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安德斯的生平

威廉·安德斯的生平,第1张

1933年10月17日生于英属香港。1953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获学士学位。1962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赖特帕特色空军基地空军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后在空军供职,并接受飞行训练。当过空军防空司令部战斗机飞行员和新墨西哥州柯特兰空军基地兵器实验室核物理工程师和飞行教官。

1963年起,安德斯为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宇航员。1966年为“双子座-11号”飞行任务的预备飞行员。1968年12月为“阿波罗-8号”机组成员,于12月21-27日,他与弗兰克·弗莱德里克·博尔曼二世和吉姆·洛弗尔驾乘“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进行第1次载人环绕月球飞行,共绕月飞行了10周,保持在距月球表面112公里的轨道上飞行达20小时之久,其间向地球发回了有关月球的电视照片,提出并证实可在月球上设立地标,以为登月舱在月球着陆导航。

1969年,安德斯为“阿波罗-11号”指挥舱预备驾驶员。同年退出航天计划并退役,任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委员会行政部部长。1973-1974年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1974-1976年任美国核管理委员会主席。后任过美国驻挪威大使和通用电气公司核产品部的总经理。

有很多:

1969年7月23日12点49分,“阿波罗11号”和它的宇航员在经历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之后,安全地回到了人类的故乡——地球。在阿波罗11号成功返回地球后,美国《洛杉矶时报》披露了一件惊天秘密。其实在阿波罗11号登月前,美国政府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本期参考书目:《月之暗面》。

1969年7月16日,载有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3名宇航员的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第一次把人类送上月球。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2时56分,阿姆斯特朗将左脚踏到月球上,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他说:“这对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来讲,却是巨大的一步。”

1969年7月16日,载有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3名宇航员的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第一次把人类送上月球。7月21日格林尼治时间2时56分,阿姆斯特朗将左脚踏到月球上,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他说:“这对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来讲,却是巨大的一步。”

参考资料:

在网页1969年7月24日,乘载3名宇航员的阿波罗11号安全地溅落到太平洋中。经过18天的隔离,确信宇航员没有被月亮上的微生物污染,尼尔·阿姆斯特朗、爱德文·奥尔德林和迈克尔·科林斯3位宇航员才从阿波罗11号下来。他们的这次20世纪的旅行为太空探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次月球登陆开辟了太空探测的新纪元。

照片人物

爱德文·奥尔德林

爱德文·奥尔德林,1930年1月20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蒙特克莱。他是第二个登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员,并创航天器舱外活动记录。1951年毕业于纽约西点军校后,任空军飞行员。曾在朝鲜执行飞行战斗任务。1963年他撰写有关空间轨道力学的学位论文,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后来被选为航天员。1966年11月11日他同 J.A.洛弗尔参加4天的“双子星座”12号飞行,出舱进行了5.5小时的太空行走,证明人体在宇宙真空中能够有效地活动。“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爱德文·奥尔德林、尼尔·阿姆斯特朗和迈克尔·科林斯于1969年7月16日升空,飞向月球。4天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靠近月球静海边缘的地方着陆,在月球上采集岩石标本、拍摄照片和建立科学试验装置。他们完成月面上的活动后,驾驶登月舱在绕月轨道上与科林斯驾驶的指挥舱会合。这次飞行于7月24日溅落在太平洋而告结束。

迈克尔·科林斯

迈克尔·科林斯,1930年10月3l日出生于罗姆。他是美国航天员,“双子座”10号的副驾驶员,“阿波罗”11号首次载人登月飞行的指令舱驾驶员。西点军校毕业后调住空军。曾任空军试飞员,1963年参加航天计划。他和JW扬乘“双子座”10号于1966年7月 18日发射升空。在与目标火箭“阿金纳”会合后,利用“阿金纳”的发动机继续推向764千米创纪录的高度,然后科林斯离开飞船,准备把测试微陨星的仪器安装在“阿金纳”上,但是失败了,只是从“阿金纳”取回了一件仪器。由于“双子座”飞船的燃料不足,他缩短了舱外活动的时间,于21日返回地球。他还同尼尔·阿姆斯特朗、爱德文·奥尔德林参加了“阿波罗”11号飞行。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着陆,科林斯留在指令舱,在97——121千米的高度上绕月飞行。7月21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登月舱同他的指令舱重新对接。次日他们离开月球轨道,于7月24日溅落在太平洋上(他叙述这次降落的著作《传播火种》于1974年出版)。这是他最后一次飞行。1969年任助理国务卿。1971年加入史密森学会董事会。

