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价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

如何正确评价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第1张

“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甚至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和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

太平军的高级将领们对石达开的胆略十分推崇,如李秀成谈及各王优劣才能时“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陈玉成认为太平军将领“皆非将才,独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而清朝方面,曾国藩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左宗棠说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骆秉章说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凶威钤制其众”,是“首恶中最狡悍善战”。不只如此,他还赢得了众多与他敌对立场的人的敬重,如地主文人周洵在《蜀海丛谈》中称其为“奇男子”,清朝一位贡生在湘军军宴上公开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在大渡河畔与他为敌的王松林,许亮儒,都对他的英雄气概与仁义之风钦佩不已。直到他死去近40年后,由清朝地主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还有这样的记叙:“至今江淮间犹称……石达开威仪器量为不可及。”

在有关石达开的各种评价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传教士麦高文通讯中的一段话了----“这位青年领袖,作为目前太平军的中坚人物,各种报道都把他描述成为英雄侠义的----勇敢无畏,正直耿介,无可非议,可以说是太平军中的培雅得(法国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他性情温厚,赢得万众的爱戴,即使那位颇不友好的[金陵庶谈]作者也承认这一点。该作者为了抵消上述赞扬造成的美好印象,故意贬低他的胆略。正如其他清朝官方人士以及向我们口述历险经过的外国水手声称的,翼王在太平军中的威望,驳斥了这种蓄意贬低的说法,不容置疑,他那意味深长的“翼王”的头衔,正表示他在军事上的雄才大略和他的性格。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敢做敢为的人”。(以上简介出自“翼王坪-石达开纪念堂”)

     唐宋时期,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它们本身的教义和管理制度机构都得到了极大确立和完善,对它们以后在历史中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对宋代道教管理机构做出如下考述,以探当时道教机构制度之一二。

一、政府道教管理部门

宋继唐和后周之制,初以开封府尹兼功德使掌道官选授以尚书省礼部的属司之一祠部管道冠、童行籍帐和披戴文牒(1)。神宗元丰改制,取消功德使,祠部“实行本司事”,置祠部郎中、祠部员外郎各一人,吏二十一人,分案四(2):道释案:功德寺观 颁赐、更换紫衣、师号 ; 试经拨放度牒 ; 回收、补发亡遗度牒 ; 给降、书填、翻改空名度牒 ; 补迁僧道正 ;

整会甲乙、十方住持教门事务。详定祭祠太医帐案 : 掌道释神祀加封赐额 ;

拘催僧道籍帐。制造巢:掌制造、书写、勘合度牒、师号及审批度牒库送来的僧道度牒、紫衣、师号申请。知杂开拆司 :

接受各州县经都进奏院送来的僧道申请、文书③。别有度牒库保管度牒,南宋亦“掌僧道二流承恩度牒”(4)祠部之外有鸿胪寺,“道释二教兼所辖者”(5)。职掌之一为“中都道释祠庙及籍帐除付之禁令”。属部十三,包括宫观提点所及左右街道录院(6)。宫观提点所,全称“某某御前宫

( 观 )提点所”。宋自建国,改后周开封太清观为建隆观作御前宫观,神宗时设提点所。元丰改制时,有建隆、礼泉、奉慈、中太一、万寿、集禧、崇真、资圣八个提点所(7)。南宋定都杭州,有东太一、西太一、万圣、佑圣、显应、四圣延祥、三茅宁寿、开龙、龙翔、景录、德寿等十一个提点所(8)。提点所“掌殿宇、斋宫器用、仪物,陈设钱币之事”(9)。“并是内侍官( 即宦官 ) 兼提点、提举等职”(10),配有管勾、监当、干办事务、文字等佐官及兵士(11)。提点或提举掌该宫之印,轮宿宫观主持事务,帝、后斋醮道场要亲自组织。“每遇本宫观开启、罢散、酌献之类,听免赴朝会”(12)。御前宫观的道教事务,除行法念经外,基本上掌握在提点所的官员手中。南宋建炎三年 (1129) 废鸿胪寺,原所管道教事全部并入祠部(13)。

另有三司、户部管官观田赋、衣钵钱、河渡房舍钱收取(14);工部文思院负责紫衣、师号、度牒制作; 将作监修内司承担御前宫观建修 ;礼部礼仪院或详定礼文所确定宫观仪制、神像服饰等(15)。

 各部门主管的道教事务,按程序报经尚书省或皇帝批准,以政令或诏令的形式通过转运司下达州县,由州县长官监督宫观或地方执行。因此,宋代政府道教管理机构具有多头性和集权性的特点。

二、中央道录院

    道录院起源于隋朝的崇玄署。隋初置,设令、丞,管释道二教。炀帝时罢署,在郡县宫观直接设玄坛监。唐复置署,初隶鸿胪寺,开元二十四年改隶宗正寺,专掌宫观及道冠簿籍、斋醮之事。贞元四年,崇玄署罢大学士,设左右街功德使,释道二教并管(16)。时,长安寺观以皇城为中心分左、右,故宋代道录院有左右街之分。不同的是,隋、唐的崇玄署是一个集政府管理职能和道教事务为一体的机构,而在宋代管理职能已被尚书祠部和鸿胪寺完全取代了。道录院何时所置,宋初隶属何部门,文献记载不明。从建隆元年

(960) 十二月,太祖“还自扬州,左右街僧道出迎”(17)的情况和鸿胪寺辖“左右街僧录司”(18)的记载分析,可能宋初已设置了道录院 ( 或司 )

,应隶鸿胪寺。然而,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979) 五月,北汉平,却又“尽括僧道隶西京寺观”(19)。《文献通考》的按者推断 : “崇玄署

宋虽无其官,然亦尚兴崇道教,为之置立官司,张皇而推奖之矣”(20)。宋人文献中最早出现“道录院”一名,是在大中祥符元年 (1008)

十月真宗“上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号”的诏书中(21)。次年三月二十六日诏 :

“会真宫尊像、兖州诸观庙伏羲、文宪王祠宇像衣冠制度,宜令太常、礼院、道录院检详典故科仪,颁下”(22)。真宗时的道录院,分左右街设道录、副道录、都监、首座、鉴义十员(23)。掌宫观、神像科仪制度、道门威仪及州郡天庆观住持人选(24)。神宗改院为司,职掌不变,仍隶鸿胪寺(25)。熙宁年间为左街都监的道士陈景元说,此时“在京道官十二员,祖宗朝以京城内外宫观主焚修勤绩者充”(26)。从政和间道录院旧官名目中看,大致英宗时,又在左街道录之上,增设有左右街道录、左右街副道录,以后改为都道录、副都道录。宋徽宗崇尚神霄教,自任“教主”,撤司复院以重其事。政和六年 (1116) 二月,将道录院改隶秘书省,以知、同左右街道录院事取代都道录、副都道录,下仍分左右设知、同、鉴书、同鉴书左、右街道录院院事,共十员,为“职事之官”,由枢密直学士蔡攸提举(27),并设有俗人充当的属官(28)。这时的道录院,除掌道门科仪制度、《道史》编修、斋醮祈祷、教派及道冠服饰更改外,还兼有培训道士、任命、磨勘道官的职责(29)。宣和元年 (1119) 抑佛扬道,改道录院为“道德院”,僧录司隶其下。知、同、鉴书仍分左右,主官八员,承旨押印发帖,向僧道颁度牒、紫衣、师号(30)。因僧尼竭力反对,未几,释道又分司。宣和七年

(1125) 十二月,徽宗退位前御笔手诏 :

“道录院道官品等一切指挥并依元丰法”(31)。南宋建立,建炎三年废鸿胪寺,道录院归隶尚书祠部,官位、职掌与神宗熙宁、元丰间无异。直到元代,方略有所革。

三、州、府道正司

道正司,前代文献不载。宋分管内道正司和山门道正司两类。管内道正司设于州、府、军、监,司随其人,附于宫观。如太宗淳化五年(994) 张守真任凤翔府管内道正,道正司便设于他任宫主的上清太平宫中(32)。至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1009) 十一月,诏天下建天庆观以奉圣祖(33),道正司一般都设于州府军的天庆观中。平江府天庆观“自祥符年恭奉,真宗皇帝赐额立观,兼管道正司,专一崇奉圣祖神御”,到端平元年 (1234) 道正司仍未更立(34)。不过,设司的时间要据当地宫观发展而定,并非有天庆观必置司。庐陵天庆观真宗时建,而南宋理宗时一个姓韩的道录来,方才“异时置司”(35)。山门道正司置于洞天名山的神御观中。如茅山“宫观十二,崇禧总之”,司即在崇禧观(36)。天台山则在桐柏观(37);

金华赤松山,宁宗时因道士周大川之请,才获得“立山门道正司”之权(38)。管内道正司设有道正、副道正 ;

山门道正司则另有都监一职,衔前各带“管内”、“山门”或州、山名称以示别。道正司的员额,宣和三年 (1121) 七月宋徽宗规定 :

“三京置女道录、副道录各一员,节镇置道正、副各一员,余州置道正一员”(39)。北宋大致如此。到南宋绍兴以后,两类道正司均于道正之上设有都道正(40)。有的还于都道正下设有副都道正、道判、道监(41)。道正司管辖所属宫、观、院、庵,事无巨细,职掌繁杂,大致可分为四类 :

一,落实政府宗教指令。传达政府颁发的宗教仪范、规定(42); 布告宫观赐额、神祀封号(43) ; 组织新建或维修宫观(44) ;

检查神像仪制。二,推荐道士。如集宫观主首推选十方住持 ; 了解甲乙住持宫观的主首变化情况,并报告州府”(45);

