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把发射火箭叫宇宙飞船,美国叫航天飞机,中国叫什么

俄罗斯把发射火箭叫宇宙飞船,美国叫航天飞机,中国叫什么,第1张

美国也有宇宙飞船,苏联也有航天飞机

这名字不是因国家来区别的,而是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是不同类型的航天器,都需要利用火箭发射上去,本质区别是飞船是一次性使用,而航天飞机可以反复使用

宇宙飞船严格说应该叫太空飞船、航天飞船

苏联的第一代太空飞船是“东方”,之后是“上升”,现在是“联盟”,俄罗斯仍在使用中

苏联解体前唯一的航天飞机是“暴风雪”号

美国的三代太空飞船分别是“水星”“双子座”和“阿波罗”其中后者执行了探月任务

美国现在在使用航天飞机

我国现在使用的是太空飞船,名字不用说了吧——神舟

随着俄乌紧张局势的不断升温,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加大了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而美国对俄罗斯采取的极限制裁已经从经济、能源延伸到了航空航天领域。据悉,目前在距地球4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中,共有两座空间站正在运行,也就是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国际空间站中有7名宇航员在轨工作,但随着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就减少到了4名宇航员。

3月30日,美国宇航员马克·范德·海(左)与俄罗斯宇航员彼得·杜布罗夫(右)和安东·什卡普列罗夫乘坐俄罗斯“联盟”飞船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

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是在美俄激烈博弈的时候返回地球的,不过,俄罗斯也并未因此丢下美国宇航员不管,还是让其随着联盟号飞船返回到了地球。

美俄两国则随之展开了新一轮的交锋。事实上,在西方国家的全方面制裁下,俄罗斯也采取了强势的反击措施。

俄国家航天公司已停止与西方国家联合项目

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不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的时候,俄罗斯也在航空航天领域进行了反制。此前,据新华社报道称,当地时间4月3日,俄国家航天公司总裁罗戈津公开表示,只有西方国家无条件解除对俄制裁,才会恢复在国际空间站等太空项目的正常关系。

罗戈津2日接受俄罗斯国家电视台采访时暗示,西方对俄所施制裁可能会干扰俄罗斯航天器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货运。他强调,西方伙伴需要国际空间站,而离开俄罗斯,空间站无法得到妥善管理,“因为除了我们,没有人能够向国际空间站输送燃料……只有我们的货运飞船发动机能够修正国际空间站轨道,使其免受空间碎片影响”。

综合西方媒体报道,罗戈津2日晚些时候在个人社交账号写道,他收到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比尔·纳尔逊、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瑟夫·阿施巴赫尔的回信。其中,纳尔逊写道,与俄罗斯航天局的合作应该继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与美国当局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特别是关于受到制裁的俄罗斯企业,NASA还拍着胸脯保证,任何出口管制都不会影响到俄罗斯与美国在民用航天领域的合作。

事实上,NASA在俄航天局面前没脾气是有原因的:NASA目前不具备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能力,想上天,蹭俄罗斯的飞船是目前的主要方式。如果俄航天局和美国全面解除合作,国际空间站上的美国宇航员想回地球都难。

不过,罗戈津重申,“只有完全、无条件解除制裁,才有可能全面恢复空间站伙伴之间的正常关系”。他3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出于道德和伦理原因”,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停止了与西方国家的联合项目。该公司不会与向乌克兰当局提供武器和政治支持的国家有任何合作。

美国在太空 探索 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人类的载人航天事业始于苏联的东方计划。在1957年成功将人类首颗人造地球卫星 “斯普特尼克1号” 送入太空后,苏联很快开始了 “东方计划”;1961年,加加林顺利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为这一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美国不甘落后,从1958年到1966年,美国先后开启了“水星计划” 和 “双子座计划”,实现了将美国人送入太空以及进行太空行走的愿望。1969年7月21日2点56分 (UTC) ,阿姆斯特朗走下阿波罗11号登月舱的舷梯,将人类的足迹印到月球表面,美国在太空争霸中反超苏联。阿姆斯特朗登月也刺激了美国的太空探测野心,美国此后开始频繁发射火箭进入太空。但随着太空探测项目越来越频繁,NASA有点吃不消了:上去一次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就没了,NASA开始考虑研制出一种可以重复利用的航天飞机,这样可以大幅降低上天的成本。

在美国经济低迷财政赤字导致银根紧缩的2010年,NASA遵从民主党对太空 探索 的预期,进行更有野心的火星 探索 项目,于是一直耗费着天文数字资金的航天飞机项目被迫中止。美国的航天飞机归零后,NASA的载人航天就开始了蹭俄罗斯飞船的生涯,所以,这次俄航天局一说要取消合作,NASA马上就急眼了:这以后我咋上天呢?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别的替代方案,NASA还得死皮赖脸地求俄罗斯捎他一程,毕竟,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成本高达1500亿美元,每年的维护成本也高达四五十亿美元,美国承担了大头,这千亿美元真金白银都扔进去了,总不能因为舍不得几千万路费就拉倒了吧?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非得搭乘俄罗斯的飞船?

很简单,便宜,超级便宜。

二零零几年的时候,在美国还花着几亿美元一次的价格送宇航员上天的时代,俄罗斯宇航局的载人航天项目已经对外“出租”了,价格相比美国的航天飞机简直跟不要钱似的:一次太空之旅仅需2000万美元,美国发射一次航天飞机的费用,在俄罗斯可以送一个排的人上天了。

所以,航天飞机项目快结束时,NASA就找到了俄航天局“求合作”,想着花点钱跟俄罗斯共同享用苏联遗留的太空 科技 成果。以俄罗斯的经济条件,NASA志在必得。据官方披露,截至2019年7月,为了送美国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NASA累计在“联盟号”购买了70个座位,总金额39亿美元。而本来财政困难的俄罗斯航天局,在NASA的“帮助”下反而越活越滋润,度过了最缺钱的日子。

美媒述评:俄乌冲突或终结“太空关系相对友好”格局

美国《财富》杂志网站3月19日发表题为《乌克兰战争如何重启了俄罗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太空竞赛》的文章,作者系特里斯坦·博韦。文章认为,今年2月,就在出兵乌克兰之后不久,俄罗斯暂停了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2029年之前向金星发射探测器的联合任务。随后,在本周早些时候,欧洲航天局官员取消了“火星太空生物学”计划。该项目计划与俄罗斯合作发射一辆寻找外星生命的火星车。

