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蒋介石最后的岁月里他为蒋经国写了什么16个字?

在蒋介石最后的岁月里他为蒋经国写了什么16个字?,第1张

蒋介石的“家族遗嘱”早在晚年就应该得到充分说明。真的是蒋介石自己授权的遗嘱,还是蒋介石生病时颤抖的右手写的十六字。它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

宋代诗人黄庭坚曾写过一首诗清明,诗中说:“清明时节桃李笑,野田荒葬只悲。雷声刺痛了龙蛇,雨水让郊区原本的植被变得柔软。人们乞求牺牲玉娇妾,但石干被不公正地烧死。愚人千年知是谁,满眼黄花蒿。”

1975年4月初的一天下午,89岁的蒋介石正斜靠在士林官邸卧室的电动升降床上。蒋介石这一天精神很好。他打电话给台北荣民医院的值班护士罗**。蒋介石说两三天就清楚了。请给我读一些关于清明节的古诗吧!罗**翻开蒋介石常读的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在目录里搜索与清明有关的诗词。一开始她读的是清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丧魂。问当地人哪里买酒省心?木瑶指杏花村。”

蒋介石对这首诗了如指掌的诗句也没觉得太特别,只让罗**念了一遍,然后换了其他诗句。接下来看黄庭坚写的清明。当护士读到最后一句,——,“智者几千年知其人,满眼龙蒿”时,蒋介石脸上的肌肉突然微微抽动了一两下。他说,这首诗写得好。多读几遍。罗老师起初不太明白这首诗的意思。她一边看着书上的翻译,一边体会到这句话“圣贤愚人千年知是谁,满眼黄花蒿”,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不管你是圣人还是庸人,到了生命的尽头,世界上剩下的都只是长满杂草的小土堆。

蒋介石的病拖了至少五年半,从体弱多病到昏迷卧床,再到醒来卧床,一波三折。他身体不好的原因是1969年9月16日下午5点的一场车祸。事故发生前,蒋介石的车队刚从闹市区驱车返回,正在返回阳明山官邸的路上。说来也巧,一位少将军长刚刚开完一个军事会议,正开着一辆军用吉普车从阳明山一路开往山下的闹市。当蒋介石车队的领队看到这辆吉普车疾驰过中线时,领队赶紧刹车。虽然没有和吉普车相撞,但跟在后面的蒋介石的司机却一时心不在焉。他无法做出反应,所以他应该站出来

“总统”的车一直很安全,很安全,路口红绿灯都是绿灯。所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车里从来不系安全带,但是灾难从天而降,碰撞如此激烈。据汽车警卫事后回忆,撞车的一瞬间,坐在后座的蒋介石和宋美龄突然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他们的身体先是向上撞击,然后向前相撞。宋美龄在车里痛苦地尖叫,她的脖子和脚严重受损,但幸运的是它们没有骨折。蒋介石虽然极力保持冷静,但还是受到了重创。初步检查显示,他的下体只有红肿。起初,他认为没什么大问题。三个月后,荣民总医院的心内科医生给蒋介石做健康检查时,发现了车祸后遗症的迹象。医生发现蒋介石的心脏动脉发出异常响声,证实他的心脏主动脉瓣可能在车祸中受伤,没有及时发现。

从1969年底到1970年初,看不出问题的严重性。1970年5月29日上午,蒋介石的健康翻红。“总统府”会在这一天举行每月例会。蒋介石弱的时候,就想扶持他。被“秘书长”张群劝阻后,忍痛决定请假,会议一度被叫停。5月30日,蒋介石甚至陷入了低位昏迷,被紧急送往荣民总医院的专用“第六病房”。这次病情还是比较轻的,大概两个星期后会逐渐稳定。

在旧社会,中国的学者习惯用毛笔写字。蒋介石一生只用两种笔。一种是在指示重要的官方文件、发布命令和写正式信件和日记时使用毛笔。一种是在一般公文上批示或写笔记时,偶尔用红蓝铅笔书写。从一个人的笔迹可以看出他的健康状况。

