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的八字

鲁豫的八字,第1张

鲁豫的八字

公元1970年6月12日6:13:59

星期五金曜日 双子座

黄帝庚戌年 五月小 初九日

太阳律 庚戌 壬午 癸亥 乙卯辛酉 辛未亥卯未食伤局

月亮律 庚戌 辛未 壬午 壬申 丁酉 癸卯申酉戌印局

实际证明,多数的影视明星都有余命局恰到好处的食伤局,所谓伤食吐秀!同时如果有财局,就会名利双收了!当然,这些一般只有用刘玉珍张睿老师发明的六柱预测方式与方法才能显示出来!

鲁豫的真名叫陈鲁豫。

陈鲁豫,1970年6月12日生于上海,成长于北京,中国内地主持人。

199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国际新闻专业,之后在中央电视台担任《艺苑风景线》的主持人。1994年获“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称号,1996年加入凤凰卫视担任《鲁豫有约》主持人,并主持《音乐无限》、《音乐发烧友》和《神州博览》节目。她还参与主持凤凰卫视如香港回归、戴安娜王妃葬礼、美国总统大选等许多重大新闻直播节目,1998年4月,陈鲁豫担任新创资讯节目《凤凰早班车》主持人。2002年凤凰卫视专为鲁豫量身打造谈话类节目《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2010年入选《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2013年8月1日,担任安徽卫视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超级演说家》的导师和总监制。2014年10月4日,担任北京卫视语言竞技类真人秀《我是演说家》的导师。

“鲁”“豫”分别是其父母的祖籍。“鲁”为山东,是其母亲的祖籍;“豫”为河南, 是其父亲的祖籍。

《鲁豫有约》主持人序号 项目 信息 01 姓名

陈鲁豫 02 籍贯 河南周口 03 星座 双子座 04 身高 163cm 05 座右铭 全力以赴,尽力而为 06 学历 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国际新闻专业,88级(1993年毕业) 07 婚姻 已婚(老公朱雷) 08 工作经历 《音乐无限》(凤凰卫视中文台)

《香港回归世纪报道--60小时播不停》

《凤凰早班车》

《戴安娜王妃葬礼直播》即时旁述

《一点两岸三地谈》

《VIP会客室》

《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

《超级演说家》第一季

《超级演说家》第二季

《我是演说家》第一季

陈鲁豫

陈鲁豫,1970年6月12日生于上海,成长于北京,中国内地主持人。

199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国际新闻专业,之后在中央电视台担任《艺苑风景线》的主持人。1994年获“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称号,1996年加入凤凰卫视,主持《音乐无限》、《音乐发烧友》和《神州博览》节目。她还参与主持凤凰卫视如香港回归、戴安娜王妃葬礼、美国总统大选等新闻直播节目,1998年4月,陈鲁豫担任资讯节目《凤凰早班车》主持人。2002年凤凰卫视专为鲁豫量身打造谈话类节目《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被《时代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2010年入选《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2013年8月1日,担任安徽卫视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超级演说家》的导师和总监制。2014年10月4日,担任北京卫视语言竞技类真人秀《我是演说家》的导师。2015年3月21日,鲁豫担当导师以及总监制的安徽卫视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超级演说家第三季》播出。2016年4月22日担任北京卫视读书日特别节目《豫荐·读书日特别节目》主持人。2017年1月,在传媒内参主办的2016年度“指尖综艺榜”的获奖榜单上,陈鲁豫获得2016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电视操盘手”;2月15日担任东南卫视《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第二季主持人和总监制。2019年10月,担任“2019中华**环球大赛”评委。

中文名:陈鲁豫

外文名:ChenLuyu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星座:双子座

血型:AB型

身高:164cm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70年6月12日

职业:主持人

毕业院校:中国传媒大学

代表作品: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

主要成就:入选《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

2016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电视操盘手

祖籍: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

姓名来历:“豫”“鲁”分别是其父、母祖籍

个人经历

陈鲁豫小学毕业于北京中古友谊小学,初中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中就读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92年,还在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读书的陈鲁豫参加北京市申办英语奥林匹克竞赛获得第一名,紧接着直接进入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栏目担当主持人。