现实是,政治在太空中已经并且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芝加哥大学的 历史 学家乔丹·比姆重点研究太空技术和 探索 历史 。他说:“太空不是个乌托邦式的变革性的地方。我们地球上的所有问题都会在太空复制或者放大。”

自从俄罗斯出兵乌克兰以来,西方 社会 一直孤立该国,对它实施了经济制裁,许多西方企业撤出了俄罗斯。西方航天机构纷纷效仿,为俄罗斯航天机构制造了一种痛苦的新现实。近年来,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事实上是依靠与西方的伙伴关系来获得运营和扩张的财政资源。

在过去二十年里,全球的太空关系相对友好。国际空间站是1998年启用的在轨研究实验室,被认为是多国合作和无关政治的科学研究的里程碑,甚至在2014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国际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加拿大航天机构共同运营。它将在2031年之前的某个时候退役。

虽然太空站并非任何一个国家所有,但俄罗斯负责的轨道部分对整个太空站的导向控制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俄罗斯航天机构屡次遭遇制裁。去年6月,罗戈津就曾表示,如果美国不取消对俄罗斯“进步”火箭航天中心和俄罗斯中央机械制造研究所的制裁,俄罗斯将在2025年退出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并将建造自有空间站。

德媒文章:西方对俄制裁将严重影响国际太空合作

德国《我们的时代》网站近日发布题为《合作受到干扰》的文章,作者为德国的***前副主席、德国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和柏林莱布尼茨科学学会成员尼娜·哈格尔,文章认为,在乌克兰爆发的冲突以及对俄罗斯日益严厉的制裁也影响到俄罗斯的民用太空旅行。不仅在高技术的进口方面,而且这种情况正在对太空研究和太空旅行的国际合作产生首波严重影响。

在2月24日宣布第一波制裁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将其整个团队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火箭发射场撤出。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未来将不再从那里进行任何发射。另外,今年所有带有“西方”的外国有效载荷的俄罗斯火箭(例如来自美国“一网”卫星的火箭)的发射也已被取消。另一方面,欧洲航天局现在已经终结了“Exomars”,这是一项计划已久的火星飞行联合项目,俄罗斯应为此提供着陆器。德国宇航中心也暂时中止了与俄罗斯同事的合作。迄今为止,已开展合作的一些研究项目尤其受到影响。此外,不应再与俄罗斯的相关机构开展新的项目或倡议。

同样令人愤慨的是,由于俄乌冲突,甚至以第一位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命名的美国太空基金会的一项活动也被重新命名:因为加加林是俄罗斯人。

图谋不轨,美欲借俄乌冲突强化太空霸权

事实上,俄乌冲突中所有军事行动的背后,几乎都有各方太空力量博弈对抗的影子。虽然美国一直避免直接“下场”同俄罗斯进行“面对面”交锋,但其一直为乌提供太空信息支援。此外,美国还让盟友中断同俄罗斯的航天 科技 合作,并对俄航天产业实施制裁。有评论指出, 这些举动暴露出美国的图谋不轨——欲借俄乌冲突之机推进太空战略、强化太空霸权。因此也有忧虑认为,美俄新一轮太空争霸将开启。

实际上,在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二天,在美国军方授意下,美国麦克萨技术、黑色天空等公司就持续向乌提供俄军兵力调动卫星影像;美国鹰眼360公司通过监测GPS干扰定位俄军装备部署;美国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不仅为乌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还向其输送了大量“星链”卫星通信终端。这次冲突,俄军多名高级军官阵亡。外界猜测,这与美国公司将大数据支撑下的人脸识别技术与乌方共享有关。

此次俄乌冲突中,美国以保障盟友安全为由,一边在乌克兰大肆开展军事情报支援和信息战活动,一边敦促欧洲国家升级换代武器装备系统、加速推广新的军事数据接口标准。这些举措无疑都在试图将欧洲国家紧紧捆绑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战车上。

同时,俄乌冲突发生后,美国在半导体、电信、导航、激光、微电子和传感器等尖端技术领域对俄罗斯发起制裁,其目的之一就是限制俄太空技术发展。此外,由于美国煽风点火,俄欧关系恶化,双方几乎中断了航天领域的所有国际贸易合作,而美国则趁机抢走了欧洲的大量卫星发射订单。可以预见,未来欧洲在太空领域对美国的依赖将有增无减,世界航天发展格局很可能因此发生改变。

俄罗斯愿与中国深化航天合作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裁罗戈津在接受CGTN采访时表示,俄罗斯和中国可以共同为天宫轨道站建造模块。他指出,俄罗斯和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可以一起”行动。罗戈津说:“要成为太空朋友,首先必须是地球上的朋友,而俄罗斯和中国是地球上的朋友。”他补充说,双方可以讨论共建模块。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评论道,经历了四代空间站的建设,俄罗斯在建设空间站、管理空间站和开展科学实验方面都是非常有经验的。虽然中国的空间站即将要建成了,但是如果有俄罗斯科学家参与的话,应当说是强强联合,会使中国的空间站建设更上一层楼。中俄应该更加密切合作。因为航天事业,特别是深空探测,这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应当是由各国发挥自己的优势、优势互补,联合起来进行。无论是从技术的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强强联合都是最好的。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裁罗戈津表示,俄中建立月球站项目的关键方面是合作伙伴的平等。缺乏这种平等是俄罗斯退出美国“门户”项目以创建国际载人绕月站的主要原因。

美国:火星上发现液态水。美国:火星上发现生命迹象。美国:火星上发现疑似外星人。美国:火星上发现。。。上帝:敢碰月球不?美国:(迟疑)不敢。。。哎,是。。。不能!上帝:为什么?再不登月,就要被中国捷足先登了。美国:(叹息)别提了!我48年前就已经宣布登上了。。。(吸气)而且是连登7次只有一次失败!上帝:(沉默)。。。现在去尝试还有机会。美国:(叹息)唉,没机会了,当年根本没那技术。如果现在再去试验,不就露馅打脸了嘛!再说以人类的科技,就算是现在,也还是遥不可及啊。。。上帝:难道你就甘心眼睁睁看着别的国家去征服月球?美国:那有什么办法?(懊恼)真想掐死当年的自己。。。还好有火星!我现在只想把注意力放到火星上,管不了月球了,先搞定火星再说。虽然路途遥远,但就技术上来说,登陆火星要比登月容易多了。上帝:祝你好运!

