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陨落,科罗廖夫去世:苏联航天痛失擎天柱,登月追赶美国无望

传奇陨落,科罗廖夫去世:苏联航天痛失擎天柱,登月追赶美国无望,第1张

上文书讲到,两位宇航员都已经坐进了双子座 6 号飞船里边了。就等着发射了,哪知道发射任务被取消了,他们原本需要和阿金纳上面级进行对接。没想到宇宙神顶着阿金纳上面级升空以后,没了消息。后来传来遥感数据,阿金纳上面级已经爆炸了。那这次任务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结果这两位宇航员闷了一身的白毛汗,乖乖地从飞船里边钻出来了。

那时候,美国的火箭发射频率非常高。大概两个月就要发射一枚载人飞船。所以,NASA 改变了计划,让双子座7号先升空,然后双子座 6 号晚发射,两艘飞船在太空完成对接联系,也就是尽量靠近,靠到脸对脸。但是当时还没有对接装置。是无法完成人员交换的,不过美国人有个大胆的想法,让 6 号的斯塔福德和 7 号的洛弗尔用太空行走技术,实现交叉换位。你去他船上,他去你船上。

宇航员没有一个同意的。美国人在太空行走刚刚搞了一次,这事儿难度太大了,最后只有作罢了。那好吧,就玩儿一次两艘飞船的接近 游戏 ,看看能靠到多近。

1965 年的 12 月 4 号,双子座 7 号发射了。洛弗尔和弗兰克主要的工作是测试人在太空里能不能坚持14天,也就是接近半个月的时间。因为时间很长,所以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事先彻彻底底洗了个澡,连头发都洗得非常干净,一点头皮屑都没有。在太空这半个月肯定是没办法洗澡了。前一艘双子座飞船出现的问题是皮肤碎屑会到处飘,头皮屑也不是小事儿啊。他们在太空里,倒是可以用湿巾擦擦手擦擦脸。在座位后边还有个垃圾箱。毕竟时间长了,会产生不少的生活垃圾。

地面控制中心还要求他们收集一些排泄物,也就是尿液。结果他们差点弄撒了,还好没撒,他们对这个装置意见很大,万一不小心,太空船里边到处飘尿液液滴,这也太磕碜了。

这一次,安排他俩同一时间段休息,以前都是错开时间睡觉的。这一次可以舒服一点。也睡得足一点。美国东部时间早上 9 点钟,这两个宇航员被叫醒了,地面告诉他们出大事儿了。把两个宇航员吓了一跳,啥大事儿啊?地面告诉他们,有两架客机发生了相撞事故。一架是波音 707,一架是洛克希德的 星座 式。

这两位宇航员一听,这管我们屁事,我们的高度要比他们高 20 倍都不止。地面问他们,你们俩看到撞机事件没有,这俩宇航员这叫一个生气啊,他俩睡觉呢,啥也没看见。

这俩宇航员还伸着脖子往窗外看,地球太遥远,可以看见蔚蓝的大海,可以看到一朵朵的白云。可以看到佛罗里达半岛。噫?那是个啥?怎么海里出现白色的痕迹,紧接着冒出一道白烟啊?

宇航员们当时不知道,这是富兰克林号核潜艇在佛罗里达外海发射了一枚北极星潜射导弹。他们看见的是水下冒气泡的痕迹和导弹飞行的尾烟。所以啊,太空是有非常重要的军事价值的。啥都躲不过天上的眼睛嘛。

双子座7号在太空完成了 4 次变轨,稳定到了一个圆形轨道上,在这个轨道上,足可以维持 100 天不掉下去,就等着双子座 6 号飞船来汇合了。

双子座 6 号的成员组也在紧张准备。这一次任务代号变成了双子座 6A,毕竟这是多出来的一次发射任务。在双子座 7 号发射 8 天以后。斯塔福德和沃里坐进了座舱里,就等着发射了。要知道双子座飞船是采用纯氧环境,内部的气压比外部的低很多。人事先也要先吸氧,排除身体里的氮气。等适应了低压纯氧环境以后,再进入飞船。

双子座飞船本来就很窄,坐进去是很不舒服的。好不容易等到火箭点火,主发动机刚刚工作了 15 秒就突然刹车停止了。这可把两个宇航员给吓坏了,怎么关键时刻掉链子啊?宇航员的手都伸到了弹射拉环上,双子座飞船是靠弹射座椅救生的。但是从低压纯氧环境,突然弹出去,进入 1 个大气压的正常空气环境,人受得了受不了呢?他俩不知道。

