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有哪些书法家

我国古代有哪些书法家,第1张

古代主要书法家:

1、王羲之

2、王献之(344-386)

收藏鉴定王献之书法可将其和王羲之比较,父子在书法上各有千秋,羲以真行为显,献则以行草为能。“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王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英俊豪迈,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42岁就过早病卒。

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其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

3、张旭(675-750?)

张旭的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其状惊世骇俗。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草书古诗四首》墨迹本,传为张旭狂草之作。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4、颜真卿(709-785)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其楷书熔铸古今,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象。特别是《祭侄文稿》,其原迹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颜真卿的传世书迹极多,这值得收藏家和投资者重视,或许在民间会有新的发现,但要认真辨伪。

5、怀素(公元737-?)

投资怀素书法作品,鉴定时要了解他的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的:如圣母、食鱼、苦荀、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的作品,如《清净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堪称标准的怀素书)。三是循和平澹的书风,如小草千字文,与其狂肆作风大异其趣,完全换过一番面目,也可说是他过人之处。

鉴定时还可参照唐代文献中有关怀素的记载,如:“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

怀素的狂草千变万化,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又不离魏晋法度。如《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其《圣母帖》、《小草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意味,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6、苏轼(1037-1101)

鉴定苏轼书法特点要把握两点:一是用笔多取侧势,二是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等。

苏轼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是他个人的特点,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诗帖》就已惊天动地了,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几近完美的境界。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7、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世称“黄山谷”。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取纵势。他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黄庭坚书法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

其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蕉人诗帖》等。《花气蕉人诗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黄庭坚的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8、米芾(1051-1107)

米芾的书法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米芾的代表作有《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

9、蔡襄(1012-1067)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蔡襄书法得力于二王、颜、柳,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

10、赵佶(1082-1135)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虽说政治昏庸,惑于道术,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

他的书作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书风的形成,除了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外,大概和他精神上对于道教的向往,也不无关系。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宋徽宗崇尚艺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11、赵孟頫(1254-1322)

赵孟頫尊崇王羲之,一生不改其姿势。其作品清秀遒劲,前后一贯,没有丝毫畏缩不前的迹象。其书画兼善,书法则诸体皆工,尤以楷书和章草见长,代表作有《胆巴碑》、《七绝》、《兰亭十三跋》等。

12、文徵明(1470—1559)

文徵明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并且因为他享年高寿(将近90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来源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80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其行书主要学王羲之《圣教序》,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

文徵明的所有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90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这是鉴定他的作品的重要特征。

13、董其昌(1555-1636)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当时士子皆学董其昌的妍美、软媚,清初的书坛为董其昌笼罩。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其许多作品行中带草,有的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董其昌法唐而入晋,用笔有弹性,显韵致,代表作《蜀素帖》、《丙辰论画册》、《答客难卷》、《临古卷》等。

14、祝允明(1460-1526)

他的书法鉴定要点是:结体上大小相间,修长合度,引领管带,疏密成趣。纵观全卷,神采似行云流水,飞动自然,形迹如行立坐卧,意态朴素。其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嫫孀荩����谝弧!彼�摹栋茁砥�凡菔椋�卤时浠�岣唬�斜食磷磐纯欤�攀侄�鳎�嬉舛�小U�缤跏勒暝凇兑赵坟囱浴防锼�担�T拭鞑菔椤氨浠�鋈耄�豢啥四撸�绻抢寐��煺孀菀荨薄/P>

15、徐渭

收藏投资徐渭书法值得注意的是,其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代表作有《草书七言律诗》、《草书诗卷》等。

说到徐渭,人们很容易将他的艺术风格与大气磅礴、粗头乱服联系起来。然而其论书则崇尚“古而媚,密而散”。恣肆与姿媚,可以说是徐渭风格的独特结合。

16、王铎(1592—1652)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他是书法史上的革新人物,但他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极有功力的。有专家说:“看惯了自文徵明乃至董其昌那些明智而宁静的大人技艺的人们,一见到王铎的作品,就好像正在享受悦耳的轻音乐一般。”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17、朱耷(1626-1705)

原名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等。鉴定他的书法最好了解一下他的绘画,因为他书法与其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18、金农(1687-1764)

原名司农,字寿门,号东心。居于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金石皆精。鉴定他的书法要点是: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具有朴素简洁风格,但是到了50岁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树立了横画粗,直画细,左撇收笔尖锐的一种前人未踏过的风格,这种带有严厉面貌的字体,似乎是他心怀的直接表白,天真中见孤高严峻。

其代表作《漆书条幅》是金农融合《国山碑》、《天发神谶碑》等书法名作,创出了以质拙朴厚为体、楷书中杂有隶意、个性极强的作品,自称“漆书”。他写“漆书”用重墨,横粗竖细,直笔多,曲笔少,形同漆匠用扁刷刷出来的笔画。

19、邓石如(1743-1805)

邓石如,安徽休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其隶书则从长期浸*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代表作《篆书唐诗联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作用笔灵活,同“二李”的篆书有明显区别,不再是那种粗细一致,结构严整的“铁线篆”、“玉箸篆”,结构疏朗,刚而不火、静而不板,笔力千钧,具有阳刚之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邓氏佳作。

20、翁同酥(1830—1904年)

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翁同工诗、书,兼作画,以书法名世,著有《瓶庐诗文稿》等。翁同和擅写楷书、行书、隶书,学书从颜体入手,上溯苏轼、米芾,又借鉴清代翁方钢、钱南园等学颜名家成果,所作书淳厚宽博,当年杨守敬《学书迩言》评其书法为:“松禅学颜平原,老苍之至,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询不诬也。”评价之高,由此可见。晚年更沉浸于汉魏,偶作八分,不矜才使气自成家数。

善心,字务本,高阳北新城人也。祖懋,梁太子中庶子,始平、天门二郡守、散骑常侍。父亨,仕梁至给事黄门侍郎,在陈历羽林监、太中大夫、卫尉卿,领大著作。善心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馀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谓人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太子詹事江总举秀才,对策高第,授度支郎中,转侍郎,补撰史学士。祯明二年,加通直散骑常侍,聘于隋。遇高祖伐陈,礼成而不获反命,累表请辞。上不许,留絷宾馆。及陈亡,高祖遣使告之。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敕书唁焉。明日,有诏就馆,拜通直散骑常侍。赐衣一袭。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敕以本官直门下省,赐物千段,皁马二十匹。从幸太山,还授虞部侍郎。

