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为何背叛革命?

刘师培为何背叛革命?,第1张

作为晚清革命党阵营里一流的学问家,刘师培本可成为流芳百世

的人物,遗憾的是最终他却因背叛革命为清廷效命而钉在了历史的耻

辱柱上。大错是如何铸成的呢?解开这个谜团,也许需

要我们回到历

史的现实情境中,追寻促成这一事件的他个人及其环境的诸因素。

晚清是一个诞生有学问的革命家的时代。进入民国,革命家与学

问家一身二任的时代特点就明显地淡化了。在革命党阵营里,第一位

有学问的革命家,当数章太炎。第二位,恐怕就要说到刘师培了。

不过,师培虽与太炎并称“二叔”,但在许多方面,实在没办法

与太炎比。单就革命的坚定性而言,太炎虽也有过放弃革命到印度去

做和尚的想法,而且此事的许多隐情至今还是个谜,然而太炎毕竟贞

操清明,彪炳史册,而刘师培,却以背叛革命、充当清廷走狗的不争

事实为士林所不齿。

不争是不争,原因却未必清楚。讲到刘的背叛革命,就笔者所接

触的资料看,大都语焉不详,不能使人餍足。读史至此,也就难免要

问:刘师培作为一位连命都敢于豁出去的“激烈派第一人”,怎么说

变就变了呢?

“变”当然是那个时代的最大特点,可刘未免也变得太快了——

昨天夜里还是个好好的人,转天早上便成了鬼。这里的原因,到底何

在呢?

