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素的问题

关于吃素的问题,第1张

净空法师关于出家人吃肉的开示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的饮食是吃肉,而全世界学佛人不吃肉的只有中国人。中国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之前,中国佛教也是吃三净肉。梁武帝发心吃长素是读《楞伽经》时,佛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心吃众生肉’,梁武帝非常感动,所以就自动素食。他是佛门的大护法,他吃素食,当然出家人就响应,以后在家人也响应,这是中国佛教素食之始。

佛教人不杀生,戒律上没有说不吃肉。佛陀在世是托钵,佛家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托钵时人家给什么吃什么,这是方便、慈悲。如果你素食,去托钵还要让人一定给你做素食供养你,这不是找人麻烦吗?所以,佛与弟子没有分别心,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现在泰国、缅甸小乘国家还是托钵,这个道理要懂。

素食对健康有决定的好处,而且如果整个社会都提倡素食,出家人出去托钵就方便了。在外国看到出家人吃肉,我们不会奇怪,但我们吃素食,人家看到我们很奇怪,因他不了解中国佛教史,所以我们要解释给他听,让他知道中国佛弟子何以素食。

净空法师关于能吃植物的开示

很多人会问,蔬菜也有生命,为什么能吃他们呢?以下是摘录净空法师的回答,出自《佛学问答》。

问:佛说万物皆平等,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吃肉等同於杀生。但同样青菜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割它下来吃,又为什麼不是杀生?

答: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问得很深,人可不可以不吃东西?可以。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天吃一餐,我们在经上看到的,阿罗汉住在这个世间一个星期吃一餐,辟支佛半个月吃一餐。到了色界天人饮食不要了,色界天是得禅定的人,得到初禅财色名食睡都没有了,这是功夫。我们在这个世间叫业报,你必须要有饮食,没有饮食你就不能够存活,你不能存活你也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在六道里头总是冤冤相报,这个道理很深,给你说两个星期都说不完。必须要吃,你就想想看,你是吃人好、是吃动物好?这就有选择,你是吃你父母好,还是吃别人好?你不会吃你父母,你会吃别人。人跟动物比,你还是吃动物,不吃人;如果动物跟植物比,那你还是舍掉动物,吃植物。你一层一层比,你就晓得,就不一样。

植物是生物,但是它没有感情,就是说它没有报复的心,它没有怨恨心;你吃动物时候,动物有报复、有怨恨。招来什麼?来生的不如意,这个问题就严重。植物它不会,而且它长成之后它还希望你吃它,为什麼?它修供养,它也懂得修福。我们在澳洲自己种菜,我们的菜没有化肥、没有农药,而且长得比一般农场的长得好。我们让这些蔬菜听佛号、听讲经,就是用录音播放给它们听,对它们照顾非常周到。管理菜园的同修有天晚上作梦,梦到丝瓜来找他,它说丝瓜太老了,你应该赶快把它采下来,它已经很老了。他就觉得奇怪,第二天就到那个位置上去找,果然找到了,它是在叶子的背后,疏忽没有看见它,真的是太老了,老得什麼?不能吃了,所以就留它做种。你看看植物、花草树木都通人性,我们对它有恩德,它对我们也报恩,它报恩就是用这个来供养大众。这些事情你要好好的学习,你才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万象。

为什么提倡素食?

——济群法师的解释

素食为我国佛教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是大乘佛教慈悲精神的具体表现。可近百年来,大概是人们视野开阔的关系,对素食问题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学佛非吃素不可,否则不成其为信徒;有人则恰恰相反,以为学佛不必吃素,并举蒙、藏、锡兰、泰国等地区僧侣为证,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呢?的确有必要讨论一番。

素食在人们心目中,大体与蔬食(吃菜)及不肉食相近,然依佛制戒律及整个佛教界情形来看,佛教徒并非绝对的蔬食主义者,因为蔬食中的蒜薤是不食的;也不是绝对的反对肉食者,在小乘戒律中允许吃之净肉。至于平常所说的不食荤,荤是荤辛,指葱蒜薤韮等臭味极重的东西。

