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出场乐风格和开场常用乐器

京剧出场乐风格和开场常用乐器,第1张

京剧的音乐作为京剧的精华所在,从组成的内容来讲,共包含四个部分,即打击乐,曲牌,唱腔,念白。

一.打击乐

打击乐是通过演奏人员对特定的乐器进行敲打而发出声音,自成体系并以节奏音响带动全局,贯穿全剧。京剧武场即打击乐主要由鼓板,大锣,小锣和拨四件乐器组成,通常称为“武场四大件”。鼓和板的有机结合,形成打击乐的指挥中心。大锣的声音响亮而且余音缭绕,小锣声音清脆委婉,要拨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要在大锣,小锣的配合下演奏,以加强演出的节奏感。而京剧乐队的另一部分,是由管弦乐队组成,又称文场,文场主要由京胡,京二胡,月琴,小三弦四种弦乐器组成,通常称为“文场四大件”。

时下流行的中国风就是在流行乐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歌曲在配乐上常常运用到京剧中的文武大件。如年轻一代最喜爱的周杰伦在《双截棍》中使用了二胡,《龙拳》使用了大鼓,台湾歌手吴克群在《将军令》中使用小锣,唢呐,王力宏在最新专辑《盖世英雄》中大量使用京胡,京二胡等。

二.曲牌

曲牌是传统的填词,制谱时用的曲调调名的统称,俗成“牌子”。实际上就是京剧中的配乐音乐,主要作用是配合动作,渲染剧情,制造气氛,吸引观众,是辅助京剧演唱的重要手段。京剧演出中,演唱时的音乐伴奏大部分是“板腔体”的唱腔音乐,表演时的音乐伴奏大部分是“曲牌体”的音乐。

曲牌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其名称的来源各不相同,有的是以地名命名,如梁州序福州歌等,有的是以曲牌的节奏特点命名,如节节高,有的是因为字面错讹,转义为名,如朝天子原为著名牡丹品种“朝天紫”,讹为“朝天子”等等。京剧中的曲牌大多是从昆曲中吸收来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照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绪来分,又可分为神乐,宴乐,舞乐,军乐,喜乐,哀乐六大类;另一种是根据主要演奏乐器(笛子,唢呐,胡琴)的不同来区分。

现阶段曲牌的运用主要还是局限于京剧等传统戏曲的表演中。值得一提的是由胡琴为主要演奏乐器的大型曲牌夜深沉用在《霸王别姬》虞姬舞剑一场,曲牌的音乐风格犹如起名字,深沉,激越,耐人寻味。

而从小在美国长大,深受西洋音乐影响的偶像歌手王力宏通过**《霸王别姬》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戏曲,美丽的身段奇特的唱腔以及中国式凄美的爱情故事深深的震憾了他,他希望改变京剧死板印象,让年轻一代的华人听见,古老的传统不一定是死板的,京剧跟现在的流行音乐一样诉说着浪漫的爱情,诉说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它也可以很有趣、很流行。为此他亲自到北京找到《霸王别姬》中霸王的原唱者,京剧名角李岩,录了他的现场演唱加入新歌《盖世英雄》中。(京剧词:霸气傲中原,王者扬烽烟, 力拔山河天, 宏威征凯旋。)当流行乐与“东方歌剧”的京剧相遇,当音乐的形式随时代不断改变,穿过时间的隧道连接古老的戏曲和前卫的嘻哈,萃取东方的神韵,混合西方的节拍,将京剧优美的唱腔与西式hip-pop的唱腔巧妙地融合为一,这不仅仅是曲式、结构、吐字、发音,从头到尾的融合,更是精神的融合。王力宏独创“chinked-out” 乐风(chink是源于英文里歧视中国人的称呼。chinked-out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京剧+嘻哈+英文Rap!让华语音乐的新身分在国际流行乐坛得到共鸣,歌迷听的心中有古典,耳中却更有新意!