刘之背叛,与对孙中山的不满有很大关系。

照我看,刘之背叛,与对孙中山的不满有很大关系。刘与孙没有

任何私人交情,也从没有被孙真正信任过。这一点,甚至连太炎都不

能免。而作为文人气甚重的章太炎和刘师培,都多少有一点瞧不起孙

中山。当然,刘年轻,瞧不起的成分要更多些。所以,刘师培一踏上

日本,便立刻参与了试图推倒孙中山的风波。

那是1907年2月13日,刚好大年初一,刘师培带着母亲、老婆,和

苏曼殊一起,开始东渡扶桑。同行的,还有刘的姻弟汪公权,一个狭

隘、自私、阴险的小人。

此时的日本,正可谓是革命党人的水泊梁山。刘师培上得山来,

屁股还没坐暖,就赶上了日本政府劝逐孙中山的事件,自大膨胀而容

易激动的心灵立即迸裂开来,立马便卷入了革命阵营的内讧,对孙中

山大举围攻。

2月25日,日本外务省次官内田康哉举行宴会,为中山饯行。参加

宴会的有黄兴、章太炎、胡汉民、汪精卫、宋教仁、张继、汪东等人,

刚刚踏足于此的刘师培也在其中。可见,刘实已为革命党最上层领导

圈子中的一员。此时,他年仅24岁。但是,他显然不是孙中山的嫡系。

此次中山离日,日本政府赠送五千元路费,日商铃木久五郎另捐

送一万元。孙考虑到组织武装起义需要经费,就收下了。正由于这笔

钱,导致了革命阵营的内乱和分裂。一部分人唱高调,拿钱等于受贿,

会损害同盟会的威信。另一些人则认为,钱可以拿,但要公平分配。

争来争去,终于演变成“倒孙风波”。

3月4日,孙中山带着汪精卫、胡汉民两大亲信离开日本。他这一

走,革命党炸了营。此时,太炎主持《民报》,已穷得揭不开锅,因

此提出,要将铃木所赠一万元留作报社经费。孙中山本来就对章太炎

办《民报》的风格有意见,觉得老章不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宣传革命,

却迂腐地大谈什么国粹,实在不合适。而且,南方再举起义更急需钱,

因此只给拨了两千元。章太炎则认为孙中山不理解,更不支持他的工

作,表白自己谈国学,无非是为革命实践奠定更深厚的理论根基。这

种思想与风格上的分歧已经影响到两人的感情,偏偏孙中山又没把日

本政府赠款的事通报章太炎等人,太炎感觉受了侮辱和愚弄,不禁怒

气中烧,也就真的成了一个“疯子”。他三把两把扯下《民报》社中

所悬中山像,写上“出卖《民报》之孙文,应即撕去”等语,寄到香

港,对孙给予严厉抨击。他提议,罢免孙的总理职务,由黄兴接替。

张继、谭人凤、田桐等人表示同意。

这时的刘师培,正处在与章太炎的热恋期,于是完全倒向章的一

系。从思想感情到私人交往,他都不能不倒向章。而他与孙中山,则

完全谈不上什么交往或感情:“盖孙文本不学之徒,贪*性成,不知

道德为何物。”此话虽出之于尔后,但情绪的潜伏却不可谓短暂。有

了这种情绪,再加上他原本就过多的狂妄,复加之判断错误,所以推

波助澜,火上加油。他找到当时代行总理职权的庶务总干事刘揆一,

要求他召集会议,进行表决。刘揆一断然拒绝,这就更惹恼了老章和

小刘,心说你刘揆一何功何能,算个什么东西!居然铁牛当官拿起架

子来了!于是一场激烈的争吵在《民报》社内展开,张继盛怒之下,

竟与刘揆一揪打起来。最终,刘师培的目的没有达到,但同盟会领导

阶层却因此发生了很难平复的裂痕,孙中山与章太炎两位革命党的泰

山北斗,一时间也竟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尔后的两三年里,又发生

一连串不幸事件,以至孙中山等骂章太炎是“丧心病狂”的“陋儒”,

章太炎等骂孙中山是“背本忘初”的“小人”,差不多爷爷奶奶都带

上了,而刘师培呢,当然也就由瞧不起而更种下了对孙中山的仇恨。

刘师培在东京搞社会主义讲习会,与孙中山奏起了不协调音。中

山讲民族主义,要建立新国家,刘师培却宣扬超越民族主义的社会主

义和无政府主义

仇恨的种子埋下了!接下去,刘师培在东京搞社会主义讲习会,

与孙中山奏起了不协调音。中山讲民族主义,要建立新国家,刘师培

却说:“有志之士渐知民族主义,然仅辨种族之异同,不复计民生之

休戚,即使光复之说果可实行,亦恐以暴易暴,不知其非。”我们大

可以说,仅就思想的路向而言,刘师培此时所宣扬的社会主义也好,

无政府主义也罢,确乎超越民族主义,值得肯定,同时又多有与三民

主义重叠之处,如民权、民生二端,故景梅九《罪案》说,社会主义

“就是三民主义里边的民生主义,与同盟会不相违背。”而且,就民

生问题论,刘师培当时的关注程度与研究深度在革命者中当首屈一指。

但是,从政治层面看,恐怕就不这么简单了。这种思想如果不与正确

的政治路向配合,便很容易走偏。而刘师培后来恰恰在政治上翻了船,

于是,回过头来再去观察他的不协调音,便不再仅仅是什么思想问题,

而是立马显露出其政治上的危害来了:“中国革命党所持之旨,不外

民族主义,故舍排满而外,别无革命。师培自斯以后,凡遇撰述及讲

演之事,均设词反对民族主义,援引故实,以折其非。盖事实均由学

理而生,若人人知民族主义不合于学理,则排满之事实,自消弥于无

形。此即古人正本清源之说也。”请看,这是多么可怕的自白。

这时,我们真想说,刘师培的高奏不协调音原来就是想存心破坏

革命。不过,谁也不是天生的叛徒。师培后来对端方的自白,固属出

卖灵魂,可也未尝没有事后追封、邀功讨好的意思。因此,我们还不

能说刘师培杂交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原是预设好来破坏革命的。

但是,不论对错,他在思想上、行动上都开始了与孙中山的不和与背

离,却是没有疑问的了。

导致刘师培背叛革命的直接原因,是汪、何的先下水后鼓动。

背离不等于背叛,却是背叛的前奏。只要逢上机缘,背离往往会

发展为背叛。不幸得很,机缘很快便降临到刘师培的身上来了。

“倒孙运动”运动后,章太炎处在极度的物质匮乏和精神烦恼中。

这件事给他和刘师培所带来的精神伤害,向来都没有引起史学家们的

足够重视。太炎后来所谓“见同盟会渐趋腐败,愤欲为僧”,师培所

谓“东渡以后,察其隐情,遂大悟往日革命之非”,都反映了他们当

时的愤懑心情。而革命阵营内部的不团结以至相互倾轧,更使他们觉

得乌七八糟,心情抑郁。然而,最让他们不能容忍的,还是孙中山的

不理解不支持乃至同室操戈。——当然,这仅仅是他们的一偏之见。

在失望与失落的心理背景下,清廷派来的特务可没闲着,而是在

东京展开了激烈的策反活动。综合陶成章、宋教仁以及冯自由的记载,

1907年,清廷派程某来东京向革命党求和,愿出一万元,求革命党不

要搞暗杀。可这程氏实际上是打入敌人内部的革命者,所以,总庶务

刘揆一便和他商量,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不如“以术取”之。但程

的身份刘师培并不知道。在他看来,程既为清廷所派,当然是朝廷的

人。所以,他找了两个日本人,与程商量,希望用这笔钱来买他们所

憎恶的孙中山的人头。程氏听此,深感诧异,立即偷告刘揆一、宋教

仁、吴昆、何天炯。刘师培阴谋未得逞,不禁对程恨恨不已。为泄愤,

他指使日本人把程诱拐到僻隐之所,狠狠地把程打了一顿。只因为程

氏大声喊叫,警察闻声赶到,才未被打死,但脑被击伤,时常疼痛,

记忆力锐减。

端方此时也在运用金钱,在东京收买侦探,离间革命党。而汪公

权、何震,也就于此时被收买,成了侦探。这两个人又回过头来“日

夜怂恿光汉入官场”。刘师培在“外恨党人,内惧艳妻”的心理作用

下,于是“渐动其心”,也被拉下了水。

这样说来,导致刘师培背叛革命的直接原因,是汪、何的先下水

后鼓动。而汪、何背叛革命的原因,据说是由于对物质享受的追求。

有人这样写道:“何震在东京颇有艳名,与其所谓姻弟汪公权有暧昧

关系。一个人讨了漂亮老婆,算不得一件好事。漂亮人总不免有些嗜

好,第一好修饰,第二好交际,这两种嗜好都需要有较多的金钱供其

挥霍。由于丈夫不能满足其欲望,便容易受到外间的诱惑。何震首先

变节,被两江总督端方收买,随后刘师培也上了这条黑船,居间穿针

引线的就是汪公权。”

那么,汪、何二人是否真有暧昧关系呢?据当时身在东京的汪东

回忆:刘终日埋头著作,又有肺病,何震则既好名又多欲。她一面利

用刘能写文章,替她出名办刊物,一面又对刘不满足,行为放荡。汪

公权趁此勾引,便与何发生了关系。周作人也说:由于苏曼殊住在刘

家,已有佚事传出,龚未生、钱玄同、刘叔雅都讲过。

看来,汪、何有染,确属空穴来风,不为无根。但相染的具体程

度,却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权威记载。不过,仅凭着一些隐隐绰绰的

模糊影象,许多人便早已相信,实际上是何震害了丈夫。可怜何震一

位狂热的女权主义者,终于败倒在“女人祸水论”的传统势力之下。

如蔡元培即说:“有小人乘间运动何震,劫持君为端方用。”徐自华

说:“陈其美过余,谓何震实媒孽之焉。”

师培归来,端方曾大排筵宴,欢迎其改变信仰。从此,他便踏上

了一条为人所不齿的不归路。

至于投敌的具体实施过程与途径,却又有其机缘和条件。据刘师

培的外甥梅鹤孙说,端方为两江总督时,李瑞清做两江师范学堂监督,

聘请历史教授,有人建议延聘刘师培,但李瑞清以刘为革命党,不敢

做主。恰好陈庆年给端方做首席幕僚,李便商之于陈,陈听了非常赞

成,第二天便与端谈到仪征刘氏三世传经的家学渊源,说刘师培“虽

为革命党人,近年已不谈种族革命。他若能来,实为上选。”端方于

是命江宁藩司樊云门具函礼聘,由李、陈电约返国。刘师培接电后尚

在犹豫,而何震久厌居东,听小人之言,并符合她的名利思想,以为

能与官场联系,自然另有出路,遂极力怂恿要挟。刘师培不能坚定立

场,权其得失,于是贸然返国。

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记载,提供了最足珍视的历史线索,与尹炎

武《刘师培外传》的相关记述正好相互印证。

两江师范学堂为1903年张之洞奏建。端方于1906年任两江总督,

对这所学校非常重视。学校中原有许多日本教师,为培养中国教员,

端方又选送21位老师到日本留学。所以,学校本来就与日本有瓜葛。

缪荃孙、陈三立以及陈庆年的学生柳诒徵,也曾在此任教。这样,李

瑞清通过端方的幕僚陈庆年向端方推荐刘师培,端方权衡利弊,命江

宁布政使、诗人樊增祥(云门)具函礼聘,由李、陈电约刘师培返国,

确属可能之事。联系刘师培此时在东京的状态,加之何震、汪公权的

怂恿,所以回国任职,也就不足为怪了。果然,时过不久,便在两江

师范的教师名单中看到了“历史教员刘师培”的记载。

刘师培1907年12月到上海,遇到诗人柳亚子。转眼便到了1908年

初。1月5日,柳亚子与陈去病、高天梅、沈道非设宴为刘洗尘。席上,

陈去病提议组织文社。这就是南社的最初动议。12日,陈去病再邀刘

师培夫妇与高旭、柳亚子等11人在国华楼小酌。参加者除原有五人外,

增加了杨笃生,还有邓实、黄节、朱少屏、张聘斋以及何震等六人。

席上大家相约结社,即名南社。宴会后,还合照了一张相片,高旭、

柳亚子并即席赋诗。可叹的是,柳亚子诗中赞美师培夫妇为“慷慨苏

菲亚,艰难布鲁东;佳人真绝世,余子亦英雄。”却浑然不知,此时

的小两口儿已经投靠清廷,并给端方写了一封极其卑劣的自白书。

据说,师培归来,端方曾大排筵宴,欢迎其改变信仰。僚属士绅,

相关名流约一百余人,纷纷向刘师培敬酒庆贺。刘师培有些陶醉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从此,他便踏上了一条为人所不齿的

