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和盘腿方法有哪些?

打坐和盘腿方法有哪些?,第1张

七支坐法—南怀瑾老师! 七支坐法的第一个要点是盘脚。从梵文翻译过来叫做“跏趺”,趺是脚背、后跟,把你的背后跟叠起来,叫跏趺,中国话叫“盘脚”。盘脚分三种姿势,双盘是正跏趺,正坐,有人会问,右脚在外面还是左脚在外面呢?这就要先量自己的腿,一般人的两条腿都不一样长短,或者差一分,或者差半寸、一寸,在双跏趺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长的那只脚在外面就舒服。有的人不懂,这条腿长,却拼命搬另外一只腿,那是不对的。另外身体柔软功夫到家的人,两只脚掌都可以向上反过来,就向画的佛像一样。西洋人学双跏趺很容易,因为他们的腿长,就算脚掌没有翻过来,也容易做到双跏趺。另外学跏趺坐一定要加坐垫,双跏趺更要加高一点,尤其是腿部练习得不够熟悉的人。为什么要垫坐垫呢?尾椎骨也就是最后一块坐骨下面,两边是凹进去的,空的,如果不加坐垫,平着坐着,身体整个力量就会支撑到后面去了,否则就会前倾后仰,或者左倒右斜,这样的姿势身体不平衡,为了身体平衡,尾闾中正,督脉气通,不管双盘怎么纯熟,最好还是加一点坐垫,贴近身体正规地摆着,就会下意识去支持身体,姿势也比较自然,就中了。另外单跏趺右脚在下,左脚在上,叫做“如意坐”;左脚在下,右脚在上,叫做“金刚坐”,名称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这两条腿一交换,气脉就变了,左边属阳,右边属阴,右边在下,左边在上,负阴而抱阳;左边在下右边在上,负阳而抱阴,作用自然有所不同,这是根据易经的解释。实际上左右两边的神经是交叉的,金刚坐和如意坐身体的气脉会有不同的作用,单盘最好的标准是足底心抵到膝弯,你做不到,下面一只脚的后跟盖不要踮起来。如果如意坐的话,右面膝盖头放这里,左面的膝盖头刚好踮在后跟上面,身体就不正了,后跟刚好压住腿弯,也就是下面一只的腿弯,上面一只也正好在腿弯,身体就比较正。万一初学静坐的人,双盘盘不起来,不妨将腿拉开,左右的幅度放宽,腿就盘起来了。如果再不行,就夹马而坐,不过后跟千万不要贴到大腿里头,否则身体姿势不正,后跟足心抵到大腿内缘,这样就平正了。单盘盘不起来,或者盘腿盘得酥麻,而还想静坐的人,也可以采取其他姿势,像狮子坐、六灶坐、仙人坐、菩萨坐和跨鹤坐等等辅助姿势,跨鹤坐又分跪坐和交腿而坐两种姿势,完全看自己的需要和舒适而定。静坐的时候盘两条腿有什么重要呢?非常非常重要!人和动物不同,人的顶天立地就靠这两条腿支柱,所以这两条腿是气脉、气血和神经总汇聚的地方,尤其是臀部,关系很大,拿血脉来讲,是血库的支柱。“精从足底生”,人的生命力由生到死,从两条腿就可以看出来。胎儿在母体里,腿是交叉盘着的,胎儿就是靠两条腿盘曲,才成长得快,因而生下来,还在玩两条腿,躺在床上净蹬脚,越长大了腿就慢慢少动了。我们看小孩子,手还不大拿得动东西,可是一天到晚跑,到了十几岁,到处玩、运动,青年人也喜欢东跑西跑。中年人就不不行了,坐的时候,腿要翘起来才舒服。再老一点,翘起来还不够,一定要跷起来才舒服,这时候两条腿差不多已经死亡了,可见人的一生,两条腿是重要,如此也可看到盘腿护腿下行神经的重要。七支坐法第二个要点在背脊。人老了背就驮了,一般人两肩都是不平的,背脊骨也很容易弯,背脊骨一个一个骨节必须使它兜紧,但并不需要挺腰,而且我们的背脊骨有个弧形的线条,并不是直竖的,在腰部这里弯进去,到了臀部翘起来,背上也有点弧度,所以真要端正得像古人讲的“背脊竖立如铜钱”,尤其现在有一帮学密宗,或者日本学禅的,坐起来要勉强挺胸,把背也勉强挺直,这就犯了最大的错误,不但身体保养不好,还会出毛病。要顺其自然,等功夫到了,自然会挺直,自然就调理正直才好。此外有些人从小习惯养成背脊骨比一般人都弯,身体是弯曲的,勉强完全正坐,不但对健康没有好处,还会出毛病,最好顺其自然,稍加注意,比较端正就可以了。如果长期的自己慢慢体会纠正,静坐坐好,体型会慢慢校正过来。大家要注意,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体型是否正直都没有丝毫感觉,注意力等于死了一半。总之,初学静坐要记住一个原则,背脊骨保持生理自然姿势的直,不一定要像筷子、笔杆那样的直,背脊并不是筷子、笔杆,所以体型不好的人,在初学静坐的时候,要先学自然坐正,不要硬挺直而挺坏了,那将来姿势坐对了,气机发动了时候,自然会突然挺起来,比塑起来的菩萨还要正,这是自然的,而不是有意的。背脊骨竖立这个姿势,尤其同坐垫的姿势关系很大,所以必须要把背脊骨端正,但是不要硬把它挺直,要合乎自然法则,尤其是腰鼓这里,我们身体的骨架子,从后面胸腔的肋骨,一直下来到骨盘这里,只有一个背脊骨,这个支柱是空的,假如故意挺胸,这个支柱可没有力量,而且这两边的内脏包括肠子、肾脏等,故意挺直反而伤了腰,等到腰的气满了,背脊骨自然会挺得很好,所以要求身体坐直,只要从尾椎骨上来到一半,也就是夹肌这里,这些骨节一个一个地都对得很正,这就算直,不要故意挺直。有些人学佛打坐,胸腔张开,两个肩膀拉开,把背脊骨和腰拉得直直的,这是气功运动,和静坐没有关系,而且背脊骨往往因此受伤,尤其是腰椎骨这里,一定受伤,所以背脊骨坐直,是要先把骨架子坐好,等于练拳打桩一样,所讲的部位到颈椎骨为止,也就是到后颈这里,比较鼓出来的骨头为止,和督脉的观念是联系的,道家的术语,背上的气脉叫做督脉,督脉是沿着背脊骨里面的气脉,气脉和骨节是两回事,在佛法里,骨头属于地大,气脉即不是地大,也不是火大、水大、风大,在唯识学叫做净色根,那是脉的作用。七支坐法第三个要点是肩膀。一般人打坐,肩膀往往都不对,有些图画所画的佛像,肩膀部位也不对,尤其东方人喜欢把两个肩膀向前方挝下来,这样一挝,肺部两边的肋骨就闭拢了,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有些中国画最喜欢这样画,看起来叫做老僧入定,其实在生理上是违反自然的,因为这样一来,沿背脊骨的五脏六腑统统被压迫,这就不对了,所以肩膀一定要拉得平,两边肩膀同背脊骨要平整得要像个十字架一样,就像这样,轻轻拉平了两只手能放拢来结成一个圆圈,换句话说,肩膀不能向前面挝,也不能向后面拉,只要平整,然后把它松开,这些都要自己注意调整。七支坐法第四个要点是手结定印。七支坐法的定印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放在肚脐下面,丹田这里,也就是耻骨这里,有些学密宗的人,还特别端高,那是练武功架势,对静坐有妨碍的,要把手收好,刚好放在胯骨中间,甚至在丹田下一点,两个大拇指相对,轻轻抵到就行了,如果手指拄得很用力,那就变成练气功了,违反静坐原则。有人右手在下面,左手在上面,叫做弥陀印,这个是差别名称,同两脚的原理一样,左阳右阴,属于气脉问题,手印的姿势很多,不止这两个手印,暂时不加以讨论。但是法身佛的成就,毗卢遮那佛的手印就是这个大三昧印。结手印要注意,有些人上身很短,两只手长,叫他接这个手印很苦,不知道把手放在哪里才好。有些人左右手长短不一样,手印也就有偏差了,像这种情形就要注意了,可以找东西或毛巾垫在手下,至于手长的人,宜结金刚拳印,放在膝盖头上,或者用道家所谓的五心朝天方式,也就是手心、脚心、头顶心向上,仰着也可以,但是效果就不如大三昧印了,但是各有各的作用,比如夏天天气热,不妨把拳放开,这样结的印叫做“说法印”,冬天的时候就可以把手合龙,气也比较容易归元,有的时候静坐会碰到一些境界,心中感到畏惧就可以结金刚印了。手印有很多种,比如道家有一种手印叫做掐子午,五指相错,掐在子午的位置,一贯道也用这种手印,同时这也是佛家的手印,北方不空如来的另一种手印,道理是阴阳交齐。介绍到这里,也许有的人会问,为什么跏趺坐法一定要两腿夹足交盘,手结定印呢?因为人体以背脊骨为中心,背脊骨上来有中枢神经,督脉系统,全身的血管神经,是左右交叉,我们的生命能量天天都放射出去,向外走。现在科学仪器已经可以照出人体的光,这个光能也是左右一叉向外辐射出去,所以打坐的姿势是两边合拢起来,像一朵花一样,自己本身的电能、光能循环交流,所以坐着和站着的光绝对两样,七支坐法的姿势一摆,所有的电能、光能自己收回,而自己本身左阳右阴,阴阳交媾,自己交,所以我们对七支坐法的姿势一定要研究好。身体部分的姿势了解了,再来看看第五个要点,头要正。头太低,变成这样,就不对了,头太仰变成这样也不对了,所以头一定要摆正。现在教大家一种调整姿势的方法,就是坐下去把身体趴着,完全趴平,这样背脊骨就拉平了,然后以背脊骨为中心,慢慢地起来,背脊骨就摆正了。姿势坐好了松下去,然后把脑袋勾下去,对准颌骨,勾得很紧,然后沿着颈骨立正起来,这样头就摆正了。尽管调正了,到了坐得不舒服的时候,又会慢慢歪过来,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人体多半都不是完全正的,所以身体要坐得标准,就看头。头摆的正对颈部,尤其颈部这两根静脉管最重要,心脏把血液送到脑部,就是通过这两根动脉管,血压高或者思想多,生气的时候,这两根动脉管会暴出来,所以打坐一定要把颈部摆好,轻轻压住两根动脉管,怎么样才叫压住呢?用刚才我介绍的方法,把头摆正,它自然就压住了,这样血液输送到脑部的力量,就缓慢下来,心脏负担也减轻了,打坐姿势对了,轻松了,自然就慈悲喜舍,面带喜气,那是自然的,不是装的。七支坐法第六个要点是舌抵上颚。现代医学主张有胃病的人,多咽口水,道家则吃自己的口水叫做“玉液还丹”,更高明的是打坐坐好了,头顶会感到清凉,咽喉就有甜的口水,甘露水出来,细细咽下去走咽喉到胃,通丹田,这叫做“津液还丹”,不但可以治胃病,还可以调和荷尔蒙。按照中国古代医学的划分,人体背上是督脉,督脉上来由舌头抵到上颚,也就是嘴巴张开,上颚有个穴道,从这里通到前脑,叫上颚阕穴道,如果打坐坐到入定的时候,气住脉停,舌头就会立起来,接住两个鼻孔里面的上咽喉,这时候,呼吸就不靠鼻子,而靠脑呼吸,缓慢出入,这样身体是个完整的生命,比婴儿还要完整。人老了舌头会向外伸,白痴也是这样,这是自律神经失调。修道人口水都是向内吸的,因为口水是很好的液体,也是荷尔蒙,如果打坐坐得好,自己会闻到身体里的液体都是香的,这是功夫做得好,真正究竟了,身体整个都转变过来。所以大家试试看,舌头用力缩回,身体会感到特别充实。将来静坐坐好了,舌头自己向上顶,这里的气脉就圆满了,这是正入定的大圆满。所以我们看气脉通的人下颚必定圆满,舌顶上颚就有这个作用,接到脑下体荷尔蒙的下降,再接到甲状腺的荷尔蒙。七支坐法第七个要点是眼神半开半闭。按照古代规定,眼睛要像初生婴儿的眼睛,只有一条缝,在道家叫做“含光涡漠”,含光包括外光及内光,乃至自己的神光,不外露,打坐到某一个境界,自然就充满了,眼睛闭也闭不住,就会含光涡漠,可是也不是张开。你看画的菩萨像,就是含光涡漠,可以看到一点眼珠子,这是正像。不过现代人的眼睛用得多,初学静坐最好还是闭上眼睛,可是眼珠子还是要正,不要掉下来,你试试看,把眼睛闭上,眼珠向下挂,就变成昏沉境界了。眼睛张开,就容易变成散乱境界,所以最好是眼睛闭着,眼珠子还是正的,静静地定住。关于眼珠的道理很多,不要左右分开,也不要斗鸡眼,更不要凝视,要很静。以上是七支坐法的要点,最重要的是脚、背、肩,手、头、舌、眼这几个重点部位的姿势都坐好了,脸上肌肉放松,怎么放松呢?要面带微笑,但是不是笑,而是由嘴角开始,让脸上的肌肉松开,尤其中国人始终脸上肌肉不松,容易绷紧面孔,这种神经和细胞都很紧张,脸部神经松开,前后脑神经跟着松开,才宁静得下来,希望大家都能养成习惯,使每一位学习静坐的人,都有一张慈悲喜乐的面孔。在静坐下坐以后,让我们掌心相对,两只手掌互相揉搓,使掌心发热,在脸上由下往上,按摩几下,从太阳穴绕过耳后,重复的做。同时由中指沿着眼窝按摩,接着揉搓鼻翼,按摩到舒服为止。接着是放松双腿,适当地按摩、敲击大腿和小腿,接着两脚伸直,脚尖内拗,两脚转圆圈,两脚脚跟靠打,疏松两脚关节之后,人稍微向外靠,并以手肘的另一支撑,双脚弯曲,两脚脚跟轮流拉直,往外蹬出,这些动作可以帮助血液循环,使我们打坐之后不至于受到风寒。说明:以上的动作由南师怀瑾先生示范。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所以南师怀瑾先生在示范动作的时候,并没有加盖衣服或毛巾。当您学静坐的时候,这样容易受风寒,请大家要特别注意。资料来源:实修驿站

