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香子·随园共庆百天纪念
唐宋诗篇。元曲琴弦。
墨香中,团聚随园。
百天共庆,万载同欢。
看一些忙,一些论,一些闲。
往来无定,聚散随缘。
且珍惜,应在当前。
东南西北,梦枕蓝天。
有志相投,情相守,义相牵。
——乐天居士
2、七律·随园百日颂(平水韵)
一寸相思一寸长,随园千里聚诗行。
豪情把盏吟风破,幽怨回肠弄雨伤。
入曲篇篇呈韵律,潜词字字见光芒。
红尘滚滚歌不尽,百日生辰岁岁强。
——A 幸运点
3、清平乐·随园聚
随园百日,相聚多闲适。
尽兴抒怀挥彩笔。顷刻已成格律。
心怀海角天涯,诗描秋月春花。
且醉深情厚谊,管他淡酒清茶!
――繁花落尽深眸
4、五律·贺随园诗社百日
随园一片天,阔苑舞翩跹。
夜揽精华句,晨耕美妙篇。
唐诗颜似玉,宋韵曲犹仙。
百炼千磨始,东风戏醉莲。
——老财神
5、 三字令•随园作业展
三月底,创随园,众欢颜。油菜颂,律诗篇。沁园春,折桂令,咏边关。
青玉案,念奴娇,宴桃园。轱辘体,忆江南。浣溪沙,金缕曲,喜朝天。
(如梦令别称:宴桃园 贺新郎别称:金缕曲 踏莎行别称:喜朝天)
——兰
6、(元曲)越调·小桃红·随园(随园一百天贺)
随园藏碧秀华章,莺啭美人唱,
语短情浓岂能忘。
花芬芳,香远木清云回望。
斋主雷动:李花对月,妹子怀人长。
(秀,show, 热点节目评论,也含展现秀美文章之意,末句,辛弃疾“记李花初发,乘云共语,梅花开后,对月相思”。相思,怀人也。群中人物,只提一二字,自己对号入座,同乐一下。抛开寓意人物,还是独自成诗的哦。)
——振公子
7、鹧鸪天·随园情(新韵)
锦句佳词出雅城,花香玉簇草青青。
平折韵律飞豪曲,赋写人生未了程。
诗唱志,志言衷,随园知我梦中情。
莫曰最贵初春雨,感念金朋肝胆明。
——007008
8、随园百日庆杂记
随园者,随心随性,随意随缘者也;诗人文人心之所归者也,迄今百日者也。
随园者,缘生缘灭,缘来缘去者也。包罗万象,天南地北,藏龙卧虎是也。今有打油者数人,随口皆能成诗也;有工诗词格律者,文如繁星,词若泉涌也;有喜爱诗词,活跃气氛者也;亦不乏勤勤恳恳,幕前幕后者也。人才济济,英雄辈出是也。诗魁无定数,花落看今朝是也。随园境界,人生百态是也。士农工商,生活起居,鸡毛蒜皮,花草虫鱼,皆能入诗也。
余不才,好舞文弄墨,乃随园一小生是也,沧海之一粟,天地之一舟。略有所感,常写诗词以寄之。然入园后不禁汗颜也。随园诗词之奇,立意之妙,诗友之德,余亦佩服之至是也。所幸是能身居随园,能以诗会友,畅叙情怀,此乃人生一大乐事也。虽不能谈古论今,指点江山,但也受益良多。随园者,余心之朝朝,意之暮暮者也。余不求名扬四海,文载天下,只愿静能写诗作画以怡情,动能粪土诸侯以抒怀,如是无憾也。
随园者,家也。余皆生活之浪子是也。浩浩乎不知所倚,荡荡乎孤魂野鬼是也。今有一随园,广罗天下之士,诗词荟萃,万物生辉。心有所寄,情有说托。吾辈还需共勉是也!
