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是张居正的座师,高拱是隆庆皇帝朱载垕的老师,张居正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与高拱曾经是好友,曾立志匡扶江山社稷,可后来张居正却在小皇帝和太后面前打小报告,害得高拱被勒令退休。
他们之间总的关系就是继任者关系,分别先后任职内阁首辅,先是徐阶,再是高拱,最后张居正。三人之间细微的关系错综复杂,都为最高权力而斗争不已。明朝自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后,内阁首辅就是权力最大的文官,有时权力甚至大过以前的宰相。
徐阶是靠斗倒嘉靖朝著名奸臣严嵩父子才得以上位的,他忍辱负重,厚积薄发,处处奉迎嘉靖帝的喜好,修宫殿,填青词,逐步获得信任。趁严嵩被嘉靖帝冷落之际,徐阶抓住时机,一击即中,一举将严嵩父子打倒,登上了首辅的宝座。他提拔学生张居正,嘉靖帝生前未立太子,嘉靖帝驾崩后,徐阶和张居正等人伪造遗诏,使隆庆皇帝顺利继位,避免了一场皇权争夺斗争。隆庆帝继位后,行为荒诞不经,徐阶多次劝阻无效,失望之余上书请辞,获得批准。
高拱在徐阶辞官之后进入内阁,他自恃才高,又做过隆庆帝的老师,根本不把时任首辅李春芳放在眼里,遇事专横,李春芳愤而辞官,高拱继任为首辅。高拱治国理政才能突出,极力促成了俺答封贡,使明朝边境再无战事之忧。力排众议,任用能征善战而又贪婪无度的殷正茂为总督,成功镇压广西土司叛乱。隆庆帝驾崩后,年仅10岁的万历皇帝继位,张居正在小皇帝和两位太后面前打高拱的小报告,将高拱曾在内阁说过的“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改为“十岁孩子,如何作人主。”宣称高拱密谋拥立藩王,皇帝与太后大惊,下旨勒令高拱回籍。
张居正继高拱为首辅,他与司礼监太监冯保联合,又得到李太后支持,军政大事皆出于一身。他主持推行考成法(绩效考核制度),一条鞭法(赋税,徭役皆折合银两),实行多项改革措施,开创了明朝后期著名的万历中兴。可惜,英年早逝,死于首辅任上。他的改革举措触动了权贵阶级的利益,万历皇帝也对他实行的严格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使得张居正死后遭到清算和抄家,追夺一切封赏,差点被毁坟掘墓。
总体来说,徐阶,高拱,张居正虽然为了权力而勾心斗角,但他们都是治国理政的绝佳人才,在他们任首辅期间尽管朝廷中斗争激烈,但明朝的综合国力却是稳步在提升的。他们三人都不愧治世能臣之美誉。
隆庆新政是明穆宗朱载垕统治时期明朝出现的承平时期。
明穆宗统治期间以隆庆作为年号,明穆宗因为即位前一直生活在宫外藩邸,所以较为体查民情,《明史》说他“端拱寡营,躬行俭约”。
明穆宗比较宽容,用人不疑,文有徐阶、高拱、张居正、杨博,武有谭纶、王崇古、戚继光、李成梁。因此果断地清除一些前朝政治腐败和经济积弊,逐步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节流开源,抑制土地兼并。国家政治局面稳定,经济向好发展。还实行一些军事改革,主要措施是整饬武备,核实功罪,严明赏罚,加强训练,巩固海防和加强长城防御能力。
这一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比嘉靖朝后期有了较大的改观,所以后世史学家称其为隆庆新政。
背景
嘉靖帝死后,皇子朱载垕继位,为明穆宗。第二年为隆庆元年。而隆庆帝面对的局面并不乐观:此时的明朝商品经济发展,思想也更加自由开放,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强烈冲击,官风和民风也深受影响。土地兼并严重,民间一片繁荣, 税收却是锐减,而长期的官风腐化,也闹得 效率低下。
