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成克杰人物简介

广西成克杰人物简介,第1张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广西成克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广西何文杰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广西历史上是否出过宰相级别的高官?

广西历史上虽然出过的宰相很少,但是认真的翻看一下各朝各代的历史,发现还是有一些的:

一·唐介

1唐介,历任宋朝县令、监察御史、知州、三司使、参知政事,宋朝的参知政事即相当于宰相。

2唐介,一说是江陵人。宰相王_所著《唐质肃公介墓志铭》记载:“公讳介,字子方,其先晋昌人,唐末避乱于余杭,自其祖始徙家江陵,今为江陵人。”意思是说,唐介祖籍晋昌,唐代避乱于余杭,从他的祖父起开始迁居于江陵。

3一说,唐介也是广西兴安人,他的后代在广西兴安繁衍生息。据广西兴安当地唐氏族人所说,唐介次子唐义问一脉,在广西已经传了三十多代了。

今天的桂林市临桂区五通三里桥附近的老虎提儿岭上,有唐介公的“靴子墓”;桂林市全州县的凤凰乡,有唐介公的“衣冠墓”;桂林市兴安县的高尚镇,也有其的“衣冠墓”。

二·冯京

1冯京,祖籍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其曾祖时南迁至粤西宜山龙水(古粤西即今广西,即今广西河池市宜州区)。

2冯京在宋仁宗时期中状元,是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历任翰林学士、扬州知府、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宰相)。

3冯京曾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降职为亳州知府、成都知府。王安石变法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也不知道冯京的反对对不对。

三·蒋冕

1蒋冕,是明朝广西全州人,家在全州县城北隅,即今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镇北门一带。

2蒋冕与兄蒋升同登进士,历任司经局校书、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首辅内阁大学士。明朝首辅内阁大学士,即相当于宰相。

四·吕调阳

1吕调阳,明朝后期广西桂林人。

2吕调阳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次辅、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明朝内阁次辅,即相当于副宰相,内阁大学士即相当于宰相。

五·马士英

1马士英,祖籍广西梧州藤县(今藤县_江镇人),出生于贵州贵阳。

2中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严州、河南、大同知府,庐凤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东阁大学士(即宰相)。

3马士英任历来争议颇多,有人说他是奸臣,有人说他是忠臣、为抗清而死说他是抗清英雄。

六·陈宏谋

1陈宏谋,是清朝广西桂林临桂人。原名陈弘谋,据说因需要避乾隆(弘历)讳,特意改为宏谋。

2陈宏谋历任江苏按察使、湖南巡抚、云南布政使、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清朝的大学士,也是有着宰相之称的。

七·太平天国系列

1太平天国的宰相职位众多,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共六大宰相系列,共计24个宰相职位。

2人为太平天国的宰相人数的确是太多了,在这里笔者只简单的介绍一下天官、地官宰相系列的,籍贯广西的太平天国宰相分别有:

天官正丞相秦日纲,广西贵县人(今贵港市);天官又正丞相曾水源,广西武宣人(今来宾市武宣县);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广西武鸣人(今南宁市武鸣区);天官又副丞相:曾钊扬,广西桂平人(今贵港桂平市);地官正丞相李开芳,广西武缘县人(今南宁市武鸣区两江镇);李秀成,广西藤县人;地官副丞相陈承_,广西藤县人;

3太平天国在历史上是不是一个国家,是一直存在着争论的。但是太平天国自己却是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个国家的,作为一个国家的所具备的东西几乎都样样俱全。因此笔者也把太平天国的诸位广西籍宰相,也都列了出来。各位读者,你们有什么不同看法呢,欢迎进行讨论。

八·李宗仁

1李宗仁,广西桂林临桂人,桂系首领,民国北伐名将、抗日名将,历任民国副总统、代总统。

2民国时期是没有宰相的说法的,但真要进行对比的话,民国总统即相当于国家元首、国家最高***、其地位也当于古代的皇帝;而民国的总理,则相当于古代的宰相了。

3李宗仁,历任民国副总统、代总统,其任职的“代总统”虽然是代理的,但代总统那也是总统,其地位已经是超过了古代的宰相一职。因而笔者也将李宗仁位列于宰相,并没有什么不恰当的。

九·李济深

1李济深,原名李济琛,今广西梧州市龙圩区人。2北伐战争期间,李济深曾任黄埔军校副校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3李济深虽然是国民党元老,但是他非常积极响应中国***李济深抗日,及其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共政策。

