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真爱到底是谁,萧红一生有过几段婚姻?

萧红真爱到底是谁,萧红一生有过几段婚姻?,第1张

民国才女萧红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她一生与三个男人都有过恩怨纠缠,每个她都爱过也恨过。

一、萧红的一生令人思索,她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人。她逃避婚姻,因为她反对包办婚姻。后来,由于生活困难,她和未婚夫住在一起。但由于欠下巨额债务,无力支付酒店住宿费,他的未婚夫抛弃了当时怀孕的她,独自回家。但萧红本人不能回家,因为她的任性切断了家人与自己的关系。

在萧红的一生中,此时出现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里的另一个人--萧军,当时萧军在少年儿童报社工作。看了萧红给报社发来的求助信后,他趁着哈尔滨一场洪灾,救出了萧红。如果说肖俊面前的女人一开始只是怜悯,后来是钦佩,然后是爱情。他们两人感同身受,在文学道路上相互促进,共同离开东北前往上海

二、当在与萧红的交谈中,渐渐地,他爱上了这个困扰自己的女孩,于是暗地里发誓要嫁给萧军。萧红也对萧军一见钟情,因为萧军是她非常敬佩的人。他们结婚后,因为生活的艰辛,他们经常只吃一点黑面包,喝一点白开水,但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1933年10月,因为萧红与萧军出版了一本书,他们成为日本间谍的目标,但他们离开哈尔滨来到青岛。此时她知道了萧军之前在哈尔滨的时候,就已经对一个上海的姑娘产生了好感,而现在,萧军又与别人的妻子有染,一时间,萧红接受不了离开了。

三、端木蕻良出现了。他们都是文艺青年,他们经常一起讨论文学救国的理想。看似水到渠成,仿佛萧红的情感世界已经麻木了,仿佛老百姓过上了布素生活。在与萧军分手后不久,怀孕五个月的肖红和端木结婚了。

之后,萧军生下一名男婴,不幸英年早逝。在战争和流亡中,萧红的身体每况愈下。30岁时,患有肺结核的萧红住进了医院。这时,端木离开了身患重病的肖红,准备去新加坡。

萧军的原名是:刘鸿霖。

代表作品:《跋涉》、《八月的乡村》、《羊》、《江上》、《绿叶底故事》、《第三代》、《十月十五日》、《涓涓》《侧面》、《幸福之家》、《萧军杰作选》、《五月的矿山》、《过去的年代》、《吴越春秋史话》、《萧军近作》、《萧军五十年文集》、《我的童年》、《从临汾到延安》、《萧军戏剧集》、《人与人间》、《萧军全集》。

萧红的原名是:张乃莹

代表作品:《跋涉》、《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萧红散文选集》、《生死场》、《桥》、《牛车上》、《旷野的呼喊》、《马伯乐》、《呼兰河传》、《手》、《小城三月》、《萧红短篇小说》、《萧红选集》。

《跋涉》简介: 1933年10月,萧红(悄吟)、萧军(三郎)创作了合集短篇小说《跋涉》,由哈尔滨“五画印刷社”出版,初版只印了1000册,刚上市就遭到伪满洲国和日本特务当局查封并焚毁,存世的版本十分稀少。这本书揭示了在日本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歌颂了人民反抗侵略者的觉醒和决心。

《八月的乡村》简介:《八月的乡村》是萧军所著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是萧军的早期代表作。《八月的乡村》所描写的是,在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中华人民革命军第九支队,在转移过程中通过与敌伪军队、汉奸地主武装进行激烈战斗,以及自己队伍内部的各种思想矛盾与斗争的描写,表现了东北人民不甘当亡国奴、誓死保卫家乡、争取民族解放自由的思想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绿叶底故事》简介:诗、散文合集,1936年12月,上海文化生或出版社;

《生死场》简介:《生死场》,是中国现代作家萧红所著的一篇中篇小说,为萧红的成名作。小说描述了中国哈尔滨附近一个偏僻的村庄在九一八事变前后所发生的种种故事。

《呼兰河传》简介:萧红的绝笔杰作,带有自传性质的经典小说,更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讲述了她生活的地方一系列的故事。