十六年,有神雀降于含章闼,高祖召百官赐宴,告以此瑞。善心于座请纸笔,制《神雀颂》,其词曰:

臣闻观象则天,乾元合其德,观法审地,域大表其尊。雨施云行,四时所以生杀,川流岳立,万物于是裁成。出震乘离之君,纪雁司凤之后,玉锤玉斗而降,金版金縢以传。并陶冶性灵,含煦动植,眇玄珠于赤水,寂明镜乎虚堂。莫不景福氤氲,嘉贶’集,驰声南董,越响《云》《韶》。粤我皇帝之君临,阐大方,抗太极,负凤邸,据龙图。不言行焉,摄提建指,不肃清焉,喉铃启闭。括地复夏,截海翦商,就望体其尊,登咸昌其会。绵区浃宇,遐至迩安,腾实飞声,直畅傍施。无体之礼,威仪布政之宫,无声之乐,缀兆总章之观。上庠养老,躬问百年,下土字民,心为百姓。月栖日浴,热坂寒门,吹鳞没羽之荒,赤蛇青马之裔,解辫请吏,削衽承风。岂止呼韩北场,頫勒狼居之岫,熄慎南境,近表不耐之城。故使天弗爱道,地宁吝宝,川岳展异,幽明效灵。狎素游赪,团膏漱醴,半景青赤,孳历亏盈。足足怀仁,般般扰义,祥祐之来若此,升隆之化如彼。而登封盛典,云亭伫白检之仪,致治成功,柴燎靡玄珪之告。虽奉常定礼,武骑草文,天子抑而未行,推而不有。允恭克让,其在斯乎?七十二君,信蔑如也!故神禽显贲,玄应特昭,白爵主铁豸之奇,赤爵衔丹书之贵。班固《神爵》之颂,履武戴文,曹植《嘉爵》之篇,栖庭集牖。未若于飞武帐,来贺文棕,刷采青蒲,将翱赤罽。玉几朝御,取玩轩楯之间,金门旦开,兼留晕翟之鉴。终古旷世,未或前闻,福召冥徵,得之兹日。岁次上章,律谐大吕,玄枵会节,玄英统时。至尊未明求衣,晨兴于含章之殿。爰有瑞爵,翱翔而下。载行载止,当扆宁而徐前,来集来仪,承轩墀而顾步。夫瑞者符也,明主之休徵;雀者爵也,圣人之大宝。谨案《考异邮》云:“轩辕有黄爵赤头,立日傍。”占云:“土精之应。”又《礼稽命徵》云:“祭祀合其宜,则黄爵集。”昔汉集泰畤之殿,魏下文昌之宫,一见雍丘之祠,三入平东之府,并旁观回瞩,事陋人微,奚足称矣。抑又闻之,不刳胎剖卵,则鸾凤驯鸣;不漉浸焚原,则螭龙盘蜿。是知陛下止杀,故飞走宅心,皇慈好生,而浮潜育德。臣面奉纶綍,垂示休祥,预承嘉宴,不胜藻跃。李虔僻处西土,陆机少长东隅,微臣惭于往贤,逢时盛乎曩代,辄竭庸琐,敢献颂云:

太素式肇,大德资生,功玄不器,道要无名。质文鼎革,沿习因成,祥图瑞史,赫赫明明。天保大定,于铄我君,武义乃武,文教惟文。横塞宇宙,旁凝射、汾,轩物重造,姚风再薰。焕发王策,昭彰帝道,御地七神,飞天五老。山祗吐秘,河灵孕宝,黑羽升坛,青鳞伏皁。丹乌流火,白雉从风,栖阿德劭,鸣岐祚隆。未如神爵,近贺王宫,五灵何有,百福攸同。孔图献赤,荀文表白,节节奇音,行行瑞迹。化玉黼扆,衔环陛戟,上天之命,明神所格。绥应在旃,伊臣预焉,永缉韦素,方流管弦。颂歌不足,蹈儛无宣,臣拜稽首,亿万斯年。

颂成,奏之,高祖甚悦,曰:“我见神雀,共皇后观之。今旦召公等入,适述此事,善心于座始知,即能成颂,文不加点,笔不停毫,常闻此言,今见其事。”因赐物二百段。十七年,除秘书丞。于时秘藏图籍尚多淆乱,善心放阮孝绪《七录》,更制《七林》,各为总叙,冠于篇首。又于部录之下,明作者之意,区分其类例焉。又奏追李文博、陆从典等学者十许人,正定经史错谬。仁寿元年,摄黄门侍郎。二年,加摄太常少卿,与牛弘等议定礼乐,秘书丞、黄门,并如故。四年,留守京师。高祖崩于仁寿宫,炀帝秘丧不发,先易留守官人,出除岩州刺史。逢汉王谅反,不之官。

大业元年,转礼部侍郎,奏荐儒者徐文远为国子博士,包恺、陆德明、褚徽、鲁世达之辈并加品秩,授为学官。其年,副纳言杨达为冀州道大使,以称旨,赐物五百段。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馀人皆称被役。经二十馀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馀人,同善心之议。其馀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后数月,述谮善心曰:“陈叔宝卒,善心与周罗、虞世基、袁充、蔡徵等同往送葬。善心为祭文,谓为陛下,敢于今日加叔宝尊号。”召问有实,自援古例,事得释,而帝甚恶之。又太史奏帝即位之年,与尧时符合,善心议,以国哀甫尔,不宜称贺。述讽御史劾之,左迁给事郎,降品二等。四年,撰《方物志》奏之。七年,从至涿郡,帝方自御戎以东讨,善心上封事忤旨,免官。其年复征为守给事郎。九年,摄左翊卫长史,从渡辽,授建节尉。帝尝言及高祖受命之符,因问鬼神之事,敕善心与崔祖濬撰《灵异记》十卷。

初,善心父撰著《梁史》,未就而殁。善心述成父志,修续家书,其《序传》末,述制作之意曰:

谨案太素将萌,洪荒初判,乾仪资始,辰象所以正时,巛载厚生,品物于焉播气。参三才而育德,肖二统而降灵。有人民焉,树之君长,有贵贱矣,为其宗极。保上天之眷命,膺下土之乐推,莫不执大方,振长策,感召风云,驱驰英俊。干戈揖让,取之也殊功,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革命创制,竹素之道稍彰,纪事记言,笔墨之官渐著。炎农以往,存其名而漏其迹,黄轩以来,晦其文而显其用。登丘纳麓,具训诰及典谟,贯昴入房,传夏正与殷祀。洎辨方正位,论时训功,南北左右,兼四名之别,梼杌乘车,擅一家之称。国恶虽讳,君举必书,故贼子乱臣,天下大惧,元龟明镜,昭然可察。及三郊递袭,五胜相沿,俱称百谷之主,并以四海自任,重光累德,何世无哉!

逮有梁之君临天下,江左建国,莫斯为盛。受命在于一君,继统传乎四主,克昌四十八载,馀祚五十六年。武皇帝出自诸生,爰升宝历,拯百王之弊,救万姓之危,反浇季之末流,登上皇之独道。朝多君子,野无遗贤,礼乐必备,宪章咸举。弘深慈于不杀,济大忍于无刑,荡荡巍巍,可为称首。属阴戎入颍,羯胡侵洛,沸腾碜黩,三季所未闻,扫地滔天,一元之巨厄。廊庙有序,翦成狐兔之场,珪帛有仪,碎夫犬羊之手。福善积而身祸,仁义在而国亡。岂天道欤?岂人事欤?尝别论之,在《序论》之卷。

先君昔在前代,早怀述作,凡撰《齐书》为五十卷;《梁书》纪传,随事勒成,及阙而未就者,《目录》注为一百八卷。梁室交丧,坟籍销尽。冢壁皆残,不准无所盗,帷囊同毁,陈农何以求!秦儒既坑,先王之道将坠,汉臣徒请,口授之文亦绝。所撰之书,一时亡散。有陈初建,诏为史官,补阙拾遗,心识口诵。依旧目录,更加修撰,且成百卷,已有六帙五十八卷,上秘阁讫。

善心早婴荼蓼,弗荷薪构,太建之末,频抗表闻,至德之初,蒙授史任。方愿油素采访,门庭记录,俯励弱才,仰成先志;而单宗少强近,虚室类原、颜,退屏无所交游,栖迟不求进益。假班嗣之书,徒闻其语,给王隐之笔,未见其人。加以庸琐凉能,孤陋末学,忝职郎署,兼撰《陈史》,致此书延时,未即成续。祯明二年,以台郎入聘,值本邑沦覆,他乡播迁,行人失时,将命不复。望都亭而长恸,迁别馆而悬壶。家史旧书,在后焚荡。今止有六十八卷在,又并缺落失次。自入京已来,随见补葺,略成七十卷。《四帝纪》八卷,《后妃》一卷,《三太子录》一卷,为一帙十卷。《宗室王侯列传》一帙十卷。《具臣列传》二帙二十卷。《外戚传》一卷,《孝德传》一卷,《诚臣传》一卷,《文苑传》二卷,《儒林传》二卷,《逸民传》一卷,《数术传》一卷,《籓臣传》一卷,合一帙十卷。《止足传》一卷,《列女传》一卷,《权幸传》一卷,《羯贼传》二卷,《逆臣传》二卷,《叛臣传》二卷,《叙传论述》一卷,合一帙十卷。凡称史臣者,皆先君所言,下称名案者,并善心补阙。别为《叙论》一篇,托于《叙传》之末。

十年,又从至怀远镇,加授朝散大夫。突厥围雁门,摄左亲卫武贲郎将,领江南兵宿卫殿省。驾幸江都郡,追叙前勋,授通议大夫。诏还本品,行给事郎。十四年,化及杀逆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时年六十一。及越王称制,赠左光禄大夫、高阳县公,谥曰文节。

善心母范氏,梁太子中舍人范孝才之女,少寡养孤,博学有高节。高祖知之,敕尚食每献时新,常遣分赐。尝诏范入内,侍皇后讲读,封永乐郡君。及善心遇祸,范年九十有二,临丧不哭,抚柩曰:“能死国难,我有儿矣。”因卧不食,后十馀日亦终。

译文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丧父,由母亲范氏所抚养。许善心自幼聪明,有心智,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忆背诵,博闻强记,被当时人所称道。家里有旧藏图书一万多卷,全都通读涉猎。他十五岁就会写文章,曾呈进书札给父亲的朋友徐陵,徐陵深感惊讶,对人说:“才情格调极高,这是神童啊。”出仕担任新安王法曹。

陈朝灭亡,许善心穿上丧服在西阶下大声号哭,坐在草垫上,面向东方,一连三天。皇上致信慰抚他。第二天,拜任许善心为通直散骑常侍,并赐给他一套衣服。许善心的哭泣极尽悲哀,进房更换衣服,又出来向北站立,含泪拜了两拜接受诏命。第二天才朝见,在殿下俯伏哭泣,悲伤得不能起立。隋文帝环视身旁的人说:“我平定陈国,只得到这一个人。既然能怀念他的旧君王,就将是我的忠臣。”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天借用本部士兵几十人来供自己私下使用,经常用半天也就完了。代理御史大夫梁毗上奏章弹劾他。皇帝此时正将宇文述当做心腹,开始让法吏审查,有一千余人都说被役使。过了二十多天,法官探察皇帝的意思,就说每次使用时间没超过一天,天数虽多,不该全部计算,纵使是事实,也不应追究罪行。那些士兵听说后,改口说根本没有被役使过。皇帝想放过宇文述,让众人说这事的虚实,百官都断为不实。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执仗队伍中抽调士兵私下役使,虽然不满整天,却使执勤守卫有缺,和一般役使部下,情况很不同。又况且士兵大多轮值,分散回归本部,分道追问,不能互相谋议,而供词却相同。现在将近一个月了,才开始翻供,宇文述的罪行很清楚,这怎么能免罪呢!苏威、杨汪等二十多人,附同许善心的说法。其他的人都奏议免罪。隋炀帝同意了免罪的奏议。