选拔去道录院培训的道士。三、勘验牒帐。检查宫观刺帐 ; 圣节前四十天,审查试经道童、长发及应赐紫衣、赐师号道士的奏帖,并充当保人,上报名册 ; 验明受戒道士的度牒 ; 出具道冠出游“公凭”(46),回收并上交亡殁道冠的度牒 ; 开具度牒遗失证明(47)。四,主持本州府教事。祈雨祷晴 ; “应办十节朝拜,启建圣节道场,迎接到任官员”及组织非时斋醮等(48)。若辖区内道士违令,道正司的官员要负连带责任。据《庆元条法事类》规定:道童、长发“令人代试经”,保人“徒二年” 宫观擅改十方为甲乙住持,杖一百,“道正司知而不举与同罪”。由此可见,道正司是一个融执行、监督、勾通职能为一体的重要道教事务机关。

四、基层宫观管理

宋代宫观有“天子之祠”与普通宫观之分。“天子之祠”一般都设有已逝皇帝、皇太后的神御殿或御书阁,宋政府以其名立祠禄官,分“九等宫观之格”。其中的御前宫观,如开元、太一等,不隶道正司,由本宫观提点所管辖,自成一体(49)。重和元年 (1118)

六月,宋徽宗诏“天下神霄万寿宫并不隶道正司,令逐路提举管勾”(50),便是仿此。普通宫观集中在川峡地区和南方各州县,占宫观总数的绝大部分。宋代有“宫中道士五百辈”(51)的大宫,也有“断墙残垣,道经一卷孤灯伴”的小观。大宫观有殿、院、庵三个层次,其院的规模有的相当大,如景灵宫的崇 馆道院,有内侍七人,道士十人,吏卒二百七十六人(52)。庵一般是本宫道士的居所。小观有的有院,有的只有殿。由于道教的普及和人们祈祷心态的需要。宋代在仁宗时便出现了不隶宫观的独立道院。如天圣中建立的西京永安县金星道院,院内有大小殿,有自己的田地(53)。到南宋,几乎各州县都有自成体系的道院、道庵,在宋人的方志中记载颇多。像凝神庵、通神庵等还是皇帝亲赐庵额,名声几与天子之祠等同(54)。孝宗以后,原隶于宫观的庵也纷纷独立。嘉泰三年(1203) 十二月十五日建立的玉液庵,就是从茅山华阳观中分裂出来的(55)。宫观主首的称谓在北宋徽宗前较为混乱 ;

观有称“观主”(56)“知观”(57),宫有称“知宫”、“宫主”(58)等。政和三年(1113) 六月,徽宗下诏 :

“天下道士,不得称宫主、观主,并改作知宫观事,女冠准此。”(59)自此稍有统一。综合各种文献,宫观的道官依次是 :住持、知宫 ( 观 ) 事、同知宫 ( 观 )事、监宫 ( 观 ) 、尚( 上 ) 座、知库或库主、典客、掌籍、监斋、书记、直岁、化主、表白、殿主、院主、庵主”(60)。职掌 : “所谓住持者,何谓也 住持也者,谓籍人持其法,使永住而不泯也”(61),是两宋宫观的实权者。知宫( 观 )事,简称“知事”,北宋多一人兼知事、住持二职,有实权。南宋“论知事则米盐任责,较法师则符水通灵”(62),形同虚设。住持、知事、监宫( 观 )三者,在宋代官方文书中称“宫观主首”与“寺院三纲”相对应(63)。主首之下,尚座讲经论道,典客迎送宾客,掌籍修造刺帐,知库掌管钱物,书记书写酒榜,化主安排化缘,其余职掌与今日宫观相差无几。

    综上考述,可知宋代道教管理机构层次清楚,职掌分明,已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注 :

(1)《宋会要辑稿》( 以简称“宋会要” ) 道释一之十一 ; 职官十三之十六。

(2)《宋史》卷一六三《职官》三 :

“分案三……元佑初,省祠部郎官员。“三”为“四”之误。

(3)《宋会要》职官十三之十六 ;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五二《职官》三。

(4)吴自牧《梦粱录》卷九《监当诸局》。

(5)邓肃《 榈集》卷十七《新建三清殿记》。

(6)《宋会要》职官二五之二; 《宋史》卷一一八《职官》五将属部误为“十二”。

(7)《宋会要》职官二五之二。

(8)《梦粱录》卷

八《御前宫观》。

(9)《文献通考》卷一五六《职宫》十。

(10)《梦粱录》卷九《内诸司》。

(11)《宋会要》职官五四之十八——二十一。

(12)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简称“长编” )

卷四五八,元佑六年五月庚申。

(13)《宋史》卷一一八《职官》五。

(14)《宋会要》职官二五之九。

(15)《宋会要》礼五之十八。

(16)(20)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五五《职官》九。

(17)《长编》卷二,建隆二年三月庚午。

(18)《宋史》卷一六五《职官》五。

(19)《宋史》卷四《太宗纪》一。

(21)《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三《上九天司命上卿保生天尊号诏》(22)《宋会要》礼二十之二。

(23)高承《事物纪原》卷七《道释科教部》

(24)《宋会要》礼五之一九。

(25)《长编》卷二四五,熙宁六年六月甲午。

(26)薛致玄《道德真经藏室攥微开题科文疏》卷一疏引。

(27)《宋大诏令集》卷二二四《改定道阶等御笔手诏》。

(28)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建炎元年九月甲辰。

(29)(31)(39)(42)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未》

( 简称“长编纪事本未” )

卷一二七《道学》。

(30)民国《费县志》卷十四《金石·宣和帖石刻》。

(32)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一三四《傅应大师行状》。

(33)《太平宝训政事纪年》卷一《真宗皇帝》。

(34)(41)(48)《江苏金石志》卷一六《天庆观尚书省札》。

(35)刘辰翁《须溪集》卷六《赠韩道录序》。

(36)清,杨世源《句容金石记》卷五《崇禧观碑》。

(37)曹勋《松隐集》卷三一《重修桐柏观记》。

(38)倪守约《金华赤松山志·冲和先生周君》。

(40)元,刘大彬《茅山志》卷二五《武仙童书碑》。

(43)张大淳《三茅真君加封事典》卷上。

(44)《成都文类》卷三七《天庆观五岳真君殿记》。

(45)《庆元条法事类》卷五十《住持》。

(46)(63)《庆元条法事类》卷五十;

卷五十一。

(47)《宋会要》职官一三之三九。

(49)《宋会要》礼五之八。

(50)《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二七《神霄宫》。

(51)《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五三《神仙部·黄知微》。

(52)王应麟《玉海》卷一百《绍兴景灵宫》注。

(53)民国,张仲文《巩县金石志》卷二《西京永安金星道院记》。

(54)《茅山志》卷二六《凝神庵记》

;《江苏金石志》卷一二《通神先生蓑衣何真人事实》。

(55)刘宰《漫塘集》卷二十《玉液庵记》。

(56)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二《费尊师》。

(57)徐铉《骑省集》卷二七《洪州道正倪君碣》

(58)《长编纪事木末》卷八二《修太一宫》。

(59)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三

《御笔宫观寺院不得称主》。

(60)清,李遇孙《括苍金石志》卷五《天庆观钟铭》 ; 《金石萃编》卷一二三《太一宫记》 ;

孙应时《琴川志》卷十三《乾元宫兴造记》 ;

杨至质《勿斋集》卷下《回赤城观熊书记》。

(61)契嵩《镡津集》卷二《广原教》。

(62)《勿斋集》卷上《右街鉴义谢提举》。

裴氏家谱 (申请加精) 现在所知裴氏家谱、家传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晋傅畅有《裴氏家记》。南朝刘宋裴松之撰《裴氏家传》4卷(《隋书·经籍志》)。南朝萧梁裴子野撰《续裴氏家传》2卷(《梁

书·裴子野传》)。裴松之、裴子野祖孙二人都重视裴氏家传的编撰。北朝高齐裴良《宗制》10卷(《裴良墓志》)。《宗制》的缘起和宗旨是:“君尝以季叶绕替,骨肉世疏,九族斯穆,事光圣典,实欲驱末反本,化薄反淳。乃于五服之内,著《宗制》10卷,使夫后生稚识,知在宗之为重;少长晚辈,悟收族之有归。散花萼于常棣,飞脊令于原野,规模宏远,有可观焉。今则行于宗族,以为不刊之训。”裴良根据时局变乱,骨肉离散,宗族不亲的情况,为正本清源,乃著《宗制》。对于当时的北朝来说,裴良的《宗制》也适应了重建门阀世族制度的需要。另外,梁刘孝标注的《世说新语》任诞和文学篇曾两度引用了《裴氏家传》。

唐代谱牒,号称最为兴盛。其中河东裴氏的有:《裴若弼家传》1卷、裴守真撰《裴氏家牒》20卷(《旧唐书·经籍志》)。

五代以后,谱牒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适应门阀制度的谱牒学退出了历史舞台。宋以后逐渐形成的新的谱牒学,出现了新的特点。家谱由官撰转变为民修(私修);由通国谱、州郡谱转为单一宗族谱;谱书体例由重世系转为全面记载一个家族的发展;家谱由唐以前图书的一个类目,到宋代以后从图书类目中消失。然而,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家谱的修撰长盛不衰,积累下了丰富的家谱文献。裴姓后人对于家谱的修撰十分重视,留下了丰富的家谱文献。现在以收藏单位为线索,介绍已知海内外裴姓家谱收藏情况。