黄宗英

黄宗英,1925年7月13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演员、作家、编剧。

1941年,主演个人首部话剧《甜姐儿》。1946年,主演个人首部**《追》。1950年,主演剧情**《武训传》。1954年,创作**剧本《平凡的事业》。1960年,担任剧情**《六十年代第一春》的编剧。1965年,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职创作。1980年,创作报告文学《大雁情》,该作品获得1977-1980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1982年,主演剧情**《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3年,创作报告文学《桔》,该作品获得1983-1984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1988年,与丁玲联合创作报告文学集《一代天骄》。1995年,出版散文集《半山半水半书窗》。2000年,与黄宗江、黄宗洛共同创作散文集《卖艺黄家》。2005年,创作散文集《卖艺人家》。2016年,出版文集《黄宗英文集》。2019年,荣获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中文名:黄宗英

国籍:中国

星座:巨蟹座

出生地:北京市

出生日期:1925年7月13日

职业:演员、作家、编剧

代表作品:追、武训传、六十年代第一春、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主要成就:第1届环保妇女百佳荣誉称号

演艺经历

1930年,黄宗英进入京师第一蒙养园。1932年,跟随父亲移家青岛,进入江苏路小学就读。1934年,黄宗英丧父后去天津投奔亲戚,在土山子公园附近的树德小学就读。

1941年,主演个人首部话剧《甜姐儿》;初秋,应黄宗江信召到上海,在黄佐临主持的上海职业剧团打杂,不久在话剧《蜕变》中代戏上场。1942年,应南北剧社社长程述尧邀请,加入剧社。

1946年,在《文汇报》上连载了散文随笔《寒窗走笔》;同年,主演个人首部**《追》。1947年,与赵丹、顾而已联合主演喜剧**《幸福狂想曲》。1948年,与袁雪芬合作主演剧情**《鸡鸣早看天》;同年,与张伐合作出演爱情**《街头巷尾》。

1949年,与赵丹搭档主演剧情**《丽人行》;同年,与赵丹共同出演**《乌鸦与麻雀》,在片中饰演国民党小官僚的姘妇余小瑛广;此外,由其出演的剧情**《喜迎春》上映。1950年,与赵丹联合主演剧情**《武训传》。

1953年,与王龙基、蒋天流联袂主演剧情**《为孩子们祝福》。1954年,创作**剧本《平凡的事业》。1956年,出演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家》。1959年,与赵丹合作主演传记**《聂耳》。1960年,担任剧情**《六十年代第一春》的编剧。

1965年,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职创作。1980年,创作报告文学《大雁情》,该作品获得1977-1980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1981年,创作散文集《星》。1982年,与孙道临、三国连太郎联合主演剧情**《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同年,创作报告文学《美丽的眼睛》,该作品获得1981-1982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1983年,创作报告文学《桔》,该作品获得1983-1984年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1984年,创作报告文学《小木屋》;同年,与徐迟、肖复兴联合创作报告文学集《为了你,我的祖国》。

1988年,与丁玲联合创作报告文学集《一代天骄》。1995年,出版散文集《半山半水半书窗》。2000年,与黄宗江、黄宗洛共同创作散文集《卖艺黄家》。

2003年,创作随笔集《故我依然》。2004年,出版散文集《萧军》;同年,创作随笔集《上了年纪的禅思》。2005年,与黄宗江、黄宗洛共同创作散文集《卖艺人家》。2016年,出版文集《黄宗英文集》。

2019年,获得第7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个人生活

家庭

黄宗英有两个弟弟叫做黄宗汉、黄宗洛,哥哥是黄宗江。

感情

1942年,黄宗英与音乐指挥异方(本名:郭元彤)结婚,18天后异方因心脏病而病逝。1946年,与程述尧结婚。1947年,在出演**《幸福狂想曲》时与赵丹相恋。

1948年初,与程述尧离婚,并与赵丹结婚。1960年,黄宗英生下儿子赵劲。1980年10月10日,赵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终年65岁。1993年,前往北京与冯亦代结婚。2005年初,冯亦代离世。2013年12月4日,赵劲因癌症而去世,享年53岁。

