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风流后遗症:临幸宫女惹来国本之争

万历皇帝风流后遗症:临幸宫女惹来国本之争,第1张

一、少年皇帝荒唐事

有一位名叫胡应麟的山人,在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把威名远播的戚继光戚大将军骂得落荒而逃。而另外一位山人,则要用他的正义感,为戚继光讨还公道,为戚继光报一箭之仇。

但是,这件事情还需要暂时放下来,因为他的故事牵扯到了皇帝,我们得回过头来说一说久违的万历皇帝。

在对冯保和张居正进行清算、报复之后,小世宗万历皇帝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三座大山的第一座张居正竟然自行坍塌了,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事情,张先生可是六十岁还不到啊。要摊在严嵩身上,这个岁数还没有入阁呢。第二座冯保,被自己轻而易举地搬去南京,成了一块弃石。而第三座大山母亲李太后,也在自己的嬉笑怒骂中退居二线,不再干预政事。这些赫赫战果,让小世宗万历皇帝十分开心。

这几年,他真正感觉到了做皇帝的快乐,感觉到了做皇帝的权威。但是好景不长,过了不久,万历皇帝发现自己陷入了新的烦恼之中。如果张居正还在世,也许能够帮助他解除这个烦恼。但现在,他要一个人来承担、来排解。那么,万历皇帝遇上了什么烦恼事呢这就要说说他的家事了,因为皇帝的家事总是和国事联系在一起的。万历六年,万历皇帝十六岁,在母亲李太后的主持下,也在当时的司礼监太监冯保和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张罗下,进行大婚,立了一位王姓姑娘为皇后。这位王皇后举止端庄,侍候李太后特别尽心,所以深得太后的喜欢。也由于她的这个性格,小世宗万历皇帝尽管未必很喜欢她,却十分敬重她。但遗憾的是,这位王皇后没有生育。我们刚才说万历皇帝陷入了新的烦恼,就和这个王皇后没有生育密切相关。王皇后没有生育,万历皇帝的其他女人却有生育,女儿不算,他一共有过八个儿子。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出生在万历十年八月,这时,张居正已经去世两个月了。万历皇帝这个儿子的母亲,和皇后同姓,也姓王,但她是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慈宁宫中的一名宫女。根据《明史·后妃传》记载,这名王姓宫女和万历皇帝之间发生的故事纯属偶然,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浪荡少年和一个苦命女子之间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万历九年年末的一天。万历皇帝照例来到母亲居住的慈宁宫请安,见到了这名王姓宫女。后来的事实证明,万历皇帝对这名王宫女根本就没有感情,更谈不上喜欢,但这一天鬼使神差,万历皇帝却私幸了王宫女。而就是这一次的私幸,使王宫女怀孕了。根据明朝的国家制度,皇帝的一言一行,都有文书房宦官做记录,这个记录有个名称,叫作“起居注”。这个制度至少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了,一直传承到明朝。而根据明朝皇家的“家法”,皇帝不管和哪位女性发生性关系,这位女性都可以得到赏赐,文书房的宦官则要把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赏赐的物品,都记录在案。日后一旦有“龙子”诞生,这就是依据。并且,这种事情还要向太后汇报,让太后知道儿子都做了些什么。这样,在理论上可以保证“龙种”的纯正,以防假冒。明朝皇帝的儿子是否有假冒,尚无明确记载,但藩王中却有假冒产品被揭露。当时不到二十岁的万历皇帝,虽然私幸了王宫女,却不想让人知道,也没有赏她物品。所以,虽然文书房宦官记载了这件事情,却没有敢向太后报告。直到太后发现王宫女怀孕,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尽管大家都瞒着,但太后还是很高兴。因为从家事来说,她就要做奶奶了;从国事来说,如果是儿子,皇位就有继承人了,这可是皇长子。

特别是王皇后进宫五年,一点动静都没有,而王宫女的怀孕,说明这不育的责任不在儿子而在儿媳妇。如果是这样,儿子还可以和其他的嫔妃、宫女生儿子,自己这孙子、孙女还有得抱。但是,当太后向万历皇帝询问这件事情的时候,皇帝却顾左右而言它。问急了,干脆耍赖,说没这件事。皇帝的态度,让太后不快。她让人取来“起居注”,让皇帝自己看。铁证如山,皇帝抵赖不了,只好承认。太后见儿子这种态度,知道他不喜欢王宫女,便好言相劝说:“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明史·后妃传》)在太后的干预下,还在怀孕期间的王宫女提前“母以子贵”,在万历十年四月,被封为“恭妃”。四个月后,王恭妃果然生下来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万历皇帝的皇长子,取名叫“常洛”。

二、贵妃生了皇三子尽管李太后说这个长孙的诞生是宗社之福,万历皇帝却因为不喜欢王宫女而对这个儿子心生厌恶。这就使得万历皇帝的这个皇长子、李太后的这个皇长孙朱常洛,和他母亲王宫女一样,注定是生在皇宫、长在皇宫的苦命人。他母亲命苦,是因为皇帝不喜欢;他自己命苦,不但因为他是王宫女的儿子,还因为他接二连三地有了几个弟弟。万历皇帝的第二个儿子、朱常洛的大弟弟也是一位宫女的儿子,由于不到一岁就夭折了,所以他的母亲是谁,现在已经无从知道。问题主要出在充满挑战性的老三身上。万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于万历十四年正月初五,母亲是万历年间的一位传奇女子——郑贵妃。就对明朝的影响而言,万历时期的郑贵妃绝不亚于成化时期的万贵妃。这位郑贵妃比万历皇帝小两岁,是北京大兴人,入宫后不久即封贵妃。这个身份自然比宫女要高得多。关键是,这位郑贵妃不仅有贵妃的身份,还是万历皇帝情投意合的情人,是可以一起阅读作品、讨论人生、有着诸多共同语言并无话不说的红颜知己。万历皇帝爱屋及乌,自然对她的儿子格外疼爱。如果按照现在的遗传学和基因学的理论,郑贵妃的儿子也一定会比王宫女的儿子更加聪明、更加灵巧。事实上,至少朱常洵的身体要比朱常洛好得多。