依小乘戒律,佛世僧尼是允许吃肉的,如《四分律》所说四种药的时药中,就有鱼肉二种,《四分戒本》九十波逸提的第十条,是对鱼肉的规定,也说明了可以吃肉。这是因为当时的僧尼们过着乞食生活,只能随施主家所有的,乞到什么就吃什么,那里还能随你选择呢?但还是有一定的限制,就是对于施主供养的肉食,假如看到他是为自已而杀的;或听说是为自已而杀的;乃至怀疑特为供养自已才杀的,本着不杀生的慈悲精神出发,都不能的接受。因为这样的肉食,众生由我而死,本可以避免而不知避免,是违犯不杀生戒的。所以佛法的遮禁肉食,并不因为它是肉,而是因为杀生,在不是为你而杀的情况下,那种三净肉在小乘戒律中是不禁止的。

中国乃北传佛教,流传的大多是大乘经论,弘扬大乘思想,在大乘经典中,明朗的宣说,佛弟子不能吃肉。如《楞伽经》说: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略有十种:一者、一切众生无始以来常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二者、狐狗人马、屠者杂卖故;三者、不净乞分所生长故;四者、众生闻悉生怖故;五者、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六者、凡愚所习,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七者、令咒术不成就故。八者、以食肉见形起识,以染味著故;九者、诸天所弃,多恶梦,虎狼闻香故;十者、食种种肉,遂啖人肉故。

不能吃肉的原因很多,这里面单举十种。《涅盘经》也说:

从今日后不许弟子食肉,观察如子肉想,夫食肉者,断大慈种,水陆空行有命者怨,故不令食。

此外还有《梵网菩萨戒经》、《楞严经》、《央掘摩罗经》等都反对食肉,因为菩萨道是以慈悲为本,吃肉是不慈悲的表现,又有种种过失,所以不能吃。

从小乘戒律的允许吃三净肉,到大乘经律的坚决反对吃肉,与僧团的演变很有关系。比丘们起初过着乞食生活,随着佛教的弘扬,得到了国王和信徒们布施来的广大土地和大批粮食,僧团由原来的一无所有转为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僧团的土地由净人耕作,伙食由净人办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可以不吃肉。所以在印度大乘佛教隆盛的时代,是禁止吃肉的。

中国提倡僧尼实行素食始于梁武帝,在《广弘明集》卷二十六载有梁武所撰的《断酒肉文》,帝见当时有些僧尼吃肉喝酒,以为同大乘经文相违背,想到人主有匡扶佛教的责任,才号召僧尼必须断绝酒肉,否则将以国法、僧法处治。佛教的乞食制度,在我国末曾实行,中国寺院自古以来大都拥有庙产,或过着自耕自煮的生活,这为不吃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果有人想吃肉,就必须自杀、自卖、或自煮,试问怎能不犯戒呢?不要说大乘经律,声闻戒律也是不会许可的。

有些人为了自已吃肉的需要,而引证泰国、缅甸等僧众的肉食为例,提出了中国僧尼也不妨吃肉,这是不究实情,顺从私欲的妄说。众所周知,泰国等流行的是小乘佛教,实行乞食制度,我们自然不能与之相比。又如蒙、藏地区的佛教徒,也是肉食的,因为蒙、藏是畜牧区,主要的食品离不了牛羊,在这种环境下,不吃肉是不太方便的。汉地根本不存在这些情况,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要吃肉。

五、荤辛为何要禁止

荤辛,是气味剧烈之蔬菜的统称,通常说五辛或五荤。关于五辛的名称,经律中有不同的说法,不过就多数言,叫做葱、蒜、韮、薤、兴渠。这五种菜具有强烈的刺激能力,吃了之后,又能发出极其难闻的气味,会影响僧团的和谐,所以为戒律所禁止。

五辛,在小乘律中只提到蒜,像《四分律》比丘尼戒单堕第七十条中说:

若比丘尼啖蒜者波逸提。比丘突吉罗,式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不犯者,或有如是病,以饼里裹蒜食,若余药所不治,唯须服蒜差,听服,若涂疮不犯。

有病因缘,非食蒜不能治愈,戒律才开许,吃了蒜后,为了不影响大家,律中又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如《僧祗律》中说:

