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520。很多小伙伴在问如何表白爱意。
踢踢去年写过一篇还算满意的文章,和你们眼下的需求很合。整理之后送给你们。祝愿你们都能心有所属,爱有表达。
有一回,我和一位戏剧界的前辈在咖啡馆闲聊。她和我说,现在的年轻编剧没有生活。我问怎么讲。她举了个例子。
一部都市爱情戏,编剧为了男女主角的久别重逢,铺垫了大量笔墨。可告白之际,却只有“我爱你”,“你是我的唯一”,“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之类简单直接的台词。
前辈追问,究竟是多爱?这种爱和其他爱有什么不同?在戏剧上,如何呈现这种爱的张力?编剧扑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反复强调:“就是爱呀!很爱很爱的那种,没有这份爱就活不下去!”
听到这段,我当场就笑了。联想到情感问题的来信里,很多对男友不满的女生,有一条共同的“控诉”:当我问他有多爱我,他要么说不出来,要么就只会说“爱”。
爱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可只会说爱,又多么可怜。
那些最会说情话的人,是很少提“我爱你”三个字的。
沈从文写给张兆和:“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朱生豪写给宋清如:“我们都是世上多余的人,但至少我们对于彼此都是世界最重要的人。”
王小波写给李银河:“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就泛起微笑。”
哪怕流行歌曲里,最令我们着迷的字句,也从来不是“对你爱爱爱不完,我可以天天月月年年到永远”,而是“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
我们为什么那么爱听情话?
因为生活处处像无根的漂泊,一切都翻篇太快。而人心易变,哪怕只是口头上的确认,也足以缓解环绕周身的不安全感。这也能够解释,《从前慢》在眼下,何以显得格格不入,又无比动人。
我们为什么说不好情话?
因为只知道要爱、想爱,却不知道如何去爱。心头有一个寂寞的空洞,找不到合适的物料填补,唯有勉强说爱,是鼓励和确认,待到情缘消逝,又成了借口和欺骗。
爱情极其丰富,可表达爱情的我们,却陷入了单一和狭隘。当关于爱情的想法逐渐枯萎,语言的贫乏也就在所难免。
其实,告白真的没那么难。
有次看朋友圈,瞥见结婚10年的爱人,晒了9张美景,配文这样写:10年前的那个冬天,天空还飘着雪。你穿过人群,从后面拍拍我,递给我一杯热咖啡。时间的隧道就这样开启了,人生从此像是投影,烦恼都会忘掉,只记得和你在一起的美好。
越质朴,越真诚。越真诚,越撩人。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一蔬一饭里,藏着无可取代的情意。和对的人一起生活,本身就埋着无数情话的种子,与其抽象地说“我爱你”,不如把每件小事记在心底。
周杰伦有首用作广告的歌叫《甜甜的》,讲学生时代的青涩爱情。里边有一句歌词说:“我喜欢的样子你都有。”明明是强烈的爱意,却轻巧地拂过,一看就是老司机。
就像真正懂爱的人都理解,最好的表白,是绝口不提“爱你”。
大家有没有试过用一本书来表达你的爱,向爱人表达心意的方式有很多,但是用一本书表达爱你尝试过了吗?果果我为大家推荐几款适合表达爱的书籍,你会用哪本书呢
表白的爱情书籍:《不知为什么,我突然爱上你》作者:沈从文、张兆和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
《不知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你》精选的家书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沈从文和张兆和二人初识的一场恋爱风波开始,横亘三十余年,这些家书记录了他们的相濡以沫携手走过近半个世纪的人生沧桑。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战乱时的分离,还是三五日的短暂小别,书信始终让二人的心紧紧相连。
表白的爱情书籍:《爱你就像爱生命》作者:王小波,李银河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我和你分别以后才明白,原来我对你爱恋的过程全是在分别中完成的。就是说,每一次见面之后,你给我的印象都使我在余下的日子里用我这愚笨的头脑里可能想到的一切称呼来呼唤你。——王小波