1970年6月15日,病情好转的蒋介石用毛笔给蒋经国写了一封信。从字迹上看,很明显他握笔的时候手肘一定抖得很厉害,和他过去的用笔力量不太一样。蒋介石在信中告诉蒋经国:

静:体力渐渐恢复了,但握笔还不如生病时稳。所有其他体操活动照常进行。唐夫人应该会亲自吊唁牺牲,所以你可以在金门多呆几天休养,21号回台北。不要违背你父亲在1959年6月15日的指示。

据说蒋介石花了近半个小时才写完这封只有80个字的信。然而,4个月前,在1970年农历新年,蒋介石还写了一段话作为他的春节讲话,声称:“这一年,在世界形势大变大乱,我国困难最险恶的情况下,我们将积极争取打破这一难关,收复大陆,挽救同胞,重建耻辱的三民主义新中国。”蒋介石写这段话的时候,笔还是苍劲的,可见蒋介石的精神还是很足的。

但比起孙小武两个月前发来祝贺新婚儿子的信,在力度和精神上都差了一点。这可能是蒋介石给孙辈们的最后一批毛笔书信。

吴荪:我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和长诗的英文信。外婆生病后右手不能握笔写信,所以不能回信。但是最近几天她有进步了,就不要看了。在外地结婚,不能亲自参加仪式,但希望你们早点结婚,回国能见一面。当你母亲来美国主持婚礼时,我想请她带着这封信向你表示祝贺。我期待着所有的欢乐,并祝愿我的祖父母在1958年12月9日生日。

蒋介石的健康状况真正恶化是在1972年夏天,他住进了阳明山新建的“中兴宾馆”。很多服务员都说这里风水不好。有一次,蒋介石在一家旅馆的走廊里散步,喘着气,走了一小段路就再也走不动了。当时轮椅还没准备好,医官只好拿来一把椅子,让蒋介石扶着椅子走回卧室休息。鉴于蒋介石日益恶化的心脏病,经、授权,荣民总医院医生陆被派往美国,邀请中国心脏病专家俞南庚来台主持蒋介石医疗队任务。南耕,江西人,解放前毕业于上海医学院,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资助。他在英国热带学院学习传染病,然后去剑桥大学专攻心脏病学,最后转到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郁南庚之所以慷慨赴台,主持救治病危的蒋介石,据说与他在“中央训练团”受训,以及对蒋介石的赏识有关。

7月22日,蒋介石就任第五任“总统”两个月后,在中兴宾馆昏迷不醒。

这是另一个重要的插曲。早在蒋介石昏迷前一个月,荣民总医院就为蒋介石做过全身检查。从仪器数据报告中,陈耀翰博士意识到蒋介石的心脏增大比以前更明显了。如果他没有好好调养,恐怕会出事。诚实坦率的陈耀翰因此向蒋介石陈述了自己的病情,建议他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休假半年。蒋介石听了,非常沮丧。当他回到官邸时,他和宋美龄商量了一下。宋美龄害怕一旦蒋介石请假,他将不会靠边站。他立即招来陈耀翰,严厉斥责他不要在蒋介石面前“危言耸听”。宋美龄的态度显然给人一种错觉,他害怕医疗,权力远比健康重要。从此医官中无人敢请蒋介石休息,最终被铸成一个月后蒋介石的昏迷事故。

蒋介石昏迷严重,医生不敢轻易搬动,只好把他留在中兴宾馆就地治疗。一个以十二位荣民总医院医生为主力的医疗队正式成立,俞南庚到台湾省后,由俞南庚指挥医疗队。8月6日晚9时40分,蒋介石熟睡后,被押上一辆进口崭新救护车,沿途实行交通管制,禁止人车通行,以每小时20公里的慢速行驶,将蒋介石送往台北荣民总医院“第六病房”。

8月11日早上八点,于南庚在荣民总医院主持召开医疗会议。宋美龄是主座,蒋经国是副座。郁南耕报告,蒋介石心脏恢复正常,但肺部有积水,体力衰弱。当时蒋介石虽然已经恢复进食,但体重只有46公斤,比以前瘦了近10公斤。