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

参演**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2,饰演婉怡

聂耳-1959,饰演冯凤

None-1956,饰演QianMeifen

为孩子们祝福-1953,饰演WangMin

武训传-1950,饰演女教师

乌鸦与麻雀-1949,饰演MrsHou

丽人行-1949,导演陈鲤庭

喜迎春-1949,导演应云卫

鸡鸣早看天-1948,导演应云卫

None-1948,导演潘孑农

None-1947,导演沈浮

幸福狂想曲-1947,导演陈鲤庭

编剧作品

参演话剧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黄宗英的身材、容颜、头发,雪白中透着几缕浅粉,乃至她说话的声音都颇有韵律感的节奏。她像一团火,火热而善良、善良而天真、天真而执著。而且,黄宗英有着单纯明朗的气质,容易让观众将她和具有号召力和独立特质的时代女性联系起来(党史纵横、《河北大学学报》综合评)。

从艺术上说,黄宗英运用了散文的笔法来写报告文学,自有其独特的韵味,再加上她是一位不太讲究创作规范的作家,在构思与结构上总想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所以她的作品篇篇具有新意。而且,她的细节描写极富表现力,她不仅擅长于通过细节、动作刻画性格,而且还常常使动作和细节带有戏剧性,使之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淄博师专学报评)。

  1、萧军和萧红都出生于民国时期,青年时期结识后曾同居过一段时间。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萧红的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他们曾于1933年合著发表过小说散文集《跋涉》,并且在东北地区写作发表了很多抗战文学作品。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萧军去了延安,萧红随后东渡日本求学,两人就此分开。\x0d\ \x0d\  2、萧军(1907~1988),原名刘鸿霖,1907年7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现锦州市凌海所属大碾乡),原名刘鸿霖,曾用名刘吟飞、刘羽捷、刘蔚天、刘毓竹等。笔名除萧军外,还有酡颜三郎、田军等。\x0d\  他的名字与“萧红”相配,合起来是“小小红军”的意思。1934年10月创作了著名的《八月的乡村》,奠定了萧军在文坛上的地位。从此,他与萧红成为“东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x0d\ \x0d\  3、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和萧军的一度结缘改编了她的命运。《生死场》是她的成名作。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后来与另一作家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去世于香港。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扩展资料:

萧红的小说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创造出场景性的小说结构。系列散文《商市街》在发表时曾遭到“看不明白”的议论,因为萧红使用了不少小说的技巧,这样的写作形式在20世纪30年代异常新颖,从文体上看,它更接近小说,不过它又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记录”(萧军《商市街·读后记》)。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商市街》、《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这种小说文体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从一个方面实现了文学史的衔接、承续,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更准确地说,是把传统文学中高雅的部分——诗和散文,与现代文学中已经代替了诗而成为主体的部分——小说,实现了新的对接。正是这一对接造就了现代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

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萧红的小说有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诗化、直率而自然。萧红的创作多有自叙传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作,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萧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既表现为新鲜、生疏,同时又表现为直率、自然。

萧红语言的直率首先表现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这种超常规语言的运用在萧红后期的创作中越来越成熟。《牛车上》中的三月春阳、《后花园》中的六月鲜花、《小城三月》中的初春原野等,都是一个个儿童眼中的世界,自然而成,人物风景并不受旧的形式束缚。

同时,这种直率的语言又表现出自然的特点, 她写的人物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读者产生共鸣。因为直率,不用伪饰、矫情,就更显得自然质朴,直率和自然这两种特性自然成为一体。这种语言没有着意雕琢的痕迹,自然而然,蕴含着一种稚拙浑朴的美、一种独特而醇厚的情调,从而成为“萧红体”小说叙述风格的重要特征。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萧红是典型的女文青的性格,爱折腾,不愿守本分,她的一生泛泛而言是很惨的、短命、穷困、奔波,她从十九岁离家出走,这一走便再没回头,中间只辗转回去过一次。

