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那些著名的书法家除王羲之和柳公权外

历史上有那些著名的书法家除王羲之和柳公权外,第1张

古代主要书法家:  1、王羲之  2、王献之(344-386) 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

“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

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

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

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

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

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

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

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5、怀素(公元737-?) 投资怀素书法作品,鉴定时要了解他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

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

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鉴定时还可参照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如:“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

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

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

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6、苏轼(1037-1101) 鉴定苏轼书法特点要把握两点:一是用笔多取侧势,二是结体扁平稍肥。

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等。

苏轼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是他个人的特点,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

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诗帖》就已惊天动地了,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几近完美的境界。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7、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世称“黄山谷”。

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取纵势。

他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黄庭坚书法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

其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蕉人诗帖》等。

《花气蕉人诗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

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黄庭坚的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

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8、米芾(1051-1107) 米芾的书法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

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

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

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

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

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米芾的代表作有《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

9、蔡襄(1012-1067)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

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

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

《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蔡襄书法得力于二王、颜、柳,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

10、赵佶(1082-1135)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虽说政治昏庸,惑于道术,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

他的书作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

这种书风的形成,除了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外,大概和他精神上对于道教的向往,也不无关系。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

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宋徽宗崇尚艺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11、赵孟#92;(1254-1322) 赵孟#92;尊崇王羲之,一生不改其姿势。

其作品清秀遒劲,前后一贯,没有丝毫畏缩不前的迹象。

其书画兼善,书法则诸体皆工,尤以楷书和章草见长,代表作有《胆巴碑》、《七绝》、《兰亭十三跋》等。

12、文徵明(1470—1559) 文徵明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并且因为他享年高寿(将近90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来源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80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

其行书主要学王羲之《圣教序》,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

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

文徵明的所有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90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

这是鉴定他的作品的重要特征。

13、董其昌(1555-1636)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

当时士子皆学董其昌的妍美、软媚,清初的书坛为董其昌笼罩。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

其许多作品行中带草,有的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董其昌法唐而入晋,用笔有弹性,显韵致,代表作《蜀素帖》、《丙辰论画册》、《答客难卷》、《临古卷》等。

14、祝允明(1460-1526) 他的书法鉴定要点是:结体上大小相间,修长合度,引领管带,疏密成趣。

纵观全卷,神采似行云流水,飞动自然,形迹如行立坐卧,意态朴素。

其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

《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嫫孀荩谝弧!彼摹栋茁砥凡菔椋卤时浠岣唬斜食磷磐纯欤攀侄鳎嬉舛小U缤跏勒暝凇兑赵坟囱浴防锼担T拭鞑菔椤氨浠鋈耄豢啥四撸绻抢寐煺孀菀荨薄/P> 15、徐渭  收藏投资徐渭书法值得注意的是,其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代表作有《草书七言律诗》、《草书诗卷》等。

说到徐渭,人们很容易将他的艺术风格与大气磅礴、粗头乱服联系起来。

然而其论书则崇尚“古而媚,密而散”。

恣肆与姿媚,可以说是徐渭风格的独特结合。

16、王铎(1592—1652)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

他是书法史上的革新人物,但他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极有功力的。

有专家说:“看惯了自文徵明乃至董其昌那些明智而宁静的大人技艺的人们,一见到王铎的作品,就好像正在享受悦耳的轻音乐一般。”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17、朱耷(1626-1705) 原名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等。

鉴定他的书法最好了解一下他的绘画,因为他书法与其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 朴茂的风格。

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

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18、金农(1687-1764) 原名司农,字寿门,号东心。

居于扬州八怪之首。

诗文书画金石皆精。

鉴定他的书法要点是: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 绳墨”的,具有朴素简洁风格,但是到了50岁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树立了横画粗,直画细,左撇收笔尖锐的一种前人未踏过的风格,这种带有严厉面貌的字体,似乎是他心怀的直接表白,天真中见孤高严峻。

其代表作《漆书条幅》是金农融合《国山碑》、《天发神谶碑》等书法名作,创出了以质拙朴厚为体、楷书中杂有隶意、个性极强的作品,自称“漆书”。

他写“漆书”用重墨,横粗竖细,直笔多,曲笔少,形同漆匠用扁刷刷出来的笔画。

19、邓石如(1743-1805) 邓石如,安徽休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

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

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其隶书则从长期浸*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

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代表作《篆书唐诗联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作用笔灵活,同“二李”的篆书有明显区别,不再是那种粗细一致,结构严整的“铁线篆”、“玉箸篆”,结构疏朗,刚而不火、静而不板,笔力千钧,具有阳刚之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邓氏佳作。