为了挽救蒋介石的健康,荣总经理在、的命令下,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等医疗资源。孔松家聘请的一位美国名医,在台北荣民总医院亲自看了蒋介石专用的“第六病房”。他召集岛上的名医和护理人员组成医疗队,24小时轮流看护。当局甚至投入大量先进设备和仪器,将中兴饭店和士林大厦相继改建为“小医院”。印象深刻的美国医生说,世界上只有台湾省会为一个老人投入不可估量的医疗资源。

1973年7月23日,蒋介石病重一周年刚过,岛内小道消息盛传蒋介石病危甚至已不在人世。为了扫除外界的各种流言蜚语,蒋经国当天利用蒋孝勇在士林皇宫举行婚礼,并安排新婚夫妇蒋孝勇、方志毅前往荣宗6号病房与蒋介石、宋美龄合影。摄影师胡崇贤将照片冲洗出来后,宋美龄和蒋经国挑选出蒋介石面部表情最强烈的一张,送交国民党“中央社”在全世界公开发表,证实蒋介石仍然健在。

在拍照前,随行人员发现,暂时脱离重病阶段的蒋介石已经可以坐在椅子上了,行动还算灵活。然而,他的右手疾病缠身,多年来一直接受注射和输液,肌肉已经严重萎缩。坐在古色古香的红木椅子上,左手勉强能握住椅子的把手,右手却严重萎缩,不仅握不住把手,还因为不听使唤而频频下垂。为了不让人们看到姜的右手已经失去了正常的功能,的侄女命令随从用医用胶带将姜的右手固定在椅子的把手上,以免拍照时露出破绽。

说到蒋介石的右手,在他的肌肉萎缩之前,他的

你生病的时候写了“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这十六个字,由国家保管。这是这位受到国家礼遇的前君主留下的最后一块墨迹。你先死,全世界哀悼。在国五中悼念真的很尴尬!自从先王去世后,我每天都坐着看书,以便了解先王的革命生活。我真的不在乎它是一天,所以我敢在你的手里写十六个字,崇拜这个世界。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作为一种责任,蒋介石给蒋经国的十六字箴言应该是他父亲给儿子的具有公私两方面意义的遗嘱。

蒋介石的中兴饭店陷入半昏迷状态后的一天,值班医官注意到蒋介石在喃喃自语,声音很微弱。此外,姜的宁波口音很难理解。侍从医官立即要求值班的侍从副官翁源把耳朵贴近蒋介石的嘴,仔细听他在说什么。翁源仔细听了一两分钟,告诉医官,“总统”说的是:“反攻大陆救救我们的同胞反攻大陆救救中国反攻大陆救救中国”

蒋介石是不是意识到自己在发生性关系,所以用自己软弱的思想来表白遗言?不得而知。

根据医疗队的治疗报告,1975年4月5日晚上八点一刻,蒋介石立即入睡。他睡熟后,值班医官郑步飞注意到蒋介石脉搏变慢,立即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并注射药物进行急救。一两分钟后,心跳和呼吸恢复正常。5分钟后,心脏再次停止跳动,医生进行了心脏按摩、人工呼吸和医疗急救。但心脏虽然跳停了,但呼吸始终没有恢复,三次出现心室颤动。电击后,蒋介石的脉搏和血压无法测量。经过3个多小时的急救,4月5日晚11时30分,蒋介石瞳孔散大,心脏仍有微弱跳动。最后医生直接用电极刺穿心肌刺激心脏,还是无效。宋美龄最后下令放弃急救。医生宣布死亡时间是4月5日晚上11点50分。在目睹了急救的无效后,蒋经国当场大哭起来,而宋美龄保持冷静,反对静静地坐着流泪。

根据蒋介石的医疗报告,1975年4月5日夜,蒋介石在睡梦中心脏停止了跳动,所以临终时,他没有留下任何口头遗言,也没有命令他的文书侍从在死前立下任何书面遗嘱。

秦孝仪在宋美龄的紧急召唤下,于4月6日凌晨2时,即蒋介石逝世后近3小时,抵达石林公馆。当时,秦孝仪被宋美龄命令连夜写遗嘱,这纯粹是摆在桌面上的官方版本的“政治遗嘱”。那不是真正的遗嘱,也不是蒋介石留给亲人的“家族遗嘱”。