观修应分几座进行,每座之间有间隔。每天修几座有许多分座的方法,可以两座、三座、四座、六座等等,但这里我们考虑一天四座,即白天两座,夜间两座,这非常适合初修。大清早公鸡啼叫开始黎明一座, 直至天光大亮结束。之后下座休息直至气温变暖,期间可以供水多玛、白烟供、进行日常的本尊修诵等等。然后开始上午一座,直到中午太阳直照头顶结束,然后吃午饭,作些学习研究、放松休息直至大下午夕阳斜照。开始下午一座,到太阳落山结束,之后供养护法、念诵回向文祈请文、红烟供。在黄昏时分,能看见人影但已分辨不出是谁,这是开始夜间一座,在深夜时结束。

如此分四座而修对心相续很合适。虽然初修会试图在座间也进行观修,但会迷失要点,尤其会出现强烈的昏沉与散乱等过失。因此在座间,主要集中念诵祈请文和做顶礼转绕等善行,而让自己的观修放松一下。

每一座都应包括本座的前行、正行与结行。

座上禅修之前行

每座上的前行分二:前行之准备与前行之正修

前行之准备

(每座前)先洗手、洗脸、洗鼻孔等。简而言之,作好所有准备,这样直至本座禅修结束之前都不必起于座。之后端坐禅床上,身心放松、休息。下定决心不中断此座禅修,乃至幻觉老父来临也不放弃,发誓乃至自己身肉被一点一点挖出、折磨至死也不放弃这种决心。

前行之正修

身之要点是毗卢七支坐:双足交叉结金刚跏趺坐;双手结平等定印;伸直脊柱犹如一叠硬币;双肩微张而放松;颈椎略微向前弯曲;舌头抵上腭;双目往下看着鼻尖。

语之要点是排除浊气。可以做九次,即分别是右鼻孔排三次、左鼻孔三次、双鼻孔三次;或者排浊气三次:右鼻孔一次、左鼻孔一次、双鼻孔一次;或者仅由双鼻孔排浊三次。为排除浊气,左手结金刚拳印,压住大腿根部的大脉;右手结三股金刚杵印,压住右鼻孔。从左鼻孔慢慢吸气并向下压气,观想自己无始以来在轮回里生生世世中所积累的所有的恶业、烦恼、障碍、违越三昧耶、昏沉掉举失念三种禅病等等化成黑色烟雾向外蒸发,当呼气时,强弱过程就如大麦谷子的形状, 即最初轻柔,然后越来越用力,最后全力呼出。这个修法就如清洗容器。