那么,人类究竟有没有能力登月呢?这里先提一个问题:人类有没有能力登陆地球?有点奇怪是不是?你没有看错,是地球!这个问题留到下边详细解释。朋友们,本帖可以自由评论,如果你评论不了,说明已经被网(有)站(关)人(部)为(门)封锁了

只要换位思考一下,以人类的现有技术,地球上发射一个几十吨的航天器,需要至少几百上千吨级别的助推火箭,而且还得在一套精心设置的发射平台上,还得有一个发射中心,完备的配套设备及技术、人员以及物资支援之下,经过周密的安排计算才得以实现,在别的星球上这些都不具备。同样道理,一个几十吨的登陆舱要在别的星球上发射出去,同样需要几百上千吨级别的助推火箭。在地球上,可以利用空气作为导向作用;在月球上,没有空气,靠什么导向,光有助推火箭是不够的,既不能导向,功率也不受控,所以需要至少三组推进系统——功率可控制的超级引擎。在月球上不仅是发射返回的问题,更困难的其实是着陆过程,实际上软着陆所需要的燃料比发射返回所需要的燃料更多,难度更大。这和地球不一样,有大气层的星球,着陆比发射要容易得多。靠燃烧液氢和液氧的火箭作为助推动力显然是行不通的,一则燃烧过程显然是难以受控的,二则登录舱的规格及重量显然是不足以携带三组火箭助推器。更大的挑战其实还在于控制系统。48年前可没有自动化控制,若不能智能调节引擎之间的功率配合,那么发射或着陆都是无稽之谈。就算能发射出去,也只会像放鞭炮一样到处乱窜;着陆过程也一样,只会摔个狗吃屎,或仰八叉,而不会头上脚下。高能燃料引擎的喷射功率细微变化的控制是极难的。这种超级引擎现在都造不了,更别说48年前。有些人说的发现登月痕迹,还有月球土壤之类的“证据”,这些逻辑的缺陷和论据的站不住脚,道理之简单,根本就用不着批驳。只要想想往地球上掉的陨石就行,航天器或宇宙碎片往星球(月球)上扔或掉落是很容易的事,反之脱离和往外飞却极难。还有些人天真的以为,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所以就没有空气阻力,所以所需要的动力就可以减少。事实上有些事情跟你的想象不太一样,空气虽然有阻力,但是它也能产生动力,阻力越大,动力就越大。水的阻力比空气大,在水里几百马力的动力引擎就可以推动千吨级的轮船,而在空气中用上十倍功率的引擎也不一定推得动同吨位的航行器。如果地球上没有空气阻力,那么发射火箭将会变得极其困难,所需要的燃料将会成倍增加。地球上所有的飞行器也都将瘫痪,除了像弹道导弹那样抛射。以人类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48年前(载人)登月的难度,比现在载人登火星要高百倍。人类到目前为止,都还不具备载人登月技术,或载人登其他任何星球的技术。就算未来五十年内能够实现载人登火星,也实现不了载人登月。人类如果拥有能够载人在月球上软着陆的技术,或者载人发射脱离月球的技术,只要能做到其中一点,那么,第一、二、三宇宙速度早就可以失效了。然而若干年后,美国航天飞机的悲惨收场,强有力地印证了,美国所谓的“登月”之后若干年,其仍然不具备真空环境下的有效推进技术。时至今日,人类都没有发明或制造出可在太空环境下对航天器进行有效加速和推进的引擎或助推装置。而若以火箭这种简单粗暴依靠燃烧液氢和液氧来产生推力的装置,一旦点火便一泄如注,几乎不受控制,顶多持续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时间,这种装置只有在地球上,一切条件都完备的情况下才适用,而且必须在有空气介质作导向的前提下,到了太空中就会完全乱套。然而令人绝望的是,在太空中,人类找不到可替代的更好的动力来源。即便在地球上令人信服的核动力,到了太空也不管用。地球上在水或空气等介质中,只要螺旋桨持续不断的旋转,就可以产生源源不断无休止的推进力。而在太空中,螺旋桨转的再快,也产生不了任何推进力,只有往外抛出质量才能产生推进力。所以该携带多少燃料还是得携带多少燃料,该以多大的速度往外喷出质量,就得以多大的速度喷出质量。所谓的“阿波罗登月舱”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具备登陆月球的能力,不管是结构形状上,还是引擎配置上,甚至大小规模上(燃料携带量),以及控制系统上。这里的“登陆”指的是软着陆,如果是掉下去,结果当然也能在月球上,那就另当别论。从公开的资料或按官方的说法,“阿波罗”登月舱加返回舱的质量(包括燃料)是80吨,再加上服务舱的质量,总质量应该是在100多吨到200吨左右,为摆脱地球引力,从地球上发射出去到火箭脱离以后的初速度为112公里每秒。绕月轨道的飞行速度在17公里每秒左右,所以在抵达月球轨道之前,需要从112公里每秒减速到17公里每秒左右,速度增量达95公里每秒,这比第一宇宙速度还大,那么问题来了,一个200吨左右的飞船它靠什么来减速?这至少需要2000吨级的助推火箭。登月以后的返回舱加上服务舱,要返回地球,它在到达绕地轨道之前,应该要从17公里每秒加速到79公里每秒,它又靠什么来加速呢?这也至少需要几百吨级别的助推火箭。人类到目前为止还不具备这种当量的航天器的太空变速能力。 幻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没错,你用不着怀疑,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就是,目前的人类载人飞船是没有能力进入月球轨道的。至于后续的着陆、发射和对接、返回,全都是扯蛋。而更令人绝望的现实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射的所有航天器,只要摆脱了地球引力,也就是脱离了地球轨道以后,就没有能力再返回地球,甚至包括那些小型的探测器也不例外,唯一能够返回的只有电磁波信号。迄今所有能够返回地球的人类发射的航天器,无一例外,都是在绕地轨道上飞行的。当然,如果发射一个航天器纯粹只是为了去太空绕一圈然后飞回地球,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这种可能性就是:用一个几千吨级的运载火箭把一个几百吨级的航天器发射出去,人类想尽办法,最后返回一个几吨级或几百公斤的物体,还是有可能的。显然,这种可能性只存在于理论上,除了变速问题,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2现在还在相信美国人登月是真的人,不是无知,就是在秀自己的智商。三年半登7次,这是多么成熟的技术!美国可不是一个谦逊的国度,更不是一个低调的国家。如果拥有这么成熟的技术,以美国人在地球上称霸的野心,早就去月球上发展基地了,作为离地球最近的星球,绝对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既可以作为将来发展太空的跳板,也可以回过头来监控地球,而且物资补给也最为便利。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削尖了脑袋去折腾火星,舍近而求远。只要掌握了登月技术,那么登陆火星就不再是什么技术门槛了,而只是路程的问题了。不要说三年半登月7次,以现在的美国所拥有的技术和经济实力,在35年内载人登月1次做得到吗?做不到!50年都做不到。吹牛既不需要成本,也不用上税。