(蒜)服己,七日不得卧僧床褥,上僧厕,入僧浴室、温室、讲室、食屋、受僧次请,乃至说法布萨,一切不得住;不应绕塔,若塔在露地者,得下风遥礼,至八日澡浴,浣衣,熏已得入众。

在一个团体里,如果大家都食蒜,不会有什么特殊感觉,倘若只有一、二个人吃,那种由食蒜后发出的臭气,其他人绝对无法忍受。所以,吃一次蒜要与大众生活隔离七天,等他身上臭味散尽了,沐浴更衣后,才能回到大众中生活。

禁食五辛是大乘经律中提出的。如《梵网经》中说:

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答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此中大蒜,又称胡葱,史传张骞出使大宛,从胡地取回;慈葱,就是葱,由茎叶慈柔得称。兰葱,有说是小蒜,有说是韮菜。茗葱,一名山葱,生长于山泽中,有说就是薤。兴渠,据传汉地没有。

五辛既不同酒,能使人神智不清;也不同肉,吃了有违慈悲本怀。菩萨戒中为什么要禁止食用呢?《楞严经》说:

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食,熟食发媱,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一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舔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本为说法,非毁禁戒,赞媱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食用五辛生媱增恚,善神远离,魔王引诱,生毁禁戒,死堕地狱。《楞伽经》也说:

一切肉与葱,及诸韮蒜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饮食生放逸,放逸生邪觉,从觉生贪欲,贪令心迷醉。迷醉长爱欲,生死不解脱。酒肉葱韮蒜,悉为障圣道,及违圣表相,是故不应食。

这将吃葱蒜的过失,与饮酒吃肉相提并论,原因是它们都能增长爱欲,障碍圣道,所以不能食用。

吃肉等同杀生

相关佛经

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无量过失,断而不食,获大功德。凡愚不知如是损益,是故我今为汝开演,凡是肉者,悉不应食。大慧!凡杀生者,多为人食,人若不食,亦无杀事,是故食肉与杀同罪。——《大乘入楞伽经》

大慧!若一切人不食肉者,亦无有人杀害众生,由人食肉,若无可食处处求买,为财利者杀以贩卖,为买者杀,是故买者与杀无异。是故食肉能障圣道。是故我说食肉是罪,断如来种,故不听食。——《大乘入楞伽经》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大乘入楞伽经》

善男子!我出于世为大众说食众生肉,无有是处。若食肉者,无有慈悲;无慈悲者,非我弟子,我非彼师。——《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首楞严经》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首楞严经》

对于初发心的人,可以让他们先吃三净肉,最后时机适合,再对他说:“吃肉等同杀生!”

《楞严经》上说:「食肉之人,死堕恶道,受无量苦。」恶道指的就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因此,我们知道一个吃肉的人,总有一天会无法转生为人的。

我们再看看八指头陀的话——「池鱼忽泣作人语,曰客曰客吾语汝,我亦曾作富家子,汝曾为鱼登我俎,今我为鱼填汝肚。」说明了吃肉的人,堕入地狱道、饿鬼道之外,还要转生为各类畜牲,以偿还血肉债。

自己不杀生,买别人杀好的来吃可以吗?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是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得到的。至於这些「不如意」的原因在那 ?就很少人去探索了!

《楞严经》上说:「食肉之人,所求功德,悉不成就。」

《华严经》上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动物和我们都是血肉之躯,由於我们的购买,便有人帮我们杀好,这种借刀杀人的间接杀生,使我片想求的功德都求不到,而造成家庭不平安、身体不健康、儿女不孝顺、事业不顺利等,种种的不如意。从另一方面说:吃肉对修学佛法,也会产生很大的障碍。

《入楞伽经》上说:「夫血肉者,众仙所弃,群圣不食夫食肉者,诸天远离,口气常臭 肉非美好,肉不清净,生诸罪恶,败诸功德,诸仙圣人之所弃舍!」

《楞严经》上也说:「食肉之人,诸天远离,众生怖畏!」因此,一个吃肉的人,是得不到天龙八部的护持的,所以他的道业很难有所成就,人生的不如意事,也自然的增多了!

