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自谓高尚的人喷武悼天王冉闵是小人,我们来看看到底谁是小人

很多自谓高尚的人喷武悼天王冉闵是小人,我们来看看到底谁是小人,第1张

在中国的 历史 上,有这么一个人,他在民族危亡的时刻站了出来,发布杀胡令,让流浪在北方,遭受五胡之乱的汉人重新有了归宿,不再受五胡迫害,着个人就是冉闵,也就是被后世称作武悼天王的那个人,也就是那个充满争议的那个人。#冉闵#

唉?话说到这里的时候,估计又有人开始叫了,又出来这么一个货,除了炒冷饭,又来给一个利欲熏心的人洗白了,接着就是一波喷,不急,咱们慢慢来,或许你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会改变对他的看法。

很多的时候,说书人说过, 历史 没有对错,所以我们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一段 历史 ,毕竟我们不是圣人。

好!故事开始

话说在西晋末年,八王之乱耗尽西晋气运,北方及西边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羌、氐等趁中原和北方地区空虚大举入侵,不久西晋灭亡,而西晋原先的皇族则是带领这一班残缺不全的朝臣南渡长江,以长江为天堑抵御少数民族南下,当然,这些皇族的人有军队护送,有骏马车辇代步,但是可苦了老百姓,北方地区的老百姓一来不想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二来也没钱,如何与这些权贵相比?所以被这些少数民族劫掠抢杀,多年下来,北方在兵荒马乱之下,根本农业停滞,人口锐减一半有余。

毕竟北方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这里深受汉文化影响,那时北方的汉人虽没有朝廷庇佑,但是在兵荒马乱之下,团结抗敌,很快组织了一支由汉人军队为主的乞活军,乞活军当中有一位名为陈午的乞活帅,而冉闵的父亲冉良就是乞活帅陈午的手下是一名童子军,仅有十二岁,却异常勇猛,作战凶悍,毕竟那个时候乞活军为了一口吃的,皆是以命相搏的。

冉闵的祖先曾任汉朝黎阳骑都督,家族世代担任牙门将,这里的“牙门”起源于古代的一种防御工事,专门负责在牙门里统领士兵指挥作战。担任牙门将的人通常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勇武,以上阵搏战,一般为主将的左右手。多以冉闵的父亲如此骁勇,估计也是从小操练过刀枪剑戟和兵法的将门子弟。

当年后赵明帝石勒击败陈午,俘获冉良,见冉良年纪小小,却作战勇猛,竟然以12岁的年纪,能够独自砍杀自己军队数名兵卒,十分的欣喜,隧将其收他为养子,并改名为石瞻。冉良勇猛多力,攻战无敌,历任左积射将军,后封为西华侯。

后来冉良战死,其子冉闵更是倍受石虎的喜爱,冉闵成年后,身高八尺,骁勇善战,勇力过人,多计谋,曾在多出作战当中,展现出了很强的将帅之才,为后赵众贵族为之敬畏。

有人曾经评价冉闵,虽为武悼天王,但是一生不光彩,将自己养祖父,也就是石虎之后及宗门屠戮了一个差不多,这就是他一生的污点,但是却一直没有人去关心冉闵为何去杀这些人。

冉闵自从被石虎死后,手中的权力更大,为后赵南征北战,立了汗马功劳,有一句话说得好,就是功高盖主,随着他手中的权力逐渐变大,后赵开始对其警惕起来,甚至一度要置冉闵于死地,这也让冉闵警惕起来。

公元349年,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当时刘太后与丞相张豺专权,任命彭城王石遵为左丞相以安抚他,石遵虽也是石虎的儿子,但是毕竟不是储君,但是手中却掌握着兵权,平日里与冉闵相交不错,在平定叛乱后,与冉闵等人相遇,冉闵等人劝说石遵攻回邺城,讨伐张豺,继承帝位。这石遵本就对此时长兄的无能而愤恨,所以答应下来,与冉闵等人杀奔邺城。以9万大军,将邺城围困,后与邺城里的军民里应外合,攻下邺城,杀死张豺,然后假称刘太后的命令请石遵继承帝位,于是石遵废黜石世,即位为帝,后因为冉闵有功,冉闵被封为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