心之要点是调正发心。扪心自问:“我此座上禅修的发心是为寻求救怖,希望减轻此世的病苦之类,还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得到利益与赞叹呢”如果你有其中任何一种发心,则应象毒药一般把它们丢弃。如果自己是无记念发心,则应改变之。下士发心是平凡老人的发心,其动机并没有入道。中士发心也属于自私希求的动机,也应避免。上士这样发心: “我将观修暇满难得,以便所有众生都能远离痛苦与痛苦因并证得圆满佛果。”这个圆满清净的发心是自己应当生起的。

其次是祈请上师。观想自己的头顶上有一朵盛开的白色千瓣莲花,在其舒展的橙色花蕊上有一狮子座,上敷厚厚的锦缎坐垫,其上端坐自己的根本上师。观想上师就是他自己的体相,身着法衣或咒士衣,心中忆持视师即佛的五种方法,念诵祈请文: “三世诸佛之本体,大宝上师眷顾我!……”等等。祈请偈颂的开始与结尾章包含转心厌离轮回的四种思维。当你以虔诚的信心祈请时,上师以大悲化光融入自身,他的意与自心完全融为一体。不追忆过去、不妄想未来、也不延长当下的意识流,尽自己的能力安住于此定境中,时间越长越好。

以上是每座禅修的前行。

座上禅修之正行

思维本性闲暇

思维八有暇时,从四种不在人道的无暇开始。首先是地狱道。

观修分四个主题:处所、身体、所受痛苦与寿量。

在诸热地狱,处所稠密昏暗黝黑地上到处都是烧红的热铁,就象火炬上燃烧的煤炭,乃至没有一立锥之地不是如此。暗红的火山喷发有一肘高,闪亮的余烬、熔岩与武器从上方雨下。

地狱道众生的身体是此间人类的四倍大,肤色为煮熟的血色。他们的皮肤象刚出生的王子那么娇嫩,如羊毛缕薄纱一样脆弱。他们的全身都是细嫩的肉,就象眼睛一样对触觉异常敏感。他们的头发向上卷曲,眼睛是三角形的,体毛竖立,有着大手大脚与大肚子。仅仅瞥见这些地狱众生,就仿佛见到忿怒本尊一般,会足以让此世界的人们昏厥。

至于他们所遭受的痛苦,地狱众生白天没有空闲,晚上没有睡眠。对他们而言就没有白昼与黑夜。被利器剖膛开肚,被炽热的火土熔岩之雨从头到脚焚烧,等等诸如此类,他们的痛苦得不到一秒钟的缓解。

地狱众生必须忍受的寿量长得没法用年计算,他们的寿命有诸如一中劫那么长。

寒地狱充满雪山冰川,其中众生被暴风雪冷冻。这些众生的身体与热地狱众生相似。他们遭受着严寒的折磨,并且他们不得不长寿至无量岁。

对此再三反复思维,扪心自问转生于寒、热地狱的众生是否有闲暇修持殊圣的佛法。当自己对此观察修感到疲劳而不能继续深入时,则不假造作地安住修,不追忆过去,不妄想未来,也不延长当下的意识流。当念起时, 再观察修,感到无法再观察时,又安住修。如此观察修与安住修交替进行。

其次观修饿鬼道。他们所在的处所充满大小石块,有很多烧焦的树桩,粗糙、坚硬、有毒的荆棘遍布大地,干涸的河床、干枯的沼泽坑坑洼洼。

饿鬼的身体就犹如年代久远的骷髅、干枯的蘑菇或或坚硬的酥油皮袋。他们的头大如汉地的水缸,喉咙细如马尾之毛,肚子大如整个山谷,四肢细如衰草。当有饿鬼走过时,发出的声响就如五百轮子的马车被拉着走,诸关节处进出红色的火星与噼啪声。

关于他们所遭受的痛苦,夏天甚至月光也觉得炎热,冬天甚至太阳也感到寒冷。有时他们看到远处有果树林,但当他们走到近前时,果树林却消失不见了;有时他们看到大海的波涛象水晶念珠一般闪闪发光,但正看之时它就干枯了,他们只有比以前感到更痛苦绝望。

这些饿鬼的寿命可以长达人间十万岁,而最短的寿量则不定。

思维自己若生于饿鬼道是否还有闲暇修持佛法,交替进行观察修与安住修。

然后观修傍生道。傍生大多居于各洲之间,黑暗之处甚深连自己屈伸肢体也无法看见。

关于傍生的身体,有些特别种类的鱼和蛟龙身长可绕须弥山三周,而有的小含生则如微如灰尘、针尖。

它们遭受着无明与愚痴之苦,无法分别对错。尤其是经历着被啖食的无量痛苦:小傍生被大动物囫囵吞噬,大傍生被寄生其上的小含生穿刺啮咬。

长寿天居于四禅天东北方的城中,其中有煤黑色的树桩,仿佛被火烤焦了。他们的身体是宛如在梦中的意生身,就象在深度昏睡状态中,他们并不觉知欢乐痛苦或善业恶业。“他们居于四禅天”是不了义的解释,但根据“为什么不与他们去世的处所相同呢”这句,不论在何处去世,若处于无有意念、无想之中,那他会在其中呆上八万大劫一一没有圣教的光明、没有闲暇修持正法。

以观察修与安住修两者,对所有这些都如理思维。

对生于人道的无暇处,按照如上方法,结合观察修与安住修进行修习。

座上禅修的结行

把自己此座禅修的功德,以及自己在过、现、未三世积聚的功德、诸佛菩萨无漏的善根、诸众生有漏的善根,为众生远离痛苦与痛苦因并证得圆满正觉之佛果而回向。

回向时想着:“诸佛菩萨以三轮体空圆满清净地回向我也如是回向功德。”并念: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之后,不要急着起身下座,要回头检查一下自己,此座禅修是否落入妄想迷惑,是否有违上座时所发之誓言。如果你此座禅修很圆满,没有一刹那的妄念,你也许会感到高兴并生起傲慢,但你应调服自己的傲慢,方法是对自己说:“事实上你能够做好一座禅修仅仅是一些微弱善根的暂时显现,但这没有什么可值得傲慢的。看看你下一座是否能修得好!”

另一方面,如果(此座禅修时)自心被妄念占据,你也许会为自己连一个善念都没有而灰心失望,并想着“我什么也做不好。”打算放弃。这时要鼓励自己: “刚才自己被妄想占据当然不好,但也没有必要沮丧。从无始以来你就一直被妄念所迷惑,而且甚至现在你还需要每天几座禅修、座间需要休息。

倘若不是这样,而是你一开始就没有迷惑,那你早就成佛了。虽然你现在被迷惑所困,但下一座你一定不会心猿意马的!”这样发誓尽力而为。

然后慢慢起身下座,开始做座间活动。但是,如果你在座间之时毫不思维自己在座上观修的八种闲暇,那你就象烧红的热铁块出了锻铁炉马上就会冷却 下来,你的心相续在座上禅修时也许会 有一点改变,但在座间则为此生的世间 杂念而散乱,这样会有可能变成对佛法 无动于衷的佛油子一一即使在座上观修 暇满等(对调服自心)也将毫无作用。

本篇文章选自《普贤上师言教笔记》,是宁玛派近代著名的传承祖师阿格旺波尊者著,文章的题目是编者所加,选其中的这段(闲暇难得)的目的,在于作者于此处指示了座上禅修的要点,也就是为了使每座修法圆满而必要履行的“三殊胜”窍诀。