尽管隆庆帝在位仅仅六年,却博得了后世史学家的称颂,他的一系列治国新政,被后人称为“隆庆新政”。
政治
隆庆帝是个性格异常低调淡泊的人,执政的最大追求就是垂拱而治,国家大事,基本都是对大臣放手。重大决策都是大臣来讨论,朝堂之上吵得很凶,而隆庆帝表现出奇的淡定。
隆庆帝一上台,就将明世宗信任与宠爱的方士王今、刘文斌等等一并逮捕,下狱论死。他对方士乱国,浪费钱财的恶迹早就恨之入骨,所以一上台就毫不手软的处死了这些人。同时欣赏那些在嘉靖一朝因为敢于冒犯皇帝,劝谏的那些忠臣,例如海瑞,隆庆帝不但没有追究海瑞不尊敬其父的大不敬之罪,反而释放了他,还官复原职,不久又提升大理寺丞。
同时,内阁首辅徐阶和张居正共同起草明世宗遗诏,而明世宗的遗诏,并不是其本人临死前口授的,而是用“遗诏”名义发布的徐阶和张居正的政见。为了拨乱反正,“遗诏”强调了已故皇帝对痴迷道教的错误有所反省,为那些因批评皇帝而遭到惩处的官员恢复名誉和官职,惩处主持玄修的道士,停止一切斋醮活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穆宗皇帝即位,他的登极诏书也是徐阶和张居正起草的,基调和先帝遗诏完全一致,主旨是强调起用因反对玄修而遭惩处的官员,处罚道士,停止斋醮,破格提拔贤才,裁减冗员。嘉靖、隆庆之际的政治交接,徐阶处理得巧妙、妥帖,先是以“遗诏”的形式表示先帝的悔悟,继而以“即位诏书”的形式表示尊重先帝的遗愿,避免了“改祖宗之法”的非难。
隆庆三年(1569年),高拱复出后,力反徐阶所为,重新评价名明世宗,停止不加澄辨的 ,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君臣关系和政治氛围,为进一步改革找到了支点和依据。
在隆庆帝的支持下,内阁首辅高拱开展了整顿和改革,动作最大的当数吏治的整顿。嘉靖时期,明朝官场 ,风气大坏,面对这样的局面,高拱先是严抓考核关,吏部的考核制度更是完善,每个官员每月的情况都要汇总,年终统一考核,不合格就要严办。另外官员的提拔,也改了规矩,鼓励大批非进士身份的官员入仕提拔。同时,地方官员等职务,则交给年富力强的官员,而盐政,马政等以往被人轻视的职务,也格外重视,着力提高相关职务的待遇,并选拔才干。
这样一来,明朝的吏治考核状况,大大扭转。官场效率提速。高拱还任用殷正茂去平定广西地区的韦银豹叛乱。
军事
针对嘉靖朝的边防弊病,明朝内阁提出加强北边防务,修筑加固长城,提高军事防御能力,并结合灵活战略战术的边防新政。着力发展军备边防,而马芳等名将也多次立功,连败蒙古势力,连边防的境内的州县,也都换了精明强干的官员。提高了相关待遇,因此边防逐步稳定下来。
隆庆元年(1567年),给事中吴时来向明穆宗上疏,建议让戚继光、俞大猷等人训练蓟门一带的士兵。但朝议后决定只任命戚继光即可。于是朝廷任戚继光为神机营副将。当时谭纶刚刚在辽、蓟一带募集了三万步兵,又在浙江招募了三千士兵,请求让戚继光对其训练,得到了明穆宗的许可。
隆庆二年(1568年,)谭纶获任命为蓟辽保定总督,负责京畿防务。他再度举荐戚继光协防,自居庸关到山海关,修建防御台三千座,使东北一带防务大大加强。据称谭纶及其部下斩获的敌人首级,数目达二万一千五百。同年明穆宗让戚继光训练蓟州、昌平、保定等地的士兵,总兵官以下的官员都受戚继光的节制。戚继光到任后,时蓟州有总兵郭琥,而戚继光为总理,无法统一号令,于是朝廷将郭琥调走,以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地。又以戚继光前破吴平有功,进封为右都督。时北蛮子侵略青山口,戚继光引兵将其击退。
隆庆四年(1570年)八月,明朝北边有警,高拱以尚书陈希学、曹邦辅,侍郎王遴各率师背城列阵以待;以京尹栗永禄、南都御史护守山陵;又起御史刘焘在天津守通粮,而以总督王崇古、谭纶专征剿无内顾;以侍郎戴才理军饷。由于布置周密,防范严谨,蒙古兵未敢入犯。
经济
参见:隆庆开关
