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行草书练字技巧

硬笔行草书练字技巧,第1张

  1、遵循字的口诀左收右放重心稳,上严下宽中收紧。其意为左右结构的字要左面收紧右面伸展,上下结构的字要上面收紧下面伸展。

 2、注重关键笔画(即字眼)的书写,整个字只要关键笔画书写好看了,整个字体也就会相当好看。比如“我”“伐”的斜勾便是关键笔画。

 3、在练字时要有自己观察和异同,字不能千篇一律,也要有所区别,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4、要注重字体的整体结构,我们时常练字只是在练笔画,但是组合成一个字仍然不好看,注重的是笔画的摆放,而不是笔画本身。

 5、在字体连笔的时候,应该做到轻松自然,不能刻意的去写行楷,否则会贻笑大方的。行楷同样要遵循字体的结构性。

 6、在练字时,不应该以描摹为主,而是应该以临摹为主。描摹只是附透明纸在字帖上书写,他注重的是笔画的书写而忘记了字的整体结构,临摹是指在分析完字帖上的结构后自己写出。

 7、最好用钢笔练习书法,因为钢笔在回笔时的自然感十分强,写出来的字如同毛笔一般清爽。有利于快速的提高。

 8、硬笔书法的练字第一注重质量,第二没有量也不行,所以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每天至少两篇练字纸,并且能够坚持到最后,一个月便有很大的改观。

 在硬笔书法中, 草书 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示出来。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硬笔优秀草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硬笔优秀草书书法欣赏

 硬笔优秀草书书法1

 硬笔优秀草书书法2

 硬笔优秀草书书法3

 硬笔优秀草书书法4

 草书的起源及特点

 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发生省 简笔画 和潦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每当社会变革和 文化 大发展的时期,文字应用频繁,个人随手省简,异体字出现的速度加快,为了使文字更加利于应用,势必要加以纠正。甲骨文时期有草写的痕迹。“周宣王太史作籀书”、“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隶书”以及蔡邕以八分书写熹平石经等,都是两周、秦、汉各自对当时流行的字加以规范化而颁定的标准字样,也是公认已形成的新的书体为正体字的开端。

 但是要求简易的趋势并不因此停止。早在记录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简笔和潦草的字迹,史籍中“屈原属草藁”、“董仲舒藁书未上”,说明战国古文和西汉隶书在急速书写时也非正体。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刘睦死前,明帝派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章帝时,齐相杜度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可见公元1世纪中叶以来,草字已经不尽是出于匆促书写而是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从近世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简就已经完全是草书了。但是从周代到新莽时期都不曾把草书列为一种书体。

 《说文解字》成书于和帝十二年(公元100年),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是以草书为一种书体之始。东汉末期,张芝其同时以及稍晚的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当时赵壹有《非草书》之文,蔡邕有类似之议,以维护正体字的地位,这反映出草书已极一时之盛。汉末直到唐代,草书从带有隶书笔意的章草发展成韵秀宛转的今草,以至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狂草。

 章草起于西汉,盛于东汉,字体具隶书形式,字字区别,不相纠连;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有以章帝 爱好 草书或曾令用草书作奏章,甚至说章帝创造草书的,都属臆测。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近人多信此说。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从传世的表、帖和出土的汉简、汉砖看,在汉末以八分书为正体字的同时,已经出现近似真书的写法。草书也会随之变异。略晚于张芝的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綖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唐代以来真书沿袭至今。

 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

 《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史称“草圣”,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

 近常见隶书笔法中带草笔飘逸之体,谓隶草,有些像章草,这与平时善写隶书精熟有关,故书隶草能独树风格。也是书写表演的一种手法。

 “破草”是现代书家中最常见的,如狂草书法家杜浩平、梅湘涵的书法作品,它的特点是点划结体,使转和用笔,多为从古到今各书家中的结体演变成自己风格,王羲之书体中学一些,王铎法帖中取一些,祝允明、孙过庭等等历代名家中取其长处,集自己之品貌,任意发挥,洒脱自如,这种写法和今草相似。

 行草有“草行”之说,书体中带有许多楷法,即近于草书的行书。笔法比较流动,清朝刘熙载《书概》云:行书有“真行”、有“草行”。“真行”近似真书而纵于真,“草行”近于草书而敛于草。唐朝张怀瓘《书议》云: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故有此别论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它出现较早,从汉代初期,书写隶书时有时才“草率”地书写而形成的,由于汉章帝喜好草书,因此被称为“章草”,是一种隶书草书。章草字字独立,接近于行草,但对难写之字简化不多,书写不变。后来楷书出现,又演变成“今草”,即楷书草书,写字迅速,往往上下字连写,末笔与起笔相呼应,每个字一般也有简化的规律,但不太熟悉的人有时不易辨认。一般也把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草书称为今草。