尼尔·阿姆斯特朗

尼尔·阿姆斯特朗 ,1930年8月5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沃帕科内塔。他是美国航天员,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16岁生日时成为持有执照的飞行员, 1947年为海军飞行学员。他在印第安纳州西拉斐特市珀杜大学学习航空工程,1950年因朝鲜战争爆发而中断学业。朝鲜战争中他曾被击落1次,曾3次获得空军奖章。1955年成为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即后来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的民用飞机研究飞行员。飞行时间在1100小时以上,试飞过各种超音速歼击机以及X—15火箭飞机。 1962年他同第二组航天员一起参加了航天计划。 1966年3月16日,阿姆斯特朗作为“双子座8号”的指挥舱驾驶员与D.R.斯科特一起同“阿金纳”无人驾驶火箭会合,并第一次完成了手控空间对接机动飞行。对接后一台火箭发动机发生故障,他们被迫与“阿金纳”脱离。随后,阿姆斯特朗重新操纵“双子座8号”航天器在太平洋上紧急溅落。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同爱德文·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一起乘“阿波罗1l号”飞船飞向月球。4天后于美国东部夏令时(EDT)下午4时18分,由他手控操纵“鹰”号登月舱在宁静海西南边缘附近的平坦地带着陆。7月20日东部夏令时下午10时56分,阿姆斯特朗从“鹰”号登月舱走下来,踏上积满尘土的月球表面,并说:“对一个人来说,这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对全人类来说,这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离开登月舱,用2个多小时的时间设置科学仪器、采集月球表面标本并拍摄了大量照片。7月21日,他们在月球上停留了21小时36分后重新起飞,与科林斯会合,开始了重返地球的航行。7月24日东部夏令时下午12时51分溅落于太平洋。随后,对3名宇航员进行了为期18天的隔离检疫,以防止可能带回月球细菌。在随后的岁月以及对21个国家进行的访问中,他们因为开创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纪元做出了贡献而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1971年,阿姆斯特朗从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辞职。1971年——1979年任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航空航天工程教授, 1979年后任俄亥俄州莱巴嫩市供应油田设备的卡德韦尔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背景介绍

“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成功

到月球去!这是人类几千年来所梦寐以求的愿望。这个愿望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实现了。

这一天,美国肯尼迪宇宙发射中心高高的发射塔旁,巨大的“阿波罗”11号载人宇宙飞船,在现场几万人的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中,在全世界10多亿电视观众的期待的目光中,徐徐上天,向着地球的卫星,远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飞奔而去。

参加这次登月的3名宇航员是:队长威尔逊、副手尼尔·阿姆斯特朗和爱德文·奥尔德林。一路上,他们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挥下,精心操作着舱内的仪表,使飞船不断地修正偏差,厘毫不差的向月球逼进。

7月21日,格林威治时间12点56分,“阿波罗”11号成功地在月球上着落。威尔逊等3人走下舷梯,脚踏在特兰克里梯死海上。当他们走完这历史性的几步后,威尔逊低头看看,又四周环顾了一下,此刻蔚蓝色的地球正悬挂在月球的天边。显然威尔逊此刻十分激动,他说:“我,哈伯·威尔逊,以全人类的名义宣布,月球不属于哪个国家,而是全人类的共用财富。”他停顿了一下,“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而来”!这时全世界的电视观众突然发现画面消失了,整整4分半钟后,又出现威尔逊等三人在月球上如袋鼠般向前跳跃的镜头,只见他们拿出了美国国旗,安插在一根金属杆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搬来几块月球岩石作加固。由于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24。也就是说一个要在地球上能越过22米,那么在月球上他就能轻轻地越过像上海国际饭店那么高的高度。所以尽管宇航员们的宇航服很重,有几十公斤重,但在月球上仍然不能大意,用力过猛就要摔倒。威尔逊等三人驾着特殊的宇宙车在寂静的月球上奔波着,他们采集了800多磅月球岩石,拍摄了大量的珍贵照片,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果的科学考察。

“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是美国花费了数十亿美元的巨额资金建造起来的,美国自然对它寄予强烈的希望,希望这次登月不仅带来科学上的突破,还有战略上的重大意义。登月升空前两周,威尔逊接到美国当局拟定的在月球向全世界发表的讲话稿,其内容是:“我,哈伯·威尔逊,郑重宣布美利坚合众国拥有对月球的领土主权。美国人迈出每一步都是美国领土的扩展。”而当威尔逊在月球上发表了完全不是这回事的讲话后,军方很是恼火,在威尔逊返回地球后,他被迫宣布“退休”,并警告他不能讲出事实真相。与此同时,联合国通过决议,月球归人类共同拥有。直到20年后的1989年,威尔逊才打破沉默,讲出了那为世界所瞩目的4分半钟里所发生的事情。

神奇的阿波罗

进入白宫6个月之后,新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心理上得到了巨大的鼓舞,因为那时,宇航局根据约翰·肯尼迪的命令在8年前开始的漫长的飞向月球的航行现在达到了目的地。执行这项任务的是阿波罗11号。它是一项非常惊人的努力的顶点——为此作出了贡献的有2万个承包商和30万个工人——虽然人们可以无休止地谈论它是否值得花这么多钱,但它的成功不可否认是美国的一项胜利。

理查德·尼克松发表声明指出,虽然探险在过去是“一项寂寞的事业”,但“今天,宇宙空间旅行的奇迹已有宇宙空间通信的奇迹做伴;电视甚至能够越过与月球之间的巨大的距离把极重要的发现立刻传达到我们家里来,使我们大家都成为直接参加者。”他所说的“大家”指的不仅仅是美国人,而是更多的人。看到的月球上着陆实况的是历来电视最大数量的观众,约有528亿人。