如果是火箭已经起飞,发动机突然关机,再一屁股坐回发射台,那么就是一场涅杰林式的悲剧。整个火箭肯定要倒下来,肯定要炸掉。指令长沃里的脑子在一瞬间就要决定拉还是不拉。最后,他决定不拉,因为他没感觉到火箭在上升,应该是还在原地没动呢。果然,发动机开机时间太短了,火箭被发射架抱住,还没来得及动窝,暂时肯定是没有倒下去的风险,两个人算是赌对了。

事后这二位是一个劲的后怕,弹射座椅也是用固体火箭驱动的,弹射的时候肯定是屁股一溜烟,乖乖,舱里是纯氧环境,那简直是不敢想象。事后宇航员斯塔福德对媒体说,要是真的弹射,你们肯定会拍摄到两根大蜡烛从飞船里弹出来。NASA 在海军的中国湖试验场只做过非常潦草的测试,当时飞船座舱里充的是氮气,不是氧气。这二位算是捡回一条命。

卸除燃料花了 40 分钟时间。工程师们马上检查发动机,发现有个插头脱落了,导致了发动机熄火。后来再次排查,发现在马丁公司装配的时候。有个塑料帽掉进了管路,有可能会导致管路堵塞,好在被发现了。3 天以后,双子座 6A 再次发射,这一次宇航员非常顺利地进入了太空。

飞船绕着地球飞了 4 圈,逐渐靠近了双子座 7 号的轨道。6A 上的宇航员看见天边有一颗非常亮的星星,他还以为是天狼星呢。其实不是,这就是双子座 7 号。人家在轨道上已经转了 11 天了,你们怎么才来啊?

飞船的交会对接是非常复杂的事儿,因为在太空里,一切都是轨道,都是圆周运动。和飞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比如说,你看见飞船就在前边,你要赶过去对接。你开小发动机一加速。你的轨道就升高了,轨道半径增加了,尽管你的线速度加大了,但是角速度反而变小了,你反而会远离目标。所以,反而需要稍稍减速,轨道下降一点。

斯塔福德和沃里有计算机辅助控制对接过程。两艘飞船彼此在靠近。就在此时,两艘船都进入到了地球背面,进入了黑暗之中。等到飞船转到阳面,双子座 6A 上的宇航员感觉一道阳光照进窗子,亮得有点刺眼。等眼睛适应阳光以后,望窗外一看,双子座7号就在几百米外的前面,看得清清楚楚。两艘飞船还在接近,逐渐接近到只有 36 米的距离。休斯顿的控制人员已经开始欢呼了,第一次有两艘飞船相距如此之近。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双方逐渐靠近,两边的宇航员一边唠嗑拉家常,一边操作。最后两艘飞船近到了只有 30 公分的距离。两艘飞船的状态非常稳定,太空里没有湍流,飞船是不会互相影响的。如果是飞机编队靠的这么近,气流会互相干扰。所以空中加油可不是个容易的事儿。

为了保险起见,双子座 6A 开小发动机使劲推了一下,和双子座 7 号分开了十几公里的样子。大家都要睡觉休息了,这是为了杜绝任何相撞的可能性。第二天,双子座 6A 开始返回大气层,最后落在了预定的海域,就在佛罗里达半岛附近。

双子座7号的两个人还有 3 天要过。你知道他们最后这 3 天是怎么熬过来的呀。他们在太空那么狭窄的环境里面足足憋了 11 天了。那真是百无聊赖,看太空都看腻了,没什么新鲜的。一直熬到最后一天,可算能够回家了。他们开反推火箭,进入返回的轨道。准确的落到了预定的海域,航母胡蜂号就在旁边等着呢。当他们被捞起来,放到胡蜂号航空母舰上的时候,两个人都疲倦的不行了,在航母上足足睡了一天。能在床上好好伸开了睡,真是太舒服了。