秦孝仪从4月6日一大早就没合眼,连夜写下了这份“政治遗嘱”。初稿写好后,被送到宋美龄看。宋美龄特别告诉秦孝仪,你应该加一句,老师信仰基督教。因此,蒋介石政治遗嘱的开头就说:“自虞书法以来,我就跟随总理革命,我一直把自己看作耶稣基督和总理的门徒”这份在蒋介石死后“增补”的遗嘱,一直备受争议。有几个问题:明明写的是4月6日上午,遗嘱末尾却写着“秦孝仪于1964年3月29日被许诺并铭记”,特别是最后。即使这是宋美龄的命令,也不符合遗嘱记录死者生前遗言的一般规则。

正因如此,侍从以为是参考汪精卫写孙中山遗嘱。这种说法就更没道理了。毕竟,姜和孙的遗嘱大相径庭。汪精卫为孙文写了一份遗嘱。首先,遗嘱的内容是口述的

1975年10月31日,蒋经国下令出版总统蒋公哀思录。在蒋介石的这份政治遗嘱中,“秦孝仪接受并接受”的字样和负责人的签名都不见了,但“耶稣基督”的字样还在,遗嘱的日期还是“中华民国64年3月29日”。

至于蒋介石的“家族遗嘱”,早在他晚年,蒋氏父子与夫妻之间,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就应该有充分的说明。总的来说,真的可以看作是蒋介石自己授权的遗嘱,或者是蒋介石生病时颤抖的右手写下的十六字,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不顾个人死活。

在蒋介石最后的日子里,他似乎对清明节有着很深的感情,尤其是他反复念到黄庭坚的诗清明:“智者愚者千年知其人,满眼黄花蒿。”他早就应该意识到,这辈子的名利得失荣辱得失,现在都没有了!不立遗嘱对蒋介石来说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驾车路线:全程约4016公里

起点:河口县委

1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北方向出发,行驶520米,左后方转弯进入北山大道

2) 沿北山大道行驶550米,左转

3) 行驶30米,右前方转弯

4) 行驶18公里,朝新街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开发区出口立交

2沿开发区出口立交行驶600米,直行进入开河高速

3沿开河高速行驶2195公里,直行进入广昆高速

4沿广昆高速行驶1045公里,朝昆明/G78/G80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790米,过石林大桥约670米后,直行进入汕昆高速

6沿汕昆高速行驶510公里,在松茂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7沿匝道行驶12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X013

8昆明市内驾车方案

1) 沿X013行驶10米,右转

2) 行驶860米,左前方转弯

3) 行驶17公里,过右侧的三家村约200米后,右转

4) 行驶410米,右前方转弯

5) 行驶20公里,左转进入小哨箐线

6) 沿小哨箐线行驶430米,右前方转弯

7) 行驶12公里,调头

8) 行驶85公里,直行进入景明北路

9) 沿景明北路行驶40公里,右转进入朝云街

10) 沿朝云街行驶710米,左转

11) 行驶30米,右转

12) 行驶70米,左前方转弯

13) 行驶130米,右转进入吉安街

14) 沿吉安街行驶120米,右转

15) 行驶20米,左转

16) 行驶50米,到达终点

终点:昆明市政府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湘夫人

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

麇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采+匚的反方向)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背景简介

湘夫人》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共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九”是个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起俗信鬼而好祠,起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间,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一风谏。”大致言之成理。但将《九歌》完全定为屈原的自作心创,似有不妥。现在一般认为,《九歌》是屈原依据当地民间祭歌加工改写而成,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此说均可信。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或谓夫妻神。《湘君》是以巫师扮演得的湘夫人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君的情景,《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军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夫人的情景。至于湘君和湘夫人作为湘水神的来历,则多有争论。当地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在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泪水落在柱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见《述异记》)。后世所湘妃、湘夫人、湘妃竹诸说,均源于此。但传说就是传说,无所谓真假之辨。现在我们应当知道的是:这两首诗作中,有着丰厚的上古神话时代的历史文化积淀,并由此给它增添了浓郁的神秘浪漫色彩。