南怀瑾老师讲:学佛为什么不生知见法相

佛在金刚经第三十一品中说: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见不是见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佛讲到这里,先问须菩提,假使有一个人说,佛说的,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对不对?佛经上都讲四相,这里又转一个方向,提出来的不是「相」,而是「见」。「相」就是现象。「见」是自己的思想见解,是属于精神领域。所谓见解,就是现在新观念所谓的观点,都属于见。所以禅宗的悟道叫做见地,要见到道,不是眼睛看见啊!楞严经上讲见道之见,有四句话:「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你看这个佛经,都是什么见呀见的。第一个见,我们眼睛看见的见,心与眼看见。第二个是见道的见,换句话说,第一个见是所见之见,第二个是能见之见。我们眼睛看东西,这是所见,这是现象。所见回过来,自己能够见道,明心见性那个见,不是所见之见,不是眼睛能够看见一个现象,或者看见一个境界,那不是道啊!所以「见见之时」,自己回转来看到见道之见,明心见性那个见的时候,「见非是见」。这个能见,见道的见,不是眼睛看东西所见的见,故说「见非是见」。那么能见道的见,难道还有一个境界吗?「见犹离见」。当眼睛也不看,耳朵也不听,一切皆空以后,说我见道了,有一个见存在,还是所见,这个见还是要拿掉,见犹离见,还要拿掉,空还要空下来。「见不能及」,真正明心见性的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不是心眼上有个所及,能见的见。说了一大堆的见,多么难懂啊!告诉我们明心见性之见,可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青蛙扑咚一声跳进水… 要一切见无所见,一切山河大地,宇宙万有,都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那可以谈禅宗了,明心见性有点影子了。记著!还只是一点影子啊!楞严经上也有几句很重要的话:「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知与见,后来是佛学一个专有名称,知就是知道,把佛经道理都懂了的这个知。见,也看到过这个现象、境界,就是知见。道理懂了,你去修行打坐,坐起来一切皆空,可是有知性,也知道自己坐在那里很清净。但是有一个清净在就不对了,「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就是无明的根本。有一个清净就会有一个不清净的力量含藏在里面,就有烦恼的力量在了,所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要「知见无见」,最后见到空,「斯即涅盘」,可以达到见的边缘了。

知即无明本

从前有好几位大法师就是看经典走禅宗的路线,后来就悟道了。所以学禅不一定是打坐参禅,不一定要打坐参公案、参话头。宋朝温州瑞鹿寺有一位遇安禅师,天天看佛经念佛。他看到前面这一段,忽然心血来潮,把原来的句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改了标点,变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自己因而大彻大悟。后来他自称「破楞严」,改了圈点破开来读以后,自己忽然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知见立」,有知有见,有个清净有个觉性,「知即无明本」,这一知,本身就是无明本,就是烦恼。「知见无」,一切皆空,理也空,念也空,空也空,「见斯即涅盘」,见到这个就是悟道了。这是他悟了道,自己楞严破句,就懂进去了。现在我们说明了这个道理,说了半天,不要把话转开了,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金刚经前面都提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中间也提过,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见,不能见如来。到这里,忽然一转,提出「见」,不提出相。相是相,茶杯是现象,毛巾是现象,书本也是现象,我也是现象,他也是现象,你也是现象,山河大地一切房子都是现象,连虚空也是现象,清净也是现象,睡觉也是相,作梦也是相,醒了也是象,一切现象都是生灭变化。所以有些人天天打坐,问他好吗?好啊!好清净。著相!著清净之相。相不是道,道不在相中。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你要立一个清净是道,再加上背上督脉通了,前面任脉通了,拿水龙头一开灌进去,都通了,那不是成道,那都是著相。一著相,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要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所以现在告诉你知见之见是什么?他告诉须菩提,假使有人说,我提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你说说看,那人了解我所说的意思没有?他这个人还算真正学佛,懂了佛法吗?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须菩提说,那不对的,这个人虽然学佛,根本不通啊,不懂佛法的道理。

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那么佛也跟著说,你现在提出来一个假定的问题问我,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见道之见,这只是一个讲话上的方便;假设有这么一个见处,一个明心见性,见道之见,那也只是一个表达的方法而已,一个揭穿真义的名辞而已。实际上啊,明,无可明处;见,无可见处,所以叫做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如是知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佛告诉须菩提最后的结论,你要注意啊!真正学大乘佛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想求得大彻大悟的人,于一切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应「如是知」,要了解知道金刚经这些一层一层的道理。「如是见」,要有这样一个见解,所以有知有见。知见两个字,再加一个说明,一切大小乘的佛法,尤其是小乘的佛法,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个次序。按次序来修行,先守戒,再修定,再由定发慧悟道。真的悟道了,解脱一切苦厄,但是解脱的最高程度,仍是物质世间一切的束缚。当这些欲界、色界一切的烦恼、情感都解脱光了以后,还有个东西就是心性的所知所见,这个知与见仍要解脱,最后要彻底的空。刚才举出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这里也讲,发大乘心,想由凡夫修道而成佛,应该对一切法,「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怎么知?怎么见呢?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那么所谓外道者,即非外道,是名外道;所谓魔鬼者,即非魔鬼,是名魔鬼;所谓我者即非我,是名我。就是这一套!「一切」,整个归纳起来,空有都不住,无住、无著,所以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你理解了,也见到了这个道理,「如是信解」,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我们自己的法相

为什么说「不生法相」?为什么不说不「用」法相,或者不「住」法相,不「著」法相,不「落」法相呢?这些字都不用,而用不「生」法相,这是有区别的。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法相?一切的现象、观念都是现象,是意识思想构成的一个形态。每个人意识里都有自己一个构想,幻想;幻想久了,变成牢不可破的一个典型,自己就把它抓得牢牢的。这个就是意识思想境界里的形态,在佛学名辞里叫做法。法包括了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物,一切思想观念。譬如大家认为大彻大悟,一片光明,都在清净光明中,在一般人心目中,下意识已经构成一个形态,认为悟了道打起坐来,大概内外一片光,连电力公司的发电机都可以不要了。把光明看成电灯光、太阳光、月亮光那样,下意识的构成法相,构成一个形态在那里。又譬如说,悟道以后,大概什么都不要,什么也都不相干,一切一切都不管,跑到古庙深山,孤零零的坐在那里,就以为成佛了。如果成了这样的佛的话,世上多成一千个佛对我们也没有关系;山里早有的是佛,许多石头、泥巴摆在那里,从开天辟地到现在,都可以叫做佛。反正它们对一切事物,一切出世入世的一概不理。换句话说,那是绝对的自我,看起来很解脱,一切事物不著,实际上是自我,为了自我而已!认为我要这样,因为他下意识的意识形态有了这个法相。一般人打坐入定什么都不知道了,那不是佛法,那是你的意识形态,是你造作了这个法相。乃至于说一切空了就是佛,空也是个法相,是个现象。有些人任督二脉打通了,奇经八脉打通了,河车大转,也都是法相。我经常问:你转河车,转到什么时候啊?不要把自己转昏了头。你转转…总有不转的时候吧?转到什么时候才不转呢?任督二脉打通了,通到那里去呢?通到阴沟里去吗?还是通到电力公司?还是通到上帝菩萨那里?你都要搞清楚啊!可是我们许多人,不知不觉的都落在自我的法相里了。自我意识形成一个道的观念,一个道的样子,一个道的模型。由此我们就明白,为什么世界上的宗教,因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所画的天堂也都不同。我们的天堂是穿大袍子古代帝王相的人,一切房子都是中国古时候的。西方人的天堂是洋房,他的神和上帝也是高鼻子蓝眼睛;阿拉伯人画的另有不同。所以说,天堂是根据自己的心理形态构成的,谁能去证明呢?这些都是自己心理下意识构成的法相。佛法唯识宗也称为法相宗,法相宗是先从现象界开始分析研究,现象界也就是世间一切事,所谓的一切法;最后研究到心理状态,研究到心性的本来,以至于证到整个宇宙。也就是说,法相宗从现有的人生,现有的世界的相,加以分析,归之于心,然后反回到形而上的本体。如果套一句佛学的名辞来讲,这是从自己的身心入手,进而打破了身心,证到形而上的本体。华严宗不同于法相宗,是先从形而上的宇宙观开始,从大而无比的宇宙,慢慢收缩,最后会之于心,是使你由本体而了解自己。普通的佛学,是由你自己而了解了本体,这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这些不同的路线不同的方法,佛学的名辞就叫做法相,一切法相。现在金刚经快要结束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非常严重的道理,佛告诉须菩提,你想证得无上菩提大彻大悟而成佛,你应该这个样子知道,应该这样去看清楚,理解清楚,应该这样子相信,这样去理解。怎么理解呢?一句话,「不生法相」,你心里不要造作一个东西,你的下意识中,不要生出来一个佛的样子。每个人心里所理解的佛,所理解的道,所理解清净涅盘的境界,都各不相同,为什么不同呢?是你唯心所造,你自己生出来的,是此心所生。所以你不要自生法相,不要再去找,不要构成一个自我意识的观念。譬如我们上同样一个课,一百个同学中,各人理解的深浅程度都不相同,因为每人心里自生法相,自己构成一个现象,都非究竟。这就是佛经上说,众盲摸象,各执一端的道理。尽管瞎子摸象,各执一端,可是摸的那一端,也都是象的部分,并没有错。只能够说,每人抓到一点,合起来才是整个的象。要想完全了解整个大象的话,佛告诉我们的是「不生法相」,一切不著。下面,佛又推翻了。