 今草简化的基本 方法 是对楷书的部首采用简单的草书符号代用,代入繁体楷书中,往往许多楷书部首可以用一个草书符号代用,为了方便,字的结构也有所变化。因此,不熟悉的人较难辨认。草书符号的整理可以查阅《标准草书》。

 到唐朝时,草书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因此演变成为“狂草”,作为传递信息工具的功能已经减弱,成为一种艺术作品,讲究间架、纸的黑白布置,是否让人能认清写的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在狂草中,有“词联”符号,就是把两个字写成一个符号。由于当时书写多是从上到下地竖行书写,词联符号的设计也类似。“顿首”“涅盘”等都有草书词联符号。

 日语中的平假名是以汉字的草书形式为蓝本创作的。

 现代人学习草书一般以今草为起点。普遍认同的草书写法有于右任先生编着的标准草书。

 草书是中国文字最为简约的书体。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

 章草是隶书速写而成,故源出于隶。 传说 为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创。宋赵彦卫云漫钞说:“宣和,陕古人发地得木简,字皆章草,乃永初二,发夫讨叛羌檄。米元章帖言:章草乃章奏之草。今考之既用于檄,则理容施于章奏。盖小学家流,自古以降,日趋于简便故大篆变小篆,小篆变隶;比其久也,复以隶为繁。则章奏文,悉以章草从事,亦自然之势;故虽曰草,而隶笔仍在,良繇去隶未远也。”此说章草因通於章奏得,其说较为可信。“章草”字体,虽已“隶书”简约,但仍略带波磔,若从汉初木简书迹,可见初期的“章草”,实际上就是应急的粗率“隶书”变体。故其笔法与结体,无一定规范可循,一直到了东汉的张芝,章草字体,才臻成熟,至魏晋而登峰造极。其中着名的书家,如魏时的韦诞、吴时的皇象、晋时的索靖,都称为一代章草的宗匠。

 “章草”传世的法帖,计有史游《出师颂》、《淳化阁帖》中张芝书、皇象所书《急救章》、索靖的《月仪帖》等。虽传刻至今,但法度端凝,体势坚劲,有独立自强之特,仍足供为后人临摹研究的最佳资料。

 “章草”的笔画略带隶书的波磔,而字字独立不相连带;利用符号,一笔万同,是汉隶行书之变体。

 今草即现今所通行的草书,通称为草书,传说为後汉张芝(伯英)所创始。韦诞说:“芝学杜度,转精其功,可谓草圣,超前绝後,独步无双。”张怀《书断》说:“自杜度妙於章草,崔瑗、崔实,父子继能。伯英得崔杜之法,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笔脉通其隔行。惟王子敬深明其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未,世称一笔书起自张伯英,即此也。”又说:“章草之书,字字别。张芝变为今草,上下牵连,或上字之末,而为下字之上。呼史游草为章草,因伯英草而谓今草也。”由是而知,“今草”与“章草”不同之处:章草字字独之,系速写隶书而成,而“今草”则省去“章草”的波磔,上下牵连,是速写“章草”而成的。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自序说:“其为法:重形联,去波磔,符号之用加,使转之运益;大令所谓穷伪略之理,极草之致者,最为得之。”按“重形,去波磔。”二语,可说是“今草”的特征,也是“今草”益趋简捷的所在。

我在读初中之后开始学写行书,最先接触的是集王圣教序,至今对二王行草仍情有独钟。个人觉得就行草书取法来说应以二王为中心点,呈辐射式借鉴诸家为宜。下面以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就硬笔行草书的创作总结六点应当注意的要素:

一、动与静的对比

好的行草书作品首先要体现出“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视觉对比效果,实际上也就是体现在字的实连与意连(这里说的意连指的是笔断意连)的对比上。为保证作品整体的气韵贯通,意连关系尤为重要,上一字的收笔与下一字的起笔须有照应关系,再则如每行最后一个字的末笔或往左上方回钩,或就此收笔,尽量不宜再向下钩带。作品中笔断意连的字应居多,偶尔穿插一些生动的实连字串,即能产生出动与静的对比。要把握好实连字串的位置,右边如已出现了实连字串,不宜在左边同一位置再进行实连书写(这里说的是从右至左,自上而下的传统创作形式)。

