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惠皇贵妃是乾隆皇帝最爱。从这幅《纯惠皇贵妃像》轴看,作者谙熟解剖结构,人物面部略有明暗,五官十分清晰,鼻子、鼻翼和面颊部分用色彩渲染,表现出立体的效果,又很精确地描绘了肌肉和皮肤的结构;画中的宝座、地毯颇具前后的透视效果,描绘得很准确。这位皇贵妃的肖像在另外的一卷画幅中也可以见到,那就是收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的《乾隆及后妃像》卷(又称《心写治平图》卷)。在始画于乾隆元年的这卷作品中,起首为乾隆皇帝,纯妃则排在第四位。将画卷中的纯妃与这幅画轴中的纯惠皇贵妃两相比较,相貌一样,就是同一个人,只是画轴中所画的贵妃比画卷中所画的年纪稍长一些;两幅作品绘画的手法亦相同。而《乾隆及后妃像》卷已被大家公认是郎世宁的作品,虽然画幅上并没有画家的款印,但是从画幅上明显的欧洲绘画风格,以及其他鉴定因素,可以确认是出自郎世宁之手。同样,表现在《纯惠皇贵妃像》轴上,尤其是对人物的脸部的刻画,亦能发现明显的欧洲绘画风格,二者又极为相似,所以,有同样的理由可以确定这幅画也是郎世宁的亲笔。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纯惠皇贵妃像》轴的衣纹、宝座和地毯部份,用线条勾勒,具有传统中国绘画的特点,应当是郎世宁的中国助手根据郎世宁的稿本着色补绘的。这幅《纯惠皇贵妃像》的装裱还仍然保持着清宫原来的样式,仅仅失去了天杆和地杆。
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生于万历十年。他母亲只是太后的一个普通宫女。万历皇帝虽然结婚早,嫔妃多,但多年未能生育一男半女,着实让太后和朝臣担忧。一天,万历皇帝心血来潮,遇到了宫女王。我没想到这个时候会有未来的朱常洛光宗皇帝。
然而,由于朱常洛出身卑微的宫女,她的母亲和儿子根本不被万历皇帝喜欢,更不用说爱了。朱常洛和她的母亲独自生活在一个寒冷的地方,在恶劣的环境中,她被剥夺了食物和衣服长达十三年。在过去的13年里,母亲王遭受着其他妃嫔的讥讽,而小王子经常受到其他妃嫔的诽谤和行为不端,因此他的生命一直处于危险之中。至于学习和接受教育,那就更不可能了。
然而,朱常洛毕竟是万历皇帝的长子,而皇后并没有生儿子。因此,皇太后和朝中大臣一致支持朱常洛为储君,并敦促朱常洛接受教育和文化。万历皇帝无法忍受大臣和母亲的纠缠,所以他勉强同意让朱常洛搬出监狱去读书。然而,关于的建立,万历皇帝特别不愿意建立,而是希望建立的儿子朱。但是太后和各朝臣都不同意,所以这件事就拖了下来,太子的位置也空缺了很久。
万历二十九年,太后受不了国家再也没有储君的局面,亲自过问万历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不立长子朱常洛?不料万历皇帝嗫嚅道:“他是宫女出身,地位太低。他怎么能当皇帝?”此话一出,太后顿时大怒,当着宫女太监的面大声斥责万历皇帝说:“你别忘了,你是宫女生的!如果常洛不配当皇帝,你配吗?"万历被母亲骂了一顿,立刻无话可说,低着头躲了起来。从此,万历皇帝决定立长子常洛为太子,那年常洛19岁。
最终成为王子的朱常洛仍然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自从十三岁离开母亲后,他再也没能见到母亲,也不敢在父亲面前提起任何关于她的话题。除了母亲和孩子的隔离,朱常洛还应该时刻警惕郑贵妃的谋杀。每天,生活如履薄冰。
万历三十九年,的生母王病重,生命垂危。朱常洛恳求万历皇帝允许他见母亲最后一面。一个离家多年,在冷宫中煎熬了30年的母亲,此刻早已双目失明,因为她经常为儿子哭泣。母子俩痛哭流涕,没过多久,王就咽了气。
万历四十八年,万历皇帝驾崩,时年三十八岁的太子朱常洛终于登基,原因是明光宗。苦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不是吗?不要!就像上帝和他过不去一样。一方面,刚刚登基的新皇帝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努力推行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另一方面,我也很难得到世人的尊重。压了我半辈子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我要去享受美酒和美女。于是,你知道,明光宗很快就被掏空了,越来越虚弱,导致卧床不起。