将军令是常用于戏曲中的开场音乐和为摆阵等场面伴奏的曲牌,用两支大唢呐吹奏旋律,配以“大锣大鼓”,渲染威武雄壮的气派,并用招军长鸣以壮声势。在民间风俗生活中,民间艺人吹奏此曲以增添节日的热烈气氛。乐曲一开始,低沉浑厚的号筒、大鼓和海锣声相互交织,音乐气氛庄严隆重。继而鼓号齐鸣,雄壮的唢呐声在锣鼓的衬托下,气势宏伟,振奋人心。台湾歌手吴克群也借此曲牌名,在新歌《将军令》中也大玩传统乐器,展示现代人对戏曲的重新认识。(歌词:不同的肤色说不同的话语,相同的节奏有不同的旋律。自己的文化要自己来说明,自己的舞台有我们自己顶。)

三.唱腔

再来谈谈中国戏曲的声腔。从结构上说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曲牌联套体;一类是板式变化体。曲牌的唱腔丰富,曲调优美,但由于宫调,句式,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给戏曲创作带来很大的限制,所以慢慢地被板式变化体的戏曲音乐所代替。因为京剧是由鼓和板的敲击来掌握快慢节奏的。击板是“强拍”,击鼓则是“弱拍”,在古代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术语中,把强拍称为“板”,把弱拍成为“眼”,合称为“板眼”。

京剧以“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以这种主要腔调为基础,再从板式,曲调伴奏等方面进行变化以求适应剧目演唱的需要,这类唱腔从体制,结构上讲,与曲牌联套体的音乐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是从板式的变化派生出的新的唱腔,所以被称为板式变化体,简称“板腔体”。

“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用轻快或强劲节奏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相比之下,“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

时下,内地流行乐坛新人辈出,制作出许多具有中国风的特色音乐专辑。歌手后弦在《古·玩》整张专辑曲风的骨子里都继承着古典宫调式音乐的脉络,从词,曲上都让大家强烈地感觉到一股青花陶瓷的味道。他首次提出“宫调式”唱法,即古代韵律中的一种音律走向。主打歌曲《西厢》引用名著《西厢记》,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描述出一段带着些诗情画意的青涩爱情,,宫调式的拉音与转音,与西方R&B中的转音技巧的咿呀吟唱,把古代小说般的叙事句式婉婉道来,从开头的黄梅调,到东西方乐器的水乳交融,歌曲中传递着后现代的浪漫感觉,把古代的意境再次提升,十二年前的书生在西厢偶遇**时的情窦初开,十二年后金榜题名回来的人去楼空,一段经典的古代爱情,折射出现代含义的感情线条。

而王力宏在《盖世英雄》中的第一波主打歌曲—《花田错》,歌名取自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派的代表剧目《花田错》,(京剧词:挥毫泼墨爽精神,花田之下遇美人,一片芳魂终入梦,清香满园不知春……)字里浪漫,意蕴委婉。在这首歌中王力宏找到京剧与西洋流行乐不谋而合之处,来自西洋乐风R&B的自由转音其Free的唱法正与京剧里特别将唱词中单个字拉长转音的戏剧性相似,这也正是“花田错”的精采之处。(歌词:当时空成为拥有你,唯一条件,我…又醉… 琥珀色的月,结了霜的泪,我会记得这段岁月……)

板式变化体是的音乐形式,虽然没有了曲牌体中的宫调所带来的各种限制,但由于京剧有四大行当之分,每个行当的演唱形式和风格都有很大的差别,这里主要谈谈真,假嗓的演唱方法。真嗓,亦名大嗓、本嗓。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旦角,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在流行音乐中,男歌手在创作上更加大胆,多反串旦角,小生唱腔,即假嗓演唱,穿插于整首音乐之中。