宇文化及杀隋炀帝之时,隋朝官员都到朝堂拜谒称贺。唯独许善心没有去。许弘仁骑马跑来告诉他说:“天子已经驾崩,宇文将军摄政,满朝文武都来会集道贺。天道人事,自然有代替终结,关你什么事而竟如此犹豫迟疑?”许善心对他不满,不愿跟他去。许弘仁回身上马,流泪说道:“将军于您全无恶意,您竟自寻死路,岂不痛心吗?”回来告诉唐奉义,唐奉义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派遣士兵到家中将他捉拿到朝堂。宇文化及命人放开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宇文化及目送他,说:“这人太看重气节啦。(或“这个人心中怀有很大的气愤啊。”)”又下令捉他回来,斥骂道:“我好意想放你,你竟敢如此无礼!”那些贼党就拉走许善心,于是杀害了他。时年六十一岁。

等到许善心被害时,他的母亲范氏九十二岁,在治丧事时没有哭泣,抚着灵柩说道:“能为国难而死,我真是有个好儿子啊。”于是卧床不进食,十多天后也去世了。

关于道教它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它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紧密相关。道教与世界宗教也具有共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哲学、历史、文学、神学。如果从哲学方面追寻,道教的指导思想可以追寻到先秦老子时期,从文学、神学角度去发现,那么远古、创始之初的皇帝、广成子都是道教人物。但是这不是事实,想要了解真实的都要从历史角度,各方面文献出发,去寻找社会中道教产生之路没,才有可知道这些。

道教是什么

道教又称黄老道或玄门等,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固有宗教。是中华国人文化催生的,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爱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

据道经记载,道教起于盘古开天辟地,元始立教说法。传至世间则创始于黄帝崆峒问道、铸鼎炼丹,阐扬于老子柱下传经、西出函谷。故以黄帝为纪元计,道历至2014年已有4700多年。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与道合真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道教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军事谋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国民性格、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曾深刻指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当代要论古人语汇中的黄老、道家即是道教。

道教学什么

四大基本经典:《道德经》、《黄帝阴符经》、《周易参同契》、《周易》

道教四子真经:《南华真经》、《通玄真经》、《冲虚真经》、《洞灵真经》

早期经典:《太平经》、《老子想尔注》、《上清大洞真经》、《正一经》、《灵宝经》

修炼经典:《黄庭经》、《心印经》、《坐忘论》、《悟真篇》、《化书》

度人经典:《度人经》、《玉皇经》、《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北斗经》、《玉枢经》

宗师著作:《虚靖语录》、《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话》、《雷说》、《文始真经》、《抱朴子》、《重阳立教十五论》《邱祖全书》、《龙门心法》

劝善经书:《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真经》、《吕祖说三世因果经》、《功过格》、《文昌帝君阴骘文》

相关经典:《黄帝四经》、《六韬》、《鬼谷子》、《墨子》、《河图洛书》、《淮南子》、《孝经》、《吕氏春秋》

早晚功课:《清静经》、《护命妙经》、《度厄真经》、《心印经》、《八大神咒》、《诸真宝诰》、《灵官咒》、《邱祖忏文》、《土地咒》、《祝寿文》、《三皈依》

晚坛功课:《救苦妙经》、《得道真经》、《拔罪妙经》、《诸真宝诰》、《报恩宝诰》、《十二愿》、《结经偈》

由于本作品人物过多,所以只编写大部分重要人物 。 朱元璋(朱重八/明教教主/日月双王/真龙天子/吴国公/洪武皇帝/明太祖)

贫苦出身,父母早亡,年轻时因缘际会与“神棍”刘基(刘伯温)成为莫逆之交,同时失去了恋人巧巧,与元廷亲王罕雷结下了仇恨。之后受军前辈指点在黄觉寺修行,后成为丐帮弟子,数年后执行任务时与成为“再世诸葛”的刘伯温再次相遇,从此奇遇不断,踏上了光复汉族、平定乱世、拯救万民、一统天下的帝王之路。最终推翻元朝,开创了大明王朝,成为一代天骄。

马秀英(白莲圣女/大脚/皇后)

白莲教教主韩山童义女,刘基认为她有母仪天下之命格,腿功高超,与朱元璋不打不相识,爱的轰轰烈烈一发不可收拾,大都比武大会时嫁与朱元璋。之后因朱元璋花天酒地气愤练功导致流产,从此无法生育。

刘基(神棍/再世诸葛/军师/诚意伯)

字伯温,街头算命的穷书生,年轻时因缘际会与朱元璋成为莫逆之交,认为朱元璋具有帝王必备之先天元阳气,后得军前辈指点拜访名师习得飞星九转诀。数年后再次与朱元璋相遇因巧合误入明教月宗总坛使元璋再得后天玄阴气,二气合一成紫气(天子之气),而自己把万象真藏融入自己的大脑,更加确定朱元璋必为结束乱世、一统天下之人,从此辅佐主人公建立基业。最后为了使大明朝稳定而自愿被朱元璋所杀。

徐达(战器传人/开国元勋/魏国公)

关公战器的两名使用者之一,近攻形态。明教日宗弟子,受军前辈、日阳君指点,凭借天赋与努力,成为一流高手,达到“真武”,命运的捉弄使其注定与挚友术赤(蒙古十三翼之一)生死相搏。

常遇春(战器传人/开国名将/常十万)

天真善良,正义勇敢,得军前辈传授神力拳一套,本为土匪,后被朱元璋的英雄气概征服,为其效力。擅长射术,关公战器的两名使用者之一,远攻形态,可发出毁灭魂魄的箭。命运的捉弄使他失控杀死了自己的心上人拉琪(蒙古十三翼之一),遗憾终生。 韩山童(禅功绝顶/神游物外)