至此,美国人太空飞行的经验已经远远超过了苏联。苏联前期积累下的优势已经被消耗殆尽了。航天工业说到底拼的是国力。美国总统肯尼迪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投入到了登月计划。而且副总统林登·约翰逊也是铁杆的支持者。在肯迪尼遇刺身亡以后,林登·约翰逊继任总统对航天计划一如既往地支持。但是苏联其实在航天方面并没有花那么多的钱。这几家设计局都处于竞争状态,或者说是内耗状态。互相攻击,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说实话,遇到这种情况,需要的就是领导一拍桌子,大喝一声“别吵啦”!然后直接下命令做决策。该用谁的方案,该如何分工。都要处理的清清楚楚。结果苏联是搞“诸葛亮会”,搞专家评议。专家们哪有那个胆子去拍板呢?只能是和稀泥,最后还是决定支持科罗廖夫和切洛梅分头行动,还是回到最早以前的方案,切洛梅搞绕月,科罗廖夫搞登月。唯一的改变就是科罗廖夫坚持,绕月飞船也要用他主导的联盟号飞船。这样可以保持绕月火箭的飞船系统和登月火箭保持一致,这样不就省了一份工作嘛,结果就把切洛梅气得够呛。

就在 1965 底,科罗廖夫病了。其实科罗廖夫的身体一直不算好,1960 年,科罗廖夫的心脏病第一次发作,于是他就去黑海边上修养。结果在疗养期间又发现了肾病。这都是当初在集中营留下的病根。医生都劝他,别这么不要命的工作啦,身体要紧。但是科罗廖夫的紧迫感是不允许他停下来的。

1962 年,科罗廖夫的身体毛病不断,肠道开始出血,被迫住院一段时间。到了 1964 年,他被诊断心律失常,住了 10 天的院,又被发现出现胆囊炎。后来又发生听力下降,估计是被火箭发动机巨大的声音吵的。到 1965 年底,他的被发现,大肠内有个息肉出血。1966 年 1 月 15 号他住进了医院,据说是苏联的卫生部长彼得罗夫斯基亲自主刀给他动手术。

其实科罗廖夫的病不是部长同志的专长。部长同志倒是好意,但是等到真的把科罗廖夫的腹腔打开,发现一个很大的肿瘤。作为主刀医生,彼得罗夫斯基处理的并不好,失血过多了。再加上科罗廖夫本人的心脏很弱,最后他就没能恢复过来。苏联航天事业最重要的主心骨科罗廖夫就这么离开了人世。当时他才 59 岁,年龄并不算老。

这一下,苏联的航天事业痛失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要知道在科罗廖夫的设计局,他是绝对的核心,完全是由他自己的技术眼光、领导能力以及和上下级的沟通能力在支撑。换个人是玩儿不转的。科罗廖夫的设计局由他的助手米申接手。米申是个不错的工程师,也是苏联科学院的院士。但是他显然没有科罗廖夫的魄力和领导能力。也不擅长和领导打交道。所以科罗廖夫的死,绝对是苏联航天界的一大损失。

真理报大字标题宣布了科罗廖夫的死讯。这时候全世界才知道原来这个人才是苏联航天领域最大的功臣。此前他一直隐姓埋名,以避免引起西方情报部门的关注。科罗廖夫被埋葬在克里姆林宫的墙外,算是享受到了极高的荣誉。

科罗廖夫死了,但是苏联的航天计划仍然在继续。米申继续按照科罗廖夫生前的计划继续准备所有的任务,当时的时间还是很紧张的。美国人的双子座计划和阿波罗计划都已经有条不紊的展开了。可是苏联这里仍然在磕磕绊绊。要载人登月,一方面是需要巨型的火箭,登月舱已经选用了最新的联盟飞船来改进。但是联盟飞船到现在还没经过测试呢。

联盟飞船的外形像是一口钟,和我国的神州飞船的样子很像。不再是苏联传统的球星。东方号和上升号都是球形的。钟形的好处是底部对着下落返回的方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速。而且可以通过改变飞船重心对飞行角度进行微调。这是球型返回舱所不具备的能力。联盟飞船更大,这是真正为三个宇航员设计的飞船,足够的宽敞,当然载人登月的话,只能坐两个,还是尽量减轻重量。

联盟飞船专用的登月改造型顶部有个对接口。可以和其他飞行器进行对接。但是,这儿没有开门,也就是说登月舱顶在联盟飞船的头顶上。但是人是没办法从里面钻进登月舱的。必须穿上太空服,进行太空行走,从联盟号飞船钻出来,然后爬到前面的登月舱,然后开门钻进去,这多麻烦啊。没办法,登月舱是杨格尔的设计局设计的,本来就不是一家人,兼容性不怎么样。

一直到 1966 年的 11 月 28 号联盟号飞船的无人测试版本才第一次飞行,火箭是 R-7 系列的最新改进型号联盟号火箭,这次代号科斯莫 133 号。实验飞船也就不用联盟号的名字,这是苏联的习惯。

