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祖国的表白语段

对祖国的表白语段,第1张

1) 仰不愧天,俯万里长城,绵延不绝,那是祖国伟大与强盛的见证。

  2) 五岳山川,巍巍耸立,那是祖国不屈的脊梁。

  3)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幸福的人们欢度国庆,愿祖国繁荣昌盛!祝福你笑脸常开,祝愿你心想事成!

  4) 祝福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5) 是您,孕育了华夏的智慧;是您,见证了子孙的成长。祝我们伟大的祖国大步朝前走。

  6) 祝愿中国早日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人类和平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7) 神州奋起,国家繁荣;山河壮丽,岁月峥嵘;江山不老,祖国常春!祝愿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8) 祝福你祖国,我把青春献给你,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快乐;我把赤诚献给你,愿你永远坚强永远蓬勃。

  9) 只有人人爱国才能让我们生活在和谐统一的大家庭里,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兴旺,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10) 祝福你祖国,我把青春献给你,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快乐;我把赤诚献给你,愿你永远坚强永远蓬勃。

  11) 只有人人爱国才能让我们生活在和谐统一的大家庭里,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兴旺,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12) 把这满街飞舞的彩带,化作关切,遥寄给你。但愿我们间的关切,不再是国庆佳节来临的时刻。

  13) 对你的思念像袅袅的轻烟不绝如缕,对你的祝福如潺潺的流水伴随一生一世,国庆放长假,何不一起出去happy

  14)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面旗帜,迎风招展,猎猎飘扬。这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15) 时间如流水,冲走了秦汉的血雨腥风,洗去了唐宋的骄奢*逸,淘尽了明清的屈辱卑琐,“知辱明耻,克己复德”的荣辱道德观念,在史长河的潮起潮落中,积淀,再积淀,直至成为支撑历史的河床,中华儿女以荣辱为浆,荡在奔流不息的河流中,于“平流无险处”,荡起骄人的水花。

告白祖国的的话语简短如下:

1、啊!祖国,我的祖国!你是大树,我是树叶,一片叶子便是一片春色;祖国!您是土壤,我是禾苗,输出您全部血液为了我的收获;祖国!您是长江,我是小河,我愿用涓涓细流壮您浩荡的行色;祖国!您是太阳,我是云朵,终生守护您的辉煌、您的灿烂、您的圣洁。祖国!今天,我们又一次庆祝您的生日,看到您新的振兴、新的开辟。

2、古老的文明,镌刻在残矛断戟上,勇敢与忠贞、高风与亮节浸沉在历史的每一页,而这一切,早已成为融在我心中恒的情结。苦,为了您!甜,为了您;生,为了您;死,为了您!您的忧虑便是我们的忧虑,您的欢乐便是我们的欢乐。

3、慈爱的祖国母亲,她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宽阔胸襟,雄伟的珠穆朗玛峰,屹立在那漂亮的青藏高原上;黄河滔滔不绝,壶口瀑布气概磅礴。欣喜中,我们一次次把土地凝望,我们永久爱着这一方热土;莫高窟的神奇,东方明珠的挺秀。啊!这一切都使我们自豪。

4、为了您的尊严,祖辈浴血奋战;为了您的繁荣,父辈挑起重担;为了您的和谐,我们无私奉献;为了您的辉煌,后辈勇往直前!    

5、祝福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着土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刻苦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祖国献身的强烈愿望。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我爱这土地

 当你真正想完成一件事时,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是否看到。备考漫漫长路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 八年级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

 一、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解说

 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这则 故事 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2《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出自《世说新语》的 成语 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3《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4《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作者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本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利和义的关系。

 二、通假字

 1荡胸生曾云 (曾通层)

 2缚者曷为者也 (曷通何,什么)

 3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

 三、一词多义

 1坐①口技人坐屏障中 (坐在)

 ②满坐寂然 (通“座”,座位)

 ③何坐曰:坐盗。 (犯罪)

 2都①何以都不闻消息 (总,竟)

 ②都不哭 (全、都)

 3乐①心乐之 (以…为乐)

 ②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4清①水尤清冽 (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 (凄清)

 5曰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说)

 ②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叫做)

 6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由)

 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跟从,跟随)

 7闻①闻水声《小石潭记》 (听说)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听到的)

 8道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正确的 方法 )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说)

 ③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道路)

 9见①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看见)

 ②才美不外见 《马说》 (通“现”,显现)

