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一些与言有关的四字成语

写出一些与言有关的四字成语,第1张

1 带有言的四字词语写12个

狂妄自大的话叫“狂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教育鞭策的话叫“格言” 规劝告诫的话叫“箴言” 公开宣告的话叫“宣言” 劝人进取的话叫“良言” 所有寄托的话叫“寓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 导人改过的话叫“诤言” 预测未来的话叫“预言” 立志宣誓的话叫“誓言” 名人总结的话叫“名言” 富有哲理的话叫“哲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 坦率表白的话叫“直言” 狂妄自大的话叫“狂言” 虚假伪装的话叫“佯言” 不切实际的话叫“滥言” 随便嘻笑的话叫“戏言” 写在书前的话叫“序言” 临终留下的话叫“遗言” 临走留下的话叫“留言” 分别勉力的话叫“赠言” 讨人喜欢的话叫“甜言” 婉转达意的话叫“婉言” 说长道短的话叫“流言” 耸人听闻的话叫“危言” 表达肺腑的话叫“直言” 舍己力劝的话叫“谏言” 肮脏下流的话叫“污言” 欺骗意造的话叫“谎言” 胡说八道的话叫“胡言” 捏造事实的话叫“谣言” 诺而未践的话叫“食言” 挑拨离间的话叫“谗言” 不负责任的话叫“轻言” 俩心相许的话叫“情言” 由表及里的话叫“深言” 开会发言的话叫“发言”。

2 写含有“言、语"的四字词语:简短的话

不言不语不说话,闷声不响。

谗言佞语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出言吐语犹言谈吐。

指说话。多言多语指不该说而说。

恶言恶语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讹言谎语讹言:诈伪的话;谎语:不真实的话。

指造谣说谎。恶言泼语泼:蛮横。

用恶毒和蛮横的语言说话。风言醋语散布嫉妒性的中伤语言。

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不怀好意的、带有讥讽的话。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

风言俏语风流之言,俏皮之语。烦言碎语烦:多,繁剧;碎:琐碎。

形容文词杂乱、琐碎。风言雾语指隐约其辞的传闻。

风言影语捕风捉影的话语。甘言蜜语甘:甜,甜言蜜语。

指甜美动听的阿谀奉承话。甘言美语甜美动听的话。

寡言少语言语很少。形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

也形容心情沉闷,不爱讲话。罕言寡语罕、寡:少。

很少开口说话。形容沉默寡言。

话言话语犹谈话。胡言汉语犹言胡言乱语。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好言好语好:美好,友善。

指友善和中听的言语。黑言诳语犹言胡言乱语。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秽言污语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言语。

形容充满英雄气概的话。尖言尖语指言语尖酸刻薄。

酒言酒语酒醉之后的胡言乱语。形容胡说八道,语无伦次。

隽言妙语指才智过人,语言幽默。尖言冷语指言语尖刻。

快言快语说话和表达得清楚明确坦白。空言虚语不实在的话语。

诓言诈语诓:欺骗;诈:骗人。欺骗人的话。

绵言细语绵:柔软。绵言:柔和的语言。

细语:低细的语句。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使人容易接受。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龙言凤语比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流言风语犹言流言蜚语。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流言飞语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同“流言蜚语”。流言混语毫无根据而且不明事理的话。

能言快语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冷言冷语冷:意含讥讽。

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冷言热语犹冷言冷语。

带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你言我语言:说,讲。

指人们互相议论或争论。片言只语零零碎碎的话语。

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七言八语形容人多语杂。

轻言轻语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轻言软语形容说话轻而柔和。

同“轻言细语”。千言万语形容说得话很多。

轻言细语形容说话轻而柔和。穷言杂语指各种各样的说法。

殊言别语指方言土语。三言二语三两句话。

形容言语十分简短。少言寡语指平时说话不多。

三言两语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私言切语私下里的情话。散言碎语犹言闲言碎语。

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三言五语三两句话。

形容言语十分简短。伤言扎语方言。

指说讽刺话。甜言蜜语象蜜糖一样甜的话。

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甜言媚语甜蜜温柔的话。

同“甜言软语”。甜言美语指说好听的话。

也指好言好语。甜言软语甜蜜温柔的话。

污言秽语指肮脏下流的或不文明的话语。妄言妄语妄:虚妄,不真实。

指胡言乱语。污言浊语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闲言长语议人长短的唠叨话。闲言淡语①无关紧要的话。