朱常洛尽管后来继承了皇位,但不到一个月就死了,死时才三十八岁。朱常洵被封到洛阳做福王,五十五岁时被李自成的部下所杀。据记载,虽然被杀时吓得浑身如筛糠,身体却壮实得像头牛。郑贵妃生了儿子,万历皇帝自然欣喜万分,晋封郑贵妃为“皇贵妃”。这皇贵妃的公开身份仅次于皇后,而在万历皇帝心中,郑贵妃的分量比没有生育的王皇后重得多。但是,万历皇帝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给他带来无限快乐和期望的皇三子朱常洵,还有朱常洵的母亲、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郑贵妃,却给自己惹出了无穷的烦恼。万历十四年二月初三,皇三子朱常洵尚未满月,内阁首辅申时行等人就上疏,请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申时行来自当时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苏州,嘉靖四十一年的状元。由于为人友善,又不缺乏灵活性,文章还写得十分漂亮,所以得到前后首辅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的器重,长期在翰林院供职,是一位典型的文化官员,是万历皇帝做太子、做皇帝时候十分敬重的老师。万历六年,申时行入内阁为大学士,并在万历十一年九月,也就是张居正去世后的一年多,接替张四维为首辅,直到万历十九年九月退休,做了整整八年的首辅。申时行做首辅的风格和张居正不同,张居正是凡事认真,雷厉风行;申时行虽然也坚持原则,但更大的特长则是善于和稀泥。

所以在他执政的这些年,人们都觉得政策宽松、心情舒畅。但现在有件事情摆在大学士们面前,任你申时行怎么和稀泥、怎么不得罪人,这件事情却是单项选择。什么问题立太子的问题,用明朝人的话来说,就是“国本”的问题,关于国家的根本和未来的问题。申时行和他的内阁同事们在给皇帝的奏疏中说,皇长子朱常洛从诞生到现在,“五年于兹矣”,已经五个年头了,按照祖制,应该立为皇太子,以定国本。当然,按实际年龄算,皇长子朱常洛这个时候是三岁半,但中国古代的算法却是按照虚岁。这件事情如果孤立地看,申时行等人的请求是十分合情合理的。在明朝的历史上,在正常情况下,皇长子都是在幼年即被立为皇太子的,我们一个一个看:正统皇帝被立为太子时是四个月,成化皇帝两岁,弘治皇帝六岁,正德皇帝两岁,万历皇帝六岁。明太祖戎马倥偬间,才称“吴王”,便立十岁的长子朱标为“吴世子”;明成祖在确定了太子的人选之后,迫不及待地立十四岁的长孙即后来的宣德皇帝为皇太孙。所以,内阁提请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是完全符合祖制,完全合乎情理的。

但是,内阁的这个请求在万历皇帝和郑贵妃看来,却是居心叵测,别有用心。如果说按祖制,这个皇长子从万历十年八月出生到如今,将近四年的时间,你们这些大学士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早不请立、晚不请立,偏偏等到郑贵妃一生儿子,儿子还没满月,你们就请求立太子如果贵妃生下来的是个女儿,你们会不会这个时候请立太子你们这个时候请立皇长子为太子,是否就是针对皇三子、针对郑贵妃的站在万历皇帝和郑贵妃的立场上,这种猜测、这种疑问,也是完全有道理的。而实际上,内阁关于立皇长子为太子的请求,也确实是冲着郑贵妃和她的儿子来的。本来是希望立嫡,但王皇后大婚 了,没有生儿育女,眼看是不能生育了。既然不能立嫡,只得求其次,立长。如果郑贵妃这个儿子不生,或者生下来的是个女儿,这立太子的事情也确实可以缓一缓。因为这皇长子朱常洛,不仅母亲身份低,而且自己身体也实在过于羸弱。话虽如此,但双方都不能把事情挑明,都只能是打太极拳。所以,万历皇帝很客气地拒绝了内阁的请求:“元子婴弱,稍俟二三年举行。”皇长子身体不太好,等他长大一些,身体好一些,再立为太子也不迟。但内阁对皇帝的说法并不赞同,所以两天后再次上疏,只是偷换了一个概念。万历皇帝的意思是皇长子身体羸弱,如果过两三年没有意外再行册立也不迟。而内阁的第二次关于立太子的奏疏,则把事情理解为册立仪式,说皇长子虽然身体不是太强壮,但在宫中不过接受一个册立文本,在文华殿不过出席一次册立仪式,如此而已,这样轻微的活动怎么可能损害皇长子的健康呢皇长子再羸弱,也不可能连这么小的运动量也扛不住啊。

三、国本之争揭序幕见内阁和皇帝之间就国本问题反复讨论、议而不决,一贯敢于向皇帝提意见的言官们出动了,万历时期的国本之争,由此拉开序幕。户科给事中姜应麟率先上疏,疏名是:“正名定分国本所以安、别嫌明微君道所以正”。对于万历皇帝和郑贵妃来说,姜应麟这个奏疏的疏名就取得十分恶毒。《论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姜应麟以《论语》为自己立论的依据,指出:第一,皇上封郑贵妃为皇贵妃,是名不正言不顺。因为郑贵妃虽然贤惠,但她只生了皇三子,而王恭妃却生了皇长子,那才是国家的根本。皇上怎么能够厚此薄彼、轻重不分呢第二,皇上以皇长子身体不健壮为由缓立太子,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立嫡立长,却从来没有听说过立强立壮。第三,正是有这么多的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不管背后有何背景、有何企图、有何策划,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如果皇上不把这些应该明白的道理弄明白,而是另有算盘,那你这个皇上做得也不地道。在指出了皇帝的种种不是之后,姜应麟为皇帝出主意说,皇上想让郑贵妃晋封皇贵妃名正言顺,其实也很简单,做两件事情就够了。第一,晋封郑贵妃为皇贵妃的同时,也晋封皇长子的母亲王恭妃为皇贵妃,并且,排名应该在郑贵妃之前。