不归路。

她们的名字雷粒和高旭没有在一起了。   

《她们的名字》雷粒结局和高旭在一起的可能性大于和岳泽在一起的可能性,再大于和陈彼得在一起的可能性。当然,也有可能是继续单身搞事业,这个御姐本姐的选择。

排除所有假设,真相只有一个,陈彼得是雷粒的前男友,雷姐不好回头草这口。不过啊,也不能否认,这两人的青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雷粒参加同学聚会,意外与陈彼得重逢,内心还是有那么点小波动。奈何陈彼得求复合有点晚,俩情敌还一个比一个棘手。

高旭是个富二代,妥妥的家里有皇位要继承。雷粒很突然地就被高旭表白了,但很果断地拒绝了。高旭麻麻不知道是保养得好,还是真的没有比雷粒大很多。得知高旭在追雷粒,这姐姐一下就炸了,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工作上给雷粒使绊子。高旭也是个掘小孩,攻略雷粒越挫越勇,以水滴石穿的精神逐步获得好感。

岳泽是一家餐饮店的主厨兼店长,也是住在雷粒楼上的邻居。因为一场乌龙,雷粒将岳泽一顿怼,岳泽毫不客气回击,有种吵架叫我记住你了。第二次交锋,雷粒的手指被岳泽家的门夹了,被岳泽送到了医院。

岳泽在雷粒养伤期间,成了雷粒的私厨兼司机,两人还一起见义勇为。暧昧的小火苗一触即发,就看岳泽能不能把握机会了。

近日,秦海璐再一次搭档了年轻的小鲜肉出演了女性生活剧《她们的名字》,搭档是选秀出道的董又霖,她们在剧中演情侣会出现违和感吗?小编来给大家讲一讲。

在前几集的剧情中,董又霖饰演的高旭为了帮助总公司扳倒秦海璐所饰演的雷粒,一次又一次的去骚扰雷粒给雷粒表白,造成公司领导层都认为雷粒是一个私生活混乱、不知节制的中年女性,高旭还制造了在酒吧和雷粒偶遇的场景,一次又一次的添加雷粒的微信,但是都被拒绝了。高旭还趁雷粒不备,偷偷地亲在了她的脸上。天哪!很多观众看到这一幕时都直呼:中年感的CP出来了!

剧情还在持续更新中,现在的剧情里高旭只是为了利益假装喜欢雷粒,雷粒也已经发现了这个真相,他们俩似乎还没有碰撞出爱情的火花。但是秦海璐和比自己小17岁的选秀明星站在一起却是毫无违和感,这和她的保养也许有一定的关系,在之前她所出演的女霸道总裁和陈伟霆进行合作,两人的配合也是让网友直呼满满的CP感,虽然已经年近中年的秦海璐不管是搭配什么样的男明星,好像看起来都是毫无违和感。

秦海璐早已结婚多年,她的老公也是一名演员,两人的感情呢十分甜蜜。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两人就共同上演了一场秀恩爱的戏码,王新军经常会叫秦海璐“宝”或者“宝贝”还会亲昵的喂她吃饭,哄她起床,给她讲故事。秦海璐也曾经透露过,她老公并不允许她在电视剧里拍摄吻戏。那这一次在《她们的名字》里,秦海璐这个亲脸的场景,可能也只是为了更好的讲述剧情罢了。但是也希望剧情能够尽快发展,让我们看到他们之间擦出的火花究竟是什么样的?十分让人期待。

。历史人物有的情况单纯,有的情况复杂。单纯的人物有如修建在一片平地上的金字塔,从四面八方看上去,形状都差不多。复杂的人物有如被云封雾绕的深邃的庐山,人们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所见到的形象就不一样。就太平天国的人物而言,萧朝贵就很单纯。他没有文化,在家“种田种山为业”。起义后“勇敢刚强,冲锋第一”。后来进攻长沙时中炮牺牲。经历单纯,全无争论,说他是一位农民起义的英雄,大家都会赞成。比较而言,石达开的问题就要复杂得多。他的前期活动虽有不少记载,可是颇有出入,他的后期活动不仅记载甚少,而且这些记载的可靠性很成问题,因而真相难明。

石达开出身于什么家庭从自耕农到土豪大族,各种说法都有。我们到他的故乡访问时,所得到的口碑是“田不多”,自耕自食。有的史料说“家稍裕”。有的史料说“家中资”。有的史料说“家本富饶”。有的史料说“以财雄一方”。有的同志竟称石家为“当地土豪大族”。当然,现已谁也不会再讲唯成份论,但是出身不同的人参加革命的原因不会完全一致,这就难免会对他的评价产生影响。再说,石达开虽然自幼读书,但是从未应考,没有功名。他算不算渎书人,也很难说。无文凭而有水平的人是不是知识分子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在争论,何况是对古人。此事也与评价问题有关,因为“春秋责备贤者”,同样做错了一件事,我们对于有识之士的要求显然要高于无识之徒。石达开在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除了立下赫赫战功被称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这一点没有争议之外,其他许多重要史事都还没有弄清真相,未下定论。例如“安庆易制”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是否能够完全旨定,大家的意见就不一致。天京内讧之前,他是否参与了“诛杨密议”如果参与了,就要承担发动内讧的一定的责任。此事虽然“查无实据”,究竟事出有因,因而至今尚未得到澄清。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否负气出走,带走大批人马,决心远征不返果真如此,他就要承担分裂的责任。现在虽然有些同志已经提出确据,证明他离开天京的当时并未蓄意远征,决定远征不返是两年以后的事,是由以后主客观两方面许多原因所促成。但是目前此说还未成为定论。

有关石达开后期活动的史料甚少,这是易于理解的。当时石达开孤军流动作战,出没无常,敌人常常弄不清他的踪迹,自然不会有很多的记载;而他们自己的文书史料,在失败后,大都被毁,残存下来的寥寥无几。由于史料过少,我们想对这一段史实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已经十分困难,更何况这些史料的内容还并不完全可靠。这一时期的史料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是石达开远征军自己的史料。除了像《翼王石达开告涪州城内四民训谕》这样有限的几件文书文理通顺叙事详明之外,某些将领文化程度不高,文书叙事不清,有的把贵州的“威宁”错写为“谓林”,这种半读半猜的史料,要想据以查明史实,确有困难。

(二)是清朝官方记载。为了邀功或者诿过,清方将吏的奏报每每故意说假话,例如薛福成就揭破过骆秉章的谎言:“按达开初到大渡河边,北岸实尚无官兵,而骆文忠公凑疏谓唐友耕一军已驻北岸,似为将士请奖张本,不得不声明防河得力,因稍移数日以迁就之。当时外省军报,大都如此,亦疆吏与将帅不得已之办法也。”象这样的史料,只会把人引入岐途,掩盖庐山真面目。

(三)是地方志的记载。这些记载虽非存心作伪,但又常常得自道听途说,不足为据。例如石达开为了迷惑敌人,对分兵作战时各路队伍都打自己的旗号。以至在同一时间,相距数百里的两个地方都有石达开路过该地的记载。孰真孰假,连当时当地的人都弄不清楚,何况后人。因此,这种记载的史料价值也就不高。

既然史料数量甚少,质量不高,据以探讨史实,必然困难很大。例如石达开最后渡过金沙江的兵力,根据不同的史料,既有十余万人之说,也有三四万人之说,甚至还有数千人之说。史实没有弄清,我们又怎能正确地评价石达开当时的战略得失,以至是非功过。就在这些数量甚少、质量不高的史料之中,也还难免掺入赝品。如说石达开“舍命以全三军”的说法来自《石达开致骆秉章书》。可是近年来已有几位同志对于此信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甚至直指为伪作。如果此信真是赝品,据此而对石达开所作的评价岂不全都落空了吗