②犹闲言冷语。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闲言冷语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闲言泼语指与正事无关的话;废话。

闲言碎语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闲言闲语指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涎言涎语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

闲言赘语无关紧要的话;多馀的话。一言半语指很少的一两句话。

一言两语为数不多的几句话。*言媟语轻狎的言词;*秽猥亵的言词。

*言狎语轻狎的言词;*秽猥亵的言词。同“*言媟语”。

只言片语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詀言詀语花言巧语,胡说八道。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作言造语指编造虚诞的言辞。

3 写出含有言的词语

象征吉祥的话叫(吉言)

随便嬉笑的话叫(戏言)

有所寄托的话叫寓言

名人说过的话叫名言

分别勉励的话叫赠言

教育鞭策的话叫格言

狂妄自大的话叫狂言

规劝告戒的话叫谏言

虚伪假装的话叫佯言

公开宣告的话叫宣言

随便戏笑的话叫戏言

使人进步的话叫良言

婉转表达的话叫婉言

有所寄托的话叫寓言

讨人喜欢的话叫甜言

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内心倾吐的话叫真言

诚恳劝告的话叫忠言

劝人改错的话叫诤言

安脏下流的话叫污言

诽谤攻击的话叫恶言

预先说出的话叫预言

胡说八道的话叫胡言

宣誓所说的话叫誓言

欺骗臆造的话叫谎言

不满抱怨的话叫怨言

没有根据的话叫流言

坦说表白的话叫直言

违背事实的话叫谣言

不切实际的话叫滥言

不守诺言的话叫食言

生前留下的话叫遗言

令人吃惊的话叫危言

象征吉祥的话叫吉言

写在书前的话叫序言(前言)

4 请写出:( )言( )语,的四字成语,谁写得又多又对采纳谁

1花言巧语

2甜言蜜语

3三言两语

4尖言冷语

5冷言冷语

6流言蜚语

7话言话语

8千言万语

9风言雾语

10黑言诳语

11罕言寡语

12多言多语

13出言吐语

14谗言佞(wang)语

15龙言凤语

16绵言细语

17流言风语

18轻言软语

19甜言美语

20片言只语

21殊言别语

22作言造语

23自言自语

24豪言壮语

25涎言涎(xian)语

26散言碎语

27冷言热语

28龙言凤语

29闲言泼语

30詀言詀(zhan)语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译文: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第一段:  

原文:归去来兮!

翻译:回去吧!

讲解:“来”为助词,表示“去”为“将而尤未之辞”(钱钟书《管锥编》P1225)

鉴赏:开篇直抒胸臆,实浪漫之宗。有“噫吁嚱!危乎高哉!”之境界! 

原文:田园将芜,胡不归?

翻译: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

讲解:“胡”为疑问代词“为什么”,与“何”同。

鉴赏:“田园将芜”似显其对田园之爱,然陶公真爱田园乎?其实未必!以其恨“樊笼”之甚于“田园”耳!序文“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可证。 

原文: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翻译:(既然)自己已经把心灵当作形体的仆役,为什么还要悲愁失意独自伤悲?

讲解:“既”为副词“已经”,“以”为介词“把”,“役”为名词“仆役”,“奚”为疑问代词“为什么”,与“何”“胡”相当。

鉴赏:肉体疾苦或可承受,精神沉沦实在让人不能接受(此“沉沦”为存在主义哲学所讲的沉沦,不能作一般意义讲)。这大概就是陶渊明的心思了罢!此说亦可用序文“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来证明。 

原文: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翻译:感悟到过去的已经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不可追寻。

讲解:“之”为偏下结构中的结构助词“的”。

鉴赏:此句实非上句“奚惆怅而独悲”的答,而是决意辞官的精神冲动。  

原文: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翻译:我误入迷途可能真的不太远吧,(我已经)觉悟到今天是“是”而昨天是“非”。

讲解:“其”句中语气词,有“大概”“恐怕”之意。

鉴赏:此乃陶公自我庆幸之辞也!  