我要过去 你过来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佛经所说的法相,根本就不是法相,所以叫做法相。这个话在金刚经上常说。道理在那里?那些都是教育上的方法。等于过河的船,目的是使你过河,已经过了河就不要把船背著走,要赶紧把船丢下,走自己的路。佛经三藏十二部,各种各样的说法,有时候说空,有时候说有,有时候说非空非有,有时候又说即空即有,究竟那一样对呢?那一样都对都不对,要你自己不生法相。讲一个法相,包括了各种现象,譬如唯识宗,除了把心的部分分成八个识来讲外,再把心理活动的现象,纲领原则性加以归纳,成为一百个法。如果详细分析起来,当然不止一百个;可是后世一般人研究唯识,就钻进去爬不出来了。这些人钻到什么境界里头了呢?钻到「有」,钻到一切法「胜义有」的法相里去了。就像龙树菩萨讲般若拿空来比方,与法相唯识宗的教育方法不同,可是一般人研究般若,又落到空」的法相里去了。所以说,任何法相都不能住,都不是。佛最后告诉我们,所谓法相,「即非法相」,那只是讲话的方便,机会的方便,教育上的方便,目的是使你懂得。如果这样不懂,他换另一个方法,总是想办法使我们懂得。可是后世的人,把他的教育方法记录下来以后,死死抓住他说过的那个空,或拚命抓个有,永远搞不清楚。事实上佛交代得很清楚,一切不落法相。不落法相以后,大家反而都说金刚经是说空的,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金刚经没有任何重点是教我们观空,金刚经都是遮法,挡住你不正确的说法,至于正确的是个什么东西,要你自己去找。记得金刚经开始的时候,我曾经提到过禅宗的两个公案,一个是儿子跟父亲学小偷,对不对?还有一个是坐牢的那个公案,现在再说一个禅宗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出家学佛求道,想要开悟,跟著师父几十年。这位师父总是对他非常严厉,生活、行为都管得非常严。但是一问到佛法,师父总不肯说。这个人就像我们现在青年人学佛一样,好像找到一位老师,马上就有妙诀告诉他,传你一个咒子罗,或者传你一个方法,今天一打坐,明天就会飞了,就成佛了;自己意识中构成了这样一个法相。这个人的心理也是如此。可是这个师父呢,问到他真正佛法时,就说:你自己参去!自己研究去!他自己暗想,十二三岁出家,天天求佛道,搞了几十年,这个老师嘛!是天下有名的大老师,是有道之士,跟著他却辛苦的要命,佛法也没有传给他一点,心中真烦恼。有一天他想了一个办法,带了一把小刀上山,师父快要走这一条小路回来了,小路只能走一个人,他就站在路口等师父回来。那天下雨,山上路滑难走,他看见师父低著头,慢慢走到了。其实他师父大概早知道这家伙在那里,他以为师父不知道,看到师父过来了,就一把抓住师父说:「师父啊,我告诉你,我几十年求法,你不肯告诉我,今天我不要命了。」说著就把刀拿出来,「你再不告诉我佛法的话,师父啊,我要杀了你。」这个师父很从容,手里还拿把雨伞,看他这个样子,就用手一把抓住他拿刀的手说:「喂,路很窄,我要过去,你过来。」师父把他拉过来,自己就过去了。他听到「我要过去,你过来」就忽然大彻大悟了。  

我们大家参参看,「我要过去,你过来」,这一句话他就悟道了,这个理由在什么地方?这个就是所谓禅宗公案。现在大家很难找出答案,我说的也不是真的答案,只能打个比方给你听:我们大家学佛最困难,心中的烦恼,身体上的感觉,坐起来腿发麻,不坐时心里烦恼不断;很想求到清净,清净永远求不到。烦恼不断,自己问自己怎么办?你自己里面的师父一定告诉你:「我要过去,你过来!」烦恼跑过了就是清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生法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那么简单。所以说,我要过去,你过来,这一条路根本是通的,烦恼即是菩提,那里有个烦恼永远停留在心中呢!你要是去想办法把烦恼空掉,求个清净,你不就是那个师父跟徒弟永远堵在路上,走不过来了吗?  你看人家的教育法很简单,我要过去,你过来,也不理刀,也不理徒弟,这个徒弟就清楚了,就悟道了。可见他平常都在自生法相,都是著了一个佛的观念,著了一个道的观念。人生最怕是著魔,实际上,你学了佛法,学了道,把道跟佛法捆起来,你正是著魔了;著了佛魔,著了道魔,著了功夫魔,著了清净魔。清净也是魔啊!所以禅宗祖师有几句话:「起心动念是天魔」,什么是天魔?是你的起心动念而已,你自己生的法相。「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大家注意啊!很多人都落在这个魔境,光想打起坐来什么都不知道,以为什么都不知道是入定,那个是不起心动念,不起心动念落在五阴境界,是阴魔。「倒起不起是烦恼魔」,有时候好像很清净,你觉得很清净吗?有时候又觉得心里头好像有一点游丝杂念,可是也不要紧,可是也迷迷糊糊,这个就是倒起不起烦恼魔,无明之魔。说什么走火入魔!魔从那里来?魔完全是自心所造,没有其它的东西。「起心动念是天魔。不起心动念是阴魔。倒起不起是烦恼魔。」如此而已。佛学把魔境分析得很清楚,禅宗的大师们是用归纳的方法,非常简单扼要告诉你。实际上,这些心理的状况,这些境界,都是自生法相。由此更进一步说,我们佛学越学多了,唯识研究到最后,佛经三藏十二部都学了,你越学的多,越被法相的绳子捆得紧,都是著了法相。所以在快要作结论的时候,佛告诉我们,不生法相才是最究竟。我们给它的结论偈子:

偈 颂

九霄鹤唳响无痕

泣血杜鹃落尽魂   

谱到狮弦声断续

为谁辛苦唱荒村

这是一个感想,在座的人,要是到过西北和中国的高山,或到过青城山峨嵋山,可能会听到白鹤的叫声。中国文字很妙,鸡叫是啼,鸟叫是鸣,虎叫是啸,表示不同的声音形态;白鹤叫称为鹤唳。白鹤是在高空叫的,声音像打锣一样,传得很远,所以这个鸟与其他的鸟特别不同。  

「九霄鹤唳响无痕」,就是说,佛的说法像九重天上的白鹤,叫声响彻云霄,要叫醒世界上所有人的迷梦。但是,我们有没有被他叫醒呢?世界上许多人是叫不醒的,想一想真够伤心。结果千里迢迢去学佛,不论在家出家,都变成杜鹃鸟一样。  

「泣血杜鹃落尽魂」,据说杜鹃是上古一个因亡国而伤心到极点的帝子,因为天天哭,后来他的精魂变成杜鹃鸟,还在哭,哭到最后眼睛流血,滴在泥土上变成现在的杜鹃花。杜鹃另有很多的名字,也叫杜宇,也叫帝子,就是蜀国皇帝的儿子。我们后世学佛学道的都是杜鹃,抛家弃子专心学佛,到最后,道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只怪自己没有遇到明师,没有碰到佛,没有得到法。其实佛法是最平凡,最简单,佛在金刚经上都说完了。  

「谱到狮弦声断续」,金刚经等于狮子之弦,用狮子身上的筋作弦的琴,它发出的琴声,百兽听到都会头痛,再重一点,百兽听到脑子都裂了,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佛说的法是哲学里的哲学,经典里的经典,世界上真正形而上的道法,直截了当,全部都告诉我们了,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个琴谱弹到狮子之弦,这个声音弹的金刚经也好,法华经也好,华严经也好,断断续续,都弹给我们听了,高明的歌曲统统唱给我们听了,我们还是不懂。等于一个叫化子沿门唱莲花落一样,唱了半天没有人理,人不觉得好听,

