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第1张

白术相信也有不少人听说过,但是却不太认识白术到底长什么样子的。其实白术是一种比较珍贵的中药,白术对于女性最为关心的美容领域,有着很好的功效。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想要了解白术的朋友们就不能错过了。

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1白术有很多功效的,下面就随我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2白术应用与美容上有美白肌肤、除痘、消斑、清热燥溼、杀菌等特效;用白术粉蘸酒或醋,调匀后涂抹脸部,可美白,并有效淡化雀斑和黑斑。

3白术制成的面膜对于天生或者后天暴晒或者过度使用化妆品而造成的皮肤黑、黄、多斑、痘痘等皮肤特征,都能够有效解决。

4白术还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延缓衰老。

5白术性温和,味道甘甜、苦,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皮肤美白的效果。

6因为白术对人体皮肤中的致病菌如雾状表皮癣菌等病菌具有非常强效的抑制作用。

7白术对于美白皮肤有特效。

8对皮肤致病真菌如雾状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白术的使用禁忌

1、白术除了外用,也可以食用,但如果你感觉自己胃部胀满,气滞饱闷,就不能再食用白术了。

2、如果你的体质是阴虚燥渴型,也应少碰白术,否则症状会加重哦。

3、如果用白术加白醋来美容,那么白术的比例不能过多,白醋浓度也不能太大,否则容易灼伤皮肤。

白术祛斑具体方法

将白术泡在醋里,浸泡2~3日后,在每天洗脸后,将浸泡过醋的白术轻轻擦拭在脸上黑色素或者雀斑堆积的部分,长期坚持用白术泡醋能有效淡化或者消除脸部色斑。

通过以上我介绍的关于白术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内容后,大家都不难发现白术的功效和作用有很多,但是拥有如此多功效的白术并不是吃的越多越好的,吃多了反而对身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另外,食用白术的时候,可以用来煮粥、熬汤、也可以煮酒。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在古代,白术与苍术统称为“术”,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并未对二者做详细的分类,那时候可能存在通用现象,本经中记载“术,主风寒湿痹……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所谓风寒湿痹是人体受到外环境的风,寒,湿等邪气郁闭经络,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白术与苍术味道均是甘中泛苦,气味清香苦燥均具有除湿散邪的作用,多用于风寒湿痹证的配伍。痉病是指肌肉痉挛抽搐,可由多种原因造成,常见的有热盛伤津,血虚风动,发病基础是津液不足,无法濡养肌肉经脉,导致经脉拘挛抽搐, 白术可健脾胃,输送津液水分的分布,针对痉病属津液不足证; 从气味来看,苍术味道胜过白术,具有辛辣香燥的特点,可发散风寒在表,迅速燥解脾胃湿滞,退除风寒感冒之发热,散出湿邪困脾,本经说到的除热作用以苍术见长。从味道来看,白术味甘而苦,炒后焦香,香气入脾,甘能补益,能健脾胃,促进食欲,消食健脾方面白术略胜一筹。 综上所述,白术与苍术均入脾胃,可燥湿健脾,我将从脾虚与湿滞两个方面入手,谈谈二者的主要使用区别。 脾虚与湿滞互为因果 补脾兼有燥湿的白术 “烘干机”一样的燥湿药——苍术 总结区别 白术与苍术,均可健脾燥湿。白术偏于补脾,通过强壮脾胃来发挥燥湿作用,而且白术以补益作用见长,单纯的外感湿邪阻滞脾胃就不适合使用它,如果过量的使用,还会出现腹胀加重的不良反应。苍术以燥湿为主,内湿与外湿均可使用,尤其是适合外感湿滞与脾胃,肌肉等,燥湿力量强,包括水湿不化严重到水饮停留都可配伍使用,如朱大夫遇到严重水湿不化,出现的腹部如囊裹水,哗哗作响,苍术可实现湿邪水饮散去,脾胃功能恢复的目的。不过,水湿内停伴有津液不足时,就要慎重的使用苍术,燥性过强,容易加重津液的不足。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白术与苍术均来源于菊科植物,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术”,并无白术、苍术之分。陶弘景在《本经集注》中提出:术有俩种,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根甜而少膏,可做丸散用,赤术叶细而无桠,根小苦而有膏,可做煎剂。”明确指出白术、苍术为两种。