失败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美国的宇宙空间科学,自其12年前的最初几次失败以来,已有长足的进展。1961年至1966年间“水星”号和“双子星座”号的16次载人飞行已证明人能在宇宙空间生活和活动,而“巡航”导弹、“月球飞船”和“观测者”号所送回的资料,证明月球表面对宇宙飞行员来说是安全的。曾经遇到过一次可怕的挫折。1967年1月,阿波罗一号在其发射台上爆炸了,三个飞行员全部殉难。可是,在延搁了21个月之后,载人的阿波罗号的指挥舱却飞上去了。在1968年末和1969年初,宇航局按照一张严格的时间表办事,每两个半月发射一艘阿波罗号飞船,以期在肯尼迪于1961年5月规定的最后限期之前完成任务:“在60年代终了之前”有一个人在月球上着陆,并使他安全地返回地球。

1969年7月16日早晨9点32分,阿波罗11号飞船连同它的36层楼房高的土星5号火箭在肯尼迪角的 39A综合发射台发射了。在飞船上的是民航机长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两个空军军官爱德文·奥尔德林上校和迈克尔·科林斯中校。土星号的第三级把他们送进了一条118英里高的轨道。把一切工作系统检查了两个半小时之后,他们再度发动了第三级火箭,这使他们获得了每小时24245英里的速度,脱离地球大气层向25万英里外的月球前进。

在离地球5万英里处,科林斯操纵名为“哥伦比亚”的指挥舱,使它与称为“鹰”或简称L.M.的脆弱的登月舱正面相对。“哥伦比亚”和“鹰”互相一钩住,土星号的第三级就被抛弃了。航行的第二天,星期四,他们开动了“哥伦比亚”的发动机,使他们进入到星期六就可以在月球背面69英里之内的一条轨道上。在肯尼迪角时间星期五下午,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爬过两个运载工具之间的管道,进入了登月舱“鹰”号,那天黄昏,宇航员们就进入了月球的重力场。这时他们离月球已不到44000英里,速度越来越快了。

星期六下午,他们把速度降低到每小时3736英里,进入了绕行月球的轨道。航控台(它们与设在休斯敦的国家宇航局载人宇宙飞船中心联系的无线电报机)于7月20日星期日上午7点零2分叫醒他们,因为这一天是预定在月球上着陆的一天。在“鹰”舱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把登月舱着陆用的四条难看的腿伸展出去。航控台告诉他们说“你们完全可以驶离船坞了。”于是,登月舱就和“哥伦比亚”分开,这时阿姆斯特朗说,“‘鹰’已经长了翅膀了!”下午3点零8分,他发动了宇宙飞船的引擎,于是他们朝着月球上的静海飞去。

他们在离月球表面九点八英里处进入了一条低轨道,在一片可怕的满是高山和火山坑的月球荒野上飞行。这时,休斯顿的一部计算机开始在他们的仪表盘上闪光,向他们发出警报。现在已如此接近目的地,他们当然不能回头,于是他们就根据在休斯顿的一个青年指导官员的指示向前飞去,阿姆斯特朗掌握着操纵器,奥尔德林不停大声读出仪器上显示出的航行速度和高度。他们在下降的最后时刻,遇到了一些麻烦。当阿姆斯特朗发现他们将落在广阔的不可接近的西火山坑(因处于他们的目标之西4英里处,故有此称)时,“鹰”舱月球之间的距离已不到500英尺了。他向那火山坑外面飞去,但这计划外的延长旅程,意味着他快要用完燃料了;他必须立即作出决定,要么转向那边去,要么冒坠毁的危险。就在这一刹那,他前面的仪表盘上发出了两道白光,显出接触月球字样。“鹰”舱已经着陆了。

他说,“休斯顿,这里是静海基地,‘鹰’舱已经着陆。”这时是1969年7月20日,星期日,东部日光节约时间下午4点17分42秒。

把仪器检查了3个小时之后,两个宇航员问休斯顿,他们可否省去预定的4个小时休息时间而就在现在下机。休斯顿回答说,“我们支持你们这一行动。”他们穿上了价值30万美元的太空衣,降低了登月舱内的压力。接着,阿姆斯特朗背朝外,开始从九级的梯子上慢慢下去。在第二级阶梯上他拉了一根绳子,打开了电视照相机的镜头,让五亿人看到他小心地下降到荒凉的月球表现上去。

他的九号半B的靴子接触到了月球表面,他说:“对一个人来说,这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这时是下午10点56分20秒。他拖着脚步在地上走来走去。他说,“月球表面是纤细的粉末状的,它像木炭粉似的一层一层地粘满了我的鞋底和鞋帮。我一步踩下去不到一英寸深,也许只有八分之一英寸,但我能在细沙似的地面上看出自己的脚印来。”