白莲教教主,凭借一套神游物外大法练的元神不灭,使用元神附身的方式活跃于各个战场,给元军措手不及的打击,有情有义、英明果断、识人善用,使白莲教成为反元第一大势力,在击杀明教、十三翼的众多高手后,与蒙古十三翼之首苍狼铁木真同归于尽。肉身虽被毁,但因为炼成神游物外大法,所以元神不灭!与前妻湘湘一起施法,让其女韩林儿复活,并附身于韩林儿身上,指导她、教化她、使她在大都之战中练成了多重神游物外大法,成为了绝顶高手。在紧要关头,为搭救元神出窍的韩林儿,与其妻不幸牺牲,元神俱灭。

韩林儿(女扮男装/小明王/悲剧女帝)

韩山童之女,因其母修炼神游物外大法而精神封闭,韩山童死后元神不灭,使其恢复神志。立志继承父业,女扮男装继任教主。自创多重神游物外大法一度使白莲教势力壮大,但因爱上朱元璋手下胡大海、不通世事等原因,人心尽失、功力大减,陷入不可挽救的危机中。为得回失去的功力,掐死自己的女儿,却发现还是一无所获,又得知丈夫胡大海的死讯,无法面对残酷的事实,投水自尽。

刘福通(弥勒圣锁/接龙胜天/再世阿斗/大龙头)

白莲教副教主,为人大大咧咧、不思进取,在前教主韩山童的折磨与教导下渐渐变得努力,最终进入高手之列,更在大都之战中,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惊人力量,打败了丐帮十二生肖——虎。成为白莲教的二把手。有三个貌美如花、多才多艺的老婆。在大都之战时被虎杀死一个老婆。最后更被韩林儿险些出卖,与余下的二位老婆出走海外,过着隐居的生活。

花花大师

白莲教元老,爱养花(食人植物)的老头子。为保护韩林儿元神,在汴梁突围中被王保保所杀。 元廷幕后维护者,继承了先人之名的勇士们,这里的十三翼是第三代。

铁木真(苍狼·铁木真)

第三代十三翼首领,成吉思汗后代,长生天神功达致六合一身境界,在太极玄棺中练成最高境界-血神力,但也受了重伤,命不久矣,最后与韩山童同归于尽。

帖木儿(白鹿·帖木儿)

铁木真第二任妻子,十三翼军师,才貌双全,自幼研习百家之术,通古博今,真心诚意的爱着自己的丈夫——铁木真。因担心丈夫与韩山童决战而判断失误,导致十三翼折损大半。在大都之战中,被赤老温的真情感动,深深地爱上了赤老温。在失去两位心爱男人后悲痛万分,在妲己妖魂的蛊惑下放弃了一切自尊,修炼邪功销魂极乐,在去武当救拉琪的过程中与妲己妖魂同归于尽。

哲别(箭神)

智勇双全的蒙古勇士,是非分明,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与朱元璋比拼箭术,惺惺相惜,成为挚友。然而遭到明教白衣世尊暗算,变成废人,更被生拨活皮,未能实现与朱元璋分出高下的诺言,遗憾而死。

术赤

铁木真长子,资质颇佳、为人厚道、思维敏捷,在其父、其叔战死后,成为最强战力,长生天神功达到血神力的境界。 最后炼成黄祸境界,与好友徐达相博,最后战死,让人惋惜。

拖雷

铁木真次子(帖木儿所生),扎木合义子,自大妄为、下手残忍、刚愎自用,嫉恨兄长术赤,唯独对自己的义父扎木合关爱有加。入关后,与朱元璋大战,遭到连番挫败,屡教不改,直到累死义父扎木合,才痛改前非,数年后在义父的帮助下,练成黑死毒功,回归中原,灭武当,痛击朱元璋势力,以压倒性的优势大败武当,最后被早有准备的刘伯温击败,力竭而亡。

扎木合(毒王)

铁木真义弟,蒙古名医,悬壶济世,妻、儿为中原毒王所杀,从此性情大变,残忍嗜杀,钻研毒功,自创诛神毒经。铁木真为使其保留人性将次子取名拖雷(与札木合之子同名)送与他抚养,果然扎木合对义子无微不至、疼爱有加。最后为救义子拖雷而被杀,死前命令义子把自己变成了活死人。

赤老温

真心诚意地爱着义兄铁木真之妻帖木儿,不敢表白、一蹶不振。之后觉悟,为了保护帖木儿,不断地努力提升自我,武功大进,终于从一条软弱无力的狗变成了一条怒啸苍天的狼。大都时独身力战众高手,在临死之际,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使出了成吉思汗的最强武功——黄祸境界,一举击败众人,对在场翼众留下黄祸的线索后便力竭而死。终于在临死之前,得到了自己一直都想要的东西——帖木儿的爱。

百颜(千面杀手)

精通易容与音乐的暗杀者,自创马头琴战曲(可用声音杀人),武功一般,在十三翼损失大半后离开,易容为元顺帝,利用元廷势力帮助翼众,最后作为元顺帝死于关外大漠。

拉琪(草原歌姬)

天真可爱的少女,身负先天真气,喜欢常遇春,歌声可以鼓舞友军士气,使敌军溃散。最后被拖雷黑死控制住的常遇春活活打死。

合撒儿(风鹰·合撒儿)

铁木真的弟弟,资质最高,隐藏实力,在铁木真牺牲后成为替补指挥翼众,后被张君宝击破丹田,内力不断散失,武功几乎全废,最后利用徐达,让自己被他杀死,激发了术赤的仇恨心,使2人从此反目成仇。

窝阔台(十三/不祥之子/陈友谅/悲剧人物)

被认为是不祥,从小受尽欺辱,直到加入十三翼才发生转变,拥有13个自我,喜欢拉琪。被邪童陈友谅元神附体成为了天完国国主,之后摆脱控制,继续当国主,帮助元廷削弱中原各大势力。最后与常遇春血拼,被扮作百颜的胡惟庸偷袭而死。

王罕、诃额仑(悲剧夫妇)

十三翼中资质最老的2人,是上代十三翼大战明教阴阳法王唯一的生还者,能够使用萨满魂术,摧魂伤魄,破了韩山童的神游物外大法,练成了假的明神武典,以为天下无敌,最后被韩山童利用巨大冰莲的地利破解,战败身死。 阴阳法王