20、翁同酥(1830—1904年) 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

翁同工诗、书,兼作画,以书法名世,著有《瓶庐诗文稿》等。

翁同和擅写楷书、行书、隶书,学书从颜体入手,上溯苏轼、米芾,又借鉴清代翁方钢、钱南园等学颜名家成果,所作书淳厚宽博,当年杨守敬《学书迩言》评其书法为:“松禅学颜平原,老苍之至,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询不诬也。”评价之高,由此可见。

晚年更沉浸于汉魏,偶作八分,不矜才使气自成家数。

1、吕雉(吕后)

汉王朝创始人汉高祖刘邦的正配夫人。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第一个。

她为人有谋略而性残忍,在刘邦翦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她虽为女流,但不乏政治家的风度,不管是帮助刘邦打天下还是把持政事,每每从容不迫,识破奸人计谋,化险为夷。

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临终前,吕后问刘邦身后的安排。她问萧何相国后谁可继任,刘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汉朝第一后——窦漪房

她,出生贫寒,然不骄不躁、不妄自菲薄,谋略过人,先后扶持了汉朝3个有名的明君,敦促了 “文景之治”之盛世。如此胆大,如此英明,如此谋略,世间女子,除了武则天,天下能有几人?

3、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卫子夫

她出身卑微,原来只是一个歌女,后来成为汉武帝的第二位皇后,其弟卫青、外甥霍去病都是汉代著名的抗击匈奴的英雄。

卫子夫在后宫复杂的环境中,做了38年的皇后,并不是独霸天下,而是处处小心,谨小慎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恭谨谦和赢得汉武帝的恩宠,赢得了大臣和后宫人等的尊敬。后来汉武帝移情别恋但汉武帝对卫后还信任,每次出行,都把后宫事务托付给她

4、邓绥

东汉和帝邓皇后(81年-121年),东汉女政治家。名绥,南阳新野人(今河南新野),是汉光武帝时太傅邓禹的孙女,禹为南阳豪族,随光武帝起事,为东汉初的大功臣;其父邓训,曾为护羌校尉,抚边有功,其母为东汉第二任皇后阴丽华的堂侄女。和帝死,她先后迎立殇帝、安帝,临朝执政近二十年,其兄居要职,掌握大权。执政期间,崇尚宽简,不事奢华。兼用外戚、宦官,尊理三公。

5、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古流传

6、皇太极妃 ——孝庄

皇太极妃 ——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清朝历史上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侧福晋,时年十三岁。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

7、卓文君 ——西汉才女,司马相如之妻,中国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可叹的是十七岁年纪轻轻,便在娘家守寡。某日席间,只因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多情而又大胆的表白,让久慕司马相如之才的卓文君,一听倾心,一见钟情。可是他们之间的爱恋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卓文君凭着自己对爱情的憧憬,对追求幸福的坚定,以及非凡的勇气,毅然在漆黑之夜,逃出卓府,与深爱的人私奔。当垆卖酒为生。生活艰难,但两人感情日深。这也是一直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里最浪漫的夜奔之佳话

代表作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相识,我认为是怀有不良目的的。那时卓文君的老爹在蜀中专营盐铁,可谓是有名的富豪,司马只是想凭借其家世往上爬,卓的老爹目光如炬发现了他的目的,但卓文君仍然坚持其认为对的爱情,故悲剧注定会发生。当司马得汉武帝赏识,他便认为卓没有利用价值,故毫不犹豫抛弃了她,我想说卓的眼光真的不怎么样,连司马这样的小人真面目都看不清,唉。。。。

8、蔡琰 ——即蔡文姬,四大才女之一

蔡文姬——东汉蔡邕之女。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9、上官婉儿

又称上官昭容,四大才女之一。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

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

上官婉儿自幼才思敏捷,诗词出众,其诗词风格多与祖父上官仪相似,并将祖父绮丽浮艳的“上官体”发扬光大,一时名流多集其门。

上官婉儿14岁就为武则天掌诏命,参与政事,是武则天文笔上的得力助手。上官婉儿本与武则天有杀父之仇,因看武则天政绩显著,深得当时中下层官吏的拥护,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唐中宗李显在位时被封为昭容,她代朝庭评品天下诗文。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后为玄宗)发动政变,起兵诛讨韦皇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被李隆基命与韦皇后一并处斩,年仅46岁。 后人称其为“巾帼首相”

10、巾帼英雄 须眉比之竟折腰-------梁红玉

宋代楚州(今淮安)北辰坊人,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父亲行伍出身,后征方腊战败获罪被杀,红玉由此沦为京口营妓。

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在京口宴会上认识卓尔不群的名将韩世忠,两人惺惺相惜,随成眷属。