「为谁辛苦唱荒村」啊!这是对释迦牟尼佛幽默一下。实际上,我真为释迦牟尼佛一洒同情之泪,他讲到三十一品了,快讲完了,有谁懂得他呢?他又何必在那里讲呢?为谁辛苦唱荒村啊?再唱一遍也没有用,因为知音难遇啊,永远不懂。实际上,他说的最亲切,最平凡。我们现在再一次回过头来看,金刚经最开始,第一个重点是三个字──善护念。凡夫也好,成佛也好,只有一个法门,就是善护念。护什么念?无所住。怎么无所住?很简单,不生法相。成了佛的人怎么样呢?也是一样,也是吃饭穿衣,饭吃饱了,洗脚打坐,就是那么平凡。没有什么头上放光啦!心窝子放光啦!六种神通啦!都不来。吃饭穿衣敷座而坐。然后你问话,他答覆,就是那么简单。金刚经就是平凡里头的真实,平凡里头的超脱。

(恭敬选载南怀瑾老师《金刚经说什么》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

打坐改变了原来的生活习惯,初练时会感觉疲惫,坚持循序渐进,慢慢就好了。

打坐建议你采用七支坐法,主要有七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盘脚。

从梵文翻译过来叫做“跏趺”,趺是脚背、后跟,把你的背后跟叠起来,叫跏趺,中国话叫“盘脚”。盘脚分三种姿势,双盘是正跏趺,正坐,有人会问,右脚在外面还是左脚在外面呢?这就要先量自己的腿,一般人的两条腿都不一样长短,或者差一分,或者差半寸、一寸,在双跏趺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长的那只脚在外面就舒服。有的人不懂,这条腿长,却拼命搬另外一只腿,那是不对的。另外身体柔软功夫到家的人,两只脚掌都可以向上反过来,就向画的佛像一样。西洋人学双跏趺很容易,因为他们的腿长,就算脚掌没有翻过来,也容易做到双跏趺。

另外学跏趺坐一定要加坐垫,双跏趺更要加高一点,尤其是腿部练习得不够熟悉的人。为什么要垫坐垫呢?尾椎骨也就是最后一块坐骨下面,两边是凹进去的,空的,如果不加坐垫,平着坐着,身体整个力量就会支撑到后面去了,否则就会前倾后仰,或者左倒右斜,这样的姿势身体不平衡,为了身体平衡,尾闾中正,督脉气通,不管双盘怎么纯熟,最好还是加一点坐垫,贴近身体正规地摆着,就会下意识去支持身体,姿势也比较自然,就中了。

另外单跏趺右脚在下,左脚在上,叫做“如意坐”;左脚在下,右脚在上,叫做“金刚坐”,名称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这两条腿一交换,气脉就变了,左边属阳,右边属阴,右边在下,左边在上,负阴而抱阳;左边在下右边在上,负阳而抱阴,作用自然有所不同,这是根据易经的解释。实际上左右两边的神经是交叉的,金刚坐和如意坐身体的气脉会有不同的作用,单盘最好的标准是足底心抵到膝弯,你做不到,下面一只脚的后跟盖不要踮起来。如果如意坐的话,右面膝盖头放这里,左面的膝盖头刚好踮在后跟上面,身体就不正了,后跟刚好压住腿弯,也就是下面一只的腿弯,上面一只也正好在腿弯,身体就比较正。

万一初学静坐的人,双盘盘不起来,不妨将腿拉开,左右的幅度放宽,腿就盘起来了。如果再不行,就夹马而坐,不过后跟千万不要贴到大腿里头,否则身体姿势不正,后跟足心抵到大腿内缘,这样就平正了。

单盘盘不起来,或者盘腿盘得酥麻,而还想静坐的人,也可以采取其他姿势,像狮子坐、六灶坐、仙人坐、菩萨坐和跨鹤坐等等辅助姿势,跨鹤坐又分跪坐和交腿而坐两种姿势,完全看自己的需要和舒适而定。

静坐的时候盘两条腿有什么重要呢?非常非常重要!人和动物不同,人的顶天立地就靠这两条腿支柱,所以这两条腿是气脉、气血和神经总汇聚的地方,尤其是臀部,关系很大,拿血脉来讲,是血库的支柱。“精从足底生”,人的生命力由生到死,从两条腿就可以看出来。胎儿在母体里,腿是交叉盘着的,胎儿就是靠两条腿盘曲,才成长得快,因而生下来,还在玩两条腿,躺在床上净蹬脚,越长大了腿就慢慢少动了。我们看小孩子,手还不大拿得动东西,可是一天到晚跑,到了十几岁,到处玩、运动,青年人也喜欢东跑西跑。中年人就不不行了,坐的时候,腿要翘起来才舒服。再老一点,翘起来还不够,一定要跷起来才舒服,这时候两条腿差不多已经死亡了,可见人的一生,两条腿是重要,如此也可看到盘腿护腿下行神经的重要。

第二个要点在背脊。

人老了背就驮了,一般人两肩都是不平的,背脊骨也很容易弯,背脊骨一个一个骨节必须使它兜紧,但并不需要挺腰,而且我们的背脊骨有个弧形的线条,并不是直竖的,在腰部这里弯进去,到了臀部翘起来,背上也有点弧度,所以真要端正得像古人讲的“背脊竖立如铜钱”,尤其现在有一帮学密宗,或者日本学禅的,坐起来要勉强挺胸,把背也勉强挺直,这就犯了最大的错误,不但身体保养不好,还会出毛病。要顺其自然,等功夫到了,自然会挺直,自然就调理正直才好。

此外有些人从小习惯养成背脊骨比一般人都弯,身体是弯曲的,勉强完全正坐,不但对健康没有好处,还会出毛病,最好顺其自然,稍加注意,比较端正就可以了。如果长期的自己慢慢体会纠正,静坐坐好,体型会慢慢校正过来。大家要注意,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体型是否正直都没有丝毫感觉,注意力等于死了一半。

总之,初学静坐要记住一个原则,背脊骨保持生理自然姿势的直,不一定要像筷子、笔杆那样的直,背脊并不是筷子、笔杆,所以体型不好的人,在初学静坐的时候,要先学自然坐正,不要硬挺直而挺坏了,那将来姿势坐对了,气机发动了时候,自然会突然挺起来,比塑起来的菩萨还要正,这是自然的,而不是有意的。

背脊骨竖立这个姿势,尤其同坐垫的姿势关系很大,所以必须要把背脊骨端正,但是不要硬把它挺直,要合乎自然法则,尤其是腰鼓这里,我们身体的骨架子,从后面胸腔的肋骨,一直下来到骨盘这里,只有一个背脊骨,这个支柱是空的,假如故意挺胸,这个支柱可没有力量,而且这两边的内脏包括肠子、肾脏等,故意挺直反而伤了腰,等到腰的气满了,背脊骨自然会挺得很好,所以要求身体坐直,只要从尾椎骨上来到一半,也就是夹肌这里,这些骨节一个一个地都对得很正,这就算直,不要故意挺直。有些人学佛打坐,胸腔张开,两个肩膀拉开,把背脊骨和腰拉得直直的,这是气功运动,和静坐没有关系,而且背脊骨往往因此受伤,尤其是腰椎骨这里,一定受伤,所以背脊骨坐直,是要先把骨架子坐好,等于练拳打桩一样,所讲的部位到颈椎骨为止,也就是到后颈这里,比较鼓出来的骨头为止,和督脉的观念是联系的,道家的术语,背上的气脉叫做督脉,督脉是沿着背脊骨里面的气脉,气脉和骨节是两回事,在佛法里,骨头属于地大,气脉即不是地大,也不是火大、水大、风大,在唯识学叫做净色根,那是脉的作用。

第三个要点是肩膀。

一般人打坐,肩膀往往都不对,有些图画所画的佛像,肩膀部位也不对,尤其东方人喜欢把两个肩膀向前方挝下来,这样一挝,肺部两边的肋骨就闭拢了,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有些中国画最喜欢这样画,看起来叫做老僧入定,其实在生理上是违反自然的,因为这样一来,沿背脊骨的五脏六腑统统被压迫,这就不对了,所以肩膀一定要拉得平,两边肩膀同背脊骨要平整得要像个十字架一样,就像这样,轻轻拉平了两只手能放拢来结成一个圆圈,换句话说,肩膀不能向前面挝,也不能向后面拉,只要平整,然后把它松开,这些都要自己注意调整。