——柳公子
9、随园花月夜·为随园百日庆典而作
六合神州霓虹联,玉树琼花集随园。
随园随缘因缘会,聚散来去皆由缘。
吾园之中无主官,二十八宿轮星班。
日常各务有主管,周公吐哺为众欢。
一三五制命题诗,每周六献长线词。
雪国须眉杜白句,春江巾帼蔡李诗。
海内海外无穷笔,炎黄子孙赤心炽。
一十七点雅集结,几分之后众语恣。
博学子雷评佳句,直言怀璧抒洞识。
二十点整暖场会,歌舞吟诵间斗嘴。
顽皮猫儿一登场,几曲清唱赞语飞。
小微高妹款款舞,繁花婉兮韵韵回。
吟罢歌休舞暂歇,每人三票选诗魁。
只见群葩不见人,满园芳英挑更美。
两语评论走偏锋,三言独见显精髓。
二十二点鸣金鼓,竞猜诗魁悬念追。
主管终于管不住,正魁副魁出重帷。
鞭炮齐鸣红包飞,仿佛春节随园归。
驭风赞美白描句,柳公子语楚辞味。
万里星斗朝月娥,几多才俊乐紫微。
随园诞生今百日,几多欢乐群英醉。
民家婴孩百日宴,随园诞百举国典。
以诗会友诗为庆,琼阁诗仙萦紫烟。
请君抬头望皓月,空中随园电波欢。
亦真亦幻大观园,诸君雅集共翩跹。
夜深人静诗不寐,躲入梦中醒再会。
红尘滚滚名利噐,惟独诗人斟诗稿。
人生代代无穷已,惟见诗文兴波涛。
自在心安乐逍遥,管他水长与山高。
——孙上清
10、 对联《随园》(贺随园雅集百日而作)
水墨江南,琅轩庭院,梦阮袁枚曾住;悠然三百多年,金陵依旧;五台余脉小仓山,知是随园旧址。
武陵遗愿,家国文章,昔时今日谁同?俊逸八方来客,大笑开怀;七月群友会,重开诗话新篇。
(注:梦阮,曹雪芹;小仓山,随园旧址处。随园就是红楼梦大观园初型,亦是袁枚私家园林。)
——君怀璧
11、古风 随园雅集(藏头诗)
随意度流年,诗词寄闲天。
园中众友赞,珠玉似清泉。
雅韵时豪放,闺怨亦堪怜。
集成世间美,不必羡神仙。
――繁花落尽深眸
12、少年游·随园佳期(正韵)
随园嘉树满芳枝,也拟赴佳期。
一泓陶砚,半方笺素,且试赋新词。
万千欢意从何说,况浅学疏知。
弦曲轻吟,羽裳低舞,共此夜阑时。
——泓颖
13、对联:
谈古论今,才子才容,才笔才思裁妙句;
填词献赋,惠声惠色,惠心惠爱会随园。
——依岚听雪
14、御街行·随园百岁贺
千流汇聚江波阔,争东向、涛浪叠。
随园如海雅如河,凭跃鱼龙情惬。
豪情闺怨,古风今韵,魁首潮头夺。
从来百岁须欢悦,广陵曲、何曾绝?
诗词文赋酒香飘,才子佳人澄澈。
天南地北,青丝华发,缘把同心结。
——铨斋主人
15、赤枣子•随园庆典(词林正韵)
蓝朵梦,小薇吟,随园今夕醉诗心。
明月织书怀璧海,梅开如雪静铃音。
(词中嵌用几位诗友网名)
——依岚听雪
16、五律|藏头庆随园百日(新韵)
随心押古韵,遵性撰今文。
园胜西湖美,情如北海深。
百川终向海,每作志淩云。
日久诗魂现,朝夕省已身。
一一舒己怀
17、渔歌子•随园百日庆(词林正韵)
婉兮清漾柳扶娇,随园雅集醉今宵。
织书赋,正云谣,任尔风云任尔逍。
——依岚听雪
18、宝塔诗·艰(新韵)
艰。
一社,二难。
三更祸,四月寒。
五内惧恸,六神难安。
七柱撑倾厦,八方竖随园。
九死赤心荡垢,十步芳草留贤。
百日诞辰诗共贺,千秋雅集月同欢。
(注:本诗描写的是随园雅集从海棠社分离,诞生和一路前行的始末——两度难关,三更醉祸,四月分帆……)
——任尔风云我自逍
19、横批:随园雅集
上联:百日骋怀游目,叹斑斓万点,赤橙黄绿青蓝紫。
下联:一朝起凤腾蛟,织锦绣千重,书画琴棋诗酒花。
——子雷
20、七绝·相聚随园
拟把青春描翰墨,山长水远又如何?
一壶浊酒平生事,情聚随园对月歌。
——霙愔
21、古绝·随园恋
魂牵梦萦千百番, 我待随园如初恋。
雅集墨友遍三山,论剑斗诗皆醉卷。
(注:卷指诗卷。)
——任尔风云我自逍
22、沁园春·随园颂
千里逢迎,共聚随园,雅会群英。
赞锦诗玉韵,飞扬神采;
妙词瑶赋,振聩心声。
辞藻闻馨,熙熙乐土,格调清新誉美名。
初心守,淡阴晴荣辱,波漾无惊。
才华各展风情,众友艺,并肩联袂呈。
赏同题对咏,开怀自得;
高歌互唱,击掌和鸣。
京陕昆苏,八方骚客,更有芬芳海外朋。
相欢笑,看流金岁月,尽显峥嵘。
——高十一妹
23、贺随园百日(藏头)
随露疏帘枫暖色,园中紫陌挑寒灯。
雅香半缕情难枕,集遍芳菁四海朋。
——雨霖磐石
24、古绝联句·随园百日藏头诗
随樵上远冈,园里翦浮芳。
百岁真过客,日醉手中觞。
(所谓联句,就是指四句诗都是前人的,联在一起赋予新意。)
――繁花落尽深眸
25、好事近·雅集遇知音(新韵)
吟醉古词风,望尽红尘飞絮。
日暮奋游书海,自品其中意。
高山流水遇知音,雅集和声律。
不是一帘诗梦,那得缘相聚。
——小薇
26、辘轳体·雅集
韵致如烟入纸笺文雅集众诗仙。
七言:
众诗仙韵致如烟,韵致如烟入纸笺。
烟入纸笺文雅集,笺文雅集众诗仙。
五言:
仙韵致如烟,如烟入纸笺。
纸笺文雅集,雅集众诗仙。
十六字令:
仙,韵致如烟入纸笺。
文雅集,雅集众诗仙。
——时雨
27、对联·缘聚随园
上联:随心随性随缘恋
下联:聚诗聚情聚义欢
横批:缘聚随园
——任尔风云我自逍
28、满庭芳·随园
一入随园,不期百日,忆来云鬓生霜。
论文行理,评议好词章。
闻道西园雅集,曾经也、曲水流觞。
将君看,随园雅集,岂少好儿郎?