参考资料:

-萧红

查看全部38个回答

呼兰河传萧红在线听_有声小说畅听APP

精彩呼兰河传萧红有声小说,全集免费下载收听,休闲娱乐随心下载

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作家萧红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1]

185 浏览37552016-03-29

萧红的作者简介50字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42年1月22日病殁香港。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 1927年到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对绘画和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秋离家出走,几经颠沛流离。1932年秋与萧军同居,结识了一些进步文化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10月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156 浏览11332019-11-12

作者(萧红)的简介

作家简介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42年1月22日病殁香港。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 1927年到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对绘画和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秋离家出走,几经颠沛流离。1932年秋与萧军同居,结识了一些进步文化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10月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萧红的早期创作多取材于城市失业者或贫苦农民生活,被认为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进步倾向。1934年春“两萧”取道大连流亡至青岛,萧红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中篇小说《生死场》。同年11月“两萧”到达上海。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1935年12月《生死场》被列为“奴隶丛书”之三出版,鲁迅为之作序,称赞其所描写的:“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它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尤其是农村底层妇女的艰难生存状况,描述了他们的觉醒与抗争。《生死场》使萧红在30年代文坛上崭露头角。这一时期萧红还写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与散文,并结集出版了《商市街》、《桥》等作品集。 1936年7月,为摆脱精神上的苦闷,萧红只身东渡日本,同年年末返回上海。抗战爆发后即辗转汉口、临汾、西安、重庆等地。1938年8月与萧军离异,与端木蕻良结合。此年被视为萧红创作前后两期的分界。1940年春与端木同抵香港。此时的中篇小说《马伯乐》以犀利的笔锋表现了幽默和讽刺才能;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则被茅盾称为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同时,它又表达了对国民团体盲目、愚昧、麻木、残忍等等劣根性的忧愤和悲悯,被越来越多的后人认为是继鲁迅之后对国民心态的开掘和批判的力作。这一时期萧红的创作在艺术上日趋成熟和辉煌,然而她的病体却日渐不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战火纷飞中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年仅31岁。 在短短的8年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了60万字的文学财富,她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尤其是在小说文体上作出了很大的创新。海内外许多文学批评家认为,萧红以自己的女性之躯跋涉过漫长的道路,以女性的目光一次次透视历史,终于站到了与鲁迅同一的高度,达到了同一种对历史、文明以及国民灵魂的了悟。

4 浏览3353

课文《祖父的花园》的作者萧红的资料

萧红出生于1911年,死于1942年,中国现代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令有笔名悄吟。为了逃婚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创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商事街。1934年,萧红完成成名作长篇小说生死场。1935年,在鲁迅帮助下该书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并开始以萧红笔名,蜚声文坛。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36 浏览32462016-12-02