阿姆斯特朗把那细粉放一些在他太空衣的裤袋里。接着,在他下舱后19分钟,奥尔德林走到他身旁来说,“美呵,美呵,壮丽的凄凉景色。”阿姆斯特朗把一根标桩打入土里,把电视摄影机架在上面。样子像蜘蛛的“鹰”舱离镜头60英尺远,正处于电视图象的中央,它后面就是外层空间的永恒的夜,这里的重力是1/6个G,仅及地球上重力的166%。电视观众们看到这两人像羚羊似的跳来跳去,并听到奥尔德林说,“当我要失去平衡的时候,我发现恢复平衡是十分自然而又非常容易的事。”他树起了一面3英尺长5英尺宽的美国旗,它是用铁丝缚在旗杆上的。奥尔德林向它行礼。他们还存放了一个盛有76国***拍来的电报的容器和一块不锈钢的饰板,上面标着下列字样:“来自行星地球的人于纪元1969年7月第一次在这里踏上月球。我们是代表全人类和平地来到这里的。”

他们一面收集50来磅石块供科学研究之用,一面测量他们太空衣外面的气温:阳光下是华氏234°,阴处是零下279°。他们摆出一长条金属箔来收集太阳粒子,架起测震仪来记录月球震动,还架起反射镜来把结果送给地球上的望远镜。他们在半夜里回到“鹰”舱,总共在月球上停留了21小时又37分钟之后,发动引擎离开了月球。(航控台说:“你们可以起飞了。”奥尔德林说:“对!我们是这条航道上的一号机。”)返回轨道之后,他们就和呆在“哥伦比亚”里的科林斯会合。科林斯把两个飞行工具重新钩在一起。他们就从管道里爬过去和他呆在一起,“鹰”舱则被放走而飘入太空,最后将坠毁在月球上。

上午1点56分,科林斯使“哥伦比亚”朝向地球,就发动引擎,使指挥舱摆脱了月球的引力。回程需要60个小时。那天晚上,宇航员们通过电视送到地球上来一幅摄自175万英里外的地球本身的照片。奥尔德林说;“坐在这里看着地球变得越来越大而月亮变得越来越小,这情景多美呵。”阿姆斯特朗说:“不管你航行到哪里,回家总是好事。”星期四,他们以每小时24602万英里的速度航行,在太平洋上空57英里重新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在这一阶段的最关键时刻,宇宙飞船的挡板被四千度的高温烤焦了。云把指挥舱包围起来,因此无线电联系中断了3分钟。

守候着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的雷达已探测到正降落的“哥伦比亚”在138英里外,在3个83英尺的橙色和白色的降落伞下疾降。接着,这指挥舱就溅落在海面上,激起6英尺高的大浪,并倾翻了。但经舱内3人努力把舷边的气袋充了气,就立即使它恢复了平衡。“大黄蜂”号上起飞的直升飞机在头顶盘旋,引导这只飞船开往目的地。尼克松总统在舰桥上挥动双筒望远镜。舰上的乐队吹奏起了“哥伦比亚,你是海上明珠”,在整个美国和许多外国城市里,教堂钟声四起,气笛长鸣,汽车驾驶人都按响了车上的喇叭。

材料:“阿波罗”计划: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在20世纪60——70年代完成的登月计划。该计划于1961年5月宣布,但经过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后,才选定在月球上着陆并返回的技术。最后的方案是采用月球轨道交会法,用强大的运载工具(“土星”V号)把50吨重的航天器送入月球轨道。建造了几种登月运载工具(主要是大型火箭)和航天器。“阿波罗”航天器本身装有较小的火箭发动机,当它接近月球时,能使航天器减速进入绕月轨道。而且,航天器的一部分——装有火箭发动机的登月舱能脱离航天器,载着宇航员登上月球,并返回绕月轨道与“阿波罗”航天器接合。第一次载人“阿波罗”飞行,因发生了悲惨的事故而推迟,由于在一次发射演习时,航天器突然着火,3名宇航员遇难。在几次不载人的绕地球轨道飞行之后,于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载着3名宇航员绕地球飞行了163圈。“阿波罗”8号迈出了载人月球探测的第一步,它从绕地球轨道进入绕月球轨道,在完成绕月飞行后安全返回地球。“阿波罗”9号在绕地球轨道上进行了长时间的飞行,对登月舱进行检验。“阿波罗”10号则飞入绕月球轨道,然后登月舱下降到距月面15千米以内,以检验其性能。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在月球上着陆,使逐步推进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达到高潮,N.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员。1970年4月发射的“阿波罗”13号,因氧气瓶爆炸发生事故,但仍然安全地回到了地球。其余的“阿波罗”飞行对月面进行了广泛的考察,收集了大量的月球岩石标本,并把许多仪器安装在月球上进行科学研究,如太阳风实验和月震测量等。“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飞行——“阿波罗”17号是在 1972年12月进行的。

1969年7月16日,3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经过长途跋涉后进入月球轨道,在这里,派出2名使者转乘“鹰号”登月舱在降落到月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船长阿姆斯特朗首先走上舱门平台,面对陌生的月球世界凝视几分钟后,挪动右脚,一步三停地爬下扶梯。5米高的9级台阶,他整整花了3分钟!随后,他的左脚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而右脚仍然停留在台阶上。当他发现左脚陷入月面很少时,才鼓起勇气将右脚踏上月面。这时他说:“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

遗憾的是,阿姆斯特朗眼前的月球世界是个没有空气、水和生命的“超级撒哈拉”。月亮女神和嫦娥仙女没有来迎接,吴刚也未捧出桂花酒,迎接他的只是深黑色的天空、棕灰色的尘土和一片荒冰而死寂的世界。