思量,争忍得,京城烤鸭,百里清香。
著文为随园,也为膏粱。
莫笑学生浅薄,而今是、迹敛行藏。
惊雷起,风云任尔,我婉约清扬。
——时雨
临江仙
我有两斛风月,恰逢南浦鸥鸱。
笔失纸走不成诗。
请君思旧日,亭北柳如丝。
傍晚又逢新客,他乡拟作归迟。
闲书浅画语当时。
随园无寂寂,山晚不曾知。
——禅猫
随园(改编自成都)
让我感谢万分的 是寒霜姐姐的酒
让我感到惊奇的 是禅猫也害羞
路遥总有行者走 诗词伴我左右
让我望尘莫及的 是任尔的打油
梅开如雪在青漄 高妹是良子的愁
半夏蓝朵的明眸 萦绕重阳心头
在名目众多的诗社里 我总是幸运点
随园 我认可的 只有你
和我读一读随园诗词哟 喔哦
直到亥时的铃音静默了还有小舟
李雷的画我想拥有 泓颖的诗多读几首
拿着繁花种的绣球 听着小薇钢琴的柔
铨斋乐天在路上 婉兮送霙愔藏头
舒怀公子的乡愁 依岚感同身受
在名目众多的诗社里 我万里来追求
随园 我认可的 只有你
和我读一读随园诗词哟 喔哦
直到卯时的正云出操了君怀问候
李雷的画我想拥有 泓颖的诗多读几首
拿着繁花种的绣球 听着小薇钢琴的柔
和我读一读随园诗词哟 喔哦
直到卯时的正云出操了君怀问候
李雷的画我想拥有 泓颖的诗多读几首
拿着繁花种的绣球 听着小薇钢琴的柔
——重阳
随园 (歌词)
不管爱得多深,爱得多真,到随园,随缘随心没什么不可以。别问谁家诗魁,豪放闺怨都有过。哦……想的念的都停留。
随园每个诗友,每点温馨,每份爱,随缘珍惜,每一分都保留。回头看这百日,人如飞越了苍穹,哦……惟愿一切永保留。
你你我我随园来邂逅,诗词歌赋写写解忧愁。进进退退期待到永久,冷冷暖暖都要一起走!
————繁花落尽深眸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译文:我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够用来供给自己(生活)。孩子生了一屋子,米缸里没有储存的粮食,维持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也)没有得到它的办法。亲戚朋友经常劝我出去做个小官,我自己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求官又没有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我的叔父因为(看到)我贫困艰苦(就加以推荐),于是就被任命为小城的官吏。在那时,战乱还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差使。彭泽县距离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请命要了下来。(但)没几天,思念田园,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是勉强做作所能够改变的;饥冻虽然是切肤之痛,但违背自己本心(更会)使我受到双重的痛苦。我曾经做过一些事情,(但)都是为了口腹的需求而勉强驱使自己;于是烦恼得愤懑不已,感到自己非常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等到秋收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心情悲痛,希望立刻就去奔丧,于是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八月到冬季,在官位上做了八十多天。趁着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写了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第一段:
原文:归去来兮!
翻译:回去吧!
讲解:“来”为助词,表示“去”为“将而尤未之辞”(钱钟书《管锥编》P1225)
鉴赏:开篇直抒胸臆,实浪漫之宗。有“噫吁嚱!危乎高哉!”之境界!
原文:田园将芜,胡不归?
翻译: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
讲解:“胡”为疑问代词“为什么”,与“何”同。
鉴赏:“田园将芜”似显其对田园之爱,然陶公真爱田园乎?其实未必!以其恨“樊笼”之甚于“田园”耳!序文“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可证。
原文: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翻译:(既然)自己已经把心灵当作形体的仆役,为什么还要悲愁失意独自伤悲?
