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时期的歌谣是什么样的?

中国上古时期的歌谣是什么样的?,第1张

古歌谣绝大部分是与上古音乐、舞蹈在劳动中三位一体同时出现的,《吕氏春秋·古乐》记载了葛天氏之民的乐舞情形:“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持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三人”说明是集体演唱,“牛尾”是以猎物为道具,“投足”是小步为节拍的舞姿,“八阕”是八支原始歌曲名,多人挥牛尾投足而歌的情形,形象说明了上古歌谣多具综合性艺术形式。 我国上古歌谣语言都极为简朴,大都是二言、三言或四言,复杂一点的句子很少见,这首先是因为当时生产、艺术落后,劳动动作简单,因而与之相伴的诗歌也就自然简短,其次与先民的思想能力和语言水平较低有关,简单的思维表现为简单的语言,发为诗歌,自然也简短质朴,没有雕琢,没有夸饰,质朴无华。 上古歌谣源于生活,又直接表现生活,它对生活的再现是直接的,即兴的,坦白直率,这与《诗经》选择典型的生活现象和富于特征的细节展现现实和抒发情感的创作方法虽有所不同,但它明显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源头。

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隋唐诗歌,宋词,元曲,明清诗歌

中国古诗词来源于春秋战国的《诗经》、《楚辞》,发展于汉魏时期的《乐府》和四、六骈文;兼收而并蓄,久锤而始成;波澜壮阔于唐、宋,余波激荡于明清;是中国汉语言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早在远古时代,文字还不发生以前,在民间已经传播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诗歌也在其中酝酿而生据说,中国最早的一首诗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歌唱原始打猎的英武;而《涂山氏女之歌》:“候人兮猗”记载了中国原始歌颂中第一首情歌

据文字记录,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涌现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诗经》收集了西周初至年龄中叶,约500多年间的305篇诗它按音乐尺度分为“风”、“雅”、“颂”三局部“风”是周王朝京都之外的处所乐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域的乐歌,“颂”则是宗庙祭奠时的乐舞曲当时社会生涯的各个方面,特步运动鞋,以及劳动听民的思维情感,都在《诗经》中得到了逼真的反应具备赫然的时代感和国民性在艺术上,《诗经》声调流利,语言朴实,常用赋、比、兴的伎俩来表情达意

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创造了拥有楚文化独特光采的新体诗——楚辞楚辞体诗打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句式以五言、七言为主,是非错落,机动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把偶字句变为奇字句,岂但能更好地表白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而且,其中充斥着神奇绮丽的设想,弥漫着楚地特有的文化浪漫诗人屈原,应用这种诗歌形式,创作了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抒情长诗《离骚》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楚辞》

赋是两汉最流行的体裁,是一代文学的标记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尚未脱楚辞形迹,被称为骚体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格式;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尚大盛,产生了一大量赋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极写帝王苑囿之盛、野猎之乐,稍后的扬雄,有《甘泉》、《羽猎》诸赋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中的民歌汉乐府民歌和《诗经》是一脉相承的,《诗经》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汉乐府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以抒情为主,汉乐府擅长叙事铺陈,标志着古代叙事诗的完整成熟《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汉民族第一叙事长诗到东汉,文人在乐府民歌影响下试作五言诗,班固的《咏史》诗,写得质木无文,极少诗味,然而是现存最早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才成为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汉末魏初,这一时期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中心,加上孔融、王粲、刘桢、陈琳等所谓“建安七子”创造了“建安文学”的光辉其作品 “大方任气”,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凄凉,反映了骚乱的社会事实,暴露了诗人盼望建功破业,同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胜利的篇章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辨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构成大固定的规律,只是由作者依照个人的内容须要和声韵感到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因为受到了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法则,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天然的声律发展到讲求寻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留神平仄和韵律的性质,造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帝国空前富强,国度从长期决裂走向大一统,封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充足发展,使唐代文学的空前繁荣 唐代诗歌应运而生,其达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淘宝网韩都衣舍,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初、盛、中、晚唐都名家辈出,佳作一直,仅仅《全唐诗》收录的诗人就有两千多位,诗作近五万首

初唐时期,靡丽软艳的“上官体”诗流行一时“初唐四杰”及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诗颓风,使唐诗开端由宫廷走向社会,由艳情转向现实,由靡靡之音变为清新健康的歌唱同时,宋之问和沈期在诗歌的形式上也做了勇敢的摸索,他们共同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到了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上承陶渊明、谢灵运而别开生面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五言绝句,如《鹿柴》、《辛夷坞》等,擅长将绘景状物与阐发禅趣相联合,意境优美,艺术精妙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诗风刚健,韵味深长,唱出盛唐强音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七言歌行体诗,刻画雄奇的边塞景色和艰难的军旅生活,或悲壮浑朴,或奇逸峭拔,都是唐代边塞诗的佳篇另外,李白诗歌豪放飘逸,史称“诗仙”如《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无不显示了诗人独特的感情色协调艺术个性杜甫诗歌号称“诗史”,风格沉郁抑扬他用诗歌创作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像《三吏》、《三别》这样的诗歌,实录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进程中一系列重大的事件,最负盛名那些幽美写景述怀诗,也不忘忧国忧民,如《登高》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后人将李杜成为古今诗坛的“双子星座”