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赴东洋日本、西洋各国贸易,史称“隆庆开关”。 当时虽然倭寇平定,但是海禁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不开海,照此下去,东南还是要闹出事来;开海,就是未被祖制,大逆不道。
平时表现淡定的隆庆帝,做出了一个聪明的决策:依照福建巡抚涂 的奏报,做了一个小小的制度修正:海禁的祖制,表面不动。但是在福建月港,却开放一个通商港口,准许沿海商民从这里走出去,出海做生意。
至此大批的中国商人走出国门,扩展海外市场,大明的商品出口量,更是直线上升。此后,民间对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商品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促成徽商、粤商、浙商、晋商等各地商帮的形成与发展。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开放局面。从开关到明朝结束的70多年间,估计有353亿两,或5亿两白银流入中国,占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以上。全球贸易的2/3与中国商人有关,中国是世界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经济中心之一。
外交
参见:隆庆和议、俺答封贡
明朝谋求与蒙古族建立和平相处和共同发展的关系。当然,国富兵强是前提,和解需要机遇。隆庆四年(1570年)底,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竟然公开向明朝投诚,俺答汗立刻率领大军,在明朝边防地区要人。明朝看出,俺答汗虽然气势汹汹,但是,外强中干,害怕明朝一怒之下杀掉其孙子。因此明朝因势利导,命人与俺答汗谈判。不但封了把汉那吉的官职,还给了大量礼物,双方关系一下子缓和下来。
宣府大同军政长官王崇古运用政治智慧妥善处理把汉那吉投诚,为结束长时期军事冲突和重建和平创造条件。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隆庆和议正式达成: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兄弟亲戚甚至部下也都封了官,双方互开贸易,第二年,正式建立和平有序的贡市贸易关系,史称“俺答封贡”。
明朝与蒙古之间结束了长达二百年的敌对战争状态,这之后六十多年里,明朝北方边疆得以休兵息战,此后双方再未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社会
隆庆帝时期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黄河上,并大胆地提拔了潘季驯,主持了黄河修治工作。
隆庆四年(1570年)八月,潘季驯被任为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总理河道提督军务。他根据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又提出了:“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策。潘季驯主张合流,但为了防御特大洪水,在一定条件下,他并不反对有计划地进行分洪,如在《两河经略疏》中就明确指出:“黄河水浊,固不可分。然伏秋之间,*潦相仍,势必暴涨。两岸为堤所固,水不能泄,则奔溃之患,有所不免。”为了达到束水攻沙的目的,潘季驯十分重视堤防的作用。在束水攻沙的基础上,潘季驯又提出在会淮地段“蓄清刷黄”的主张。
潘季驯治河的成绩是显著的,特别是束水攻沙论的提出,对明代以后的治河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不少水利史研究者和水利工作者都以极为钦佩的心情对潘季驯的贡献作出过很高的评价。