内容述评

一、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

这首诗的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诗中截取湘君与湘人爱情生活中的一个期约难遇的片段,着重抒写湘君的一系列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的真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全诗大致可分四段,由于写的是神的爱情,意境朦胧难解,须潜心体悟。

首四句是第一段,总提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的情景。从后文中“闻佳人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两句看,湘君与湘夫人似乎有过预约,湘君就是为赴约而匆匆赶来的。但来到期约地点一看,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是来了,但却降临在北面那个小岛上,两个人只能隔水相望。这情景,就像《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样,可望而难即。“目眇眇兮愁予”,写他只能在渺渺茫茫、似有实无中遥望、追寻,于是一股失落的愁情就在心中升腾起来。而秋风、水波荡漾、落叶飘零,则是通过写景来渲染这愁情。

第二段十四句,都是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写登高远望,日夜等待。“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是说在沅江、澧水相夫人往常出没的那些地方,本来应当有相遇表白的机会,但错过了,想来实在令人追悔、懊恼。“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是说湘君放眼追寻,到处都是浩渺烟波、潺流水,没有相夫人的半点踪影,于是他的精神陷入了恍惚之中。“朝驰余马兮江皋,兮济兮西”,写湘君在恍惚中仍日夜驰马沅、湘之间,颇是《蒹葭》中“溯洄”、“溯游”反复“从之”的情景。“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与其说是真有这样的召约,不如说是湘君的内心想望:在神志恍惚的追寻中,他耳边仿佛时时有相夫人的声音在呼唤自己一同飞向那幸福的爱情港湾。于是,诗意也就自然地过渡到第三段的幻境。在这第三段的行文中还穿插描述了“鸟何”、“罾何”、“觅何”、“蛟何”四种反常景象,那是对湘君期约难遇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的比况和烘染。

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在水中装修新房以迎娶相夫人的情景。这是在失望与希望的交织中,从恍惚神志中生发出来的虚幻空间。先写筑室建房、美饰洞房�傩床适蚊爬取⒂�颖隹停��∨懦。�侔忝阑��锷��觯�榈骰犊欤�浞窒韵殖鱿婢�岳硐氚�樯�畹闹粗�非蟆

最后六句是第四段,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的行为和心境。相夫人最终没能出现,湘君的心境也由梦幻回到无可奈何的现实。于是,他将自身的衣物抛入江中,遗赠信物以及寄托真情相思。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韧性。

二、屈原的感情寄托和读者的连类出发

《湘夫人》的意境内涵是多层面的,上面的分析只是展开了其中神的爱情生活层面。另外还有三个层面也值得注意,那就是水神的祭祀仪式、屈原的情感寄托和读者的连类生发。关于水神的祭祀仪式,放到艺术特色中去谈,下面谈谈二、三两个层面。

《湘夫人》是屈原根据祭祀水神的乐歌加工而成的。加工祭祀乐歌必须适应祭祀仪式的需要,但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感情宣泄和精神补偿的过程。当时屈原正被楚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时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这一切,都会在乐歌的加工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与湘君的处境、心情、追求发生同构共鸣和同频共振。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相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相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相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宽解自慰?文学作品中的作者情感渗透,一般不能说这里一定有什么,那里肯定是什么,但它确实处处有,时时在,须由读者在潜心体味中感悟得之。

《湘夫人》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因此,我们又完全可以把它作为当时楚地民间的爱情诗来读。但这还不够,因为诗的水神祭祀底蕴不是爱情,屈原的情感寄托也不是爱情。而且读者的自由阅读,也总是要冲破题材的局限而进行更广泛的异质同构连类发生。这是必然的规律。当我们由湘君期约难遇的处境,联想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情景时,当我们由湘君在沅、湘两岸到处追寻相夫人时,联想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帝子降兮北渚”,不就是“宛在水中央”吗?)的情景时,《湘夫人》的意境空间一下子就扩大得难以穷尽了: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似乎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这就是《湘夫人》”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境空间,也是诗之所以为诗的真正魅力所在。