《爱你就像爱生命》收录了王小波生前从未发表过的与李银河的“两地书”,以及婚后夫妇俩与其他朋友的书信往来 ,并完整收录了李银河深情怀念王小波的三篇文章。
本书是迄今王小波夫妇最完整、最全面的一部书信集,再现了他们的爱与生活。王小波天真纯净的孩子气,最真挚傻气的爱情,在这些书信里展现得淋漓尽致。书里不仅有热切、坦诚的情感表白,还有彼此对于书籍、诗歌乃至社会的看法,闪耀着理想与爱情的火花。
表白的爱情书籍:《情书》作者:(日)岩井俊二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真挚的感悟没有磨灭,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是永恒的。——岩井俊二
《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作者将那种一去不复返的早年往事写得深沉眷恋,字里行间的那股记忆中的美丽与忧伤,成为亿万人心中永远的珍藏。
表白的爱情书籍:《万水千山走遍》作者:三毛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但愿圣母你还我失去的那一半,叫我们终生跪在你的面前,直到化成一双石像,也是幸福的吧!——三毛
一九七九年,荷西意外去世,三毛的心灵受到巨大创伤,人生陷入低谷;返台后,三毛再度出走,游历中南美洲,开始新的生活。《万水千山走遍》记录了三毛返台后,再度出走,游历中南美洲以及首次回归故土的旅行见闻,共十八篇。
表白的爱情书籍:《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作者:乔一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我从清晨醒来,侧头看到阳光落在他脸上,想与他就这样慢慢变老。也许这就是爱情吧。——乔一
作者以轻松幽默的文笔真实记录了一个女孩在青春成长中所遭遇的一切问题,慢慢变得坚强、独立,以及一个男孩长达十年的守护。从学生时代的青涩懵懂到步入婚姻后的甜蜜趣事,平凡而不平淡。从生活点滴中汲取爱与元气,充满趣味的片段让读者会心一笑。让人明白爱情可以如此甜蜜,生活也可以如此温暖。
表白的爱情书籍:《飞鸟集》作者:(印度) 泰戈尔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她的热切的脸,如夜雨似的,搅扰着我的梦魂。——泰戈尔
《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诗人以抒情之笔,写下了他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索,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每首小诗都像珍珠一般闪耀着深邃的光芒,唤起人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启示人们执着于对现实人生理想的追求,让整个人生充满希望与光明。
表白的爱情书籍:《北岛诗集》作者:北岛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在我和世界之间,你是海湾,是帆,是缆绳忠实的两端。——北岛
本书收录了中国当代诗人北岛的诗歌代表作,包括《太阳城札记》、《爱情故事》、《布拉格》、《仅仅一瞬间》、《零度以上的风景》等。北岛的文字凝练而细腻,富于想象而讲究韵律,无论是温婉抑或豪情,精致抑或粗犷,含蓄抑或奔放,总在不知不觉中触动我们内心深处那最薄弱的一环。
表白的爱情书籍:《半生缘》作者:张爱玲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张爱玲
《半生缘》讲的是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顾曼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养活。曼桢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与来自南京的许世钧相爱,世钧深深同情曼桢的处境,决定与之结婚。曼璐终于也嫁人了,姐夫祝鸿才是个暴发户,当得知曼璐不能生育,便日生厌弃之心,曼璐为了栓住祝生出一条残计……十八年在天才作家张爱玲的笔下一晃就过去了,曼桢和世钧又在上海相遇,而岁月变迁绿树早已成荫……
表白的爱情书籍:《霍乱时期的爱情》作者:(哥伦)马尔克斯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真正的爱情需要什么需要两个人在一起是轻松快乐的,没有压力。——马尔克斯