18分钟后,宇航员奥尔德林也踏上月面。他俩穿着宇航服幽灵似的在月面“游动”、跳跃,拍摄月面景色、收集月岩和月壤、安装仪器、进行实验和向地面控制中心发回探测信息。

活动结束后,他俩便乘登月舱上升段飞离月面,升入月球轨道,与由科林斯驾驶的、在月球轨道上等候的指挥舱会合对接。3名宇航员共乘指挥舱返回地球,在太平洋溅落。

整个飞行历时8天3小时18分钟,在月面停留21小时18分钟。时间虽然短暂,却是一次历史性的壮举。宇航员们还在月球上留下刻有下述文字的“纪念碑”:公元1969年7月,地球行星上的人类,在此首次踏上月球,我们代表全人类的和平来此。

水星计划中,美国宇航员共完成了5次飞行:1961年5月5日,阿兰·谢泼德登上了他的“水星计划”中的“自由7号”宇宙飞船,他的任务是驾驶这艘飞船进入外层空间,然后在进行15分钟的亚轨道飞行后安全返回地球。谢泼德完成了美国的首次太空计划,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美国人,为日后美国宇航员登月和最终取得空间开发的控制权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继谢泼德那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太空飞行后,美国宇航员格里索姆又进行了一次亚轨道飞行,此后,格林、卡朋特、斯奇拉和库伯又分别进行了四次轨道飞行。“水星计划”大获成功。该计划使美国人在太空探索方面迈进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并为今后的“双子座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开辟了道路。1998年,美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阿兰·谢泼德去世,但参加“水星计划”的宇航员格林、卡朋特、斯奇拉和库伯仍然健在,格林甚至在去年又一次重返太空,成为世界上进入太空年龄最大的人。

中国载人航天计划(英文:China Manned Space,缩写CM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载人航天计划,于1992年9月21日建立。计划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骤目标是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天地往返(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第二步骤建立第一阶段短期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神舟七号至神舟十号)、第二阶段中期三十天为基准的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第三步骤建立长期天宫太空站。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至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实施16次重大飞行任务,全部取得成功。

因为是美国率先克服了人类登陆月球的技术难题,所以美国率先完成登月,而苏联落后半步。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月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到了1972年,人类先后登月6次,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使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扩展资料

登月一场竞争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前苏联连续获得数个空间赛第一:1957年1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进入太空……与之相比,尽管美国也获得了两个第一:1960年 4月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962年7月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作试验性通信。

但同苏联的巨大成就相此,显得小巫见大巫。在加加林飞行之后不到四个星期,美国航天员阿兰·谢泼德中校乘“水星”号飞船进行了亚轨道飞行(186千米),它说明美国具备了摆脱空间困境的能力。

人类登月的成就

苏联的月球2号于1959年9月登陆月球,是首个登陆月球的探测器,而美国的阿波罗11号则于1969年7月成功登陆月球,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历史上最早登陆月球的人类。

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1865年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则是人类出现最早有关登陆月球的概念之一。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是指2003年3月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正式起动的月球探测计划。

阿波罗计划综述

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或作阿波罗工程,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20世纪60年代的十年中主要致力于完成载人登月和安全返回的目标。在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达成了这个目标,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类。

为了进一步执行在月球的科学探测,阿波罗计划一直延续到1970年代早期。总共耗资约240亿美元,因此有人认为,资金是美国能领先一步登月的最大因素。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执行的迄今为止最庞大的月球探测计划,“阿波罗”飞船的任务包括为载人登月飞行作准备和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已于1972年底结束。迄今(2012年)为止还没有过其他的载人航天器离开过地球轨道。

阿波罗计划详细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质化学成份、光学特性并探测了月球重力、磁场、月震等。后来的天空实验室计划和美国、苏联联合的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也使用了原来为阿波罗建造的设备,也就经常被认为是阿波罗计划的一部分。

阿波罗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计划中也有过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阿波罗1号测试时的大火造成维吉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罗杰·查菲的死亡;阿波罗13号的氧气罐爆炸以及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返回大气层时排放的有毒气体都几乎使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丧命。

参考资料:

-人类登月

截止2019年8月,美国只有1次成功登陆月球。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历史时刻时,曾道出了一句被后人奉为经典的话——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

为了进行载人登月,美国先实施了四个辅助计划,即在1961年至1965年发射九个“徘徊者”月球轨道器,用以了解未来的“阿波罗”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在1966年至1968年发射五个“勘探者”月球着陆器,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在1966年至1967年发射三个“月球轨道环形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地点进行详细观测,从而选出10个登月点;在1965年至1966年发射10艘“双子座”飞船,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和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及舱外活动训练等。

扩展资料

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或作阿波罗工程,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20世纪60年代的十年中主要致力于完成载人登月和安全返回的目标。在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达成了这个目标,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类。为了进一步执行在月球的科学探测,阿波罗计划一直延续到1970年代早期。总共耗资约240亿美元,因此有人认为,资金是美国能领先一步登月的最大因素。