4李济深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主要***,1948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5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6古代的宰相一职相当于现代的总理这一级别,李济深是人大副主席、副主席,因而笔者认为李济深也是有资格位列宰相的。

十·程思远

1程思远,广西宾阳人氏,桂系的核心人物,抗日名将。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中央非常委员会副秘书长、立法院立法委员。

2新中国成立后,程思远历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其地位也是相当于宰相的地位了。

十一·韦国清

1韦国清,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

2韦国清参加过百色起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红军大学总支书记、八路军5纵3支政治委员、新四军第9旅旅长、华东野战军2纵司令员、苏北兵团司令员;

3解放后,韦国清历任公安军副司令员、广西省长、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常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4值得注意的是,韦国清曾作为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团长,协助越南人民军进行抗法战争,并取得了胜利。韦国清赢得了越南人民和军队的爱戴和赞誉。

十二·成克杰

1成克杰,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人。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1998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这是成克杰最辉煌的时候。

2然而站得越高跌得越深,2000年7月3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以受贿罪判处成克杰死刑。2000年9月14日,成克杰被执行死刑。

3成克杰是现代广西出的最高级别官员,实在是非常的可惜。人大副委员长,也是完全与古代“宰相”一职的地位相当了。

1990年到年广西省省长有多少个?

广西是壮族自治区,不是称为省长,而是自治区主席。1990年至年共五位,分别是:

1、成克杰

1990年起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代主席、主席,党组书记兼自治区体改委主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副书记。1993年1月-1998年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其间:1994年2月-1994年5月在中央党校学习)。

2、李兆焯

1998-200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3、陆兵

20034-20041陆兵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20041-200712陆兵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

4、马飚

2007-2008年,马飚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代主席,南宁市委书记,2008-2013年马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

5、陈武

2013-2013年陈武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党组书记,南宁市委书记,2013-年陈武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党组书记。

6、蓝天立

从年10月起截止年11月26日,蓝天立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代主席、党组书记,自治区政协主席。

扩展资料: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年10月19日决定,接受陈武辞去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职务的请求,任命蓝天立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代理主席职务。

蓝天立,男,壮族,1962年10月生,广西河池人,1980年2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

参考资料-成克杰

-李兆焯

-陆兵

-马飚

-陈武

中国网-蓝天立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代主席

“只要你认了,刑满我娶你。”5年后,他在狱门口等了3天3夜,再没人出来!什么小?

小说名叫:《蚀骨危情》

男主角亲自将女主角送入监狱,夏薇茗死了,沈修瑾亲手将简童送进了女子监狱,几年牢狱,简童被沈修瑾一句“好好关照”她,折磨的大变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很不错的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小说。

扩展资料:

《蚀骨危情》的结局:

《蚀骨危情》这本小说比较虐恋,一开始觉得结局仓促,仔细回味后,这样才是完美的。沈表白后留下遐想,如果写甜了就不是作者笔下的主人公了,不多不少。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平凡而幸福的,也就是失忆那段时间。

番外很不错,一个番外却看到了他们的一辈子。执拗的两个人一个不愿说我爱你,一个不愿复婚,却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留下遗憾的美。最后却又写下最美的情话,生生世世。

风水宝地齐聚广西,广西最好祖坟风水宝地在哪

广西风水宝地有哪些

广西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风景优美如画,风水宝地数不胜数。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被山地、高原环绕,广西地貌属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分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石山6类。

广西的山系主要分盆地边缘山脉和盆地内部山脉两类。边缘山脉:桂北有凤凰山、九万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和天平山,桂东北有猫儿山、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岭和萌渚岭,其中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为南岭及广西的最高峰,桂东南有云开大山,桂南有大容山、六万大山和十万大山等。桂西多为岩溶山地。桂西北为云贵高原边缘山地,有金钟山、岑王老山等。

内部山脉在东翼有东北—西南走向的驾桥岭和大瑶山,西翼有西北—东南走向的都阳山和大明山,两列山脉在镇龙山会合,构成完整的弧形。弧形山脉内缘,构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弧形山脉外缘,构成沿右江、郁江和浔江分布的百色盆地、南宁盆地、郁江平原和浔江平原。广西河流众多,水量丰富,西江、北江、红水河、柳江、黔江、郁江、浔江和桂江。