《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马尔克斯曾说:“这一部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
表白的爱情书籍:《爱情笔记》作者:(英)阿兰·德波顿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恨自己别无选择,只能冒险爱你。——阿兰•德波顿
这是一部融合理性与感性、细腻生动的恋爱过程全记录。
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选择岩井俊二的情书,这本书真的很好的表达了那种暗恋时期的各种表现啊。不仅喜欢这本书,而且这也是我最爱的**啊,**中男主暗恋女主,而题主暗恋男生,就好像匆匆那年里的明明陈寻喜欢方茴却要在黑板上写上方茴喜欢陈寻啊。
《情书》《情书》主要讲述的就是年轻的时候那种对纯真的爱情的无限追求。那种对爱情的向往。纯真年代的情书中已经过去20年了。时间仓促,太多人看到“情书”,写“情书”,“你好吗?”“我很好。”谈到他们的愤怒。似乎是错了,失去了,只有在回忆里,才能隐约感受到滋味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每个人都讲故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是“讲故事的人”。事实上,讲故事的人今天几乎消失了。讲故事的人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越来越远了…能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少了。相反的情况越来越多;有些人想听听这个故事,四个人只能在做什么事情上感到失落。它就像我们最不可缺少的能力和最安全的财产,现在已经被剥夺了:这是分享经验的能力。
《爱你就像爱生命》看真的有点晚了,因为我一直相信人的幸福总是“自足”的,幸福是一回事,你怎么能告诉别人你有多幸福呢?因为,毕竟,这是一种非理性的疯狂状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词语往往等同于愚蠢的话,愚蠢的,甚至没有理由。被人爱看别人发疯,前者是甜狂,后者是令人厌恶,疯狂。
很用心的去选择一本书,更能体现一个人真心。
对于沈从文来说,张兆和是他心目中的女神。
当沈从文第一次看到张兆和时,便为她的美丽和气质所倾倒。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给张兆和写了许多缱绻缠绵的情书。
哪怕好朋友胡适劝他放弃,说:“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
但沈从文不甘心,依旧写出优美痴情的文字,源源不断寄给张兆和。
(沈从文旧照)
此时的沈从文,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作家。并且在好友胡适的帮助下,在中国公学任教。比起之前的流离失所的狼狈,生活上已经稳定了许多。
张兆和是沈从文的学生,也是学校里众星捧月的校花,有着“黑牡丹”的美称。
沈从文有才华,也颇风流。他曾对作家孙陵说过,打猎要打狮子,攀摘要摘天上的星星,追求要追最漂亮的女人。
显然,张兆和的美丽让初登讲堂的沈从文一见钟情。
如何追求张兆和呢?
沈从文是湘西凤凰县城出来的穷小子,他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值得炫耀的高学历,他有的,只是一腔才华和真情。
于是,沈从文开始给张兆和写长而痴情的情书。
这一写,就是漫漫数年之久。
张兆和是安徽名媛,她的父亲张吉友不仅是当地富甲一方的富商,还和蔡元培等人创办教育,在当地很有名气。
张兆和本身气质出众,美丽动人。同时她还是学霸级的学生,因此追求她的人很多,给她写情书的人也很多。
不过,情书写得最好的,当然是沈从文。
尽管如此,沈从文还是被张兆和姐妹调侃成“癞蛤蟆十三号”。可见在诸多追求者中,他的希望有多渺茫。
(右一为张兆和)
沈从文身上有种湖南人特有的狠和坚持。对于张兆和的不回应,他毫不在意。他把写情书,看作和吃饭睡觉同等的事情。
时间久了,虽然张兆和这边依旧如磐石一般冷漠,但学校里却生出了不少她和沈从文的谣言。甚至说沈从文因为追不到她,要去自杀。
为了挽回名誉,张兆和找到时任校长的胡适告状,说老师老是给她写情书。并将沈从文写的情书,一股脑地摊在胡适面前。
胡适向来为人热心,思想也很开明。对于师生恋一向不肯拿大棒打散,反而告诉张兆和,沈从文非常固执地爱她。
张兆和也表示,她非常固执地不爱沈从文。