3有种痛苦,如果你没亲身经历无论如何是体会不到的。这种痛苦就叫做尴尬的痛苦,身陷其中不但痛苦而且非常尴尬,上不去下不得,只能悬在半空,进退维谷。美国航天局正在经历着这种痛苦。牛逼吹大了,真相却已揭穿,实在难堪。美国人也知道,自己的登月骗局,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真相大白,无论如何是否认不了的了,但也绝对不能承认,就算地球人全都知道了,美国航天局也不能自己捅破这层窗户纸,这是人之常情(谁说只有中国人要面子?)。所以现阶段的美国航天事业,只要是涉及月球和登月的事,都绝少提及。倒是国内颇有一群掌握话语权者,天天以科技的名义,在网络上大肆鼓吹美爹的“登月伟业”,或纪念,或膜拜,或颠倒是非,言而总之,其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掩盖真相。美国航天局也在苦苦思索如何解套,但这是个无解的套,至少目前如此。也许美国航天局现在全力致力于火星探测,不啻为一种迂回的解套策略,如果能够突破火星登陆技术(其实登陆火星并不是什么技术上的门槛,在地球上试验就可以了,只是路程遥远,如何携带充沛的燃料倒是个难题,这是个真正的槛),以此为基础,再慢慢钻研登月技术,以求一击必中。严格来讲,载人登陆火星在技术上也是有门槛的,这个门槛很大程度上不属于登陆过程,而更属于发射返回过程的,这个技术门槛具体来讲,就是需要下边提到的“垂直起飞垂直降落(VTVL)”技术,换句话说,以现有技术,人类要实现载人登陆火星并返回,就得把一个几千吨级的运载火箭连同返回舱一起发射到火星上,然后依靠这个几千吨级的运载火箭从火星上把返回舱发射出去,返回舱再飞回地球(有点绕,是不是?)那么问题来了,人类要把这么一个几千吨级的庞然大物从地球上发射出去,需要制造一个几十万吨级的运载火箭(知道难度在哪里了吗,脑补一下),这中间还隐藏着许多技术难关,比如说“二次发射”,在地球上试验什么的都好说,万一到了火星上出了故障,发射不了;比如降落地点,在地球上还可以提前搭建好一个发射平台,而且有一个发射中心,在火星上可不会有人帮你事先搭好一个平台的,万一降落时倾斜了,或者万一倒地了,出现任何一种状况,都足以导致这个计划泡汤,所有宇航员狗带。目前SpaceX公司的“垂直起飞垂直降落(VTVL)技术”,名义上是在研发“可重复利用火箭”技术,实际上是在为登陆火星做试验。有点不幸,保守估计,这条路40年内走不完,这从“登陆火星试验”所处的阶段有多初级就可以看出来。

4有句俗话再次被印证,叫做“哪壶不开提哪壶”。当事人三缄其口,事实上,如今美国航天局开口必谈火星,闭口不谈月球,谁都知道其之于“月”事讳莫如深。同时,网络上不断有人制造各种舆论,抛出“地球即将毁灭论”、“月球背面外星人威胁论”,“霍金警告不要登陆月球”等等谣言,力求将世人的注意力往火星上引。然而却有一群狂热的“爱国人士”(当然是坚定的热爱着美帝的中国精英人士,简称之),竭尽全力,废寝忘食,搜罗各种蛛丝马迹,举出若干“证据”以力证“美国人登月是真的”。当事人为自己的谎言无计可施之时,你却竭力去证明他是真的,你有没有考虑当事人的感受?

5未来50年内人类不会有能力登陆任何其他星球—包括火星和月球。先把话搁在这里,2068年再来验证。人类虽然能够在地球上作威作福,制造各种武器,发动战争,互相残杀,破坏自然,消灭物种,无休止争夺、消耗、浪费能源;也能够耍点小聪明,发明制造各种电子电器设备或机器人,发现归纳各种科学知识,发展理论,甚至探索宇宙奥秘,但是,人类一旦离开地球大气层,就连婴儿都算不上。人类目前发射出去的航天器,诸如地球卫星,轨道空间站,探测器,火星车月球车之类的,充其量相当于婴儿的玩具或摇篮,连头都不敢往外探,一不小心就会跌落伤亡,死无葬身之地。事实上,就连发射航天器都还受限于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即在离开地球大气层之前加速到每秒79公里、112公里、167公里的初始速度才能不掉落引力的束缚。换句话说,基本上不具备太空真空环境下大吨位航天器的有效加速或推进能力,也就是说,人类想载人在月球上软着陆或发射返回,做梦都不要想。 假如有一天,人类发射航天器不再需要助推火箭,也不再需要发射平台,更不需要发射中心,而只要把航天器直接拉到野外随便一个地方,扔在那里,然后航天器就能自己发射出去成功,而且这个航天器返回地球以后,不需要接受任何支援就可以再次发射出去,这时候再来宣布已经成功载人登陆某地外星球(具有大气层的固态星球),就可以相信了。假如有一天,人类发射航天器,在满足上一条的基础上,航天器脱离地球大气层时的初速度不再需要达到79公里每秒(第一宇宙速度),而只需要100米每秒,或200米每秒,或其它任意远低于79公里每秒的速度的时候,再来宣称其已经可以成功载人登陆月球,也可以相信了。否则,任何国家或团体,任何时候宣称其已经成功载人登陆其他星球,都是不可信的。

