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邮柜智能快递柜发展前景怎么样?

易邮柜智能快递柜发展前景怎么样?,第1张

智能快递柜运营模式有三种

目前,国内智能快递柜主要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为电商自营模式,旨在提升电商企业自有物流的服务质量,主要代表有菜鸟快递柜、京东快递柜和1号柜等;第二种为物流企业自建模式,旨在为物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主要代表包括丰巢和速易递;最后为第三方公共平台模式,作为快递公司与用户之间的中介,收取一定的租用费用,如江苏云柜、富友收件宝和近邻宝等。

智能快递柜收入来源靠广告和增值服务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创新型快递末端配送无人化设施,智能快递柜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投递收费、寄件收费、超期取件收费、广告收费和废旧物品回收、物品暂存等其他增值服务收费,其中投递收费和寄件收费相对稳定,而广告收费和其他增值服务收费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政策加持,长远来看智能快递柜发展势不可挡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从趋势上看,接下来一段时间,上门送件情况或将逐步减少,而经由驿站转交和投递智能快件箱的比例会逐步增加。疫情过后,更多的社会资本将青睐智能快件箱项目,加速智能快件箱建设的进程。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引导、鼓励推广智能快递箱。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快递柜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快递自提柜是指一种无人交接式的快递配送,不需要快递员跟收件人交接就可以接受快递件,当快递员配送快递件的时候,放进智能柜后系统会自动发送一条短信通知收件人收件,很是方便,现在国内就武汉就这种智能柜,是武汉天征电子科技他们研发的。

快递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它快递柜的用途想必大家也十分清楚,主要是用来存放快递柜使用,快递柜的出现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小区、办公楼、学校、医院、酒店处处可见快递柜的身影,这让一些具有生意头脑的商人开始跻身其中,那么快递柜的市场前景到底如何呢?

众所周知,洛阳伊滨区有着庞大的办公家具基地,钢制家具企业不下百家。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钢制家具就开始出现在洛阳庞村,随着时间的发展,很多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同时庞村被誉为“中国钢制家具基地”。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很多传统钢制家具基地开始逐步转型,向着更高端、更智能的产品迈进。智能快递柜就是这些企业家转型之路上最看好的产品之一,它只需在传统家具的基础上加上一套智能系统,就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可谓是方便快捷。

智能快递柜的市场前景更是不可估量,它不仅满足用户的需求,也达到商家的盈利目的,又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所以,这个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对于任何一个商家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那么商家会很好奇,快递柜的市场前景到底怎么样呢?

智能快递柜发展潜力巨大 千亿级快递末端配送市场。

2019年,全国快递件数突破630亿件,按照传统快递末端配送保守按15元/件计算,市场超过千亿,而往后市场将会更加壮大。

极强的盈利模式和现金把控。

快递柜收益主要来源于快递员派件收益、取件人超时收益、屏幕广告收益、柜面广告收益及附加生活服务收益,盈利点多,可操作性强。

未来打通万亿级生活服务市场。

从快递配送切入生活服务市场,如在线商超、跑腿业务、洗衣等等。

智能快递柜行业目前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很多快递柜品牌都在辛苦耕耘。而且,全国快递柜数量还有很大的缺口,预计未来3-5年,中国快递柜的规模还将出现巨大的增长。在智能快递柜领域,好戏才刚开始。

由此看来,快递柜行业是一片很大的蓝海,是创业者和投资者的一个风口。在新冠疫情爆发后,智能快递柜行业迎来政策利好。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机会。

来源:摄图网

作为解决社区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神器”,小区里耸立的越来越多快递柜实在是让人又爱又恨。快递柜在为剁手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一度会出现“未经允许擅自放快递柜”“快递柜隔夜乱收费”现象,以及丢件等问题。