如90年代初一首嫁接了京剧和流行情歌的《One Night In Beijing》,演唱者刘佳慧的花旦唱腔与陈升变“声”京剧老生,堪称京剧和流行音乐完美结合的经典。此歌当年不知感动了多少浪子——戏曲的韵味,加上现代的唱腔,让我们回想到了一个老北京午夜萧瑟的街头,老北京的窑子,抹着胭脂的歌妓,坐在破旧四合院门前的老妇人……(歌词:人说百花地深处,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待着,那出征的归人。)京剧的唱腔如此苍凉、凄惶、撕裂,让人感受到了国粹的魅力。这首歌的意境和词曲,却正合京剧那悲怆的唱腔。当你沉浸在歌声中,某种悲凉的气氛慢慢在你的心底酝酿开来,当乐曲的高潮到来,那种温柔的刺痛,让人回味,反复,夜不能寐,梦回北京。

而擅长玩老歌新唱的天王陶喆将京剧“苏三起解”的流水快板改编成一曲《susan说》,并在过门伴奏中加入假嗓演唱“苏三起解”片段。(苏三离开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口心惨淡,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周杰伦在《以父之名》中首次加入了京剧青衣的唱腔,又为《霍元甲》献出京剧花旦女声唱腔。

四.念白

念白就是说话,是京剧中与歌唱 并列的艺术手段,京剧念白是一种散文体的语言与韵文体的唱词不同,但由于她具有音乐性,所以听起来能够产生美感。京剧有一位前辈叫余叔岩,是唱老生的,是谭鑫培先生的弟子。他的唱法被京剧老生行的后学者称为圭臬法帖。他说过一句名言:“唱的最高境界,就是念。”京剧的韵白又主要有韵白,京白和方言白。

京剧念白不象唱腔的轻重缓急有曲谱在制约着,它全凭演员对词句的理解与感受,加上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过硬的口腔功夫,才能念出鲜明的节奏和符合人物情节的语调来。

而流行乐中大量的RAP念白同样也是歌手对于歌曲的深情表白。我认为时下最成功的是陶喆《susan说》中将“苏三”改为同音谐音“Susan”,并对苏三的故事感怀而创作RAP新词。(RAP新词:苏三离了洪桐县,挂了个牌子在那大街前,被那凶恶群众包围,稍微等一下,过往的君子请你听我言,哪一位去我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转,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一只狗一只马,我当报还,come on。不在乎爱情里伤痛在所难免,一个人却一个世界。Oh-我怀疑你像我动摇过几遍,是否爱本来嬗变。)传统与流行,古代和现代,奇妙的联系,奇妙的心痛。见证情人穿越时空的坚贞诺言。

结语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曾经说过:“音乐无国界,任何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融会贯通才是生命力。我们相当欢迎蕴涵有京剧文化因素的各种表达形式,而且我并不认为这样做会伤害到戏曲的本体。因为他们做的东西毕竟与我们不一样,他们不是标榜着唱京剧而去破坏京剧的规则和典范,借鉴是完全可以的。”

当下流行音乐凭借着京剧千古不变的魅力,注入了全新的概念和活力,这样的结合使得音乐更具有可听性,更能满足国人耳朵的欲望。我相信不少年轻人听了这些流行歌曲后,会玩起二胡、大鼓、琵琶等传统乐器,也会对京剧等传统的戏曲产生或多或少的兴趣,更能重新认识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找到心灵深处的民族归宿。

京剧的乐器分管弦乐和打击乐两部分。管弦乐有胡琴、二胡、月琴、弦子、笛子、笙、唢呐、海笛,以伴奏歌唱为主,但也有时用来衬托表演动作。管弦乐以胡琴、笛子为主要乐器。打击乐有板、单皮鼓、堂鼓、大锣、小锣、铙钹、齐钹、撞钟、云锣、镲锅、梆子等。它们主要用来衬托演员的舞蹈动作,特别是能烘托、渲染武打时的气氛。其中以板和单皮鼓、大锣、小锣为主要乐器。

