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短笛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何地位与作用

牧童短笛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何地位与作用,第1张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曲。这是贺绿汀创作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钢琴曲经典杰作。《牧童短笛》钢琴曲虽然整首作品的演奏时间不到5分钟,并且所谓的级别程度也只有六级,但该作品1934年首次在上海演出后,很快被国内外音乐界认可,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奠定了《牧童短笛》在中国钢琴曲中的重要地位。

一、《牧童短笛》开创中国民族钢琴音乐新纪元

《牧童短笛》之所以影响力较大,还在于这首中国钢琴曲自公开发表那天起,就得到国际上许多较具影响的音乐界人士的认同和喝彩。比如,苏联钢琴家、作曲家齐尔品(ANTcherepnin,1899—1977年)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柏林、慕尼黑、日内瓦、维也纳、纽约、阿姆斯特丹等各大城市,并亲自进行演奏,受到各国听众的热烈欢迎,认为这是“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奇妙结合的精品”。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的常备曲目之一。为《牧童短笛》演奏录音的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丁善德,在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上演奏《牧童短笛》;百代唱片公司良好的录音出版也为《牧童短笛》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牧童短笛》也在海外出版,首先在日本出版发行,随后苏联、法国、德国等国家也相继出版了此首钢琴曲。它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

当时,国内音乐界人士认为,贺绿汀最大的成功在于他打通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的界限。他将中国民族和民间音乐与西洋音乐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这样才产生了这首登上世界乐坛而毫无愧色的《牧童短笛》。《新晚报》发文称赞说:“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国音调与西洋乐理的界限,他那作品的成功鼓励了我们复兴改进中国音乐而研究西洋乐理的技术,给予一般极端保守古乐者和主张完全欧化者以同样的警醒。”作曲家瞿维多年之后依然如是说:“它的出现有着很不寻常的意义,为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

不仅如此,国外一些音乐人士也表示,《牧童短笛》是以中国民族民间乐曲作为素材,采用了西乐传统作品技法,创作出的一首结构严谨、形象鲜明、优美动听、乡土气息极浓的钢琴独奏小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验,《牧童短笛》当之无愧地被公认为是一部中西合璧真正具有中国风格的成功钢琴曲。70多年来,《牧童短笛》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它是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奉献给世界人民的一件艺术瑰宝。

自《牧童短笛》问世以来,中国又有上千首钢琴曲创作得到出品,其中就有不少优秀之作。可是,以音乐史学的眼光看,比较客观地讲,《牧童短笛》是第一首完全成熟的中国钢琴曲,至今仍是最优秀的中国钢琴曲之一。这首具有鲜明音乐形象和浓郁江南风的乐曲,在我国的外来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创作中具有开拓性意义,至今仍是钢琴教学中的保留教材。

《牧童短笛》在创作上巧妙地运用钢琴的技巧表现中国民族乐器笛子独有的音乐风格,可以说无论是演奏方式上还是创作形式上,都是民族音乐前所未有的突破。当时我国条件有限、音乐教育停滞不前,民间音乐处于自生自灭的原生态状态,没有专业人士对民间音乐加以收集整理,民族音乐就难以推进创新。在中国民族音乐很少被国外音乐界认知、认可的情况下,《牧童短笛》的确为中国民族音乐创造了一大奇迹。《牧童短笛》作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成功,以至于为后来改编中国元素的钢琴曲,在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创作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无论是《牧童短笛》在中国钢琴音乐历史地位,还是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影响力方面,都可以说它是中国民族钢琴曲代表作的第一部,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大杰作。

二、《牧童短笛》是融入中国元素最多并且最早的成功名曲

中国钢琴艺术最早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赵元任于1915年和1919年分别创作了《和平进行曲》和《小朋友进行曲》等。这些构思简单、曲式短小的钢琴曲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的诞生。虽然这些作品在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产生多大影响,但是20年后,它却为《牧童短笛》的创作带来了启发和灵感。用钢琴曲来创作中国民族音乐是一种新的音乐尝试,而钢琴作为乐器之王,这种尝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无国界,音乐作品需要与时俱进,能让中国元素融入到钢琴曲中进行创作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尝试,这有助于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当然,中国作曲家借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创造出中国钢琴曲这一新颖的艺术作品,必然有一个从模仿、探索、实验到创造成熟的历史过程。

《牧童短笛》成为中国民族钢琴曲首创最成功的名作绝非偶然。当时除参展的《牧童短笛》获得一等奖外,贺绿汀还有《摇篮曲》获二等奖。《思往日》虽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却影响不大。除此之外,此次11人共有20首参展钢琴曲,也仅有《牧童短笛》大获全胜。这也是因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贯穿了古老东方文明古国的含蓄之美,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纯朴、开朗活泼的民族性格。