讲解:“既”为副词“已经”,“以”为介词“把”,“役”为名词“仆役”,“奚”为疑问代词“为什么”,与“何”“胡”相当。
鉴赏:肉体疾苦或可承受,精神沉沦实在让人不能接受(此“沉沦”为存在主义哲学所讲的沉沦,不能作一般意义讲)。这大概就是陶渊明的心思了罢!此说亦可用序文“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来证明。
原文: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翻译:感悟到过去的已经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不可追寻。
讲解:“之”为偏下结构中的结构助词“的”。
鉴赏:此句实非上句“奚惆怅而独悲”的答,而是决意辞官的精神冲动。
原文: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翻译:我误入迷途可能真的不太远吧,(我已经)觉悟到今天是“是”而昨天是“非”。
讲解:“其”句中语气词,有“大概”“恐怕”之意。
鉴赏:此乃陶公自我庆幸之辞也!
第二段:
原文: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翻译:小船遥遥地轻轻流荡,微风徐徐地吹动衣襟。
讲解:“以”与“而”同,皆为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返乡之陶公实在是爽也!即便是“心先一一想”,真如“身一一经”也!
原文: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翻译:(我已经)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了),可恨(这)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讲解:“以前路”实为后置了的介宾短语作的状语。“之”实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想”能想到“恨”之想,乃“真想”也(此“想”为写作学所讲“想象”之想)!
原文: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翻译:才远远望见自家的屋顶,我就一边欣喜跳跃一边往前奔跑。
讲解:“乃”为副词“才”,“载……载……”为连词“一边……一边……”
鉴赏:我们就想像年已四十的陶公如何像一个童子一般地“载欣载奔”吧!
原文: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翻译: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在家门迎候。
讲解:“欢迎”实为两词,即副词“欢喜地”和动词“迎接”。“候门”实为“候于门”之省,“于门”为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僮仆们也是迎出了很远的!也是远远地望见陶渊明就欢喜地跑去迎接了的!
原文: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翻译:庭院里的小路接近于荒芜,(可是园中)松菊仍然在(旺盛地)生长。
讲解:“三径”为隐者庭院中小路的喻称,“就”为“接近,将要”之意。
鉴赏:一“就”一“犹”之间,可见其喜于“松菊”之情。“松”乃“后雕”之“松”也(语见《论语·子罕》篇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菊”乃“季秋”之花也(语见《礼记·月令篇》“季秋之月,菊有黄 华”)。
原文: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翻译:我拉着幼儿走进内室,(淳香的)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杯。
鉴赏:有松也,有菊也,又有酒,此时更待如何?且看下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原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翻译:拿过酒壶酒杯来自斟自饮,随随便便地看着庭院里的松枝来舒展我的容颜。
讲解:“以”有二解:一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一为目的关系的连词。这里取第一种说法,取其说方可使文意顺畅。
鉴赏:此为饮酒之第一重境界:忘忧怡颜。
原文: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翻译:靠着南窗来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实在地觉出才可容膝的陋室(更)容易让人心安。
讲解:“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容膝”为动宾短语活用为名词性短语“容膝之室”,“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鉴赏:此为饮酒之第二重境界:心安傲世。
原文: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翻译:园子(由于)每天涉足已经成了有趣的园子,大门虽然安设了却常常闭关。
讲解:“日”为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而”为转折关系的连词。
鉴赏:似是在园子里生活已久了,园居精神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原文: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翻译:拄着手杖漫步,随意地停下来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看。
讲解:“扶老”就是“手杖”,“扶老”是以功能名之;“流憩”即漫步和漫步中的随意休息;“时”为副词“时而”;“矫”即“翘”,抬头的意思;“遐”就是“远”,与“迩”相对。
鉴赏:四十已需“扶老”“流憩”,可见其体弱,其心老,其意闲。
原文: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翻译:云气油油地从山间飘出,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讲解:“以”和“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云儿和鸟儿都是自由的啊!人可以不如云与鸟乎?
原文: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翻译:日光渐暗,(太阳)就要下山,(我)抚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讲解:“景”通“影”,“阳光”之间;“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幻乎?真乎?“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第三段:
原文:归去来兮!
翻译:回去吧!
讲解:人教版原文后为逗号,改为叹号,实因其语气强烈,与首段相较亦不逊色。
原文:请息交以绝游。
翻译:请让我断绝与世俗人物的交往。
讲解:“请”为祈使动词“请允许我”,“息交”“绝游”乃互文见义。
鉴赏:拟己为人而与己言语。
原文: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翻译:(既然)世俗与我互相违悖,(我)再驾车出游(又能)追求什么呢?