因此,百余年来对石达开评价变化无常的第一个原因是:石达开本身是一位情况复杂的人物。记载他前期活动的史料虽多,但是对于某些重要史事分岐甚大;记载他后期活动的史料太少,以至真相难明。评论者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他,难免偏而不全,甚至摇摆不定。

二、他常常被选作古为今用的对象

评价历史人物,只能在已经掌握到的确凿可靠的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若在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遗憾的是:一百多年来,石达开常常被选作古为今用的对象,评论者并非真正去评价石达开,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去评价石达开的。石达开为什么常常被选作古为今用的对象,这是由于他是太平天国人物中间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为什么引人注目这是因为:

(一)他既是太平天国最出色的军事家与政治家,又以“诗人”闻名子世。这种在多方面都有习—能的人物,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二)他是个很年青就已经建功立业的人物。金田起义时,他的实足年龄才19岁,已是领导集团中的重要人物,天京内讧之后,他回京主持军国大政,一身系天下安危,那时才不过是个 25、6岁的青年。

(三)在太平天国诸领袖中,他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短暂的一生是和整个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他又常常处在一些真相难明的矛盾与漩涡中间,引起后人的许多猜测和议论,给加以美化或丑化、神化或鬼化留有余地。

(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失败了的英雄更能引起后人的同情,正如赵矢元同志所说:“英雄令人敬仰,悲剧使人同情,历史悲剧中的英雄石达开,更叫人一掬同情之泪,表示敬仰之情,为之惋惜和慨叹。”

石达开殉难至今不过一百多年,后人对他的评价却波澜起伏,极不稳定。概括言之,我们可以把后人对他的评价分为以下六个时期:

(一)清代。在这一时期,不论是太平天国自己人,外国人与民间对他的评价都是很高的。清廷上下虽然对他切齿痛恨,也不能不衷心佩服他的才能。曾国藩说他:“狡(应释为机智)悍(应释为勇敢)为诸贼之冠。”左宗棠说他:“其才智出诸贼之上。”薛福成甚至情不自禁地称他为“绝代英物”。

(二)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为了宣传革命的需要,把石达开塑造成为一位理想人物,一座高大无比的神像。

(三)解放前,人们对他的崇拜虽然赶不上辛亥革命时期,仍然是作为一位民族革命的英雄来歌颂的。

(四)解放后的十七年,肯定他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赞扬他前期的不朽功勋,批判他后期的分裂行为。

(五)十年动乱,“四人帮”及其走狗别有用心地攻击诬蔑石达开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六)现在。拨乱反正以后,推翻“四人帮”加给石达开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为古人“平反”,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在任何时期,“古为今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情况都是有的。而对石达开的“古为今用”,则以辛亥革命前后与十年动乱中间这两个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

辛亥革命前后,许多革命党人都选中了文武全才而又惨遭不幸的石达开,把他树为一面旗帜,借以宣传反清,鼓动革命。称石达开为反清志士、民族英雄、老革命党人。石达开既有能诗之名,一些革命者伪造石达开的遗诗以鼓吹革命,就成为一种别开生面的宣传方式。其中主要是梁启超收进《饮冰室诗话》中的五首伪诗与高天梅“以一夕之力”写成的二十首伪诗。这些慷慨悲歌的壮丽诗篇,虽然有不少地方悖于史实,却能感动许多读者,使之奋起参加革命,收到古为今用的效果。可以说,辛亥革命时期,历史人物的石达开对宣传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而经过革命党人作了加工成为艺术形象的石达开所起的作用就更大。这是完全应该加以肯定的一件好事。但是我们却不能把历史人物的石达开与艺术形象的石达开混为一谈。作为艺术形象是可根据生活的真实来虚构和夸张的。但研究历史,就应该让历史人物的石达开恢复本来面目。

十年动乱期间,“四人帮”及其走狗为了篡党夺权,影射攻击老干部,就把石达开骂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任意给他带上“地主土豪”、“阶级敌人”、“投机分子”、“阴谋家”、“野心家”、“分裂主义者”、“复辟倒退者”、“蛀虫”、“叛徒”等等不计其数的大帽子,把他描绘成为青面撩牙的恶鬼。“四人帮”人搞影射史学,借古讽今,古为帮用,使史学界成为重灾区。在史学领域中,他们又看中了太平天国史。学霸戚本禹就是从评论《李秀成自述》开始,掀起一股歪风恶浪的。因此,太平天国史又成为重灾区中的特重灾区。他们完全撇开史实,闭着眼睛说瞎话,一切以洪划线,除洪秀全外,首义五王一律打倒。连对洪秀全百依百顺的李秀成尚且一错到底,何况曾经和洪秀全大闹矛盾的石达开。在一段时间里,梁效黑文章的矛头一直对准石达开,说什么“石达开本来就是土豪大姓,富有财产,他混进革命队伍,当然不是谋求农民的解放”,“石达开……大肆鼓吹仁政,极力破坏对地主阶级的革命专政。”由于他们攻击石达开的用语太现代化了,就完全暴露了他们自己指桑骂槐的恶毒用心。

因此,百余年来对石达开评价变化无常的第二个原因是:常常有人把他选作古为今用的对象,借题发挥。随着当时的需要,或者对他加以美化、神化,或者对他加以丑化、鬼化,掩盖了历史的真面目。

三、新发现的史料所引起的轩然大波

历史人物,千秋一片颂声,我们在史料中再发现他的一点长处,对他的评价并无什么影响。有些历史人物,万世受人唾骂,我们在史料中再发现一点他的劣迹,对他的评价也没有什么作用。因为他们已经定了型,功、过略有变动,改变不了人们对他们的看法。但是对于某些有争议的人物,我们发现了一条与他有关的史料,就可以影响到人们对他的评价。举例说,一架天平上,两边所放的东西都刚好是一百斤重,相持不下。这时有谁在某一边加上了一两重的东西,这一边就立即下沉。这一两重的小东西,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石达开正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而且在他的一生中多次搅进真相难明的矛盾与漩涡,因此,每发现一件与他有关的史料,都可能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立即影响到人们对他的评价。

举例说,自从在《吴煦档案》中发现了《吉庆元朱衣点等六十七将领缕陈军情请准暂居原职共图报效本章》之后,有些同志就责备石达开不择手段骗走了二十万太平军将士,对革命事业拆台。因为这个《本章》中说:“小臣等自丁已七年跟随翼王进取江右,跋涉险阻,逾越关河,意欲开疆拓土……小臣等始则信翼王亲奉密诏,转回粤西,招纳英俊,广罗贤辅,作我陛下股肱心膂,继则观其动静行为,多滋物议。”如果事实确实如此,石达开理应受到责备,承担欺骗将士,制造分裂的罪名。但是遍查史料,他们完全找不到石达开有说自己“亲奉密诏”外出招兵的记载。而且恰恰相反,他在离开天京以后,一路上遍贴五言告示,说明自己是因洪秀全“重重生疑忌”而被迫离京的----当然也就不是奉什么“密诏”出征。这个告示中还说:“为此行谆谕,遍告众军民,依然守本分,照旧建功名。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一统太平日,各邀天恩荣。”也就是劝告全体军民,各自安守本分,为革命事业立功;如果确属自愿,也可以前来参加自己的队伍建功立业。这种态度是诚恳而坦率的,并没有玩弄什么阴谋诡计。那么,《本章》中为什么会有“小臣等始则信翼王亲奉密诏”的说法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吉庆元朱衣点等人先是脱离洪秀全去投奔石达开,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又脱离了石达开回到洪秀全这边来,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总得要为先前离开洪秀全的行动找个借口。事情已经查清,真相不过如此,这一史料的发现是值不得引起轩然的大波的。