6本来不打算写这一条。一出低级的骗局,根本不需要正面去质疑它,也不值得去质疑。事实上当年美国的航天技术远远落后于苏联。而美国人耍阴谋的手段却遥遥领先于世界,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苏联人是仰首而上,埋头苦干,实实在在的在发展航天技术,所以最后苏联经济破产了,国家解体了。美国人的编剧水平很高,剧本写得很不错。仅靠吹嘘就把一个强大的对手拖垮了。那还是个懵懂的年代,也是个信息不怎么透明的时代,对手的技术比自己领先太多,美国人也摸不透,苏联的航天技术究竟到了什么程度。美国人最最当心的事情是,苏联人可能会在短期内实现载人登月——那样的话,美国整个国家政局都会很不妙——所以就编出了一个未来100年内都实现不了的弥天大谎——阿波罗登月计划。“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实在是大言不惭,恬不知耻。美国人做事情是很严谨的,尤其是他们布局一个骗局的时候。经常观看NBA比赛的人,尤其是季后赛总决赛的时候,就会有所体会,如果NBA联盟要操控一场比赛的话,那么天时地利人和,方方面面都会做到真假难辨,比真的还真。然而骗局终究只是骗局,不管你做得再天衣无缝,也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美国人这“一小步”,实在是迈得太过“巨大”了!从1961年4月12日苏联第一次把人类送入太空开始,到1969年7月美国实施载人登月,中间只有短短的八年时间!“1968年10月11日,美国发射“阿波罗”7号飞船。航天员希拉、艾西尔和坎宁哈姆绕地球飞行163圈,历时260小时9分钟,22日返回。这是“阿波罗”飞船的第一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1968年12月21日,美国发射载有波尔曼、洛弗尔和安德斯的“阿波罗”8号飞船。飞船进入距月面112公里的月球轨道上飞行了10圈,时间20小时6分钟,并向地球发回电视。27日返回。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绕月飞行的载人飞船。”从载人绕地轨道直接跳到载人绕月轨道,中间居然可以不用无人飞船过渡!而且只隔了两个月时间,这步子真是“巨大”啊!“阿波罗登月”的技术基础是什么?没有。试验基础又是什么?没有。那么在实施载人登月之前究竟做了什么准备?公开的资料是这样的,“1969年5月18日发射的“阿波罗”10号飞船进行了登月全过程的演练飞行,绕月飞行31圈,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下降到离月面152公里的高度。”然后,“1969年7月20-21日“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飞往月球,其中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功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人类踏上月球的理想。”中间也是只间隔了两个月时间!原来月球登陆过程和发射过程是不需要试验的!不需要无人登陆试验以及发射试验!也就是说,美国的登月计划的实施是不需要先做试验的,前一次只要在绕月轨道上飞若干圈,下一次就可以直接登陆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美国式幽默?但这无疑将是人类航天史上的最大幽默!然而我们天朝仍然有一大批美帝拥趸坚信不移。网络上差不多天天都有关于美国“登月伟业”的文章,不是膜拜,就是辩解,要么列出若干证据,照片若干,视频若干,要么将质疑的声音斥为“阴谋论”。说实话,那些照片和视频,以及辩解的逻辑缺陷,就像白天月亮反射出来的光一样苍白无力。倒不如直接把好莱坞某些科幻**的剧照晒出来,可能更有说服力。科幻**和小说看多了,以为航天器只要尾部喷出一缕“幽幽的蓝光”,就可以腾空而起,瞬间远去!即便到了今天,人类直接从地球上发射航天器,直接在绕地轨道上实现航天器对接,也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做不到百分百成功。而40多年前的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剔除其中一次因“服务舱暴躁”故障而导致“登月舱”直接返回地球外,6次实施登陆月球6次成功,6次月球发射6次成功,6次绕月轨道对接6次成功,7次返回地球7次成功,100%成功,这是怎样的一个概率,实在是不可描述,不仅如此,第一次实施登陆之前,还没有做过实地试验!这要是编成科幻小说,也是相当的精彩!我第一次感觉到人类的语言,人类的想像力是如此的匮乏!