讲解:“而”为主谓之间的连词,表示一种情况已成事实;“言”为补足章节的助词,不译;“焉求”实为“追求什么?”属疑问代词作宾语。
鉴赏:此实欲归隐的第二种表白。
原文: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翻译:在亲戚们的知心话中求得心情欢悦,以抚琴读书为乐自然可以解闷消愁。
讲解:“悦”后省略了介词“于”,与“亲戚之情话”组成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乐”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乐”,“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
鉴赏:亲情、琴、书亦可比于松菊酒了。
原文: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翻译:农人们把春天到来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到西边的田地去耕耘播种。
讲解:“以春及”“于西畴”都是介宾短语作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孔子曾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被人耻笑,陶公此语亦曾为人所笑,笑虽同,孔子与陶公却不同也。
原文: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翻译:我可以是驾着篷布小车,也可以是划着一叶小舟。
讲解:“或”在此应解作“时而”,这里译为“可以是”实因其为猜想。若解为有人则实在不通。
鉴赏:想像归农之景,如此潇洒,实因其为庶族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也因其非真正意义上的农民,故而才能有如此潇洒的想像和将来的隐居。
原文: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
翻译:时而沿着幽深婉蜒的溪水进入山谷,时而循着崎岖的小路走过山丘。
讲解:“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介宾短语,“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从住家到大田,一路之上居然如此丰富多彩!直如游戏,真乃隐逸之陶公所能有之心思!
原文: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翻译: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
讲解:“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充满了生命的春天啊!
原文: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翻译:我羡慕物得逢天时,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罢休。
讲解:“之”为偏下结构中的结构助词“的”。
鉴赏:此实为欲归隐的第三种表白。
第四段:
原文:已矣乎!
翻译:算了吧!
鉴赏:一实词,二虚词,语气之强,可与“俱往矣”比美。
原文: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翻译: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随着自己的心意决定去留?
讲解:“曷”与“何”“胡”“奚”等词实为同义。“委心”为“随心”。
鉴赏:此实为欲归隐的第四种表白。
原文: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翻译: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追求什么)?
讲解:“乎”为语气助词“呢”,“之”为动词“到”。
原文: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翻译:企求富贵不是我的心愿,寻觅仙境不可期冀。
鉴赏:这是“交病”之后的感悟,实有切肤之痛在里面!
原文: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翻译:只盼好天气我独自下田(干活),有时又将手杖插在田边,(然后)去除草培苗。
讲解:“以”为修饰关系的连词,“而”为承接关系的连词。
鉴赏:“心先一一想”而想到了“盼”,又是“想”啊!
原文: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翻译:(有时)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长啸,(有时)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