京胡: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主要用于京剧伴奏。形似二胡而较小,琴筒竹子做成,直径约5厘米,一端蒙以蛇皮,张弦二根,按五度关系定弦。奏时使马尾弓擦弦而发音,其音刚劲嘹亮。是京剧管弦乐伴奏中的主乐器。

二胡: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琴筒木制或竹制,直径约8--9厘米,一端蒙以蟒皮或蛇皮,琴杆上有二轸,张弦二根,按五度关系定弦。原来京剧不用,由梅兰芳与徐兰沅、王少卿等创始,在京剧青衣唱腔的伴奏中增添了二胡,现在广泛沿用。

说明一下,下面是一个很粗略的分类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42、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43、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44、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46、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47、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4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http://wwwdongdongqiangcom/

中国戏曲

1 、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生活实用类的礼物:一些生活的小家电、电饭煲、豆浆机、料理机、面包机、咖啡机、空气净化器等等,还可以送厨具、餐具,也可以送卫浴用品,另外床上四件套等,这些礼物都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它们会让朋友经常想起你的祝福。

寓意比较好的礼物:枕头,有长长久久的意思;桂圆红枣,有早生贵子的意思;鸳鸯被,有幸福和睦的意思,还有很多像这样含有幸福寓意的礼物。

如今动漫千千万,有的动漫可能看完就过了,但是有的经典,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看上五遍都不嫌多,这几款动漫,我相信看过五遍以上的大有人在。

第一部:《黑猫警长》

啊啊啊~黑猫警长!这熟悉的旋律大家还记得吧,没错,这就是老老少少都看过的国漫《黑猫警长》,经典就是经典,从八十年代出品就很受欢迎,即使是到现在也很受孩子喜欢,当初少儿频道有段时间天天放,我和我弟就搬起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天天看,别说五遍,十遍都有了。

第二部:《葫芦娃》

七个小葫芦救爷爷的故事大家还有印象吗?90后的小伙伴小时候一定看过吧,当初我和一些朋友可是把这些小葫芦当偶像一样崇拜着。每天就是看和模仿。至于看过几遍,早就忘了。

第三部:《喜洋洋与灰太狼》

这也算是国漫大作了,当初的少儿频道可是天天放啊,我对《羊羊运动会》印象最深刻,那时我已经不小了,可是还是很喜欢看,这可被我爸妈说过好几次,多大的人还看这个。只能说他们不懂其中的乐趣,反正我挺喜欢看的,虽然后面因为某些原因被禁了,但是经典是忘不了的。

第四部:《熊出没》

这个我印象可深了,光头强砍树天天被熊大熊二揍。主要是我爸也爱看,以前还说我幼稚,现在不也是喜欢上了吗?所以说动漫是没有界限的,喜欢看,管它合不合适,看了几遍,能获取快乐就行。

这是2005年的一篇新闻报道。里面赵群亲自提及她的前夫“东东”。具体离婚原因我也不清楚,听说是赵群一直想要个孩子。

4月28日晚间,逸夫舞台是属于上海京剧院的。

  老中青三代近40位京剧演员,聚在一起,娓娓唱出50年来上海京剧院自编自演的剧目和唱段。这么多年来,上海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引来全国各地诸多优秀的年轻人,让他们扎根这片土地,有机遇成名成家。

  26岁的赵群是张派年轻后人,6年前她从天津来到上海京剧院。在28日那场“上海京剧院建院50周年庆典开幕式暨50年创作剧目优秀唱段大型演唱会”上,她演唱了一段《龙江颂》,颇受行家赞许。

  家传点翠头面啥样子?

  外公是剧团的团长,外婆和爸爸都曾是京剧演员……但三代京剧世家,并不是赵群喜爱京剧的原因。她小时候甚至因为“唱歌像蚊子叫”,而被父母老师归入“非京剧族类”。

  跟着赵群来到京剧舞台的后台化妆间,记者才明白其中缘由。她指着铺了满桌亮晶晶、颤巍巍的水钻头面:“就是它们,当初把我诱惑进京剧院!”

