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意为不同流合污,保持内心的宁静平和,与世界共存互融,并随时随地适应变化。具体来说,要在生活中学会包容和宽容,接纳和理解不同的人和事,不要轻易与世界为敌,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仰,要以宽广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出处
这句话出自《老子》一书。
原文节选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译文
入世之法,并非同流合污,而是有“和其光,同其尘”之心灵;
对别人要有宽恕之量,对谤语要有忍辱之量,对忠言要有虚受之量,对事物要有容纳之量。
赏析
这句话体现了一种处世态度,指出我们在面对纷繁世事时,应该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既要与世相处,又不应受世间恶劣之风所侵蚀,同时要保持内心的善良和天真,与时俱进地舒展自己,如龙飞凤舞,奋发向前。
创作背景
这句话所在的《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据推测,该书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时期中前期。《老子》提出了“道”和“德”的思想,倡导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让人们不再为名利所累,重拾内心的平静与善良。
注释
“和光同尘”: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共同面对尘世的一种心态。
“与时舒卷”:指随着时代的变迁,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时俱进。
“戢鳞潜翼”:指鱼儿躲藏在水草中,蛟龙潜伏于深海中,谦虚低调的一种态度。
“思属风云”:指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勇往直前。
生活启示
在我的个人经验中,我曾遇到过许多矛盾和纷争,有时候是因为我与他人的看法不同,有时候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但是,当我学会了“和光同尘”的处世态度后,我变得更加宽容和平和,也更能够与人相处融洽。我开始尊重别人的观点,学会了换位思考,接纳不同的想法和方式,也更能够理解自己的局限性,不再轻易失去信仰和坚持。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和光同尘”不仅是一种处世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如果我们一味地与之为敌,恐怕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疲惫。因此,学会与世界相处,与人相处,以宽广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生活技能。
解释为:与光合二为一,化为俗世的尘土一般,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温和的光芒与尘土一样不张扬,顺应时势,屈伸舒缓,敛鳞藏翼蓄志待时,随时关注风云变幻。这句话最早应该出自《老子》。
《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道德经》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和生产工作总结、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用与世无争的平和处世方法。本意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也是一种处世态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需“和光同尘”。
用这样一句话形容曾国藩是再合适不过了,说实话对曾国藩的了解只停留在两江总督(江苏、安徽、江西)的认识上,我也一直没有兴趣去主动了解过清朝没落时候的官员,总有觉得他们是一帮“尸位素餐,碌碌无为”之人。
而在“放之可惜,看之纠结”的复杂心情中翻开编辑部推荐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时,顿时如梦初醒,为自己的狭隘而羞耻,在书中不光光阅读曾国藩的故事,更是在学习一种入世智慧,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人物传记,更像是一本哲学案例集。
整本书从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描述了他的成长、蜕变、成熟、得道过程,基于他的自省文字和信件立体性很强地塑造了这个活灵活现、自相矛盾的个体。
此次的读书感受特别的神奇与难忘,对曾国藩这个人物从不喜欢甚至是鄙视到敬而仰之,阅读心态从一开始道德优越感的狭隘到最后海纳百川的广阔,又自导自演跟随书中的节奏或是化身左宗棠在瑜亮情结中与他隔空对话,或是“运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中与他产生共鸣,顿悟他的“笨拙”、“有恒”、“自省”和“流动”。
曾国藩的人生“刻苦自砺,全力内圣,以达外王之业”,他有明确地目标并一生为之奋斗,他坚守原则,脚踏实地,自省有恒,最终却发现大清王朝的命运非自己一人所能扭转,曾经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的抱负却敌不过传统社会积千百年形成的颓势。
人不能不敬畏“势”,也真是对“势”的理性认识,才有了入世的踏实,从纸上谈兵式的道德制高点回归,不急不随,自我反省与独立思考,“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的晓理方式,更散发出其人格的魅力和处事哲学。
: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不管后世对其有何极端的评说,,历史学家讲述的不是发生什么,而是他相信什么,倔强和真诚的人融入了入世的圆滑却成为诟病的元素,但谁又能发现在入世圆滑中把握住底线、脚踏实地的人才是瑰宝。