阿波罗计划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执行的迄今为止最庞大的月球探测计划,“阿波罗”飞船的任务包括为载人登月飞行作准备和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已于1972年底结束。迄今(2019年)为止还没有过其他的载人航天器离开过地球轨道。阿波罗计划详细地揭示了月球表面特性、物质化学成份、光学特性并探测了月球重力、磁场、月震等。后来的天空实验室计划和美国、苏联联合的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也使用了原来为阿波罗建造的设备,也就经常被认为是阿波罗计划的一部分。

阿波罗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计划中也有过几次严重的危机,包括阿波罗1号测试时的大火造成维吉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罗杰·查菲的死亡;阿波罗13号的氧气罐爆炸以及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返回大气层时排放的有毒气体都几乎使执行任务的宇航员丧命。

-登月

撒哈拉之眼

撒哈拉之眼又被称为“理查特结构”,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的毛里塔尼亚境内,它的直径达到48公里,中心点距离大西洋海岸超过580公里,由于这个结构巨大,在太空上清晰可见。常常用于卫星对地观测的图像校正。是卫星拍摄较多的一个区域。

发现过程

撒哈拉之眼是全球十大最壮观的地质奇迹之一,1961年11月至1966年11月美国实施了“双子 星座 ”计划。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发展载人登月的技术和训练航天员长时间飞行及舱外活动的能力。该计划历时5年,完成了10次环绕地球轨道载人飞行,每次2人,共耗资接近13亿美元。

在其中的一次飞行任务中,当双子座飞船经过非洲上空时,航天员在远离地球几百千米的太空观察到了一个奇怪的图像:在撒哈拉大沙漠西南部出现了一个圆形的东西,它像一只睁得圆溜溜的眼睛,这就是撒哈拉之眼,紧紧地盯着太空!

从卫星拍摄的照片来看,它一共分为3层:最中心的一个圆圈,像瞳孔,一侧边缘稍有破损;“瞳孔”的外围,是一个更大一些的圆圈,把中心的圆圈紧紧包围起来,好像圆圆的眼珠;最外围的那个大圈,当然是“眼睑”了。更绝的是,这个大圈的外沿还有丝丝缕缕的环状物,仿佛是这只“眼睛”的睫毛。

成因假说

~陨石说

由于这个地形结构的奇特性,多年来科学界一直试图了解它的成因,学者们也提出了各种假说。在被发现的60年代,以科学家Cailleux, Freeburg, 等为代表人物提出撒哈拉之眼是一个陨石坑。

非洲大陆在漫长的 历史 上的确被很多陨石撞击过,比如南非的弗里德堡陨石坑、加纳的博苏姆推陨石坑、乍得湖奥隆加陨石坑。等。但是经过对“沙哈拉之眼”的实地调查后发现,并没有找到支撑陨石撞击的相关证据。所以目前这个假说已经被否定。

~火山喷发说

之后,以Destombes and Plote,Monod and Pomerol,等代表人物根据实地研究提出了火山活动成因假说。把形成原因从天空拉到了地下。

他们认为在“撒哈拉之眼”在百万年的时间跨度上至少经历了三次主要火山作用,在白垩纪中期,环大西洋的深层地幔上涌形成了环形结构的,金伯利岩筒和碳酸岩环形结构。

岩浆上涌时导致原本近水平的地层向上拱起,形成了中间高四周低的穹隆构造,并且伴生一系列环状和放射状断裂,辉长岩和碳酸岩等前后沿着裂隙侵入形成岩墙。后期伴随着几次火山喷发,形成了现在能看到的流纹岩和几个火山口。火山作用之后,发生了多次热液和坍塌事件,在环形结构的核心部位形成了大量角砾岩,并被后期的水浸沉积物填充。

而此之后很多年撒哈拉之眼附近曾经经历了风蚀水蚀的漫长过程,通过卫星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地区长期的经受东北风吹袭,并且曾经有一段大面积的水流冲刷 历史 (史前大洪水)

现今的地貌,是穹隆构造经过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差异侵蚀作用完成了最终的塑形工作,石灰岩与泥岩发生溶解和风化,形成凹地;抗风化的石英砂岩和辉长岩墙,形成突起的圆形脊,并且很好地保留了核部的流纹岩和热液充填角砾岩。

~亚特兰提斯城说

近些年,关于“撒哈拉之眼”就是亚特兰蒂斯城的说法兴起,并迅速占领了传说学派支持者的心智。

由于非洲西海岸曾今在某些 历史 时期的确是被海水淹没过,以至于比对了柏拉图关于亚特兰蒂斯城的描述,“撒哈拉之眼”某些地方与这座神秘的失落之城还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环状结构尺寸与山脉大海的位置描述等等。

亚特兰蒂斯文明是玛雅人所推测的地球上的第四次文明,也称光的文明。传说中拥有高度文明发展的一个古老大陆,最早的描述是在柏拉图的《对话录》里,说其在公元前一万年被史前大洪水所毁灭。根据玛雅历法的预言传说,地球上人类所生存的世界,一共有五次毁灭和重生周期,也就是所谓的“太阳纪”,在每一纪结束时,都会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毁灭性悲剧。其中第四个太阳纪就是亚特兰蒂斯文明,又称为光的文明,这一阶段的人类文明毁灭于巨浪滔天的大洪灾中。