199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国际新闻专业88级。

1994年,获“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称号。

1996年,从央视离职,加盟凤凰卫视,成为《鲁豫有约》主持人,并主持《音乐无限》、《音乐发烧友》和《神州博览》节目。其间她还参与主持凤凰卫视如香港回归、戴安娜王妃葬礼、美国总统大选等许多重大新闻直播节目。

1998年4月,陈鲁豫担任新创资讯节目《凤凰早班车》主持人。

2002年,凤凰卫视专为鲁豫量身打造谈话类节目《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

2003年1月1日,出版第一本个人著作《说出你的故事》,9月,出版第二本著作《鲁豫有约-心相约》。

2006年,在都市麻辣爱情贺岁喜剧**《爱情呼叫转移》中客串演出,本色出演片中主持人一角。

2008年4月14日,《鲁豫有约》落户湖南卫视,更名为《快乐心灵-鲁豫有约》。

2008年8月,陈鲁豫担任北京奥运圣火四川最后一站成都的035号火炬手。

2010年1月1日,《鲁豫有约》正式进驻安徽卫视,更名为《爱传万家-说出你的故事》。

2012年,陈鲁豫在赫特福德担任伦敦奥运会火炬手,并举办了一期鲁豫有约以“《鲁豫有约》GREAT英国行”为主题的节目,聚焦英国,走访最热奥运之都。

2012年10月,陈鲁豫获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最受大学生喜爱电视节目主持人奖。

2013年8月1日,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超级演说家》在安徽卫视播出,陈鲁豫在节目中任“导师”兼任《超级演说家》总监制。

2014年4月4日,担任安徽卫视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超级演说家》第二季导师和总监制。6月7日,担任旅游卫视原创明星夫妻旅行成长真人秀节目《鲁豫的礼物》主持人和总监制。10月,担任北京卫视语言竞技类真人秀《我是演说家》的导师。

2015年3月21日,鲁豫担当导师以及总监制的安徽卫视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超级演说家第三季》播出,由陈鲁豫、金星、乐嘉、窦文涛四位名嘴担任第三季导师。8月28日,语言竞技真人秀《我是演说家第二季》播出,鲁豫担任导师率领“豫花园”争夺语言魁首。

2016年4月22日,担任北京卫视读书日特别节目《豫荐·读书日特别节目》主持人。4月29日,担任旅游卫视原创明星夫妻旅行成长真人秀节目《鲁豫的礼物》第二季主持人和总监制。7月8日,担任北京卫视语言竞技类真人秀《我是演说家》第三季导师。8月26日担任东南卫视《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第一季主持人和总监制。

2017年2月15日,担任东南卫视《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第二季主持人和总监制。

2019年10月21日零点,《豫见后来》第一期的人物采访将在优酷播出。《豫见后来》是由优酷和能量公司联合出品的全新纪录式访谈节目,主持人鲁豫和节目组采用外景纪录加访谈的方式,真实、具象、有温度地记录当年全民关注的焦点人物在关注浪潮退却后内心的波澜起伏。这次鲁豫充当观察员和记录者,去探寻一个个关于温暖、救赎、成长、爱与被爱的故事。

个人生活

“鲁”“豫”分别是其父母的祖籍。“鲁”为山东,是其母亲的祖籍;“豫”为河南,是其父亲的祖籍。

鲁豫13岁时结识初恋男友朱雷,1989年,两人一同考取了北京广播学院。他们在大学毕业前夕分手。

1995年,鲁豫远赴美国留学期间嫁给了一位美国人。

1996年,她携夫回国加盟凤凰卫视。

1999年,陈鲁豫宣布离婚。

2002年,陈鲁豫、朱雷在香港红棉道婚姻注册中心登记结婚。

主要作品

参演**

爱情呼叫转移-2006

出版著作

社会活动

2008年5月,陈鲁豫在“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前往地震重灾区都江堰、绵竹等地采访,并联合演艺界人士携带救援物资探望当地灾民,为灾民搭建帐篷,并以个人名义向中华慈善总会捐出人民币15万元为四川大地震灾民赈灾。

2008年5月30日,主持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广播电视集团、凤凰卫视、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四川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和成都电视台承办,新浪网独家网络协办的《以生命的名义》四川省抗震救灾特别节目。

