。(时间长了有些忘了,大概其是这个意思)

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的鼻祖释迦摩尼诞辰日。

释迦摩尼,又名释迦牟尼,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其是佛教的开启者。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或19岁),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以超凡的悟性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在兰毗尼花园无忧树下诞生后,就面向四方各行走七步,每走一步,足下生出一朵莲花,并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此时园中奇花献瑞,天空出现九条龙吐出香水为佛陀沐浴。后来,佛弟子每年为庆祝佛陀诞辰就沿用此例举行浴佛仪式,盛行世界。

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能仁”者,能以仁慈一切众生,“寂默”者,不着相。“寂”是不着身相;所谓“不离菩提场,而至鹿野苑”。终日出入往返,着衣吃饭,及至赤足走遍全印度,悉皆寂无身相。“默”是不着语相;所谓“终日说法,无法可说”。乃至说法四十九年,不曾说出一字,是皆默无语相。

佛是佛陀耶的简称,佛陀是自觉觉他觉满或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修行到所有功德都圆满。佛有十种德号,这十种称号是:

1、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比如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的。但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佛就错了。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说明是某佛,正像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

2、应供:应该受到人和天的供养。

3、正遍知:全面的、真正的知道一切佛法。

4、悉知三明(宿命、天眼、漏尽)和五行(圣、梵、天、婴儿、病)。

5、善逝:非常自在地入无余涅盘。

6、世间解:能了解世间的一切事理。

7、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

8、调御丈夫:能调整治理修行方法的大丈夫。

9、天人师:佛是一切天和人的导师。

10、佛世尊:佛应该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

佛陀入灭时,遗体荼毗,留下舍利八斛四斗,被分成八份,为摩羯陀王阿阇世、吠舍离的离车毗族、迦毗罗卫的释迦族、阿摩罗迦波的布利族、罗摩伽摩的俱利耶族、波伐的末罗族(南末罗国)、拘尸那迦的末罗族(北末罗国)和吠多底波的婆罗门分得,各建舍利塔供养,如今大部分已丢失,实乃大遗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642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3
下一篇2024-0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