胡适却不管,依旧说,他也是安徽人,干脆去和张兆和的父亲说说,把媒人的事情给干了。
结果依然遭到张兆和的反对。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局外人的胡适,认为张兆和与沈从文不合适,要沈从文放手。
不过,沈从文并未因此中断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
1931年,沈从文到国立山东大学任教,他依然孜孜不倦地给张兆和写情书,几年不间断的情书写作,读者只有张兆和。而张兆和也在情书攻势下,渐渐转变了对沈从文的态度。
1932年,张兆和毕业,回到了苏州。
沈从文带着巴金帮他准备的一套西方文学名著找到了张家,并鼓起勇气向张父提出求婚的请求。
好在,张吉友是个非常开通的人。再加上他很欣赏沈从文的才华,因此应允了这桩婚事。
(沈从文和张兆和)
1933年,沈从文和张兆和怀着憧憬和喜悦在北平结婚。
当时,沈从文的经济不宽裕。两人干脆免去了婚礼该有的仪式和程序,只是为租住的屋子,添置了一些生活必需品。
但是,生活很快就显露出残酷的现实。
当时,沈从文做教授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两人的生活也非常简朴。
身为富家**的张兆和,原本有一份丰厚的嫁妆。可是沈从文出于自尊,拒绝了这份财产。
这样一来,名媛张兆和的身份,一下就变成了事事都要精打细算的主妇。
这种落差,让张兆和难免产生一些失落。
偏偏沈从文有收藏古玩字画的癖好。他常常不顾家里的境况,甚至还当掉张兆和的首饰,只为换回一件古董或者字画。
张兆和对此多有挖苦,称其“打肿脸充胖子,不是绅士而冒充绅士”。
再加上沈从文对朋友慷慨讲义气,因此开销也随之增长。
张兆和认为这种开销大可不必,两人不免经常发生龃龉。以致张兆和曾和人叹气说:“能够活下去已是造化了。”
张兆和不仅在生活上和沈从文无法和谐,在文学上,她也并不欣赏沈从文的文笔。这让本就木讷卑微的沈从文,愈发有种失落感。
1935年春,沈从文的长子沈龙朱才出生不久,沈从文却遇到了一个让他心起涟漪的女子——高青子。
(沈从文和高青子)
高青子原名高韵秀,福建人,高中文化,也是一名文学女青年。
遇见高青子,是在老乡熊希龄的西山别墅里。
当时,高青子是熊希龄家的家庭教师。她正值十八年华,不仅气质出众,模样还很标致。
沈从文本来是要拜访熊希龄。结果没见到熊希龄,却得到高青子的殷勤接待。
高青子早就非常仰慕沈从文的才学了,于是两人很容易就聊起了文学。
在聊天的过程中,沈从文惊喜地发现,高青子对他的作品非常了解,且对小说里的人物有着深刻的见解。
在告别后,沈从文的心里便烙上了高青子纤长美丽的身影,和那张秀丽白皙的脸庞。
当沈从文第二次在熊希龄的家里见到高青子时,他发现高青子身着一件绿底小黄花绸子夹衫。在她伸手之间,衣袖口便隐隐透出一圈淡淡的紫晕来。那脚上着了一双粉色的鞋子,分明是仿照他的短篇小说《第四》中的女主角,精心做的装扮。
这让沈从文很是欢喜,对高青子也就愈发喜爱起来。
在沈从文的鼓励下,高青子开始文学创作。她先后写下了《紫》《黄》《白》等作品,均被沈从文发表在他编辑的《国闻周报》上。
随着感情深入,沈从文觉得自己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高青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和高青子互通来信。
有时,沈从文又不免要思量他和张兆和的婚姻。
在沈从文看来,他和高青子的恋情,并不影响他和张兆和的家庭。他甚至将他隐秘的情感,告诉了林徽因。
林徽因很理解沈从文对高青子的感情,但是她认为在婚姻面前,感情也应该坦诚。
(沈从文和张兆和)
沈从文听从了林徽因的建议,向张兆和坦白了他和高青子的感情。
本来,沈从文以为张兆和能够理解他在情感上的挣扎。没想到张兆和却抱起孩子回了娘家。
沈从文不愿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家庭,就这样土崩瓦解。所以他中断了和高青子的往来,转而不断写信央求张兆和回家。
1937年,抗战爆发后,沈从文到西南联大担任中文教授。
没想到高青子也在那里担任图书馆馆员。
异地他乡,再加上张兆和久久不原谅,让沈从文再次燃起了对高青子的爱情。
但是,最终理智还是占了上风,沈从文和高青子长达8年的感情,最终不了了之。
在这之后,沈从文的作品遭到左翼文化界猛烈攻击和批判,他被骂作是“奴才主义者”和“地主阶级的弄臣”。
这让沈从文一度患上了抑郁症。而张兆和始终与他分开居住,孩子们对他也很不理解。这种种遭遇,都使得沈从文绝望不已,曾经还发生过自杀的事情,幸好后来被人救了回来。
但自此后,沈从文再也没有进行文学创作,而是转向文物研究了。