2010年7月18日,受邀成为唐山城市形象大使。同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正式启动了《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的拍摄工作。作为参演人员,陈鲁豫入选2010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

2014年8月,受邀出席2014年APEC女性领袖峰会。11月,博鳌亚洲论坛在迪拜举办金融合作会议,开幕仪式由陈鲁豫主持。金融合作会议是博鳌亚洲论坛为促进亚洲各国之间、以及亚洲与其他地区之间金融合作而设立的一个专题性系列年会。

2015年1月,受“太和观一心一德为善乐慈善晚会”主办方邀请远赴新加坡为晚会站台主持,与众多艺人为慈善发声。8月,受邀主持北京申冬奥特别直播节目,与短道速滑名将杨阳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全程直播。

2016年,连任第七届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陈鲁豫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会装傻的主持人”,多年的访谈节目经历让她擅长于面对面的倾听与沟通,她可以做到,只要嘉宾愿意说话,她全程一声不吭,让嘉宾自由发挥。能克制表现欲,不去打搅被访者,这样的主持人,才是一个真正好的访谈主持人(《鲁豫有约》负责人郭志成评)。

真人秀节目中,陈鲁豫是一个平和的导师,她通常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学员进步。访谈节目中,陈鲁豫也是一位非常愿意欣赏对方的主持人。而在公司管理中,陈鲁豫很严格,但“并不严厉”(扬子晚报评)。

鲁豫如同一个正能量磁体,吸附嘉宾的正能量,她懂得放低身段,把自己当成一勺配料,于轻谈漫语之间,让被访者舒服自在的敞开心扉,乐意掏出沉淀心底多年的体悟之谈。她所传递的感悟,一方面满足节目讲述故事所需要完成的功能;另一方面诚恳的表达应有的态度和主张,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她主持的《鲁豫有约》一直被称为业界良心,并被《时代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之一”(中华网评)。