作家萧红生平

萧红生平简介   1911年6月1日,她生于黑龙江呼兰县内一个地主家庭,取名张乃莹。 1920年,生母病故。继母与她感情淡漠,父亲思想保守,专制顽固,只有年迈的祖父能给这缺少爱的孩子一点安慰。 1927年,她考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女中读书,喜爱绘画和文学。 1930年,父亲令她退学,准备与未婚夫王恩甲完婚。19岁的她既不愿让父亲把自己当礼物去交换富贵,又因劝伯父不要再增加佃户的地租而遭到一顿打,便逃出家庭。父亲宣布开除她的祖籍,后来与流浪街头的她相遇时也是冷眼相对,她亦终生不曾再回过呼兰县的家。 1931年,这个无家、无业、无处栖身的姑娘,在窘迫之际遇上王恩甲,先受骗后被弃,孤身困于旅馆。 1932年,在即将被旅馆老板贩卖以抵所欠旅食费时,她得到萧军的帮助,脱出困境。秋天,她与萧军结合,开始了共同的生活:他们租不起五角钱一天的铺盖,买不起五分钱一个的“列巴圈”;一个的鞋带断成了四截,另一个就把自己的鞋带分成两段,两个人束着;摄氏零下30度的严寒里,两个人穿着夏天的鞋子,饥肠辘辘地在雪地上奔走谋生…… 1934年,日伪在“满洲国”加紧推行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她和萧军因编辑进步刊物随时都有被逮捕的危险,便于6月离开哈尔滨至青岛。10月又因青岛形势险恶奔赴上海,两人同鲁迅接触并接受其影响。 1936年,她因萧军的感情背离和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只身东渡日本。 1937年,她返回上海。抗日战争发生,上海成为“孤岛”后,应李公朴之约,于次年初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教书,其后和萧军分手。 1940年,她和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办《时代批评》刊物。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发生,日军攻陷香港。她正患严重肺病,靠朋友的接济住院治疗。炮声隆隆中,端木蕻良弃她而逃。 1942年1月13日,她被医生误诊为喉瘤,喉管开刀,病情恶化。18日,确诊为恶性气管扩张,第二次动手术换喉头呼吸管。21日,所住医院被日军占领,改为日本战地医院,病人全部被驱逐。22日,在战争与病痛的折磨中,她与世长辞,年32岁。 病重的日子里,她已不能说话,只用笔在纸上写道:“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寥寥数语,写尽了一生的痛苦与挣扎、漂泊与无奈、奋斗与成就。 作为女人,她几乎承受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全部屈辱——父亲的绝情绝义、未婚夫的始乱终弃、丈夫的背信弃义、爱人的临阵逃离;全部苦难——仅仅为了活命的生存苦难、维护民族尊严的战争苦难、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种种病痛对身体的折磨……她颠沛流离于哈尔滨、上海、日本、北京、重庆、香港之间,独自以柔弱之躯抵御着饥饿、寒冷、病魔、战火,不然又能怎样呢?她的家早就对她关死了门,她的国正被片片蚕食,她的爱要么被践踏,要么得不到回应,她的一生啊,多的是凄苦、误解和嘲讽,少的是欢乐、安宁与温情。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一只盘旋徘徊在20世纪初荆棘林里的鸟儿! 作为作家,她却并未颓然倒下,反而顽强地挺立着,以其柔韧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超拔于那个时代。 在饥寒交迫的1933年,她以悄吟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弃儿》。自此至1941年不到十年的岁月里,她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其中,《生死场》是早期创作的一个巅峰。这部中篇小说首次以“萧红”为笔名,由鲁迅校阅、编订并作序,归入“奴隶丛书”之中。鲁迅对她寄与厚望,认为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在序言中说:“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生死场》轰动了文艺界,被誉为中国文学难得的收获,成为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 萧红是从荆棘丛中杀出了一条血与泪的路,但她并未把创作当成个人情感的宣泄,取材上并未园囿于女性生活,而是着眼于群体——女性群体、民族群体、人类群体,艺术视野恢弘开阔,写作思想处于理性的自觉状态,语言明丽、和谐、沉静,没有幽怨、阴郁、罹怒,关于民族、关于历史、关于人生、关于人性……所有的感慨和无奈都沉在苍凉的底子里,使她迥异于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女作家。这一点,在她后期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中表现得就更为突出和熟练了。 《呼兰河传》以闭塞的呼兰城为背景,展示了这里的风土、民俗和居民的生存状态、思想性格。这里,有明亮的天空、美丽的后花园、慈祥可爱的老祖父和自由自在的童年,“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树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也有荒凉、贫穷、冷漠、愚昧和野蛮,人们顺应自然、依附土地、信仰鬼神,不允许有任何个性、差别和改变,扼杀一切不驯与生机是全体居民共同的责任,而做这些又完全没有恶意甚至是出于善意。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仅仅因为“太大方了”,“不象个小团圆媳妇”,就被烧红的烙铁烙脚心,被吊在大梁上用皮鞭抽,打出毛病后又被视为有鬼怪附身,被当众剥光衣服,放到热水缸里烫三遍又用冷水浇三遍——而这一家人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善良,“为人谨慎,兄友弟恭,父慈子爱”。 这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40年,但其深刻、独到、穿透人性的思想内涵,超越了时限和地域,令一代代读者体验到它对心灵的观照价值,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中的第九名。 观萧红其人,读萧红作品,令人想到《荆棘鸟》扉页上的那段话: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纸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219 浏览4192017-10-04