建国后,沈从文的作品再次受到攻击和批判。他因此也成了“反动文人”,甚至有影响力的大学者还踩上一脚,说他是“桃色作家”。
好在,沈从文年迈时,张兆和回到了他身边。
1988年,沈从文在病逝前,抓住张兆和的手说了一声:“对不起。”
传奇而震撼,艺术而戏剧。
▌鲁迅 许广平
他们不仅是“忘年恋”“师生恋”,还是“女追男”。听了鲁迅先生一年课的许广平,主动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在一来二往的书信后,二人之间的感情也最终修成正果。
在同鲁迅共同生活的日子里,许广平同鲁迅在日寇侵略上海的战火中一起逃难。在艰苦的岁月里,许广平不愧为鲁迅的战友与出色的助手,为了鲁迅的写作,她千方百计查资料,找参考书籍。鲁迅的文章写成她总是第一个读者与批评者。
鲁迅的表白: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胡适 江冬秀
胡适的婚姻是包办的。江冬秀,一个裹着小脚的女人,与胡适想象中的婚姻相差甚远。他也抗拒过,不过很快妥协了,接受了母亲的安排。胡适很快适应了这场包办婚姻,并与江冬秀越过越和睦。胡适属兔,江冬秀属虎,胡适“怕老婆”,可谓名声在外,他成立“怕太太协会”,甚至主张男人要“三从四德”!
江冬秀虽是一个旧式女子,但既不死板也不保守。江冬秀粗中有细,对胡适体贴入微,为人处世上大气豪迈,她对官场的厌恶和对丈夫“千万不要做官”的劝诫,则更让胡适叹服其见识之不凡。张爱玲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胡适的表白: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林徽因 梁思成
这段婚姻,因林徽因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而被人铭记,更因为婚外有着痴迷的等待者而被人言说不断。
林徽因的表白:林徽因一生中遇到的男人各个都不是凡夫俗子:她和徐志摩分享的是诗意,和金岳霖交流的是学术,和梁思成一生的话题,是谈不完的艺术。
当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是我”时,林徽因俏皮地回答:“我会用一生来回答,你准备好了吗?”
朱自清的夫人武钟谦在一次肺病中离世,他异常难过,6个孩子亦让他劳心万分。朱自清在一次相亲中认识了小他7岁的陈竹隐。陈竹隐毕业于北平艺术学校,是齐白石的弟子,工书画。
▌朱自清 陈竹隐
与朱自清结婚后,由于子女多,陈竹隐只好放弃了她的画家梦,而为朱自清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留在家中专门相夫教子。日子虽清贫,但两人相濡以沫,乐在其中!
朱自清与陈竹隐同幼女在清华园留影
朱自清的表白: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彩似的。谢谢你给我的力量。你什么也不用做,我看着你就充满向前的力量。
▌钱钟书 杨绛
1932年早春,在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两人初次偶遇,杨绛觉得他眉宇间“蔚然而深秀”,钱钟书被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的清新脱俗吸引。
一段旷世情缘就此徐徐萌发……这个三口之家,很朴素,很单纯,温馨如饴,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时光静静流逝着,再美好的故事总有谢幕的一天,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2016年岁末,杨绛先生也走完了105岁的人生历程。这世上最浪漫的恋爱便是:你是钱钟书,我是杨绛!
钱钟书的表白: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梁实秋 韩菁清
一个是大学者,一个是大明星,年龄相差28岁,梁实秋写了上千封的情书打动韩菁清的心,但两人的恋情没有得到祝福,反而是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袭来。面对舆论诋毁和非议,梁实秋站出来力挺韩菁清,两人力排众议,于一九七五年五月九日举行了婚礼。
两人携手走过12年之后,梁实秋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梁实秋走后,韩菁清深居简出,整理他留下的手稿。
梁实秋的表白:爱人,我不像热锅上的蚂蚁了,我像是泄了气的皮球!满腔欢喜准备回去与你相聚,突然知道又要延期,这打击实在太大,而且没有人同情!