白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苍术味辛、苦,性温。入脾、胃经、肝经。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清《本草崇源》谓:“凡欲补脾用白术,运脾则用苍术 ,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

白术与苍术均具有健脾燥湿的功效,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脾失健运之证。两者功效区别是:

白术味甘,长于补脾,燥湿不及苍术 ,故补脾不足,治疗脾虚证多用白术,有“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之美誉。而且白术又能固表止汗、安胎。用于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安等证。

苍术味辛,长于运脾,燥湿强于白术 ,故运脾泻有余,治疗湿盛的实证多用苍术。而且苍术又能祛风湿、发汗、明目。用于风寒挟湿表证,风湿痹证,夜盲及眼目昏涩等证。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永康提供)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

白术与苍术都能燥湿健脾,性温味苦而归脾胃经,均用于治疗脾虚湿停之泄泻或便溏、带下等。然,白术又兼甘味,以补虚为长,除善健脾外,又善补气、安胎、止汗,还能利水,治水肿、痰饮;苍术又兼辛味,以去邪为长,除善燥湿外,又善祛风湿、发表,还能明目,治夜盲症,配苦寒之品(苦参、黄柏)治湿热之疮疹、脚气。

一白术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也称桴蓟、于术、冬术、浙术、片术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地, “于术”素有“北参南术”之称。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挖取2-3年生的根茎,除去泥沙,烘干,称烘术;或晒干,称晒术;再除去须根。

白术,气清香,性甘温苦燥,入脾、胃经,主以温补扶正,兼能去除水湿。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可用于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脾虚水肿,痰饮,表虚自汗,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等。白术为补气健脾要药,用于和中补脾、除湿益气,常用于补养方剂中,补气血。白术使用中注意,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燥湿利水宜生用。

白术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多糖,主要含有苍术油、苍术酮、白术内酯等挥发油,以及白术总多糖等成分,还含有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及树脂、白术三醇和维生素A等。药理研究发现白术有调节胃肠功能、调节腹膜孔作用(开打腹膜孔、使腹膜孔数量增加,从而达到消除腹水的作用)、调节免疫功能、降血糖、抗菌、抗凝血、利尿、抗肿瘤、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等生理活性。

二苍术是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也称赤术、马蓟、青术、仙术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北苍术主产于华北及西北地区,春、秋二季挖取根茎,除去泥沙和须根,晒干,切片而得。

苍术性辛温发散,苦燥除湿,入脾、胃经,为治湿阻中焦证之要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的功效。用于湿阻中焦证,痰饮,水肿;风寒湿痹及表证夹湿;湿盛脚气、痿证;夜盲,眼目昏涩等。

苍术主要含挥发油,由倍半萜及其苷类、聚乙烯炔类、酚类、有机酸成分组成,以及还含有三萜和甾体类、芳香苷类、苍术醇类、多聚糖、黄酮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倍半萜类和聚乙烯炔类成分。还含有钴、钼、铬、铜、锰、镍、钛、镁、钙等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苍术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肠胃运动和胃排空、抗菌、抗炎、降血糖、降血压、利尿、心血管保护和神经系统作用等药理活性。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白术和苍术两个药都是很常用的药,经常用于脾虚湿盛的症候,两者都能健脾燥湿。那它们有什么区别,应用特点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就来说一说。

白术 ,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是 补气药 ,具有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的作用,是 治疗脾虚诸证之要药 。燥湿利水多生用;补气健脾多炒用。

苍术 ,性味辛、苦、温,归脾、胃经,是 化湿药 ,具有 燥湿健脾,祛风湿,发表 的作用,是 燥湿健脾之要药。 生用燥性强,炒过后燥性减弱。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这两个药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两者都能 健脾燥湿 ,对于脾虚湿盛引起的脘腹痞闷,恶心呕吐,食欲差,腹泻拉肚子,舌苔白腻等比较合适。经常会一起搭配使用,比如:

二术丸(此方中,白术、苍术两药为主药,主药用于妇人脾胃虚弱,经少闭经,或者对于脾虚湿盛导致的泄泻。)、完带汤(此方中,白术、苍术君臣配伍,发挥健脾燥湿,对于脾虚湿盛出现的女子带下量多的病证)、当归拈痛汤(此方中,白术、苍术虽不是主药,但也是主要发挥着健脾燥湿的作用,用于湿热内蕴,外感风邪的病证)