49评论

热心网友50

历厉害666

热心网友43

评论一句,知音难寻。

热心网友32

你最屌丝

查看全部49条评论

评论两句491037

她一生情路坎坷,生命中出现的四个男人,最爱的是萧军。

一、萧红一生中爱上了三个男人。在这三段感情中,没有一段让她感到稳定和幸福。留给她的只有刺心的痛,尤其是第二次,伤得最深。这三个男人是萧红的第一任丈夫是汪恩甲,他也来自家庭的包办婚姻。

第二个男人像英雄一样出现在她面前。在危急关头救了她萧俊,最后一个作家端木蕻良。三个男人中,萧红最喜欢的无疑是萧军,然而,萧俊对她的伤害也最大,对萧红来说就是如此,她一直把萧军的出现当作英雄般仰视。

二、也许萧红愿意承认的真爱是萧军,萧军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帮了她很多。这两个人很快就相爱了。在肖俊的影响下,萧红也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虽然和肖俊一起生活还很艰难,但在爱的滋养下,这一切都不重要了。萧军也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年轻人。

他们一起创造、讨论生活、谈论理想。他们一起过着漂泊的生活,一起认识生活中的高尚人物鲁迅先生。和萧军在一起的日子是萧红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但很快,她与萧军发生了冲突,分道扬镳。

三、在端木旁边,萧红经常感到孤独。她常常独自一人走到嘉陵江,望着滔滔江水,想起呼兰河,想起偏僻的呼兰镇,想起母亲、爷爷、哥哥那些难忘的老人。萧红带着端木飞到香港。她透过窗户看着日渐缩小的山城重庆。她怎么能认为这场告别是永恒的。

后来萧红被诊断出患有严重肺结核。在医院里,萧红的病情越来越重。此时,萧红十分渴望爱人的陪伴,但端木此时没有任何消息,便将她托付给了相识已久的骆宾基,最后含不甘而死。

1、徐志摩

渣男指数:五颗星

招黑原因: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

张幼仪:徐志摩和张幼仪是包办婚姻,但却不爱她。不爱她还要和她上床。难道是她逼你硬的?张幼仪怀孕的时候,徐志摩强烈要求她打胎,并有著名的火车飞机死人论。张幼仪怕打胎会死人,但是徐志摩却说坐火车飞机还要死人呢,难道不坐吗?张幼仪孩子去世,徐志摩面对自己的骨肉离世却表现无所谓的样子,婚姻期间追求林徽因。

林徽因:徐志摩明知林徽因有男友梁思成却一直想玩暧昧。

陆小曼:徐志摩在陆小曼的婚姻期间暗通款曲,并用自由爱情离婚。结婚后却对林徽因恋恋不忘搞得陆小曼醋意大发。

2、郭沫若

渣男指数:八颗星

招黑原因:八个女人

郭沫若一生中正式婚姻三次。原配夫人张琼华,与郭1912年结婚,旋即被抛弃,但未离异,在郭家空守六十八年,无子女。第二位夫人安娜,(原名佐滕富子,1893-1994)日本女子,1916年恋爱同居,后被抛弃,五个子女。 