她英姿飒爽,红妆披挂,挥动金山战鼓,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大败金兀术,并围困金兵于黄天荡达四十八天之久,由此名震华夏,威扬夷狄。

后来韩世忠、岳飞、刘俊三路北伐,梁红玉随率一女兵队伍,屡败金人、屡立奇功。而“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也由此而起。

纵观中国历史,真正能让须眉折腰的女子,无非花木兰、武则天、粱红玉而已,昭君、貂禅走的是“曲线”救国的道路,根本与前三者不可比拟,而历史上有无花木兰其人,还待考证。

一位风尘女子,能在历史上取得如此辉煌的地位和成就,以“武妓”迥然不同于其它九位文妓的经历。

这样一位不输须眉、为国为民且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的“侠之大者”,如若她甘为第二,那谁可堪当第一?

如果楼主有需要可以到我空间看,满意的话请采纳

1、王羲之

  2、王献之(344-386)

  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5、怀素(公元737-?)

  投资怀素书法作品,鉴定时要了解他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鉴定时还可参照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如:“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6、苏轼(1037-1101)

  鉴定苏轼书法特点要把握两点:一是用笔多取侧势,二是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等。

  苏轼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是他个人的特点,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诗帖》就已惊天动地了,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几近完美的境界。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7、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世称“黄山谷”。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取纵势。他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黄庭坚书法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

  其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蕉人诗帖》等。《花气蕉人诗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黄庭坚的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8、米芾(1051-1107)

  米芾的书法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米芾的代表作有《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

  9、蔡襄(1012-1067)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蔡襄书法得力于二王、颜、柳,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

  10、赵佶(1082-1135)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虽说政治昏庸,惑于道术,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

  他的书作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书风的形成,除了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外,大概和他精神上对于道教的向往,也不无关系。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宋徽宗崇尚艺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11、赵孟#92;(1254-1322)

  赵孟#92;尊崇王羲之,一生不改其姿势。其作品清秀遒劲,前后一贯,没有丝毫畏缩不前的迹象。其书画兼善,书法则诸体皆工,尤以楷书和章草见长,代表作有《胆巴碑》、《七绝》、《兰亭十三跋》等。

  12、文徵明(1470—1559)

  文徵明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并且因为他享年高寿(将近90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来源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80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其行书主要学王羲之《圣教序》,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

  文徵明的所有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90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这是鉴定他的作品的重要特征。

  13、董其昌(1555-1636)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当时士子皆学董其昌的妍美、软媚,清初的书坛为董其昌笼罩。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其许多作品行中带草,有的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董其昌法唐而入晋,用笔有弹性,显韵致,代表作《蜀素帖》、《丙辰论画册》、《答客难卷》、《临古卷》等。

  14、祝允明(1460-1526)

  他的书法鉴定要点是:结体上大小相间,修长合度,引领管带,疏密成趣。纵观全卷,神采似行云流水,飞动自然,形迹如行立坐卧,意态朴素。其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嫫孀荩谝弧!彼摹栋茁砥凡菔椋卤时浠岣唬斜食磷磐纯欤攀侄鳎嬉舛小U缤跏勒暝凇兑赵坟囱浴防锼担T拭鞑菔椤氨浠鋈耄豢啥四撸绻抢寐煺孀菀荨薄/P>

  15、徐渭

  收藏投资徐渭书法值得注意的是,其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代表作有《草书七言律诗》、《草书诗卷》等。

  说到徐渭,人们很容易将他的艺术风格与大气磅礴、粗头乱服联系起来。然而其论书则崇尚“古而媚,密而散”。恣肆与姿媚,可以说是徐渭风格的独特结合。

  16、王铎(1592—1652)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他是书法史上的革新人物,但他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极有功力的。有专家说:“看惯了自文徵明乃至董其昌那些明智而宁静的大人技艺的人们,一见到王铎的作品,就好像正在享受悦耳的轻音乐一般。”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17、朱耷(1626-1705)

  原名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等。鉴定他的书法最好了解一下他的绘画,因为他书法与其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18、金农(1687-1764)

  原名司农,字寿门,号东心。居于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金石皆精。鉴定他的书法要点是: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具有朴素简洁风格,但是到了50岁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树立了横画粗,直画细,左撇收笔尖锐的一种前人未踏过的风格,这种带有严厉面貌的字体,似乎是他心怀的直接表白,天真中见孤高严峻。

  其代表作《漆书条幅》是金农融合《国山碑》、《天发神谶碑》等书法名作,创出了以质拙朴厚为体、楷书中杂有隶意、个性极强的作品,自称“漆书”。他写“漆书”用重墨,横粗竖细,直笔多,曲笔少,形同漆匠用扁刷刷出来的笔画。