在柏拉图的笔记中提到“他祖上梭伦九千年前左右,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罗陀海峡)对面,有一个很大的岛,从那里你们可以去其它的岛屿,那些岛屿的对面,就是海洋包围着的一整块陆地,这就是‘亚特兰蒂斯’王国”。当时亚特兰蒂斯正要与雅典展开一场大战,没想到亚特兰蒂斯却突然遭遇到地震和水灾,不到一天一夜就成为希腊人船难以到达的地方。(沉入海底的意思)

当然“撒哈拉之眼”就是亚特兰蒂斯城的假说有个前提就是抛开时间这个重要因素不谈。毕竟从“撒哈拉之眼”的岩石年龄判断至少是白垩纪中期的事情了。当然也不排除之前的文明在环状结构上建立城市和建筑的可能。但是一场大洪水之后什么遗迹都没有留下。

梵观点: “撒哈拉之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眼睛”已经见证了人类几次的文明与毁灭。

本文部分内容和引自:青铜马弓手

人类登月

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

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国会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测的计划“阿波罗月球探测计划”。“阿波

罗”计划的任务包括为载人月球飞行作准备(由“阿波罗”1——10号完成),并进行载人月球飞行(由“阿波罗”11——17承担)。1969

年7月20日,“阿波罗”登月舱降落到月面,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登月活动。到了1972年,人类先后登月6次,对月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

学考察,使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宇航员们放在月球上的地震仪记录表明,月球和地球一样,也有一层外壳,其厚度为40——60公里。这个数据是在风暴洋和弗。拉摩洛等地区测定的。月壳下面是月

幔。月幔大致又分为三层。上层月幔厚240公里左右,主要由古代“岩浆海”里沉淀 下来的较重物质构成。中层月幔达480公里以上,这里大概还保存着混沌时代形成

原始月球的“胚胎物质”。上述两层都是固态的,但具有可塑性。内层月幔处于局部熔融状态。月球的中心部分是月核,其温度约为1000摄氏度,远远不如地核那么

热(地核温度为5000——6000摄氏度)。月核很可能是熔融的,可能是由低熔点的硫公铁物质构成。对月球的探测还发现月球的质量分布不均匀,月球近侧存在几个

“质量瘤”的重力异常区。

在“阿波罗”科学实验站里装设了很先进的月震仪器。经探测,月球上也有月震,但月震的次数比地震少得多,释入的能量也远远小于地震。月震很弱,最大的月震

为1-2级。除了陨星撞击引起的震动之外,当月亮离地球最近或最远的时候,由于地球的起潮力作用,常会出现月震。

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对宇航员带回的月岩样品进行了多种项目的共同研究。经实验室分析得出:月岩中已发现近60多种矿物,其中有6种在地面上尚未发现;在月岩和月

土中发现了地球上的全部化学元素;没有发现可生存的月球有机物,也无古微生物的证据;在某些月岩中有微弱的剩余磁性;月球样品中存在许多太阳活动事件踪

迹;根据样品的同位素分析,得出月球年龄约46亿年。 在大部分被月尘和岩屑覆盖的月球表面上,宇航员看到各种形状、大小、出现频率不一的岩石,还发现月球表

面散布着一些具有光泽的玻璃物质。月尘在各处的厚度不同,薄的地方只有几厘米,厚的地方有5——6米。

到达月球的宇航员在漆黑的月空中看到大而发光的地球。月球探测器还在月球空间拍下地球的照片以及绕观月球和地球队的照片。月球上的地球光要比地球上的月光

明亮8倍多。

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对月球探测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多少世纪以来的地面观测。“阿波罗”登月成功,是人类科学的结晶,开创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

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可能建立沿月球轨道飞行的实验室,巨大的天文望远镜也将在月球上从没有空气的太空观测天空;人类也将可能把月球作为出发到

遥远行星的一个落脚点。

登月

一场竞争的结果

50年代末60年代初,前苏联连续获得数个空间赛第一:1957年1 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进入太空……与之相比,尽管美国也获得了两个第一:1960年 4月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962年7月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作试验性通信,但同苏联的巨大成就相此,显得小巫见大巫。在加加林飞行之后不到四个星期,美国航天员阿兰·谢泼德中校乘“水星”号飞船进行了亚轨道飞行(186千米),它说明美国具备了摆脱空间困境的能力。1961年5月25日,美国肯尼迪总统向全世界宣布实施宏伟的载人登月计划。

这个“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虽然是美国与苏联竞赛的产物,但也可以认为是人类向太阳系扩张的第一步。

宏伟工程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预计1969年7月2 0至21日首次实现登月。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飞船,其中5次成功,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整个工程历时约11年,到1972年12月结束,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它是本世纪人类最宏伟的工程之一。

该工程的第一步是确定登月方案,它包括论证飞船登月飞行轨道和确定载人飞船总体布局。最后选定月球轨道交会方案,相应地确定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飞船的总体布局。