进入中唐时期,经由短暂的衰败,诗歌创作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热潮刘长卿、韦应物的山水诗,是王维、孟浩然一派的持续;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一派的余绪以白居易、元稹为首的现实主义诗人,提倡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愿得皇帝知”,的创作主张,并以宏大的热忱投入了新乐府诗的创作实际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堪称古代叙事诗中的杰作这一时期,和元白诗派齐名而诗风殊趣的是以韩孟诗派韩孟诗派以才学为本,以谈论见长,作诗力避平俗而求僵硬奇险,开了后世宋诗的风气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刘禹锡、贾岛和李贺其中,李贺以其浓丽浪漫的诗风自成一家,并启迪了晚唐的李商隐

到了晚唐,随着唐王朝走向败落,诗歌气格染上了浓厚的衰亡感伤色彩最有成就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世称“小李杜”杜长于写七绝,可与盛唐“七绝圣手”王昌龄并肩他的咏史怀古诗,风格俊爽高绝写景也做作清丽,如《山行》让人百读不厌李的七律沉博绝丽,以恋情诗独擅胜场他的《无题》诗,工于比兴,用典甚多,往往意蕴深永,回味无穷,部门作品则不免有艰涩难解之病

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词又被称为“诗余”或“长短句”词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到宋代达到壮盛它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中唐以后,文人才士倚声填词才渐成风气,[菩萨蛮]、[忆秦娥]挂名为李白所作,缺乏确实的证据温庭筠、韦庄都是晚唐曲子词创作的佼佼者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核心,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于西蜀而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朴素天然又肌理丰盈语言倾诉出国破被俘以后的家国身世之恨,感叹遥深,形象真切据《全宋词》所载,作品有二万余首,词人一千四百余位

北宋初期,朝廷提倡吃苦,君臣晏安,词风继承花间一派的婉约绮靡而视为正宗晏殊的词风雍容闲雅,有富贵气,Beely,其子晏几道,由于其个人遭受的可怜,词风有异于晏殊,较多低回感伤的色彩范仲淹镇守边塞,生活阅历不同,他的词中开始出现了境界宽阔、格调凄凉之作,给宋初词坛注入了一股新颖感

词到柳永手上,有了第一次革新柳永从都市中下层人民生活中吸取创作素材,以写男女告别相思和个人流浪江湖的羁旅之愁见长他的词多用铺叙白描之法,档次明显,语言通俗,音调繁复美听,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布衣色彩,在当时市民中传唱极盛收录于中学课本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雨霖铃》(“寒蝉悲凉”)等词借景寓情,俗而能雅,尤传诵于后世苏轼作为词的革新家,又不满于柳永词沉吟于风花雪月之中,肆力打破诗词界线,把艺术的笔触伸向了辽阔的现实生活和个人极其丰富的心坎世界,扩展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硕了词的表现手段,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这就是所谓“以诗为词”苏轼的词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他用词来写景、抒情、怀古、记游,甚至说理谈禅风格多样《江城子》(“十年生逝世两茫茫)、《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词笔细腻、风情悠扬,《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高歌入云、逸怀浩气,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给宋词带来了新气候,启发了南宋豪放词派的出生这时的秦观、赵令峙,贺铸、黄庭坚等人也各有本人的成就,他们独特创造了北宋词坛多种风格彼此竞争的繁华局势

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是周邦彦他基础承继了柳永的词风,仍表示男女恋情和羁愁行役等传统内容,但因为他妙解音律,有很高的艺术涵养,在使词艺趋于优美化方面功不可没读他的词,能够感触到他在章法构造变更的多样性、表现技能的丰盛性、音律语言的谐畅精工南宋的格律派词人,无不在艺术上受到他的熏染

在南北宋之交,还出现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意境深沉,感情宛曲,造语清新,尤其是南渡当前的作品如《声声慢》(寻寻找觅)等,将国破家亡的悲愤与身世流浪的伤痛融会一气,缠绵抑郁,感人心魄,其审美价值大大超过了早期主要抒写闺情的篇什

宋室南渡以后,宋词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感时伤乱,抒发爱国情怀,成为词的一大主题南宋初词人大多亲历靖康之变,故其词作冲破了北宋末年的平淡浮靡,表现了鲜亮的时代特点有名的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与义,向子谨、朱敦儒等,他们上承苏轼一脉,下启辛派词风,是两者之间的重要过渡辛弃疾生当南宋衰世,有出将入相之才,满怀抗金报国的凌云之志,但受朝廷让步偷安政策的羁缚,壮志难酬,郁愤深积,只得将一腔爱国情怀寄之于词,使宋词的思惟境界和精力面孔到达了辉煌的高度他继承东坡词的豪迈风格而加以发展,尤其是他驾驭语言的功力极深,能将经史子集之语熔铸入词而一如己出,前人称其“以文为词”,辛词又深于寄托,融传统的婉约和豪放于一体,人称他的词作是“色笑如花,肝肠如火”把词的艺术进步到一个新的境界名篇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攻破传统的章法结构;《永遇乐》(千古山河)壮怀剧烈,英气逼人;而《摸鱼儿》(“更能消多少番风雨)缠绵哀怨之中有“裂帛之声”;《清平乐》(茅檐低小)清新活跃,都各具特点同时的陈亮、刘过等,风格似辛却有点一触即发后代属于辛派词人还有刘克庄、刘辰翁