7可行性分析。从事机械行业的人就会了解,一个简单的价值百八十万的非标设备项目,从立项到方案可行性研究到图纸设计到选型采购加工再到组装调试直到可以正常投入使用,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一般也得四到六个月甚至更长的周期。事实上不存在一切都顺利的事,总难免有点误差,或有点失误,或出点故障。设备的升级或更新换代所需要的时间也差不多。所谓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在三年半时间内实施了7次,平均不到半年就实施一次!作为高精尖技术的登月器,动辄数以几十万记的零部件,涉及众多行业,无数的部门及技术人员,以及极其庞大的资金,就算假设已经拥有成熟的技术,从立项到准备到正式实施,少说也得三五年时间。实际上涉及的部门越多,行业越广,人员越复杂,难度就会越高,周期也越长。“阿波罗计划”每两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到半年,也就是说,每次实施登月计划都不可能以前一次为基础,因为不到六个月时间,从前一次登月完成到收尾工作到数据汇总处理归档再到总结提出改善计划,半年时间应该已经过去了,然后修改图纸,研讨,采购,加工,组装,调试,大概两三年已经过去了。换句话说,阿波罗登月计划7次所用的航天器、登月舱、运载火箭以及所有设备都是在第一次登月之前,就已经一次性下了总批量生产的,也就是说,每次都用同样的设备,只是重复了7次而已。所以美国在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科技工程项目上,花了7倍的资金,无数的人力物力,重复了7次,只是为了要发表那一句动人的台词:“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以及拍摄了无数优美的剧照,只为了向全世界炫耀“我成功登上了月球”?!(那些辩称“美国之所以这么多年40多年都不再登月的原因是因为花销太大”的人自己到一边去慢慢打脸)。三年半内实施7次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不止实际上行不通,就连理论上也是行不通的。大概只能在科幻小说或**剧本里实现。假如把时间跨度放大10倍,即35年内实施7次,平均每5年实施一次,理论上也许可行,但经济上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时间上也是很紧迫的。不要再问我为什么,事实就是现实里50年都玩不转一次,这又不是过家家打游戏。1961年7月苏联首次把人类送入太空,1962年美国也第一次把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到1969年“阿波罗登月”,中间隔7年时间。对航天科技来说,7年是极其短暂的,不管从火箭研发到登月航天器动力装置研究,还是从轨道变换到空间对接,也不管从航天器加减速到宇航服研制,还是从登录舱着陆过程实验到返回舱发射试验,以上随便哪一项都不是3、5年或更短时间内就可以轻易达成的,甚至一款宇航服的研制及各种试验验证花个3、5年也毫不夸张。上面已经分析了,48年前人类载人登月,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上还是时间上,都不具备可行性。冷战,对于敌对双方——世界上两大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都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只要走错一步棋,不是苏联崩溃,就是美国崩溃。在航天竞赛上,美国处于下风,当苏联首先把人送入太空的时候,美国输了一场,美国人的阵脚已经乱了,被牵着鼻子走,处于亦步亦趋的状态,越是急躁越难于发展,如果美国人也放手去拼航天技术的话,先崩溃的应该是美国而不是苏联。如果再输一场的话,美国政局已处于崩溃的边缘。所以美国是世界上最会耍阴谋手段的国家,技术上的落后和政治局势的紧张,使得美国人在政治策略上做出了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同时也使得美国人对人类科技发展的形势做出了极其错误的判断,这样,人类科技史上的一个旷世骗局——阿波罗登月计划——就这样诞生了。人类载人登月工程,即使放到今天,也毫无疑问是人类航天史和科技史上最大的科技项目。在航天史上,甚至在科技史上,任何一项重大的项目,光其前期准备都得三五年时间,就算一切技术图纸都已完备,实物装备也都造好了,接下来的试验阶段,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八年,甚至几十年,这都是必须经过的阶段,绝没有什么项目可以一试成功,步步顺利。而所谓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几乎是每一阶段每一步都一击即中,这不是科学,这是文学!而其时间跨度的设置,只能是游戏,绝不是科技。

8关于“辩解”的辩解及其它。关于“参加阿波罗计划实施的人数有40万之多,要让这么多人在几十年的时间守着“谎言”不说是不可能的”,说实话,我实在不明白这句话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或者是要辩解什么观点!这整个事件的关键只在那十几名“实施登月”的宇航员以及幕后操控的人身上。前面的39万9千9百人就算做的事情全是真的,他们这些人跟后边的“秘密”能有多大关系呢?假如你为他们制造了螺丝,或者你为他们加工了零件,或者你甚至为他们生产了核心电子设备,甚至你还看了他们的图纸,你是这个项目的直接参与者,那么你又能知道后边的什么秘密呢?就算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不管他们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哪个阶段的工作,就算设计了核心图纸,我想说的是,幸亏他们不能亲临“登月”现场,也不能监视“登月”现场,他们所能看到的,也跟我们吃瓜群众一样,就是所谓的“直播视频”和“登月”照片,否则他们也将集体的“抑郁”了,全都在大众面前和媒体面前消失,“不愿意”在公众面前露面,“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触或接受采访。不管以什么方式,也不管以什么手段,毫无疑问的是,那些最接近真相的人,除了同党,都是被打发了的,或被处置了的。知名的比如宇航员,还可以“抑郁”;不知名的比如科学家,可能直接就被隔离了,或软禁了,甚至处理了。成千上万的人才啊,这将可以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比肩!另外,你没有听到的声音,不代表没有声音。全世界都有发出声音,然而可能999%的声音你都不会听到,因为有足够大的力量或障碍可以让你永远都听不到他们不想让你听到的声音。就像国内质疑的声音似乎像炸了锅一样到处都是,但也许俄罗斯人也在纳闷,为什么中国人都没有发出质疑的声音,因为他们也有可能听不到我们的声音。美国国内也一样,甚至到处都一样。即便在我们自己身边,或者彼此之间,也有许多声音听不到,因为我们自己发出来的声音,也大部分都被封杀了(网友们,本帖可以自由评论,如果你评论不了,说明已经被网站人为封锁了)。 关于“为什么发出质疑的声音都来自民间,而不是国家机关或政府机构”?世界上过去有很多骗局或谎言,既不可能有直接的证据去证实它,也不可能有直接的证据去证伪它,但这不妨碍它只是个骗局或谎言。假如我说我三十年前去过土星而且在上面撒了泡尿,你有什么直接证据可以证明我去过,或证明我没去过?这种没有直接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或国家机构或正规单位站出来说什么都不太合适,甚至连有正式身份的个人比如科学家出来讲话也不合适。况且,作为一个正式的机构或组织,只有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才会公开发表观点或看法。如果没有一个契机,随时随地不合时宜的挑衅,那不就成了阿基诺三世,仗着有美爹撑腰就乱发浪。不合时宜的发声不会成为学术事件,而有可能引发外交事件。我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吃过美国阴谋手段的苦头。在国际的政治或经济外交事务中,政府或其他部门总不免要小心谨慎,甚至战战兢兢。“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成功登上了月球”这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句官方辞令,也成为了许多国家的政治保护色。总不会在一项合作谈判的紧要关头,突然出来宣布:我们强烈怀疑“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并列出若干证据。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美国军事势力威胁范围之内,或在它的*威胁迫之下。美国的盟国或小弟自然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另外,并不是你的国家或政府发出的所有声音你都听得见,也许政府发声的时候你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说难听点,也许你只是个井底之蛙,所以不要随便下定论。所以,这种事件通常只能是媒体或民间讨论。最近,某些善于编故事的国人又想出了新的花样——激光反射镜——美国人把若干“激光反射镜”安装在月球上,以便持怀疑态度的人验证,不信只要拿激光一照就会反光云云。美国人真是有先见之明啊!你有没有想过,镜子在月球上能够被照射到反光并能够在地球上被看到,需要多大的面积?我想说的是,这种弱智的把戏差不多就行了。