《牧童短笛》结构简洁,全曲C大调,为A加B加A的三段式组成。整部作品清新、流畅,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江南水墨画。第一乐段采用徴调式,速度舒缓,旋律宁静而悠扬。通过复调手法将上下两个旋律同时进行,犹如相互映衬的红花绿叶的田园风光呈现于眼前: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在田野上悠闲地漫游。第二乐段采用宫调式,运用传统民间舞蹈的节奏,主调音速稍快,情绪更加热烈、高涨,牧童骑牛吹笛的生动活泼跃然眼前,主旋律像竹笛特有的颤音技法,明亮而高亢,伴奏跳跃欢欣。第三乐段借用第一段复调写成,曲调更加流畅、欢快和紧凑。在旋律上多了变化,乐曲快结束时的速度渐转慢,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看牧童远去,有一种曲尽意犹未尽的审美感,勾起人们浮想联翩。 《牧童短笛》的和声多采用变格手法,伴奏采用平行三度下行和声音型与主持续低音写法,从而减弱调式和声功能进行,与活泼的主旋律相协调。《牧童短笛》中复调手法的出神入化,是近代钢琴音乐在探索中国风格的复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标志。贺绿汀在乐曲中巧妙地运用复调手法、五声性的旋法、多用级进的主旋律、三四度结合的常见终止式、重复法与对偶句式为主的音乐发展等,使得两个声部的旋律都富有中国民歌的风韵。

诚然,《牧童短笛》既运用了西洋音乐的技法,又展示了民族音乐的特点,对于解决中西音乐关系问题,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推进民族音乐文化创新,乃至对于整个中国新音乐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也为世界钢琴音乐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三、《牧童短笛》催生了中国钢琴音乐的繁荣

《牧童短笛》钢琴曲的成功,催生了当时中国音乐界对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创作热情。它在中国钢琴音乐史上拥有最多的奇迹,影响力大且意义深远。中国钢琴曲真正显现在20世纪初,当时创作的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作曲家将时代性和民族性等因素注入了各种音乐体裁的创作之中。我国作曲家也努力发挥欧洲音乐创作技法的优势,把中国传统音调与民族和声运用得更加成熟,使得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新的发展。其中《牧童短笛》作品风格典雅、技法精湛、层次分明,民族音乐的旋律、和声的运用良好,是20世纪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是一种被改造了的欧洲作曲技术,这既是对欧洲作曲技术的运用,又是对欧洲作曲技术的突破。《牧童短笛》被中国音乐界认为是我国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它对于如何解决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做了最好的诠释。《牧童短笛》作为开山之作,也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带来灵感,它使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自《牧童短笛》钢琴曲成功之后,引起世人关注,成为人们研究、借鉴的成功典范。这对于当时尚处于起步状态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和后来钢琴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也使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进入了一个历史新纪元。成功的作品不仅在于其作品本身,而且点燃了国内音乐界对民族音乐的良好期望,这也让许多优秀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得以诞生。诸如《摇篮曲》《牧童之乐》《民歌主题变奏曲》《思春》《双飞蝴蝶》《花鼓》《流水》《变奏曲》《阳关三叠》《青年协奏曲》《黄河协奏曲》《红色娘子军组曲》等,这些钢琴曲都挖掘了民族音乐文化,通过民族化的旋律、节奏、和声、曲式以及音色等元素体现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及神韵。中国近现代钢琴音乐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不仅是古代音乐的一种延续,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新音乐”。它证明西方音乐中的某些作曲技巧、原理、因素等是可以用来表现中国气质的,同时也给更多的作曲家的创作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宝贵的钢琴音乐写作经验,使中国钢琴作品面貌一新。在中国民族文化中去寻根,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开发出新的音乐领域是钢琴音乐民族化的根本。只要我们能像前辈艺术家那样不懈努力,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民族钢琴曲不断涌现出来,成为推进中国钢琴曲的新生艺术奇葩。

怒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在伊拉克学英语的孩子,几乎都能听到唱歌跳舞的声音。怒族有多少歌?多少支舞?听听他们的回答,“如果你想知道我有多少首歌,数一数沙滩上的沙子。如果你想知道我跳了多少支舞,数一数山坡上的树叶。”

民歌《龙潭》反映了怒族从狩猎到农耕的过程。描写了怒族在狩猎中的情况和捕获叶增后的高兴心情。《猎人调》,《求婚》,《结婚》和《逼婚》控诉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赞美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反映了孤儿的悲惨遭遇。《哀歌》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悼。此外,还有“舞曲”等等。怒族民歌比喻性强,句式简练,语言朴实,与劳动生活紧密结合。