飞船的发射还算是顺利,毕竟 R-7 系列也还是比较可靠的火箭。本来打算再发射一艘联盟飞船和科斯莫 133 实现太空无人操纵下的对接。但是另一枚火箭出故障了,一台助推器无法启动,自动控制系统马上关闭了主发动机和其他几个助推器。工程师马上就上去修理,看看到底是什么故障。结果过了 27 分钟以后,又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情,惹出一场大祸。我们下次再说。

#航天##太空#

列昂诺夫首次进行了太空行走。

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是苏联的列昂诺夫。1965年3月18日,他进行了第一次太空行走,只在太空停留了12分钟就返回了驾驶舱。列昂诺夫是被装有气闸的“升天2号”飞船送上天空的,所以列昂诺夫是第一个走出气闸的人。

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美国宇航员是怀特,他于1965年6月3日完成了太空行走,并在太空停留了36分钟。怀特乘坐的是双子座4号飞船,没有配备气闸舱,直接打开舱门出舱。由于双子座飞船在同一个舱内搭载了两名宇航员,当怀特打开舱门时,另一名宇航员麦克迪韦尔也暴露在宇宙的真空环境中。

太空行走的方式

脐带式。早期研制的脐带式的生命保障系统与乘员舱连接,航天员身穿航天服,航天员所需要的氧气、压力、冷却工质、电源和通讯等都是通过脐带由“母”载人航天器提供的。

便携式。后期发明的装在航天服背后的便携式环控生保系统。航天员出舱后与“母”航天器分离,由于身穿舱外用的航天服,背着便携式环控生保装置,以及太空机动装置,航天员可到离“母”载人航天器100米远处活动。

机动式。有人称载人机动装置是太空“摩托艇”,因为它装有推进系统,并能“自由”机动飞行。

人类首次太空行走为何如此惊心动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和美国开展了激烈的太空竞赛,竞赛的核心内容就是第一个将人类送上月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也就是天地往返技术、交会对接技术和舱外活动技术。

1964年10月12日,“上升-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球形乘员舱直径与“东方”号飞船大体相同,改进之处是提高了舱体的密封性和可靠性。为了能容纳三名航天员,“上升”号飞船去掉了弹射座椅,换上了三个带有减震器的座椅,但即使这样,三位宇航员身着航天服也挤不进去,为此把航天服改成了普通的飞行服。

但是,采用普通飞行服也在后来付出了代价。1971年,“联盟-11”号宇宙飞船就是因为座舱失压,三名宇航员没有穿太空服导致他们在飞行中死亡。

1965年3月18日,“上升-2”号载着两名航天员——列昂诺夫和贝里亚耶夫,又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创举:太空行走。太空行走是由列昂诺夫完成的,他通过气闸舱进入太空,靠一根5米长的绳子与飞船连在一起。返回飞船时,由于航天服在真空中膨胀起来,列昂诺夫怎么也无法通过舱口,经过了8分钟的挣扎他才回到飞船中。

太空行走又称为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太空行走这一目标,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

苏联人列昂诺夫完成历史性的太空行走三个月后,1965年6月3日,美国宇航员爱德华-怀特也实现了太空行走这一壮举,保护他的是一根8米长的绳子。怀特还在氧气推进剂的帮助下,做了单足旋转,此次太空行走持续了创纪录的23分钟。

除了舱外行走技术以外,交会对接技术则是由美国首先实现的。交会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如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在太空轨道上交会对接,合并成在结构上连成一体的航天器的过程。

1966年3月16日,美国航天员乘坐“双子星座-8”号飞船,手动操作交会过程,与无人“阿金纳”目标飞行器对接,实现了两个航天器之间的首次交会对接。

当然这个过程非常危险,在交会对接以后,整个飞行器出现了旋转,并且速度越来越快,甚至两位宇航员就要失去意识。这个时候,阿姆斯特朗非常沉着,他利用本用于返回地球的推进剂阻止了飞船的旋转,控制了整个飞行器。

而后,美国的“双子星座”飞船也进行了多次的交会对接,实现了人类对交会技术的熟练掌握。虽说前苏联率先掌握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天地往返技术,率先进行了人类的首次出舱活动技术,但是实际上,美国的“双子星座”飞船通过“双子星座-3”号到“双子星座-12”号,这10次的载人飞行进行的多次舱外活动和交会对接,使美国在真正的技术实力和技术能力上甩开了前苏联,这也是后来美国在整个登月竞赛中取得成功、击败前苏联非常重要的原因。