  时间回溯18年,对于8岁的小女孩赵群来说,舞台背后的化妆间,才是京剧魅力所在,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游乐园。

  练功房里巨大的海绵泡沫垫,云朵一般垒了满屋,跳上去人能弹得老高,看到窗外远远的风景。旦角们的衣服、披风、裙袄、斗篷、开氅、蟒袍、云肩、大靠、鱼鳞甲,挂在龙门架上一字排开,五彩如烟霞,和时装Show后台有得一拼;最让小赵群心动的当然是头面。

  头面是京剧旦角的头饰,包括头花、边凤、簪子等等,一整套头面大约44-46件。按照旦角的身份高低,她们戴的头面分成纯银头面、水钻头面或者点翠头面。点翠头面属于其中比较高档的一种,扮演有身份的女角,比如朝廷高官的女儿、公主、王妃的时候,才能配戴点翠头面。

  一套完整的头面足够小女孩摆弄整下午了。更传奇的是,在赵群出生的时候,外婆就把一套真正的点翠头面留给小外孙女——精巧底板上,用翠鸟脖子上的蓝茸毛拼贴出花样,隐隐有银蓝色光泽流动。

  如今,这样保存完整的真点翠头面少之又少。因为要保护翠鸟,通用的点翠头面大多用颜色相似的绸缎制作,真点翠头面坏一套少一套。

  据圈内的朋友保守估计,赵群手上那副点翠头面,收藏价超过5万元。

  “供起来看?怎么会,当然拿来用咯,它再贵重,不上台了生命也就结束了。”赵群满不在乎。

  京剧研究生研究什么?

  4年前拿到的上师大表演艺术学院大学文凭后,如今的赵群又重返课堂,在北京深造研究生。

  “我们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一个班都是全国各地的戏曲新人,大家凑在一块儿,就琢磨着怎么让年轻人重新喜欢戏曲。”赵群深深感慨,她身边的许多朋友,都对京剧没什么兴趣,“电视是很好的平台。就像央视11套那个写意的戏曲片头,就很得年轻人喜欢,这是个好由头。”

  她的另一个尝试,是让女人在京剧中‘站’起来!。

  “昆曲的题材注重才子佳人,但京剧不同,无论是京剧形成之初还是建国以后,京剧舞台上女人从来没有得到过足够的重视!‘四大名旦’的崛起,可谓京剧旦行鼎盛时期,但那时期的‘女人’几乎都是男人扮演的。接下来的几十年就更可悲了,女演员拼命模仿舞台上男人‘装出来的女人’,无论是唱腔还是形体,亦步亦趋,唯恐克隆不像。新世纪年轻的京剧女演员们,要敢于在舞台上展示女人天然的美、本色的美!不要为了适应一小部分人的欣赏习惯,而放弃了我们自身的优势,浪费了美好的青春!”

  赵群天津女孩上海安家斩断后路来上海

  赵群9岁入行工青衣,13岁被张派祖师张君秋发现,亲自指点。

  15岁,她获得天津市文艺新人大赛新人奖。16岁拜张派名家薛亚萍为师,可算得京剧新秀中,走得较快的一人。“这算什么呢?想当年,梅兰芳大师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是唱响全国的名角了!”

  20岁的赵群很想“博一下”,于是,她接受上海京剧院邀请,“出走”天津来到上海。“这个城市包容性更大,机会更多。”而且,上海京剧院数十年没有张派青衣演员了。

  “我内心里犹豫了很多时间,怎么说天津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天津艺术学校培养了我近10年,而且,也分配到了天津京剧院,总不能说走就走吧。”

  最终,是父母帮赵群下定决心。他们看心爱的女儿犹疑不决时,果断地结束了在天津开得十分红火的火锅店,打包了行李买下3张来上海的火车票,把赵群的姐姐一个人丢在天津。

  京剧是父母三代的梦,交托给赵群,不容得她不认真对待。

  1999年4月,赵群把辞职信放在领导桌子上,为自己断了最后一条路。隔天坐上开往上海的列车。

  京剧成就姻缘

  1年半以后,赵群在上海崭露头角,先后荣获“上海文化新人”及“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她连续夺得全国京剧电视大赛一等奖、全国张派演员评比金奖榜首等等。