怒族乐器包括琵琶、短笛和弦乐器。

大别山:怒族弹拨乐器。当地汉族人称之为“怒琵琶”,博主称之为“七步戏”。大白用于伴奏独奏或民族歌舞。在当地的歌舞中,乐手们常常变换着拿竖琴的姿势,举过头顶,右肩载歌载舞,与敦煌壁画中“弹琵琶”的形象十分相似。

短笛:男女都玩,但主要是跳舞的女人玩。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古老乐器。笛子长4英寸,有4个音孔,发出6532个四声。音乐轻柔而优美。

口弦:这是一种女性乐器。它不仅在舞蹈中演奏,也是年轻女孩用来与所爱的人交谈和表达感情的乐器。

怒族擅长演奏乐器,所以从小就要学习。如果他们年龄不够大,就会被认为很蠢,甚至可能找不到目标。一个愤青向一个女生求爱时,先在他怀里玩“达比恩”,向她倾诉自己的秘密。女生听到求爱,会爆发“模仿力”作为回应。

双方可以互相提问、讨论、交换意见。从想法到制作、生活等问题都可以“演奏”,从对方的曲调、音色中体会其中的含义。据说有些年轻人意识到结婚了就一句话都不说。他们完全依靠音乐来交流,这可以体现出他们对音乐非凡的理解。这种独特的恋爱方式,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答案:B

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最后,再现第一段的主题。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我们欣赏一首闻名中外的名曲—《牧童短笛》,让我们不但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而且来到了音乐的世界里漫游。

这首钢琴曲让人陶醉其中,我仿佛穿越到了这首优美的钢琴曲所描述的乡村牧童的小世界。

清晨,阳光明媚,绿草因为被凌晨五时下过的雨滋润过仿佛长高了点。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戴上草帽,手握着自己心爱的短笛,准备到草地上去放牛。走在山村的小路上,小牧童吹起了笛子。悠悠扬杨的笛声荡漾在空中,吸引了树上的小鸟,小鸟叽叽喳喳为牧童伴奏;又吸引了美丽的小精灵——蝴蝶,蝴蝶翩翩起舞为牧童伴舞;小溪里的鱼儿也迫不及待的'为笛声喝彩,成群结队的吐着泡泡,仿佛为牧童鼓掌。从这优美的旋律里我感受到他的心情是悠扬的,欢快的,还夹带着对小伙伴们淡淡的想念。

突然一阵阵笑声飘入牧童的耳中,原来是一群小孩在玩游戏,牧童放佛想起了自己的朋友。这时一群跟他年龄相仿的男孩们跑到他面前问,这首曲子是吹的吗?牧童说“是”男孩们说,你吹得太好听了,你愿意和我们一起玩吗?”,牧童开心的回答说:“我愿意”。

于是牧童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追逐,玩耍。一会儿玩捉迷藏,一会儿玩都蟋蟀,一会儿玩你追我跑,草地上充满欢声笑语。

快乐的时光总是悄悄的过去了,黄昏了,太阳下山了,牧童和小伙伴们也该回家了,分手总是带点淡淡的伤感,小牧童吹着缓慢的,悠远的笛声,骑着黄牛回家了。

这首钢琴曲也结束了,可是笛声依旧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我还在陶醉于曲中,多么希望可以放下学习的压力,去到农村的田野上,过着小牧童那种纯朴,自由,和谐,快乐的生活。

短笛(Piccolo)是音域最高的木管乐器,是长笛家族的一种变种乐器,也是交响乐队中音域最高的乐器之一。短笛必须要长笛练习的非常好的人才可以演奏,比长笛难吹,也比长笛的音色高。

包含三个八度。由于音色尖锐, 富于穿透力,有节制,审慎地使用可使整个乐队的乐声更加响亮、有力而辉煌。常用来表现胜利凯旋、热烈欢舞或描写暴风雨中的风声呼啸等。名称源自意大利文“flauto piccolo”。

短笛,是缩小了的长笛。在意大利文中,“短笛”一字意为小长笛。像长笛一样,短笛通常定为C大调,比一般的长笛高了一个八度(令它们成为最高音的横笛)。音域d2~c5。记谱与长笛相同,而实际发音高八度,为所有吹管乐器中的最高音乐器。

音色尖锐,光辉明亮,穿透力极强。短笛的音乐是写得比标准音高低一个八度。短笛的指法与长笛的一致,但声音却比长笛高了一个八度。很多交替的指法亦可能被用作调整它们特有的音高的频率,因为通常很多都会走音了。在标准的C大调短笛的增加部分中,有D音的短笛音高,有时用来与降半音A一致,出色地用于意大利军乐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426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9
下一篇2024-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