广西的地形地貌最适合光磁感应场(太极场)的形成。广西的大型太极场有两方面的山形地形组成,一是广西五大盆地十大水汇局是大环境太极场区,广西的十七大名山发祖都有大格局的风水宝地。

广西柳州阳河区在风水喝形中属于“将军座殿”,地理位置优越,左右依山傍水,公路水路交通便利,其太极场覆盖半径为2900米,太极场内阴阳平衡,龙、山、向、水属合十之局且夫妇正配,因此柳州阳河区格局是象征着大富大贵的风水宝地,在风水宝地中被评定为八等级。

广西柳江里雍镇位于柳江县东部四十一公里处,与象州县、鹿寨县、穿山县等相邻,在风水喝形中属于“猛牛恋江”,太极场半径为一公里,太极场内阴阳平衡,是本山龙主穴,远古相传有福葬此地儿孙金榜题名,富贵双全,在风水宝地中被评定为七等级。

广西象州寺村座落于象州县中部,村内有广西着名的花池温泉等旅游景点,在风水喝形中属于“状元宫”大地,其太极场半径为一点八公里,场内阴阳平衡,卦理龙、山、向、水为合十之局且夫妇正配,为本山龙主穴,相传是民间的状元宫风水宝地,被评定为七等级。

广西大明山风水宝地出名人高官

据说广西的大明山风水极佳,在大明山周围出过许许多多的大官、高官和名人,这些高官和名人无疑都是受大明山风水宝地的影响才得以成大器的,成克杰是广西上林县人,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因为腐败被判处死刑的大人物,2000年的9月14日被执行死刑。他的风水祖坟就在大明山脚下上林县大丰镇的燕子中天穴。

  西汉张良墓, (在开封东兰考境)

  张家界因相传汉代留侯张良墓葬于此而得名。

  关于张良墓。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张良墓,大家都说自己的是真的。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拓县阎廷臣在张良庙立的石碑记载:汉留侯张良旧茔地20亩,墓东一里有留侯庙,墓长、宽各10步。

  张良墓

  传说张良在青岩山修行学道达数十年,后来就老死在黄石寨上。关于他的死,本来就传得很玄乎,吕后闻讯,却非要寻到墓冢不可。谁知诏令一下,天下一夜间就发现三千多座“张良墓”,弄得吕后无处下手。但据武陵郡乔太守的密报,断定张良墓就在张家界,而且说,张良就与他师傅黄石公公葬在一起,不然为什么拱出了个“黄石寨”吕后听了,觉得有理,便传下密旨,令乔太守率三百干练士卒,带上风水先生,扮成香客,上张家界查访。

  乔太守一行,爬了三千座石峰,过了八百道山涧,就是找不到张良墓。风水先生毕竟有些眼力,到了水绕四门,就觉得这地方气势非凡,你看:左有‘‘青龙出水”,右有“白虎昂头’’,前有弯弯玉带泉,后有巍巍将军岩,真个是“山止水归成福地,前屏后帐卜佳城”,张良精通巫术,必在此选址葬坟!众人四处一查,果然在香炉岩上发现了墓冢。乔太守拨开树枝,见碑头上分明写着“张良之墓”四个篆字。坟挖开了,穴孔里放着一具擦木棺材。棺盖一打开,忽地从里面飘出一缕清气,升上天空。棺材里哪有尸骨,只留下一套衣冠!吕后闻奏,把乔太守大骂一通,限令他在一个月之内找到张良

  真墓。还说,无完尸有骨头也可,事成升赏,事败问斩!

  乔太守哪敢怠慢,只好重上张家界。这时,有人禀报说:“香炉岩上的张良墓又长起来了!”乔太守一看,可不是么,被挖开的墓穴真的又垒起来了,而且坟头上还长了草呢!一士兵使锄就挖,只听“铛”的一声,锄挖断了,原来是座铁坟!就这样挖了三五一十五天,连一毫坼缝都未打开。乔太守眼看限期快到,急得坐卧不安。风水先生献计说:“铁是人用火炼出来的,挖不开,就用火烧嘛!”乔太守一听,急吩咐士兵砍来柴火,放在坟上烧,这样烧了三五一十五昼夜。乔太守想:这该会烧溶了吧他捋着山羊胡子,用拨火棍往火堆中拨了几下,只听“轰”的一声,坟炸了,滚烫的铁水把他的脚烫伤了,山羊胡子也烧了。乔太守吼道:“还不快给老子上,谁拣得张良一根骨头,升官受赏!”众士兵一个个争先恐后就往火中扑。这时,只见那棺材裹着滚滚浓烟,呼啦啦升到半空,又慢慢落在香炉岩峰顶上,然后,又慢慢长起一座圆圆的坟堆。乔太守见墓飞上了香炉岩,急下令士兵爬上去挖。待士兵们好不容易爬上山顶,那坟墓又不见了。士兵们只好垂头丧气溜下山。刚下山,乔太守又叫:“快上去!坟墓现出来了!”士兵们抬头一看,真是的,那墓碑还隐隐闪光呢!士兵们又争相攀崖附葛往上爬,可爬上山顶,那坟墓又不见了!这样往复几次,乔太守无计可施,一屁股坐在地下,叹道:“到底不知埋骨处,却问台上是何人”