艺术赏析

一、水神祭祀仪式酿成意境的扑朔迷离

《湘夫人》所描述的神的爱情故事,时间、地点、环境、人物、行为、情节,一切都呈现出朦朦胧胧、游移不定、似有若无、似花非花的状态,从而造成了整个意境虚幻难实的扑朔迷离之美。究其成因,恐怕是由于故事的基本构架、环节、氛围,脱胎与当时水神祭祀仪式的缘故。

据专家考证,上古祭祷山川神,主要采取“望祭”、“追踪祭祀”的方式。神不可见,无以出场,只能假设在某方某地,然后“望而祭之”、“追而祭之”。祭祀的主角是巫师,一切仪式活动都由巫师或者由他们伴演的某种角色来表述导演串连。经屈原改写后的《湘夫人》,保留了这一基本框架,由于巫师变为湘君,于是整个过程也就演化为湘君追寻湘夫人的爱情故事。

上古楚地的巫祝文化昌盛,祭祀仪式相当隆重。水神追踪祭祀有一个基本程式,大致包括降神、迎神、留神、送神四个环节。在《湘夫人》中,这四个环节的遗痕仍然清晰可见。诗作第一句即点明湘夫人“降”在北面的小岛上,显然是降神环节的缩影。第二段反复抒写了湘君凝望追寻湘夫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无疑是对迎神活动的爱情化演绎。第三段铺陈布置新房迎接宾客的情景,留神之意十分明显。留神环节也有人称之为娱神(神高兴了方能多赐福),诗中物色的华美和情调的欢快,也正是“娱”的体现。最后一段时写送神场景。将贴身衣物抛入江中,使当时祭祀中向神传达真诚的习俗,而屈原拿来表现爱情的真挚,也是贴切不过。总之,屈原依据虚幻的祭神环节来演绎爱情故事,其情景的扑朔迷离也就随之而来。

祭祀仪式的场面相当热闹,一般是音乐、唱歌、舞蹈、说白、表演交错进行。歌舞则有独唱独舞、对唱对舞、群唱群舞等。祭祀乐歌的唱辞,当时肯定是有种种分别的,只是现在已无从考证。就《湘夫人》来看,有人认为“目眇眇兮愁予”、“思公子兮未敢言”、“捐余袂兮江中”等句,似乎是巫师扮演的湘君自表心情的独唱,而“兮秋风”两句,“鸟何”、“罾何”、“糜何”、“蛟何”四句等,则应当是渲染情致和气氛的合唱。这是依据现代的个人猜测,看来或有道理,但也无法征信。由此可以意识到:只要对上古祭祀仪式还缺乏具体而深入的了解,就不可能对《湘夫人》等诗歌的段落层次做出确切无疑的定论。

意境的扑朔迷离,使一种应当肯定的艺术审美特征,因为它总是与诗意的丰富多藏、与读者的审美好奇心联系在一起的。

二、杂而不乱、多而能一的建构匠心

《湘夫人》的意境空间相当丰富深厚。就整体来说,它包含水神祭祀仪式、神的爱情生活、现实人生境遇和屈原的情感寄托四大方面;就湘君形象来说,又有行为、心理、感情和愿望等几个层次;而这一切,又都是一个不断推移、不断变化的过程。怎样才能把这诸多方面、诸多层次浓缩为一个杂而不乱、多而能一的和谐统一题呢?这就是《湘夫人》的整体建构匠心所在。这匠心,主要体现为如下三点。

其一是精心设置了一个期约难遇的特定情景。诗中说湘夫人曾召唤湘君“腾驾偕逝”,这一预约情节,在被祭之神不可能出场的祭祀仪式中,肯定是不存在的,因而只能把它看作是屈原为了突出爱情主题而有意做出的假设。显然,正是由于有了这一假设,才有了湘君按期赴约而不遇的事态骤变,才造成他一瓢冷水泼灭兴奋之火的心情突转,也才开启了他一系列急切追寻行为的闸门。由此可见,作品一开篇就点明:湘夫人降落在只能隔水相望的“北渚”,而不是湘君所在的约会地点,就是为了让故事情节和人物心情一上来就进入这期约难遇的特定情景,就是要把湘君和湘夫人的爱情生活收拢到这一特定的情景中来展现,就是要在期约难遇后的短暂时间内浓缩湘君对真挚爱情漫长而执著的追求,一言以蔽之,就是作者要在假设的特定情景中来完成他所要描述和表现的一切。这样的精心构思,无疑收到了使情节更集中、紧凑,使情节更强烈、浓郁的艺术效果。