为了进行载人登月,美国先实施了四个辅助计划,即在1961年至1965年发射九个“徘徊者”月球轨道器,用以了解未来的“阿波罗”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在1966年至1968年发射五个“勘探者”月球着陆器,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在1966年至1967年发射三个“月球轨道环形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地点进行详细观测,从而选出10个登月点;在1965年至1966年发射10艘“双子座”飞船,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和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及舱外活动训练等。

“阿波罗”工程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研制低轨道运载能力为127 吨的大推力“土星5”运载火箭。

研制“阿波罗”飞船是该工程的“重头戏”。飞船的指令舱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服务舱装有主发动机等系统;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

首次载人登月是由“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的。当时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当飞船与“土星5”火箭第三级分离,且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便开始接近月球,此时飞船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接着,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并驾驶登月舱与飞船分离,这时飞船指挥舱内的一名航天员继续驾驶飞船绕月球轨道飞行,而另两名航天员则乘登月舱在月面着陆。登月后航天员采集了岩石和土壤(22千克),展开了太阳电池阵,安装了月震仪等。任务完成后,他们乘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月球轨道,与飞船对接,最后返回地球。

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又陆续发射了“阿波罗”12至17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故没有登月(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另五艘飞船均登月成功,“阿波罗”15至17飞船的航天员还驾月球车在月面活动,采集岩石。

航天员在月球上钻取了三米的月球岩芯,发现多达57层,每层代表一次陨石冲击,还测量了月球内部发出的热流……“阿波罗” 工程极为壮观,它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使载人登月的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鹰”落向月面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火箭(40层楼房高)在百万人的关注下缓缓升空。这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似乎亘古沉睡的月球正静静等待着“土星5”运送地球使者的来访。当“土星5”把“阿波罗11号”飞船送入近地轨道后,后者便开始独自飞向月球。

“阿波罗”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指令长是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舱驾驶员是埃德温·奥尔德林,指令舱驾驶员是迈克尔·柯林斯。从地球到月球大约有38万千米,“阿波罗11号”飞船上载着三名航天员经过75小时的长途跋涉,于19日进入月球引力圈。20日清晨,“阿波罗”到达月球上空4900千米后,接到休斯敦飞行指挥中心命令,减速飞行,进入月球轨道,于是飞船服务舱发动机逆向喷射,进入了远月点3 13千米、近月点113千米的椭圆轨道,此时飞船绕月球一圈只需两小时。在月球轨道上,航天员们紧张地进行登月前的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进入名叫“鹰”的登月舱,而柯林斯则仍留在称作“哥伦比亚”的指令舱中。

伟大的时刻终于来临了。21日2时许,登月舱的发动机被点燃,使它与指令舱分离。指令舱由柯林斯驾驶继续绕月飞行,而登月舱则载着两名航天员缓慢向月球飞行。当阿姆斯特朗看到窗外要降落的地方有乱七八糟的卵石时,便决定继续飞行,寻找平坦的地方。最后奥尔德林手控登月舱在月面“静海”的一角平稳降落,登月获得成功。

个人的一小步 人类的一大步

他俩向窗外眺望,进入眼帘的是一个遍布陨石坑和大石块的陌生世界。虽然他俩都情不自禁地想走出去看一下这块神秘的地外之地,但还是自我克制地按预定计划,等待地面中心指令。他们先在舱内美美地睡了一大觉,醒后在舱内吃了月球上的第一顿饭,又检查了舱内仪器、燃料装置、氧气供应情况。当一切都经过精确无误地核对后,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彼此帮助穿上登月服。7月21日11时56分,阿姆斯特朗打开登月舱舱门,挤出去,小心翼翼地把梯子竖下月面(在地球上未曾模拟过此动作),他带着电视摄像机慢慢走下梯子,踏上了人们为之梦想了数千年的月球,这时他说:“对我来讲这是一小步,而对于全人类而言这又是何等巨大的飞跃。”19分钟后,奥尔德林紧步阿姆斯特朗的后尘,走出登月舱。当他走到月面上时,第一句话就赞叹说:“啊,太美了!”他也像阿姆斯特朗一样,很快学会了地球人不习惯的移动方法:跳跃。他俩时而用单脚蹦,时而又用双脚跳,有些像袋鼠。两人首先在月球上放置了一块金属纪念牌,上面镶刻着:“1969年7月。这是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的地方。我们代表全人类平安地到达这里”。

7月22日下午1时56分,阿姆斯特朗奉命指挥“阿波罗”—11飞船指令舱离开月球轨道,踏上返回地球的旅途。7月25日清晨1时5 0分,“阿波罗”—11飞船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

永载史册

“阿波罗11号”登月后,又有五艘飞船相继成功登月,其中“ 阿波罗”15、16从环月轨道上各发射了一颗环月运行的科学卫星;阿波罗一15、16、17的登月舱中还各带一辆月球车,用于扩大航天员的活动范围和减少航天员的体力消耗。这6艘登月飞船的航天员在月球上一共停留280小时,足迹达100千米,带回岩石样品约440 千克,这些均大大充实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

“阿波罗”工程是当代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科技项目之一。它的出现导致60至70年代产生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后来又将该计划中取得的技术进步成果向民用转移,带动了整个科技的发展与工业繁荣,其二次开发应用的效益,远远超过“阿波罗”计划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与社会效益。

总之,载人登月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3204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