明教前任教主,大战第二代十三翼,击杀11人、重伤2人,虽然胜利缺元气大伤、命不久矣,在一山洞中写下有误导性的假明神武典后便死了。

日阳君

明教元老,自创逆阳神鉴,却走火入魔、发疯杀人,被关入日宗禁地,机缘巧合被朱元璋治好,并收朱元璋为义子,传授其日宗武功。最后被胡惟庸算计,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力竭而死。

白衣世尊

日宗宗主,利欲熏心、机关算尽,暗算师叔日阳君,杀害十三翼哲别,最后被明神武典初成的朱元璋所杀。

世尊之子

利用月宗弟子寒月武习得日月二宗武功,远赴波斯明教总坛,强行成为教主,自以为练成了真正的明神武典,数年后返回中原欲一统天下,一度击败朱元璋,最后却为朱元璋与中原各大高手所败,被假意委身的月影姬所杀,其肉体最后被邪童陈友谅用做飞将战器的凭依物。

黑冠摩尼

月宗宗主,心地善良,但因无法忍受日宗欺压外加月王(朱元璋)援助无期,修炼禁功天狼啸月,从此变成狼人,最后被铁木真所杀。

寒月武

月宗首席弟子,武功出众,为成为后天月王而自杀,月王复活仪式进行到最后关头却被误入总坛的朱、刘二人破坏,使朱元璋成为月王。

月影姬

寒月武的恋人,开始憎恨使寒月武复活失败的朱元璋,造化弄人,最后她成为了朱元璋的小妾,代替无法生育的秀英为朱元璋生儿育女。 张三丰/张君宝/军前辈(天下至柔莫若水/大成若缺)

超级高手、一代宗师,宋朝末年官宦子弟,文天祥将49名聪敏童子的力量注入他体内,与宋帝昺在太极玄棺中修炼数十载。出棺后以军前辈的身份指点过很多有志之士,这些人大都成为反元主力。以张三丰的身份创立武当派,收弟子七名,分别因材施教,人称“武当七侠”。可以改变自己的外貌,外表越老,功力越高。武功已达武学最高境界--真武。

武当七侠

宋远桥:首席弟子,精通道术。为十三翼拖雷所杀。

俞莲舟:二侠,轻功高手,为王保保所杀。

俞岱岩:三侠,张翠山的夫君。一身硬功,幼年时身体吸入金刚石精华,造就一副金刚石身。

张松溪:四侠,张三丰武功最强的弟子,深得太极拳精要,使用只能防守的小太极拳力战妲己、陈友谅两大妖魂,张三丰称其为最接近真武境界的弟子。在于恩师对战宋帝昺时习得真正的太极拳。

张翠山:五侠,医剑双绝的美女,张三丰唯一的女弟子,俞岱岩的妻子。

殷利亨:六侠,实际年龄最小,但是入门早,所以排行老六。精通数术,善布阵法,为十三翼拖雷所杀。

莫声谷:七侠,柔劲高手。为十三翼拖雷所杀。 王保保

又名扩廓帖木儿,元廷大将,得铁木真指点长生天神功,自创万夫长生天,改进数次仍屡战屡败,于是利用十三翼王罕夫妇等万人魂魄修炼萨满魂术,创出万魂长生天。

脱脱(懦弱宰相)

元廷宰相,内政才能优秀,但是性格软弱,不会武功,想借大都比武大会收买人心,却适得其反,是元顺帝被高丽人杀害,精神几近崩溃。后百颜易容代替元顺帝,继续为元廷尽着宰相的职责。

罕雷

蒙古亲王、重臣,其弟污辱巧巧被朱元璋所杀,为报仇天涯海角追杀元璋。受铁木真指点长生天神功,自创金刚霹雳劲。大都比武大会时被用计诱出,遭朱元璋、徐达等人合力诛杀。 宋帝昺

宋朝最后的皇帝,文天祥同样将另外49名聪敏童子的力量注入他体内,精通天子武学,实力深不可测,杀死陈友谅元神。曾一度将朱元璋逼入困境,后因朱元璋之子朱棣一番话而不再介入斗争,回到玄棺之中。

李善长

朱元璋手下谋士,明朝开国功臣,自称儒者,实则明儒暗法。精于策略,嫉恨刘基,想方设法排挤。最后被朱元璋所杀。

胡惟庸

李善长弟子,阴险狡诈、左右逢迎,精通巫蛊术,害死日阳君、洪大龙。明朝立国后专横跋扈、大兴党狱,最后被朱元璋所杀。

蓝玉

武当派弟子,渴望出人头地,后成为朱元璋部将,后被常遇春托付使用飞将神器,为人见风使舵。

洪大龙

丐帮前任帮主义子,为人侠肝义胆,朱元璋的好兄弟。看不惯丐帮弟子助纣为虐当汉奸,使丐帮分裂为净衣、污衣二派。在大都地下水道力战元廷、净衣派众高手,后被伪装成丐帮弟子的胡惟庸杀害。

张士诚

沿海巨商,自称张九四(皇帝乃九五之尊,意为只差一步便可称帝)。开始与民同甘共苦、深得民心,后来在刘基和沈万三的帮助下得到了天翔五灵之一的聚宝盆宝藏后便身居宫中,整日享乐、不思进取,最终因无法对抗朱元璋军势而悬梁自尽。

小玲珑(猪耙)

表面上是丐帮第一肥女、十二生肖之一,实际是道门中地位最高的神秘人物,真是样子是一个娇小的女孩,能够使用称为玲珑道法的道术,平时跟在身边的小猪桃王可以变成相当恐怖凶狠的巨猪。与刘基是命中注定的夫妻。

张士德

张士城弟弟,在张士城因聚宝盆宝藏享乐时,独立撑起大周。武艺高于张士诚,曾设计离间韩林儿与刘福通,与元军合理攻破白莲教。最后与徐达决战,使徐达领悟“真武”。

 ○许善心

 许善心,字务本,高阳北新城人也。祖懋,梁太子中庶子,始平、天门二郡守、散骑常侍。父亨,仕梁至给事黄门侍郎,在陈历羽林监、太中大夫、卫尉卿,领大著作。善心九岁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诵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家有旧书万馀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谓人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王法曹。太子詹事江总举秀才,对策高第,授度支郎中,转侍郎,补撰史学士。祯明二年,加通直散骑常侍,聘于隋。遇高祖伐陈,礼成而不获反命,累表请辞。上不许,留絷宾馆。及陈亡,高祖遣使告之。善心衰服号哭于西阶之下,藉草东向,经三日。敕书唁焉。明日,有诏就馆,拜通直散骑常侍。赐衣一袭。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伏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是我诚臣也。」敕以本官直门下省,赐物千段,皁马二十匹。从幸太山,还授虞部侍郎。