南宋词人姜夔继续周邦彦,走上了尚风雅、主格律的创作途径他的词作以纪游、咏物、怀人为重要内容,意境清空,格调骚雅,音律严整,在艺术上冠绝一时史达祖、高观国等人是他的羽翼在词风偏于疏宕的南宋,吴文英词却偏向于密丽的风格,人称“七宝楼台”,堪称桂林一枝由宋入元的重要词家尚有张炎、周到,王沂孙等,跟着南宋王朝的覆灭,他们哀怨衰飒的词作成了宋词的序幕余韵

元代文学以戏曲著称,元杂剧以它高度的社会历史价值、奇特的艺术风格和情势体系,开拓了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期其中,一种配合当时风行曲调清唱的抒怀诗体——散曲散曲有小令跟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子,又叫“叶儿”:套数由两支以上属统一宫调的曲子顺次联缀而成散曲作品存在浓重的市民艰深文学颜色,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爽的空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情景融合,堪称“秋思之祖”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他们一改前期散曲的本质,而趋于雅正典丽,与词很难差别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心古》结句精警,作风也与张、乔散曲迥异,在元曲中不可多得元代其余主要的散曲作家还有白朴、雎景臣、贯云石、徐再思、刘时中等

明代的诗歌造诣不高明初崛起“台阁体”,主要为了树碑立传,掩饰太平明中期,为反对“台阁体”,先后出现了“前七子”、“后七子”,他们提出复古活动,主意“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后又出现“公安派”“竟陵派”,反对复旧的机械模拟,倡导抒写性灵

清代诗歌成绩也不大,主要诗人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士祯、袁枚、龚自珍等,诗词曾有过短暂的复兴景象清末产生了“诗界革命”,呈现了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新派诗人,改革了旧体诗的形式。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聊斋志异》。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的乐府诗登上诗坛,这些诗歌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乐府诗长于叙事,《羽林郎》叙当垆美女反抗强暴,《陌上桑》叙罗敷拒绝太守追求,《艳歌行》叙妻子为游子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诗人的笔触各自深入各自的阶层,合起来就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既劝谏富贵又同情疾苦。汉代的乐府诗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情就融汇在一起。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等问题。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长的曹植,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开辟了五言诗的广阔道路。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白马篇》。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它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形成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特点。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成为建安诗风独具魅力的标志。

  曹魏后期正始年间,司马氏掌权,一批文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逸山林,以阮籍、稽康为首的七人,称“竹林七贤”。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诗中充满孤独苦闷,但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高,追求自然,高蹈独立。总体来说,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是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他们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山水诗人的先导。同时期的左思凭着《咏史》八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被玄言诗占据,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断了。一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二位伟人陶渊明出现,才使这个脉络重新接上。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得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骨,魏晋诗歌甚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古朴作风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作为结束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成为了一座里程碑。他开创了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等,写躬耕生活的感受,平淡质朴的语言中不露痕迹地表达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陶渊明是追求人生艺术化的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之一,为后世文人筑起一个精神的家园。

  东晋被宋取代,之后宋、齐、梁、陈交替,四朝偏安江南。南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使南朝的民歌呈现清丽缠绵的风格,代表作是长诗《西洲曲》,四句换韵,用连珠格,声韵回环婉转。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敕勒歌》雄浑壮阔,是千古绝唱;代表作《木兰诗》清新刚健,写出一个女英雄的英风豪气。