而明天开始,上述与快递柜相关的责任不明问题或将成为历史。

10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将正式施行。条例对运营智能快件箱企业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其中就明确:“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保管期限内不得向收件人收费”等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9月25日,全国首张快递柜经营许可证诞生,由广东省邮政管理局向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核发,作为最后一公里的“新物种”,快递柜的使用与竞争也开始进入运营精细化、规范化时代。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专项法规的落地,是智能快递柜市场走向服务规范和有序竞争的前奏。

不过他也认为,快递末端乱象有法规不足的问题,但更关键在于人力保障和经济效益问题,最后一公里服务的数字化还在演变中,还是需要审慎、包容地进行立法立规,避免创新企业带着镣铐跳舞。

“投递快递柜要经本人同意”

对于不少“剁手党”来说,智能快递柜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普及,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快递柜也成为了广大消费者吐槽的对象。而在10月1日将正式实施的《管理办法》则对包括快递柜使用场景、收费情况、寄收双方责任等“槽点”进行了明确规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交通运输部官网了解到,《管理办法》共计35条,主要涵盖了包容相关企业共同发展、保护快递用户合法权益、规范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保障智能快件箱寄递安全四方面的内容,同时对于快件箱使用企业、运营企业以及收寄人的操作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规范。

其中,在快递用户权益保护方面,《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智能快件箱使用企业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收件人不同意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的,智能快件箱使用企业应当按照快递服务合同约定的名址提供投递服务。”

《管理办法》同时规定,“快件延误、损毁、内件短少的,收件人可以当场拒绝签收,并按照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的提示将快件退回智能快件箱。”

而对于快递柜寄递品类,《管理办法》规定,“寄递详情单注明快件内件物品为生鲜产品、贵重物品的,智能快件箱使用企业不得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递。”

此外,《管理办法》还规定,“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应当合理设置快件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内不得向收件人收费”。

杨达卿表示,《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一则让快递柜服务企业真正有了正式的身份:快递柜服务企业有了明晰的管理归口(邮政管理机构)及专业身份(邮政备案及地址编号等),可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划和便民服务、民生工程等项目。

同时他表示,《管理办法》也规范了服务流程及安全保障、惩戒办法,既利于提高企业服务规范,也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实际上,该《管理办法》不是第一次对包裹投递快递柜提出规范,去年发布的首部针对快递行业的行政法规《快递暂行条例》中也明确提出,快递小哥未与收件人进行沟通协调便直接将快递包裹放入快递柜、快递代收点等行为将被视为违规。

而随着10月1日《管理办法》的正式施行,由快递柜引发的投递服务、丢件及延误等问题或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不过杨达卿也坦言,针对快递员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寄存货柜的懒人配送问题,这次办法中的明确规定确实利于规范寄递到柜服务,但由于快递柜目前功能还有不足,《管理办法》提出的“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应当为收件人验收、拒收快件提供技术条件”等要求,目前尚难实现。

快递柜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除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进行规定之外,《管理办法》也对快递柜行业发展和主体企业进行了明确规定。

其中,《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支持将智能快件箱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划和便民服务、民生工程等项目,在住宅小区、高等院校、商业中心、交通枢纽等区域布局智能快件箱。”

第六条则规定,“智能快件箱运营企业、智能快件箱使用企业符合快递业务经营许可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快递业务经营许可。”

有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快递柜管理办法的出台,还是全国首张快递柜经营许可证的诞生,一方面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也将带动快递柜市场新一轮竞争和巨头入局的潮流。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解决快递行业长期存在的“最后一公里”痛点的新物种,快递柜曾引发政策层面的关注和各大巨头公司的争相布局。

2015年6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共同投资创建丰巢科技(2018年中通、申通、韵达相继退出,顺丰系持有丰巢科技的股份达到近70%。);2017年7月,中国邮政以50%股份控股速递易,标志着“国家队”正式进入智能快递柜行业;2018年4月,菜鸟又推出菜鸟驿站智能柜;而就在前几天(9月24日),菜鸟裹裹推出新一代寄件柜,针对B端办公室,通过智能IoT技术提供快递收取服务。