第二,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把这个国本定下来,其他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姜应麟的这个奏疏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皇帝和贵妃有何谋划、有何企图,但比挑明更狡猾、更歹毒,其实把万历皇帝和郑贵妃此时已经想到的和暂时还没有想到的所有谋划、所有企图统统阻断,万历皇帝自然十分恼怒。《明史姜应麟传》记载了皇帝见到奏疏时恼怒的状态:“帝震怒,抵之地,遍召大珰,谕曰:册封贵妃,初非为东宫起见,科臣奈何讪朕”我册封郑贵妃为皇贵妃,与立太子毫无关系,这姜应麟凭什么如此嘲弄我经过司礼监众太监的反复劝说,万历皇帝才稍稍消气,把姜应麟贬往“极边”任杂职。但吏部的官员却糊弄了皇帝,姜应麟只是被贬谪到山西大同府广昌县任典史。这个万历皇帝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广昌县,也就是现在河北省的涞源县,距离北京虽然不能说是近在咫尺,却也不十分遥远。姜应麟上疏的第二天,吏部员外郎沈璟上疏,说的事情和姜应麟一样:第一,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第二,王恭妃至少应该和郑贵妃享受同等待遇,并封皇贵妃。由于沈璟行文没有姜应麟那样狡猾、那样歹毒,所以只降三级。接着,又有一批官员纷纷上疏,或请求从宽处置姜应麟,或请求并封王、郑二妃,更多的则是呼吁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

万历皇帝统统予以驳回。虽然如此,姜应麟等人付出的代价却得到了超值的回报。缺乏政治经验的年轻皇帝落入了老奸巨猾的文官们的圈套之中。万历皇帝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没有其他想法,情急之下,连续下了几道谕旨,既为贵妃开脱,又为自己表白。皇帝说:“贵妃敬奉勤劳,特加殊封。立储自有长幼。”(《明史·姜应麟传》)“我朝立储,自有成宪,岂敢私己意以坏公论。”(《明神宗实录》卷171)封贵妃和立太子是两回事,立太子应该长幼有序,这是大明朝的国法,朕怎么敢擅自改变呢正是这几道谕旨,万历皇帝等于把自己和自己心爱的女人、疼爱的儿子的后路阻断了。此后凡是请求立皇长子为太子、反对郑贵妃蓄谋立皇三子为太子的,都以这几道谕旨为杀手锏,都可以用这个杀手锏对皇帝和贵妃进行道义上的谴责。就在万历皇帝被这个国本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之时,有人不合时宜地跳了出来,给他增加了新的麻烦。这个人就是郑贵妃的父亲,郑承宪。郑承宪向皇帝上了一个奏疏,请求一件事情,一件拎起来很大,放下来就不是一回事的事情。郑承宪要求朝廷给他已故父亲一个“恤典”,也就是给一个相当于某一级领导干部的待遇。因为这个待遇定下之后,死者的坟墓占多大的地方、墓碑用多大的尺寸、悼词用多高的评价等等也就决定了。

当然,所有在死人身上做的文章,都是为活着的人服务的。不仅如此,郑承宪的请求还寻找了一个参照物。以什么为参照呢以当今皇后王氏的父亲的待遇。这个要求也太不懂事了吧。但这或许是郑氏父女的一种试探,试探皇帝的态度,试探官员们的反应。文官们毫无疑问对这个请求予以抨击。因为这个要求在提醒人们,这个郑贵妃不仅想让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而且时时在惦记着皇后的位置。所以,礼部毫不留情地驳斥了郑承宪的请求,并且要求皇帝降旨问罪。万历皇帝的态度也试出来了,他虽然没有答应郑承宪要求的待遇,却破例赏了五百两银子,让郑承宪为父亲购买坟地。当然,皇帝的态度招致了言官新一轮的批评。不管万历皇帝如何信誓旦旦地不断承诺,说自己将按照祖宗的制度,立嫡立长,决不干废长立幼的事情,但文官们就是咬住青山不放松:国本不立,国无宁日。而且人们认定,皇帝迟迟不立太子,就是为了给郑贵妃的儿子留下位置。因此,皇长子一天不立为太子,他们就一天不停止对郑贵妃、对郑氏家族的攻击。

四、难过太后关对付喋喋不休的外廷文官,仅仅是万历皇帝面临着的一层烦恼,更大的烦恼来自后宫。因为万历皇帝和郑贵妃所更难面对的,是看上去早已不管事情的李太后。文官们的奏疏他可以驳回,可以不理睬,但这个太后却躲也躲不过。这一天,皇帝来慈宁宫侍候,太后又问起外面闹得沸沸扬扬的国本的事情,问皇帝为何迟迟不愿册封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皇帝摆出了应付文官们的理由,如皇长子身体不好,想稍稍缓一缓。也许还有其他的理由,如皇后还年轻,未必就一定不能生育,如果能够等到嫡子,那不是更好的事情吗但这些都说服不了太后。情急之下,皇帝说漏了嘴。诸位听听看:“彼都人子也。”什么意思当时内廷把宫女称为“都人”。万历皇帝的意思是,这个皇长子不过是宫女的儿子,怎么能和郑贵妃的儿子相比,怎么能够立为太子呢但就这一句话,却犯了忌讳,还把自己也绕了进去。原来,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本来也是裕王府的一名宫女。只是因为生了太子朱翊钧,而这个朱翊钧又做了皇帝,成了万历皇帝,所以这个李宫女才成为李太后。所以,李太后闻听皇帝说皇长子是都人之子,勃然大怒,狠狠地说道:“尔亦都人子!”别以为自己了不起,你也是宫女的儿子!就这一句话,骂得万历皇帝“伏地不敢起”(《明史·后妃传》) 。