当皇帝病重,所有的医生都不知所措的时候,鸿胪寺的李成柯给明光宗献上了一颗红色的药丸,并没有说这是能让人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仙丹。光宗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寿命不长,干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拿了两个。他没吃也没关系,马上就完了。太常元年九月二十六日,刚登基29天的新皇帝朱常洛驾鹤西航,年仅38岁。
光宗朱常洛被他的父亲万历皇帝拒绝,因为他出生于一个卑微的母亲。他和母亲在地狱边缘生活了十三年,遭受饥饿、寒冷和讽刺,并多次受到诽谤和诬陷。当其他王子享受着万千宠爱的时候,他连读书写字的机会都没有。好不容易从战战兢兢中走出来当了皇帝,然后立马死掉。唉,皇帝一生只有两个字:憋屈!
在历史长河中,纯妃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她的故事吗接下来我为您讲解。
乾隆十三年三月,乾隆皇帝元配富察皇后忍着丧子悲痛,强颜欢笑带病伺候皇帝和太后东巡,最终病逝于东巡途中。她去世几天后,乾隆就和母亲崇庆皇太后商量好了立娴贵妃为继任皇后;孝贤皇后百日丧期后,乾隆皇帝正式诏告天下娴贵妃为准皇后人选,但乾隆又不想背上寡情名声,于是别出心裁、掩耳盗铃式特设了一个“摄六宫事皇贵妃”名号,娴贵妃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正式行使皇后权力,并在孝贤皇后丧后一周年后行册封礼,孝贤皇后三周年后正式册立为皇后。
当时乾隆后宫之中,娴贵妃虽然位份尊贵,但此时最受皇帝宠爱的是令嫔魏氏,而另一个妃子纯贵妃苏氏不仅和娴妃位份相当,而且还生育了三个孩子,但乾隆为什么选择的皇后人选偏偏是并不很得宠又无子的娴贵妃呢乾隆和皇太后在富察皇后死后第一时间决定了继后人选在清朝官方的正式文件上,娴贵妃被皇帝选为皇后人选是在孝贤皇后百日之后的乾隆十三年七月,但是根据清宫内部档案分析,实际上在富察皇后去世后几天内,乾隆就决定好了继后人选。
第一,根据乾隆朝《国朝宫史》里规定的清宫制度,皇后手下的宫女数目为十个,贵妃位下的宫女数目为八个,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稍有增减。而在记录清宫宫女伙食账单的档案里,就在乾隆十三年三月,娴贵妃位下的宫女数目就从原来的七个一下增到了九个,接近了皇后标准。第二,孝贤皇后三月十二日病逝于德州,乾隆三月十七日回京。三月二十二日,孝贤皇后去世后第十天,乾隆皇帝下旨将养心殿西耳房装修挪至东耳房。养心殿东耳房是皇后居处,西耳房是贵妃居处,东西围房是妃嫔居处。
也就是说最晚在二十二日,乾隆已经决定了继后人选,第三,乾隆十三年四月十四日,乾隆皇帝下旨,提拔娴贵妃侄子讷苏肯为三等侍卫兼乾清门行走。乾隆在孝贤皇后丧期之内忽然提拔娴贵妃侄子,显然是娴贵妃遇到了乾隆皇帝的恩宠。因此,根据这些宫廷档案透露出来的各种细节,很明显,孝贤皇后尸骨未寒,刚去世几天,乾隆和皇太后就决定好了娴贵妃将为继皇后。孝贤皇后去世时,乾隆皇帝春秋鼎盛,刚刚三十八岁,正当壮年,而他的母亲崇庆皇太后也身体康健。
正当盛年的皇帝上有皇太后需要儿媳妇侍奉,下有六宫群妃需要统领,因此乾隆和太后确实都觉得宫中需要有一个皇后主妇,所以皇帝和太后母子俩在册立继后方面没有分歧。皇帝选立继后的话,无非是两个途径,要么通过八旗选秀选取新人,要么从六宫众妃之中提拔一位。八旗选秀是清朝皇室固定的后妃主要来源途径,顺治年间就规定,满洲八旗人家的十三岁到十六岁的少女,必须经过三年一次的皇室选秀,皇帝中意的秀女或被选入后宫为妃嫔、或被指婚给宗室亲贵,皇室挑选剩下的秀女才能由自家自主婚配。
因此,乾隆皇帝如果想通过选秀来选皇后的话,那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夫少妻”了。乾隆即将步入四十不惑之年,而皇后如果才十五六岁稚龄的话,不仅夫妇年龄看上去不般配,缺乏宫廷生活经验的少女皇后恐怕根本达不到乾隆所期待的“与朕敌体”和“侍奉太后、统领六宫”之要求,因此乾隆是断然不会采取这个手段来选立继后的,那他只有从后宫旧人中择一而立。乾隆和太后在最短时间内就敲定了娴贵妃为继后人选,说明娴贵妃各方面的条件肯定是完全符合乾隆期待的皇后要求的。