第四个要点是手结定印。

七支坐法的定印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放在肚脐下面,丹田这里,也就是耻骨这里,有些学密宗的人,还特别端高,那是练武功架势,对静坐有妨碍的,要把手收好,刚好放在胯骨中间,甚至在丹田下一点,两个大拇指相对,轻轻抵到就行了,如果手指拄得很用力,那就变成练气功了,违反静坐原则。有人右手在下面,左手在上面,叫做弥陀印,这个是差别名称,同两脚的原理一样,左阳右阴,属于气脉问题,手印的姿势很多,不止这两个手印,暂时不加以讨论。

但是法身佛的成就,毗卢遮那佛的手印就是这个大三昧印。结手印要注意,有些人上身很短,两只手长,叫他接这个手印很苦,不知道把手放在哪里才好。有些人左右手长短不一样,手印也就有偏差了,像这种情形就要注意了,可以找东西或毛巾垫在手下,至于手长的人,宜结金刚拳印,放在膝盖头上,或者用道家所谓的五心朝天方式,也就是手心、脚心、头顶心向上,仰着也可以,但是效果就不如大三昧印了,但是各有各的作用,比如夏天天气热,不妨把拳放开,这样结的印叫做“说法印”,冬天的时候就可以把手合龙,气也比较容易归元,有的时候静坐会碰到一些境界,心中感到畏惧就可以结金刚印了。

手印有很多种,比如道家有一种手印叫做掐子午,五指相错,掐在子午的位置,一贯道也用这种手印,同时这也是佛家的手印,北方不空如来的另一种手印,道理是阴阳交齐。介绍到这里,也许有的人会问,为什么跏趺坐法一定要两腿夹足交盘,手结定印呢?因为人体以背脊骨为中心,背脊骨上来有中枢神经,督脉系统,全身的血管神经,是左右交叉,我们的生命能量天天都放射出去,向外走。现在科学仪器已经可以照出人体的光,这个光能也是左右一叉向外辐射出去,所以打坐的姿势是两边合拢起来,像一朵花一样,自己本身的电能、光能循环交流,所以坐着和站着的光绝对两样,七支坐法的姿势一摆,所有的电能、光能自己收回,而自己本身左阳右阴,阴阳交媾,自己交,所以我们对七支坐法的姿势一定要研究好。

第五个要点是头要正。

头太低,变成这样,就不对了,头太仰变成这样也不对了,所以头一定要摆正。现在教大家一种调整姿势的方法,就是坐下去把身体趴着,完全趴平,这样背脊骨就拉平了,然后以背脊骨为中心,慢慢地起来,背脊骨就摆正了。姿势坐好了松下去,然后把脑袋勾下去,对准颌骨,勾得很紧,然后沿着颈骨立正起来,这样头就摆正了。尽管调正了,到了坐得不舒服的时候,又会慢慢歪过来,自己都不知道,因为人体多半都不是完全正的,所以身体要坐得标准,就看头。头摆的正对颈部,尤其颈部这两根静脉管最重要,心脏把血液送到脑部,就是通过这两根动脉管,血压高或者思想多,生气的时候,这两根动脉管会暴出来,所以打坐一定要把颈部摆好,轻轻压住两根动脉管,怎么样才叫压住呢?用刚才我介绍的方法,把头摆正,它自然就压住了,这样血液输送到脑部的力量,就缓慢下来,心脏负担也减轻了,打坐姿势对了,轻松了,自然就慈悲喜舍,面带喜气,那是自然的,不是装的。

第六个要点是舌抵上颚。

现代医学主张有胃病的人,多咽口水,道家则吃自己的口水叫做“玉液还丹”,更高明的是打坐坐好了,头顶会感到清凉,咽喉就有甜的口水,甘露水出来,细细咽下去走咽喉到胃,通丹田,这叫做“津液还丹”,不但可以治胃病,还可以调和荷尔蒙。按照中国古代医学的划分,人体背上是督脉,督脉上来由舌头抵到上颚,也就是嘴巴张开,上颚有个穴道,从这里通到前脑,叫上颚阕穴道,如果打坐坐到入定的时候,气住脉停,舌头就会立起来,接住两个鼻孔里面的上咽喉,这时候,呼吸就不靠鼻子,而靠脑呼吸,缓慢出入,这样身体是个完整的生命,比婴儿还要完整。人老了舌头会向外伸,白痴也是这样,这是自律神经失调。修道人口水都是向内吸的,因为口水是很好的液体,也是荷尔蒙,如果打坐坐得好,自己会闻到身体里的液体都是香的,这是功夫做得好,真正究竟了,身体整个都转变过来。所以大家试试看,舌头用力缩回,身体会感到特别充实。将来静坐坐好了,舌头自己向上顶,这里的气脉就圆满了,这是正入定的大圆满。所以我们看气脉通的人下颚必定圆满,舌顶上颚就有这个作用,接到脑下体荷尔蒙的下降,再接到甲状腺的荷尔蒙。

第七个要点是眼神半开半闭。

按照古代规定,眼睛要像初生婴儿的眼睛,只有一条缝,在道家叫做“含光涡漠”,含光包括外光及内光,乃至自己的神光,不外露,打坐到某一个境界,自然就充满了,眼睛闭也闭不住,就会含光涡漠,可是也不是张开。你看画的菩萨像,就是含光涡漠,可以看到一点眼珠子,这是正像。不过现代人的眼睛用得多,初学静坐最好还是闭上眼睛,可是眼珠子还是要正,不要掉下来,你试试看,把眼睛闭上,眼珠向下挂,就变成昏沉境界了。眼睛张开,就容易变成散乱境界,所以最好是眼睛闭着,眼珠子还是正的,静静地定住。关于眼珠的道理很多,不要左右分开,也不要斗鸡眼,更不要凝视,要很静。

以上是七支坐法的要点,最重要的是脚、背、肩,手、头、舌、眼这几个重点部位的姿势都坐好了,脸上肌肉放松,怎么放松呢?要面带微笑,但是不是笑,而是由嘴角开始,让脸上的肌肉松开,尤其中国人始终脸上肌肉不松,容易绷紧面孔,这种神经和细胞都很紧张,脸部神经松开,前后脑神经跟着松开,才宁静得下来,希望大家都能养成习惯,使每一位学习静坐的人,都有一张慈悲喜乐的面孔。

在静坐下坐以后,让我们掌心相对,两只手掌互相揉搓,使掌心发热,在脸上由下往上,按摩几下,从太阳穴绕过耳后,重复的做。同时由中指沿着眼窝按摩,接着揉搓鼻翼,按摩到舒服为止。

接着是放松双腿,适当地按摩、敲击大腿和小腿,接着两脚伸直,脚尖内拗,两脚转圆圈,两脚脚跟靠打,疏松两脚关节之后,人稍微向外靠,并以手肘的另一支撑,双脚弯曲,两脚脚跟轮流拉直,往外蹬出,这些动作可以帮助血液循环,使我们打坐之后不至于受到风寒。

愿你早日成就!祝你好运!

观修应分几座进行,每座之间有间隔。每天修几座有许多分座的方法,可以两座、三座、四座、六座等等,但这里我们考虑一天四座,即白天两座,夜间两座,这非常适合初修。大清早公鸡啼叫开始黎明一座, 直至天光大亮结束。之后下座休息直至气温变暖,期间可以供水多玛、白烟供、进行日常的本尊修诵等等。然后开始上午一座,直到中午太阳直照头顶结束,然后吃午饭,作些学习研究、放松休息直至大下午夕阳斜照。开始下午一座,到太阳落山结束,之后供养护法、念诵回向文祈请文、红烟供。在黄昏时分,能看见人影但已分辨不出是谁,这是开始夜间一座,在深夜时结束。

如此分四座而修对心相续很合适。虽然初修会试图在座间也进行观修,但会迷失要点,尤其会出现强烈的昏沉与散乱等过失。因此在座间,主要集中念诵祈请文和做顶礼转绕等善行,而让自己的观修放松一下。

每一座都应包括本座的前行、正行与结行。

座上禅修之前行

每座上的前行分二:前行之准备与前行之正修

前行之准备

(每座前)先洗手、洗脸、洗鼻孔等。简而言之,作好所有准备,这样直至本座禅修结束之前都不必起于座。之后端坐禅床上,身心放松、休息。下定决心不中断此座禅修,乃至幻觉老父来临也不放弃,发誓乃至自己身肉被一点一点挖出、折磨至死也不放弃这种决心。