李太后是坚定不移的立储以长的倡导者和维护者,她从自己的身上得到经验,只有儿子有出息,做母亲的才能扬眉吐气。她的强硬态度,不仅仅是因为皇长子的母亲王宫女是自己慈宁宫的宫女,也不仅仅是因为同情王宫女这位弱者,还因为自己和王宫女同病相怜,因为自己就是曾经的宫女。不仅如此,李太后的这个态度也是在保护对她恭敬有加但没有生育的王皇后,如果郑贵妃的儿子被立为太子,这个皇后的位置可能也要发生变化了。那么,王皇后的态度怎样虽然对任何事情都不明确表态,但在国本的问题上,王皇后却有明显的倾向性。作为皇后,她当然不希望后宫有任何人逼近她的地位。这个郑贵妃已经被封为皇贵妃,离皇后只差一步。如果皇贵妃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她这个没有生育能力的皇后岂不是任人宰割这位看上去很贤惠、很与世无争的王皇后,用她的无声和冷漠来压制竞争对手。而且,她的贤惠、她的与世无争,也深得太后的怜惜。即使不为王宫女,仅仅是为着这位贤惠的儿媳妇,太后也要粉碎皇贵妃觊觎皇后位子的企图,要粉碎皇贵妃的儿子觊觎皇位的企图。以郑贵妃的聪明伶俐,对压在自己头上的这两个女人的心思不可能不清楚,也不可能不去讨好太后和皇后。但出于感情上的因素和利益上的考虑,郑贵妃显然不可能在太后和皇后那里得到支持。宫里宫外的这种态势,使万历皇帝十分不开心。如何在外廷咄咄逼人的攻势和太后冷言冷语的嘲讽中,保护好郑贵妃及其子朱常洵的利益,成了长期困扰万历皇帝的一大心病。但是,在李太后的余威之下,万历皇帝既无逼退皇后王氏另立宠妃郑氏的手段,又无不顾舆论压力强行废长立幼的气魄,只是与郑贵妃一道,消极与外廷对抗、与太后周旋。真是一场欢喜一场愁。

郑贵妃生儿子,本来应该是欢天喜地的事情,但谁也没有想到,后来竟然演绎成了明朝的国本之争。明朝将要随着这场争论的持续而折腾下去,直到以悲剧告终。那么,因为这场欢喜而产生无穷烦恼的万历皇帝怎么办他选择了消极抗争,选择了尽可能逃避。怎么逃避往哪里逃避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喜欢暗访的皇帝寓言故事,欢迎阅读!

 话说古时候,有一位皇帝,这一天,闲来无事,便躺在床上休息,可能是月光太亮,也可能是皇宫里的皇室御狗打架的声音太大。皇帝一时之间没法入睡,所以,无所事事的皇帝决定思考。

 皇帝想,我身边到底有多少人是忠诚可靠的呢?

 原本这样的问题,皇帝只是准备随便想想就睡觉去了,可是皇帝细想下去,忽然发现,这是个挺严肃的问题,一个位于权势与财力顶点的人,同时也会是集万千嫉妒于一身的人,如果身边人不忠心,后果很严重。

 皇帝想,这些不忠心的人,很可能乘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潜入卧房,把我的被子掀掉,害我伤风感冒,也可能在上玉膳的时候,先吐几口口水再端上来。

 皇帝越想越紧张,于是他决定就“谁是对皇帝最忠诚可靠的人”这样一个问题,做一些深入的了解。

 皇帝立即爬了起来,把一名他认为最忠心的内侍小枫子招了进来。皇帝说:“小枫子,有个问题,朕想问问你,你需要从实回答。”小枫子回答说:“皇上有话,小枫子一定据实回答。”

 皇帝问:“小枫子,你对朕忠心吗?”小枫子一愣,随即用万分虔诚的语气说:“小枫子对皇上的忠心日月可鉴,小枫子愿意为皇上粉身碎骨。”

 此时此刻皇帝的心中被一种温暖包围了,他对小枫子的回答非常的满意,因为根据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裴施主的理论,对人生而言,生命是仅次于自由与爱情的第三重要元素,而对于小枫子这种不能拥有自由与爱情的皇宫内侍来说,生命实际上是他最宝贵的东西。

 而在刚才的那一刹那,小枫子几乎没有犹豫就表示,他愿意用自己最重要的生命来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忠心。皇帝的心底湿润了,感动的泪水在他心中流淌,即便他是一个高高在上,不可轻易暴露自己情感的君王,但还是被这种直接且朴素的表达感染了。

 皇帝笑眯眯地说:既然是这样,小枫子那就用头去撞大殿的柱子,来表示对我的忠诚吧。皇帝忍住让自己不笑,因为这句话当然是一个玩笑,好像小枫子这样一个忠心又优秀的内侍,皇帝怎么可能让他去死呢?

 在皇帝的计划中,在小枫子义无反顾地冲向柱子后,当他的头距离柱子还很远时,皇帝便会制止他的动作继续进行下去。皇帝知道自己的玩笑有些残忍,但残忍能让他体会到那种特别乐趣,所以他决定继续下去。

 小枫子没有动,他低下头,再抬起头时,已是满脸泪水。皇帝知道这是诀别的泪水,他强行保持着冷漠的样子,而此时,他的心中情绪早被这份感动侵袭了。

 小枫子“咚”的一声跪在地上,他对皇帝说:“皇上,饶命呀,我家里还有八十岁的老母,请皇上念在小枫子多年??(此处省略一万字)”

 皇帝清晰地听到自己“呃”了一声,他忽然觉得自己真的是很失败,皇帝无力地抬起手,让小枫子先行离开。皇帝叹了口气,他心想,看起来自己表白说会效忠皇帝的人,其实也是不靠谱的。

 皇帝回到后宫,在皇后的面前来回踱步,他的心中依然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怎么样才能找到对自己忠心的人呢?

 忽然一道灵光在皇帝心中闪现,皇帝开心地大声说:想找到这样的人,我可以在皇宫里进行暗访呀。

 这时候,一直沉默的皇后忽然问皇帝:“皇上,那么你打算怎么样去进行这次暗访呢?”

 皇帝说,当然是换上内侍的服饰,然后,混在他们其中,再伺机打探大家对皇帝的看法。

 皇后举起手,用疑惑的声音说:“皇上,臣妾想和皇上探讨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皇帝说:“但说无妨。”

 皇后说:“我想问皇上,身为皇宫之中,唯一一个长胡须的男人,皇上在暗访的过程中,如何去掩盖自己飘逸不羁的美髯呢?”

 皇帝又清晰地听到自己“呃”了一声,皇帝说:“这个问题好像确实没有考虑过呢!”