NO1小S 小S作为台湾的综艺天后,她与蔡康永共同主持的《康熙来了》在台湾创造了收视奇迹。笔者认为《康熙》在台湾、大陆能够有如此庞大的反响和观众群,其成功的大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小S。节目中,她犀利的话题和善于讽刺的黑色幽默,常常让制作单位大冒冷汗。她的那种机智灵活的问答和表达方式可谓是把双子其“能说”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正是因其大胆的言辞和不断挑战电视规范边缘的主持风格,成就了其庞大的收视群,但同时也背负了不少骂名。能屈能伸见风使舵的她,在观众的喜爱和攻击中不断的适应和调整自己的主持风格,以迎合更多观众的审美要求,比如小S在早期的主持风格中爱吃男艺人豆腐的这个恶习到现在看来就基本戒掉了。但现在仍是保持着讽刺式的黑色幽默和爱开黄腔的主持方式。对于双子座而言,调皮的双子往往会触碰到那些思想道德非常严格的人的底线,他们对于双子的这种轻浮的个性是难以忍受的。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正是因为双子语言中的这种肤浅和轻浮,认为双子座是天底下最可爱的一群人。所以关于双子的人际关系,其实是一种极端化,要么你就特别特别喜欢双子,要么你就特别特别讨厌双子。正如小S曾经就在节目中说过“以前上学的时候,男流氓就爱我,女流氓就恨我!”哈哈!可能现在依然有很多女人认为,现在作为两个孩子母亲的她,怎么还可以在节目中那么口无遮拦和轻浮呢,但双子就是双子,小S依旧是那么受欢迎!NO2 莫文蔚 莫文蔚的双子座个性主要表现在其多变的舞台风格和永远都掏不完的新才艺上,莫文蔚可谓是一个十足的百变天后,关注莫文蔚的人应该都知道,莫文蔚在每一次的演唱会上都能够展现出层出不穷的新才艺和百变的造型,她的风格几乎涉及了艺术的各个领域,如扇子舞、拉丁舞、古典舞等等等等,任何看似不能短时间能学好的舞蹈甚至乐器,在她而言,每一次都能表现的非常出众,并且惊艳全场!作为双子座,她的那种身段风情似乎又比小S厉害多了,在她众多的MV和演唱会中无不体现着她柔软的身段和魅惑的眼神,你能够想象吗,双子也是个相当风情的星座。 NO3 郭敬明 郭敬明是当代的青年新锐作家,他的成名作《梦里花落知多少》当年在各大书店的销售榜上蝉联销售冠军长达几个月之久。文章中角色的语言以北京话为特色,但我们知道,郭敬明他本身是四川自贡籍贯,四川话是他说了二十几年的语言,而小说中他的文字京话连篇,如假包换,叫真正的北京人时而也自愧不如。另外书中的情节轻松幽默,爆笑连连,结局更是大出读者的意外,这不仅体现了他作为双子的幽默特质,而且还展现了双子无比的写作才华。 后来郭敬明开始热衷于写奇幻小说,他的作品《幻城》更是给读者们展示了一个奇异、魔幻的玄异世界。 双子座对应的十宫(官禄宫)位于双鱼座,也就是说双子往往面对自己的事业和一种社会高度往往总是喜欢作一些奇奇怪怪的白日梦,喜欢幻想自己的成就。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双子也比较适合以一种艺术的方式、梦幻的展现去成就自己的事业,正如郭敬明以及很多双子座的艺人在艺术领域里的那种灵性是很多人都自愧不如的。NO4 刘若英 如果你认为双子座全部都是那种相当风情的、挑逗的人的话,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刘若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关于双子座,很多评论会说“他们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恶魔。”没有错,那么对于刘若英以及类似气质的双子座艺人(如梁静茹、陈绮贞、杨丞琳等),他们的气质就是天使的成分压倒了恶魔的成分。对于刘若英而言,她有一个别名,被称为“奶茶”。她的那种知性的气质、清新的外形,总是能够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她的**以及歌声仿佛总是告诉人们要快乐,要豁达,这仿佛用另外一种纯净温暖的表现方式在告诉别人,双子座是快乐的,豁达的,是可以在任何困境中自我调试和善于适应环境的。 NO5 鲁豫 鲁豫作为中国当红的谈话性节目主持人,相较于小S的那种张扬的主持方式,鲁豫的主持显得更知性以及更具沟通性。她主持的节目《鲁豫有约》,她与嘉宾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着,鲁豫作为双子座的沟通能力更像是与人沟通的引领者。某位哲学家说的好,“善于沟通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好听众”。那么鲁豫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她用她细腻的、引领性的思维和语言,不断引导着对方梳理自己的思维,整理自己的内心,就在这一问一答当中,对方实现着对于心灵世界的自我疏导和自我寻找,某些自己想也想不明白,走也走不出来的心理问题,就在这样的对答当中,自己就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那么对于双子座的鲁豫,正是不断的体现着这种沟通与知性。其他的还有:周渝民、张柏芝、蒋雯丽、梁静茹、孙悦、李嘉欣、容祖儿、郑元畅、杨丞琳、杨采妮、余诗曼、陈慧珊、陈嘉桦(emma)、郭品超、赵传、周传雄、戴娇倩、廖百威、Micky有仟、韩国组合HOT-安胜浩、应采儿······

鲁迅简介

鲁迅(1881-1936),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改字为豫才。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母亲是鲁瑞,父亲是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

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作品及简介

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 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发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沈钧儒手书)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1957年版本,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八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鲁迅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生平和创作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 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到那时为止的全部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命运的全部痛苦思索。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之后,鲁迅连续发表了多篇短篇小说,后来编入《呐喊》《彷徨》两个短篇小说集,分别于1923年和1926年出版。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孔乙己、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陈士成、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这些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这样的社会难道是一个正常的社会吗这样的人际关系难道是合理的人际关系吗最令我们痛心的是,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啊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侮时郁积的怨愤之气。在《孔乙己》里,有恶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顾客;在《阿Q正传》中,别人欺侮阿Q,阿Q则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鲁镇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剧当作有趣的故事来欣赏……所有这一切,让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爱他们,但希望他们觉悟,希望他们能够自立、自主、自强。

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鲁迅还塑造了一些刚刚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些知识分子有进步的要求,有改善社会的良好愿望,有对人、对己的真诚的感情,真诚的爱,但当时的社会却不能容忍他们。“狂人”诅咒人吃人的现象,希望人人都能成为“不吃人的人”,成为“真的人”,周围的人就把他当成疯子,必欲除之而后快(《狂人日记》);夏瑜为社会而牺牲,茶客们说他“疯了”,华老栓则用他的血来治自己儿子的病(《药》);魏连殳关心中国社会,社会却来迫害他,到他不再关心中国社会时,周围的人却来巴结他(《孤独者》)。《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都曾为社会,为自己,追求过,奋斗过,但在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经历的都是悲剧的命运。