  19、邓石如(1743-1805)

  邓石如,安徽休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其隶书则从长期浸*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代表作《篆书唐诗联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作用笔灵活,同“二李”的篆书有明显区别,不再是那种粗细一致,结构严整的“铁线篆”、“玉箸篆”,结构疏朗,刚而不火、静而不板,笔力千钧,具有阳刚之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邓氏佳作。

  20、翁同酥(1830—1904年)

  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翁同工诗、书,兼作画,以书法名世,著有《瓶庐诗文稿》等。翁同和擅写楷书、行书、隶书,学书从颜体入手,上溯苏轼、米芾,又借鉴清代翁方钢、钱南园等学颜名家成果,所作书淳厚宽博,当年杨守敬《学书迩言》评其书法为:“松禅学颜平原,老苍之至,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询不诬也。”评价之高,由此可见。晚年更沉浸于汉魏,偶作八分,不矜才使气自成家数。

《上尉的女儿》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58 黑白片 90分钟

苏联莫斯科**制片厂摄制

导演:弗·卡普鲁诺夫斯基 编剧:尼·科瓦尔斯基(根据亚·普希金同名中篇小说改编) 摄影:叶·贝奇科夫 主要演员:奥·斯特里仁诺夫(饰格里尼奥夫) 谢·鲁吉扬诺夫(饰普加乔夫)伊·阿列皮娜(饰玛莎)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8世纪叶卡捷琳娜女皇在位时的俄罗斯。

彼得·格里尼奥夫出生在西伯利亚辛比尔斯克省的一个贵族庄园中。在他17岁的时候,父亲决定送他参军。格里尼奥夫满心希望到彼得堡过一过上流社会的军官生活,可是父亲却执意要他到南方的奥伦堡省的白山要塞当一名“真正的军人”。扭不过父亲的意志,格里尼奥夫只得带着老仆萨维里奇不情愿地上路了。

这正是严寒的冬天,一路上风雪弥漫。有一天黄昏,格里尼奥夫的马车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多亏出现了一个农民打扮的中年人,把他们带到一家小客店里。这个中年人看来境遇不太好,形容憔悴,好像还在生病。可是他那魁梧的身材仍显得健壮有力。而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显示了一种坚强的意志。格里尼奥夫和他谈了两句话,就对他产生了好感。第二天清晨两人分手时,格里尼奥夫将自己一件皮大衣送给他御寒。虽然这引起了老仆的不满,但格里尼奥夫却毫不在意,而且很快也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奥伦堡白山要塞靠近俄罗斯与吉尔吉斯边界处,人烟稀少,在这里生活很乏味。可是要塞司令米罗诺夫上尉的女儿玛莎却引起了格里尼奥夫的注意。玛莎纯洁,心地善良,而且长得很漂亮。格里尼奥夫慢慢发现自己爱上了她。但不久他又注意到,城堡中的另一个年轻军官施瓦布林也在爱着玛莎。嫉妒心使两个年青人之间的敌意越来越深。终于有一天,二人进行了决斗,但由于被人发现,决斗没有进行下去。接着二人又决斗了一次,这回格里尼奥夫的胸部被刺伤了。他不得不躺下来,心中仍激动不已。但他没有料到,决斗反而促成了问题的解决。玛莎伏在他的床前,向他表白了自己真挚的爱。

幸福的爱情很快就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白山要塞突然遭到了农民起义首领普加乔夫(他自命为在宫廷斗争中受到迫害的彼得三世沙皇)率领的队伍的袭击。玛莎由于躲到外地幸免于难,但她的父母都被处死。青年军官施瓦布林投降了起义队伍而被任命为白山要塞司令。格里尼奥夫拒不投降,也面临着被处死的命运。可是当绞索已套在他的脖子上时,奇迹出现了:普加乔夫突然下令把他释放,原来普加乔夫认出了格里尼奥夫——他就是三年前在一个小客栈送给自己一件皮大衣的那个青年贵族。那时普加乔夫是个通缉犯,正在东躲西藏,格里尼奥夫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普加乔夫再次感谢格里尼奥夫当年的馈赠,而且邀请他在自己的队伍中出任要职。格里尼奥夫是在贵族家庭中长大的,忠于皇室是他的本分,因此他坚决拒绝了普加乔夫。普加乔夫在这个问题上非常大度。他痛快地允许格里尼奥夫自由选择自己的前途。

格里尼奥夫获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玛莎,却发现玛莎已经被施瓦布林关在白山要塞中,企图据为己有。格里尼奥夫只得求助于普加乔夫。普加乔夫立即亲自和格里尼奥夫来到要塞,解救了玛莎。尽管施瓦布林告诉他,玛莎就是被他下令处死的原白山要塞司令的女儿。