第二段:  

原文: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翻译:小船遥遥地轻轻流荡,微风徐徐地吹动衣襟。

讲解:“以”与“而”同,皆为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返乡之陶公实在是爽也!即便是“心先一一想”,真如“身一一经”也! 

原文: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翻译:(我已经)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了),可恨(这)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讲解:“以前路”实为后置了的介宾短语作的状语。“之”实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想”能想到“恨”之想,乃“真想”也(此“想”为写作学所讲“想象”之想)! 

原文: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翻译:才远远望见自家的屋顶,我就一边欣喜跳跃一边往前奔跑。

讲解:“乃”为副词“才”,“载……载……”为连词“一边……一边……”

鉴赏:我们就想像年已四十的陶公如何像一个童子一般地“载欣载奔”吧! 

原文: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翻译: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在家门迎候。

讲解:“欢迎”实为两词,即副词“欢喜地”和动词“迎接”。“候门”实为“候于门”之省,“于门”为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僮仆们也是迎出了很远的!也是远远地望见陶渊明就欢喜地跑去迎接了的! 

原文: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翻译:庭院里的小路接近于荒芜,(可是园中)松菊仍然在(旺盛地)生长。

讲解:“三径”为隐者庭院中小路的喻称,“就”为“接近,将要”之意。

鉴赏:一“就”一“犹”之间,可见其喜于“松菊”之情。“松”乃“后雕”之“松”也(语见《论语·子罕》篇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菊”乃“季秋”之花也(语见《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菊有黄 华”)。 

原文: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翻译: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淳香的)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杯。

鉴赏:有松也,有菊也,又有酒,此时更待如何?且看下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原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翻译: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随随便便地看着庭院里的松枝来舒展我的容颜。

讲解:“以”有二解:一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一为目的关系的连词。这里取第一种说法,取其说方可使文意顺畅。

鉴赏:此为饮酒之第一重境界:忘忧怡颜。 

原文: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翻译:靠着南窗来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实在地觉出才可容膝的陋室(更)容易让人心安。

讲解:“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容膝”为动宾短语活用为名词性短语“容膝之室”,“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鉴赏:此为饮酒之第二重境界:心安傲世。 

原文: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翻译:园子(由于)每天涉足已经成了有趣的园子,大门虽然安设了却常常闭关。

讲解:“日”为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而”为转折关系的连词。

鉴赏:似是在园子里生活已久了,园居精神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原文: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翻译:拄着手杖漫步,随意地停下来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

讲解:“扶老”就是“手杖”,“扶老”是以功能名之;“流憩”即漫步和漫步中的随意休息;“时”为副词“时而”;“矫”即“翘”,抬头的意思;“遐”就是“远”,与“迩”相对。

鉴赏:四十已需“扶老”“流憩”,可见其体弱,其心老,其意闲。 

原文: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翻译:云气油油地从山间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讲解:“以”和“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云儿和鸟儿都是自由的啊!人可以不如云与鸟乎? 

原文: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翻译:日光渐暗,(太阳)就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讲解:“景”通“影”,“阳光”之间;“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幻乎?真乎?“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第三段:  

原文:归去来兮!

翻译:回去吧!

讲解:人教版原文后为逗号,改为叹号,实因其语气强烈,与首段相较亦不逊色。  

原文:请息交以绝游。

翻译:请让我断绝与世俗人物的交往。

讲解:“请”为祈使动词“请允许我”,“息交”“绝游”乃互文见义。

鉴赏:拟己为人而与己言语。 

原文: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翻译:(既然)世俗与我互相违悖,(我)再驾车出游(又能)追求什么呢?

讲解:“而”为主谓之间的连词,表示一种情况已成事实;“言”为补足章节的助词,不译;“焉求”实为“追求什么?”属疑问代词作宾语。

鉴赏:此实欲归隐的第二种表白。  

原文: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翻译:在亲戚们的知心话中求得心情欢悦,以抚琴读书为乐自然可以解闷消愁。

讲解:“悦”后省略了介词“于”,与“亲戚之情话”组成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乐”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乐”,“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

鉴赏:亲情、琴、书亦可比于松菊酒了。  

原文: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翻译:农人们把春天到来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到西边的田地去耕耘播种。

讲解:“以春及”“于西畴”都是介宾短语作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孔子曾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被人耻笑,陶公此语亦曾为人所笑,笑虽同,孔子与陶公却不同也。 

原文: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翻译:我可以是驾着篷布小车,也可以是划着一叶小舟。

讲解:“或”在此应解作“时而”,这里译为“可以是”实因其为猜想。若解为有人则实在不通。

鉴赏:想像归农之景,如此潇洒,实因其为庶族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也因其非真正意义上的农民,故而才能有如此潇洒的想像和将来的隐居。 

原文: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

翻译:时而沿着幽深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

讲解:“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介宾短语,“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从住家到大田,一路之上居然如此丰富多彩!直如游戏,真乃隐逸之陶公所能有之心思! 