他是一面镜子,反射出大清帝国的一个侧面和有志之士命运的挣扎无力感,在这样的大环境读这样的传记需要以一种更加宽阔的胸襟和同理心来理解,方能读出无奈,亦或是生存哲学吧。
和光同尘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中性词
贬义词成语
关于和光同尘的详细解释
成语名字: 和光同尘
拼音读音: hé guāng tóng chén
解释说明: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处来历说明: 《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和和光同尘意思相近的成语四字词语
与世无争: 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浑俗和光: 指与世俗混同,不露锋芒。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老相公在官时浑俗和光。”
和和光同尘意思相反的四字成语和词语
和光同尘
扩展阅读:用(和光同尘)写一句话例句
(1)、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大哉仙侠世界,且看他如何走出一段通仙之路。
(2)、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老子
(3)、因此,安徒生尝到过的尝够了的“自惭形秽”之苦,当时同样弄得我心力交瘁,真愿和光同尘不复存身。后来我在这一点上深深同情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终生饮这推不开的苦杯。再多的艺术成就也补偿不了他们至死方休的憾恸。木心
(4)、此刻,赵希除垢止念,静心守一,和光同尘,收视返听,终于回到了师傅教导自己的虚无恬淡,清静无为的境界。
(5)、人生岂是黑白色,和光同尘扶帝国。
(6)、李老自从遭到挫折之后,就不再抛头露面了,和光同尘,默默地度过了二十多年。
和光同尘[hé guāng tóng chén]:和、同:混合。 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扩展资料
和光同尘的来源:
1“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第四章)
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这里都提到了一句话,就是“和光同尘”。“和光同尘”既是对外的处世,也是对内的修身。何以故?大凡有道之君子,或德行高洁之士,必有一股清高之气,不愿与人和同,是流于狂狷也。狂者过之,狷者有所不及也。然道家圣人处世,要的是“披褐怀玉”,虽然怀和氏之璧,但是外面看过去却十分朴实,穿着普通的衣服。
近义词:与世无争 、浑俗和光
例句: 作为一个干部,应该有标新立异的进取心,和光同尘,是不足取的。
参考文献来自于:-和光同尘
知白守黑是一个成语,拼音是zhī bái shǒu hēi,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出自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译文: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模式。
和光同尘,汉语成语,拼音是hé guāng tóng chén,意思是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出自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和其光,同其尘。”译文:蕴藏自己的光彩,混同自己于尘世之中。
扩展资料:
老子明确反对用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的规范约束人,塑造人,反对用这些说教扭曲人的本性即不要按照圣贤所制定的清规戒律去束缚人们,而应当让人们返回到自然素朴状态,即所谓“返璞归真”。
老子主张用柔弱、退守的原则来保身处世,并要求“圣人”也应以此作为治国安民的原则。告诫人们要居于最恰切、最妥当的地位,面对社会纷乱争斗的场面。含有持静、处后、守柔的意思,同时也含有内收、凝敛、含藏的意义。
尔尔辞晚不是表白的意思。
尔尔辞晚常和朝朝辞暮一起用,尔尔辞晚,朝朝辞暮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出自战国楚宋玉所著《高唐赋》,出自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的“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辞暮,阳台之下。”原文为“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辞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尔尔辞晚的同义句: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2、怀瑾握瑜,风禾尽起。
3、桑榆非晚,柠月如风。
4、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5、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6、何来人间惊鸿客,只是尘世一俗人。
7、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8、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9、朝朝辞暮,尔尔辞晚,碎碎念安安。
10、年年有风,风吹年年,慢慢即漫漫。
11、清欢不渡,白茶不予。
12、霁月光风,不萦于怀。
13、清阳曜灵,和风容与。
14、柠月如风,知希之贵。
15、栉风沐雨,朝乾夕惕。
16、木槿昔年,浮生未歇。
17、知白守黑,和光同尘。
18、静守己心,浅笑安然。
19、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20、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