古人虽有“一笔书”的说法,但实际在创作中连笔不宜超过五个字以上,一般以两到三个字为宜。连笔应把握好节奏,使实连的几个字串成一个自然的整体,一些书友作品中的连笔看起来很牵强,主要是未控制好节奏,未做到意在笔先,书写上面一个字的时候往往写到最后一笔才想到要连下一个字。事实上不经思考就一口气把几个字自然地连成一串是非常困难的,应在字内找准几个停顿点,这几个停顿点也就是“接发力点”,将笔稍作停顿能使脑中对连下去的路径有所准备,接着再发力即可将连笔顺利地完成了。

二、欹正生姿

与其它书体不同,行草书的创作中需要不断调整字势来起到中和的作用,比如上一个或几个字的取势是向左下方倾斜,那么下面的字视情况须调整成往右下方倾斜,以欹生正,达到姿态丰富的效果。

三、大与小的对比

行草书创作中字的大小错落能使作品产生视觉冲击效果,大字出现的频率应少,以相对较小的字来衬托出大字的亮点。

四、粗与细的对比

很多人都说硬笔的线条单一,没有变化,事实上并非如此。且不说其他的硬笔工具,就是大多数硬笔书法爱好者使用的美工笔,只要把握得当,一样可以写出变化多端的线条。如书写较粗的线条可将美工笔弯头的部分都铺在纸面上书写,而书写较细的线条则将笔向前略倾,以笔尖书写即可。书法是通过线条来表现的艺术,就线条的粗细对比而言,个人主张硬笔作品中的线条应以细线居多,细线条可以体现出中锋行笔、如锥划沙的质感,而偶尔穿插较粗的线条则可突出整篇的字眼。

五、浓淡相宜

有人会说硬笔还有什么浓淡相宜,其实不然,我在创作书法报第xx届硬笔书法大赛的作品时用三个塑料杯兑了不同浓度的墨水,根据章法的需要,以美工笔分别醮不同杯子中的墨水进行书写,整幅作品确实是表现出了不同的墨色。墨色的浓淡对比要把握好度,浓墨处不可多,淡墨当以细线为主。另使用一些木笔、用完的软笔头醮墨书写还可以达到枯墨的效果,亦不妨一试。

六、布局得当

古人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又说“计白可以当黑”。实际上就是以合理的章法布局来表现作品整体的美感,以下介绍几种布局形式以供书友们参考:①字距的疏密对比。说直白一点就是通过调整字的上下间距来产生横向、竖向的对比。密——将上下几个字靠紧书写;疏——当上方或者右边一行出现紧凑的字组时,可适当将下方或左边一行的字距拉开与其发生对比。一般情况下整幅作品紧密字组宜多,体现出偶尔字距拉开时产生的错落有致之美;②调整行距。创作时或两行或三、四行靠拢书写,那么每靠拢的几行就形成一个块面,就如文章的段落一样,使作品看起来有整体有局部(主要适用于无界格创作);③创作横幅作品时的留白。横幅作品每书写几行偶尔将其中一行下方留出些许空白,使作品整篇不会感到太过压抑,如实在觉得留的空白面积太大则可补盖闲章作为点缀,但印章不可过大,亦不可多盖。

综上,创作一幅硬笔行草书作品,必须要处理好对比和呼应关系,才能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就如绿叶红花,红花虽艳,不可繁过绿叶,绿叶纵茂,还需红花点缀一样的道理。行草书创作是介于有意无意之间的行为,有意造章法,无心得妙笔,所谓的偶得妙笔还是从平时的积累中出来的,我们只有多读帖,多学帖,多创作,多体会,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但愿拙文能给书友们的学习和创作带来一点帮助。

  1、注意牵丝映带,注意呼应关系。行如走,草如奔,行草书不仅单字本身具有动感,而且字与字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关系,何时急,何时缓,何时涩,何时劲,都需要细细去揣摩。

 2、注意行与行之间的关系。行草书的行距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有时候会有意追求左右的摆动,上下的参差,甚至是穿插的关系。

 3、字的大小、笔画的粗细、行草体的结合以及用笔的方圆等等,都是在书写硬笔行草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写一幅作品前,要做到心中有数,落笔时便能够更加顺畅,更加自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85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