 皇帝歪着头,想了又想,他叹了口气说:“看起来只好放弃这种微服私访方式,退而求其次,在合适的夜晚,我去内侍所居住的卧室外面偷听好了。”

 于是皇帝耐心地等了又等,终于又等到一个月色很亮的夜晚,皇帝又派人用骨头挑拨了宫廷狗狗们之间的友谊,然后潜入了内侍们卧室的窗外。

 皇帝在窗外静静地听着,聊天的两个内侍却在东一句西一句胡侃。开始的时候聊着宫里的伙食问题,聊完伙食后,又开始聊内侍间的人际关系,皇帝越听越恼火,他很想跳到两个内侍面前,大喝一声:“聊重点!”可是他不能,毕竟他在暗访的过程中。

 耐心有了回报,两个内侍开始谈起皇帝,其中一个说:“你知道吗?我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皇帝给我的。”

 皇帝立即捂上嘴巴,努力使自己不笑出声来,要知道,人生最珍贵的评价莫过于有人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给予你最好的评论,那可是最真心。

 但紧接着,另一个内侍却说:“我可觉得不是,我认为人生被命运主宰,我们得到的一切是命运给的,与皇帝无关。”皇帝心情立即从天上回到了地下,他一边往自己的寝宫走,一边想,这个小内侍,实在太差劲了,在这里吃我的,穿我的,身上盖的被子也是我,居然说人生是命运给的。

 皇帝心中虽然有怨恨,但是也觉得犯不着和小内侍一般见识,他觉得此行还是挺有收获的,至少第一个内侍还是挺忠心的,他决定要好好地奖赏一下这个内侍。

 他对支持自己暗访行动的皇后说:“明天我会把这个忠心的内侍叫到你面前,你要重重赏赐他。”皇后点头答应。

 到了第二天,皇帝特意把忠心的内侍叫到身边,拿了半壶酒递给内侍,对他说:你把这酒送到皇后那里去。

 酒传递到内侍的手中,在皇帝与内侍的手互相触碰的那一刹那,两人同时身体微微一颤,这是一次惺惺相惜的触碰。

 皇帝眼波和蔼,因为他面前是一个真正忠心的人,而内侍的激动却胜过皇帝,因为作为一个低级内侍,平日里虽然替皇帝做了许多活,但是这些活通常都是要经过大总管、二总管、三总管转折过许多次才能传到手中,而这一次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接受皇帝的直接命令。

 内侍颤抖地接过酒壶,开心地跑出门,大步地往皇后寝宫跑去,就在此时,内侍忽然感到有些不适,他无意伸手摸摸脸,有些黏黏湿润的感觉,看看自己的手,居然是鲜血,再去摸摸脸,这才发现刚才太过激动,自己居然出了鼻血。

 忠心的内侍不安地站住了,因为以他现在的样子去皇后寝宫显然是不合适了,以皇后的见识,见到了他现在的怪样子也许还不要紧,可是若是吓了太子公主那就是死罪。

 忠心的内侍茫然地站在御花园中,进退两难,恰在此时,他的同屋,也就是那位“命运内侍”经过花园,于是忠心的内侍把酒壶给了同屋的内侍。

 同屋的内侍把酒送去皇后那里,结果当然已经猜到,他得到了重重的赏赐。

 不久之后,皇帝得悉了受赏者竟然不是那个忠心的内侍,他大感意外,而在意外之中,他忽然想起了“命运内侍”那天晚上的话:“人生被命运主宰,我们得到的一切是命运给的。”

 这一次皇帝终于感到了原来“命运内侍”的话也是有道理的。于是皇帝说:“我今乃知佛语为实,自作其业,自受其报,不可夺也。”

 人或许可以改变命运,但命运有时候也会与我们开些玩笑。有些事物即便是努力了,也未必可以得到,不属于你的,也许真的便是不属于你的。期待命运的收获并不一定积极,可如果我们能接受命运让我们失去的,我们便会坦然。

汉武大帝

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

汉武帝在位期间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兴儒学教育。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它独霸中国二千余年。

当时在那个年代是百家争鸣的时期,人人都各有一套理论,人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主张自家反对别的家的观念在封建时期的是引起对立与矛盾根源。

二、第一个兴办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代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政府创办的、正规的高等学府,自汉武设立,历两千余年而不绝,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学生称为“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太学初建时为5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

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三、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

汉武帝在位时,共开拓疆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具体边功:北破匈奴直抵阴山。西北张骞通西域,置河西四郡有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东北置乐浪等朝鲜四郡。西南置西南夷七郡。东南抚东越。南灭南越。设珠崖郡于海南岛。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胡萝卜、葡萄、汗血马、核桃、天马等,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历史意义重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第一个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五、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征和四年(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简介:《溥仪与我》讲述了许多著名艺人新与“劳改队”末代皇帝溥仪相处的小故事,讲了许多溥仪积极参加劳动却不能劳动的笑话:搬砖、砸脚、运煤洒身、火炉烧头发、烧眉毛、洗烟囱时挠胳膊、被迫唱“鬼嚎”等。

谈论他们与皇帝的婚姻。

溥仪是人生中非常不幸的人。他说:“每个婚姻都是看照片登记的,不是自愿的。我对婉容和文秀的记忆是,他们整天吵吵闹闹,没什么感觉。最后文秀在天津和我离婚,1953年在北京去世。但是见到他哥哥的时候,我还是说我很同情她。娶婉容,就是在照片上画个圈,然后娶她,然后怀恨在心!后来她死在了监狱里。和谭玉玲结婚后,我对她很满意,但她被日本人杀了。虽然我已经正式结婚三次,娶了四个老婆,但是我从来没有过恋爱和婚姻生活。他们是我家的家具,他们是名义上的夫妻。他们的遭遇是悲惨的。都是受害者!最后结婚的李,是一个很同情我,很了解我的医务工作者,但我年纪大了,履行不了丈夫的义务。我觉得对不起她!”

杜说,“你真是人精,有老婆。你死了几个?”

溥仪说:“我命不好,运气不好。”

杜说:“你当皇帝不吉利吗?我还能做什么?”

皇帝说:“当皇帝真倒霉!3岁不懂事的孩子会被忽悠。当伍德黑德演奏时多苦啊!”

皇帝说:“我嫁的是李,东北人,一根葱,一颗辣椒心。”太神奇了!"