此时的冉闵权力滔天,又有兵权,再加上石遵这个二货,从李城出发时,曾对冉闵说:“努力吧,事情成功后,我就让你做太子,”这句话让冉闵当了真,但是石遵当了皇帝后,却另立储君,冉闵虽不满,心中堵得慌,但是也没什么举动,然而此时石遵在一些权臣的诱导下,将冉闵的权力一点一点的剥离,最终决定要杀死冉闵,在与石鉴等王侯商议下,决定刺杀冉闵,殊不知这石鉴也是想上位,将这些事儿偷偷告诉了冉闵,想借冉闵之手上位。结果冉闵控制了乞活帅李农等人,设计杀死了石遵,推举石鉴为帝,封冉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

冉闵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皆为石家人争夺帝位争相拉拢的人,然而此时的石鉴怎能容得下冉闵?所以一直找机会杀冉闵。石鉴派遣乐平王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深夜在琨华殿杀掉冉闵、李农,未能成功,宫中惊扰混乱。石鉴恐怕冉闵叛乱,假装不知此事,连夜在西中华门斩了李松、张才,同时杀了石苞,假装向冉闵表明了态度。

不久之后,石鉴借镇压新兴王石祗反叛之名,调集心腹,假装与冉闵联合做掉新兴王石祗,却被冉闵发现,发动了 历史 上有名的“杀胡令”

此时的冉闵其实早已知道,自己只是后赵石姓皇族来回夺权争相拉拢的工具,但凡哪一个做了皇帝,自己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再加上二货石遵那一句“努力吧,事情成功后,我就让你做太子,”这一句话,将冉闵心底的那份帝王野心给唤醒,此时的冉闵早已不再觉得自己欠后赵什么了。再加上由汉人组成的乞活军为了一口吃的,一直为后赵卖命,自己觉得也该做点什么了。

公元350年,石鉴命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人居住的区域,想除掉冉闵和李农等人。当时石鉴正在中台,然后召见冉闵,冉闵识破了石鉴的策略,于是抢先下手,杀了石鉴后,为了迅速平复城内动乱,于是下令:“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

可命令传下去后,离城的胡人堵满了城门,而在城外听到命令的汉人纷纷进城,冉闵明白胡人都不愿为他所用,于是颁布杀胡令,凡是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

晋书 载记第七 石季龙下》——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冉闵此举算是彻底与后赵贵族决裂,后赵曾多次集结兵力攻打冉闵,最终被冉闵以少胜多所击败,在以后的日子里,冉闵先后又斩杀养祖父石虎孙三十八人,把石氏家族全部消灭,后来人们借此说冉闵是个不感恩的恶狼,为了自己当皇帝,那手段可是无所不用其极。

小结:看到这里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其实冉闵和 历史 上的一个人非常之相似,这个人是谁呢?那就是项羽,冉闵带兵打仗可是有着一套,但是治国方面却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最终因为政见不和,将李农杀死,从此身边少了一个为其制定战略的人,结果不出一年多的时间,冉闵为前燕慕容 所斩杀。

在历史上无数战乱频仍、山河破碎之际,总有心怀大义者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古时百姓称其为“再生父母”,后世则以民族英雄总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出无数英雄立足于天地间,丰碑受万人敬仰。

“地摊英雄”流行,高捧冉闵

最近几年,随着“地摊文化”的兴起,一部分未能名留青史的历史人物,以“被遗漏的民族英雄”为标题走入大众视野。在尚未有明确史料考证的情况下,这些所谓“民族英雄”的功绩被夸大。

甚至还一度被奉为拯救民族存亡的神,其中以冉闵为主要代表人物。有组织者号召群众身着汉服前往“冉闵纪念园”祭祀,用“冉天王”、“冉大帝”等称号将冉闵神话。更是举办线下论坛逐一发表祭祀感言。