▌陈寅恪 唐筼
1926年,陈寅恪从国外游学归来到清华任教时,已经36岁大龄了,尚未成家,也没有任何恋爱经历。经同事介绍,陈寅恪与唐筼相约在中央公园里见面,终于,38岁的陈寅恪与30岁的唐筼在上海成婚。
他们婚后几十年,先后搬家近20次,流离大半个中国,火车,轮船,马车,小船,都经历过。每一次搬家的主力,都是身体并不健壮的唐筼。
这两位具有渊博学识、相濡以沫、生死与共的情侣之间,每当有庆贺的机会,必定赋诗唱和。
到了中年以后,陈寅恪双目失明,唐筼担当起照顾陈寅恪的起居和助手的重担,无怨无悔,直到终老。
唐筼的表白:考评陈范文新就,笺释钱杨体别裁。 回首燕都初见时,恰排小酌待君来。
▌徐志摩 陆小曼
西点军校高材生王庚娶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妻子,交了个才华横溢的朋友,本都是人生幸事。孰知朋友隔三岔五就来他家串门,一来二去把他的妻子都给串走了。这个才貌双全的妻子是陆小曼,这个串门的男子叫徐志摩。
1926年10月,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礼上,梁启超霍然站起,宣讲了有史以来“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的证婚词:“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
徐志摩的表白: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我爱你,并且还要一直爱下去。
▌沈从文 张兆和
沈从文小说写的好,但是话却说的极差,据说他上课的上座率不是一般的低。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可又讷于言辞,于是就展开了情书攻势,一天一封,雷打不动。
张兆和拿他没办法,带着他写的书信去找校长胡适,说:“老师就这样对我。”胡答道:“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张立即表示拒绝:“我非常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表示,沈从文是个人才,愿意做个媒。从此,沈从文更是肆无忌惮地展开对张的“骚扰”……最后,也就真的嫁了。
沈从文的表白: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冰心 吴文藻
一个是前途无量的青年学者,一个是中国文坛最富生命力的女作家,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的爱情故事,开始于远洋客轮上的一番阴差阳错。
在前往异国的旅途中,他们开启了一段延续六十年的美好姻缘。“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这位世纪老人的名言,也是她一生所坚持的信念。他们始终相亲相爱,相敬如宾。
1985年,吴文藻逝世,享年84岁。1999年,冰心逝世,享年99岁。两人骨灰合葬,骨灰盒上并行写着:江阴吴文藻,长乐谢婉莹。
生同眠,死同穴。这世界上再完美的爱情,不过如此。
冰心的表白: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更亲密的灵肉合一的爱情的开始
沈从文——文人的爱情故事
1930年,在徐志摩的推荐下,沈从文成为了上海中国公学的讲师。当时28岁的沈从文开始疯狂追求年轻的女学生张兆和,为此还劳动了胡适充当说客。时年18岁的张三**追求者甚多,任性的她把追求者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沈从文则被张兆和的二姐张允和笑为“癞蛤蟆第十三号”。
沈从文的执着追求,让张兆和觉得,这个比自己年长十岁的男子写来的冗长而狂热的像一个高烧病人的呓语,令人不胜其烦。而他得意洋洋写给她看的军中故事,也让她觉得遥远得似乎发生在另一个星球上。
在学校的风言风语中,张兆和为了撇清自己,情急之下,拿着装订起来的情书找胡适校长理论。胡校长说:他很顽固地爱着你。三**回答道: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说:他是一个天才。三**说:这样的人太多了,如果一一去应付,我还怎么念书?最后胡适呵呵笑道:要不,我和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吓得三**赶紧说:不要这样,这个老师好笑不应该这样。过了几天,胡适写信告诉沈从文,安慰道:你千万要撑住,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经碎了沈从文的心。
沈从文追求张兆和的故事尽人皆知。他经过三年多的艰苦追求,终于鼓足勇气到张家拜访,不料张父十分欣赏他的为人,承诺只要女儿愿意,他绝不反对。然后沈从文给张兆和写信道:若爸爸同意,就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不久,张兆和给他发去了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沈从文欣喜若狂。
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苏州一个名叫张吉友的富商,除了拥有万顷良田,热心于结交蔡元培这样的教育界名流、投资教育事业,还因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而尽人皆知。后来,这个大户人家的二女儿张允和嫁给了颇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儿张兆和则嫁给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沈从文。
就在张允和与周有光喜结良缘后不久,她的妹妹张兆和也在名作家沈从文的长时间进攻下举手投降,成为这个情书圣手的俘虏。
沈从文来自风景秀美的湘西。玲珑剔透的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人性甜美的凤凰小城赋予他柔顺多情的个性。这位杰出的小说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一生共出版过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六部中长篇小说,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青年时代的沈从文就因写过一些新潮的白话小说而在文坛崭露头角,由于诗人徐志摩的介绍,他被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然而木讷的沈从文第一堂课就洋相百出,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就有以后成为他夫人的张兆和。