还有,《六安州总制掌书陈凤曹上六安州总制陈敬禀》一文的发现,也对石达开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为此文中有“翼王私自出京,誓不回去”一语,常常被人引来作为石达开蓄意远征不返的证据。其实,此文正好否定了所谓“亲奉密诏”外出招兵之说。既然在石达开离开天京的当时,全军上下部知道他是“私自出京,誓不回去”,也就是说,他并未说谎,那又何来“亲奉密诏”之说。值得推敲的是“誓不回去”一语,如果不管史实,孤立地只看这几个字,似有脱离或者背叛太平天国之嫌。但从以后发现的另一史料----德兴阿向清廷的奏片看来,所谓“誓不回去”,是指绝不愿意回京辅政,以避免和洪氏集团纠缠,并不等于脱离太平天国。石达开不回天京,只在安庆指挥作战,仍然是太平天国通军主将,能够行使全军统帅的职权。而且,陈凤曹所写的这份文书只是太平天国一个下级官员道听途说而来,并非出自石达开之手或石达开之口,只可作为参考,不可引为确据。

1981年,《历史档案》上公布了一批与天京内讧有关的档案材料,其中有“洪逆以溧水、句容相继克复,大兵云集镇江,屡求石逆救援不应。该逆将洪仁发、洪仁达伪号削去,并镌伪义王金牌一道,及合各城大小伪职求救表章送往安庆。石逆但遣党二千余人乘些木筏前来援镇等语。或云石逆并未受物,亦不允来,坐观洪逆成败。”这记载是何桂清对清廷的奏片。所谓“或云”,也只能是道听途说,而非确讯。有些同志即据此批评石达开不顾大局。认为洪秀全既然已经认错,削去洪仁发、洪仁达的王号,而且送来义王金牌,石达开就理应乘势回京,重掌大权,共挽危局。我们不能把问题看得那么简单。洪秀全的性格,洪仁发、洪仁达的胡作非为,都为石达开所深知。一时削去王号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石达开如果此时回京,“重重生疑忌”的情况仍将重演。史实说明洪秀全后来依然重用他那两个宝贝哥哥,挟制李秀成等人,一直闹到亡国亡头。石达开不愿回京,坚持驻在安庆指挥作战,并不一定就是过错。至于他以后确实远征不返,那是一年多以后的事,是由主客观两方面的多种原因造成的,与当时的不肯回京是两回事。

在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之中,只有一件对石达开有利的。这就是咸丰7年9月德兴阿向清廷奏报的附片。咸丰帝朱批该片的日期是9月22日。片中说:

……又抄得石逆由安庆寄与洪逆伪章一纸,内有令贼党李寿成(李秀成)会合张洛行领数十万贼分扰下游,又调贼党陈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韦志俊、杨来清等各率贼数万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并欲赴援江西,窜扰浙江等语。而书中之意,似与洪逆各树党援,不相附丽。洪逆伪批,亦似外示羁靡,内怀猜忌。惟贼踪分合无常,总不容稍疏防范。

这一史料的真实性是不容怀疑的,当时以六百里加急送到军机处的奏报不可能是伪造。德兴阿也不敢“欺君”,捏造什么“石逆伪章”与“洪逆伪批”。石达开在本章中说:已派许多将领回援天京,他自己即将赴援江西,并拟进军浙江。这些行动,后来都已实现,成为事实。德兴阿不能预知未来之事,足以说明他确实看到了“石逆伪章”。这一史料,至少说明了以下这些问题:

(一)石达开离开天京之后,并非一去不回头,与洪秀全断

绝一切关系。事实是,他在离开天京4个月之后,遇事仍然向洪秀全报告,洪秀全仍有批示,君臣关系如故。德兴阿说他们“外不羁靡,内怀猜忌”,即关系虽不融洽,但还是保持着的。又说“贼踪分合无常,总不容稍疏防范”,即他认为洪、石之间并非完全分裂,既有“分”的可能,仍有“合”的可能。

(二)石达开当时驻节安庆,仍然行使他全军统帅(通军主将)的职权,指挥许多将领率军回援天京。从以后的事实看来,李秀成确也听从他的指挥,会合张洛行部东援天京。

(三)石达开后来赴援江西,进军浙江,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周密布置,并且得到洪秀全的同意,才付诸行动,绝非盲目流窜。向浙江进军,是以进攻东南财富之区的办法来解天京之围。两年之后,洪仁玕、李秀成共议奇袭杭州,以解京围,正是师法石达开的故智。

(四)过去我们总认为石达开离开天京之后,是一去不返,想到四川去另立一国,独树一帜,那是一种误会。事实证明,他在进军浙江之前,绝无远征不返的想法与行动。到四川去,应该向西进军,而他在离开天京十个月以后,不向西,不向南,不向北,却向着东方的浙江进军,这是为什么是为着配合其他将领共解天京之围。后来,石达开确实是向四川进军,远征不返了。但那是离开天京两年以后的事,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洪秀全撤了他通军主将的职务,使他进退失据;如杨辅清受封为中军主将之后,和他闹矛盾,发生磨擦;如湘军向他施加压力,堵住他的归路等等。有一条史料可以证明他的远征四川,是在驻军江西南安府时才决定的:“伪二旗军略萧发胜等计画由楚而鄂,进图西蜀,占上游之势,入完善之区。”萧发胜等向石达开提出这一建议,为石达开所采纳。他们才全军西进,攻入湘南,以图四川。如果他们离开天京之时即巳决定远征四川,驻军南安府时,萧发胜就没有再向石达开提出进图四川的建议的必要。

(五)洪秀全铸义王金碑,派人送到安庆,争取石达开回京辅政,石达开“誓不回京”,不肯接受。这并不是脱离或背叛太平天国,而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想按自己的战略思想指挥作战,不愿意再回天京和洪氏集团纠缠。

总之,这一条史料至少可以证明,石达开在1857年5月底离开天京之时,并非蓄意远征不返,更未打算到四川去另立一国。在一切新发现的史料之中,能够为石达开解释误会,澄清事实的,似乎只有这一件。

因此,百余年来对石达开评价变化无常的第三个原因是:由于石达开一生经历疑案甚多,误会不少,是毁是誉,难以定案,所以每发现一件与他有关的史料,就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影响人们对他的评价。

四、对石达开可以作出宏观的评价

对石达开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变化无常,难以作出定论的原因是:还有不少疑案至今尚未查清。论从史出,史实没有查清,以怎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仅提出以下的意见,以就教于各位专家与广大读者。

有关石达开的问题很多。但是解决问题要分主次,首先应该排除一些枝节问题,找出事情的关键所在。关键问题得以解决,枝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对于石达开的评价,同志们可以大体同意见,至少有以下两点:

(一)在太平天国诸领袖中,石达开是一位年青有为,最有才能的人物。

(二)他在太平天国前期所建立的功勋应该充分肯定,有争议的只是他在后期的所作所为应该如何评价。

对于石达开后期活动的评价,关键问题只有两个:(1)他在离开天京时是否蓄意远征不返,去另立一国。如果是的,那就应该对分裂承担一定的责任。(2)他在大渡河畔覆军之时,究竟是真降还是诈降。如果是真降,那就应该戴上叛徒的帽子。

只要这两个问题有了结果,对石达开后期的评价也就可以作出结论。其他枝节问题,都不足以影响这个结论。当然,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并非易事,还需要同志们共同努力。在此笔者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于第一个问题,石达开离开天京之时,并非蓄意远征不返。上述德兴阿的奏片虽然不能完全证明此事,至少能够基本上为石达开澄清误会。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石达开是诈降而非真降。所谓真降的记载,仅仅出于敌人骆秉章之手,不足为凭。至于诈降的记载,则出于地方志与清方官员私人笔记,比较可信。

对石达开是否能够作出为大家都能接受的评价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研究历史人物,对于其一切言行,不妨从微观上去进行探讨,点点滴滴都希望能够窥见庐山真面,但这并不影响从宏观上去作出一个总的评价。对于主要问题,我们必须查清,绝对不能含糊。但是要想查清一切枝节问题再作结论,则既不可能,亦无必要。总的看来,石达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是太平天国最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太平天国前期,他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太平天国后期,他的行动虽然出现一些缺点和失误,还谈不上“分裂”与“叛变”,因此就影响不了对他总的评价。

对于“分裂”问题,且不说他离开天京之时并非蓄意远征不返。即或如此,主要的责任也不在他。因为谁都承认一个事实,即他的出走是被逼的。如果被逼者要负“分裂”之责,逼人者却可以不负“分裂”之责,那就是逻辑上的混乱。

对于“叛变”问题,这是敌人给他定的案,岂能勉强我们接受。他兵败被俘,慷慨就义。说他“叛变”,查无实据,难以成立。

1981年八月,笔者参加在大渡河畔参加以讨论石达开功过是非为主题的石棉会议,适逢翼王亭竣工,登临纵目,俯仰河山,缅怀先烈,心潮澎湃。

此亭高筑临江浒,水色山光能尽睹,

我来非为片刻游,愿歌史事垂千古。

当年天国有英雄,闾里皆称石相公,

金田起义年十九,羽翼天朝作股肱。

扬鞭跃马好身手,两湖三江驱群丑。

群丑惊呼石敢当,望见旌旗皆反走。

挥军日指下金陵,金陵从此号天京。

鏖战浔阳寒敌胆,安抚皖赣得民心。

忽闻萧墙起奇变,骨肉相残争未已。

兴师靖难见精忠,为挽狂澜非为己。

挥泪离京出征去,再为天国立新功。

雄师数万趋何处?西南关山万里路。

但求天下早廓清,他年兄弟再相聚。

蹈隙走险入荒垓,紫打地前战船排。

半渡忽见洪波至,峨江水涨浪涛来。

浪击船头与筏尾,船沉筏破无不毁。

三军至死恨难平,不败于人败于水。

一渡再渡不成功,大军久驻粮草空。

忍饥扶病突围去,趱行群山鸟道中。

前行又惊涛拍岸,退路复遭木石断。

四壁惊闻垓下歌,残兵背水拼一战。

明朝情事有蹊跷,人妖并马过凉桥。

缘何三军尽息鼓,一百年来费推敲。

或云诈降求免死,矿代英雄宁有此!

无如真相已难明,遂令身后蒙奇耻。

或云舍命保三军,主帅单骑扣胡营,

三军难保身已殉,人间永作不平鸣。

密商奇策成和议,生死毁誉非所计。

诈降计绌血泪流,后世谁人知吾意?

探赜索隐见真情,尽瘁天国一片心。

欲与翼王共起语,使知百载有知音。

竖子成名英雄死,世事不平胡至此!

父老饮泣向我言,言皆翼王爱民事。

折戟沉沙急水头,千秋遗恨几时休?

登山怒问山与水,青山无语水东流

(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 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 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 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 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 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 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 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 篇。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2.汉代作家作品

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 篇,《新书》10 卷58 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鹏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陈寿,字承祚(zu ò),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 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 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

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巩县(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陕西)人,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著有《樊川文集》。

5.宋代作家作品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溢号文正。名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载,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 集》。《六国论》选自《嘉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 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在学术上有不朽贡献,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临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伤仲永》节选自《王文公文集》。

沈括,字存中,钱塘(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梦溪笔谈》(26卷)是用笔记文体裁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如梦令》选自《漱玉词》,另有《李清照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诗作《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情》、《钗头凤》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词,文有《过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人,南宋词人,其词多为写景咏物、记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江西)人,南宋大臣,爱国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正气歌》、《指南录》、《酹江月》、《〈指南录〉后序》皆为后人传诵。

6.元明清作家作品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 多种,今存14 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 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 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传有17 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120 回。

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诗人。有《于忠肃集》。《石灰吟》为作者12 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晚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徒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 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出自《醒世恒言》,改编为影片《秋翁遇仙记》。

徐宏(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江苏)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质学家和游记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日记形式的游记散文,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书中作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被称作“古今纪游第一”,《游黄山记》出自本书。(黄山,在安徽省境内,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种植部”。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山东)人,清代文学家。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礼部右侍郎。为桐城派创始人。散文多为经说、序跋、书信、应酬之作。

吴敬梓,字敏轩,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55 回。

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病而卒,后四十回为高鹗(è)所续,全书120 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曾任知县,辞官后于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祭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集》,还著有《随园诗话》。

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继方苞、刘大木魁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明儒家的“义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其中“雪中观日”一段,尤为后世称道。

龚自珍,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官至礼部主事,后辞职南归。深于经学、文学和史地学,为“今文学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运动先驱之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归途中写了315 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表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

刘鹗,字铁云,笔名(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镇江)人,清末小说家,通数学、医术、水利等,他的《老残游记》是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吴趼(ji ǎn)人,号沃尧,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广州)人,因居佛山镇,又自称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说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李宝嘉,号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清末(近代)小说家,他的《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曾朴,字孟朴,江苏常熟人,近代小说家,通法文。所作《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戊戌维新的领袖,政治家、文学家。《少年中国说》、《谭嗣同》出自《饮冰室合集》。 (二)中国古籍和名著

1.“四书”、“五经”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书经》、《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

2.《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 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 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3.《左传》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4.《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 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5.《楚辞》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6.《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全书共26 卷,选入教材的有《察今》

7.《山海经》

《山海经》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内容主要为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如“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著名寓言故事,是后世作家珍视的材料。

8.《战国策》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 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9.《玉台新咏》

《玉台新咏》总集名,南朝陈徐陵编,共10 卷,书成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一部很有影响的古诗总集。代表性的篇目有《孔雀东南飞》(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等。

10.《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总集名,宋郭茂倩编。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乐府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11.二十四史

指从《史记》到《明史》的24 部史书。其中中学课本涉及到的有:《史记》(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新唐书》(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明史》(清·张廷玉等)。

12.四史

指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总称。《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荟萃古代典籍的大型综合丛书。共辑录清代乾隆以前历代重要典籍3461 种,79309 卷,分装为36000 多册,按经(被儒家列为经典和注释经典的著作)、史(记述历史史实、地理疆域、官职等书)、子(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工农、医等各种科学技术著作)、集(历代作家诗文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①;

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

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为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