  从南朝宋代的谢灵运开始,文人诗风发生转变。他开创山水诗,特点是鲜丽清新,注重描写刻划物象,但由于精心琢磨,秾丽之极反若平淡,如《登池上楼》。他是开启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影响着南朝整代的诗风。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沈约等人创立音韵严格的“永明体”,规定了四声八病,主张要讲究诗歌的音韵美。“永明体”代表诗人谢朓,继续写山水诗,避免了大谢的晦涩,情景融合,深婉含蓄,又讲究永明声律,音调流畅和谐。齐梁两代形成萧子良、萧衍、萧统三个文学集团,诗歌创作都是以宫体艳情诗为主,但南方诗人庾信滞留北方,把南方文风带到北方的同时,自己诗风也集合了南北之长,穷南北之胜。南方的清丽和北方的劲健的结合,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作了必要的准备。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初唐四杰、陈子昂初唐诗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新体诗——律诗,五律在宋之问、沈佺期手上最后定型。盛唐国势强大,中国诗歌史第三位伟人李白登上诗坛,他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又变幻莫测,如《蜀道难》、《将进酒》等诗,骨气端翔,无迹可寻又含蕴深厚。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的《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迈慷慨。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则把山水田园的静谧秀丽表现得清丽空远。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清代诗人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朝;清代诗人创作之富,也是历代诗人无法相比的。明清鼎革,激化了民族矛盾与斗争,中原板荡,沧桑变革,唤起了民族意识与文人的创作才情,给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遗民诗人的沉痛作品,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即使一度仕清的文坛名流,也在诗歌里抒发家国之痛,映照兴亡,寄寓失节的忏悔。稍后的诗人及其作者,虽无强烈的民族思想和家国之痛,但也感叹时世,俯仰人生,写出了风格独特的诗篇。清代诗歌在艺术上不满元诗的纤弱、明诗的肤廓和狭隘,在技巧上兼学唐、宋诗的长处,不断追求创新,改变了元明以来的颓势,出现了新的繁荣。

  ````1. 遗民诗人

  清朝入关后的一段时间,诗坛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诗歌是遗民诗人的作品。据大致统计,遗民诗人达到四百多人,诗歌近三千多首。著名的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杜浚、钱澄之、归庄等。这些诗人都能面对现实,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特定时期,怀抱救世拯民的思想,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奔走呼号,唤醒人心,复兴家国,包含着强烈的反对压迫和侵略的正义性和爱国精神,在当时激励着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遗民诗人用血泪写成的篇章,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军,或表白气节,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他们的诗作矫正了明代前后七子的拟古倾向和公安、竟陵诗人的空疏浅薄,恢复了诗歌的风骚传统和斗争精神,为清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其中以顾炎武、屈大均最有代表性。

  顾炎武从事抗清斗争多年,以恢复故国为志。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他的诗共存四百多首,大部分是五言诗,以拟古、咏怀、游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为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诗作不假雕饰,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于杜甫,在清代评价很高。

  2.“江左三大家”

  由明入清而又仕于清的著名诗人有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人称“江左三大家”。三人中,龚鼎孳较少特色,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故在此不作专论。而钱谦益和吴伟业均居于诗坛领袖的地位,钱宗宋诗,吴尊唐调,二人各立门户,都是清代首开风气的诗人,影响很大。以后清诗的许多流派,都不出尊唐、宗宋两途,都不出他们两人影响的范围。

  作为主持诗坛近五十年的领袖人物,钱谦益论诗反对摹拟形似,也反对片面追求声律字句,主张写诗要“有本”、“有物”,强调时代、学问和遭遇的重要性。他主张转益多师,兼取唐宋,广收博取,推陈出新,对补救前后七子摹拟盛唐和公安、竟陵的粗疏草率、幽深孤峭,确立有清一代诗风,起了“导平先路”的作用。他推崇苏轼和元好问,他的追随者冯班说:“牧翁每称宋元人,以矫王李之失。”(《钝吟杂录》)在他的影响下,讲求宋元诗,蔚为风气。

  钱谦益本人的诗歌,主要是把唐诗华美的修辞、严整的格律与宋诗的重理智相结合。《初学集》中诗歌,愤慨党争阉祸,痛心内忧外患,也表达了失意之士的郁塞苦闷。他退居林下期间,为柳如是所写恋慕诗、唱和诗以及游黄山的一组诗歌,清新可诵;而描绘黄山壮丽美景的山水诗,则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经历了亡国之痛和身世荣辱的巨大变故,钱谦益的诗歌除了悲悼明朝、反对清朝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亡国者的失国之哀和耻辱之感,诗歌充满沉郁悲凉的情调。他的诗歌语言技巧高超,善于使事用典,也富于辞藻,这些对于重视雅致情趣的的清代许多诗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受他的影响,在他的家乡常熟产生了虞山诗派。