原文: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翻译: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

讲解:“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充满了生命的春天啊!  

原文: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翻译: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讲解:“之”为偏下结构中的结构助词“的”。

鉴赏:此实为欲归隐的第三种表白。  

第四段:  

原文:已矣乎!

翻译:算了吧!

鉴赏:一实词,二虚词,语气之强,可与“俱往矣”比美。  

原文: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翻译: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随着自己的心意决定去留?

讲解:“曷”与“何”“胡”“奚”等词实为同义。“委心”为“随心”。

鉴赏:此实为欲归隐的第四种表白。  

原文: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翻译: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追求什么)?

讲解:“乎”为语气助词“呢”,“之”为动词“到”。  

原文: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翻译: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不可期冀。

鉴赏:这是“交病”之后的感悟,实有切肤之痛在里面!  

原文: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翻译:只盼好天气我独自下田(干活),有时又将手杖插在田边,(然后)去除草培苗。

讲解:“以”为修饰关系的连词,“而”为承接关系的连词。

鉴赏:“心先一一想”而想到了“盼”,又是“想”啊! 

原文: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翻译:(有时)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有时)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

讲解:“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真爽也! 

原文: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翻译: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

讲解:人教版原文后为叹号,改为问号,表示反问语气,与文字意义相谐。

鉴赏:最后再表归去的决心,真铁了心了。

楼主应该说的是太史公自序吧。

太史公自序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历叙世系和家学渊源,并概括了作者前半生的经历;

第二部分利用对话的形式,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撰写《史记》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以《史记》上续孔子的《春秋》,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评价,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表白他以古人身处逆境、发愤著书的事迹自励,终于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负重,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

第三部分是《史记》一百三十篇的各篇小序。全序规模宏大,文气深沉浩瀚,是《史记》全书的纲领。

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只要是坦然之心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

 [出典]北宋苏轼《定风波》

 注:

 1、《定风波》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2、注释:

 1王定国:王巩,字定国,宰相王旦之孙,与苏轼交密。

 2缀词:作词。

 3琢玉郎:卢仝《与马异结交诗》:"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可知"琢玉郎"应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男子,词中当用于形容王巩。

 4点酥娘:此处指柔奴。

 5清歌传皓齿:意指美妙的歌声从唇齿间传出。杜甫《听杨氏歌》"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6"云飞"句:意指柔奴的歌能使人的心境归于恬适安静。

 7"此心"句:只要心安,便是家乡。此处也代表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白居易《初出城留别》:"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苏轼当是受其启发。

 3、译文:

 我经常羡慕人间那些英俊的男子(这里指王定国),上天应该乞求到美丽的女子和他作伴。清脆的歌声从洁白的牙齿中传出,起风了,再热的大海也会因为飞雪而变得清凉。

 从岭南回来一定会变得更年轻,微笑着,笑的时候还好像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说岭南这个地方应该不好吧,她却说:这里是另我心安的地方,是我的故乡。

 4、苏轼生平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受使苏几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美。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岭梅”,指大庾岭上的梅花:“笑时犹带岭梅香”,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这一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话作了铺垫。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使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

 5、宋朝,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牵连了很多亲朋好友,这些人被罢黜的罢黜。内中大名士王旦之孙王巩被贬宾洲(今广西境内),五年后才得以北归忭梁。老友相见,免不得一番嘘寒问暖、觥筹交错。席间,苏轼出于礼节地问王巩的歌姬宇文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这话纯属多此一问,因为其时在所有士子的眼中,岭南乃蛮荒之地穷山恶水,不好已是共识。然而,柔奴的回答却震撼了见多识广的苏东坡——“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情深而意长,淡定而斩截。