鲁迅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抱着深恶痛绝的态度。《孔乙己》中的丁举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祝福》中的鲁四老爷、《长明灯》中的郭老娃、《离婚》中的七大人等等,都是这样一些权势者的形象。他们有权有势,但对他人的命运却没有真诚的关心,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丝毫的热情,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自私、虚伪、冷酷,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改善。《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则是一些假道学、伪君子,他们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实际上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

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的内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画带来的。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么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觉察到平时觉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在青年时期,我们涉世不深,对人生还没有更多的亲身体验,鲁迅小说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的,但在我们感觉到的人物和画面中到底潜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我们还不可能尽数感觉到,随着我们社会经验的增加和人生体验的深化,这些人物和画面的内涵就会不断从中生发出来。为了揭示不同生活画面和不同人物命运的不同的意义,鲁迅的小说结构是多变的,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样式,一篇有一篇的写法。《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不同,《孔乙己》与《白光》不同,《故乡》与《祝福》不同,《孤独者》与《伤逝》不同。不仅结构样式不同,音调节奏也不同。《孔乙己》是那么的单纯而又冷峻,《伤逝》则那么逶迤曲折、情深意切。鲁迅的小说是小说,也是诗,意境幽深,外冷内热,其运用民族语言的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192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的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给过他无限乐趣的“百草园”,吸引着他的好奇心的民间戏剧和民间娱乐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在这个险恶世界的背景上透露出亮色和暖意的事物,是他们,滋养了鲁迅的生命。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同《朝花夕拾》中那些明净细致的散文不同,《野草》中的散文诗则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鲁迅的艺术创造力是惊人的。

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要创造适应于中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时,遇到的是从各种不同的阶层,各种不同的人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的诬蔑和攻击。鲁迅的杂文就是在这种没有固定不变的战线、没有固定不变的论敌的思想文化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从五四起,鲁迅就开始用杂文的形式与反对新文化的各种不同的论调进行斗争,但那时他还是不自觉的。到了后来,有些人开始嘲笑他是一个“杂文家”,他才更明确地意识到“杂文”的力量,并且开始自觉地从事杂文的创作。鲁迅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它能够“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而为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在旧文化、旧思想的荆棘丛莽中开辟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使之能够存在,能够发展,能够壮大。鲁迅一生写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5部杂文集,在这15部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晚年还完成了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出版)。这部小说集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事实,但它没有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加进了鲁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些还采取了古今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古代人和现代人发生直接的对话。鲁迅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能够通过对现实人物的感受和理解,还古代人物一个鲜活真实的面貌,也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某些现实人物的真实面目。通过《故事新编》中的小说,鲁迅实际重构了中国的文化史,揭示了中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也重塑了那些被中国封建文人圣化了的历史人物的形象。《补天》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创世纪”, 在鲁迅的观念中,真正体现中华民族根本精神的不是那些古圣先贤和帝王将相,而是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女娲,她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源泉和象征;《奔月》写的是古代英雄的悲剧,羿射掉九日,拯救了人类,但那些自私狭隘的世人并不想继承、发扬他的英雄精神,只想利用他实现自己自私狭隘的目的,他被自己的学生所暗算,被他的妻子所抛弃;《铸剑》表现的是被压迫者向压迫者复仇的主题;《理水》《非攻》歌颂了中国古代那些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禹和墨翟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式的人物。孔子、老子、庄子、伯夷、叔齐这些历史人物也在鲁迅的笔下真成了有些可笑但仍不失其可爱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鲁迅的《故事新编》以荒诞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创立了一种完全新型的历史小说的写法。

鲁迅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尖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在前期,他热情支持青年学生的正义斗争,揭露段祺瑞执政府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三一八”惨案的罪恶行径,写下了《记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文章;在后期,他反对国民党政府对***人和进步青年的血腥镇压,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一系列充满义勇正气的文章。“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

链接里更全面http://baikebaiducom/view/2004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5403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5
下一篇2023-12-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