杜说,“这不是真的。沈醉也嫁了个东北人。她是一个善良善良的人!要不你看看这些家伙,就数一数沈醉的身心健康,看沈醉笑起来,眼睛都小了,哈”

沈醉道:“我眼睛不大。但我妻子是个好人,我很满意,非常感谢她”

话题转到我身上,问我怎么和吴祖光结婚的。我说:“一言难尽。”我像讲故事一样给他们讲。那天下雨了,我们停止了工作。我们聊天的时候,照顾我们的人都停下了工作,去找地方玩了。大家都饶有兴趣地听我讲。皇帝直直地听着,好像听不懂。

杜余明赫尔佐格

杜说:“老浦,你不能理解,一个人的婚姻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有时候是人生的支柱。”!我和妻子一起战斗,一起战斗。这些年来,我的一批孩子都是她培养出来的'

沈醉道:“老浦,你在封建时代的特殊地位,你的婚史,实在太不幸了!看照片结婚太可笑了!你十六岁就娶了婉容和文秀,都加重了你的悲剧!”

皇帝惊呆了,心情变得抑郁。

我想皇帝此刻一定很痛苦。他说:“我们不要谈论过去的历史悲剧。婉容是个才女,也是个美女,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悲伤的死亡,每个人都为此感到难过!皇帝也不可能负责。据说皇帝也是受害者。他不可能是真正的夫妻和妻子一起生活,这也是封建历史造成的。”

大家都烦了,或者问我怎么认识祖光,怎么结婚。我说:“我的婚姻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自己决定的。首先我问他:“你愿意结婚吗?"

皇帝好奇地问:“吴祖光说了什么?”

我说,”他说,“我得考虑一下。这真让我恼火!'

皇帝惊呆了,问:“为什么?”

我说:“可能是因为他没想到吧。他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皇帝说:“真想不到。”

我说:“没想到他会这样回答我。”

皇帝“放火”[S2/]

“文化大革命”发挥了“三大”政策:大鸣、大放、大辩论。起初,墙上贴着海报,所有的墙壁、门和窗户都被盖住了。又发展了。拉绳子,挂在绳子上。绳子,海报读者边走边看,大雪大雨室内。后来发展起来了,地上放了批判重点的海报;这样的大字报都指名道姓,比如:“你老老实实告诉一个反革命,不投降就灭亡!脱不了干系!”这些是批评的主要目标。

我记得我和皇上、杜、沈醉去一家纸厂用纸和墨水画大字报。因为写海报的纸和笔是政府给的,可以随便收。很多人随手拿走公用的纸、笔、墨水糟蹋。

我和皇帝一起走进工厂的大门,皇帝用手指着地说:“你看!哦,天啊!一大张纸和一个大字:走资派!某某,必须低头认罪!”

走进大门,地上贴满了海报,墙上贴满了海报。皇帝手里还拿着烟。见他不敢再说什么,沈醉向皇帝做了个手势,用手指掐灭了香烟。皇帝不懂,拿着烟来回溜达。我小声问旁边的皇帝,“把烟头掐灭!快”皇帝不明白。这时,来了一群衣衫褴褛的男女。他们都刮了胡子。那个叛逆的少年不停地喊:“让开,让开!”

看到这群人,皇帝吓坏了!你的脚退到一边,害怕得发抖,你忘记了手里的香烟。造反派看到皇帝手里的香烟,一把抓过来扔掉,香烟落在了海报上。过了一会儿,地面冒烟,叛逆少年已经护送队伍离开。风从门口吹进来,门上和地上的海报一张接一张,墙角被砖头压着。风一直吹进来,指引着海报,一瞬间,火苗蹿了出来。马上有人喊:“着火了!”有些人正忙着提桶泼水。大家都伸腿跑,皇帝没有。一幕从头到脚都被淹了。

事情发生了,他们开始紧张。过了一会儿,火灭了,大家自然都好了。皇帝心烦意乱,吃不下饭,好像做了什么坏事。他对我说:“新夏风,我相信坦白,卸下包袱是好的,牵连别人就不好了!”

我好奇地问:“老浦,你不是变成新人了吗?还有什么负担?”

皇帝焦虑得脸红了。他搓着手,含糊不清地低声说:“火灭了,但它在这里”

我满不在乎:“以前这事没找我们倒霉的人!想着这些,看着你变成一个健谈的阿姨”

皇帝见我不耐烦听他说话,就沉默了。事发后,我们放了十几捆各种文件,准备离开。造反派看守大喊大叫,训话道:“听着!今天发生了一起纵火案,你们都有问题。溥仪!出来吧!”

皇帝颤抖着站了起来。造反派说:“坦白对你有好处。你吸这个火!”

皇帝摇着手说:“对,是我放的火,不是故意的。是”

小人道:“混蛋!你还在努力证明自己吗?你向我报告说是你吸的烟灰引起的火灾!幸运的是,你没有抓住它。如果抓到了,就得蹲十年大牢!你写张支票!不要写的太深!明天给我!”

后来我问皇帝:“你怎么了?去找麻烦,结束了,跟他表白。什么样的事情?看,看,写个评论。怎么写?”

皇帝说:“恐怕我和大家都绑在一起了。我不敢说我看到很多人抽烟。”当我知道我背着手的时候,我被领导抢了而且扔在大海报上,但是我不敢说。坦白说,我相信它是忠于这场‘文革’的。"

我听了说:“你很忠诚,但忠诚就是运气不好!”

皇帝写了一张午夜支票。十几份手稿被交给了图书管理员。下午和天皇一起倒垃圾的时候,看到天皇写的评语被扔进了垃圾桶。皇帝用手拿起来,打开说:“半夜写的,主要说明不是我放的火。”他们看都没看。他们被扔进了垃圾桶!我还是认真检查自己。"

溥仪和他的弟弟溥杰一起选择蔬菜。

皇帝的印第安纳[/s2/]

“文化大革命”中知识分子的劳动改造。打杂的辞职了,反抗了,当了“领导”。这个单位的所有工作都是我们做的。“领导”有不舒服的时候,找麻烦,天天打架骂人,三角恋。太热闹了,老婆跟“领导”要求离婚,又骂又闹!