格里尼奥夫和玛莎再次团聚了,但磨难还没有完。随着普加乔夫起义的失败,俄军重新占领了白山要塞。施瓦布林被捕了。同时他检举了格里尼奥夫,说他与普加乔夫关系不同寻常,是个通敌分子。

格里尼奥夫立即被捕,并被押往彼得堡,等待判刑。玛莎也千里迢迢赶赴彼得堡,准备以为国殉职的军人的女儿的身份,直接向皇室申诉。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她意外地遇见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听了玛莎的申诉,亲自下令释放格里尼奥夫。

格里尼奥夫获得自由的那一天,正是普加乔夫被处死的日子。当他迈着稳重的步子走上行刑台时,他的目光似乎不经意地和人群中的格里尼奥夫的目光相遇了。普加乔夫的目光一刹那间变得柔和了。他的脸上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表情,然后坚定地向行刑架走去。

普加乔夫被处死的一幕情景令格里尼奥夫终生不能忘怀。他只能在心底对自己说: “我永远感谢他!”

鉴赏

《上尉的女儿》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普希金的名作之一,因此受到苏联**创作者的关注是不奇怪的。早在1928年,著名导演尤·塔里奇就曾将它搬上银幕。(1947年意大利著名导演马·卡梅利尼也曾改编了这部名作。)但直到1958年,这部名作才在银幕上真正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首先是因为,到了50~60年代,苏联**创作者在改编问题上,尤其是在古典文学名著的改编问题上,已经取得了深刻的共识。一般来说,对于改编经典作品来说,忠于原著应该是基本原则。但**创作者又不可能在银幕上逐字逐句照搬原作。他必须有所选择,有所取舍,这中间就有一个如何理解原著时代精神的问题,如何突出主线的问题,特别是像《上尉的女儿》这样的作品。一方面它是一个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一方面它又正面表现了普加乔夫起义。如何使二者在银幕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影片既保持了原作的面貌,又突出了在原著中没有着意渲染的东西(这既有时代局限性的影响,义有普希金所处的环境对他的限制)。就好像普希金突然出现在今天的时代,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作品,便觉得今天的**阐述更符合自己的原意。

从表面上看,影片《上尉的女儿》对原著似乎没有什么改动。影片的情节线索和原著一样,影片中的对话也来自原著。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一些微妙的变化。如影片结尾格里尼奥夫所说“永远感谢”普加乔大的话,是原著结尾所没有的。在原著中,格里尼奥夫是在普加乔夫帮他找回了玛莎时说这番话的。可是这句话一出现在结尾,分量就不一样。观众会体会到,这不只是格里尼奥夫的心声。又比如,在原著中,在对待格里尼奥夫的态度上,普加乔夫是友善的,通情达理的。但由于原著中有一些描写普加乔夫对其他人的粗暴行为,因此普加乔夫富于同情心,恪守信义,知恩必报的一面,就显得不那么突出。而在影片中,由于只集中于表现普加乔夫和格里尼奥夫二人的关系,因此普加乔夫的高大形象就突出出来了。

在影片中,对普加乔夫起义队伍的表现并不多。但由于创作者充分利用了**所特有的表现手段——摄影和音乐,使得这一部分倍显光彩。影片作曲奇·赫列尼科夫(1913~ )是苏联著名作曲家,曾多次获奖,并曾长期领导苏作曲家协会,从30年代起,他就开始为影片配乐,取得很大成就。在《上尉的女儿》中,每当银幕上出现普加乔夫起义队伍时,就响起了振奋人心的音乐。作曲家又把俄罗斯民歌的曲调揉进影片音乐的旋律中,使观众感到十分亲切。可以说,起义队伍的形象在影片音乐的烘托中显得格外高大。影片的摄影也十分出色。茫茫雪原上起义队伍渐渐远去,消失,使观众产生无限遐想。天空中急速翻卷的乌云象征着暴风雨的时代即将来临。这种感受,是无法直接从文字描述中得到的。何况在原著中,普希金对普加乔夫的起义尽管是理解的,他知道这是贵族和农民两个阶级尖锐对立的结果(为研究普加乔夫起义,普希金还写过一部学术性著作《普加乔夫叛乱史》),因此他对普加乔夫有一定同情;但是,由于看到起义过后俄罗斯大地满目疮痍的景象,加上他的出身、教养、经历带来的影响,因而他通过主人公格里尼奥夫之口说出了这样的话:“那种从移风易俗出发,不通过暴力行动产生的变革才是最好最牢固的变革。”这就给普加乔夫的起义行动涂抹上一层灰暗的色调。而在影片中,观众感到的则只有对起义的赞佩。观众从中看到了生活前进的动力。