  据说以后,不少人也看到了张良墓,不过,那机会总是不多,因为时有时无,隐隐约约。后来,一位阴阳学家经过反复查考,认为水绕四门香炉岩上葬的就是张良墓,并作诗云:踏遍青山寻古人,四门水绕得佳城;香炉岩上旧土堡,汉代留侯张良坟。

  张良墓在微山西麓,微子墓南1.5公里处,其墓形下方上圆,高15米,长宽各100米。墓前有清乾隆二年立石碑一幢,上书“汉留侯张良墓”,高1.7米,宽0.9米,厚0.16米。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今河南颖川)人,是为刘邦出谋划策,屡建功业的开国元勋,是一个难得的军师。刘邦灭了项羽汉称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高祖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叫张良选取择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说:“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张良被称为留侯。张良多病,晚年避居留城封地。死后葬于留城东微山岛上。现在墓前还有一个很大的村庄叫“墓前村”。

  微子墓在微山岛西北部的一个小山上,此山海拔91.6米,山虽不高,却是全岛的最高点,这山因微子墓而得名,湖又因山取名,县也因山而冠名。

  张良墓在微山西麓,微子墓南1.5公里处,其墓形下方上圆,高15米,长宽各100米。墓前有清乾隆二年立石碑一幢,上书“汉留侯张良墓”,高1.7米,宽0.9米,厚0.16米。

  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今河南颖川)人,是为刘邦出谋划策,屡建功业的开国元勋,是一个难得的军师。刘邦灭了项羽汉称帝,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大封功臣,高祖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叫张良选取择3万户作为封地,张良不敢接受,说:“我和帝初见面时在留,把我封在留就可以了。”因此,张良被称为留侯。张良多病,晚年避居留城封地。死后葬于留城东微山岛上。现在墓前还有一个很大的村庄叫“墓前村”。

分类: 教育/科学 >> 外语学习

解析:

1rauz/bbs/dispbbsBoardID=22&ID=3628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使用人口在 1700万以上,是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境内,云南省的开远、元阳、广东省的怀集,贵州省的从江和湖南省的江华等县(自治县)也有分布。各地壮语有不同的名称。广西的中部、西部、北部、东北部和广东连山等地壮族称自已的语言为壮话,武鸣称板话,河池称曼话、凌云、凤山称僚话,德靖、岘广土语区称依话、央话、省话,云南文山和广西龙州称岱话,等等。根据壮语语音特点和词汇差异,可分为北部和南部两大方言,每一种方言内部又分为数个土语区,各土语区基本语词汇相同率在 60%~86%之间。壮语一般有a、e、i、o、u、w(或y)6个基本元音。绝大多数地方复合韵母中的元音有长短的对立。一般有30个声母左右,少的不足20个,多的有40多个。复合声母比较少,除武鸣、邕宁一带有pl、kl、ml之外,其他地方主要是腭化、唇化性质。壮语的韵母分3类: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带辅音韵尾的韵母。壮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多数地方有8个调,即6个舒声调和2个促声调。壮语中民族固有词的单音节词占优势,多音单纯词较少。有丰富的近义词。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两类。单音动词、单音形容词可带上摹声绘形的后附音节,以表示不同的性状和程度,加强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壮语各土语的词汇分类及语法规律相当一致。词汇一般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和声貌词等12类。以词序和虚词作为最主要的语法手段。句子成分的基本次序是主-谓-宾-补,定语大多在名词之后,指示代词一般放在修饰成分的最末尾。状语通常在谓语之前,有时在谓语之后。壮语受汉浯的影响较大,吸收了不少汉语词汇和一些语法形式。