讲解:“以”“而”都是修饰关系的连词。
鉴赏:真爽也!
原文: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翻译:姑且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走向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
讲解:人教版原文后为叹号,改为问号,表示反问语气,与文字意义相谐。
鉴赏:最后再表归去的决心,真铁了心了。
甘泉书院碑记
作者:清王廷赞
原文
己卯之春,西师藏事,因得酬夙愿焉。于是,度地于城南门内左偏,当甘泉涌出处架泮桥,填坑洼,筑基址,鸠工庀材,建堂庑五十余楹,具载碑阴。又为置田六十顷有奇,留生息银一千五百两,城内外苇草湖地四百一十余亩,取其租息,为师生膏火费。……己丑春,地方绅士休余振作之意,亦共捐资置市房七十六间,取其租以助膏火,此又人心鼓舞,咸期完美之一机也。……膏火尚未充裕,今又将舍此而去,实有不慊于心者,因述始末,著于石。并细将田房产业及酌定永远规条镌于碑阴,以俟新尹长才加意扩充,渐臻极备。
——《甘州府志乾隆》卷14,成文出版社,1976。
注释
1、甘泉书院,遗址有三处:(1)南岳衡山甘泉书院(内有《心性图说》碑石);(2)九华山甘泉书院;(3)甘肃甘泉书院。留下碑记的是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的甘泉书院。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甘州知府冯祖悦(清代人。清代《山西省志·人物志(上)》有传志)、张掖知县王廷赞创建于南门内街东,以临甘泉,故名。东西长90余丈,南北阔8丈5尺。建大门,讲堂2间,厢房34间及泮池、木桥等。冯自为记。后又建瓦房1座,牌坊2座;院内左翼建三台阁,右翼为爽心亭,游廊9间;南面振兴仓3间;临池栽杨柳400余株。三十二年(1767)又添建五云楼、灌书园、锄经堂,及穿廊园门。三十五年(1770)再建玩书楼6间以藏书;双苇湖亭5间,厢房5间。知县王廷赞捐银1500两,士绅先后捐银1000两,均发商生息以资膏火。又拨有学田6000亩。另园东及城外官地所栽246株杨柳沙枣亦属书院。有《书院公业考》,详载书院产业收支细目。院长庄学和撰《教孝千字文》作为讲义,以教诸生。
补记:明武宗正德年间,张掖创建甘泉书院,这是见于史籍的张掖最早的书院。自从雍正朝放宽开办书院的政策后,张掖的书院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清代甘州府城内有南华书院、觻(lù)得(汉代县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书院和甘泉书院;东乐有仰止书院(天山书院)、金山书院;山丹有仙堤书院;抚彝厅有蓼泉书院;高台有建康书院。其中,甘泉书院规模最大。清乾隆二年(1737),甘州知府冯祖悦重新开办甘泉书院,但当时规模较小。据《张掖甘泉书院碑记》记载,王廷赞任张掖知县时,“有创建之思,旋改署武威,去未果”。此后,王廷赞复莅任于张掖,“因得酬夙愿焉”。于是,“度地于城南门内左偏,当甘泉涌出处架泮桥,填坑洼,筑基址,鸠工庀材,建堂庑五十余楹”。又在甘泉书院内建三台阁、爽心亭及后院亭榭,“皆节次增置者也”。重修后的甘泉书院,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阴森森,书生朗朗。“今春,延太仓王济美为之师,肄业者皆踊跃奋兴,争自濯磨”,从张掖各地来的学生,汇集于此。(参见:http://wwwdoc88com/p-7843319485024html)
2、碑记全称是《张掖甘泉书院碑记》。作者是王廷赞,另有《张掖贡院碑记》。王廷赞(1714-1781),字翼公,号用宾,辽宁葫芦岛人。曾任甘肃布政使。王廷赞的父亲王永禄是读书人,曾任盖平县知县。王廷赞出身吏员,由于他勤谨有才干,受到上司器重,才被引荐为官。在甘肃任职三十多年间,他由微末之员,递升为县、州、道的行政长官,最后终于做到甘肃布政使这样的封疆大吏。由于他出身低微,比较了解下情,所以大部分时间为官谨慎,能循理守法,尽职尽责。在甘肃为官三十多年,在平反冤狱、振兴文教、兴修水制、剿匪安民、集军饷等方面,都留下了政绩,但最后因贪污犯罪而被处死。乾隆十二年(1747),王廷赞被引荐为兰州府经历,这是他官吏生涯的开始。经历是一个职掌出纳、文书的小吏,有时也协助上司审理案件。他奉命处理案件,由于秉公执法,许多冤案都得以平反,当时兰州有“打官司,找王经历决断”的说法。从乾隆十九年(1754)开始,王廷赞先后代理张掖、武威、镇原等县知县。他在代理张掖知县任上,突出的政绩是振兴教育。张掖原来没有贡院,读书人赴试多有不便,他在张掖建立贡院。为了给读书人提供学习场所,他又在废弃书院基础上,重新修建了甘泉书院,后来又逐渐增建三台阁、爽心亭及玩书楼、锄经堂等建筑,使书院规模更加宏伟。同时又多方丰富藏书,聘请名师讲学,一时文教蔚然兴起。陕甘总督黄廷桂,非常赏识王廷赞的才干,王廷赞于是被提升为张掖知县。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定准噶尔之役起,黄廷桂令王廷赞随军协理军需,使他的才干得以进一步施展。