首先,娴贵妃出身不错。清朝皇帝虽然并不介意册封包衣甚至汉女出身的女子为妃嫔,但在册立皇后时还是要考虑家世出身的,皇后一般都是来自满洲大族。娴贵妃来自辉发那拉氏,她是辉发部贝勒王机砮的后代,隶属镶蓝旗,家族中有三个世管佐领,因此继后出身可谓满洲八旗大族。而当时和娴贵妃同封贵妃的纯贵妃苏氏,虽然诞育了二子一女,但她却是汉女出身,在家世方面就完败于娴贵妃,根本没有立后可能。
第二、娴贵妃是雍正帝亲自赐给乾隆的侧福晋。清朝皇子除了嫡福晋,还可以拥有侧福晋、使女和格格等伴侣,这其中侧福晋地位最不一般,侧福晋一般由皇帝亲自指婚,要由礼部册封、而且有正式的聘礼、婚嫁以及冠服。在雍正十二年的那次选秀中,辉发那拉氏被雍正帝看中,亲自指婚赐给宝亲王为侧福晋,由于“皇考亲赐”这层关系,因此娴贵妃虽然没有生育,但她超越众多生育过子女的妃子,长期位列后宫众妃之首(仅次于皇后和另一位先封的侧福晋贵妃高氏,高氏比富察皇后先逝后,娴贵妃从此为众妃之首)。像乾隆元年初次封后宫时,侧福晋辉发那拉氏首封为娴妃,而出身汉女生育过皇子的乾隆宠妃苏氏就只能封纯嫔,虽然苏氏后来又生了一子一女,并因乾隆宠爱而和娴妃一起并列贵妃,但她的排位始终在娴贵妃之后。而之后宠冠后宫的令妃这时只是个嫔位,还没生育子女呢。
因此,娴贵妃可以说是毫无疑问当之无愧的完美继后人选,所以富察皇后刚死乾隆和太后马上就决定了她是新的皇后。但元配死后不到百日,乾隆皇帝就册立新后的话,可谓薄情寡义。因此虚伪的乾隆皇帝为了避免影响自己名声,别出心裁弄出了个掩耳盗铃的“摄六宫事皇贵妃制度”。他首先明确承认了娴贵妃的准皇后身份,然后表明孝贤皇后刚死、不忍速立继后,但唯恐太后没有得到皇后伺候内心不够舒坦,所以按照明太祖立李淑妃等的成例,册封娴贵妃为摄六宫事皇贵妃,行使皇后权力,一年后行皇贵妃册封礼、孝贤皇后二十七月终丧后行册皇后礼。
不过乾隆用明太祖册李淑妃例为自己辩护,这就有点值得商榷。朱元璋确实是在马皇后去世后立妃管理后宫没错,不过他一没打算再度续弦,二来这是在马皇后三年丧期过后的事,和乾隆在孝贤皇后刚死数日尸骨未寒时就速定继后真的不是一回事。从史料来看,乾隆继后是乾隆皇帝主动而且心甘情愿立的,并非他找借口和网络渲染的是在皇太后的压力下被迫立的,观者当明知。至于乾隆和继后日后决裂一事,那是后话。
乾隆和令妃一共有四个儿子。
1皇十四子,永璐
永璐幼年夭折,没有封号。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中午,皇十四子永璐出生生,母亲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那时是令妃。
乾隆二十五年去世,去世那年年四岁,随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2皇十五子,永琰
永琰也就是嘉庆皇帝。即位以后,改名颙琰。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十月初六日丑时,皇十五子永琰生于圆明园之天地一家春,母亲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那时为令贵妃。
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册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九月立为皇太子居毓庆宫。
第二年纪元嘉庆,正月接受乾隆禅位,即皇帝位于太和殿,时年三十七岁,乾隆帝为太上皇,训政。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亲政。
3皇十六子,没有名字,幼年夭折没有册封
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皇十六子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那时为令贵妃。
乾隆三十年乙酉三月十七日戌时去世,年仅四岁, 随葬端慧皇太子园寝。
4皇十七子,永璘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五月十一日子时,皇十七子永璘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那时为皇贵妃。