《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

中文名:从地球出发:NASA任务50年

英文名:WhenWeLeftEarth:TheNASAMissions

别名:当我们离开地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行动

版本:美国版6集

发行时间:2008年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第一集先锋英雄OrdinarySupermen 关于水星任务

第二集漫步太空FriendsandRivals 关于双子星任务

第三集老鹰号登月LandingtheEagle 关于阿波罗登月

第四集太空前哨站TheExplorers 关于天空实验室

第五集太空梭起落航天飞机TheShuttle 关于航天飞机

第六集定居外太空HomeinSpace 关于未来太空探索

约翰扬是美国航天飞机赫赫有名的首航指令长,也是美国资历最老的宇航员。但他把青春献给航天事业的航天生涯,却鲜为人知。

1985年3月23日,在美国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的约翰扬首次太空飞行20年庆祝会上,人们才知道他有20年的航天生涯。

约翰扬1930年9月34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童年时代在奥兰多度过。他首次航天飞行是1965年3月23日,他和同伴弗吉尔格里索姆,驾驶的“双子星座”3号,这种第二代飞船的外形和第一代“水星”宇宙飞船相似,由乘员室、动力室、机械室三部分组成,重32吨,长约57米,圆锥形,底部直径大约3米,顶部直径约1米,约翰扬和他的伙伴驾驶这种飞船创造了美国两人航天旅行的记录,绕地球飞行3圈,共4小时53分,成为当时的新闻人物,见诸于报刊、电台、电视台。尔后约翰扬一直活跃在美国的航天领域,1966年7月,18日,他和柯林斯驾驶“双子星座10号”飞船,绕地球一飞行了43圈,共计70小时47分,成功地实现了和阿金纳卫星对接,从卫星上取回一个收集微流星体的箱子。再次成为美国报刊的新闻人物。

最值得纪念的,是约翰扬两次进行举世瞩目的“阿波罗”计划飞行。第一次是1969年5月18日,约翰扬和其他两名宇航员驾驶“阿波罗”10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飞行75小时56分钟后,进入近月点11千米,远月点315千米的环月轨道。在绕月飞行616小时的飞行中,指令长斯塔福德和塞尔南进入登月舱,和母船分开,点燃下降火箭,乘登月舱飞行到距月球仅143千米的地方,为“阿波罗”11号飞船在月球着陆进行了近距离空中侦察,并拍摄了着陆位置照片,约翰扬担任这次飞行的指令舱驾驶员,登月舱脱离母船8小时后与指令舱顺利实现了对接。1969年5月26日,“阿波罗”10号在萨摩亚群岛附近平安着水,总飞行时间达192小时3分钟。第二次是1972年4月16日,“阿波罗16号”从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约翰扬担任飞船指令长,马丁利为指令舱驾驶员,杜克为登月舱驾驶员。在这次飞行中,他们驾驶登月舱在位于月面中央高地的“笛卡尔环形山”附近登月,三次使用价值800万美元的月球车。在月面探测20小时15分,在月面停留71小时3分,带回月球岩石955千克。为人类登月和探测月球的奥妙作出了重大贡献。

9年以后,年满助岁的约翰扬又荣鹰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首航指令长,和罗伯特克里平于1981年4月12日驾驶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举世瞩目的环球飞行。对于这一历史性成就,人们无不欢欣鼓舞,各国贺电纷至沓来,各种报刊竞相报道,约翰扬和航天飞机名扬四海,被载人航天史册。1983年11月28日,约翰扬,帕克及德国专家默博尔德等六名宇航员乘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约翰扬和他的伙伴们同心协力,第一次把重17吨的欧洲天空试验室施放出去,进行了乃项太空试验,制造了地球上无法制造的合金,拍摄了高分辨率的地球资源照片,创造了航天飞机飞行10天零8小时的记录,十分出色地完成了航天飞机的飞行和实验任务,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眯。充当宇航员并不是广种惬意的轻松事,必须经过长期苛刻的各种常规和特殊的体力、智力、飞行生理和基础理论的训练。为了驾驶航天飞机,约翰扬和罗伯特克里平从1978年1月开始接受全面训练,除每周要上25小时的航空学和天文学课程外,还要熟读长达21卷的航天飞机操作纲要,这部航行手册经常易稿,以至他的办公室里积存的油印讲稿厚达25英尺。为体验巨型飞机的飞行感受,约翰扬虽有12000小时驾驶飞机的经历,但他还拨不少时间驾驶波音707飞机,乘坐装有反向推力器和横压发生器的墨西哥型飞机,实习棘手的降落过程。为热悉航天飞机内的各种开关和五台电子计算机,他和克里平曾在航天飞机模拟舱内练习了1200多小时,以至到了入迷的程度。

约翰扬踏人航天事业的门坎同他与航空事业结下良缘有关。他从小喜爱玩航空模型,并且是奥兰多中学足球队的后卫。高中毕业后进入乔治亚工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以优异成绩获得航空工程理学士学位。1952年6月进入美国海军,随即申请到飞行学校学习。但因故耽误了一年多。1955年1月,他被分配到海军航空基地103飞行中队服役,后来一直在海军航空站或中心任试飞驾驶员。这期间,他曾两次创造飞行记录,一次是1962年3月3日在缅因州不伦瑞克海军航空站创造了34523秒内上升3000米的世界记录。一次是1962年4月,他在马格海军航空站创造了23014秒钟内上升7620米的世界记录正因为这段光荣的航空经历,1962年4月,当美国宇航局公开招募“双子星座”及阿波罗飞船宇航员时,被选中。当时的选拔条件是,身高不超过183米,年龄35岁以下,具有物理、生物或工程学位、有喷气式飞机试飞员的飞行经验。当时年仅32岁,身高175米、肩宽50厘米的约翰扬是从。200名申请者中挑选出来的63人之一。进一步考查筛选,又淘汰一半,剩下32人。随后又经休斯顿载人飞行中心的检查和评定,最终选拔了9人,其中2名非军人,7名军人。约翰扬是其中皎皎者。1962年9月约翰扬正式进入休斯敦第二宇航小组,开始了漫长的航天生涯。在目顾其生涯时,约翰扬喜忧参半地说:没想到,仅仅20年,可以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会到太空进行定期飞行。遗憾的是,美国没有取得更大的进展,没有太空站,没有在月球建立基地。他希望有一天美国能做这些事。这是美国老宇航员的心声,或许也是全人类的心愿吧。