三净肉可以吃吗?

前面已经说到杀生食肉的果报,其中当然包括「三净肉」。为了让大家有个具体的了解,我们还是从经典上,去追寻三净肉的本未原委吧!

《涅盘经》里迦叶问佛:「何故先听食三种净肉,乃至九种净肉?」佛说:「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以声闻乘来说,佛涅盘前听许吃叁净肉,佛涅盘后,便是一切肉不可食。以菩萨乘而言,佛涅盘前后,一切肉皆不可食用。

如今释迦牟尼佛已涅盘二千多年了,那有允许他的弟子吃三净肉的道理?这可在《楞伽经》中的一段经文,得到强而有力的证明——佛说:「未来之世,有愚痴人,妄说 尼 (戒律),坏乱正法,诽谤於我,言听食肉,亦自曾食。」又说:「大慧!我於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断,令其修学。」这种情形,是佛还在世的时候,为引度众生,而采用「渐进」的方式,让众生修学佛法。当他要离开这娑婆世界的时候,又把三净肉的事情交代得非常明确,他说:「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告诉修学佛法的弟子「凡是肉者,一切悉断」。

假如还有人不明白佛陀的旨意,而说三净肉可以吃,那他要背什麽样的因果呢?佛说:「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人食肉,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不饶益处。」因此,不但我们自己不能吃叁净肉,也要告诉别人叁净肉不能吃。

肉边菜能不能吃?

既然一切肉都不能吃,那么在交际应酬中,不吃肉,只吃肉边的菜——肉边菜,行吗?

涅盘经内迦叶问佛说:「若乞食时,得杂肉食,云何得食?应清净法。」佛说:「当以水洗,令与肉别,然后乃食。」

由这段开示可知,肉边菜是需要将肉和菜分将,再把菜洗得干干净净的,才能食用。但这是僧人乞食的时候,在客观环境上,一点变更的方法都没有的情况下如此。

于楞伽经最后一段有描述为何要素食的理由,以下简单节录让前贤参考

1楞伽经:

“一切众生,从本以来,展转因缘,尝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

“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食肉无慈慧,永背正解脱。”

2梵网经菩萨戒本:

“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断大慈悲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若故食者,犯轻垢罪。”

3楞严经:

“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 ,恶业俱生,穷未来际,以是因缘,经千百劫,常在生死”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 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 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 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 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 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丽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也是充满好玩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丽江的作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描写丽江的作文一

 丽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去年暑假我,妈妈,姐姐和哥哥一起跟随旅游团到此旅游。

 第二天早晨,我们一起从泸沽湖出发,向丽江前进。在三个小时的漫长车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期待已久的目的地——云南丽江。导游说:“现在可以自行到各个景点游玩,两天后3:00在此集合。”

 午饭过后,我们先去逛街,然后去古镇游玩。在繁华的大街上,一栋栋高楼大厦耸然挺立,一辆辆汽车也来回穿梭。接着,我们买了水和零食,便到一个古镇游玩。

 第三天,太阳还没去上班,我那哥们就准备向石鼓镇出发了。石鼓镇里有一个石鼓亭,亭里摆放着一面巨大的石鼓。它的直径,要比我双手侧平举还要长得多,厚度也足有一尺长。传说这是天上的两个大力士在夜里搬运石头的时候不小心留下的。其实,它是太平天国时,太平军在这儿打了胜仗之后留下的。上面刻着蝇头大的字,记载着太平军的丰功伟绩。

 告别石鼓亭,沿着小路便来到了长江第一湾,沿江两岸垂柳依依,云母片在金色的沙滩中闪闪发光,那绿缎般清澈的金沙江水,衬托着多姿多彩,美丽宁静的小村庄,缓缓流淌,发出哗哗的轻快的响声,在旷野中显得十分悦耳动听,然后,注入长江的另一条支流。两江相撞,顿时,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响声,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呼啸着向远方流去……

描写丽江的作文二

 变了!变了!丽江变了!改革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使丽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丽江人民从小平房走向了豪华的住宅楼,从窄小的泥泞小巷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在十年的岁月里,丽江变了一个模样。