 10许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上下、左右,表估计)

 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处所)

 11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大约)

 ②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可以)

 12居①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停留)

 ②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岳阳楼记》 (处在)

 四、古今异义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古义:它们的果实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左右对曰 (左右,古义:侍臣、近臣 今义:表方位或方向)

 3因恸绝良久  (因, 古义:于是 今义:因为)

 4语时了不悲 (了,古义:完全 今义:语气助词)

 5泥于掌故 (泥, 古义:拘泥 今义:泥土)

 6泥于掌故 (掌故,古义:指古代典章、制度 今义:历史上的人物 事迹 、制度沿革等)

 7盖地有高低 (盖,古义:连词,表原因。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

 8非咨询不穷其致 (穷, 古义:追究 今义:①生活困难②穷尽)

 9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举,古义:完成、成功 今义:举起、举动等)

 10是以比得躬历山川 (躬,古义:亲自 今义:弯腰)

 11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尝,古义:曾经 今义:尝试)

 1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古义:只是 今义:但是,表转折)

 13月色入户 (户,古义:门、窗 今义:人家、住户)

 五、词类活用

 1子敬素好琴  (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2心乐之 (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清)

 (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寒冷)

 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5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6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7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8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二

 陋室铭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 句子 (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 文章 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三

 《爱莲说》

 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2文言词语

 u常规词语

 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宜应当。众多。

 u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长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1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 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1)莲象征什么

 君子的美好品德。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

 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四

 例词例句古义今义

 1居居十日过了居住

 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

 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

 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

 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8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

 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

 1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

 1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他)水渠

 1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

 1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

 1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

 15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

 1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

 1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

 1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

 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

 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

 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

 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

 2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

 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

 倒装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五、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三、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 短语 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 报告 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1、是种子,就要冲出土层;是鲜花,就要散发芳香;有才华,就要报效祖国。

  

  2、为了您的尊严,祖辈浴血奋战;为了您的繁荣,父辈挑起重担;为了您的和谐,我们无私奉献;为了您的辉煌,后辈勇往直前!

  

  3、祝福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4、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5、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6、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外不愧人,内不愧心,为祖国贡献一切。

  

  7、感谢祖国,让我看到了我们中国人乘着“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上留下了咱们中国人的第一个脚印,在那一瞬间我感到非常的自信,这说明我们中国还会在太空上留下第二个、第三个脚印,甚至可能在月球上安家。

  

  8、向曾经的饥饿说拜拜了,向曾经的贫穷说再见了,向曾经的苦难摇头了,向现在的和谐点头了,向明天的美好希望抬头了,祖国岁了,生日快乐!

  

  9、风儿吹,鸟儿唱,五星红旗在蔚蓝的天空下飘扬;民安居,国富强,中国正在用努力奋发向上。祖国61周年华诞,为国喝彩,祝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10、转眼国庆,没有华丽的词藻,不抄袭别人的思考,只送上我真诚的祝福和简单的问好:神啊,希望你保佑这看短信的人平安到老,有我祝福的日子再无烦恼!

  

  11、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以热爱祖国为荣!斗转星移,花开花落,共和国走过了半个多世界。建设美好祖国的重任将落在我们年轻一代的肩上,让我们为此奋斗!

  

  12、亲爱的祖国,感谢您的哺育与呵护,让我们可以,在这火红绽放的年代,尽情阅数广袤无垠的风景,恣意谱写欢歌笑语的乐章,幸福寻找人生岁月的美丽。

  

  13、祖国母亲经沧桑,几度悲凉永难忘,苦已尽来甘也尝,幸福花朵悄开放,慷慨激昂唱赞歌,热血沸腾欢乐颂,愿伟大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14、国庆佳节,举国同庆,一庆祖国越来越昌盛,二庆日子越过越红火,三庆心情越来越欢畅,愿这盛大的节日带给您永远的幸运!

  

  15、国庆到,把手牵,甜蜜的爱情永相伴,和爱人,去爬山,挥洒汗水心里甜,看国旗,似朝阳,祖国的生日真辉煌,十月一日国庆节,祝福祖国万寿无疆,百姓合家欢乐。

  

  16、祝福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17、“祖国万岁,我爱你中国——唱出我们的爱”。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今天向您征集对祖国的一句话表白。您的句子,将有机会在校园里广为宣传,让全校师生都能看到您对祖国的满满爱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6600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16
下一篇2024-03-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