 一句绝对苍白的话,引出了绝对浓烈的一个回答,进而引出了同样浓烈的一首词——苏东坡的《定风波》。这首词的下半阕尤为精彩:“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想,当年饱经忧患的苏轼的感慨,更多的来自于柔奴历尽波劫而风雨不动的安然,而千年之下打动我的则是其中的柔情。也许,仅仅是也许,在宇文柔奴的心中,忭梁不是故乡,岭南也无所谓故乡,真正的故乡只有一个,王巩。

 这或许是一种含蓄的表白,它虽不象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表达的直白,却多了几分蕴籍和回味。

 故乡是什么?是归程,是依靠,是无时或忘的思念,是历久弥新的牵挂。是风筝放飞时手中的线,是千里游子夜归时的灯。是李隆基的杨贵妃,是皇太极的海兰珠,是贝多芬的朱丽叶,是歌德的夏绿蒂。

 当年的苏东坡显然是理解和推崇这种感情的,否则他也不会在爱妻王弗死后十年还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柔肠百转的千古绝唱。只能说,其时他对柔奴的误读其实是一种故意的曲解。时下的人们显然也是理解这种感情的,所不同的是,在整个时代速食的背景下,某些人对这种天长地久正在失去耐心,进而便有了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隔膜。

 6、此词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移黄去汝途中。以轻快的笔墨,富情趣与理趣为一体,写得空灵清旷。

 上阙总写歌女柔奴。先从其主人"琢玉郎"写起,然后引出"点酥娘"即柔奴与之相对,誉美之情溢于言表。第三句的"自"字紧承上句而专写柔奴:"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其"清歌"所到之处能使"雪飞炎海变清凉",能使人由苦闷、浮躁变得恬静安详。此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

 下阙写柔奴的北归,重点叙其答话。前三句先总的勾勒了柔奴北归后的神态容貌及精神状态:"年愈少"、"微笑"、"犹带岭梅香"。意在赞美其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面的答话作了铺垫。词的结穴之处也即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回答,具有深刻的意蕴,既是歌颂柔奴也是在寄寓着自己。

 短短几字道尽了柔奴的宁静淡远,睿智豁达。定国系附马,因受苏轼诗文案牵连,被放逐南蛮之地。柔奴虽是歌妓,但却一路相随,陪伴左右尝尽坚辛,历经数载重回京师,只一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7、1083年,苏轼被贬到黄州的第四年,也是朝云来到苏轼身边的第九个年头,她已从一个小女孩长成小小的妇人,而他奔波羁旅的宦海生涯犹自漫漫无涯。近千年之后,我翻看苏轼的年谱,看他六十四年的生命中西来东去,南迁北移的足迹,真是辛酸。除了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那几年,他几乎不曾有过平静安稳的日子。黄州于他其实是一个好地方,于宋词更是一个闪烁着神采的地方。他在那里营筑雪堂,躬耕东坡,在那里酝酿千古绝唱,那一年中有两件事在遥远岁月中闪着凄恻而温暖的光芒。

 那一年,他的好朋友王巩从被贬的岭南被召回路过黄州来看他。王巩是苏轼的好友,是因为乌台诗案而受连累而被处罚得最重的几个人之一,被贬到了遥远的岭南宾州。对于朋友们因他而获罪,苏轼心中是很难过的。他在后来为王巩的诗集作的序中曾说过一段话,真切地记录了他对于王巩的感情。当年因为他王巩被贬,一个儿子死在宾州,一个儿子死在老家,而王巩自己也差点病死,苏轼心中难过愧疚,心想王巩心里一定对他有所怨恨,都不敢写信去问候他。可没想到,王巩不但没有怨恨他,后来还把自己写的几百首诗寄给苏轼,非但不怨,且清平丰融,有治世之音。真正是不怨天不尤人。苏轼大为感动。被贬黄州前,王巩有一次到徐州看望当太守的苏轼,王巩和朋友们吹笛饮酒,乘月而归的潇洒被苏轼喻为“李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苏轼就是这样的坦白真切,说他可爱那是真的。就连给别人写序文他都坦诚如此,也有些小心眼,甚至软弱。但他从来不虚伪,胸怀敞亮如天地。在王巩从贬居地返回京城途中路过黄州来看望苏轼的时候,苏轼的心情可想而知,而在这次会面中,重点人物不是苏轼也不是王巩,而是一个叫柔奴的女子。