后续
隆庆时期实为大改革的始创期,实为其后万历朝进一步的改革奠立基础和确定政策走向的关键性时期。由张居正总揽大权以主持的万历十年改革,基本上是隆庆时期推行改革方案的合理延续和发展。两者之间的承传和衔接关系是非常明显的。后世史学家鲜明地提出了“隆万大改革”或者“嘉隆万大改革”的观点。
评价
隆庆帝用人不疑,放手让臣子去发挥才能,使得隆庆朝和万历朝前十年成了明王朝国运中兴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比嘉靖朝后期有了重大的改观,使明王朝向一个繁荣时期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万历帝朱翊钧的生母李氏的一生,简直就是小说剧本一样的大女主经历。
李氏的人生路是从王府的宫女开始,逐渐坐到侧王妃、再至皇贵妃,最后坐上太后之位安享晚年。
明嘉靖帝朱厚熜驾崩后,他的第三子朱载垕继位为隆庆帝。在朱载垕还是裕王的时候,他的王府中收了一名姓李的小宫女。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位小宫女得到了王爷的宠幸,怀孕生下了王爷的第三个儿子朱翊钧,她也摇身一变成为了裕王的侧妃。
李侧妃的人生晋级之路才刚刚打开! 隆庆元年(1567年),因为朱载垕的前两个儿子早夭了,李氏所生的朱翊钧成为了皇长子,母以子贵,朱载垕亲御皇极殿,遣英国公张溶、镇远侯顾寰持节,大学士高拱、陈以勤捧册宝行礼,晋封李氏为皇贵妃。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十一日,朱翊钧被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李氏坐上皇贵妃的位置之后,没有恃宠而骄,依然保持温和敦厚,与中宫陈皇后关系融洽。陈皇后因病别居时,李贵妃教育自己的儿子依旧去请安。小朱翊钧每天早早起来,先去给隆庆帝和李贵妃请安,然后去看望嫡母陈皇后,宽慰道: “娘娘寂寞,礼不可旷。” 陈皇后听闻感动不已,每日早晨听到朱翊钧的脚步声,强撑着病体也要坐起来,问问他学习情况,朱翊钧对答如流。李贵妃听闻皇后很高兴,心中也大喜。
隆庆帝朱载垕信任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与蒙古议和,促成 “隆庆和议” ;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称为 “隆庆开关” 。隆庆一朝及万历初年的明朝国运中兴, 社会 较为稳定,经济发展,海内大治,史称 “隆庆新政” 。
可惜,隆庆帝朱载垕没能在皇位上多执掌些年头,因为他沉迷媚药,最终一病不起。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万历帝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小皇帝继位后,嫡母陈皇后和生母李贵妃都成为了太后,两宫并尊。陈太后居慈庆宫,李太后居慈宁宫。内阁首辅张居正以 “视帝起居” 为由,请李太后从慈宁宫徙居乾清宫,为了方便照顾监督小皇帝,等万历帝成年大婚之后再请搬离。
由于万历帝年幼,明朝又一次面对 “主少国疑” 的政治局面,李太后深知自己不能违背祖制—— “垂帘听政” ,必须依靠一位衷心不二的大臣辅佐幼帝,她联合张居正和大太监冯保,罢黜了权臣高拱,保证了皇位更替期间的政治稳定。此后,事实上朝廷大政多取决于李太后、张居正和大太监冯宝。
陈氏成为太后以后,身体渐渐康复了,在慈庆宫悠闲地生活了25年。万历帝朱翊钧为了哄两位母亲开心,设了“四斋”专门上演百戏,演职人员多达200余人,简直是一个大型歌舞团。一到节令,会在乾清宫大设两宫宝座,使贵嫔前导,朱翊钧则一早在云台门下,面北拱手而立。陈太后至景运门,李太后至隆宗门,万历帝居中向北面跪。不一会儿,两宫太后凤舆一齐来到乾清门,万历帝起身,于是宫中王皇后扶陈太后凤舆,皇贵妃郑氏扶李太后凤舆,引导而入。稍微休憩之后,又请升座,万历帝亲自为两位太后献上 美食 。