“水星”号飞船

“水星”计划是美国1958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鉴于当时与前苏联竞争的紧迫形势,该计划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尽可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技术和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和简单可靠的方式抢先把人送上天。

“水星”号飞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把载1名航天员的飞船送入地球轨道,绕地球飞行几圈后安全返回地面。“水星”飞船计划始于1958年10月,结束于1963年5月。“水星”号飞船由圆台形座舱和圆柱形伞舱组成,共进行了25次飞行试验,其中6次载人。在经过了17次不载人飞行试验后,美国才于1961年5月5日进行了首次载人亚轨道飞行。载人亚轨道飞行试验成功后,美国于1962年2月20日进行了首次载人轨道飞行,绕地球3圈,飞行4小时55分钟后返回地面。

美国通过“水星”计划证明人能够在空间环境中生存和有效地驾驶飞船,也取得了载人飞船设计的初步经验。但是在这一回合的载人航天竞争中输给了前苏联,突出表现为载人上天的时间落后于前苏联,航天运载能力也处于劣势。

“双子星座”号飞船

继用“水星”号飞船完成了首次载人航天发射后,美国又开发了“双子星座”飞船,作为从“水星”到“阿波罗”计划之间的过渡。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发展载人登月的技术和训练航天员长时间飞行及舱外活动的能力。该计划历时5年,完成了10次环地轨道载人飞行,每次2人,共花费128亿美元。“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是为“阿波罗”号飞船计划提供飞行经验,准备各种技术条件,提供经过训练并富有实际飞行经验的航天员。“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始于1961年11月,结束于1966年11月。这期间共进行了12次飞行试验,其中2次不载人,10次载人。“双子星座”号飞船由再入舱和连接舱组成,其飞行试验重点解决了轨道交会、对接、航天员出舱活动和机动飞行变轨等技术问题。

“阿波罗”号飞船

经美国航宇局和冯·布劳恩等火箭专家论证,提出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而又刚好超出前苏联的目标是载人登月。于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于1961年5月25日宣布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

“阿波罗”号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1969年7月16日,美国使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阿波罗”11号飞船送入空间,7月21日飞船抵达月球,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

美国为实施“阿波罗”计划还研制了“徘徊者”、“勘测者”、“月球轨道环行器”无人月球探测器、土星族重型运载火箭,以及由逃逸系统、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的阿波罗飞船,这些工作为1969年把人送上月球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阿波罗”登月计划于1961年5月23日起开始实施,直至1972年12月结束。期间共进行了17次飞行试验,其中“阿波罗”1号至“阿波罗”6号为无人亚轨道与地球轨道飞行;“阿波罗”7号为载人地球轨道飞行;“阿波罗”8号和9号为载人月球轨道飞行、“阿波罗”11号至“阿波罗”17号为载人登月飞行(只有“阿波罗”13号失败)。“阿波罗”计划共花费240亿美元,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但是“阿波罗”计划耗资太大,几乎占用了航宇局20世纪60年代全部经费的3/5,严重影响了美国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领域的发展,迫使美国重新考虑下一步的航天目标。

“天空实验室”计划

在得知前苏联的“礼炮”1号空间站升空后,美国赶紧利用“阿波罗”计划剩余的土星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作为运输系统以及积累的技术成果,将“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末级改装成了美国第一个试验性空间站“天空实验室”。故此,“天空实验室”又称“阿波罗”应用计划。

1973年5月15日,“天空实验室”发射升空,开展试验性空间站活动,该空间站重82吨,长36米,容积316米3。该计划至1974年2月结束,耗资25亿美元,共完成3次载人活动。先后有9名航天员每批3人在此空间站上工作了18、59、84天,进行了天文观测、地球资源勘查、生物医学和材料加工等270项试验,突出显示了人在空间长期生活和从事检查、维修、排除故障和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美国认为只是利用“阿波罗”计划的剩余材料便研制出了空间站,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同时也没有意识到空间站的潜在价值,加之美国认为研制兼具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性能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更具潜力,至此美国转向了航天飞机的研制。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重新提出研制“自由”号永久性载人空间站。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用于进入地球轨道,在地球与轨道航天器之间运送人员和物资,是人类首次研制的可重复使用往返于天地之间的运输系统。航天飞机还可用于在空间释放与维修人造卫星和空间探测器、地球资源勘探和环境监测、空间加工和科学试验、建造空间结构等方面。航天飞机是一种具有重要民用与军用价值的多用途航天器,它的出现是美国航天技术发展的一次飞跃。实现了航天运载器由一次使用向部分重复使用的过渡。

航天飞机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可重复使用100次的轨道器;一次性使用的外挂燃料箱;两个可回收的重复使用20次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美国共制造了6架航天飞机,分别是“企业”号、“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阿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其中“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1986年1月28日的发射中爆炸,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

国际空间站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迎接21世纪空间产业化和军事化的挑战,美国开始酝酿建造空间站。其主要目的是继续保持美国空间领先地位,推进空间产业开发,并为未来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和进行载人行星探索做准备。1984年1月25日,美国总统里根下令正式研制大型永久载人空间站,要求美国航宇局在10年内完成,耗资80亿美元,并邀请加拿大、西欧及日本等盟国参加空间站的建设。1988年2月,美国政府依据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研究又颁发了新的空间政策,正式确定了扩大载人航天活动、实施月球和火星载人飞行长远目标。最初通过的空间站设计方案采用动力塔式双龙骨结构,由4个压力舱、4个能源舱、2个后勤舱、移动式遥控服务中心和4个自由飞行平台及轨道转移飞行器组成,电源系统由先进的太阳能发射镜提供87千瓦的功率。经过若干次改进,到1995年,国际空间站总重量为430吨,主桁架长88米,居住舱的容积为1200米3,4个太阳电池阵宽110米,能提供110千瓦的电源功率,其中用户使用功率为46千瓦。其运行高度平均为397公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2308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