 柔奴是王巩的侍妾,一如朝云于东坡。

 当年王巩被贬出京,只有柔奴随他前往。柔奴本也是洛阳城中大户人家的女孩儿,小时候家境不错,后来家道中落沦作歌女,被王巩纳作小妾,王巩待她亲厚,并未吃过什么苦。王巩落难之际,她毅然随行。在会面的酒宴中,苏轼见到了这对患难夫妻。于是有了那段的对话和那首后来千古传唱的《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做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乍见柔奴,觉得她愈发地美丽,岭南五年的湿热与风霜不但没有憔悴柔奴的容颜,反而让她更显妩媚清丽,生活显然是艰苦的,岁月如何能像她的笑容还有梅花的清甜?宾州该是他们的伤心地才对啊,苏轼转头向柔奴,在岭南生活一定很艰苦吧?柔奴笑着淡淡地说:“此心安处是吾乡。”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一语道破了天机,天机不过就是人心而已。

 当年的王郎就被苏轼称作“琢玉郎”,是说他多情而潇洒,天都合该配给他一位灵巧聪慧的会做点酥巧食的女子。柔奴的歌声如炎日飞雪,荒凉湿热之地因为有了她的歌声而变得清凉,岭南的梅影映在柔奴的笑容和歌声里,一花一世界,一心一重天。有这样的女子,王巩何幸,有这样的朋友苏轼何幸。命运在的不公平中有时会偶尔留下一丝温暖慰籍的余温,让人对这尘世难舍难弃,又好像一些另有深意的安排,一人一事都不是随便出现的,全看你心智够不够来领悟天意。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柔奴首创,白居易说“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可见,柔奴是个知书识理而感性的女子,随遇而安、洞悉世事是男人的通达心性,她只是跟随他而已,与他共进退,这世间最简单的道理,没有繁复的心思和衡量,爱是肯定有的,但她亦未多想,多想了必然没有这般淡然随意。

 1083年,另一件事情带着更加短暂的甜蜜和深深的忧伤。那一年,朝云为苏轼生下了幼子干儿。47岁的苏轼老来得子,他欣喜亦有忧,写诗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可惜,干儿一岁就夭折了。小小的孩子长得眉眼极像他,是他那段日子里欢笑的源泉。苏轼悲从中来,朝云悲伤欲绝。她的悲伤是远远地超过了他的,他还可以慢慢淡忘,而此后她只是愈发地沉静了,跟着老尼学佛。朝云从来也未曾以歌舞词章取悦于他,只有一颗与他相通的心而已,而他看她的眼中更多了夫妻情份的怜惜。

 令苏轼没有想到的是,和王巩柔奴的这次会面好像成了一个预言,12年后,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了他和朝云的身上。他被朝廷一贬再贬,她跟随他,一路跋涉,也来到了梅花盛长的岭南惠州,而那竟成了朝云的最后归宿。没有黄州就没有苏轼,没有惠州也就没有了朝云,但那是后话了。(折翅荆棘鸟)

 8、在苏轼生活的周围,能持有这样一种乐观通达生活态度的人,也能够得到苏轼的特别欣赏。苏轼还有一首《定风波》是写给朋友的小妾的,它的序言说: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在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此词。——北宋·苏轼《定风波》序言也就是说他的朋友王定国有一个小妾,姓宇文,名叫柔奴,是京都人,但是随着朋友被贬官贬到广东,她也在广东过了那么多年,等她回来以后,苏轼就问她说:“广东的风土应该是很不好的吧?”柔奴回答说:“只要心安,什么地方都是故乡。”这句话特别得苏轼的欣赏,(所以)苏轼就为她写了一首《定风波》。这首词这么说: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犹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北宋·苏轼《定风波》朋友的小妾的回答太投合苏轼的脾气了,不就是苏轼一生奉行的生活准则吗?所以,苏轼才在词里边对这位奇女子大加称赏,并且对朋友有这样出色的歌女艳羡不已。

 苏轼特别强调以旷达的心胸来对待生活的磨难。这样的旷达心胸是非常有好处的,这就是豁达乐观,对身心健康都特别有利。苏轼对歌儿舞女的赏识就不仅仅是对方的容貌、声技,还因为她们的心胸、气度。