两位太后享受着皇帝儿子的孝顺,可是与万历帝合葬在一起的两位王皇后,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没能获得幸福。
后妃人生:42年在位最久的皇后,禁止出境的凤冠承载此生代价
后妃人生:临幸开启不幸,从未见过的凤冠是皇孙送的二次入葬随品
在万历帝后入土后300多年之后,他们的地宫被打开了,三人落得尸骨无存的悲惨境遇。1956年,考古工作者欲发掘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为了积累发掘经验,决定在其余12个陵墓中选一座进行试掘,选来选去,万历帝的定陵成为了目标。通过对定陵地宫的发掘,发现地宫后殿摆放着三口巨大的棺椁,万历帝居中,孝端王皇后居左,孝靖王皇后(光宗朱常洛的生母)居右。帝后三人尸体均完全腐烂,仅存骨骼。
1966年8月,因批斗活动,万历帝后三具尸骨被砸得七零八落,又被点火焚毁。三口金丝楠木制成的巨大红漆棺椁被附近农民拾去,还闹出了不少人命。
定陵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此后国家不再允许主动发掘帝陵。
生来就有一颗柔软的心
隆庆皇帝朱载_在位30年。在他那个时代,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吃驴肠。逢年过节,他要吃驴肠,儿子出生,他要吃驴肠庆祝。即使你多次遭受悲伤和叹息,你也必须吃驴肠来缓解你的悲伤。但他登基后,偶然路过皇家餐厅,听到里面驴叫。他打电话给厨师询问,才知道驴肉香肠很残忍。朱载_立即下令,从现在起,永远不要给他做驴肠。之后,他不吃驴肠,直到六年后去世。
一个出生悲惨的孩子。
在明朝的皇帝中,朱载_是童年受到最严重惩罚的人。早年笼罩在他头上最大的阴影是他的父亲嘉靖皇帝,他相信“两条龙永不相见”。
也就是说,如果“真龙”皇帝遇上“未来皇帝”,肯定会惹事。我父亲多次拒绝见朱载_,因为害怕惹上麻烦。甚至当朱载_去询问时,他总是被挡在宫门外。母亲康菲石油公司见不到儿子,不仅死之前见不到最后一面,就连嘉靖皇帝也三年不肯求孝。父亲无情地剥夺了我最后的母爱。
嘉靖的父爱
在当时和后世很多朝臣眼里,嘉靖皇帝对朱载_几乎是不友好的:平日不相见,母亲去世也不办丧事。后来,心爱的儿子和妻子李相继去世,这一丧葬礼仪直接遭到嘉靖皇帝的拒绝。此外,嘉靖皇帝来不及建立一个王子,所以景王,朱载_的弟弟,跳上跳下,致力于王位多年。朱载_无奈,只好默默忍受。
最后弟弟景王被父亲赶出了北京。他死后,嘉靖皇帝下了判决书:这小子一直忙着争皇位,该死。后来,朱载_的儿子出生了,嘉靖皇帝终于淡淡地说了一句:有个皇帝和孙子是件幸福的事。小皇帝的孙子从来没有得到他祖父的名字,直到朱载_登基,他才拥有自己的名字。然而,正是在这些年里,嘉靖皇帝不断地在朱载_身边安排高拱等人才,培养他成为未来的皇帝。
嘉靖四十五年后,病危的嘉靖皇帝终于召见了朱载_。然后死在清宫。据野史记载,嘉靖皇帝临终时流着泪对朱载_说:“父皇不想见你,但道士说我们‘不相见’,所以见了你会伤害你。”不管野史的说法是真是假,嘉靖皇帝三十多年来一直在用最冷漠的方式表达对儿子最深的爱。
父亲和母亲被臭和尚分开了。
皇上太委屈了。
与父亲相比,嘉靖皇帝朱厚_和隆庆皇帝朱载_即位。由于他的合理使用,朝廷人才济济,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外患得以消除,军备得以振兴。他的统治是明朝“龙湾中兴”的开始,得到了后人的认可。