  吴伟业和钱谦益不同的是,他没有很强的用世之心,入清后也不再参加政治性的活动。但出于保全家族的考虑,他不得不屈身仕清,任国子监祭酒。但又感受到传统“名节”的沉重负担,自悔愧负平生之志,心情十分痛苦,时常自怨自艾,抑郁悲凄。死前遗命以僧装敛之,要求在墓碑上只题“诗人吴梅存之墓”,表现了个人在历史变迁中难以自主的悲哀和对仕清的终身悔恨之情。

  3 . 王士祯与康熙、雍正间的诗人

  从康熙初年到中期,虽然抗清武装斗争尚未停歇,但大势已定,清王朝笼络汉族文人的政策也逐渐产生了效果。尽管坚持反清立场的遗民们仍不能甘心于这种历史的巨变,但社会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适应这种变化而成为新一代诗坛领袖的是王士祯。

  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诗歌具有含蓄深蕴、言尽意不尽的特点,以此为宗旨,他对清幽淡远、不可凑泊而富有诗情画意的诗特别推崇,唐代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人的诗歌受到了他的偏爱,而对杜甫、白居易、罗隐等人的诗歌没有兴趣。王士祯的神韵说对清代诗坛影响极大,成为清诗的一大宗派,他也获得了“清代第一诗人”(谭献《复堂日记》)称号,做了五十年之久的诗坛盟主。但也有人反对他的神韵说。他的甥婿赵执信批评他“诗中无人”,袁枚则指责其诗为“所谓假诗”,主要是针对王士祯的诗歌不重视思想内容,很少反映现实社会生活,把诗艺搞得很玄虚,单纯作为个人消愁解闷、娱情遣性的工具的做法。

  二.清代中期的诗歌

  乾隆时,王士祯倡导的“神韵说”遭到了沈德潜、袁枚、翁方纲等名家的反对,但他们所引导的方向却又各自不同。在乾隆诗坛上造成最大影响的,是袁枚所倡导的“性灵说”。

  沈德潜是继王士祯之后主盟诗坛的大家。论诗原本叶燮,以儒家诗教为本,倡导格调说,尊唐抑宋,认为“诗贵性情,亦贵诗法”,使诗歌“去*滥以归于雅”,起到“和性情、厚人伦、匡政治”的教化作用,鼓吹“温柔敦厚,斯为极则”,要求诗歌创作“一归于中正和平”。为使“格高”、“调响”,他以唐人为楷式,以古诗为源头,赞扬前后七子,为此特地选辑《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等,树立学习的范本,影响极大。总之,沈德潜的诗论是以汉儒的诗教说为本,以唐诗的格调为用,企图造成一种既能顺合清王朝严格的思想统治,又能点缀康乾“盛世气象”的诗风。由于沈德潜的诗论从正面提出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主张,因而博得了统治者包括乾隆皇帝的赞赏,他的诗歌理论曾经风靡一时。但唐诗的“格调”同它的激情是分不开的,沈德潜的格调说有其不可克服的矛盾。

  三.清代后期的诗歌

  进入道光以后,诗风又发生了变化。以宗唐为主的神韵派和格调派都已衰落,宗宋派却得到越来越多的响应而成为诗坛的主流。从道光、咸丰年间的宋诗运动发展到同治以后的同光体,而与这一保守诗派不同的还有鸦片战争前后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启蒙诗人,有以戊戌变法前后以梁启超、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人。同时,复古派也在发生着变化。同光年间分化出以王闿运为代表的汉魏六朝诗派和以樊增祥、易顺鼎为代表的晚唐诗派。而同光派本身也分裂为陈三立的江西派、陈衍的闽派和沈曾植的浙派。晚清诗坛呈现出空前复杂的状态。

  1. 龚自珍、魏源等人的诗歌

  龚自珍是首开近代新诗风的杰出诗人。他透过乾嘉盛世的外表,相当深刻地看到了整个社会潜伏着的严重危机。他的诗歌紧紧围绕着现实政治这个中心,或批判,或抒慨,富有社会历史内容,为有清一代所罕见,一新诗坛面貌。他诗歌最大的特色,就是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辞瑰伟,形式多样。龚自珍自称“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他接受了庄子、屈原的影响较大,同时又受到中晚唐诗风的影响,常采用生动奇特的艺术形象、一泻千里的气势、瑰丽多姿的语言,表达他自由奔放的感情。龚自珍的诗歌大都是政治诗,围绕社会政治着议抒慨,基本倾向是重意而多陈述的笔墨,但他着议抒慨,既富有概括力,含义深远,又多出以象征隐喻,富有形象性。龚自珍诗歌的不足处在于用典过多,含蓄过甚,爱用僻字,不免艰难晦涩。

  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的入侵,引起了中华民族极大的愤慨和震惊。与龚自珍同时或稍后一点的诗人,如魏源、林则徐、张维屏、张际亮等诗人,无不表现出激烈的反帝情绪,形成汹涌澎湃的爱国诗潮。这些作家虽然艺术上一般还笼罩在前人的格调之下,缺乏鲜明的独创性,但以充实的时代内容反映了一个时期的诗歌风貌。其中魏源、林则徐思想表现出新因素,与龚自珍一起成为这一时期进步文学潮流的核心力量。

  鸦片战争之前,这些诗人的诗歌大都缺乏现实意义,成就不高。林则徐的诗歌几乎全是官场的应酬之作,张维屏的诗歌也大都是仕宦生活的抒写,归隐后又多为山水诗歌,魏源的早期诗歌除了《都中吟》十三章、《江南吟》十章学习白居易《秦中吟》即事名篇的写法,较有现实内容外,其余诗作也多为游山玩水的内容。正是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诗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诗歌来反映鸦片战争,歌颂人民群众和抗英将领抵抗侵略军的光辉业绩,揭露讽刺清王朝和投降派贪生怕死和通敌误国,是他们在鸦片战争时期所创作的大量诗歌的中心主题。这类诗歌有魏源的《寰海》十章、《寰海后》十章、《秋兴》十章、《秋兴后》十章、《秦淮灯船引》,张维屏的《三元里》、《三将军歌》,以及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失败后遣戍途中所写的诗歌。