山西闻喜河东裴氏研究会:1991年我去考察时,他们收藏了金、明、清时的裴姓家谱共10种,其中石质家谱2种。

家谱文件

裴姓家谱文献目录

1.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裴氏家谱碑》。碑石高 269厘米,宽38厘米,厚28厘米。碑额题为“裴氏相公家谱之碑”。碑文前为《闻喜裴氏家谱序》末署云“金大定十一年八月晦日里人彭城刘若虚序”。碑文为《裴氏家谱》。署名为“将仕郎试秘书校书郎知闻喜县令裴滔”。裴滔为唐人。文中说:“自秦、汉、魏、晋、宋、齐、梁、陈、魏、周、隋、唐,历一十二朝,皆采于史记。”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唐代裴氏家谱!全谱以河东裴氏在《贞观氏族志》中的等第为主要线索进行编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此碑碑文多不可辨认。此碑现藏闻喜县裴柏村“裴氏碑廊”。

2.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裴氏家谱》。据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河东裴氏曲沃宗人裴志灏《泽州裴氏序》称:“又按逊山公(窠)谱序,伯兄吾山公获闻喜裴氏成化间抄谱刻之,续刻泽州新谱于后。”由此可见,明成化年间确曾修成闻喜裴氏家谱。

3.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泽州裴氏家谱》,手抄本。《泽州裴氏家谱》合抄于《太原裴氏》之后,有序跋四篇: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吴兴陆昆序;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裴窠跋;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裴照跋;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裴志灏序。从以上序跋中,我们可以了解泽州裴氏修谱的过程。

4。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新安裴氏家谱》,手抄本。河东裴氏东眷自一代裴盖始,至第四十二代裴成,由闻喜迁新安,为新安裴氏。至五十一代进入清朝,裴九章为顺治己亥科进士,康熙甲辰科(公元1664年)殿试。新安谱记至第五十二代,所以可知修于康熙年间。

5.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翟凤翥编纂《裴氏世牒》 4卷,乾隆时坊刻本。序跋六篇:参加编写的翟风翥、朱裴、裴之英各一篇,作于康熙五年;安世鼎、邝奕垣各一篇,作于康熙七年;裴绍文一篇,作于乾隆十八年。本谱体例严谨,第 1卷为源流考、庙茔图、世系表、世附、官品、封爵、茔墓、制命;第2卷为列传、女传;第3卷为奏议、杂文、诗、赋、表启书序;第4卷为碑文、诗、事录。

6.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裴摔度汇辑《裴氏世谱》12卷。《裴氏世谱》与《裴氏世牒》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世谱》首卷列“协修姓氏”:原纂:翟凤翥;原订:朱裴;重刊:裴宗锡;续刊重阅:裴正文。《世谱》的序文共七篇:有从《世牒》中移置来的翟凤翥、朱裴、邝奕垣三序;有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仁和沈仁芳、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长白高晋、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介休刘锡五三序;又有“元人序”一篇。《世谱》又录跋、后序七篇:裴章美的、康熙五年 (公元1666年)裴之英的、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裴摔度的、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余杭严锡绶的和裴宗锡的、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益都李文藻的和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裴正文的。《裴氏世谱》是裴摔度、裴宗锡、裴正文祖孙三代费时80年的精心之作。江西巡抚、左都御史裴摔度于康熙年间将《世牒》4卷扩展为《世谱》12卷,然未及梓。安徽、贵州、云南巡抚裴宗锡继承父志,又对《世谱》加以补充,但未能印制成书。中宪大夫裴正文继承父祖事业,又对《世谱》加以增补重辑,又得裴志灏《河东裴氏新谱》,据以增广世系,遂成全帙。今本《裴氏世谱》为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板引,扉页有“咸丰戊午桂月增修,光禄祠藏板”字样。《世谱》将《世牒》4卷扩充为12卷,体例没有变化,内容大大增加,更加完美地反映了裴氏繁盛时代的浩大规模以及后嗣的赓续不绝,成为一部历史感很强的裴氏总谱。

7.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裴志灏修《河东裴氏新谱》, 抄本。裴志灏,字汉友,山西曲沃人,安徽宁国府同知,曾参加乾隆六十一年(公元1796年)的“千叟宴”。《新谱》共10册:三眷世系表、曲沃世系表(1册);曲沃制命、奏议(1册)、曲沃家传、列女、志表(1册)、艺文上下(2册)、曲沃艺文上下(3册),但没有总目录,各册也没有总序次,与《世谱》相比,尚缺源流、庙茔、官品、封爵等内容。《河东裴氏新谱》以记明清时代曲沃裴氏历史为特色。清代裴姓以曲沃裴氏最为发达,《世谱》和《新谱》均出自曲沃裴氏之手。

8.明末清初裴希度补辑的《太原裴氏家谱》,手抄本。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裴希度继承父志,修辑家乘,完成了世系表、传记、诰制、行状、志铭。清康熙元年(公元 1662年),他又补辑了家语、杂记,而后刊刻。现存谱序和世系表部分。

9。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裴际昌撰《河北永年临洺关裴氏宗谱》。临洺关裴氏是明末李白成起义军经过临汾时,临汾裴氏从乔李镇迁至河北永年后形成的。始祖为裴大用、裴国庆、裴国用,修谱时,已至十世。

10.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 《裴氏世系源流考碑》,由四通巨石组成,碑石高242厘米,宽80厘米,厚21.5厘米,座高34厘米。蔚为壮观。现存闻喜县裴柏村“裴氏碑廊”。序文是借用金刻裴谱的序。作者署名“唐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闻喜县令裴滔”。因此碑所记裴姓三眷世系有至宋、明的,所以这个署名也是借用的。这份裴氏三眷世系是经综合文献资料重新整理而成的,为河东裴氏自发源至宋明时期最为系统完整的一份族谱。它列东眷裴自汉至明共36世,中眷裴自魏至唐共20世,西眷裴自魏至宋共24世。碑文长达1.3万余字,如此宏大壮观的石质家谱,世所罕见。

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图书馆编《中国家谱综合目录》 (中华书局,1997年出版)所收录裴姓家谱目录:

12133[山西闻喜]裴氏世牒4卷,(清)翟凤翥纂。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刻本,4册。

12134[山西闻喜]裴氏世牒4卷,(清)翟凤翥纂,裴绍义续纂。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刻本。

12135[山西闻喜]裴氏世谱12卷首1卷末1卷,(清)裴摔度汇辑,清乾隆间修,嘉庆十五年(公元1805年)序刊本,10册。

12136[山西闻喜]裴氏世谱12卷,(清)裴宗锡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肇经堂刻本,8册。 12137[江苏]泗阳县裴氏宗谱4卷,(民国)裴廷英经管,民国22年(公元1933年)绿野堂刊本。江苏泗洪县公安局档案室(缺卷3)。

12138[江苏]阜宁裴氏宗谱1卷,(清)裴荫森纂,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长沙刻本。江苏镇江市博。

12139[江苏丹阳]云阳裴氏宗谱18卷首1卷,(清)裴国治等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绿野堂木活字本,8册。美国。

12140[江苏句容]裴氏家乘14卷首1卷末1卷,(清)裴(王介)等纂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绿野堂活字本,8圩,吉林大学。 12141[江苏武进]东安裴氏宗谱16卷,(清)裴景圣主修,裴世纶编辑。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绿野堂木活字本。江苏常州图(存卷1、2、6—8、10、13—16)。

12142[浙江常山]裴氏重修族谱口口卷,首1卷,(清)裴光晋八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球川镇西村(存卷首1、4)。 12143[浙江常山]裴氏宗谱5卷,首1卷,(清)黄飞鹏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阁底乡江家四村(存卷首1、2)。 12144[安徽黟县]湾里裴氏族谱6卷首1卷,(清)裴有耀修,裴元荣纂。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敦本堂刊本,北图、南京博。

12145[江西]南丰裴氏宗谱3卷,民国25年(公元 1936年)木刻本。浙江常山县球川镇西村。

12146[河南]固始裴氏宗谱12卷,(民国)裴吉煜等纂修,民国9年(公元1920年)绿野堂活字本。北图,河南固始县档。

12147[湖南]湘潭裴氏四修族谱18卷,(清)裴中笏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四支堂活字本,18册。北图,河北大学。 12148 裴氏族谱2卷,明万历刊本,2册。美国。

12149 裴氏世谱,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刊本,10册。美国。

山西省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藏《中国家谱目录》(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出版)所收录裴姓家谱目录:

裴氏世谱12卷首末各1卷,(清)裴摔度纂修,嘉庆十年刻本,10册,873页4W,285—5。

裴氏世谱12卷,(清)裴宗锡纂修,光绪六年肇经堂刻本,8册,770页4W,285—6—7。

湘潭裴氏四修族谱17卷,末1卷,(清)裴焕春等修,宣统二年刻本,18册,1284页,19×,569—2。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上海图书馆编,王鸣鹤等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裴塔裴氏宗谱20卷:(清)裴淑贞等主修、裴人书等纂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绿野堂木活字本。9册,存卷1、2、4—10。唐末有从矩者,自闻喜迁江苏宜兴铜官。始迁视积四,从矩十六世孙,再迁邑之裴塔。卷1、2序、像赞、源流、簪缨录、系图,卷4至8系图、世表,卷9、10艺文。有清翟凤翥、周秉钧、周家楣序。馆藏:1826。