这期间,王廷赞母亲病逝的消息传来,他以军国大事为重,没有向上司提出奔丧的请求,忍着哀痛,正常处理公务,直到战事结束,账目清算完毕,才回中后所祭母。乾隆二十八年(1763),王廷赞代理平凉府盐茶厅同知,执掌地方治安。据其墓表载,这期间,他曾率人马,趁夜出击,将百余名为害乡里的盗匪一网打尽。乾隆四十年(1775)至四十二年(1777)。王廷赞先后任宁夏知府、甘凉道及宁夏道道台。黄河冲积成宁夏平原,地形平坦,是主要的农业区,旧有惠农等灌渠,对发展农业生产曾起过很大作用,但由于年久失修,渠道严重淤塞。王廷赞下车伊始,即以发展生产为首务,奏请朝廷,行宫疏浚河渠。他的建议得到采纳,朝廷批准拨发库银,并授命他负责整个工程。王廷赞从授命之日起,即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不辞辛劳,事必躬亲。从水文地质勘测,到排水、清沙、挑淤及运石,处处亲自指点。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河渠工程于乾隆四十二年4月告竣。竣工之日,他的同僚赋诗表示祝贺,一诗中有“三年治水鬓成丝”的句子,可算是他这一时期宦绩的写照。宁夏平原的瘠土碱地,尽变成肥田沃野,这里自有王廷赞倾洒的许多心血。这年的5月,王廷赞因政绩卓著而被提升为甘肃布政使司布政使。到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初,鉴于王廷赞在甘肃效力多年,应予褒奖,于是乾隆皇帝诰封其曾祖父、祖父及父为通奉大夫,曾祖母、祖母及母为夫人,此时王廷赞已是66岁高龄的老人。由于看到吏治积弊甚重,又苦于在明争暗斗的官场继续奔命,他萌生了功成身退的想法,他奏请辞官回乡,由于皇上“优旨慰留”,他未能如愿。撒拉族世居甘肃、青海,信奉伊斯兰教。甘肃循化厅伊斯兰教徒马明新,创伊斯兰教新教派,与旧教派相仇杀,死百余人。陕甘总督勒尔谨支出旧教派,镇压新教派,将新教派领袖马明新逮捕,关入省城监狱。于是激起新教派强烈不满,爆发了以苏四十三为首的撒拉族伊斯兰教新教派起义。起义震动了清王朝,乾隆帝下令调集大军追剿。自3月中旬至7月上旬,历时3个多月,新教派终于失败。王廷赞由于守兰州城五昼夜有功,受到乾隆皇帝嘉奖,赐一品顶戴,赏戴花翎,例晋其曾祖父、祖父、父为荣禄大夫,曾祖母、祖母、母为一品夫人,真是光宗耀祖,使王氏满门生辉。就在乾隆皇帝派兵镇压苏四十三起义的过程中,一桩震动全国,牵涉甘肃全省二百多名官员的冒赈浮销贪污大案被揭发了,王廷赞成了这一大案的主犯。甘肃一向有捐监旧例。所谓“捐监”,就是商人、平民捐出一定数量的粮食给官府,取得监生的身份,取得应试入官的资格。由于甘肃自然条件较差,常有灾害发生,若捐监者每人上交粮食几十石,全省筹集几百万石粮食,就可在灾年用来救济灾民,省去由中央调拨救济粮的麻烦,于国于民,俱为有利。由于容易出现弊病,此项措施曾一度取消。到乾隆三十九年,陕甘总督勒尔谨请求在甘肃重开捐监,得到皇上的批准。乾隆帝在这道谕旨中指出,鉴于“甘肃通省仓储,一时未能足额”,所以规定一律以粮豆收捐,不得折收银两。同时派“能干”的官员王亶望作甘肃布政使,经理此事。严格要求勒尔谨“实心查办,剔除诸弊”。 乾隆四十二年5月,王亶望擢任浙江巡抚,由年已63岁的宁夏道台王廷赞任甘肃布政使。王亶望在任不到三年,就收到监粮600多万石,约有15万商民纳粮而成为监生。在粮食短缺的甘肃,三年内就有如此多监粮入库,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但乾隆帝万万没想到,王亶望这位“能事之藩司”所收监粮竟全是写在纸上的数字,他禀中颗粒皆无。原来,王亶望并未按皇上的要求收粮食,而是折收了银两,这些银两也未用来购进粮食赈济灾民,而是被各级大小官员用赈济的名义冒销,最后落入私囊。王廷赞任布政使后,不但未革除弊端,而且向每个捐监的人又加收白银五两,最终酿成杀身之祸。苏四十三聚众起义,乾隆帝派和坤、阿桂赴甘督办。4月,和坤上疏奏报军情,说到进入甘肃即遇雨。阿桂上报应战情况,也多次提到因雨太多,以致延滞用兵。乾隆帝回想到过去甘肃连年奏报干旱,大起疑心,下令阿桂和代理陕甘总督的李侍尧仔细查访办理,据实上奏。阿桂很快就查明,监粮未收粮食,而是折收了银两。乾隆帝闻后,一方面谕令闽浙总督陈辉祖查讯王亶望,另一方面命王亶望在甘肃的继任者王延赞呈报监粮私收实情。6月初,王廷赞供称:到任后,原不许折收银两,因无人报捐,只得仍旧如此办理。又恐各州县有短价勒实粮石之事,故定一名捐监者交粮五十五两的数额。甘肃粮价较贱,此数足敷定额。又因捐生多在省城,将此事改归兰州知府办理。由其收捐,仍将收来之银发给各州县购买粮食,补还仓库,按季申报,道府加结于上。王廷赞此供在于表白折收银两原为不得已,此举不但方便了捐监的人,而且手续健全,但乾隆帝一眼就看出此供隐匿了实情。他6月10日下谕驳斥,并下结论道:“明系官折收于前,又复冒销于后,两边俱得便宜,而百姓仍从中受累。此事情弊甚大,不可不彻底清查”。此后乾隆帝又分别于6月12日、17日两度下谕,分析案件性质为贪污案,而且是集团贪污。表示坚决追究,不会因罚不及众、牵连太多而罢休。下令阿桂、李侍尧会同刑部,审讯原陕甘勒尔谨和布政使王廷赞,命他俩据实供吐。他令阿桂专向王廷赞宣谕:其从前“保全省城,功不可没”。