  在领奖返沪的途中,心情超High的赵群在繁忙的机场,邂逅了“如意郎君”——东东。

  “东东是搞理科的,不怎么了解京剧,即便结婚很多年,到现在他听京剧听到一半还会睡着。”

  恋爱时全不这样,他拿到赵群亲手送出的《状元媒》京剧票,受宠若惊。

  他在台下坐得笔直,眼睛如追光灯一样都打在女主角身上。唱到半途“我终身应托付他身上”,赵群风情万种地对台下抛了一个眼风,深情款款的姿势正对着东东。

  台下的他心头狂擂,脸孔如上了蒸锅的虾子,红到透亮,僵坐着不敢挪动,生怕周围的人发现他满心欢悦。

  “到现在我说起这件事,大家都还笑不停。全世界只有他一个人一本正经以为我这是向他表白,以为我给了他票子,必然知道他在台下那个位置——其实,我每次唱这出戏都朝固定的地方抛眼风,唱台词,恰好,那天那个位置坐着他。”

  《状元媒》,本就是一首定情的曲子。

  为京剧耽误了结婚

  她和丈夫这时候相识还不到10个月,就火速进入谈婚论嫁的阶段。

  “我和丈夫每天从早到晚物色房子,记得我们最先看中东方曼哈顿的一套,但销售**说那是期房,要等隔年5月才能交房。我们竟等不及那5个月,就在江苏路找了另外一个一个月就能交房的小区,当即拍板买下来。”赵群很甜蜜地眨了眨眼,化妆师在她的眼睑上晕染出一层一层的桃红。

  东方之星专场演出紧锣密鼓,新买的房子她只看过一眼,就全交给父母打理。之后,赵群又要接《桃花扇》李香君的角色,婚期在日历上不停往后挪。(唐爽)

第1集

陆振华在民国初年为东北省的司令,一天与部队策马在城中走过,险撞倒一民女傅文佩,振华无视文佩已许配他人,强下聘礼翌日娶她入门当八姨太,文佩双亲对振华藐视婚姻,敢怒不敢言。一年后,振华又看上了女伶王雪琴,娶她为九姨太,文佩失宠。雪琴与文佩性格截然不同,雪琴甚懂讨好振华之道。

九一八事变后,振华带同部分家眷逃难到上海。新报记者何书桓及摄影记者杜飞,欲采访上海舞厅老板秦五爷遭拒,杜飞把握时机拍下五爷照片,五爷手下即上前追截。书桓与杜飞逃上电车,书桓情急生智将菲林交予一女学生后逃去。五爷手下终抓着二人,并将相机毁坏,杜飞痛心。书桓往找女学生,才知她是同事陆尔豪的妹妹陆如萍,如萍将菲林交还书桓。五爷的照片被刊登,大责手下无用,却不打算追究下去。

第2集

依萍愤然说出会为今天所受的耻辱报复后离开。书桓在陆家大宅外险撞倒依萍,依萍因怕被文佩看到自己的狼狈相,无奈跟书桓回家。书桓发挥记者精神问她遭遇何事,当依萍得知他与尔豪是同事时,即激动地夺门离去,使在门外偷听二人对话的杜飞摔倒。

依萍决定待养好伤后找工作自立,亦不再奢望上大学,可惜找工作却处处碰壁。一天,依萍往大上海娱乐公司应征,误到了歌舞厅,看见歌星红牡丹正在预演,竟大言不大惭向秦五爷说自己唱得比她好,五爷着让她试着唱,认为她青春清纯的气质,能为歌舞厅带来新气象,但依萍却拒绝当歌女。如萍将省下来的零用钱及旧鞋给文佩交予依萍,又将依萍与振华顶撞的事告诉文佩,却被刚回家的依萍听到,怒赶她离开。