  这个时期的诗人中,还有张际亮、姚燮、朱琦、贝青乔等。他们都写了一些反映鸦片战争、充满反帝爱国精神的重要诗篇。贝青乔《咄咄吟》是由一百二十首七绝组成的纪事讽刺诗,记述鸦片战争期间随军所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这种体制对以后诗坛也有影响。但这些诗人在艺术上仍沿袭乾嘉诗派余波,缺乏新的建树。

  2. 宋诗派和同光体

  在晚清诗坛上,宋诗运动是一场影响较大的文学运动。主要人物有祁寯藻、程恩泽及出于程恩泽之门的何绍基、郑珍、莫友芝以及曾国藩。这个诗派的主要宗尚是“以开元、天宝、元和、元佑诸大家为职志”(陈衍《石遗室诗话》),即以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为宗。这个运动的兴起,与乾嘉时期汉学的兴盛有关,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宋代诗风,特别适合这批考据学者的口味。这一运动的主要作家都是学有根底的汉学家或兼攻宋学者,其基本的创作倾向是“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陈衍《近代诗钞》)。宋诗派学古并不主张亦步亦趋地拟古,也很注意吸收宋人学唐的那种另觅蹊径的精神,追求诗歌的独创性,表现自我的真面目和真性情。总之,他们的诗论,既重视正统道德的修养,又强调自我独立品格的表现,以此求得“不俗”的诗风,表现出一种基于正统伦理而又矫矫自立、不随俗俯仰的人生姿态。

  宋诗运动至光绪年间衍变为“同光体”,主要作家有陈三立、沈曾植、陈衍、郑孝胥等人。“同光体”之名系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 陈衍《沈乙庵诗序》)。实际上他们主要学习宋人,其活动年代也主要在光绪中期以后,影响一直延续到“五四”前后。同光体又分为陈三立的赣派、陈衍的闽派和沈曾植的浙派。这些诗人正当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时期,大都倾向和支持洋务与变法,创作了不少反对外国侵略、悲愤国事的作品,具有进步的倾向。宋诗运动和同光体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是郑珍和陈三立。

  这一时期,以王闿运为代表的汉魏六朝诗派和以樊增祥、易顺鼎为代表的晚唐诗派也很活跃。名士李慈铭不专取一派,但诗歌造诣颇高。

  3. 诗界革命与新体诗

  真正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对传统诗坛发起冲击的是以黄遵宪、夏曾佑、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倡导的“诗界革命”和对“新体诗”的提倡。

  黄遵宪是维新运动的重要人物,关心现实,主张通今达变以“救世弊”。他先后任驻外使馆僚属近二十年,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考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明确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已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自注)的思想,并在新的文化思想的激荡下,开始诗歌创作的探索。他在二十一岁时所作的《杂感》诗中,就对“俗儒好尊古”提出了批评,宣称“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在戊戌变法前夕,他又提出了“新派诗”的名目。要求广泛地吸取古代文化和现代生活中的材料,打破一切拘禁,而终“不失乎为我之诗”。尤具特色的有两点:一是提出“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表明他重视以诗歌反映不断变化和日益扩大的生活内容;一是提出要“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并“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这表明他的诗歌有散文化倾向。

  黄遵宪的诗歌实践了他的主张。他继承了龚自珍、魏源等人用诗歌反映现实斗争的传统,时刻关心着国家民族的命运,描写了晚清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从他投身政界到他死前为止,近三十年的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几乎无一不在他的诗歌里得到反映,故梁启超说:“公度之诗,诗史也”。反帝爱国、变法图强是他诗歌的两大重要主题,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黄遵宪的诗歌,较早地描写了海外世界以及伴随近代科学而涌现的新事物,拓宽了诗歌题材和反映生活的领域,写出了古典诗歌所没有的内容。他的诗友丘逢甲说:“茫茫诗海,手辟新洲,此诗世界之哥伦布也。”(《人境庐诗草跋》)。

  黄遵宪在诗体的改革上也有新的尝试。他喜欢“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将新事物、新名词、时代风貌、异域景物、社会理想,特别是将当时重大的政治事件与旧体诗意境和表现方法结合起来,做到“独辟异境”。黄遵宪的诗歌“持律不严,选韵尤宽”,形式上比较自由,风格多样。他还大胆采用以文为诗的写法,因此,对于诗歌的革新做出很大的尝试。黄遵宪诗歌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为力求新异,而写得张扬外露,也缺乏能够表现独特人生感受的意象。他的不少诗歌有意为史,因此叙事和议论过多,抒情则流于简单的夸张,反映国外风情的诗,偏重于介绍新事物,没有把西方文化中深层的东西引入到诗歌中来。但黄遵宪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他清楚地意识到古典诗歌传统不足以充分反映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知识,要求诗歌与时为变,在题材、风格、语汇等方面打破一切忌讳,对于推动诗歌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创作有力地推动了古典诗歌内容的扩充,表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接受世界的姿态;他的一些诗歌语言通俗且形式自由,虽然艺术成就不高,但已经带有向白话诗靠拢的意味。