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

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壁”人称赞②,建安文学推“三曹”;③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

《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

班固承续司马意④,《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累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

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

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

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

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

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

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

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

《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

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⑥,还有《西厢》留美名。

明清戏剧精品多,《桃花扇》及《牡丹亭》。

长篇都是章回体,“四大名著”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

尚有短篇拟话本,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

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 注〕 ①《诗经》共305 篇,“三百”之说是取其整数。②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④即司马迁。⑤指李商隐和杜牧。⑥指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甚至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和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

太平军的高级将领们对石达开的胆略十分推崇,如李秀成谈及各王优劣才能时“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陈玉成认为太平军将领“皆非将才,独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而清朝方面,曾国藩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左宗棠说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骆秉章说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凶威钤制其众”,是“首恶中最狡悍善战”。不只如此,他还赢得了众多与他敌对立场的人的敬重,如地主文人周洵在《蜀海丛谈》中称其为“奇男子”,清朝一位贡生在湘军军宴上公开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在大渡河畔与他为敌的王松林,许亮儒,都对他的英雄气概与仁义之风钦佩不已。直到他死去近40年后,由清朝地主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还有这样的记叙:“至今江淮间犹称……石达开威仪器量为不可及。”

在有关石达开的各种评价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传教士麦高文通讯中的一段话了----“这位青年领袖,作为目前太平军的中坚人物,各种报道都把他描述成为英雄侠义的----勇敢无畏,正直耿介,无可非议,可以说是太平军中的培雅得(法国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他性情温厚,赢得万众的爱戴,即使那位颇不友好的[金陵庶谈]作者也承认这一点。该作者为了抵消上述赞扬造成的美好印象,故意贬低他的胆略。正如其他清朝官方人士以及向我们口述历险经过的外国水手声称的,翼王在太平军中的威望,驳斥了这种蓄意贬低的说法,不容置疑,他那意味深长的“翼王”的头衔,正表示他在军事上的雄才大略和他的性格。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敢做敢为的人”。(以上简介出自“翼王坪-石达开纪念堂”)

记者 | 李佳蕾、张烨媛、蒋芷毓、任旭丽

陈星和许许多多女孩一样,小时候会美滋滋地穿着好看的小裙子出门,晚上抱着布娃娃安心地睡觉,对未来自然也有许多美好的期许。只是不曾想到,早在她出生前,她身体所拥有的男性的性器官、喉结和男性的声音已规定好她的衣着和喜好。

▎戴着面具走过人生的前20年

活在一个错误的躯壳里的她,长大后只能压抑心中所有的愿望,戴着面具谨慎又小心地扮演大家心目中的那个“他”,她害怕稍有差错就会被别人当作异类甚至是变态。

而这一身皮囊最终也成了她的囚衣。高中时,陈星尝试着纠正自己的性别认同,强迫自己像其他男孩一样,接受自己慢慢长出来的胡须和男孩应有的短发。

可无论怎么努力,不认同依然是不认同。

如果一定要对陈星进行归类,她属于跨性别群体(Transgender,LGBT里的T)中的一个分支——跨性别女性;又称MTF(male to female),即生理男性将自己认同为女性的异常性别认知。

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同志”项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以及北京同志中心共同发起《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 - 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及性别表达的社会态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样本中跨性别者占65%。

随着认识的深入,心理学上对应的称谓也从以前标示疾病的“易性病”,“易性癖”变更为“性别认同障碍”,再到现在去疾病化的“性别焦虑症”。跨性别现象不是疾病,不存在治愈或不治愈的问题。

▎“如果不能做自己,我会觉得很失落很难过”

陈星想改变自己低沉的嗓音,想要像女生一样说话,便开始学习伪声。可是她一直没有找到门路,跟着教程,爬音阶找声调,一个一个音去练习,学习呼吸的气息。她的电脑里存着“找声线”、“少女音”、“气泡学习闭合”、“草莓咳痰原理使声音靠后”等各种伪声教程,可声音依然像男孩一样低沉。

“想要获得什么不能一点代价也不付出啊”陈星顿了顿,补充道,“虽然这是你们女生天生就有的东西。”

大二时,陈星在论坛上接触到了“药娘”这个词,“药娘”圈里的朋友生理性别都是男性,心理性别认同是女性。会通过服药(激素类、抗激素类)使自己的身体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变化,逐渐女性化。

陈星在当天下午便下单买药。“好像是一个很久以来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了一样,”快递从南昌到青岛,足足等了一周。陈星说,第一次吃药后一直处于兴奋开心的状态,活蹦乱跳,“感觉就像广告之后终于等到了自己想看的动画片。”

但药娘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是充满苦难的。抑郁,是这个群体撇不开的特征。“并不是所有的生存都能叫活着,”姜祁比其他人对这句话有更深的体会,“我想要放开全部的自我去爱这个世界,去爱合适的人。”“全部的自我”对姜祁来说,是成为自己真正的性别,从躯体上到精神上。

就读于某高校物理系的姜祁已经休学两次,换了三届室友,糟糕的抑郁状况让她整天都处在一个无力的状态之中,哭也很难哭出来。“一段时间里完全不想看和物理相关的东西,想避开别人,又对自己的性别很纠结,厌学感非常非常重。只想逃开,逃开物院逃开同学逃开老师……”她突然停住了,终止了话题,“不想回想那段时间了…”

选择服药也必然面临着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胸痛、恶心、无力、情绪抑郁等。姜祁喜欢打羽毛球,而如今胸部的发育阵痛,肌肉减退带来的无力感让他难以继续打球。“可之前已经是很糟糕的状况了,服药后还能更糟糕一点吗?吃药以后内心的焦虑感反而更少。也算是向自己认定的性别靠近一步了吧。”姜祁如此说。

除了服药,跨性别女性未来大多数会选择变性手术,有的还会去做整容手术、声带手术。肉身既是她们心理上的负担,便只有用刀去改造自己的身体。高昂的手术费是他们们最大的顾虑,有的人选择忍耐两三年以原性别的形象工作,攒够手术费;有的人选择和家人摊牌,而这实际上是在获得支持和被切断生活费来源之间下一个赌注。但不摊牌,长久的隐瞒带来的巨大的错位感也让她们难以承受。

她们比许多普通女孩更容易满足,一些很小的赞美或对她们性别的肯定都会让她们兴奋许久。被当作女孩或许是令她们最满足的一件事。甚至当别人议论自己的性别时,也会满意地认为“我也终于到了别人分不清性别地地步了。”

陈星的室友曾在寝室调侃她说:“你怎么跟女生一样?”她却不知道怎么回应,本来应该装作很生气的样子说“你才跟女生一样”,但其实她的心里特别开心,“我本来就是女孩子呀。”

姜祁在知乎里写道:“一个月以来最开心的事是被外卖小哥问:‘美女,37楼怎么走?’”。她像许多女孩一样喜欢被别人夸奖自己的长相,“那天有个姐姐说我眼睛很好看,小心肝跳了七个小时三十四分钟二十七秒~扑通扑通扑通。”

▎非男即女的二元性别世界,总有人受伤害

谁都无法准确指出白天与黑夜的界限,自然原本就是混沌的,在白昼与黑夜之间有夕阳的绚烂和黎明的沉静,还有许多美好的时刻。而概念的概括总会决绝地分出一道本不存在的线,让世界理所应当地变得简单易懂。