影片中格里尼奥夫和玛莎的线索则完全依从原作。影片的叙事手法和原作一样简洁明快。格里尼奥夫的形象就像原著所描绘的那样:正直,恪守信义,诚实的服务态度,富于同情心。但他是从小受贵族教育而长大的,因此他的头脑里又充满了贵族意识。扮演格里尼奥夫的演员奥·斯特里仁诺夫(1929~

)是当年的走红演员。1955年他首次登上银幕,主演了影片《牛虻》,立即受到广大青年观众的欢迎。以后他连续主演了《墨西哥人》(1956)、《第四十一》 (1956)、《三海旅行》 (1958)、《上尉的女儿》 (1958)、《白夜》 (1960)、《黑桃皇后》(1960)、《决斗》(1961)、《三姊妹》(1965)等,都获得成功。由于他的外形的知识分子气质,他多扮演青年贵族角色。70年代以后他在参演的影片中也多扮演类似的角色 (如《迷人幸福的星辰》,《彼得的青年时代》等)。在《上尉的女儿》中,斯特里仁诺夫扮演的格里尼奥夫,展示了多方面的性格特点。这显示了演员的才能。他并不是主要靠自己的外形征服观众的。青年女演员伊·阿列皮娜(1930~ )扮演的玛莎,性格比较单一,形象比较单薄。这当然也与角色在影片中的地位有关。

特别应当提到扮演普加乔夫的演员谢·鲁吉扬诺夫(1910~1965)。他是苏联著名的影剧双栖演员,从20年代末就在话剧舞台上扮演角色,1945年他首次登上银幕,主演了根据库普林的小说改编的影片《决斗》。以后他演出的影片有《库班哥萨克》(1950)、《瓦西里·波尔特尼科夫的归来》(1953)、《大家庭》 (1954)、《鲁勉采夫案件》(1956)、《福玛·高捷耶夫》(1959) 等。他在《上尉的女儿》中扮演的普加乔夫,是个全新的正面形象。他体现了俄罗斯民间诗歌中那种勇猛武士的精神,体现了英勇的俄罗斯性格。他高大强壮,机智勇敢,对自己选定的人生道路坚定不移。(当他对格里尼奥夫说:“与其吃三百年死尸,不如喝一口鲜血来的痛快!”时,他的眼神里流露出视死如归的神情。) 当然,这样的形象也许有些理想化。但作为人民多年愿望、梦想的体现者,这个形象能带来鼓舞人心的力量则是确定无疑的。

影片导演弗·卡普鲁诺夫斯基(1906~1969)1928年毕业于基辅美术学校,原为美工师,参加过创作的影片有《拖拉机手》、《格林卡》、《攻克柏林》等,50年代后开始导演影片。《上尉的女儿》是他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其他还有《墨西哥人》、《留布什卡》等)。影片公映后,受到广大观众热烈的欢迎。也有的评论家认为,影片距原作有一段距离(主要指对普加乔夫起义的处理)。今天看来,影片体现了在经典名作改编工作中的一种探索。不管从哪种角度讲,这种探索都是可贵的。

5月1日樱草(Cowslip)

花语:青春与愁伤

花占卜:年轻时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最后因了解而分开,令您至今未能忘怀。其实愈是难忘的恋爱,对您愈是有教育意义,倘若未曾深爱,又怎会对爱情有所领会呢?

花箴言:两心合一时,就是找到幸福的时候。

5月2日金凤花(ButterCup)

花语:童真

花占卜:您仍然活在自己的世界,对于外间发生的事情,并不太了解,造成您经常误解别人的意思,这也是您常常失恋的原因。应该将您的成熟品味发掘出来,找个心仪的对象。

花箴言:太过天真的人只会给人无知的感觉。

5月3日蒲公英(Dandelion)

花语:忧虑

花占卜:您是个略带含蓄、害羞的人,虽然您的头脑清晰,但过于多虑而错失了大好良机,有时您的担心的多余的,小心谨慎本来是好事,但切勿夸张造作,后果可能是得不偿失。

花箴言:恋爱是令人成熟的途径,不能光是害羞。

5月4日草莓(Strawberry)

花语:尊敬与爱情

花占卜:您有良好的教育及高尚的人格,应及早将之发挥出来,自信心是可以培养的,千万不要浪费您优良的条件,透过行动可增加您的魅力。只要您积极一点,不会找不到爱情。

花箴言:事随遇而安是消极的态度。

5月5日铃兰

花语:织弱

花占卜:您对自己缺乏自信,讨厌自己害羞的性情,但有时又会不目觉地心跳面红,令您烦燥不已。其实您心里面也有大胆的冲动,只要您有坚定的信念,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形象。