不同点 :白术是补气药,所以主要是 以补气健脾为主 ,比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理中丸,归脾丸等等,治疗脾胃虚弱相关病证。

苍术是化湿药,所以主要是 以健脾燥湿为主 ,比如平胃散、二妙散、越鞠丸、藿香正气水、午时茶等,治疗脾虚湿盛或者有湿气重的相关病证。

所以如果 以脾虚为主,首选白术 ,发挥健脾的作用; 如果湿盛为主,则选用苍术 ;当 脾虚湿盛两者都明显时 ,可以考虑 白术、苍术一起配伍使用

另外, 白术 还能 固表止汗 ,用于脾虚气弱,固表失司导致的感冒。比如玉屏风颗粒、芪参补气胶囊等,都有用到白术,发挥固表止汗的作用。

白术 还能 安胎 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之胎动不安证。比如保胎丸、安胎丸、固肾安胎丸等等,都有用到白术,发挥健脾安胎的作用。

白术 健脾利水 的作用,用于脾虚运化水湿无力,出现的水湿内停。比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猪苓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等,发挥白术的健脾利水之效。

苍术 ,除了能够燥湿健脾外,还能 祛风湿 的作用,用于风湿痹痛。比如九味羌活汤、二妙散、风湿马钱片、妙济丸等,发挥祛风湿的作用。

苍术 还能 发表 ,对于外感寒湿的表证,比如九味羌活汤,藿香正气丸、午时茶等等。

白术与苍术相同点:

均性温,味苦,归脾胃经,二者均可燥湿健脾,临床上常相须为用,用以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脘腹胀满,食欲减退,大便溏稀等病症。

白术和苍术的不同点:

白术兼有甘味,性平和,以健脾补气为主,属补益类中药,多用于以脾虚为主的病症。白术,又可利水消肿、止汗、安胎,可用于水肿、多汗、胎动不安等病症;苍术,兼有辛味,性燥烈,以燥湿祛邪为主,属芳香化湿类中药,多用于湿邪偏重的病症。苍术,又可明目,用以治疗夜盲症。

白术与苍术的区别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一、别名:

白术:山蓟、杨抱蓟、山芥、天蓟、山姜、乞力伽、山精、山连、冬白术、於术、冬术。

苍术:仙术、仙姜、天精、地葵、茅术、枪头菜、山刺菜。

二、种属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三、性味归经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

四、功效与主治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作用。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

五、药理作用

白术:具有祛痰、利尿、降血糖、抗凝血、抗菌、促进造血的作用。 不能促进胃液分泌,推进肠蠕动,亦无抗溃疡、抗炎和镇痛作用,不影响正常体温,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

苍术: 具有抑制应激性溃疡,促进胃液分泌,推进肠蠕动, 升高血糖,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保肝,抗缺氧,抗肿瘤,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等作用。

六、使用禁忌

白术:不能与桃、李及雀肉、菘莱、青鱼等同吃。

苍术:不能与桃、李及雀肉、菘莱、青鱼等同吃。

我一直以为白术和苍术是同一种中药,因为它们都具有燥湿健脾的作用,而且在医生的处方上也经常看到白术和苍术的名字,认为只不过是叫法不同了。但是后来经过学习之后,却发现这并不是同一种中药,虽然它们都具体燥湿健脾的功效,但是它们的用法却有所区别。那么它们的应用如何区别呢?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中国药典》对白术与苍术的功效应用是怎么说的

①白术:《中国药典》记载,白术的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②苍术:《中国药典》记载,苍术的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从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白术与苍术都具体燥湿健脾的功效,但是它们的应用却是有所不同。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先看药性和归经。白术的性味苦、甘,温;苍术的性味辛、苦,温。这里白术药性是甘,而苍术是辛,那就是白术比较甘润,苍术比较燥烈。而且苍术是偏白色的,白色入肺经,敛降;苍术偏于青黑色,属木,入肝经,升发。这样一个是升的作用,一个降的作用。 另外,白术甘温,除了能健脾燥湿之外,还能补中益气;而苍术辛温,除了能健脾燥湿之外,还可以解表。