解放后由中国政府安置,副部级待遇,七十年代末始任全国政协委员,直到病逝止。第三位夫人于立群,1938年初与郭同居,共生四男二女, 1979年3月缢死于北京故居。

此外,他还有婚外情人三五个:一号情人彭漪兰(安琳),南昌起义途中的“革命伴侣”,1927年10月底,起义失败后回到上海,在内山书店楼上同郭度过短时“蜜月”后被抛弃;2号情人于立忱(1912-1937),于立群的胞姊,被抛弃后自杀;3号情人黄定慧(又名黄慕兰,1907-),是郭的闺蜜,但是郭沫若把她上了,当然,这个女人也风流。此外,还有无数妓女。

六十年前,被他逼得自杀的于立忱对谢冰莹说:“你想不到吧,郭沫若是这样一个卑鄙无耻、人面兽心的大骗子!”六十年后, 二儿子郭博这样评价父亲:“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

3、蒋介石

渣男指数:七颗星

招黑原因:陈洁如、毛福梅

第一任妻子是毛福梅,1905年,蒋介石东渡日本求学,从此常年在外,对毛福梅日益冷落。最后一纸休书踢了她,但是要求她侍奉母亲,最后毛福梅被炸死,她的儿子是蒋经国。

第二个女人姚冶诚,和蒋介石在风月地认识,有儿蒋纬国。(养子)因为迎娶宋美龄,蒋介石将她赶走。

在和毛福梅婚姻存续期,蒋介石爱上了13岁的陈洁如。1921年12月5日,他在上海和陈洁如举行了婚礼,领养蒋遥光。为了迎娶宋美龄,蒋介石将21岁的陈洁如赶去美国。他迎娶宋美龄。但是结婚后,相继出轨陈洁如和陈颖。

4、萧军

渣男指数:五颗星

招黑原因:打萧红、婚内出轨萧红闺蜜

到上海之后,两人的关系变得时好时坏。萧军脾气暴躁,爱打人。东北很多男人都有这毛病。让萧红无法接受的是萧军的不忠。萧军可能也误会了她跟鲁迅的关系。他俩没有婚姻的契约,可也不是说散就能散的。萧红一度非常苦恼,还去日本散心养病。拖到1938年,二萧才在西安正式分手。该来的迟早会来的。随后,萧军去了延安。

二萧在哈尔滨相识前,萧红结过婚,萧军也有老婆,还有两个孩子。后来,他把原配许氏和孩子打发回老家,与许氏脱离夫妻关系。

萧军与萧红同居了六年。1938年,他俩在西安和平分手。分手前,萧红其实已经跟端木蕻良好上了,可她怀的却是萧军的孩子。对于今后的人生路,二萧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除此之外,萧军对萧红不忠也是萧红决意离开他的一个重要原因。黄源是二萧的好友,可萧军竟然跟黄源老婆有染,萧红醋意大发,远赴日本疗伤。萧军晚年时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以妻子意义来衡量,她离开我,我并没有什么遗憾之情!”换句话说,萧军早就不爱萧红了。

5、胡适

渣男指数:五颗星

招黑原因:太软弱,不敢离婚

胡适打心眼里痛恨自己和江冬秀的婚姻,但是他不敢下定决心。他总是在学界领袖的地位与生活的自由之间衡量。应该说胡适的悲剧,不仅仅在于江氏的凶悍,更是因为胡适自己的懦弱。这次,大概在上演了一出家庭暴力之后,忍无可忍的胡适赌气之下来到杭州疗养。就是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生中最为真爱而又无法与之携手的女人,曹诚英。

1924年,胡适和曹诚英的关系日趋明朗,在沪杭求学及谋生的亲友大都知道这事。胡适在这年春天,开始向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不听则已,一听勃然大怒。她从厨房中拿把菜刀,说:“离婚可以,我先把两个孩子杀掉。我同你生的孩子不要了。”当下吓得胡适面如土色。

江冬秀也不避亲近的人。一次,石原皋在场,江冬秀说起此事,想及自己十多年的等待,忍受种种流言蜚语,真是越想越气,越说越怒,随手抓了把裁纸刀要向胡适掷去。多亏石原皋劝住,才未酿成家庭血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7035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4
下一篇2023-10-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