 十六年,有神雀降于含章闼,高祖召百官赐宴,告以此瑞。善心于座请纸笔,制《神雀颂》,其词曰:

 臣闻观象则天,乾元合其德,观法审地,域大表其尊。雨施云行,四时所以生杀,川流岳立,万物于是裁成。出震乘离之君,纪雁司凤之后,玉锤玉斗而降,金版金縢以传。并陶冶性灵,含煦动植,眇玄珠于赤水,寂明镜乎虚堂。莫不景福氤氲,嘉贶'集,驰声南董,越响《云》《韶》。粤我皇帝之君临,阐大方,抗太极,负凤邸,据龙图。不言行焉,摄提建指,不肃清焉,喉铃启闭。括地复夏,截海翦商,就望体其尊,登咸昌其会。绵区浃宇,遐至迩安,腾实飞声,直畅傍施。无体之礼,威仪布政之宫,无声之乐,缀兆总章之观。上庠养老,躬问百年,下土字民,心为百姓。月栖日浴,热坂寒门,吹鳞没羽之荒,赤蛇青马之裔,解辫请吏,削衽承风。岂止呼韩北场,頫勒狼居之岫,熄慎南境,近表不耐之城。故使天弗爱道,地宁吝宝,川岳展异,幽明效灵。狎素游赪,团膏漱醴,半景青赤,孳历亏盈。足足怀仁,般般扰义,祥祐之来若此,升隆之化如彼。而登封盛典,云亭伫白检之仪,致治成功,柴燎靡玄珪之告。虽奉常定礼,武骑草文,天子抑而未行,推而不有。允恭克让,其在斯乎七十二君,信蔑如也!故神禽显贲,玄应特昭,白爵主铁豸之奇,赤爵衔丹书之贵。班固《神爵》之颂,履武戴文,曹植《嘉爵》之篇,栖庭集牖。未若于飞武帐,来贺文棕,刷采青蒲,将翱赤罽。玉几朝御,取玩轩楯之间,金门旦开,兼留晕翟之鉴。终古旷世,未或前闻,福召冥徵,得之兹日。岁次上章,律谐大吕,玄枵会节,玄英统时。至尊未明求衣,晨兴于含章之殿。爰有瑞爵,翱翔而下。载行载止,当扆宁而徐前,来集来仪,承轩墀而顾步。夫瑞者符也,明主之休徵;雀者爵也,圣人之大宝。谨案《考异邮》云:「轩辕有黄爵赤头,立日傍。」占云:「土精之应。」又《礼稽命徵》云:「祭祀合其宜,则黄爵集。」昔汉集泰畤之殿,魏下文昌之宫,一见雍丘之祠,三入平东之府,并旁观回瞩,事陋人微,奚足称矣。抑又闻之,不刳胎剖卵,则鸾凤驯鸣;不漉浸焚原,则螭龙盘蜿。是知陛下止杀,故飞走宅心,皇慈好生,而浮潜育德。臣面奉纶綍,垂示休祥,预承嘉宴,不胜藻跃。李虔僻处西土,陆机少长东隅,微臣惭于往贤,逢时盛乎曩代,辄竭庸琐,敢献颂云:

 太素式肇,大德资生,功玄不器,道要无名。质文鼎革,沿习因成,祥图瑞史,赫赫明明。天保大定,于铄我君,武义乃武,文教惟文。横塞宇宙,旁凝射、汾,轩物重造,姚风再薰。焕发王策,昭彰帝道,御地七神,飞天五老。山祗吐秘,河灵孕宝,黑羽升坛,青鳞伏皁。丹乌流火,白雉从风,栖阿德劭,鸣岐祚隆。未如神爵,近贺王宫,五灵何有,百福攸同。孔图献赤,荀文表白,节节奇音,行行瑞迹。化玉黼扆,衔环陛戟,上天之命,明神所格。绥应在旃,伊臣预焉,永缉韦素,方流管弦。颂歌不足,蹈儛无宣,臣拜稽首,亿万斯年。

 颂成,奏之,高祖甚悦,曰:「我见神雀,共皇后观之。今旦召公等入,适述此事,善心于座始知,即能成颂,文不加点,笔不停毫,常闻此言,今见其事。」因赐物二百段。十七年,除秘书丞。于时秘藏图籍尚多淆乱,善心放阮孝绪《七录》,更制《七林》,各为总叙,冠于篇首。又于部录之下,明作者之意,区分其类例焉。又奏追李文博、陆从典等学者十许人,正定经史错谬。仁寿元年,摄黄门侍郎。二年,加摄太常少卿,与牛弘等议定礼乐,秘书丞、黄门,并如故。四年,留守京师。高祖崩于仁寿宫,炀帝秘丧不发,先易留守官人,出除岩州刺史。逢汉王谅反,不之官。

 大业元年,转礼部侍郎,奏荐儒者徐文远为国子博士,包恺、陆德明、褚徽、鲁世达之辈并加品秩,授为学官。其年,副纳言杨达为冀州道大使,以称旨,赐物五百段。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旦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摄御史大夫梁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馀人皆称被役。经二十馀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纵令有实,亦当无罪。诸兵士闻之,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私役,虽不满日,阙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杨汪等二十馀人,同善心之议。其馀皆议免罪。炀帝可免罪之奏。后数月,述谮善心曰:「陈叔宝卒,善心与周罗、虞世基、袁充、蔡徵等同往送葬。善心为祭文,谓为陛下,敢于今日加叔宝尊号。」召问有实,自援古例,事得释,而帝甚恶之。又太史奏帝即位之年,与尧时符合,善心议,以国哀甫尔,不宜称贺。述讽御史劾之,左迁给事郎,降品二等。四年,撰《方物志》奏之。七年,从至涿郡,帝方自御戎以东讨,善心上封事忤旨,免官。其年复征为守给事郎。九年,摄左翊卫长史,从渡辽,授建节尉。帝尝言及高祖受命之符,因问鬼神之事,敕善心与崔祖濬撰《灵异记》十卷。