也就是说,白术有补虚的效果,而苍术有解表的功效。 所以,在应用方面,白术功效偏于补气健脾,特别适合用于脾虚引起的湿气阻滞者;而苍术的功效偏于解表燥湿,去燥湿的能力特别强,特别适合体内寒气阻滞而引起的湿气。

2、白术的其他作用还可以固表止汗、和胃、安胎,可以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等,从这里看,它的主要作用是健脾,并且多用于脾胃气虚;而苍术的其他作用还可以祛风散寒,明目,可以用来治疗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等,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燥性较大,偏于祛湿,可以治疗风湿、去风寒等。

3、虚证用白术,这是因为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是补脾要药,特别适合脾虚引起的湿困,脾虚引起的水肿及脾肺气虚等;实证用苍术,这是因为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是运脾要药,特别适合一些湿浊邪气停滞于体内从而造成的病症,并且还可应用于风湿痹证这些实证。

其实,对于白术与苍术的应用功效有哪些区别,在清朝《本草崇原》中就有明确记载:“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如补多运少,则白术多而苍术少,运多补少,则苍术多而白术少,品虽有二,实则一也”。

总的来说,白术善于补脾,苍术善于运脾,它们都具有健脾、燥湿的功能,在应用时要学会区分这主要的区别。另外,在《神农本草经》中其实并没有将白术与苍术区分开来,它们都称为“术”,直到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才将它们区分开,在应用上的细微差别也区分开来,可以说这是对白术与苍术的更进一步的认识与运用。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 健康 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苍术与白术的区别:

1、苍术: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为运脾要药,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常用治风寒夹湿表证、风湿痹证、夜盲症及眼目昏涩等证。

2、白术: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为补脾要药,适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用治脾虚水肿及脾肺气虚、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胎动不安等证。

外形上分别:苍术根比较细长、分散;白术是球形拳头样,比较集中。白术质地更细腻,苍术质地粗糙。

气感上苍术比较粗,更冲,更急,芳香燥烈,所以苍术主要是用来温运脾胃,当中土痰湿比较重的时候用苍术来温运中土,芳香化湿。

苍术偏动、偏泻,白术偏补。饮食比较滋腻的人如果想健脾胃,最好用点苍术,不需要补。而真正脾胃虚弱的人,可以用白术。

药气上分别:好白术饮片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油点多(白术的香气就是从油点散发出来的),油点多说明气比较足(油属于肾气的表现形式,收藏力量比较强);二是有很多小孔,凡是有空洞的白术都是5年以上的白术,药劲更足,药效更绵长,偏于守。长的年头少的白术(小白术)是没有空洞的,但油点很多,所以气来得比较急,偏于运。所以,用药时可以根据临床需求选择不同生长年限的白术,若脾胃需要动的时候可以用小白术;若要补脾胃就用年头较久带有空洞的白术,偏于补。

白术的用量,饮片一般15克以上。苍术因气比较燥,用10克就可以了,儿童酌情减量。如果用于固守的话,白术必须用在30克以上。若要用白术运的作用,用量要50克以上。

白术与苍术都能燥湿健脾,功效应如何区别?

白术的功能主治:

一、脾气虚证: 脾在人体内的首要工作就是转运水谷精微给各组织器官。并且营气与津液是由水谷精微转化的,血液又是由营气与津液化生的。因此称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 。当脾气虚弱时,其转运功能失调,致使营养物质不能到达肌肉、骨骼、经络及各组织器官。 从而人体便出现 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头晕目眩等气虚症以及食少便溏,腹胀泄泻等脾虚症 。而 白术有补气特长,是补气健脾的要药 。 这时用白术来加强脾气,脾气足了,其转运功能会逐渐恢复,各症状也就逐渐消失了。

二、气虚自汗: 人体中存在两种分别叫 卫气 营气 的气, 卫气 在脉外; 营气 在脉内,并且两者都来自水谷精微。正常情况下,其密切配合来维持肌肤腠理的正常开合而不受外邪侵袭。可在脾虚不能很好地转运精微时,其会导致 卫气 营气 失和,从而 卫气失职 ”, 使外协侵犯肌肤而出现 自汗 问题。 这时用 白术能调和营卫起到止汗作用 。