 9、如此说来,我还不如古时的歌妓豁达开朗。诗人与知己经历战火流离,经历背井离乡,经历世事变迁,而我所经历的那些困扰又算什么呢?只此一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便足以让我羞愧自责。

 “一切都会好的!”,我们异口同声说。秋去春会来,想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然后做个快乐的人,抛弃一切烦忧,做一些自己想做且力所能及的事。闲时听几曲老歌,品一杯香茗。

 就让那些“庸人自扰,弄潮逐浪”沉没于澧水深处,淹没于蜚云塔的钟声。这世间可能存在八面来风,但我不想追求八面玲珑,我只要随意、轻松、安康、自由。

 你提醒我“红尘喧嚣,世事多变。”我且任它一蓑烟雨,任那湖光潋滟,只恭养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10、苏东坡写过一首《定风波》词,因为他碰到自己好友王定国一个叫柔奴的歌儿,柔奴跟随王被谪贬到荒凉的广东岭南,后历经艰苦终于回到京城。他问她,“广南风土,应是不好?”这个聪慧的女子回答他:“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旷达如东坡,也深深折服——“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与柔奴有着相同心灵感应的是另外一个伟大诗人白居易。可能一生的颠沛流离养成了白居易乐天知命的性格,所以他说:“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又说:“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还说:“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可独在长安?”再说:“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白居易反复咏叹“心安即是家”,他应该是当时具有“全球化”意识的超前人士。

 看着来回奔忙的人们,想着我国独有的“春运”现象,感慨不已。作为地球村民,我们何不学学古人?此心安处,处处都是故乡!(丁时照)

 11、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但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先后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后贬黄州,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但政治上的挫败反而促使东坡体验了更丰富的人生,创作了许多烩炙人口的文学名作,开拓了一片更宽广的文学领域。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没有薪傣、生活困难,不得不在一处叫“东坡”的地方开荒种地,养家糊口。为了鼓励自己,要不畏艰难、乐观地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前行,苏轼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今天,社会生活节奏很快,以致人心浮躁,尤其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就安不下心来,他们徘徊、迷茫,甚至怀疑自己,想跳槽的比比皆是。这个时候,不妨想想苏老先生的平生,想想“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的柔奴,想想“东坡居士”的典故由来。

 12、“此心安处是吾乡”,最主要在于“心安”二字。心若安定,就能把所在的工作地,当做自己家乡一般去爱护,即使是在环境恶劣的施工工地里,顶着烈日和饥渴挥汗如雨,也能不焦不躁,全心投入。当你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累累成绩,定会得到家的温暖;心若安定,安心学习钻研,用心做好每一个设计的工程,画好每一张图纸,用心编写每一本报告,总有一天你会收获丰富的经验和丰收的果实;心若安定,无论身边的人对你是友好还是不友好,你都会微微笑着,与人为善,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春华秋实,总有一天生活的回报会让你绽放最美的笑容;心若安定,用美丽的心情快乐地过日子,用欣赏的眼光珍惜身边的亲人、同事和朋友。你会发现,原来每天能见到年迈的父母,每天能牵着小孩的手,每天能和家人一起吃饭,每天能和同事侃大山,哪怕只是几个小菜,几句闲话家常,其实幸福就是如此简单啊。

 13、此心安处是吾乡啊!

 世事于我们,自不可全得,明月尚有圆缺。关键是收拾出一种怎样的心情。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1E0V+E(BN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一砌松风静煮茶。,p#r:K9i;d4bY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真正的从容与旷达并不是什么事都没经历过的空空的飘逸,却是风雨过后弥足珍贵的成熟圆润,是磨难过后依然平和的心境,难能可贵啊!

 像苏轼,屡遭贬谪。同样的事情,有人“愁苦而终穷”,苏轼,还能这般从容淡定,不易!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是“于其心有戚戚”,是自慰,更是彻悟!

 合上书,闭上眼睛,那个清幽如茉莉的淡淡的影子萦绕不去,不禁又想,她,柔奴,p8Y/]!X%^N#|;i

 该是怎样的柔婉沉静的女子呀!

 “广南风土,应是不好?”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本文作者(来源):苏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848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4
下一篇2024-0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