我和皇帝一起倒垃圾。先把办公室垃圾和废纸清理到废纸篓里,倒入一个两头有把手的长方形大木箱里。我和皇上接过,一个个走到各个办公室,放下木盒。然后把室内的垃圾和废纸清理到废纸篓里,倒入木箱里,再运出去倾倒。这是日常工作。

我们一个接一个地移动垃圾箱。皇帝在前,我在后。他比我高。他走在前面,我跟着他。突然,他的手举了起来,我毫无防备,于是一箱垃圾掉在了地上。我赶紧抓起烂纸和烟头,扔进木箱。我的手一直很忙。真有趣。皇帝对一切都感兴趣。当他在垃圾堆里看到叠好的内裤和一个长着鼻子和眼睛的小脑袋时,他把它们挑了出来,摆弄着。他问:“你觉得当‘领导’怎么样?你为什么还在玩你的小外套和裤子?他们是在玩还是在工作?”正当皇帝摆弄这些小纸人的时候,造反派首领的妻子突然闯进院子,跳起来双脚大骂:“出来!你不会天天回家说恶心,但你可以表现得像个人!它和野鸡在一起!他还说要一起革命!我和你还没完呢!”这时,我和皇帝赶紧收拾好东西,提起垃圾箱,准备前行。疯女人一边咒骂一边冲进来,撞倒了皇帝。皇帝起不来,女人干脆把木箱扣成凳子,坐在木箱上过马路。皇帝捡起垃圾里的小纸人,开始玩。

被妻子诅咒的义军首领从屋里出来,看见皇帝就大声说:“你在干什么?你怎么把它弄得满地都是?多脏啊!看看你!我还是很开心的。你在玩什么?你以为你是在做梦当你宫里的皇帝!起来,快点!”

皇帝吓坏了,赶紧站起来,低下头,对造反派说:“没错,我是在犯罪!我忘记了我是一个罪人还演反派”

叛军首领说:“闭嘴!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

我和我的皇帝把所有的垃圾都捡了起来,放在木箱里,但是我们不敢发出一点声音。突然,叛逆者的妻子像疯子一样跳起来,创造了一个叛逆者。这时候皇帝不知道怎么躲避,就被夹在中间,推推搡搡。那个反叛者真坏。他抓住机会打他,却不敢打老婆。一切都在皇帝身上。妻子这样看着丈夫,就是打了丈夫和皇帝。皇帝高兴地把画框从两头拉开,劝他说:“别打了,别打了”

大吵一架后,他们夫妻走了。我说:“老浦,别拉他们了。这些人没有人性。我被打得一无所有”皇帝说:“我在拉一群牲口!”他被打得鼻青脸肿,难过地说:“唉,真可惜!”

皇帝口袋里有两张纸。

沈醉,溥仪,杜,在政协后院工作,照顾我。我是中国评论剧院派来支持他们劳改队的。我很高兴去,因为这群人都是善良的男人,我是唯一一个肯定会照顾我的女人。他们也很随意,看管人视而不见。他们工作时间不多,不累。他们还可以在课间随意谈笑,和和蔼可亲的管理员叙旧,和我们聊天。

沈醉喜欢谈笑风生,但他也工作。休息的时候,沈醉对溥仪说:“我们努力工作,吃很多东西,身体健康,有吃有说有笑。”哦,天啊!老浦,你是我们队里最出名的人。"

溥仪笑着说:“屎壳郎上了大船。”

杜惊讶地问:“什么?”

溥仪说:“这是出了名的。”

“哈”大家都笑了。多么有趣的俏皮话!

皇帝笑得前仰后合。他自豪地说:“我们是新人,想说点新鲜的。”

沈醉还嘲讽皇帝:“皇帝不仅仅是文官,还是新文化”

杜慢吞吞地说:“老浦有新文化,是平民。”他娶了一个平民妻子,在北京著名的文化馆和文化俱乐部结婚,去了很多知识分子"

文化俱乐部是当时北京著名知识分子的聚集地,也是欧美同学会的旧址。我也是在这里结婚的。

溥仪和李合影。

皇帝笑了笑,神秘地从制服口袋里掏出两张纸,但又怕大家看,故意避开。他用双手把纸放进口袋。沈醉很热情很开心,小声说:“嘘别这么躲躲闪闪的,让门神看看会发生什么!”皇帝听了,害怕地从口袋里慢慢掏出两张纸。原来万紫结婚时送给他一首诗:

难忘的日子在金匮,末代君王的一生可以得知。

我是说,在暴露了十年之后,当我失去生命的时候。

说到祭坛,你可以讲一个好故事。你的枕头里装满了快乐和树枝。

给西湖贤惠女士的留言,融合了汉族和满族的支持。

回想那一年,我希望能有一个盛大的婚礼,作为新人,清洗我的心,清洗我的骨头。

读秘密,永远相知,共舞,深爱对方。

如果你有自己的金针来检验人生,你也会有一只冷暖银表。

新华社事件超越今昔,红烛照党恩。

当时皇帝最大的安慰就是有了新家,于是把这首诗抄在纸上,作为自己的护身符。那时候最怕写在纸上。看守人一看,说是反动的皇帝给我们看了。我说:“我认识万梅子老师。他是最热衷于写诗的学者”

但是为了这两张纸,真的发生了一些事情。监工注意到了,喊道:“溥仪,你过来!"

溥仪害怕得连门都不敢出。卫兵拽着他的胳膊说:“你写的是什么反动文字?”拿出来!赶紧拿走!'

皇帝太害怕了,不敢回答或移动。我们觉得这个人太老实了,拿出来也无所谓。

看守人问:“你们要赶快揭穿溥仪,不要互相包庇,要结成攻守同盟!他写了什么?为什么不敢拿出来见天日?这一定是反动的!为什么他不敢交出来?”

杜、沈醉等。没什么好说的,大家也都知道。这时,皇帝转过头来看着沈醉,看守人转向沈醉说:“沈醉,你知道他纸上写的反动文字!说出来。快说!”

沈醉真是机智。他说:“这是溥仪的婚礼诗。回想起来,希望能办一个盛大的婚礼,清洗一下自己的心骨,重新做人!""突然,所有人都放松了。守望者面面相觑,点点头,向皇帝伸出手说:“好,拿出来,不然不反动。”

皇帝把它从口袋里拿出来,交给了看守人。管理员把它翻过来,看了看,笑了。他扔到皇帝面前说:“你这个封建皇帝还有点人情味!”守夜人说完就走了。

沈醉道:“老浦,捡起来!”

皇帝不敢动。沈醉帮他捡起来,放进制服口袋。皇帝深深地向沈醉鞠了一躬,说道:“谢谢你,沈**,你真好!”