三、安胎: 由于身体血液等营养物质都靠脾转运水谷精微来获得。由于 脾虚 导致胎儿无法获取充足的营养物质而出现 胎动不安 这时,用 白术健脾能使其恢复正常功能而安胎 。

四、 白术能利水,治水肿与痰饮 。

苍术的功能主治:

一、湿阻中焦症: 正常情况下,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但当脾虚了,脾不能把水湿运走,致使 湿 停在中焦。脾被湿困住就像 睡着 了一样。致使身体整个营养物质 运输链 出现 断裂 ,进而出现一系列的湿阻中焦症。 比如: 脘腹痞闷,呕吐泛酸,大便溏泻,食少倦怠等。而苍术恰 恰能 脘腹痞闷,呕吐泛酸,大便溏泻,食少倦怠等。 而 苍术恰能燥湿健脾,是治疗湿阻中焦的要药 。 这时,用苍术燥湿,湿没了,脾也 了,功能也恢复了,症状自然就消失了。

二、风湿痹证: 风、寒、暑、湿、热、燥、火 六种邪气中的风邪与湿邪裹挟着入侵人体时, 两种邪气滞留在经络关节,会出现 关节疼痛的风湿痹症 。这时用苍术, 因苍术有散风寒湿而除痹发表的功效 。 所以 风湿痹症除了,关节疼痛的症状也就缓解了。

三、风寒夹湿表症: 当肌表受风寒湿邪侵袭出现 头疼、身疼、头重如裹时,可以用苍术,其有发汗解表功效 。 汗出了,寒散了,表解了,症状也自然就消失了。

四、 苍术能明目,治夜盲症 。

根据所提问题进行回答:中草药白术和苍术在临床上有一个共同的功效就是燥湿健脾, 可以与其他中草药进行配伍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疾病 但不同的是,白术为补气药,苍术为化湿药 ,因此, 从功效上来说,白术补气健脾强于苍术,而苍术燥湿作用强于白术 。下面我将给大家科普中草药白术和苍术的功效应用区别。

白术与苍术都能燥湿健脾,用于治疗脾虚水湿内停证

白术为补气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等功能,苍术为化湿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等功能,因此, 白术和苍术一起配伍使用可以治疗因湿阻中焦,脾虚水湿内停病因引起的病症 如因脾虚水湿内停引发的腹泻、拉肚子、痰饮、水肿、妇女带下等症。如治疗脾虚湿浊下注,带下清稀时,与健脾燥湿止带之品配伍,如《傅青主女科》里面的完带汤,就用白术和苍术、山药等配伍同用。

白术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等地。以浙江于潜产者最佳,称为“于术”。在冬季采收,气清香,香气浓,味甜微辛。

白术

白术药材

主要性能: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临床应用

苍术为燥湿第一要药

中草药苍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江苏、湖北、内蒙古等地。春、秋二季采挖。茅苍术香气特异,味微甘、辛、苦;北苍术香气较淡,味辛、苦。

北苍术

苍术药材

主要性能: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

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 白术为补脾脏第一要药,苍术为化湿药里面的燥湿第一要药,白术补脾气功能强于苍术,苍术燥湿功能强于白术。若单是脾虚用白术,若以湿邪为主,用苍术

白术(zhú),拉丁学名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别名桴蓟,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苍术等,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山区湿地。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燥湿健脾

白术甘温补虚,苦温燥湿,主归脾、胃二经,既能补气以健脾,又能燥湿、利尿。可广泛用力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生的食少、便溏或者泄泻、痰饮、水肿、带下等症状。对于脾虚湿滞的人群有标本兼顾的功效。被人们称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固表止汗

白术可以益气健脾,固表止汗,其作用与黄芪相似而力道稍弱,常用于治疗脾气虚汗出不止者。若脾肺气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寒者,可与黄芪、防风等配伍补益脾肺、祛风散邪的药物相配伍使用。

安胎

白术能够益气健脾,脾气健旺,胎儿得以养儿自安,因此白术有安胎之效。适用于妊娠妇女,脾虚气弱,生化无源,胎动不安者。

利尿消肿

白术有利于肪卫之气的充足,从而帮助人体更好地抵御外邪的入侵,有强健身体的作用。白术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善治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妊娠水肿等。

抗氧化

白术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的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从而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增强免疫力

白术能够增强白细胞吞噬金**葡萄球菌的能力,从而起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白术的食用方法