花箴言:恋爱除了本身要有热情外,也需要有自信。

5月6日紫罗兰(Stock)

花语:永恒的美丽

花占卜:您有宽敞的心胸,能够容纳不同的意见,兼且乐于助人,遇到挫折也可欢容以待,是个坚强而又开朗的人。您善良的品格深受异性欣赏,您应保持现有的性格,将得到永远的赞美。

花箴言:爱情是自然给予的,不要因为爱情而慌张。

5月7日草莓的叶(StrawberryLeaves)

花语:爱与尊敬

花占卜:您天生有一种贵气,自幼得到旁人的奉承,加上感情丰富,容易堕入情网。但您为人比较被动,缺乏积极性,所以您的爱情总是如草莓般酸酸甜甜,只要您着紧些,愿望是可以达成的。

花箴言:酸酸甜甜的爱情更具吸引力。

5月8日睡莲(WaterLily)

花语:清纯的心

花占卜:您是属于思想单纯、天真朴实的内向型,对于周围的诱惑,要加倍小心,因为您的纯良容易被人利用。您的个性平实,不慕虚荣,激烈的爱情并不适合您的性格。

花箴言:男人因眼见而恋爱,女人因听到的而恋爱。

5月9日重瓣樱花(DoubleCherry)

花语:文静

花占卜:您经常表现得犹豫不决,浪费了很多好机会,如果总是畏首畏尾的话,那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了。您既想得到爱情,又担心受到伤害,这种想法可能已伤害别人在先了。

花箴言:花儿开在高山上,是难以被人欣赏的。

5月10日花菖蒲(FlagIris)

花语:优雅的心

花占卜:您也许仍未知道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您高贵文雅的本性是需要发掘出来的。当您发现自己的质素时,您会发觉天生丽质比后天培养的好得多,但切勿自满,这样会影响您的运气的。

花箴言:爱过总比从未爱过好。

5月11日苹果(Apple)

花语:诱惑

花占卜: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自少得到很好的教育和照顾,可以说是温室长大的宝宝。您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凡事都想试一试,小心别因自己的好奇贪玩而惹出祸。

花箴言:最美丽的花儿,一定是狂蜂浪蝶的吸引者。

5月12日紫丁香(Lilac)

花语:爱情萌芽

花占卜:您兴趣十分广泛,喜欢追求工作的满足感,外表端庄贤淑,对人礼貌周周,是异性眼中的理想情人。在感情上,您是一个感性的人,一旦投入了,您|变得很热情。

花箴言:女性的魅力,可以在恋爱中尽数! 释放出来。

5月13日山楂(Hawthorn)

花语:唯一的爱

花占卜:您与生俱来有一种受人尊敬的本色,乐于助人,最讨厌别人向您说谎,您对人的态度可以说是恩威并施。少许的失败是必然的,您这么坚强的人,一定可以抵受得住。

5月14日耧斗草(Columbine)

花语:胜利之誓

花占卜:您外表柔弱,骨子里却有一股阳刚气,属于外柔内刚的类型。您对人谦逊有礼,对自己充满信心,您的人生只有胜利而甚少有失败,这是因为您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努力的成果。

花箴言:失败乃成功之母,经验乃胜利之父。

5月15日母忘草(Forget-Me-Not)

花语:真爱

花占卜:您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了解人生的悲欢离合,有丰富的爱情经验。您希望寻求一段真挚的爱情,但您遇上的总是昙花一现的恋情,只要您坚持自己的信念,宁缺勿滥,真爱很快就会出现。

花箴言:人生知己易得,真爱难求。

5月16日柳蒲公英(GoldenMouse-ear)

花语:宣言

花占卜:您有敏锐的观察力,看透别人的思想,所以喜欢对人下判语。有时您眼睛看得见的跟您想的也许并不一样,不要过分主观地批评别人,以免招致物极必反的下场,这样对您没有好处。

花箴言:记着言多必失的道理。

5月17日**郁金香(Tulip)

花语:示爱

花占卜:您是个很自我的人,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不大理会别人对您的看法。基本上您的长相也不错,容易吸引异性,但您对爱情的态度仍未安定下来,要小心提防成为爱的放逐者。

花箴言:见异思迁的人是得不到爱情的。

5月18日樱草(Oxlip)

花语:初恋

花占卜:您喜欢往人多的地方钻,可惜不擅表达自己,不知如何打破人际僵局。其实您是个相当讨人欢喜的人,只是信心不够罢了,只要您鼓起勇气,您的失恋恐惧症就会不药而愈了。