 古城便是一个例子。十多年前,古城还是个无名小镇,只生活着一些丽江的本地民族,就连现在有名的木府当初周围也只居住着一些普通百姓。可是,就在1996年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2。3大地震破坏了丽江,不过它也使丽江人民因祸得福,大家齐心协力,发奋图强,改变了丽江,也致使古城闻名于世界。原来四方街上卖菜的人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那来自五湖四海,人山人海的游客;当初那简陋的民房变成了如今别具特色的客栈和旅游精品商店,商店中的商品各式各样,琳琅满目;昔日的木府,经过大家重建后更加美丽。如果将古城比作一颗璀璨的明珠,那2。3大地震前的古城便是被深埋于地下的明珠,而后2。3大地震之后的古城,便是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

 丽江不光拥有了古城,还有着无数的名胜:巍然屹立的玉龙雪山,拔地而起的玉龙新县城,美仑美奂的祥和丽城,古色古香的束河古镇,海纳百川的世纪公园,还有那令人陶醉的纳西古乐。

 在祖国跨世纪的步伐中,丽江也在不断地改善,它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旅游的胜地,还成了全世界百大最适合人群居住的城镇之一。我为自已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中而感到荣幸与自豪。

描写丽江的作文三

 住进古城古色古香的客栈,一股浓浓的民俗气扑面而来。晒得黑黑的却分外美丽的纳西“胖金妹”,魁梧而雄壮的“胖金哥”。端上一碗浓浓的普洱茶,表达他们浓浓的好客之情。在客栈上望着整个丽江;古城和新城形成了鲜明的分界线。繁华、现代的新城,恬静、朴实的古城,形成了现代与古代美的融合。这就是丽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走在丽江的街道上,石板路铺成的小道旁小贩们的叫卖声仿佛让丽江这个古镇回到了茶马古道时的繁华。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休息点,丽江并没有失去他往年的风采,反而更加精彩地展现在你的眼前。“珠宝、食物、衣服、特产”可谓应有尽有。什么“纳西大饼、过桥米线、涮羊肉、马帮牛肉”足以让你流口水。别着急,那里的纳西翡翠,阿祖老银,贵族金戒等更是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特色的纳西族民族服饰更是色彩亮丽,这些颜色鲜艳的衣服设计合理。朴实、高贵两不误。朴实是在于这些衣服可是勤劳的纳西人民干活照样穿的。高贵地是这衣服是那么的漂亮,像是贵妇人在社交时穿的衣服。时不时看见马帮背着枪牵着马在街上走过,穿着毛皮大衣,戴着大毡帽,十分威风。只不过现在也从押送物品变为了与人照相。

 古老的东巴蓄着长长的胡须,他是纳西族的最高学者,是一位智者。我们看见他时,他正在吃纳西大饼。他穿着装满金银的大袍,戴着有两根孔雀毛的帽子,他为我们讲着更多丽江的故事……

描写丽江的作文四

 根据我们这次丽江旅游的行程安排,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拉市海国际湿地公园。

 旅游大巴一停下,导游就说:“马场到了,大家请下车。”爸爸妈妈带着我下了车,买了骑马的票,我和爸爸共骑一匹马,妈妈自己骑一匹。牵马的是一对纳西族夫妇,那位伯伯把我抱上马背,我迫不及待地抓住缰绳,心里特别高兴,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骑马。等爸爸上来,我们就出发了。

 走过一个小村庄,道路两旁长着许多花椒树,树上密密麻麻的结满了红红的花椒。农家小院里,一棵棵海棠树、山楂树上沉甸甸的挂满了红红的果实,馋得我直流口水。上山了,从山上流下的泉水在我们脚下奔流歌唱,不知名的野花向我们点头微笑,又像是在随风舞蹈,真是太美了!我们兴奋地一路唱歌前行。路越来越陡,爸爸就让我一个人骑,他走在前面给我们拍照。马蹄踩在光滑的石板上,看得我胆战心惊,双手紧紧拉着缰绳,生怕它把我摔下来。经过了大约一小时,我们终于下了山来到平地,我说了声“驾!”,想让马儿跑起来,可它就是不理我,我火冒三丈,气得鼻子都歪了。伯伯说了声“GO!”马就飞快地跑起来,把爸爸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我和妈妈开心得哈哈大笑。原来这里的马是听英语的!