白术烧牛肉

材料:牛肉、白术,香菜;辅料:食用油、香油、料酒、食醋、食盐、酱油、味精。 做法:将牛肉煮熟,淋上酱油;热油锅,放入牛肉炸至金黄;捞出沥油切大片,放入盘中;然后将白术、香菜切好放进盘中,添加调味料;最后,将盘子上锅蒸一刻钟,起锅食用。 功效作用:牛肉强身健骨,补中益气;白术增强食欲,益气强阴。两者结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白术猪肚粥

材料:白术、猪肚、粳米、生姜以及佐料。 做法:用纱布将猪肚、白术、生姜包裹在一起,放到砂锅中用大火煮,直至猪肚烂透;捞出猪肚备用;最后,把粳米放入汤汁中煮成粥,放入猪肚以及佐料,起锅食用。 功效作用:有开胃消食,理气和中之功效,此粥对于食欲不佳尤为适合。

五味健脾粥

材料:党参,山药,云苓,白扁豆,白术等各30克,大米、小米、食盐各适量。 做法:把党参切成小段,与其他药材一起洗净,然后用清水泡两个小时以上;把大米和小米洗净;把泡好的药材倒入锅中,泡药材的水也一同倒入;加入适量的水,入高压锅中煮约20分钟;煲好的粥,食用时加盐即可! 功效作用:可以健脾祛湿,和胃养胃,适用于身体湿气重,舌头有齿痕的人群服食。

宜忌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

②《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注意:一定要根据医生的规定按规定使用,因个人体质不同。

白术喜爱凉爽,忌高温多湿;根茎能耐寒,是具有悠久的生产栽培和应用历史的重要药材。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白术的种植技术要点。

白术的种植方式

种白术的方式很多,有1年收的,2年收的,也有3~4年收的。

1年收的系采用直播,产量低,品质差,收益少。

不过是当年种,当年就有收,这种方式,现在采用的极少。

3~4年收的,占地久,投资大,又怕病虫害死亡,同时根茎在后期生长缓慢,因此,多已不采用。

现在多采用2年收的方式,此法,须先一年育苗种子药,即播种育出的苗茎,以备移栽种植。

白术的种植要点

育苗移栽: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择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新种,在30℃的温水中浸泡1天后捞出催芽播种。

条播或撒播,每亩用种5~7千克,播后7~10天出苗,出苗后揭掉盖草,加强田间管理,至冬季移栽前亩可培育出400~600千克鲜术栽。

当年冬季至次年春季即可移植,以当年不抽叶开花,主芽健壮,根茎小而整齐,杏核大者为佳。

移栽时剪去须根,按行距25厘米开深10厘米的沟,按株距15厘米左右将苗放入沟内,牙尖朝上并与地面相平,两侧稍加镇压,栽后浇水,亩需鲜白术50~60千克。

适时间苗:白术幼苗出土后按株距4~6厘米间苗,如天气干旱可在株间除草以减少水分蒸发,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早晚浇水抗旱,生长后期如发现抽薹应及时摘除。

中耕除草:白术幼苗出土至5月份,田间杂草众多,中耕除草要勤,头几次中耕可深些,以后应浅锄,5月中旬后一般不再中耕,株间如有杂草可用手拔除。

合理施肥:白术现蕾前后可追肥一次,亩于行间沟施尿素20千克和复合肥30千克,施后覆土、浇水,摘蕾后一周可再追肥一次。

摘除花蕾:白术一般在6月中旬植株开始现蕾,7月上、中旬在现蕾后至开花前分批将蕾摘除,有利于提高白术根茎的产量和质量。

盖草越夏:白术惧高温,因此在7月高温季节可在地表撒一层树叶、麦糠等作为覆盖物,调节地温,使白术安全越夏。

收获与加工

白术收获不宜早,一般在立冬边,苗叶渐渐褪黄,就开始收获。

如果收挖太早,产量品质均受影响。

收时要选择晴天,用手连蔸拔,如拔不动,可用铁锹或锄头挖出。

收回后,除去须根,用柴火或木炭炕(3天3晚,应注意火不要太大),炕干后用篾荡子(撞白术的一种工具)两人抬着互撞,撞到外皮光淌即成。

125~15kg加工干货1k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584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