但他自己就是一个被骂过很多次的皇帝。主要有两个内容。首先,他很懒。比如郑,一个帝国,曾经写下奏章,批准了他。他质疑皇帝在位三年,召见大臣?你亲自主持过国家大事的策划吗?你给纪念碑回信了吗?更有*荡的骂。除了他的具体行动,有些官员甚至还抓到了影子。比如御史蔡汝贤就曾说:陛下这两天瘦了不少,想必总是偏爱女人吧。你不能这样。
对于大多数这些纪念馆,朱载_是非常慷慨的。对于大部分,他没有处罚上一届比赛的官员,也没有给予回复。基本上都是“居中”。对于少数例外,比如蔡如仙的追悼会,他专门做了回复。他在回复中说:这两天真的不喜欢贵妃。我真的很瘦,因为我工作很累。
田字银库
朱载_登基后,面临着朱厚_留下的烂摊子。北方鞑靼部落不断入侵,国家财政严重紧张。在他统治初期,国家粮仓储存的粮食只够维持一个月。他即位后所采取的各种措施都为后人所称道,包括停止各种道事活动,带头厉行节约,制止兼并,纠正冤案等。
其中大部分是对朱厚_执政中后期各种错误的补救。他做的两件最重要的事是整顿军备和开放对外贸易。被视为“软弱”、“温和”的皇帝,对军备非常重视。登基后的第二天,他就给明朝九边镇写了一封信,希望各边镇能通力合作,早日取得重大胜利。
也是在他执政期间,日本著名抗日军人戚继光被调往北方冀州,加强北方边防。另一个著名的士兵,李,在他统治的第一年被提升为辽东的连长。隆庆在位第三年,他还在皇宫里举行了明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明朝军备的复兴,真的是从他开始的。
在开放海外贸易方面,朱载_的举措是历史上的“隆庆转型”。表面上看,他并没有违反朱元璋祖传的“无海”制度。他反而在福建粤港开了一个经济特区,允许沿海商人通过这个地方进行海上贸易。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福建粤港发展迅速,被称为“田字东南银都”。更直接的世界意义:西方历史学家认定,从那时到明朝末年,中国获得了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岳刚在欧洲商人的谚语中还有一个外号:银泵。
哈里脾气不好。
朱载_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在富裕的应天地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任命名臣海瑞为应天总督。然后,就出现了著名的“哈里罢官”风波:哈里上台后,遏制吞并,惩罚豪强,兴修水利,实施新政。甚至从内阁退休的老徐杰也彻底破产,最终震动了执政党和反对党。
但朱载_采取了理性的措施:既向海瑞致敬,支持其新政改革,又及时制止了海瑞的过激行为,并将海瑞调至南京储粮,确保了地方稳定。然而,哈利自己也生气了。他不仅辞职抗议,还写诉状指责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官员都是“女人”。
面对如此猛烈的攻击,首辅李春芳真是哭笑不得,不无自嘲地说,“那我应该是个老太婆了”。得知此事后,朱载_还顺带调侃了李夏春芳一句:“国家大事难,你妈也要辛苦了。”
以铁腕手段打击腐败
历史上朱载_最伟大的形象是他的好脾气。往往臣子在他们面前大惊小怪,他却很平静,不生气。但是脾气好的朱载_也有不好的一面。他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腐败。
从隆庆元年开始,官场上掀起了一场整风风暴。不仅大量贪官落马,就连一些没有劣迹却吃素的庸官也被免职。然而,朱载_仍然不满足。隆庆上任第二年的第一个月,朱载_听说很多贪官被免职后立即辞职,下令不仅要追究贪官的经济责任,还要详细清理这些贪官的相关劣迹,并向全世界公布。
按今天的话来说,治不好就臭死了。朱载_不忘敲打那些通过考核的干部。他的教育说:“你可以简单地使用它,你可以覆盖你的宽度。”。你很幸运通过了考试,你将来会做得很好。
我没有向我父亲学习。