花箴言:初恋是缺乏经验的,也是训练自己的最好机会。

5月19日白山千乌兰(SpiderOrchid)

花语:丽质天生

花占卜:您本质上拥有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集众多优点于一身,是个标准的万人迷。可惜,别人只懂欣赏您的外表,看不到您的努力之处,令人误会您只是一个美丽的花瓶。

花箴言:怠情的心是一切破灭的源头。

5月20日木栗(WoordSorrel)

花语:璀璨的心

花占卜:您是个有幽默感的人,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人生。您对感情看得很轻,不会太过投入,因为您对人其实! 很有戒心,当您由衷地向对方示爱的时候,就是您已经找到真正的伴侣。

花箴言:谈情说爱要小心,因为眼睛也会说话。

5月21日淡红色飞燕草(Larkspur)

花语:自由

花占卜:您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乐观开朗,而且对环境的适应力强,容易合群,到处都可以快乐地生存下去。不过,一旦遇上您的意中人,一定要将您爱好自由沪茤呇秒K,别让人误会您是个爱情浪子。

花箴言:爱情上切勿乐极生悲。

5月22日倒挂金钟(EarDrops)

花语:热烈的心

花占卜:您的兴趣广泛,尤其专注在某一个事情上,是个乐观派的人。您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就算再忙,也会抽身出来娱乐一下自己,对于爱情,您更是全心全意地全情投入。

花箴言:摘下虚假的面具,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5月23日嫩草(LeafBuds)

花语:初恋的回忆

花占卜:您是个经常怀缅过去的人,以过往的经验作为量度未来的准则。您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困在一个细少的圈子里,这样既阻碍了您的视野,同时封闭了自己,对您有什么好处呢?

花箴言:年轻人懂得展望未来是最重要的。

5月24日天芥菜(Heliotrope)

花语:永恒的爱

花占卜:您是个典型的工作狂 A热衷于事业发展,您认为有了事业基础才找爱情,是比较有保障的做法。一旦当您遇上所爱的人,您会给对方很多安全感,是个可以倚赖终身的人。

花箴言:千万不要忽视恋爱带给您的幸福。

5月25日三色紫罗兰(Pansy)

花语:纯爱

花占卜:您太过在意别人的眼光,令您缺乏自己的性格,而且在表达自己意见时,总是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旁人觉得您是个欠缺自信的人。您应该提起勇气,勇敢的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实力。

花箴言:过于纯情的人可能会被爱情玩弄。

5月26日橄榄(Olive)

花语:和平

花占卜:您是一个和平大使,经常带给人欢乐和安详,与您相处的人都乐意亲近您,这是您精神上的最大回报。但您有时也会感到空虚和心身疲惫,虽然如此,千万别放弃您的使命。

花箴言:尽力地燃亮别人,这就是您的爱。

5月27日雏菊(Daisy)

花语:纯真

花占卜:您希望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为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可是,现在无论您怎么想,您的真爱仍未出现。有时爱情未必一定会轰轰烈烈的,温柔真挚的爱情可更教人感动。

花箴言:小心,甜言蜜语最易把人迷惑。

5月28日薄荷(Mint)

花语:美德

花占卜:您个性爽朗,欣赏他人,拥有超凡的魅力,旁人都认为您很了不起,像仙人般惹人羡慕。在情场上强差人意,可能是您的粗枝大叶吧,看来您需要朋友的协助。

花箴言:爱情是不会找上门的,您需要出外寻找。

5月29日苜蓿草(Clover)

花语:快乐

花占卜:您是个很有耐性的人,活泼而认真的性格,使您赢得朋友的信赖。在爱情路上,您会遇到一个性情与您相近的人,随着恋爱的步伐,您的人生观开始慢慢幭陧A当然是变得愈来愈好。

花箴言:恋爱是令人变得成熟的良方妙药。

5月30日紫色丁香

花语:初发的爱情

花占卜:过去的恋爱仍然停留在您的心里,挥之不去,这是因为您对那逝去的诺言仍有盼望。这是不必要的,现实中还有很多机会,您应该把握眼前,别要错过了才后悔啊。

花箴言:遇开步伐,您会更接近成功。

5月31日蔓穗草(Scilla)

花语:忍耐

花占卜:您有高雅的气质,但害怕孤独,而且自信心不足,容易受他人影响。但骄傲 漫坋獢A是不会向人表白内心秘密的,所以您唯有忍耐,等真正了解您的爱人出现,那时才会得到幸福。

花箴言:骄傲的天鹅也需要伴侣的欣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330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8
下一篇2024-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