  “诗界革命”的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在戊戌变法之前,他们就开始尝试作“新学之诗”,其特点是“挦扯新名词以自表异”。这种新诗与黄遵宪的“新派诗”有某些相同的特点与趣味,但它仅有新名词而无新的生活素材与诗歌形象,只是在古典诗歌中硬塞入几个新名词,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在总结这种失败的做法之后,梁启超在亡命日本、广泛接触日本新文化和西方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要求“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并具体提出:“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梁启超认为黄遵宪的诗歌在这方面做得最好,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不过,无论是黄遵宪,还是谭嗣同、夏曾佑,甚至是梁启超本人,他们的诗歌离“诗界革命”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梁启超所期盼的“诗界革命”并没有真正的出现。就连梁启超本人的诗歌到了后期,也向古典的传统回归,向“同光体”靠拢,这更是宣告了“诗界革命”的结束。

1求可以用于写在同学录中的诗词,自创的诗也行

1、恍然今生的我,就是前世轻狂的她(《扇与词》)2、长安柳絮飞,箜篌响,路人醉(《盛唐夜唱》心然)3、他本是一世无双,他合眼一世悲伤(《哪吒》)4、朱亭折扇,我牵小驴笑得狂,清明上河就笑这一场(《清明上河笑》)5、将血化墨,你画烟波,淹埋我(《画未》)6、他写聊斋时,遣词了太多寂寞(《兰若词》)7、千秋月未落,扛战旗望长河(《千秋月别西楚将》)8、闭目身半躺,腰中酒凉(《枯叶之蝶》)9、我看过很多遍的花开花谢,采过很多甜美或者苦涩的果实,酿过很多种类的好酒,却只遇见过一个能举樽共饮的人……(《醉仙歌》)10、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倾尽天下》)11、梦中楼上月下,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倾尽天下》)12、谁家的清笛渐响渐远,响过浮生多少年(《浮生未歇》)13、十八年守候,她站在小渡口。

十八年温柔,他睡在明月楼(《如花》)14、盛世长安,花对残阳,忘前朝(《阳关调》)15、江船夜雨听笛,倚晚晴(《长安忆》)16、多少人,提剑纵马,说诗酒趁年华,可知年华只是弹指一刹(《一醉南柯》)17、白衣送蓼华,吹灯看剑断毫发(《明月涯》)18、少年一事能狂敢骂天地不仁,才不管机缘还是祸根(《醉梦仙霖》)19、春水汤汤,一时无涯,柳絮轻软,流水尽飞花(《风流》)20、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云荒·只如初见》)21、昨夜小楼细雨桂堂,伞下我踮脚望,诗中徜徉,蒹葭苍苍(《书成》)22、懵懂不知摘星事直到流萤舞成眠鸢尾花开何如旧颜引弓落月酬离别潇潇故人心已倦(《回到起点》)23、千金不换伊人回眸金步摇眉间朱砂点绛秋水蒿浆声灯影流连处青杏尚小何时红了樱桃拄杖南山为把柴扉轻轻敲白发新见黄口旧知交对饮东篱三两盏何妨轻佻把酒问月姮娥可好(《金缕衣》)24、三两声零乱不成曲拾寒阶苔滑任尘积不如不如归去子规啼参商永离何时归期(《青衫隐》)25、翻手反排命格覆手复立乾坤少年一事能狂敢骂天地不仁醉极弹歌一场梦与我孰为真不能忘情徒惹得心困(《醉梦仙霖》)26、是谁又撞碎了一轮海中月,醉梦里,长笑歌万阙。是谁又在海上吹那杨柳叶,六月里,天涯飞白雪。

千人战几番秦淮水飘红夜。莫回首,百年相思难解。

却回首为你指间笛声咽,再回首,看梅花不谢。多少年生死一笑剑歌烈,问天下,谁能掌缘生灭?谁又在抬头望漫天青莲雪,谁又在,轻声说离别?谁又在,轻声说离别?——Finale《风姿物语·李煜·青莲雪》-1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6夜雨染成天水碧。

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13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14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5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7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20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2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2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2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2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26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27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8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29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30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31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32我不是我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33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4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35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