我们都笑了。大家都拿起了茶碗,却没有摆脱困境。作者:辛

众所周知,古代皇帝身边大多是三千美人,可谓美人如云。但是,即使有那么多美女,也没有哪个皇帝愿意把身边的美女送给下属大臣。但是,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皇帝,把身边的美女送给了一个下属大臣。这位皇帝就是北宋第四任皇帝宋仁宗赵真,而在皇帝身边得到美色的大臣就是被称为“红杏尚书”的宋祁。

宋仁宗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42年,期间国家和平,边疆稳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当宋仁宗的死讯传出后,“京城大罢工,哭了好几天。虽然乞丐小孩在大内前烧纸钱哭”;他去世的消息传到洛阳,市民们也纷纷驻足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弥漫了洛阳的天空,以至于“白日无光”。他的去世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个官员去四川出差,路过剑阁,看到山沟里的女人都戴着纸帽子,在悼念宋仁宗的死。讣告送到北辽国的时候,辽国皇帝也很难过,把仁宗给他的御服作为衣冠冢埋起来,每年祭奠一次。人们路过永昭陵时,在陵墙上写了一首诗:“农民和桑树不打扰老人,却什么也做不了。四十二年如梦,春风吹泪过昭陵。”

宋仁宗慷慨大方,不铺张浪费,自我克制,因此受到古代历史学家和政治家的称赞。也就是北宋大诗人柳永“忍其名,改其名以低吟”。虽然被宋仁宗逐出官场,“为何要低声点名?”柳永反驳说,他是“受命作词”来嘲讽宋仁宗的。但是柳永没有被打死,他的歌词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填得更加放肆,这是不寻常的。所以柳永写了一句话“愿岁月流逝,总有凤凰在天。”也就是说,老百姓希望每年都能看到宋仁宗的仪仗礼仪,看到宋仁宗的风采,全世界人民都支持宋仁宗。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个皇帝,除了宋仁宗,能让柳永这个桀骜不驯的诗人既往不咎,歌功颂德。

有人说“仁宗虽然什么都不会,但是会做官”。宋仁宗爱好很多,即使面对女色,他也能控制住,只是偶尔临摹《兰亭》。做皇帝,做皇帝,应该是一种难得的境界。正是因为宋仁宗有这样的境界,才有了她把身边的美女送给大臣宋祁的浪漫故事。

说到宋祁,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到“红杏出墙满春光。”恐怕没有人知道一首诗。这首诗出自宋祁《玉楼春》:“东城渐入佳境,满眼皱纹浪迎客。绿烟外晓寒轻,春日红杏枝头闹。长大恨小快意,愿爱女儿轻笑,为你捧酒劝夕阳,为花儿留晚照。”这首诗虽然没有摆脱晚唐五代华丽辞藻的旧习,但全诗构思新颖,语言流畅,描写生动。尤其是“红杏满枝头春”的点睛之笔流传甚广,为他赢得了“红杏尚书”的雅号。

宋祁,紫晶,宋湘的弟弟,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仁寿天盛二年,也就是公元1024年,宋祁和他的弟弟宋宁一起晋升进士,《东轩笔录》说宋祁“博学多才”。他在第一个州担任军事推官。在皇帝要求审判之后,他被授予了一个直接的历史博物馆。历龙图阁学士,史馆修订,诰文,工部史,翰林学士。欧阳修同修,

这是不是说‘夜梦不明,题门繁华’?”欧阳修只是笑,宋祁明白他的用意。后来,他写文章不再用晦涩难懂的词了。与哥哥宋琮齐名的宋祁,也被称为“宋二”,在北京赫赫有名。因为宋琦是弟弟,所以叫“小宋”。

有一天,宋祁路过范台街时,看到一队豪华的皇家嫔妃由远及近。他路过的时候,一辆车上的美女刚好掀开帘子往外看,一眼就认出了宋琦。因为宋琦的名气和优雅的外表,京都的大部分美女都将其视为偶像崇拜。宫女激动得忘记了皇家礼仪和自己的身份,惊呼道:“哇,小宋!”这忸怩的叫声让宋琦一愣,循声望去,却发现车帘中一张羞涩而又兴奋的粉脸在那里“幸福地笑着,期待着她美丽的眼睛”。

这件意外的事情让宋琦心情忐忑,浮想联翩。突然,一阵灵感激起了他心中的一股冲动,驱使他一气呵成地吟诵了一首深情的《新唐书》:“画毂雕鞍窄路,心碎绣帘。没有蔡凤身上的翅膀,不可能比翼双飞的齐飞;心似灵犀,情相通。金子做的房子,玉做的笼子,像奔马游龙一样的车。但远在我力所不及的是离彭山几万里的魔山。一首诗《鹧鸪天》,短短几行字,把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绵绵相思的柔情都倾注了进去。虽然借用了很多唐诗的现成句子,但温暖、妩媚、委婉。

宋琦出了新作,而且是一首激动人心的情诗,所以立刻风靡全城。很快,这句歌词,连同背景故事,传到了故宫。知道这件事后,宋仁宗非常好奇:他的嫔妃都住在深宫里。他们怎么会认识宋琪?于是,我开始调查到底是哪个做了“好事”。知道自己闯祸的美人自然心虚,于是主动向宋仁宗告白,说自己在一次皇家宴会上听到过宣翰林学士,身边的大臣都称他为宋祁,所以认识他。那天在街上碰到的时候,我们忍不住叫了一声。

然而,让这位美女没想到的是,听了她的表白后,宋仁宗并没有责怪她,而是马上给宋琪打了电话。先委婉的问一些漫无边际的题外话,然后话题一转到正题,就问宋琦的歌《鹧鸪天》里的女人是哪位美女。这一问不要紧,宋祁立刻把他吓得魂飞魄散,浑身颤抖,就等着为自己的浪漫爱情付出惨重的代价。

不料,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宋仁宗没有责备他,而是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他决定成人,通过宋祁《鹧鸪天》字里的句子说“彭山不远”。后来仁宗皇帝下诏,把爱宋祁的宫中美人赐给了宋祁。在仁宗皇帝的恩宠下,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试想,如果宋仁宗没有宽容和善良,会有这样美好的结局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26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7
下一篇2024-03-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