 初,善心父撰著《梁史》,未就而殁。善心述成父志,修续家书,其《序传》末,述制作之意曰:

 谨案太素将萌,洪荒初判,乾仪资始,辰象所以正时,巛载厚生,品物于焉播气。参三才而育德,肖二统而降灵。有人民焉,树之君长,有贵贱矣,为其宗极。保上天之眷命,膺下土之乐推,莫不执大方,振长策,感召风云,驱驰英俊。干戈揖让,取之也殊功,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革命创制,竹素之道稍彰,纪事记言,笔墨之官渐著。炎农以往,存其名而漏其迹,黄轩以来,晦其文而显其用。登丘纳麓,具训诰及典谟,贯昴入房,传夏正与殷祀。洎辨方正位,论时训功,南北左右,兼四名之别,梼杌乘车,擅一家之称。国恶虽讳,君举必书,故贼子乱臣,天下大惧,元龟明镜,昭然可察。及三郊递袭,五胜相沿,俱称百谷之主,并以四海自任,重光累德,何世无哉!

 逮有梁之君临天下,江左建国,莫斯为盛。受命在于一君,继统传乎四主,克昌四十八载,馀祚五十六年。武皇帝出自诸生,爰升宝历,拯百王之弊,救万姓之危,反浇季之末流,登上皇之独道。朝多君子,野无遗贤,礼乐必备,宪章咸举。弘深慈于不杀,济大忍于无刑,荡荡巍巍,可为称首。属阴戎入颍,羯胡侵洛,沸腾碜黩,三季所未闻,扫地滔天,一元之巨厄。廊庙有序,翦成狐兔之场,珪帛有仪,碎夫犬羊之手。福善积而身祸,仁义在而国亡。岂天道欤岂人事欤尝别论之,在《序论》之卷。

 先君昔在前代,早怀述作,凡撰《齐书》为五十卷;《梁书》纪传,随事勒成,及阙而未就者,《目录》注为一百八卷。梁室交丧,坟籍销尽。冢壁皆残,不准无所盗,帷囊同毁,陈农何以求!秦儒既坑,先王之道将坠,汉臣徒请,口授之文亦绝。所撰之书,一时亡散。有陈初建,诏为史官,补阙拾遗,心识口诵。依旧目录,更加修撰,且成百卷,已有六帙五十八卷,上秘阁讫。

 善心早婴荼蓼,弗荷薪构,太建之末,频抗表闻,至德之初,蒙授史任。方愿油素采访,门庭记录,俯励弱才,仰成先志;而单宗少强近,虚室类原、颜,退屏无所交游,栖迟不求进益。假班嗣之书,徒闻其语,给王隐之笔,未见其人。加以庸琐凉能,孤陋末学,忝职郎署,兼撰《陈史》,致此书延时,未即成续。祯明二年,以台郎入聘,值本邑沦覆,他乡播迁,行人失时,将命不复。望都亭而长恸,迁别馆而悬壶。家史旧书,在后焚荡。今止有六十八卷在,又并缺落失次。自入京已来,随见补葺,略成七十卷。《四帝纪》八卷,《后妃》一卷,《三太子录》一卷,为一帙十卷。《宗室王侯列传》一帙十卷。《具臣列传》二帙二十卷。《外戚传》一卷,《孝德传》一卷,《诚臣传》一卷,《文苑传》二卷,《儒林传》二卷,《逸民传》一卷,《数术传》一卷,《籓臣传》一卷,合一帙十卷。《止足传》一卷,《列女传》一卷,《权幸传》一卷,《羯贼传》二卷,《逆臣传》二卷,《叛臣传》二卷,《叙传论述》一卷,合一帙十卷。凡称史臣者,皆先君所言,下称名案者,并善心补阙。别为《叙论》一篇,托于《叙传》之末。

 十年,又从至怀远镇,加授朝散大夫。突厥围雁门,摄左亲卫武贲郎将,领江南兵宿卫殿省。驾幸江都郡,追叙前勋,授通议大夫。诏还本品,行给事郎。十四年,化及杀逆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徊若此!」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反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于叔全无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义,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负气。」命捉将来,骂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因遂害之,时年六十一。及越王称制,赠左光禄大夫、高阳县公,谥曰文节。

 善心母范氏,梁太子中舍人孝才之女,少寡养孤,博学有高节。高祖知之,敕尚食每献时新,常遣分赐。尝诏范入内,侍皇后讲读,封永乐郡君。及善心遇祸,范年九十有二,临丧不哭,抚柩曰:「能死国难,我有儿矣。」因卧不食,后十馀日亦终。

 ○李文博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至于教义名理,特所留心。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列士,未尝不反覆吟玩。开皇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检书史,并察己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道衡为司隶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愍之,遂奏为从事。因为齐王司马李纲曰:「今日遂遇文博,得奏用之。」以为欢笑。其见赏知音如此。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遭离乱播迁,不知所终。

 初,文博在内校书,虞世基子亦在其内,盛饰容服,而未有所却。文博因从容问之年纪,答云:「十八。」文博乃谓之曰:「昔贾谊当此之年,议论何事君今徒事仪容,故何为者!」又秦孝王妃生男,高祖大喜,颁赐群官各有差。文博家道屡空,人谓其悦,乃云:「赏罚之设,功过所归,今王妃生男,于群官何事,乃妄受赏也!」其循名责实,录过计功,必使赏罚不滥,功过无隐者皆尔。文博本为经学,后读史书,于诸子及论尤所该洽。性长议论,亦善属文,著《治道集》十卷,大行于世。

 史臣曰:明克让、魏澹等,或博学洽闻,词藻赡逸,既称燕赵之俊,实曰东南之美。所在见宝,咸取禄位,虽无往非命,盖亦道有存焉。澹之《魏书》,时称简正,条例详密,足传于后。此外诸子,各有记述,虽道或小大,皆志在立言,美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697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4
下一篇2024-0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