其二是以心理活动串连行为描述。怎样才能集中而紧凑地将湘君爱恋行为浓缩到期约难遇的特定情景呢?作者抓住了当时湘君急遽变化着的心理活动。这急遽变化着的心理活动,既是湘君种种行为的动机,又是作者用来依次串连这些行为的线索。当湘君看到“帝子降兮北渚”时,第一反应是登高企望和耐心等待,于是有了“登白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的行为;等到夜幕降临,他意识到希望落空,于是有了“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的懊恼比况,并从眼前的失落自然地进入对往昔种种机遇的回想,于是又有了对因“未敢言”而机遇错失的无限追悔;在追悔中,他的心飞向了湘夫人经常出没的沅江、醴水,于是有了“荒忽兮远望”,而在远望中又升起一线希望,于是又果断地采取了“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的追寻行动;在追寻中,似有若无的希望,使他产生了“闻佳人兮召予”的幻觉,于是顺着“将腾驾兮偕逝”的假想思路,他又走进布置新房、迎娶新娘的虚拟空间,尽情地宣泄了一直积压在心头的美好理想;待感情得以宣泄,心情趋于平静,于是就有了诗作收结处湘君“聊逍遥兮容与”的旷达自处心态。这就是全诗心理活动与人物行为交互推进的大致过程。由于心理活动不受时空的局限,因而它的触角能够在眼前情景与往昔记忆之间自由穿梭,能够在现实遭遇与理想境界之间尽情往来,从而使全诗的整个意境天地,既超乎期约难遇的象外,又落于期约难遇的环中,放得开,收得住,放收自然,开合自如。

其三是以情感流动为融贯全诗的内在命脉。一般说来,诗歌意境的表层是一系列景物人事,内里是推动景物人事转换的心理活动,而与心理活动相伴并行的,则是一条起伏变化的情感流程。《湘夫人》内在情感的流动变化,大致有六个主要环节;起点是赴约不遇,眼见湘夫人降落在别处,愁情骤然而生;二是等待落空,心态失落至极,情绪十分懊恼;三是回首往事,痛感错失良机,内心追悔莫及;四是反复追寻,不见踪影,错觉连连,神志不免恍恍惚惚;五是痛极而反。恍惚中生发白日梦,理想绚烂,兴奋异常;结末是激情宣泄后心态的无奈自旷,表面暂时平静中似乎孕育着新一轮的更大冲动。这六个环节的连绵生发,是一个既起伏跌宕而又合乎情感发展规律的流程。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动力,也是诗歌的表现内容,更是诗歌的内在结构命脉。“诗缘情”,“缘”字最得要领。