声称没有冉闵的牺牲便没有汉族人民的今日,他的功绩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这些夸张之辞将历史完全曲解,扭转了舆论导向。《杀胡令》的颁布、冉魏政权的建立让冉闵备受“地摊文化”的追捧,仿佛英勇杀胡、心怀大义的民族英雄形象才是冉闵的标签。

但据现有的史料记载,《杀胡令》和仅持续了两年的冉魏政权并未对汉族存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心怀民族大义”更不知从何考证。

背离史实,漏洞百出

历史上造成五胡乱华的根本原因是西晋国力衰弱,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致使晋室分裂,军事力量极为薄弱,匈奴、鲜卑、羯、羌、氐五大胡人部落趁机起兵进犯中原,建立大大小小十六个政权,所以五胡乱华也被称十六国时期。

东晋建立之初,中原几近沦陷,汉族人民遭受灭顶之灾。据《晋书》记载,冉闵虽是汉人,却因后赵明帝石勒击败陈午,俘获其父冉良(后改名石瞻),后赵武帝石虎把当时仅十二岁的冉良认作养子,冉闵自小便为石虎养孙,因骁勇善战受到石虎疼爱、重用。

崇敬冉闵之人声称他心怀大汉,在赵石虎手下忍辱负重多年,但冉闵自小与胡人生活,更是多次受石虎之命与东晋大战,在斩杀蔡怀、郑豹等多名东晋大将后立下战功,“忍辱负重”一词在冉闵身上并未体现。

后赵武帝石虎死后,太子石世继位,不久石遵起兵造反称帝。冉闵的战功始终被石遵忌惮,为巩固政权假意答应冉闵立他为储君,待局势稍稳却出尔反尔。冉闵大怒斩杀石遵,转而扶持石虎另一子石鉴继位,这位新帝对冉闵的忌惮并不亚于石遵,并与多位大臣合谋密杀冉闵。

计划败露,冉闵亲自率羯兵抵御进攻,那时胡人并不为他所用,为巩固政权,冉闵不得已颁布《杀胡令》,所杀胡人大多为手无寸铁的百姓,许多汉人也混在其中被杀。

如今被“地摊文化”吹捧的《杀胡令》,实则是冉闵迫于后赵政治形势展开的“屠杀”,以此扩大势力,也给北方的局势造成了一定混乱,实质为大汉民族存亡而谋的成分少之又少。《杀胡令》颁布之后,冉闵未对石虎的子孙赶尽杀绝,并保留石鉴帝位。

冉魏政权的真正建立是在石鉴再次刺杀冉闵未遂之后,石虎直系子孙彻底灭亡再无人可立,冉闵才于此时称帝,一个月后恢复汉姓。冉魏政权在建立之初受到许多汉族百姓的拥护,胡人压迫、时局动荡,又一汉人政权的建立给了深受苦难的百姓希望。

冉魏政权的存在十分短暂,公元350年建立,又于公元352年被前燕所灭,冉闵在位的两年期间率领汉族军队奋起反抗,他因军事韬略出众,后赵与之对抗屡战屡败。冉闵做武将之时就以骁勇善战得名,但他无帝王之才,内政一概不予理睬,以外出亲征为主要任务。

冉魏后期军民疲惫,冉闵向东晋求援迟迟未得到回应,又有部下归降于东晋,这时与前燕的败局已露。冉闵为人刚烈,面对前燕将领慕容恪的攻势始终不退却,击败前燕十余次,最后因寡不敌众被俘杀害。

真英雄气节永存,精神不灭

有人将冉闵与西楚霸王项羽作比,冠以“战神”之名,冉闵继位后致力于对抗胡人,但也因他不善理内政、连年征战导致冉魏政权迅速灭亡。由此可见,冉闵的成就远不及英雄的高度,他所图之事大多从自身利益出发。