第3集

书桓终救下猫儿给老太太,如萍开心不已。振华着尔豪去找依萍回家,尔豪却碰到一鼻子灰。依萍见文佩替别人洗衣服,心痛,细问下方知文佩将自己向旧同学方如借来的钱全交给房东。依萍怕文佩捱饿,决定去做歌女,文佩宁死不允,依萍不忍见文佩落泪,唯有依她。雪琴告诉如萍书桓乃南京外交官的儿子,着她要耍手段争取书桓好感,如萍没好气。

众人往郊游,在郊野见大水牛,杜飞告诉如萍水牛追着她,吓得落荒而逃还险些摔倒,幸书桓眼明手快抱着她免她受伤,杜飞用镜头捕捉二人狼狈情景。杜飞令野餐篮掉进水里,如萍妹妹梦萍决要他补偿。杜飞请众人上馆子,众人老实不客气,杜飞心想薪水定全然报销之际,书桓与尔豪却偷偷替他结帐。

第4集

书桓与杜飞往舞厅希望能伺机采访五爷,却发现依萍以「白玫瑰」身分在这儿当歌女,并被她悦耳的歌声吸引。依萍坚拒再唱一曲,惹怒五爷,书桓出面调停,竟与保镳大打出手,杜飞亦加入,不敌,还险些赔上了眼睛,书桓见状忙向五爷道歉,依萍亦求五爷放过他们。书桓向五爷自我介绍,杜飞亦巧言博得五爷欢心,五爷竟愿接受二人访问。

正德拉车到舞厅门口接依萍回家,以为书桓及杜飞纠缠依萍,怒责二人,书桓对她更感好奇。文佩喜见正德送依萍回家,盛邀他一起与依萍庆祝生辰。杜飞猜依萍是尔豪前度女友,更问书桓是否对她有意,书桓不置可否。书桓接受五爷建议,每天到舞厅采访他,并以连载方式报导他传奇的一生。

第5集

五爷怒责依萍得罪客人,书桓替依萍说项,直指五爷要承担聘请依萍的错失,五爷欣赏书桓,邀请他当自己的秘书,却被他巧言拒绝。书桓送依萍回家,说出自从在雨中认识她,及第一次听她的歌烟雨蒙蒙后,便常以雨为引子写作,怪她连累自己被编辑责难。书桓虽欲知道依萍的名字,却又不敢勉强她。

书桓劝依萍离开五爷,并说可介绍她往报社工作,依萍以自己需要金钱生活,婉拒其好意。可云病情反覆,正德夫妇为照顾她疲于奔命,正德更因而忘了往接依萍。杜飞欲追求如萍,问书桓意见,书桓鼓励他。尔豪往美专欲约会方瑜,方瑜责难他一番后,接受他的邀请。如萍反覆思量书桓廿一世纪约会的含意后,决定采取主动找他。

扩展资料:

《情深深雨濛濛》改编自琼瑶的原著小说《烟雨濛濛》,同时也是1986年秦汉、刘雪华版《烟雨濛濛》的翻拍,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陆家为故事主轴,是唯一一部涉及抗战题材的琼瑶剧,由赵薇、林心如、苏有朋、古巨基等主演。

该剧2001年播出时在亚洲获得巨大成功,并在中国大陆再次成为年度收视冠军,逼近红遍亚洲的《还珠格格》的收视率,是2001年韩国引进收视率最高的中文剧。

-情深深雨蒙蒙

杨月楼轶事介绍

是晚清著名的京剧表演家之一。杨月楼是“同光十三绝”之一,经常来沪演出。因此,有许多

杨月楼**公司

发生在杨月楼的这个著名的轶事,是因为当时杨月楼正在上海演出,而且很受欢迎。其中一个中年妇女看了他的表演后很喜欢他,想把女儿许配给他。所以,双方谈好之后,女儿也很喜欢杨月楼,于是这桩婚事就定了。然而,一个广东人经常看见杨月楼和那个中年妇女见面,所以他怀疑杨月楼想占有这个家庭的财产,于是他告诉了杨月楼。当裁判官看到这一幕时,他非常生气,于是他把杨月楼关进监狱,并用铁锥子处死了杨月楼。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在行刑过程中发现这是一把木锥子。因此,它没有对杨月楼造成任何伤害。