三、借景抒情的三种范例

借景抒情是中国古代诗歌最重要的抒情手段,这一传统是由《诗经》、《楚辞》奠定的。在这方面《湘夫人》提供了三种范例,很有特点,对后世影响也很大,颇值得注意。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是融情于景、以景染情的手法。首先,此句紧承上句,用的是抒情“点染法”:上句“目渺渺兮愁予”中的“愁”字,点明情感基调,下句写景,借秋风、水波、落叶来渲染、扩散、强化这一愁情。上点下染,情景浑然交融。其次,秋风、水波、落叶,取景典型,能够多方面地发生情与景的同频共振、同构共鸣:秋风阵阵,水波荡漾,好象赴约不遇之湘君的“心波”在起伏;秋风带寒,水波生凉,犹如一盆冷水浇到了匆匆赶来湘君之头上;树叶枯萎,纷纷飘落,也似乎是湘君的失落心情在不断下坠。再次,秋风荡水波,秋风扫落叶,水波漂落叶,落叶随水波,三者一体,联动生发,一切都散发着衰残、败落、流逝的哀伤情调,不正是当时湘君处境、心情的写照吗?情景交融的方式很多,触情入景、以景染情是用得最普遍的一种。“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常与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句一起,作为以秋景兴悲染愁的始作俑者,广受赞誉。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鸟和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四句,是因情造景、象征寓意。鸟不宿到树上而聚集在水草里,渔网不撒在水中而挂到树上,麋鹿不在草地上而跑进庭院里,蛟龙不潜在水底而爬到水边上,这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景象,而是假象的反常景象。是湘君在等不到湘夫人、心情越来越懊丧的情况下,对自身尴尬处境的自我比况。而反过来,这种反常景象在头脑中的出现,这种自我比况心理的发生,也充分体现出当时湘君的心情懊丧到何种程度。这样的景物描写,不是将情感融入现实景物,不是以景染情,而是通过象征、隐喻、暗示的途径来达到表现目的,特点鲜明,很有表现力,但一般只能用在某些特定情况之下。汉乐府《上邪》中的“山无陵,江水位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全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假象景象,用作誓辞,表达至死不渝的感情,效果很好,也是一个善用因情造景、象征寓意表现手法的上好例证。

3.对美好场景的极力铺陈

诗中对水中筑室、准备迎娶之虚幻景象的描述,采用了极力铺陈的方法。十四句中,一口气铺陈了荷盖,荪壁、紫坛、芳椒、桂栋、兰、辛夷楣、药房、薜荔帷、惠、白玉镇、石兰芳、芷葺、杜衡缭、百草庭、芳馨门等十七八种最美好的事物,工笔细描,五彩缤纷,想象丰富,语言华丽,洋溢着对真挚爱情和美满理想的无限向往之情。这绚烂幻境从期约难遇的失落心态中生发出来,看似突兀,实则必然。愈是本该得到的东西而骤然失掉,就愈是觉得失掉的东西更加美好。理想的挫折会造成精神痛苦,但精神的痛苦也会促使你更加执着的向着理想追求。现实中难以得到则寄托于想象,而想象则能够把原想得到的东西幻化得更加美妙。这就是情感的逻辑,心灵的辩证法。铺陈是赋体文本常用的方法,又强化与渲染功能。因篇幅所限,抒情诗歌运用较少。《湘夫人》中用以张扬虚幻而浪漫的理想境界,适得其所,恰到好处。

译文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

踩着白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

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云南美称有春城指昆明;黑白雪山丽江的玉龙雪山;云岭之南;坝子;彩云之南指云南的湖;旅游天堂;昆明池古称滇南泽;十里不同天;动物王国;高原明珠;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等等美称。

扩展资料:

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三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滇池周围生息繁衍;公元前278年滇国建立,定都于此;765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明末时期,南明永历政权在昆明建都。

昆明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为山原地貌,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沿湖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享有“春城”的美誉。

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

又因其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岩,黑白分明,所以又称为“黑白雪山”。是纳西人的神山,传说纳西族保护神“三多”的化身。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不论对于国内民众,还是对于海外人士,云南都是一个遥远的地方。云南素有“彩云之南”的美称,这既是对“远方”的地理时空的诠释,又是对心理的审美距离的表白。

云南大地,山川纵横,江河奔流,林海滔滔,湖光山色,坝子平地星罗棋布,大气磅礴的风光与小桥流水的景致彼此映照,相得益彰。其风景之幽,习俗之奇,民族之多,古迹之真,民风之淳,人情之美,物种之繁,气候之异,造化之妙,文化之盛,比比皆是。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滇海。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千米,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

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中国云南野生动物》是兼具学术和科普价值的动物学新著。云南素有“动物王国”之美称,自古以来,不少研究者都试图深入认识它。徐霞客在游云南时就对一些特有动物作过生动的描记。

新中国成立后,以昆明动物研究所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查清动物资源本底,踏遍了云岭滇水,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洒尽汗水,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和资料。

终于第一次系统科学地描绘了云南动物王国的基本面貌的形成过程。此中的艰辛与豪迈,唯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参考资料:

——昆明

                  ——玉龙雪山

                  ——滇池

                   ——中国云南野生动物

                   ——云南的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822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