平息五胡乱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有功者比比皆是,祖逖、桓温、刘裕等爱国志士多次北伐,以收复失土为己任,为民为国之心天地可鉴。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写道:“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每一个时代的英雄都与当下所处的时局相互成就,他们胸有大志、心存大义,一切以国家的生死存亡为重,或德才兼备,或不畏牺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雄是一个时代的拯救者。

“地摊民族英雄”大受欢迎的部分原因源于民众的猎奇心理,夸大极少人了解的历史人物能够迅速抓住大众的眼球,通过与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做对比,引导舆论风向,如冉闵一般的“英雄”兴起,真正的民族英雄反而被贬低级,这样的流行趋势却是当着不着。

冉闵武力值虽然高,但是他不懂政治、不讲政治,最终必然无法统一天下。本来,在后赵石虎死后,冉闵迎来了很好的机会。当石虎的儿子们过河拆桥之后,冉闵愤怒了!他除掉了石虎的儿子们还不解气,竟然颁布了“杀胡令”。北方经过几十年的战乱,人口是最大的资源。冉闵认识不到这一点。同时,在石勒统治时期,已经认识到当时胡汉融合的趋势,石勒已经改变了对北方汉人的态度。

冉闵当政时,最应该做的就是保存人口、促使胡汉和平共处,而不是一味地杀戮。因为你既然要治理天下,最终没有人口,你哪来经济基础呢?哪来各种力量呢?最终,一味地杀戮和战争,导致冉魏一败涂地。政治,最终是要团结更多的力量和人口,才能取得天下。同样,在隋朝末年群雄混战的局面下,团结更多力量的李唐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你看大唐凌烟阁功臣,有那么多从其他割据政权慕名投奔李唐的,这就是讲政治、懂团结的胜利。毛主席以弱小的力量崛起,也是一边奋斗、一边团结更多的人,才能使自身迅速壮大,最终打败了常凯申。

其实在冉闵之前的失败案例,最典型的就是项羽。项羽制作好了给其他诸侯的官印之后,依依不舍地拿在自己手里,舍不得放出去,方的都磨成圆的了,还不给人家。最终导致众人与他离心离德,归于失败。统一天下的人,除了武力之外,还需要讲政治,懂得进退屈伸、懂得团结大多数人,冉闵那样一味地刚强是没用的。因此,即使冉闵到了隋末时期,也必将归于失败。最重要冉闵刚愎自用,残暴多疑,使他无法得到人心。当他的第二道杀胡令说,不跟我同心的可以离去,结果邺城的胡人争先恐后地几乎全部离开。几乎绝大多数后赵的文武官员都各奔他方,导致冉闵中层干部稀缺,有时甚至不得不文官武用。

历史最能打的人排名:1、项羽;2、霍去病;3、冉闵;4、吕布;5、薛仁贵;6、李存孝;7、蚩尤;8、岳飞;9、杨再兴;10、尉迟恭。

1、项羽

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人,中国古代十大猛将之一,“西楚霸王”指的就是他,

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一生战绩辉煌,得后人评价“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2、霍去病

是千古十大名将之一,荣获战功无数,由汉武帝一手提拔,不贪图荣华富贵,将国家立于自身生死之前,正因为这一身正气才能屡建奇功。

3、冉闵

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内黄县人,是一代名将,一生骁勇善战,在昌黎之战中,所有军队都落荒而逃,只有冉闵所带领的队伍勇往直前。

4、吕布

字奉先,人称“飞将”,是东汉末年的一名骁勇战士,在现代诸多小说中,吕布一直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为大众知晓。

5、薛仁贵

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是唐朝初年名将,一路战功赫赫,在中国历史上关于他的评价口碑极高。

6、李存孝

本姓安,名敬思,代州飞狐县人,是唐末著名的猛将,生来天赋异禀,善于骑射,英勇善战,注定了不平凡的一生。

冉闵对汉族的贡献远超项羽等势力领袖。

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五胡乱华,汉族将亡之际,是冉闵力挽狂澜,给胡人沉重一击,使汉族得到喘息之机,延续下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975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3
下一篇2023-1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