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册封为多罗贝勒;嘉庆四年正月晋封为多罗庆郡王。
嘉庆二十五年二月晋封为和硕庆亲王,嘉庆二十五年三月十三日去世,五十五岁。谥号僖。
扩展资料:
令妃比乾隆皇帝小16岁,在乾隆二十一年,也就是乾隆45岁的时候,29岁的令妃娘娘开始了生子之路,一直到39岁十年间一共生了6个孩子,是清朝生育最多的一位妃嫔。
乾隆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皇九女,二十五年皇十五子永琰,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二十七年皇十六子,三十一年皇十七子永璘。
在乾隆三十年皇后那拉氏断发的四个月之后,乾隆帝晋封魏佳氏为皇贵妃,皇贵妃魏佳氏已经成为后宫中名分最高的人。
令妃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史料记载她的孩子,女儿享受的都是皇后嫡出的待遇,儿子除了早夭的,一个做了皇帝,一个做了亲王。
—孝仪纯皇后(家族成员)
一共有17个儿子。
七个没到十岁就去世了,三个长大后很年轻就死了,还有两个儿子被过继给了乾隆皇帝的堂兄弟。
除了17个儿子外,乾隆皇帝还有10个女儿,五个很小的时候就去世,其余五个都长大成人。
扩展资料:
皇长子,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追封定亲王,谥曰安。子二,绵德、绵恩。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纯皇后。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乾隆三年(1738年)薨,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追封循郡王。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封履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皇五子,永琪(1741-1766),封荣亲王,母愉贵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
皇六子,永瑢(1743-1790),封质郡王,母纯惠皇贵妃。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纯皇后,弘历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年二岁。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封仪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皇九子,未命名(1748-1749)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1753)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封成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母继皇后。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1760-1820),即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在此不予赘述。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
乾隆帝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统一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
参考资料:爱新觉罗·弘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