云阳裴氏城分重修宗谱:13卷,裴汝曾等主纂,裴以珍等汇纂。民国20年(公元1931年)绿野堂木活字本,10册,十一修本。参见清裴淑贞修《裴塔裴氏宗谱》条目。一世祖希祖,谱称乃从矩裔孙,宋元之际自宜兴迁居丹阳东北丰城乡。十三世学易,明末清初复徙邑城。卷1谱序、源流、外纪,遗像;卷2家训,卷3、4礼,卷5、6系图、世系、行序雁行,卷6至9世表,卷10 12传赞、行实、寿序、祠图、墓图,卷13公产、仪注、名氏录、跋。有明唐顺之文、赞。馆藏:JP256;又一部JP256-1,10册;又一部925677-86,10册。

裴氏世牒:4卷:(清)翟凤翥修。清康熙七年(公元 668年)刻本,4册,存卷1、2。始祖遵,东汉时自云中徙居安邑,遵曾孙晔,徙闻喜东50里裴柏。晔孙四:潜、绾,居闻喜,称中眷;辑燕,称东眷;徽仕凉,称西眷。是后子孙散居稷山、临晋、济阴、汾州、襄阳等地。是谱辑录闻喜裴氏古今仕宦、名人脉系。卷1源流、序、庙茔图、世表、官爵、制命,卷2列传。世表白颛顼始,至遵为三十七世。馆藏:徐汇。

湾里裴氏族谱:6卷,首1卷:[黟县]/(清)裴元荣等纂修,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敦本堂木活字本,4册。一世祖三德,南宋绍兴间自河东徙皖之黟县北岭鹤山

双子座男孩最佳配对星座——巨蟹座,天秤座、水瓶座、双子座(排名分先后) 

双子座女孩最佳配对星座——水瓶座、 狮子座、天秤座、射手座(排名分先后) 

最欣赏星座——天秤座、水瓶座 

最信任星座——处女座 

最有姻缘的星座——天秤座、处女座、射手座、水瓶座 

最适合建立家庭的星座——天秤座、射手座、水瓶座 

最浪漫的配对——射手座 

最佳学习对象——射手座 

最佳工作搭档——巨蟹座、天蝎座,射手座 

最投缘的好友——天秤座、水瓶座、射手座 

最容易被影响星座——双鱼座 

最易掌握星座——摩羯座、处女座、白羊座 

最需注意星座——天蝎座、双鱼座、狮子座、金牛座 

互相最有吸引力的星座—— 天蝎座,巨蟹座 

100%协调星座——天秤座、水瓶座,巨蟹座 

90%协调星座——白羊座、狮子座 

80%协调星座——双子座、射手座 

同型(风象)星座——天秤座、水瓶座

 对立星座:天蝎座 

对宫星座:射手座 

最佳配对:天秤座、白羊座、狮子座、射手座、巨蟹座

 是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那么你们知道蠢蠢欲动的意思是什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了这个词的意思和 造句 ,希望大家喜欢。

 蠢蠢欲动的意思

  成语 :蠢蠢欲动

 拼音:chǔnchǔnyùdòng

 出处: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指船),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释义敌人准备进攻。或者是坏人准备实施破坏行动。贬义词。

 正音蠢;不能读作“chūn”

 辨形蠢;不能写作“春”。

  反义词 :按兵不动安分守己

  近义词 :跃跃欲试

蠢蠢欲动的接龙

 蠢蠢欲动 → 动辄得咎 → 咎由自取 → 取辖投井 → 井井有条 → 条三窝四 → 四衢八街 → 街头巷尾 → 尾生之信 → 信口开河 → 河山带砺 → 砺山带河 → 河清难俟 → 俟河之清 → 清汤寡水 → 水滴石穿 → 穿云裂石 → 石沉大海 → 海立云垂 → 垂涎欲滴 → 滴水成冰 → 冰清玉洁 → 洁身自好 → 好肉剜疮 → 疮痍满目 → 目不识丁 → 丁公凿井 → 井中视星 → 星旗电戟 → 戟指怒目 → 目指气使 → 使羊将狼 → 狼心狗肺 → 肺石风清 → 清夜扪心 → 心织笔耕 → 耕当问奴 → 奴颜婢膝 → 膝痒搔背 → 背信弃义 → 义无反顾 → 顾全大局 → 局促不安 → 安步当车 → 车载斗量 → 量才而为 → 为渊驱鱼 → 鱼游釜中 → 中馈犹虚 → 虚有其表 → 表里如一 → 一呼百诺 → 诺诺连声 → 声罪致讨 → 讨价还价 → 价增一顾 → 顾盼自雄 → 雄心壮志 → 志美行厉 → 厉兵秣马 → 马工枚速 → 速战速决 → 决一雌雄 → 雄才大略 → 略见一斑 → 斑驳陆离 → 离弦走板 → 板上钉钉 → 钉嘴铁舌 → 舌桥不下 → 下马看花 → 花样翻新 → 新陈代谢 → 谢天谢地 → 地久天长 → 长枕大被 → 被山带河 → 河落海干 → 干柴烈火 → 火上浇油 → 油腔滑调 → 调兵遣将 → 将伯之助 → 助人为乐 → 乐而不* → *词艳曲 → 曲终奏雅 → 雅俗共赏 → 赏罚分明 → 明刑不戮 → 戮力同心 → 心心相印 → 印累绶若 → 若有所失 → 失张失智 → 智圆行方 → 方枘圆凿 → 凿凿有据

 用蠢蠢欲动造句

 1) 年节将近,各地歹徒蠢蠢欲动,治安单位已加强防范。

 2) 独宿在野外,总觉外头有什么鬼魅正在那里蠢蠢欲动。

 3) 那些多边组织和援助机构也在蠢蠢欲动,他们的 笔记本 里都装满了攻略。

 4) 心动不如行动,与其蠢蠢欲动还不如冲动!情人节,让表白多飞一会!兄弟们给力啊,萌动完了努力的煽动,祝大家都把女孩儿们感动!

 5) 敌军不断增援,蠢蠢欲动,我军早已做好万全准备。

 6) 妖兽谷中立,九黎与苗蛮蠢蠢欲动,想对华夏王朝出手,报当年战败诚服之辱。

 7) 听见一阵阵的雷声,韩山感觉到体内有一股真气正蠢蠢欲动,甚至想要天人合一,和空中的雷霆相互融合,激荡在太空之中,迅雷烈风,莫不收发由心。

 8) 天塔悬,地河源,飘渺而又空洞的歌声,侵蚀着人心,蠢蠢欲动的贪欲,满盘落锁的算计,每个人都是将要落子的棋。

 9) 瘦士兵拉了一把蠢蠢欲动的胖士兵,顿了顿,然后拿起了枪,对着里面放了一枪。

 10) 神朝王玄亦驾崩,各地诸侯蠢蠢欲动,典封善更是临危授命

 11) 走进去,夏天不仅仅是一种景致,眼睛的感觉无法填满蠢蠢欲动的心迹。夏日里阳光炙热,世界被暴晒出各种气息,它们来自树叶、水、泥土的体内,还混杂着烈焰的味道。夏天也在这些气息中获得真实。

 12) 有的还是花骨朵,含苞欲放,有的蠢蠢欲动,急得先伸出了一只小手,有的等不及了,早已盛开,尽情地展现着那潇洒的英姿。

 13) 风吹得竹子飒飒做响,好像有蟒蛇或猛兽正在那里蠢蠢欲动似的。

 14) 据情报说,藏身大山的匪帮,又蠢蠢欲动,准备出来劫掠。

 15) 梦想是春泥中蠢蠢欲动的种子对参天大树的向往,梦想是夏雨后含苞欲放的蓓蕾对众芳竞妍的期待,梦想是秋风里默默酝酿的果实对圆润甜美的盼望,梦想是冬雪下蛰伏搏动的生灵对和风艳阳的憧憬……

 16) 面对偷渡客蠢蠢欲动,海防单位随时都得严阵以待。

 17) 足球 运动员也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18) 中国军方在东亚蠢蠢欲动,此危机正是华盛顿面临的威胁。

 19) 选举期间,警方极力扫黑,以防蠢蠢欲动的歹徒图谋不轨。

 20) 但当对民主的渴望在阿拉伯世界蠢蠢欲动时,要求改革的浪潮最早在小国突尼斯掀起,随之向东蔓延至马格里布地区,如今正冲击着大国埃及。

 21) 投资者蠢蠢欲动,而新的小公司受困于经济萧条时期。

 22) 才听说国际油价上扬,不法的商人便蠢蠢欲动,准备哄抬物价。

 23) 而且你现在正蠢蠢欲动的要上街上去了

 24) 沙特人蠢蠢欲动但几乎看不到有支持以色列的举动,不过他们衷心希望伊朗不要成为核国家。

 25) 雪花纷然落下,飘飘落落洒满心间;风,轻柔拂过,随行飘逸笼络心怀;情,飘然而至,蠢蠢欲动动彻心怀。人世间不仅仅只有亲情能幻化出真切,人世间不仅仅只有爱情能幻化出浪漫,悠然间,友情在雪中幸福聚会!