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
老师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点点滴滴滋润着对方的心。女学生张兆和把它们一一作了编号,却始终保持着沉默。后来学校里起了风言风语,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理论,那个校长就是胡适。
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没有得到校长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的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沈从文开始了他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
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敲响了张家的大门。
1932年夏天,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了苏州的老家。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敲响了张家的大门,二姐允和出来招呼了这位不速之客。弄堂很窄,允和对站在太阳底下的沈从文说:你进来吧,有太阳。沈从文不进来,允和就告诉他三妹上图书馆去了,不在家,让他进来等。沈从文听完说了声“我走吧”回头就走了。沈从文回到了旅馆,一个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满脑子尽是张兆和的音容笑貌。
三妹回来后,允和把她骂了一顿:你假装用功,明明晓得他今天要来。兆和说:我就是用功,哪晓得他这个时候来啊。允和让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师请到家里来,兆和终于鼓起勇气回请了沈从文。心潮澎湃的沈从文回到青岛后,立即给二姐允和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态度。
他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的父亲开明地答:儿女婚事,他们自理。
带着这份喜悦,两姐妹便一同去了邮局,给沈从文发电报。允和拟好的电报是: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很简单。兆和的则是: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白话文电报了,但邮局没有收,而收下了允和的。
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与沈从文订婚之后,张兆和为了和心爱的人靠得更紧,只身来到青岛,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工作。专心于写作的沈从文在生活上一塌糊涂,一次洗衣服时,兆和发现了一张揉碎了的当票。原来沈从文把兆和的一只戒指当了,却忘了取回。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但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新居是北平西城达子营的一个小院子,这个媒人是允和做的,所以沈从文一看见二姐允和就叫她“媒婆”。
沈从文小说里面的青衣女子其实就是沈从文的婚外恋的女主角 :高青秀。不过很有意思的是 他们的相遇是在沈从文和张兆和订婚以后,结婚以前。这个时候产生的感情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难以理解。
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故乡凤凰探望。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不幸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都没有放过沈从文。一次又一次来势汹涌的打击,使忧郁过度的沈从文陷入了病态的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张兆和无言地面对此情此景,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后来,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这些难忘的经历使他的心灵产生了对苦难的免疫力,使他和妻子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1988年5月10日,饱经沧桑的沈从文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把无限的眷恋留给了白发苍苍的妻子,就如同留给了人间无限柔美的湘西。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作家和学者沈从文的一段经典文字。关于沈从文,许多中国人都知道他的小说《边城》,但他在上海公学教书时的一些事也许并没有多少人知道。那时名门之后张兆和不仅人美,功课也好,还是校体育冠军,是公认的校花,追求者众多,而沈从文就是其中一个。据说沈从文在作业本里夹带情书,张兆和招架不住,告到校长胡适那去了。胡适虽然自己是包办婚姻,但此时却笑着说,他只是顽固地爱你。张兆和很干脆地回答,我顽固地不爱他。不过沈从文没有气馁,他会讲故事,他开始找理由去张兆和家,给她的弟弟讲故事,讲各种各样的故事,总之他赢得了张兆和家人的好感,最终我们知道沈从文和张兆和结成了几十年忠贞不渝的伉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