9月17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至2018年,我国已有32万组智能快件箱投入运营,箱递率提升至113%。有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国智能快递柜组数将达75万,市场规模将近300亿元。

一位“通达系”快递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对于快递行业来讲是利好的。他认为,《管理办法》鼓励企业推进智能快递柜的建设,同时也对快递柜的投放有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比如规范了快递柜的基本信息、以及使用和管理内容,快递企业自己参与快递柜运营的时候也就有了更明确的标准,会进一步让更多的快递企业自行成立品牌。

同时他表示,《管理办法》的执行会带来综合性的提升,推进智能快递柜成为公共设施,比如在小区,学校,商务楼等的建设中,快递柜可能成为必备的设施。

不过,市场“繁荣”的背后,快递柜的经营模式和盈利问题则成为各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前五个月,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为-25亿元,2017年,净利润则为-39亿元。

速易递母公司成都三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312,SZ)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其参股公司中邮智递2019年1-6月净利润为-29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03%,主要原因是中邮智递资产规模持续增长致使折旧成本逐步扩大,以及合并易邮柜公司所致。

正如业内所言,《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之后,快递柜企业如何在政策规范下进行快递柜业务的经营,同时探索快递柜盈利模式,或将成为未来的长期看点。

最后一公里难题将解?

实际上,无论是快递柜市场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新物种的频繁出现,还是快递、电商巨头对末端配送市场的密集布局,这背后都是国家、企业在解决快递配送最后一公里痛点过程中的不断探索。

一直以来,末端配送都是快递行业绕不开的难题,而在包裹量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快递行业的各方矛盾和问题愈发明显,而最难、最突出、最无解的问题则聚集在最后一公里。

此前,针对末端收费乱象,国家邮政局在8月集中对快递末端服务违规收费清理整顿工作进行专项部署,而在清理过程中,也一度出现代理点集体停止服务等现象,甚至导致寄往偏远村镇的包裹无人可送。

除此之外,包裹配送不规范也一直是消费者主要投诉的问题。刚刚发布的2019年8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通告显示,邮政业消费者对邮政服务申诉的主要问题是投递服务、邮件丢失短少和邮件延误,分别占申诉总量的413%、159%和150%。

杨达卿表示,末端的一些问题是行业粗放式发展的后遗症,也有过去管理滞后的问题。对于正处于“数字化变革”期的快递企业来说,多数末端服务细节或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流程,技术化的手段解决,但仍面临较大挑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中,除了快递柜,多数快递公司也都在推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最近,京东快递、顺丰都通过薪资鼓励提倡快递员上门派件;德邦快递则在去年就提出大件快递上至60公斤免费送上楼。

杨达卿表示,快递市场正处于数字化变革期,依托平台管控和技术管控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传统人管人的“人肉管理”,很多服务细节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流程、技术化的手段解决,但快递末端服务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多,包括交通、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强化柔性管理。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最后一公里”一定是智能化、多元化的,包括共享化。不过,即便新物种频出,依然存在用户无法验货、盈利模式不清晰等诸多痛点亟待解决。

如今来看,虽然政策法规出台不断、新物种频出,但是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最后一公里”痛点的彻底解决依然尚需时日。

对此,杨达卿认为,对于末端快递的立法,还需要慎重、包容。同时,快递末端存在的乱象也不仅仅是法规不足的问题,更关键在于人力保障和经济效益问题,而快递柜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末端揽派人力不足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京东物流常用的设备条件:

1、物流信息系统:京东物流拥有自主研发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订单管理、运输调度、包装计划、配送路线优化等功能。

2、仓储设备:京东物流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类货架、叉车、输送线等设备,以及RFID等智能化管理系统。

3、运输车辆:京东物流拥有不同类型的运输车辆,包括大型卡车、小型面包车、电动车、自行车等,并将这些车辆与物流信息系统相连,实现了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调度。

4、快递柜: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数万个快递柜,方便消费者自取、寄递快递。

以上是京东物流部分设备条件,京东物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以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2098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