若能将历年通同舞弊之情,逐一据实供明,可以加恩宽宥,以其功抵罪。否则,必自取重罪。后来的事实说明,王廷赞未能“据实供明”,因而也未能得到乾隆帝的最大宽宥。由于乾隆帝态度坚决,阿桂和李侍尧自不敢怠慢,于是整个案情便很快查清。这一案件共揭发出侵盗银两1千两以上的甘肃省、府、州、县官员共102人,确实是“全省大小官员无不染指有罪”。此案件不仅牵涉人数多,赃银数量大,而且手段恶劣。贪官们不仅吞没监粮,而且大肆**国库帑银。例如,6百多万台的“监粮”既已折收银两,可他们还借口添设新地,冒领建地费用;“监粮”已化为白银入了私囊,他们还以支付运输费的名目领取帑银,仅王廷赞在任两年便领运输费28690余两。对此案要犯,乾隆帝严惩不贷。7月30日、8月18日他两次下谕,做出对要犯的处理决定。命将王亶望立即正法,领勒尔谨自尽,将王廷赞绞监候。到10月,陆续正法者共56名贪官,免死发遣者46人。乾隆帝在7月30日的谕令中,指出王廷赞的罪责,做出惩处决定。他指出,王廷赞以微末之员擢至藩司,接任之时,对王亶望之违法行为,不据实参奏,且效尤作弊,又始终匿饰案,不吐实情。但念及守城微功,免于立决,加恩改为绞监候,秋后处决。王廷赞原本是个忠于职守、循规蹈矩的官吏,本应洁身自好,但他终未能摆脱封建官场贪鄙之风,因而也未能逃脱法制之网。王廷赞终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9月12日(家谱作11日)午时被处绞刑,终年67岁。
另有王廷赞(1847-1927),字子襄,号若谷,晚年自号排云道人。泗水县城关榆园街人。16岁“立志问学”。同治五年(1866)赴兖州初应府试,同治八年(1869)补为廪生。同治十二年(1873),入选拔贡,并名列榜首。光绪二年(1876)中举人。 以后自1877年入京会试,连续6场都名落孙山,“仍为下第人”,直到46岁时的第7场会试中,才考取进士。入仕后,先后在四川平武、长宁、南郡等县任知县,后升为候补知府,任地方官达15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卸任归里,次年寄寓济宁。王廷赞一生多诗作。曾将绝大部分诗作收入《排云诗草》。后又由门人晚辈进一步收集整理, 集成《排云诗集》,于1937年4月石印出版。书前冠以吴佩孚、梁漱溟等人的题词及其门人后辈所写的序言,共收入诗作1500余首。
附录1:
广西省百色市凌云县《云峰书院碑记》
尝思贤哲挺生,固由天地菁华之萃,人才蔚起,尢赖君师乐育之功,□□□□□□,气习殊尔,必须振兴之有术,唯我杨太公祖讳赞绪,仰体□□圣化,俯恤边儒,本无□之深衷,著作人之雅化,特捐廉俸,创建云峰书院,及乎宋太公祖讳淇源,□□□□公项储给师生膏火,自是而后,继任贤候,荣莅斯土,□□□□□□□,勋等肄业其中,相聚而言曰:云峰书院为鼓舞人文之区。
文昌帝君,实司衡人文之柄,盛德□□宇宙,大业偏洽儒林,吾侪素存景仰之心,□□□□□□□,敬塑帝像,用效趋跄,二月初三恭逢。
帝诞甚喜,献□有日,□忭颂祝无疆,更相联名,聚成胜会,凑得银。□□□□,以供祀祭,□明德昭格降福,孔皆敬业乐群,若启若翼,成人□□□□科甲联元,爰颜会名曰连元会,是为记。
儒学教授:谢琏、李嗣勋、陈仪、梁元珣
绅士:林应用、岑鸿业、曾学高、林连元、岑树淳、李盛枝、朱上瑛、岑鸿爵 岑文济、林应翰、岑廷元、岑鸿章、岑鸿逵、杨延星、罗国佐、岑文渊 李世英、林森华、梁上材、岑文瑛、岑鸿烈、梁成德、刘绍俊、覃超元、李 隆、潘其仁、林森美、李方成、唐世杰、李元章、屈必伸、李登荣 刘廷翰、朱景昭、雷再溥、刘朝俊、吴世绩、黄元都、蒙 全、黄志道。
乾隆三十九年岁次甲午仲春月立
(注:碑记全文如上,原文无标点,□代表看不清的字。在凌云县博物馆门前的碑廊里,遗存有一块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的古石碑,碑高135厘米、宽64厘米、厚10厘米,碑上的部分文字已模糊不清。碑记的内容是: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谢琏、李嗣勋等4位儒学教授,林应用、岑鸿业、曾学高、林连元等40位绅士,在云峰书院里设立“文昌帝君”的塑像,以供祀祭,并组建“连元会”,祈求教育事业越来越兴盛。)
附录2:
衡山甘泉书院内《心性图说》碑石文
性者,天地万物一体者也。浑然宇宙,其气同也。心也者,体天地万物而不遗者也。性也者,心之生理也,心性非二也。譬之谷焉,具生意而未发,未发故浑然而不可见。及其发也,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萌焉,仁义礼智自此焉始分矣,故谓之四端。端也者,始也,良心发见之始也。是故始之敬者,戒惧慎独以养其中也。中立而和发焉,万事万化自此焉,达而位育不外是矣。故位育非有加也,全而归之者耳。终之敬者,即始之敬而不息焉者也。曰:“何以小圈?”曰“心无所不贯也。”“何以大圈?”曰:“心无所不包也。”包与贯,实非二也。故心也者,包乎天地万物之外,而贯夫天地万物之中者也。中外非二也。天地无内外,心亦无内外,极言之耳矣。故谓内为本心,而外天地万物以为心者,小之为心也甚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