壮语北部方言 壮语方言之一,分布在广西的驮娘江、右江、邕江一线附近及其以北地区和云南省的邱北、师宗、富宁、广南(北部)等地。广东连山、怀集等地壮语也属北部方言。使用人口约占壮族人口的70%以上。一般有30个声母左右,大都有r声类。除连山土语外,一般没有送气的清塞音声母。韵母多在 70~80个之间。一般有6个舒声调和两个促声调,很少有调类分化。方言内部一致性大,各土语的语法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民族固有词汇相同率在85%左右。语音稍有差别,但对应整齐。

北部方言分7个土语区:

桂北土语区——广西龙胜、三江、融安、永福、融水、罗城、环江、河池、南丹、天峨、东兰、巴马。

柳江土语区——广西来宾、柳江、宜山、柳城、忻城(北部)。

红水河土语区——广西贺县、阳朔、荔浦、鹿寨、桂平、贵港、武宣、象州、来宾(河南)、上林、忻城(南部)、都安、马山,广东连山,湖南江华。

邕北土语区——广西邕宁(北部)、横县、宾阳、武鸣、平果。

右江土语区——广西田东、田阳、百色。

桂边土语区——广西凤山、田林、隆林、西林、凌云、乐业,云南富宁、广南(北部)。

邱北土语区——云南邱北、师宗。

壮语南部方言 壮语方言之一。分布在广西的右江、邕江以南地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南部。自称有土话、侬话、岱话等种。由于本方言区在地域上与越南接壤,语言上与国外相应的Tho、Nong、Tay (土、侬、岱)可通。有送气的清音声母ph、th、phj、khj、 khw等。一般没有r声类,局部保留也只出现在双调数,多数地方没有j,v声母。韵母有简化的现象,不少地方有声调的分化现象,有些则有合并现象。语法与北部方言差别不大,只有一些虚词和词头、词尾的不同。方言内部词汇-致性较小,如德保和钦州壮语固有词的相同率只在63%左右。

南部方言分为5个土语区:

邕南土语区——广西邕宁(南部)、隆安、扶绥、上思、钦州、防城。

左江土语区——广西天等、大新、崇左、宁明、龙州、凭祥。 德靖土语区——广西靖西、德保、那坡。

砚广土语区——云南广南(南部)、砚山、马关、文山、西畴、麻栗坡(北部)。

文麻土语区——云南文山(南部)、麻栗坡(南部)、马关 (东部)、开远、元阳以及滇东南的一些县。

大抵以郁江、右江、邕江为两大方言界线。各土语内部仍分若干小土语区,且常常隔一条河就不尽相同,有些地方甚至一个村寨都有某些有别于邻村的特点。(《广西百科全书》,《壮族文化概论》)

文字

壮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为了便于记事和进行交流,在商周时期就创造了刻划文字符号。这种文字在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中称为sawgoek,意为本源书,即最古老的文字。从广西出土的战国至汉代的文物中看到,这种刻划符号开始出现对物象轮廓的勾勒,有向象形文字发展的趋势,它比结绳记事前进了一步。后来,随着汉文化在壮族地区的广泛传揪播,壮族先民又吸取并仿造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格,创造出sawndip,意即生造字。这就是史籍所称的"土俗字",又叫"方块土俗字"或"方块壮字"。这种文字有的是借用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而成,有的是借用汉字注壮语音义,有些是创造的类象形字。

本源书和土俗字是壮族文字发展史上两个阶段的表现形式。学术界一般认为,壮族的土俗字始于唐,兴于宋而盛于明清,既有碑刻,且有大量的师公唱本和民歌抄本传世。壮族的许多传统长诗、神话故事等借此得以保存。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文字没有得到规范和统一,至今亦只在民间的一定范围里应用。现经初步搜集整理,已将流传的土俗字集注成《古壮字字典》出版。"古壮字"这一概念的确认,既反映了其作为一种民族文字的历史存在及作用,又能把传统壮字与今新创的拼音壮文区别开来。它表明壮族的文字历史悠久,并随着时代的前进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拼音壮文是在本世纪5O年代创造的。建国后,人民 为了提高壮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帮助壮族人民创造了拼音壮文。这套拼音壮文以拉丁字母为字母,以壮族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县的壮语语音为标准音。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通过了壮文方案,井批准在壮族地区试点推行。至此,壮族人民有了合法的、统一的文字。