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36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7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38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39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40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41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世间千年,如我一瞬。-4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3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44。

2关于友情的自编诗歌

友谊 儿时的回忆, 唤起我对友谊的感慨。

友谊本是人间最平凡的情感, 是人性最质朴的交流, 当同学们激情碰撞的时刻, 激起我对友谊的表白, 我心中的友谊如同奔腾的黄河一泻千里。 我要说,友谊是儿时的童贞, 友谊是少女的春心, 友谊是男儿的追求, 友谊是亲人的思念, 友谊是人们彼此的真情真爱。

友谊是你我共同的向往,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真情的宣泄。 友谊是一碗水,君子之交淡如水; 友谊是一壶茶,细品慢咽有滋味; 友谊是一杯酒,让你畅开关闭已久的胸怀; 友谊是一首歌,喷涌出你内心深处的激情; 友谊是辛酸的眼泪,勾起你对往事的回忆; 友谊是青春的初恋,使你陷入对初恋情人那深深的眷恋。

其实友谊离你并不遥远, 你仿佛看到眼前飘过一片美丽的白云, 让你魂牵梦萦, 你对她说, 来吧!我的友谊, 白云却似飘飘的仙女, 渺渺而去, 你忘却了自己金字塔顶的位置, 跃身去追那梦中的友谊。 亲爱的朋友,我想告诉您, 友谊是人生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没有了友谊,你将变得孤独; 没有了友谊,你将失去朋友的信任; 没有了友谊,你的财富将失去金色的光环; 没有了友谊,你将失去你的自信; 没有了友谊,你的人生将不再闪光; 没有了友谊,你将感到无所适从。 我愿坦诚的告诉你, 亲爱的朋友, 你不要为逝去的友谊而恋恋不舍, 更不要为找不到友谊而心存忧闷, 其实友谊就在你的身边, 只要你敞开心灵交流的窗口, 友谊将与你越来越近。

友谊 有时你很暖, 暖得犹如母亲的体温 浓缩着炙烤我冰冷的心的温度 哪怕那冰冷的心碎了 也无法弥补我的你的谢意 有时你很轻 轻得犹如纷飞的雪花 熔化着、浸透着 哪怕那纷飞的舞者停止了生命 也无法偿还我对你的歉意 然而在泥土下 有冻不碎的心扉 有割不断的思念 或许,最寒冷的夜里 你能看到 我的身影 我的身影 越走越远 越走越淡 你在狂风之中嘶吼 咆哮着对我的呼唤 我的灵魂 悄然降落在你的身后 告诉你 在冰封的世界里 星星之火,也能温暖你所有的体会 “友谊是一种奇妙的东西。拥有它时,你马上会觉得世界一片明 亮,美丽无暇;当它消失了,你便会有一种被人抛弃的感觉。”

当我 看完好友的来信后,这几句话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是的,友谊是 神奇的,它融合着我和朋友之间的真挚的感情,影响着自己的生命道 路。

正如巴金有句名言:“友谊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 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的光彩。”再如西塞罗曾说过: “由于友谊蕴涵着极多的和极大的碑益,因而它比一切都优越,它能 用美好的希望照亮未来,它能弥补心灵的创伤,或挽救心灵的堕落。”

的确,友谊是开心果,当朋友高兴时,它给予他祝福;友谊是消气丸, 当朋友伤心痛苦时,他给予他的是及时的安慰;友谊是清醒剂,当朋 友将要误入歧途时,它会使他迷途知返…… 读了朋友的信,感慨良多。不知怎的,耳畔又响起了这样的诗句: 友谊是雨季里的小伞,撑起了一片晴天;友谊是寒夜里的一盏灯,燃 烧着热情的火焰;友谊是一阵温馨的风,抚慰了受伤的心灵;友谊是 一块洁白的手帕,拭干你腮边的泪痕。

…… 以上选几段就好了。

3描写“友情”自编的七律诗都有哪些

七律诗一首(友情之三): 喜读学友锦华章,情系吾国与家邦。

字斟句酌理精辟,更有行楷添异香。世俊少年多壮志,急赴国难着戎装。

砚田耕耘终不辍,瑰宝结集馈家乡。从军从政又从文,赋诗习字追晋唐。

每逢大节又静气,偶遇悖逆无感伤。家训师承有底蕴,诗词书法共绵长。

身为行伍文为魂,始成方家名一方。七律诗一首(友情之三):喜读学友锦华章,情系吾国与家邦。

字斟句酌理精辟,更有行楷添异香。世俊少年多壮志,急赴国难着戎装。

砚田耕耘终不辍,瑰宝结集馈家乡。从军从政又从文,赋诗习字追晋唐。

每逢大节又静气,偶遇悖逆无感伤。家训师承有底蕴,诗词书法共绵长。

身为行伍文为魂,始成方家名一方。(读《张世俊诗词书法作品集》有感)注:张世俊是我中学同学。

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北京卫戍区参谋,秘书。宣武区武装部政委。

1987年复原,任西城区委宣传部长,区委常委。1994年任区政协副主席,主席。

中国书协会员,北京书协会员,西城区书协会长,区文联主席等职。七岁学书,几十年临池不辍,终成大器。

作品多次获奖,或为单位收藏,或馈赠好友。2006年11月25日赴津参加初中同学联谊会。

馈赠《张世俊诗词书法作品集》。2七律《友情》文/兰心中华新韵(一)新朋旧友喜相逢,四面八方聚沈城。

泼墨烹诗吟古韵,挥毫煮酒吐怀衷。黄莺唤醒千花朵,嫩柳掀开一缕风。

拙笔丹青舒雅意,华章锦字句含情。平水韵(二)挥毫泼墨玉骄阳,把酒滕欢红土香。

博汇驰名融浩瀚,诗词美誉集华堂。瑰文妙句精魂硬,老树新枝掠海翔。

入境方知名远播,拾阶更上创辉煌。参考资料网易网易[引用时间2018-1-18]诗词吾爱网诗词吾爱网[引用时间2018-1-18]。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995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6
下一篇2024-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