原来当时有个妓女经常去看杨月楼的戏,所以她很爱杨月楼,但她知道自己地位低下,配不上他。所以当她知道杨月楼出事的时候,她花了一千两银子去求村长。最后,她的行为被长官感动了。正是因为她的行为,杨月楼才避免了死刑。最后,杨月楼出狱后,这一次她告诉了杨月楼。杨月楼非常感动,但杨月楼知道他们不可能在一起,因为他已经和别人有了终身的婚约,所以他把这个女人排除在外。最后她伤心欲绝,在杭州出家了。这是杨月楼最著名的轶事。

杨月楼与杨小楼关系介绍

杨月楼,1844年生于惠怀宁,以京剧表演闻名,是“十三绝”之一。杨月楼的表演在当时的社会中非常受欢迎,他被官员们推荐到宫中为太后表演。因此,杨月楼表演的京剧在当时的社会中可谓非常引人注目。那么杨月楼和杨小楼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杨月楼**公司

杨小楼,字三元,1878年生于安徽怀宁。他也是京剧表演家,与余叔岩并称京剧“三贤”。除了在杨小楼京剧中的精彩表演,他对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被称为京剧大师。但是杨月楼和杨小楼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虽然他们出生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样的出生地,安徽怀宁,同样是京剧演员,而且两人都姓杨,名字都有楼字。因此,不难猜测杨月楼和杨小楼实际上是父子关系。而杨小楼的成名也离不开杨月楼对他的贡献。事实上,杨月楼临死前,还特意让弟弟谭鑫培教育儿子杨小楼,让杨小楼向谭鑫培学习京剧。因此,杨小楼最终成为京剧大师,与杨月楼对他的培养和嘱托是分不开的。

因此,有其父必有其子,杨月楼和杨小楼为京剧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作品。

杨月楼冤案简介

事实上,晚清四大冤案之一就是杨月楼冤案。那么杨月楼冤案是怎么发生的呢?

杨月楼**公司

杨月楼原本是一代著名演员。他文武双全,相貌迷人,演技高超。因此,他从当时的名利中脱颖而出,极受欢迎。用所谓的“人名利”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正是因为杨月楼太受欢迎了,全世界的女人都渴望爱他,而造成这场灾难的人是一个非常爱他的女人。她叫韦阿宝。她爱上了杨月楼,因为她看了他的表演,所以她偷偷写信给杨月楼,告诉她,她会嫁给他。杨月楼知道这件事后有点胆怯。毕竟韦阿宝是富家千金。即使他们在一起,也是违背常理的,所以杨月楼拒绝了魏阿宝的表白。魏阿宝知道后,她不想一天天瘦下去,于是她妈妈派人去告诉杨月楼,并要求见面。于是,这桩婚姻就完成了。韦阿宝的父亲在外面做生意,他对此并不知情。当他回来时,他知道杨月楼地位低下,坚决拒绝了这桩婚事。

韦阿宝知道这件事后很伤心,于是她妈妈想了另一个办法。她偷偷告诉杨月楼让杨月楼直接抢劫她的亲戚。于是,双方约好之后,事情就如预期的那样进行了,但不巧的是,魏阿宝的叔叔将此事报告给了军官,而就在两人见到新娘的时候,官兵们破门而入,直接将杨月楼带走,最后判处流放。韦阿宝也被父亲赶出家门,失踪了。于是,一段美好的爱情就这样破碎了,两个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样,杨月楼冤案就产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734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