官员们经常批评朱载_工作不力。在他执政的六年间,明朝政坛的主要景象是官员们联合起来互相争斗。但是朱载_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有一次他问张,他说,听说
朱载_非常高兴,挥了挥手。是的,让他们打。第四年,隆庆在明朝边境长期入侵鞑靼汗的阿里坦,与明朝商议“朝贡议和”,即明朝封阿里坦为圣人,双方开始贸易,停止战争。
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明朝朝野的震动,支持者和反对者争论不休。大臣们邀请朱载_下定决心。朱载_回答说:你应该讨论一下,然后向我汇报。我不想学秦始皇那样,天天干活,挨骂。
皇帝有点懒。
仁慈的皇帝朱载_的缺点是“懒惰”,他经常批评他的大臣。首先,他经常不上班。他准备“避开朝鲜”,也就是下班了。第二,他们下班后经常偷懒。在朝鲜坐着的时候,他们往往“长得挺好看”“从来不说话”,也就是说,他们变傻了。
按照《国阙》的评价,朱载_和他父亲最大的不同是,他的父亲虽然不在朝廷,但他善于控制朝臣,这让所有人都紧张,即使他见不到皇帝。即使在法庭上,朱载_也经常感到震惊和不安,但大臣们都很放松。
但是与工作相比,朱载_的业余生活非常丰富多彩。首先,他喜欢收集稀世珍宝,到处致敬。他也喜欢亲自检查鉴定真伪。他还罚了财政部官员半年工资,因为珠宝不合格。其次,好色之徒除了密集宠爱嫔妃,还多次在民间选举中示好女性,甚至制造了“诈选事件”:一个叫张晋朝的太监冒充湖北朱载_的选秀女,借此机会赚了一大笔钱,吓得当地百姓纷纷娶女为妻。整整两个月,共骗取银元18万,折合人民币6400多万。
官场的笑柄
朱载_继位时,接手烂摊子的是他的父亲嘉靖皇帝:太仓粮食只够一个月,户户更穷。连南方土匪都发不出工资,只好命令前线士兵自筹资金。从里到外,他们都非常缺钱。陕西省司法厅副厅长姜表达了对此事的关注,同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以前地方官员进京述职,都要讲课。为什么不让地方官拿点钱给朝廷,国库就有钱了?
然而,这使朱载_非常生气。他反而下了一道严令:禁止地方官员以进京为名摊派勒索百姓。想投机倒把的姜被骂后被降职,成了当时官场的笑柄。很多大臣在教育子女时,总是把江作为反面教材。用今天的话说,做官不会太难。
师徒关系很深刻。
朱载_
朱载_最值得信赖的人是内阁大学高拱学院。高自时代起就在皇宫里做官,他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关系。高拱登基之初,被徐阶罢官,退居二线。朱载_还专门派了他最亲近的太监陪伴他,照顾高拱的日常生活。
一年后,高级工程师复职。当高拱来的时候,皱着眉头的朱载_会很高兴。他常说,我相信会有办法的。
六年正月,染重莲,召侍郎高拱、张。面对身患绝症的皇帝,两位大臣泪流满面,但朱载_特意把高拱叫到身边,张开双臂,对着高拱苦笑。“你看,老师,我身上从来没有疤痕。”然后朱载_抱着病体,带着两位大臣去检查乾清宫。一路上,张紧紧跟随,高拱牵着手走在前面。
回到寝宫之前,按照惯例,皇帝要休息,大臣要离开。然而,张却推辞了,但他还是握着高拱的手,对高拱说了声“送行”。说这话的时候,国君和大臣都热泪盈眶。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对难得的相知终生的王公大臣。
赢得了何
还有朱厚_和朱载_,他们父子,他们的执政成就可以从他们去世时官民的态度上看出来。朱厚_死后,根据明代人的记载,民间甚至自发放鞭炮庆祝。没有朱载_。当坏消息传来时,许多大臣都哭了。
高拱听了遗诏,当场泪流满面,出了宫门。他忍不住哭了。曾经写过奏章骂他的詹阳丕,哭晕在家里。在他统治初期,河北肃宁县人民通过他的政令归还了宦官占据的土地。他死后,肃宁地方官民也为朝廷做工作,要求建庙纪念。噩耗传来,家家哭。
后人以为这是一个软弱的皇帝,其实是一个受欢迎的皇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