 26) 幸福就是痒的时候挠一下,不幸就是痒了但挠不着,更不幸的是,很久以来灵魂和肉体都感觉不到那种蠢蠢欲动的痒了。

 27) 海风时强时弱地吹来,把竹子摇得飒飒作响,好像有蟒蛇正在那里蠢蠢欲动。

1 蠢蠢欲动如何造句

2 越俎代庖一词怎么造句

3 用怦然心动如何造句

4 有关蠢蠢欲动的同义词

5 用夙愿造句

6 关于蠢蠢欲动怎样造句

。历史人物有的情况单纯,有的情况复杂。单纯的人物有如修建在一片平地上的金字塔,从四面八方看上去,形状都差不多。复杂的人物有如被云封雾绕的深邃的庐山,人们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所见到的形象就不一样。就太平天国的人物而言,萧朝贵就很单纯。他没有文化,在家“种田种山为业”。起义后“勇敢刚强,冲锋第一”。后来进攻长沙时中炮牺牲。经历单纯,全无争论,说他是一位农民起义的英雄,大家都会赞成。比较而言,石达开的问题就要复杂得多。他的前期活动虽有不少记载,可是颇有出入,他的后期活动不仅记载甚少,而且这些记载的可靠性很成问题,因而真相难明。

石达开出身于什么家庭从自耕农到土豪大族,各种说法都有。我们到他的故乡访问时,所得到的口碑是“田不多”,自耕自食。有的史料说“家稍裕”。有的史料说“家中资”。有的史料说“家本富饶”。有的史料说“以财雄一方”。有的同志竟称石家为“当地土豪大族”。当然,现已谁也不会再讲唯成份论,但是出身不同的人参加革命的原因不会完全一致,这就难免会对他的评价产生影响。再说,石达开虽然自幼读书,但是从未应考,没有功名。他算不算渎书人,也很难说。无文凭而有水平的人是不是知识分子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在争论,何况是对古人。此事也与评价问题有关,因为“春秋责备贤者”,同样做错了一件事,我们对于有识之士的要求显然要高于无识之徒。石达开在太平天国前期的活动,除了立下赫赫战功被称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这一点没有争议之外,其他许多重要史事都还没有弄清真相,未下定论。例如“安庆易制”究竟包括哪些内容,是否能够完全旨定,大家的意见就不一致。天京内讧之前,他是否参与了“诛杨密议”如果参与了,就要承担发动内讧的一定的责任。此事虽然“查无实据”,究竟事出有因,因而至今尚未得到澄清。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否负气出走,带走大批人马,决心远征不返果真如此,他就要承担分裂的责任。现在虽然有些同志已经提出确据,证明他离开天京的当时并未蓄意远征,决定远征不返是两年以后的事,是由以后主客观两方面许多原因所促成。但是目前此说还未成为定论。

有关石达开后期活动的史料甚少,这是易于理解的。当时石达开孤军流动作战,出没无常,敌人常常弄不清他的踪迹,自然不会有很多的记载;而他们自己的文书史料,在失败后,大都被毁,残存下来的寥寥无几。由于史料过少,我们想对这一段史实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已经十分困难,更何况这些史料的内容还并不完全可靠。这一时期的史料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是石达开远征军自己的史料。除了像《翼王石达开告涪州城内四民训谕》这样有限的几件文书文理通顺叙事详明之外,某些将领文化程度不高,文书叙事不清,有的把贵州的“威宁”错写为“谓林”,这种半读半猜的史料,要想据以查明史实,确有困难。

(二)是清朝官方记载。为了邀功或者诿过,清方将吏的奏报每每故意说假话,例如薛福成就揭破过骆秉章的谎言:“按达开初到大渡河边,北岸实尚无官兵,而骆文忠公凑疏谓唐友耕一军已驻北岸,似为将士请奖张本,不得不声明防河得力,因稍移数日以迁就之。当时外省军报,大都如此,亦疆吏与将帅不得已之办法也。”象这样的史料,只会把人引入岐途,掩盖庐山真面目。

(三)是地方志的记载。这些记载虽非存心作伪,但又常常得自道听途说,不足为据。例如石达开为了迷惑敌人,对分兵作战时各路队伍都打自己的旗号。以至在同一时间,相距数百里的两个地方都有石达开路过该地的记载。孰真孰假,连当时当地的人都弄不清楚,何况后人。因此,这种记载的史料价值也就不高。

既然史料数量甚少,质量不高,据以探讨史实,必然困难很大。例如石达开最后渡过金沙江的兵力,根据不同的史料,既有十余万人之说,也有三四万人之说,甚至还有数千人之说。史实没有弄清,我们又怎能正确地评价石达开当时的战略得失,以至是非功过。就在这些数量甚少、质量不高的史料之中,也还难免掺入赝品。如说石达开“舍命以全三军”的说法来自《石达开致骆秉章书》。可是近年来已有几位同志对于此信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甚至直指为伪作。如果此信真是赝品,据此而对石达开所作的评价岂不全都落空了吗

因此,百余年来对石达开评价变化无常的第一个原因是:石达开本身是一位情况复杂的人物。记载他前期活动的史料虽多,但是对于某些重要史事分岐甚大;记载他后期活动的史料太少,以至真相难明。评论者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他,难免偏而不全,甚至摇摆不定。

二、他常常被选作古为今用的对象

评价历史人物,只能在已经掌握到的确凿可靠的史料的基础上进行,若在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遗憾的是:一百多年来,石达开常常被选作古为今用的对象,评论者并非真正去评价石达开,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去评价石达开的。石达开为什么常常被选作古为今用的对象,这是由于他是太平天国人物中间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为什么引人注目这是因为:

(一)他既是太平天国最出色的军事家与政治家,又以“诗人”闻名子世。这种在多方面都有习—能的人物,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二)他是个很年青就已经建功立业的人物。金田起义时,他的实足年龄才19岁,已是领导集团中的重要人物,天京内讧之后,他回京主持军国大政,一身系天下安危,那时才不过是个 25、6岁的青年。

(三)在太平天国诸领袖中,他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短暂的一生是和整个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他又常常处在一些真相难明的矛盾与漩涡中间,引起后人的许多猜测和议论,给加以美化或丑化、神化或鬼化留有余地。

(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失败了的英雄更能引起后人的同情,正如赵矢元同志所说:“英雄令人敬仰,悲剧使人同情,历史悲剧中的英雄石达开,更叫人一掬同情之泪,表示敬仰之情,为之惋惜和慨叹。”

石达开殉难至今不过一百多年,后人对他的评价却波澜起伏,极不稳定。概括言之,我们可以把后人对他的评价分为以下六个时期:

(一)清代。在这一时期,不论是太平天国自己人,外国人与民间对他的评价都是很高的。清廷上下虽然对他切齿痛恨,也不能不衷心佩服他的才能。曾国藩说他:“狡(应释为机智)悍(应释为勇敢)为诸贼之冠。”左宗棠说他:“其才智出诸贼之上。”薛福成甚至情不自禁地称他为“绝代英物”。

(二)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为了宣传革命的需要,把石达开塑造成为一位理想人物,一座高大无比的神像。

(三)解放前,人们对他的崇拜虽然赶不上辛亥革命时期,仍然是作为一位民族革命的英雄来歌颂的。

(四)解放后的十七年,肯定他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赞扬他前期的不朽功勋,批判他后期的分裂行为。

(五)十年动乱,“四人帮”及其走狗别有用心地攻击诬蔑石达开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六)现在。拨乱反正以后,推翻“四人帮”加给石达开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为古人“平反”,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在任何时期,“古为今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情况都是有的。而对石达开的“古为今用”,则以辛亥革命前后与十年动乱中间这两个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

辛亥革命前后,许多革命党人都选中了文武全才而又惨遭不幸的石达开,把他树为一面旗帜,借以宣传反清,鼓动革命。称石达开为反清志士、民族英雄、老革命党人。石达开既有能诗之名,一些革命者伪造石达开的遗诗以鼓吹革命,就成为一种别开生面的宣传方式。其中主要是梁启超收进《饮冰室诗话》中的五首伪诗与高天梅“以一夕之力”写成的二十首伪诗。这些慷慨悲歌的壮丽诗篇,虽然有不少地方悖于史实,却能感动许多读者,使之奋起参加革命,收到古为今用的效果。可以说,辛亥革命时期,历史人物的石达开对宣传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而经过革命党人作了加工成为艺术形象的石达开所起的作用就更大。这是完全应该加以肯定的一件好事。但是我们却不能把历史人物的石达开与艺术形象的石达开混为一谈。作为艺术形象是可根据生活的真实来虚构和夸张的。但研究历史,就应该让历史人物的石达开恢复本来面目。

十年动乱期间,“四人帮”及其走狗为了篡党夺权,影射攻击老干部,就把石达开骂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任意给他带上“地主土豪”、“阶级敌人”、“投机分子”、“阴谋家”、“野心家”、“分裂主义者”、“复辟倒退者”、“蛀虫”、“叛徒”等等不计其数的大帽子,把他描绘成为青面撩牙的恶鬼。“四人帮”人搞影射史学,借古讽今,古为帮用,使史学界成为重灾区。在史学领域中,他们又看中了太平天国史。学霸戚本禹就是从评论《李秀成自述》开始,掀起一股歪风恶浪的。因此,太平天国史又成为重灾区中的特重灾区。他们完全撇开史实,闭着眼睛说瞎话,一切以洪划线,除洪秀全外,首义五王一律打倒。连对洪秀全百依百顺的李秀成尚且一错到底,何况曾经和洪秀全大闹矛盾的石达开。在一段时间里,梁效黑文章的矛头一直对准石达开,说什么“石达开本来就是土豪大姓,富有财产,他混进革命队伍,当然不是谋求农民的解放”,“石达开……大肆鼓吹仁政,极力破坏对地主阶级的革命专政。”由于他们攻击石达开的用语太现代化了,就完全暴露了他们自己指桑骂槐的恶毒用心。

因此,百余年来对石达开评价变化无常的第二个原因是:常常有人把他选作古为今用的对象,借题发挥。随着当时的需要,或者对他加以美化、神化,或者对他加以丑化、鬼化,掩盖了历史的真面目。