前行之正修

身之要点是毗卢七支坐:双足交叉结金刚跏趺坐;双手结平等定印;伸直脊柱犹如一叠硬币;双肩微张而放松;颈椎略微向前弯曲;舌头抵上腭;双目往下看着鼻尖。

语之要点是排除浊气。可以做九次,即分别是右鼻孔排三次、左鼻孔三次、双鼻孔三次;或者排浊气三次:右鼻孔一次、左鼻孔一次、双鼻孔一次;或者仅由双鼻孔排浊三次。为排除浊气,左手结金刚拳印,压住大腿根部的大脉;右手结三股金刚杵印,压住右鼻孔。从左鼻孔慢慢吸气并向下压气,观想自己无始以来在轮回里生生世世中所积累的所有的恶业、烦恼、障碍、违越三昧耶、昏沉掉举失念三种禅病等等化成黑色烟雾向外蒸发,当呼气时,强弱过程就如大麦谷子的形状, 即最初轻柔,然后越来越用力,最后全力呼出。这个修法就如清洗容器。

心之要点是调正发心。扪心自问:“我此座上禅修的发心是为寻求救怖,希望减轻此世的病苦之类,还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得到利益与赞叹呢”如果你有其中任何一种发心,则应象毒药一般把它们丢弃。如果自己是无记念发心,则应改变之。下士发心是平凡老人的发心,其动机并没有入道。中士发心也属于自私希求的动机,也应避免。上士这样发心: “我将观修暇满难得,以便所有众生都能远离痛苦与痛苦因并证得圆满佛果。”这个圆满清净的发心是自己应当生起的。

其次是祈请上师。观想自己的头顶上有一朵盛开的白色千瓣莲花,在其舒展的橙色花蕊上有一狮子座,上敷厚厚的锦缎坐垫,其上端坐自己的根本上师。观想上师就是他自己的体相,身着法衣或咒士衣,心中忆持视师即佛的五种方法,念诵祈请文: “三世诸佛之本体,大宝上师眷顾我!……”等等。祈请偈颂的开始与结尾章包含转心厌离轮回的四种思维。当你以虔诚的信心祈请时,上师以大悲化光融入自身,他的意与自心完全融为一体。不追忆过去、不妄想未来、也不延长当下的意识流,尽自己的能力安住于此定境中,时间越长越好。

以上是每座禅修的前行。

座上禅修之正行

思维本性闲暇

思维八有暇时,从四种不在人道的无暇开始。首先是地狱道。

观修分四个主题:处所、身体、所受痛苦与寿量。

在诸热地狱,处所稠密昏暗黝黑地上到处都是烧红的热铁,就象火炬上燃烧的煤炭,乃至没有一立锥之地不是如此。暗红的火山喷发有一肘高,闪亮的余烬、熔岩与武器从上方雨下。

地狱道众生的身体是此间人类的四倍大,肤色为煮熟的血色。他们的皮肤象刚出生的王子那么娇嫩,如羊毛缕薄纱一样脆弱。他们的全身都是细嫩的肉,就象眼睛一样对触觉异常敏感。他们的头发向上卷曲,眼睛是三角形的,体毛竖立,有着大手大脚与大肚子。仅仅瞥见这些地狱众生,就仿佛见到忿怒本尊一般,会足以让此世界的人们昏厥。

至于他们所遭受的痛苦,地狱众生白天没有空闲,晚上没有睡眠。对他们而言就没有白昼与黑夜。被利器剖膛开肚,被炽热的火土熔岩之雨从头到脚焚烧,等等诸如此类,他们的痛苦得不到一秒钟的缓解。

地狱众生必须忍受的寿量长得没法用年计算,他们的寿命有诸如一中劫那么长。

寒地狱充满雪山冰川,其中众生被暴风雪冷冻。这些众生的身体与热地狱众生相似。他们遭受着严寒的折磨,并且他们不得不长寿至无量岁。

对此再三反复思维,扪心自问转生于寒、热地狱的众生是否有闲暇修持殊圣的佛法。当自己对此观察修感到疲劳而不能继续深入时,则不假造作地安住修,不追忆过去,不妄想未来,也不延长当下的意识流。当念起时, 再观察修,感到无法再观察时,又安住修。如此观察修与安住修交替进行。

其次观修饿鬼道。他们所在的处所充满大小石块,有很多烧焦的树桩,粗糙、坚硬、有毒的荆棘遍布大地,干涸的河床、干枯的沼泽坑坑洼洼。

饿鬼的身体就犹如年代久远的骷髅、干枯的蘑菇或或坚硬的酥油皮袋。他们的头大如汉地的水缸,喉咙细如马尾之毛,肚子大如整个山谷,四肢细如衰草。当有饿鬼走过时,发出的声响就如五百轮子的马车被拉着走,诸关节处进出红色的火星与噼啪声。

关于他们所遭受的痛苦,夏天甚至月光也觉得炎热,冬天甚至太阳也感到寒冷。有时他们看到远处有果树林,但当他们走到近前时,果树林却消失不见了;有时他们看到大海的波涛象水晶念珠一般闪闪发光,但正看之时它就干枯了,他们只有比以前感到更痛苦绝望。

这些饿鬼的寿命可以长达人间十万岁,而最短的寿量则不定。

思维自己若生于饿鬼道是否还有闲暇修持佛法,交替进行观察修与安住修。

然后观修傍生道。傍生大多居于各洲之间,黑暗之处甚深连自己屈伸肢体也无法看见。

关于傍生的身体,有些特别种类的鱼和蛟龙身长可绕须弥山三周,而有的小含生则如微如灰尘、针尖。

它们遭受着无明与愚痴之苦,无法分别对错。尤其是经历着被啖食的无量痛苦:小傍生被大动物囫囵吞噬,大傍生被寄生其上的小含生穿刺啮咬。

长寿天居于四禅天东北方的城中,其中有煤黑色的树桩,仿佛被火烤焦了。他们的身体是宛如在梦中的意生身,就象在深度昏睡状态中,他们并不觉知欢乐痛苦或善业恶业。“他们居于四禅天”是不了义的解释,但根据“为什么不与他们去世的处所相同呢”这句,不论在何处去世,若处于无有意念、无想之中,那他会在其中呆上八万大劫一一没有圣教的光明、没有闲暇修持正法。

以观察修与安住修两者,对所有这些都如理思维。

对生于人道的无暇处,按照如上方法,结合观察修与安住修进行修习。

座上禅修的结行

把自己此座禅修的功德,以及自己在过、现、未三世积聚的功德、诸佛菩萨无漏的善根、诸众生有漏的善根,为众生远离痛苦与痛苦因并证得圆满正觉之佛果而回向。

回向时想着:“诸佛菩萨以三轮体空圆满清净地回向我也如是回向功德。”并念: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之后,不要急着起身下座,要回头检查一下自己,此座禅修是否落入妄想迷惑,是否有违上座时所发之誓言。如果你此座禅修很圆满,没有一刹那的妄念,你也许会感到高兴并生起傲慢,但你应调服自己的傲慢,方法是对自己说:“事实上你能够做好一座禅修仅仅是一些微弱善根的暂时显现,但这没有什么可值得傲慢的。看看你下一座是否能修得好!”

另一方面,如果(此座禅修时)自心被妄念占据,你也许会为自己连一个善念都没有而灰心失望,并想着“我什么也做不好。”打算放弃。这时要鼓励自己: “刚才自己被妄想占据当然不好,但也没有必要沮丧。从无始以来你就一直被妄念所迷惑,而且甚至现在你还需要每天几座禅修、座间需要休息。

倘若不是这样,而是你一开始就没有迷惑,那你早就成佛了。虽然你现在被迷惑所困,但下一座你一定不会心猿意马的!”这样发誓尽力而为。

然后慢慢起身下座,开始做座间活动。但是,如果你在座间之时毫不思维自己在座上观修的八种闲暇,那你就象烧红的热铁块出了锻铁炉马上就会冷却 下来,你的心相续在座上禅修时也许会 有一点改变,但在座间则为此生的世间 杂念而散乱,这样会有可能变成对佛法 无动于衷的佛油子一一即使在座上观修 暇满等(对调服自心)也将毫无作用。

本篇文章选自《普贤上师言教笔记》,是宁玛派近代著名的传承祖师阿格旺波尊者著,文章的题目是编者所加,选其中的这段(闲暇难得)的目的,在于作者于此处指示了座上禅修的要点,也就是为了使每座修法圆满而必要履行的“三殊胜”窍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668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3
下一篇2024-0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