 今天真是太有意义了!虽然很累,可我很开心!

描写丽江的作文五

 丽江:中国的遗产,文明古城。这是xx说的一句话。没错,我觉得它文明世界,它给中国带来了荣耀。我就去过那。

 放国庆节的第一天我就和家人一起来到大理,第二天一清早就去了丽江,在路上可塞车了,因为我们走最近的路,所以车多塞到了11点半,11点半才到。就这样我的旅途就开始哩。

 第一天,我们去了古城,那里可美了,因为带有古字,就说明那很古老,房子的墙是用土基做的,方顶是用瓦片做成的,楼梯和窗子是用木头做的。古城里卖的东西又贵又精致好看,卖西藏的耗牛肉,卖鱼化石,卖古代家具等等等等都买。

 第二天,我们去了束河古镇,那可以骑马,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来到马场骑马去山上玩,我做了领头的一匹,它是最大的,但是它却最大,它呀可调皮了,坐在马背上时,我一动也不敢动,因为我动一下它的两只前蹄就会跳起来。我们走呀走,不一会就走到了山上的休息点。到下坡时可好玩了,在后面的老妈大声告诉我:把身体靠前以免引起危险。大约2个小时就把束河古镇玩掉了。

 第三天,我们去了玉龙雪山,那里的云厚厚的,经常下雨,这也是因为海拔高。我们又去做索道,超刺激,观赏了雨龙雪山后,我们又去蓝牙湾,蓝牙湾的水清的蓝了起来,那里的水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

 旅游能洗涤人的心灵。

描写丽江的作文六

 多少次梦回那雨巷氤氲的水乡,在屋舍溪边,淡云微抹中静静肃立。潺潺水声,晃晃灯影,悠悠岁月,时隔数年,又重回那亦真亦幻的梦境——丽江。

 古城,今生。在她的天地,像跳入水中的鱼,翱翔天空的飞鸟,她的怀抱,让众生找到生命的怡然。木舍,古朴亦深沉。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穿梭在丽江的古屋间,木制的门,雕花的窗,目光在凝重黑瓦上的精致屋檐间跳跃。古旧的木楼,历经风蚀霜侵,依旧静静伫立。行走其间,总觉身旁角落里投来的微笑,透着祥和。脚下淙淙流水,流淌着丽江清雅闲舒的气质。寻着清溪的源头,沿着潺潺溪水,来到源头狮子山。置身古松幽境,俯瞰山下小城。飞檐似展翅欲飞的鸟儿,青瓦古树相辅相成。层峦叠嶂中,丽江,屹立千年,只为她永远的风华。

 山脚下,茶马古道探秘古贤遗风。跨上骏马,持缰缓行,慢悠悠骑行在崎岖山道之间,微冷的风,挺拔的松,正应了那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茶马古道,怎相信这是一条向远方无限延伸的路,当年承载了那么多繁华、喧嚣与梦想。銮铃轻响,随风远去……

 下山,追逐着翩翩彩蝶,来到高原湿地——拉市海。船儿起航,波光微漾,四周宁静,唯有夕阳伴晚霞。如果陶渊明来到这里,应该会把南山也抛诸脑后吧

 走进一座座大山深处,翻越青山丘陵,眼前,那心中的圣地——玉龙雪山直插云霄。走进片片愈渐枯老的松林,穿越茫茫青雾云海,不变的仰望,圣洁的雪,映着金光,巍峨屹立在不远的前方。云之上,银光里,更觉置身彻寒的月宫里。玉龙光芒普照,让万物归于心的净空里。生命在这一刻释然,亿万年不变的庄严,只缘坚信总有一刻撕破云天,让阳光倾慕。更高的天,没有翅膀也能追逐。