三、新发现的史料所引起的轩然大波

历史人物,千秋一片颂声,我们在史料中再发现他的一点长处,对他的评价并无什么影响。有些历史人物,万世受人唾骂,我们在史料中再发现一点他的劣迹,对他的评价也没有什么作用。因为他们已经定了型,功、过略有变动,改变不了人们对他们的看法。但是对于某些有争议的人物,我们发现了一条与他有关的史料,就可以影响到人们对他的评价。举例说,一架天平上,两边所放的东西都刚好是一百斤重,相持不下。这时有谁在某一边加上了一两重的东西,这一边就立即下沉。这一两重的小东西,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石达开正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而且在他的一生中多次搅进真相难明的矛盾与漩涡,因此,每发现一件与他有关的史料,都可能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立即影响到人们对他的评价。

举例说,自从在《吴煦档案》中发现了《吉庆元朱衣点等六十七将领缕陈军情请准暂居原职共图报效本章》之后,有些同志就责备石达开不择手段骗走了二十万太平军将士,对革命事业拆台。因为这个《本章》中说:“小臣等自丁已七年跟随翼王进取江右,跋涉险阻,逾越关河,意欲开疆拓土……小臣等始则信翼王亲奉密诏,转回粤西,招纳英俊,广罗贤辅,作我陛下股肱心膂,继则观其动静行为,多滋物议。”如果事实确实如此,石达开理应受到责备,承担欺骗将士,制造分裂的罪名。但是遍查史料,他们完全找不到石达开有说自己“亲奉密诏”外出招兵的记载。而且恰恰相反,他在离开天京以后,一路上遍贴五言告示,说明自己是因洪秀全“重重生疑忌”而被迫离京的----当然也就不是奉什么“密诏”出征。这个告示中还说:“为此行谆谕,遍告众军民,依然守本分,照旧建功名。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一统太平日,各邀天恩荣。”也就是劝告全体军民,各自安守本分,为革命事业立功;如果确属自愿,也可以前来参加自己的队伍建功立业。这种态度是诚恳而坦率的,并没有玩弄什么阴谋诡计。那么,《本章》中为什么会有“小臣等始则信翼王亲奉密诏”的说法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吉庆元朱衣点等人先是脱离洪秀全去投奔石达开,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又脱离了石达开回到洪秀全这边来,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总得要为先前离开洪秀全的行动找个借口。事情已经查清,真相不过如此,这一史料的发现是值不得引起轩然的大波的。

还有,《六安州总制掌书陈凤曹上六安州总制陈敬禀》一文的发现,也对石达开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为此文中有“翼王私自出京,誓不回去”一语,常常被人引来作为石达开蓄意远征不返的证据。其实,此文正好否定了所谓“亲奉密诏”外出招兵之说。既然在石达开离开天京的当时,全军上下部知道他是“私自出京,誓不回去”,也就是说,他并未说谎,那又何来“亲奉密诏”之说。值得推敲的是“誓不回去”一语,如果不管史实,孤立地只看这几个字,似有脱离或者背叛太平天国之嫌。但从以后发现的另一史料----德兴阿向清廷的奏片看来,所谓“誓不回去”,是指绝不愿意回京辅政,以避免和洪氏集团纠缠,并不等于脱离太平天国。石达开不回天京,只在安庆指挥作战,仍然是太平天国通军主将,能够行使全军统帅的职权。而且,陈凤曹所写的这份文书只是太平天国一个下级官员道听途说而来,并非出自石达开之手或石达开之口,只可作为参考,不可引为确据。

1981年,《历史档案》上公布了一批与天京内讧有关的档案材料,其中有“洪逆以溧水、句容相继克复,大兵云集镇江,屡求石逆救援不应。该逆将洪仁发、洪仁达伪号削去,并镌伪义王金牌一道,及合各城大小伪职求救表章送往安庆。石逆但遣党二千余人乘些木筏前来援镇等语。或云石逆并未受物,亦不允来,坐观洪逆成败。”这记载是何桂清对清廷的奏片。所谓“或云”,也只能是道听途说,而非确讯。有些同志即据此批评石达开不顾大局。认为洪秀全既然已经认错,削去洪仁发、洪仁达的王号,而且送来义王金牌,石达开就理应乘势回京,重掌大权,共挽危局。我们不能把问题看得那么简单。洪秀全的性格,洪仁发、洪仁达的胡作非为,都为石达开所深知。一时削去王号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石达开如果此时回京,“重重生疑忌”的情况仍将重演。史实说明洪秀全后来依然重用他那两个宝贝哥哥,挟制李秀成等人,一直闹到亡国亡头。石达开不愿回京,坚持驻在安庆指挥作战,并不一定就是过错。至于他以后确实远征不返,那是一年多以后的事,是由主客观两方面的多种原因造成的,与当时的不肯回京是两回事。

在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之中,只有一件对石达开有利的。这就是咸丰7年9月德兴阿向清廷奏报的附片。咸丰帝朱批该片的日期是9月22日。片中说:

……又抄得石逆由安庆寄与洪逆伪章一纸,内有令贼党李寿成(李秀成)会合张洛行领数十万贼分扰下游,又调贼党陈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韦志俊、杨来清等各率贼数万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并欲赴援江西,窜扰浙江等语。而书中之意,似与洪逆各树党援,不相附丽。洪逆伪批,亦似外示羁靡,内怀猜忌。惟贼踪分合无常,总不容稍疏防范。

这一史料的真实性是不容怀疑的,当时以六百里加急送到军机处的奏报不可能是伪造。德兴阿也不敢“欺君”,捏造什么“石逆伪章”与“洪逆伪批”。石达开在本章中说:已派许多将领回援天京,他自己即将赴援江西,并拟进军浙江。这些行动,后来都已实现,成为事实。德兴阿不能预知未来之事,足以说明他确实看到了“石逆伪章”。这一史料,至少说明了以下这些问题:

(一)石达开离开天京之后,并非一去不回头,与洪秀全断

绝一切关系。事实是,他在离开天京4个月之后,遇事仍然向洪秀全报告,洪秀全仍有批示,君臣关系如故。德兴阿说他们“外不羁靡,内怀猜忌”,即关系虽不融洽,但还是保持着的。又说“贼踪分合无常,总不容稍疏防范”,即他认为洪、石之间并非完全分裂,既有“分”的可能,仍有“合”的可能。

(二)石达开当时驻节安庆,仍然行使他全军统帅(通军主将)的职权,指挥许多将领率军回援天京。从以后的事实看来,李秀成确也听从他的指挥,会合张洛行部东援天京。

(三)石达开后来赴援江西,进军浙江,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周密布置,并且得到洪秀全的同意,才付诸行动,绝非盲目流窜。向浙江进军,是以进攻东南财富之区的办法来解天京之围。两年之后,洪仁玕、李秀成共议奇袭杭州,以解京围,正是师法石达开的故智。

(四)过去我们总认为石达开离开天京之后,是一去不返,想到四川去另立一国,独树一帜,那是一种误会。事实证明,他在进军浙江之前,绝无远征不返的想法与行动。到四川去,应该向西进军,而他在离开天京十个月以后,不向西,不向南,不向北,却向着东方的浙江进军,这是为什么是为着配合其他将领共解天京之围。后来,石达开确实是向四川进军,远征不返了。但那是离开天京两年以后的事,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洪秀全撤了他通军主将的职务,使他进退失据;如杨辅清受封为中军主将之后,和他闹矛盾,发生磨擦;如湘军向他施加压力,堵住他的归路等等。有一条史料可以证明他的远征四川,是在驻军江西南安府时才决定的:“伪二旗军略萧发胜等计画由楚而鄂,进图西蜀,占上游之势,入完善之区。”萧发胜等向石达开提出这一建议,为石达开所采纳。他们才全军西进,攻入湘南,以图四川。如果他们离开天京之时即巳决定远征四川,驻军南安府时,萧发胜就没有再向石达开提出进图四川的建议的必要。

(五)洪秀全铸义王金碑,派人送到安庆,争取石达开回京辅政,石达开“誓不回京”,不肯接受。这并不是脱离或背叛太平天国,而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想按自己的战略思想指挥作战,不愿意再回天京和洪氏集团纠缠。

总之,这一条史料至少可以证明,石达开在1857年5月底离开天京之时,并非蓄意远征不返,更未打算到四川去另立一国。在一切新发现的史料之中,能够为石达开解释误会,澄清事实的,似乎只有这一件。

因此,百余年来对石达开评价变化无常的第三个原因是:由于石达开一生经历疑案甚多,误会不少,是毁是誉,难以定案,所以每发现一件与他有关的史料,就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影响人们对他的评价。

四、对石达开可以作出宏观的评价

对石达开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变化无常,难以作出定论的原因是:还有不少疑案至今尚未查清。论从史出,史实没有查清,以怎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仅提出以下的意见,以就教于各位专家与广大读者。

有关石达开的问题很多。但是解决问题要分主次,首先应该排除一些枝节问题,找出事情的关键所在。关键问题得以解决,枝节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对于石达开的评价,同志们可以大体同意见,至少有以下两点:

(一)在太平天国诸领袖中,石达开是一位年青有为,最有才能的人物。

(二)他在太平天国前期所建立的功勋应该充分肯定,有争议的只是他在后期的所作所为应该如何评价。

对于石达开后期活动的评价,关键问题只有两个:(1)他在离开天京时是否蓄意远征不返,去另立一国。如果是的,那就应该对分裂承担一定的责任。(2)他在大渡河畔覆军之时,究竟是真降还是诈降。如果是真降,那就应该戴上叛徒的帽子。