古壮字 壮语称sawndip,意即生僻字或生造字,又称土俗书、土俗字、方块壮字,现定名为古壮字。它主要是借助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进行再创造,是壮族古文字发展史上突飞阶段的产物。土俗字产生的年代,目前学术界大多认为是从唐代开始。唐永淳元年(682年)澄洲(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刺史韦敬办撰写的《澄洲无虞县六合坚固大宅颂》碑文中,就有□(夕+一)、□(林+田)等字,这些已成为形、声、义统一的、结构固定的文字。到了宋代,土俗字的运用更加广泛,据范成大于淳熙二年(1175年)所著的《桂海虞衡志》载:"边远俗陋,牒诉券约专用土俗书,桂林诸邑皆然。今姑记临桂数字。虽甚鄙野,而偏傍亦有依附。□(音矮),不长也。□同(音稳),坐于门中,稳也。□(大+坐)(亦音稳),大坐亦稳也。□(亻+小)(音袅),小儿也,□(不+大)(音动),人瘦弱也。□(不+生)(音终),人亡绝也。(石+打)(音腊),不能举足也。(女+大)(音大),女大及娣也。□(石+山)(音磡),山石之岩窟也。闩月(音撺),门横关也。他不能悉纪。余阅讼牒二年,习见之。"关于土俗字的字形及其应用,宋代庄禅的《鸡肋篇》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书也有所记载。到了明代,土俗字已成为壮族民间的书面文学用字。清初浔州(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推官吴淇的《粤风续九》中,采录有俍、壮的"扇歌"、"担歌"和"巾歌",即壮族男女把情歌写在扇面,刻在扁担和织(绣)在花巾上以此为信物,相赠定情。并称其"文如鼎彝,歌与花鸟相间,字亦如蝇头"。有的地方用土俗字编写的歌本数以箱计。清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卷8《刘三蛆》条中说:"凡作歌者,毋论齐民与、瑶、壮人、山子等类,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而录焉,不得携出,渐积遂至数箧。"产生于明代,流传于右江河谷的二万行《嘹歌》,就是以土俗字抄本传世的。道光十一年(1831年),广西宜山县安马乡古育村廖士宽墓的诗碑,全用土俗字写成。碑上刻有一首五言勒脚体壮歌共120行,生动而详尽地表白了作者的身世和晚年悲凉的情景。壮族民间的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剧本、寓言、楹联、碑刻、药方、家谱、契约等,多用土俗字记录并流传。在壮族的文化发展史上,土俗字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拼音壮文 壮族拼音文字。以拉丁字母为字母,用以拼写壮语标准音的-套书写符号系统,是法定的壮文。1955年,在南宁召开的壮文工作会议上决定:以北部方言为基础,以武鸣县的语言为标准音,创制壮文。根据决决定,1955年12月制订了壮文方案,经过2年的试行、修改后于1957年由政务院批准公布推行。 198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对这套文字系统作了修改,把非拉丁字母符号全部改成拉丁字母,以词为书写单位,移行时必须保持完整的音节。拼音壮文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力推行。 1981年后,壮文进入学校,用壮文翻译了小学、中学、中师和高等学校教材。广西民族报以壮文为主,《三月三》文学杂志也出壮文版。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各类壮文图书数百种,部分马列著作、国家文献也翻译成壮文出版。

2壮族文学

ndcgov/datalib/2004/FolkCustom/DL/DL-20031229135715/

3bdfsz/oldweb/minzu/zhuangzu/index

4hhgov/whwx/zhuangzu/2002/2002-11/2002-11-01/_2/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文,全国壮语分为北部和南部两个方言。红河州的“布依”语(侬人话)属南部方言,“布雅依”语(沙人话)属北部方言,“布傣”语(土佬话)同南部方言比较接近。壮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根据史籍记载,壮族由于长期和汉族密切交往,很多人不但“能习汉语”,而且“知读书”、“知向学”,能使用汉文。11世纪时期,曾有学过汉文的壮族根据汉字的形、音、义的规律,采用汉字和两个字相切的记音记义方法,创造过一种方块字——土俗字。但仅限于宗教经文、山歌和书信使用,没有广泛流传。1956年国家为壮族人民创造了一种拼音文字的壮文,但红河州至今未推广使用,原因是大多数壮族都懂汉语文。

5chinabte/minzu/Show_mzxsArticleID=88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802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31
下一篇2024-03-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