 入夜,古城亮起暖暖的灯火,托起天幕。水声、灯影,没有秦淮河的凄凉,只透着宁静中的豁达。午夜,灯火渐熄,月光静抚丽江,涧水潺潺,屋舍俨然,古城不老。

 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休憩之地,犹如站在梦的入口,抖落一地过往尘埃,竞有一种对俗世的不屑与轻叹。温暖、真挚、闲适、典雅,她气质傲然,即使在此荒废余生也不愿梦醒。丽江,有缘人的永远。

描写丽江的作文七

 当树上的名蝉声此起彼伏时,当柳絮轻薄地随风飘摇时,当一瓣瓣的樱花追逐着流水而去时,炎炎的夏日开始了,夏日丽江作文。

 曾经的丽江,夏天是凉爽的。看着苍穹无边的蓝,让你的心驰骋在身体之外,那样的蓝会让你无比感动。走在古城里,时常可以看到游人望着蓝天眼角流露出的惊愕。的确,久居都市的人们看到丽江的美能不怦然心动吗?

 丽江是一个小城。曾几何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而今却是在旅游名胜中的一匹黑马。曾经古城的宁静能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那迂回的护城河水,那隔五六米拱起的拱桥,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写照.只是现在,古城到处是琳琅目的商品,花花绿绿的,迷煞了我们的双眼.古城的真谛何在?日益商业化的"古城"亵渎了古城的美.那份静,那份美淹没在嘈杂的叫卖声中,我为古城拭泪.是什么抹杀了她的容颜,是什么吞噬了她的灵魂?

 丽江夏日的风像母亲的手,抚摩着我们.站在四方街,看着不断晃眼的闪光.多少年后我们的后人还能看到这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吗?我担心,我郁闷,更怕.丽江越出名,人们对她的伤害越大.我呼吁,还我古城一片宁静吧.

 夏日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变得狂躁.我们可爱的小城也会受温室效应的波及.那庄严肃穆的玉龙雪山一点点的化身为水,她要用她的生命给世人一个教训.游人呼出的气体残噬了她美丽的容颜,人们的膜拜毁了她.

 我们哭泣着送走昨天的丽江,我们哭泣着忍受着狂热.这年丽江的夏天,紫外线射伤了我的臂膊,也射伤了我们的心.

描写丽江的作文八

 初见丽江,便觉此处不同凡响。

 刚下飞机,丽江便赠与我们一份见面礼——徐徐抚过脸颊的习习轻风。不同于家乡那种只会在春秋两季突然出现的寒风,丽江的风似乎是早有人安排好的,静悄悄地在一旁等着你,给你带来惬意的感受。呼吸着纯净的空气,背起行囊走进彩云之南。在这个PM 25值飙升的时代,我原以为再也见不到大片大片清澈的蓝天与大团大团柔软的白云了,却不料丽江的天空如此之晴蓝,云朵如此之盈白。

 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化的美景,令我感叹不已。山上有着成百上千种植物、动物,每一处的景物都各有千秋、各臻其妙,与喧嚣城市里那些千篇一律的路边景观大相径庭。周围峰峦起伏,其中不乏悬崖峭壁。我不禁又佩服起修路之人。在这里修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据说,修建一条仅供两辆车并行的路就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有人还为此献出了生命。

 车子继续行进,远远的,我便听见了虎跳峡气壮山河的声音。虎跳峡位于通往丽江的路上,湍急的金沙江流经石鼓镇长江第一湾之后,忽然掉头北上,从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的夹缝中硬挤了过去,形成了这个极其壮观的大峡谷。在这里,听到轰隆隆、轰隆隆的声音响彻山谷时,你才能真正领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由于正值雨季,山间的泥石流滚滚流入金沙江中,这更为虎跳峡的景色增添了一份不可思议的宏伟。

 到达丽江古城时,天色已经渐渐暗淡下来。我们抓紧时间到木府外围游览了一圈,门匾上的“木府”二字潇洒端正,“忠义”二字也是气势磅礴。凝视着大门,我似乎看见了木氏土司在疆场上奋勇杀敌,木氏女眷在府中聊天绣花……天已暗沉,华灯初上。古城内的水车依然悠悠地转动着,溪水缓缓地流着,在灯火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丽江,一个婉约却刚强的地方。

 丽江,一个传承了千年文化的地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9593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4
下一篇2024-0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