只要这两个问题有了结果,对石达开后期的评价也就可以作出结论。其他枝节问题,都不足以影响这个结论。当然,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并非易事,还需要同志们共同努力。在此笔者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于第一个问题,石达开离开天京之时,并非蓄意远征不返。上述德兴阿的奏片虽然不能完全证明此事,至少能够基本上为石达开澄清误会。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石达开是诈降而非真降。所谓真降的记载,仅仅出于敌人骆秉章之手,不足为凭。至于诈降的记载,则出于地方志与清方官员私人笔记,比较可信。

对石达开是否能够作出为大家都能接受的评价我认为是可以的。我们研究历史人物,对于其一切言行,不妨从微观上去进行探讨,点点滴滴都希望能够窥见庐山真面,但这并不影响从宏观上去作出一个总的评价。对于主要问题,我们必须查清,绝对不能含糊。但是要想查清一切枝节问题再作结论,则既不可能,亦无必要。总的看来,石达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是太平天国最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太平天国前期,他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太平天国后期,他的行动虽然出现一些缺点和失误,还谈不上“分裂”与“叛变”,因此就影响不了对他总的评价。

对于“分裂”问题,且不说他离开天京之时并非蓄意远征不返。即或如此,主要的责任也不在他。因为谁都承认一个事实,即他的出走是被逼的。如果被逼者要负“分裂”之责,逼人者却可以不负“分裂”之责,那就是逻辑上的混乱。

对于“叛变”问题,这是敌人给他定的案,岂能勉强我们接受。他兵败被俘,慷慨就义。说他“叛变”,查无实据,难以成立。

1981年八月,笔者参加在大渡河畔参加以讨论石达开功过是非为主题的石棉会议,适逢翼王亭竣工,登临纵目,俯仰河山,缅怀先烈,心潮澎湃。

此亭高筑临江浒,水色山光能尽睹,

我来非为片刻游,愿歌史事垂千古。

当年天国有英雄,闾里皆称石相公,

金田起义年十九,羽翼天朝作股肱。

扬鞭跃马好身手,两湖三江驱群丑。

群丑惊呼石敢当,望见旌旗皆反走。

挥军日指下金陵,金陵从此号天京。

鏖战浔阳寒敌胆,安抚皖赣得民心。

忽闻萧墙起奇变,骨肉相残争未已。

兴师靖难见精忠,为挽狂澜非为己。

挥泪离京出征去,再为天国立新功。

雄师数万趋何处?西南关山万里路。

但求天下早廓清,他年兄弟再相聚。

蹈隙走险入荒垓,紫打地前战船排。

半渡忽见洪波至,峨江水涨浪涛来。

浪击船头与筏尾,船沉筏破无不毁。

三军至死恨难平,不败于人败于水。

一渡再渡不成功,大军久驻粮草空。

忍饥扶病突围去,趱行群山鸟道中。

前行又惊涛拍岸,退路复遭木石断。

四壁惊闻垓下歌,残兵背水拼一战。

明朝情事有蹊跷,人妖并马过凉桥。

缘何三军尽息鼓,一百年来费推敲。

或云诈降求免死,矿代英雄宁有此!

无如真相已难明,遂令身后蒙奇耻。

或云舍命保三军,主帅单骑扣胡营,

三军难保身已殉,人间永作不平鸣。

密商奇策成和议,生死毁誉非所计。

诈降计绌血泪流,后世谁人知吾意?

探赜索隐见真情,尽瘁天国一片心。

欲与翼王共起语,使知百载有知音。

竖子成名英雄死,世事不平胡至此!

父老饮泣向我言,言皆翼王爱民事。

折戟沉沙急水头,千秋遗恨几时休?

登山怒问山与水,青山无语水东流

蠢蠢欲动,汉语 成语 ,拼音是chǔn chǔn yù dòng 。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出自《异苑·句容水脉》。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蠢蠢欲动成语的释义及 造句 ,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一、蠢蠢欲动成语的解释

蠢蠢:虫子蠕动爬行的样子。形容准备随时干某事。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二、蠢蠢欲动成语的 近义词

跃跃欲试 [ yuè yuè yù shì ]

形容内心急切地想试一试。

摩拳擦掌 [ mó quán cā zhǎng ]

形容战斗或劳动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磨拳擦掌 [ mó quán cā zhǎng ]

同“摩拳擦掌”

三、蠢蠢欲动成语的造句

1、那小桥流水的闲适恬淡,乌篷船下的浪漫,伴着摇橹人清澈的号子声,染红了诗意的运河,点燃了两岸蠢蠢欲动的心。

2、春光明媚,普照着山川大地,高原睡醒了,青鸟歌唱了,小草儿也蠢蠢欲动了。

3、心中有一种黑手,蠢蠢欲动,脑海有一篇 文章 ,步步当心,防火防盗防闺蜜。

4、听,人的烦躁和不安都在蠢蠢欲动,看,心的贪婪和梦想都在步步为营,说,不惧飙风的贫穷,不惧世态炎凉的懒惰还在生命的深处挣扎。

5、透过 雨水 侵湿的车窗玻璃向远处望去,公路两边的山上似乎有那么些蠢蠢欲动的绿色。

6、许多的爱都想封存,可总是在记忆里蠢蠢欲动,叫我有爱不能,有想不做。

7、空中仿佛飘荡着一首无声的舞曲,悠扬婉转,勾着人的心蠢蠢欲动。

8、用温柔的掌心抚摸你的胸口,感受一次蠢蠢欲动的心情,让你羞涩的笑融化我今世的冰冷。

9、品花,酿蜜,把那些美丽的花瓣挑逗得蠢蠢欲动,发出开放的想,为我绽露花的清香。

10、夕阳渐至西下,青山已经独自远归,只有荷心还在蠢蠢欲动,等待你的安放。

11、蒙恬日前发回密报,说草原的胡人蠢蠢欲动,有南下的意向,想来明年秋高马肥之时,必然会和我有一战。

12、沈冰不断地询问着自己的道心,道心清净无为,然而内心中最为迫切的欲望在火焰中蠢蠢欲动。

13、他突然伸手,按住了身边蠢蠢欲动的艾文,这位中年士兵此时气喘如牛,一双眼睛也瞪得血红。

14、走上几百里,歇上片刻,随队的军士讲些军队里的秘闻,战场上的豪情壮举,引得这群十二三岁的小家伙蠢蠢欲动。

15、风哥,这两天刘占强那家伙蠢蠢欲动,似乎有向我们挑战的趋势,我想,他们很有可能是想吃掉我们。

16、通古山中的那条紫玄矿,引动八方风雨,整个云州各大势力都蠢蠢欲动。

17、王赤松心如坚石,双拳连连挥动,毫不客气的将数个在自己背后蠢蠢欲动的新鬼击倒。

18、还有蠢蠢欲动的天轨经纶,也要尽快炼化,他可不想在身体之中埋着这么一颗定时炸弹,被它束手束脚。

19、那些年,我们的心随春风蠢蠢欲动,有棵花树正在悄悄地发芽。

20、在出类拔萃的董事长约瑟夫·弗朗索瓦兹·迪普莱克斯的怂恿下,法国蠢蠢欲动,妄想在印度建立一个庞大帝国。

21、可随着邻近 毕业 表白气氛越来越浓郁,我的心中也开始蠢蠢欲动了,经过几天强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了我要表白!

22、中国当时的局势,以及康有为们改良的激情,使得整个社会各方面的势力都变得蠢蠢欲动。

23、一时间南疆苗寨蠢蠢欲动,天城云端骤起波澜,灌愁海岸无风起浪,梦蝶谷内春尽花残。

24、有的还是花骨朵,含苞欲放,有的蠢蠢欲动,急得先伸出了一只小手,有的等不及了,早已盛开,尽情地展现着那潇洒的英姿。

25、熊倜坐在潮湿的草垛上,目光愣愣地望着身边蠢蠢欲动的奴隶。

26、而后有发生了王天虎的事情,所以姬云飞可以肯定,蚩尤魔神似乎要蠢蠢欲动了。

27、只要心不死,那怕天崩地塌,欲望和斗争都仍在蠢蠢欲动。

28、艾里瑞克:我必须去觐见女皇,正如她所预料的,兽人们已经蠢蠢欲动了。

29、很遗憾,这让我们每个正值调皮捣蛋年龄的17岁孩子都蠢蠢欲动,我们狠狠地占了郭老师的便宜。

30、看到别人电脑的回收站溢出,也有夺其鼠标点其右键删其垃圾越俎代庖之蠢蠢欲动。

31、而最重要的是,共和党在众议院保住了多数派的优势,如今认为道理站在自己这一边,蠢蠢欲动。

32、海风时强时弱地吹来,把竹子摇得飒飒作响,好像有蟒蛇正在那里蠢蠢欲动。

33、幸福就是痒的时候挠一下,不幸就是痒了但挠不着,更不幸的是,很久以来灵魂和肉体都感觉不到那种蠢蠢欲动的痒了。

34、神朝王玄亦驾崩,各地诸侯蠢蠢欲动,典封善更是临危授命。

35、自忱尚有一定竞争力的各路人等便开始运筹帷幄,蠢蠢欲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

36、瘦士兵拉了一把蠢蠢欲动的胖士兵,顿了顿,然后拿起了枪,对着里面放了一枪。

37、妖兽谷中立,九黎与苗蛮蠢蠢欲动,想对华夏王朝出手,报当年战败诚服之辱。

蠢蠢欲动成语的释义及造句相关文章:

★ 蠢蠢欲动成语解释及造句

★ 蠢蠢欲动成语解析及造句

★ 蠢蠢欲动的意思和造句

★ 蠢蠢欲动成语解析及谜语

★ 蠢蠢欲动是什么意思

★ 有关蠢蠢欲动的同义词

★ 成语耳闻目睹含义及造句

★ 鱼和红唇打一成语

★ 常用的一些成语以及解释

★ 大兴土木成语解释及造句

01、桔梗花的花语是——真诚不变的爱

02、白玫瑰的花语是——我足以与你相配

03、熏衣草的花语是——等待爱情

04、红色的风信子的花语是——让人感动的爱

05、时钟花的花语是——爱在你身边

06、狗尾巴草的花语--暗恋

07、油桐花的花语是——情窦初开

08、樱花的花语是—— 等你回来

09、向日葵的花语是——沉默的爱

10、红蔷薇的花语是——热恋

11、粉蔷薇的花语是——爱的誓言

12、白蔷薇的花语是——纯洁的爱情

13、深红色蔷薇的花语是——只想和你在一起

14、粉红色蔷薇的花语是——我要与你过你辈子

15、圣诞蔷薇的花语是——追忆的爱情

16、野蔷薇的花语是——浪漫的爱情

17、水仙花的花语是——只爱自己

18、仙人掌的花语是——坚硬坚强

19、三叶草的花语是——代表爱情

20、四叶草——代表幸福

21、彼岸花的花语是——悲伤的回忆与相互思念

22、栀子花的花语——永恒的爱与一生的守候我们的爱

23、蔷薇的花语——爱的思念

24、蒲公英的花语——无法停留的爱

25、昙花的花语——刹那的美丽,一瞬间永恒

26、龙舌兰的花语----是为爱付出一切

27、向日葵的花语--爱慕

28、非洲菊的花语是--永远快乐

29、百合的花语——纯洁/神圣

30、菖蒲-相信者的幸福

31、木棉花------珍惜眼前的幸福

32、德国菖蒲的花语——婚姻完美

33、雏菊——隐藏爱情

34、茉莉花——你是我的

35、密蒙花--请幸福到来

36、紫滕花---对你执着,最幸福的时刻

37、蝴蝶花---相信就是幸福

38、龙胆花的花语---喜欢看忧伤时的你

39、蝴蝶兰--我爱你

40、风信子--永远的怀念

41、星辰花--永不变心

42、爱丽丝--想你

43、火百合--热烈的爱

44、紫玫瑰--珍惜的爱

45、鳞托菊--永远的爱

46、麦杆菊--永恒的记忆

47、牵牛花--爱情永固

48、黄玫瑰--腿色的爱

49、白日菊--永失我爱

50、紫云英——没有爱的期待

51、茉莉--幸福,就是你属于我

52、红色天竺葵---你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53、粉红色天竺葵---很高兴能陪在你身边

54、粉红色山茶花---是你的爱让我越变越美丽

55、白色菊花---真实坦诚

56、红色素菊——我爱你

57、玫瑰---我爱你

58、白色花束---把我的一切都奉献给你

59、雪莲花---祈愿愿望达成后的安慰

60、香水百合---纯洁而高贵

61、白色的铃兰---幸福即将到来

62、郁金香——热情的爱

63、风铃草---------温柔的爱

64、百慕达奶油花------坚韧

65、波斯菊——天天快乐

67、杜鹃花 ----为了我保重你自己,温暖的而强烈的感情

68、大岩酮 ---一见钟情

69、紫罗兰 ---感情的监禁,机敏,对我而言你永远那么美

70、天竺葵 ---偶然的相遇

71、仙人掌 ---你是我的天使与温暖

72、情人草 ---完美爱情

73、小苍兰 ---纯洁、幸福而清新舒畅

74、大理花----华丽而优雅

75、翠菊---追想可靠的爱情

76、牵牛花---爱情永固

77、香雪兰---纯洁

78、天堂鸟---自由、幸福而吉祥

79、白玫瑰---我足以与你相配,你是唯一与我相配的人

80、粉红玫瑰:感动和爱的宣言与铭记于心的初恋

81、玫瑰捧花:幸福之爱

82、郁金香羽毛:情意绵绵

83、白百合:纯洁与心心相印

84、红康乃馨:相信你的爱

85、秋牡丹:期待淡淡的爱

86、长春花:快乐回忆

87、卡萨布兰卡的花语:伟大的爱

88、毋忘我 -- 永恒的爱

89、文竹 -- 永恒

90、千日草 – 永远不朽

91、莲花 -- 默恋

92、绣球花 -- 美满、团圆

93、柠檬树花——忠诚的爱

94、忍冬 -- 忠诚的爱

95、蓬蒿菊 -- 深藏着爱

96、栀子花 -- 闲雅而幸福

97、金银花 -- 诚爱

98、蓬莴菊 -- 真实的爱

99、红豆 -- 相思

100、睡莲——淡泊的爱情 另外:玫瑰:爱情、爱与美、容光焕发

玫瑰(红):热情、热爱着您

玫瑰(粉红):感动、爱的宣言、铭记于心

玫瑰(白):天真、纯洁、尊敬

玫瑰(黄):不贞、嫉妒

玫瑰(捧花):幸福之爱

玫瑰 (花苞): 美丽和青春

玫瑰 (红+白): 共有

玫瑰 (红+黄): 快乐

郁金香花语

郁金香: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

郁金香(红):爱的宣言、喜悦、热爱

郁金香(粉):美人、热爱、幸福

郁金香(黄):高贵、珍重、财富

郁金香(紫):无尽的爱、最爱

郁金香(白):纯情、纯洁

郁金香(双色):美丽的你、喜相逢

郁金香(羽毛):情意绵绵

百合花语

百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贵

百合(香水):纯洁、婚礼的祝福、高贵

百合(白):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百合(葵):胜利、荣誉、富贵

百合(姬):财富、荣誉、清纯、高雅

百合 (野) : 永远幸福

狐尾百合:尊贵、欣欣向荣、杰出

玉米百合:执著的爱、勇敢

编笠百合:才能、威严、杰出

圣诞百合:喜洋洋、庆祝、真情

水仙百合:喜悦、期待相逢

康乃馨花语

康乃馨:母亲我爱您、热情、真情

康乃馨(红):相信你的爱

康乃馨(粉红):热爱、亮丽

康乃馨(白):吾爱永在、真情、纯洁

爱丽斯花语

鸢尾(爱丽斯):好消息、使者、想念你

德国鸢尾:神圣

小鸢尾:协力抵挡、同心

天堂鸟花语

天堂鸟:潇洒、多情公子

水仙花语

中国水仙:多情、想你

西洋水仙:期盼爱情、爱你、纯洁

黄水仙:重温爱情

山水仙:美好时光、欣欣向荣

向日葵花语

向日葵:爱慕、光辉、忠诚

山茶花语

山茶花:可爱、谦让、理想的爱、了不起的魅力

山茶花 (白) : 纯真无邪

山茶花 (红) :天生丽质

非洲菊花语

非洲菊(扶郎花):神秘、兴奋

雏菊花语

雏菊(延命菊):愉快、幸福、纯洁、天真、和平、希望、美人

三色堇花语

三色堇:沉思、请想念我 、快乐

玛格丽特花语

玛格丽特:骄傲、满意、喜悦

牡丹花语

牡丹:圆满、浓情、富贵

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爱

菊花花语

菊花:清净、高洁、我爱你、真情

翠菊: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

春菊:为爱情占卜

六月菊:别离

冬菊:别离

法国小菊:忍耐

瓜叶菊:快乐

波斯菊:野性美

大波斯菊:少女纯情

万寿菊:友情

矢车菊:纤细、优雅

麦杆菊:永恒的记忆、刻画在心

鳞托菊:永远的爱

风信子花语

风信子:喜悦、爱意、幸福、浓情

风信子(白):恬适

风信子(蓝):恒心、贞操

风信子(紫):悲伤

石竹花语

石竹:纯洁的爱、才能、大胆、女性美

丁香石竹:大胆、积极

五彩石竹:女性美

香石竹:热心

牵牛花花语

牵牛花:爱情、冷静、虚幻

矮牵牛:安全感、与你同心

丁香花语

紫丁香:表示初恋

白丁香:青春欢笑

茉莉花:和蔼可亲

萱草:遗忘的爱

长春花:快乐回忆

珍珠花:调停之花

蒲公英:勇敢无畏

向日葵:崇敬之情

黑桑:生死与共

白桑:智慧过人

败酱:纯洁恋情

番红花:青春之乐

风铃草:坚贞感激

金盏菊:悲伤嫉妒

含羞草:易动的心

夹竹桃:注意危险

酢浆草:忠诚轻松

大丽花:幽雅尊贵

飞燕草:傲慢轻率

金雀花:幽雅整洁

最早花语的起源是古希腊,但是那个时候不止是花,还有叶子、果树都有一定的含义。在希腊神话里记载过爱神出生时创造了玫瑰的故事,玫瑰从那个时代起就成为了爱情的代名词。

真正花语盛行是在法国皇室时期,贵族们将民间对于花卉的资料整理遍档,里面就包括了花语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在宫廷后期的园林建筑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大众对于花语的接受是在18XX年左右,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还不是十分开放,在大庭广众下表达爱意是难为情的事情,所以恋人间赠送的花卉就成为了爱情的信使。

随着时代的发展,花卉成为了社交的一种赠与品,更加完善的花语代表了赠送者的意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268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3
下一篇2024-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