在这个二元对立的简单世界里,主流概念之外的事物都难以得到尊重和理解,跨越对立界限的人则遭遇着更深的歧视和攻击。

"我也跟我的室友试探过,但是会感受到他们那种彻头彻尾的不愿意去理解。连室友的想法都不愿意去考虑和尊重的人,我实在是不愿意相信他会对于一个更少数以及更多被妖魔化更边缘的群体报以更多的善意的。”姜祁这样说。

“最反感被叫做人妖。”陈星在公交车上被一群初中男孩子指着叫“人妖”,她只能克制自己的生气,在下一站立马下车。

宿舍问题也一直是难以回避且尴尬的存在,这意味着她们要与异性共处一室。陈星要在宿舍里偷偷地换衣服,看到男性的裸体觉得很刺眼的她从来不去澡堂,只有出去开房洗澡。

妖魔化、异化、精神病化……但她们内心深处或行为举止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女孩。兴奋地给自己挑选好看的衣服,期盼着头发能再长长一点,爱照镜子也觉得越照越好看,喜欢可爱的表情包和颜文字。

很多学者都希望,媒体和公众能够跳脱出学术语汇系统和人群分类的框架,看到这件事情更多的意义,我们的生活究竟是可以更自由,还是只能削足适履,适应既有的规范。

跨性别者高旭宽在一次论坛的演讲中说:“果不其然,每次讲完我性别痛苦的故事之后,除了少数同志学生会因为感同身受而跑来跟我出柜相认之外,最多的回应就是‘旭宽,你好勇敢。要加油哦,勇敢做自己。’我听到这种回应完全没有被鼓励的感觉,反而是相当错愕的,我是要来改变你,为什么还要我加油?该加油的不是你吗?”

▎“或许只有同类人才能接受同类人”

她们有自己固定的圈子,这些圈子大多是线上的,包括贴吧、qq群和知乎。在这些地方,大家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三观、不同的人生经历。有来自清华、复旦的高学历者,也有辍学打工的人,有自杀过的也有一直“没心没肺”活蹦乱跳的。

她们在自己的隐秘的世界里小心翼翼地活着,有的人找到了希望,有的人却随时准备着逃离这个真实的世界。

在这些半开放的圈子里,有重度抑郁自杀未遂的,有为了生存而选择做性工作的,有出柜后被家人赶出家门的。大家分享着第一次吃药后的兴奋与紧张,还有男朋友细致入微的照顾与体贴,也讨论着怎么变美怎么丰胸。

这些线上的世界对她们来说像是树洞,也像是可以抱团的有归属感的家。姜祁在知乎上回答了五百多个问题,获得超过四千点赞量。她为许多药娘群体答疑解惑,也分享着自己成为药娘以来的种种经历。“有很多烦恼和想法,一多半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还有一半在知乎上灌水灌掉,就当找个树洞吧,就像清理缓存一样。”

这里像是一个隐秘的世界,一次次被发现然后又被遗忘,她们试图给这个世界撕开一个口子,小心翼翼地期盼着有人愿意走进这个世界,去理解她们。

这个隐秘的世界不乏围观者。有真心去关心她们的,但是更多的是猎奇者,带着窥视欲想去看这个不为人知的群体的生活。有许多人兴致勃勃地去看诸如伪娘番的小说和动漫,他们以很包容与开放的态度去接受这个群体,并将此视为一件开心且时尚的事。但是接受与理解对药娘来说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姜祁说:“我不敢去看‘伪娘番’,会勾起我很多沉痛的回忆。他们不懂,性别认同焦虑是一件非常沉痛压抑的事,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痛苦。”

围观者中,还有许多专门去辱骂她们的人。在药娘的一个QQ群中,一个人加进群只为了对着她们说:“我是直男,就是看不惯你们这些人妖。”还有诸如“分明男儿身还说自己是女人。”“你说你们和人妖有什么区别?”“男的也叫老婆恶心死了。”这些带有侮辱性质的话。

对这个隐秘的世界的态度,她们自己也是矛盾的。希望着能够慢慢被别人关注和了解,但是却依然害怕着当这个世界被更多人知道以后会收到更多的否定与谩骂。

▎也总有些打动人心的力量,像是黑夜里的星光

药娘们也被一些人关注着和保护着,爱情、友情、亲情或是圈内人的互相照顾。

陈星向自己最好的朋友出柜了,告诉他自己在服药,朋友的反应却是:“你这样还能活几年啊!我不想你死啊。”陈星笑了笑,“很好笑但是也真的很感动。”

还有许多跨性别者的家长,他们也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是跨性别者的现实,但是却依然努力尝试着去理解他们、了解他们。

药娘的圈子里也在互相保护着,她们安慰着那些抑郁的药娘,开导着想要自杀的人。陈星曾和另一个随时想自杀的药娘互相陪伴过一段日子,“因为随时都会处在害怕的情绪中,有一个药娘能彼此陪伴,一起构筑未来也是好的啊。”

药娘对爱情是惶恐的,姜祁会觉得自己或许要一个人过一辈子,陈星觉得自己像是异类。但药娘的世界里也有很纯真的喜欢。小洛是一个高一的药娘,遇见了一个普通的高一男孩许佑。许佑向小洛表白了,小洛收到表白后依然忐忑不安,她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不介意我是药娘吗?”许佑叫小洛“蠢喵”。他们像所有十五六岁的男孩女孩一样,青涩而腼腆地互相喜欢着。“她其实和许多普通女孩没有什么区别,一样天真也一样期待着爱情,只是她更容易满足。”小洛因为许佑的一句“因为喜欢你啊。”而少女心砰砰直跳,因为许佑的一句关心和体贴而感动不已。许佑时刻照顾着小洛的情绪,他谨慎地对记者说:“小洛有抑郁症,所以你不要让她感觉被冷落了,多和她说说话。”他们憧憬着未来,许佑在空间里“但愿一年以后”的话题里写下:“一年后继续带着蠢喵浪。”

所有的这些感情都再普通不过,可在她们脆弱敏感的世界里,这些都是光亮。

这个世界还有许多我们不曾注意到的力量,在为这个生活在大众视线边缘的群体改善着他们的境况。许多公益机构在为跨性别者努力,从不同的方向上尝试,如建立跨性别者交友平台,开设一站式性诊所服务,倡导LGBT平权。

姜祁的专业是物理,但她毕业以后的打算是去NGO,为像她一样的跨性别者服务。

许多努力正在被实践着:金星站出来在公开的场合为跨性别群体发声,无性别公厕的尝试,《有性无别》以纪录片的方式去接近大众,跨性别者避难所的建立,还有一篇篇关于跨性别者群体的文章,一场场跨性别的讲座与沙龙。

像许佑所说:“她们本该是最应该得到关心的那个群体,却承受着不该承受的痛苦。药娘也有被爱的权利。”

没有人想要承受这些痛苦去成为一个药娘,也没有人希望自己有性别认同焦虑。她们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天生活在了一个冲突的自我设定之中。她们畏惧着这个世界,躲躲藏藏。

我们总是在呼吁着大家去理解他们,可是如姜祁所说:“别人没有这样的经历,怎么让别人产生共情呢?”一家为跨性别者服务的公益机构的发起人之一皮皮说:“理解是困难的,但尊重是必要的,无论是对跨性别者,还是对每一个普通的个体。”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陈星、姜祁、小洛、许佑、皮皮均为化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355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1
下一篇2024-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