大家平时有观看过科技频道吗中国发射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可是大家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在太空进行交会对接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许多朋友们都不太了解,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由于科学研究的需要,空间站的尺寸十分巨大。例如,“国际空间站”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翼等部分组成,长109米,宽(含翼展)73米,总质量约420吨。无论是什么型号的运载火箭,都不可能一次把数百吨的空间站运送到轨道上,所以只能将各舱段分批发射,然后在太空利用交会对接技术搭建起来。所以交会对接技术是建设空间站的基础。

在其他太空活动中,比如为长期在轨道上运行的空间站运送航天员和提供物资补给,或在轨航天器之间的互访、物资转运或紧急救生等,也要用到交会对接技术。在未来的深空探测等航天活动中,交会对接技术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是实现空间站、航天飞机、太空平台和空间运输系统等的空间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

在空间交会与对接的两个航天器中,一个称目标飞行器,一般是空间站或其他大型航天器,是准备对接的目标;另一个称追踪飞行器,一般是地面发射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是与目标飞行器对接的航天器。例如“天宫一号”就是目标飞行器,而“神舟十号”就是追踪飞行器。

交会对接时,最主要的困难在于两个航天器都在以7千米每秒以上的速度运行,它们的相对位置和速度都必须精确控制,否则可能会彼此错过甚至追尾碰撞。

航天器执行交会对接,可分成四个步骤:远程导引段、近程导引段、最终逼近段和对接停靠段。在开始的远程导引段,在地面测控的支持下,追踪飞行器经过若干次变轨机动,进入到追踪飞行器上的敏感器能捕获目标飞行器的范围(一般为15~100千米)。在近程导引段,追踪飞行器根据自身的微波和激光敏感器测得的与目标飞行器的相对运动参数,自动引导到目标飞行器附近的初始瞄准点(距目标飞行器05~1千米)。进入最终逼近段,追踪飞行器首先捕获目标飞行器的对接轴,对接轴线不沿轨道飞行方向,要求追踪飞行器在轨道平面外进行绕飞机动,以进入对接走廊。此时,两个飞行器之间的距离约100米,相对速度约1~3米/秒。最后的对接停靠段,追踪飞行器利用由摄像敏感器和接近敏感器组成的测量系统精确测量两个飞行器的距离、相对速度和姿态,同时启动小发动机进行机动,使之沿对接走廊向目标最后逼近。在对接前关闭发动机,以015~018米/秒的停靠速度与目标相撞,最后利用栓—锥式或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装置,使两个飞行器在结构上实现硬连接,完成信息传输总线、电源线和流体管线的连接。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俄罗斯(苏联)、中国、日本等国总共实施了300多次航天器交会对接,其中俄罗斯(苏联)进行的次数最多。目前,完全独立拥有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1966年3月,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驾驶“双子星座8号”飞船,与经过改装的一个火箭第三级无人舱体,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从1964年到1966年,“双子星座号”系列飞船通过了2次无人和10次 载人飞行,验证了多种交会对接方式和技术,为阿波罗探月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充分准备。美国航天器的交会对接多采用手动方式,这主要全面考虑技术的把握性、安全可靠性和成本经济性等诸多因素。

俄罗斯(苏联)是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最多的国家,多采用自动对接技术。1967年,第一次无人航天器自动交会对接就是由苏联的两艘“联盟”飞船完成的。“联盟”飞船至今仍在服役,它和“进步号”货运飞船已经执行过200多次交会对接任务。

与其他任务一样,交会对接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获得成功。美国交会对接发生过两次故障:一次是“双子星座9号”与“阿金纳”目标飞行器对接时发生故障;另一次是“阿波罗14号”飞往月球过程中,在指令舱与登月舱对接时,由于对接机构材料原因,出现多次对接失败,直到第六次试接才获得成功。俄罗斯交会对接的失败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1997年6月24日,“进步M-34号”货运飞船脱离“和平号”空间站对接口,飞离了空间站一段距离,次日该飞船飞回来再次逼近空间站时,由于制动控制部件失灵,飞船没有及时对航天员指令做出响应,直接撞到“和平号”的“晶体”舱上。2010年,俄罗斯两艘“进步M号”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进行自动对接时也先后失败,后来采取了改进措施才获得成功。

美国人登上过月球。

首次载人登月是由“阿波罗11号”飞船完成的。当时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当飞船与“土星5”火箭第三级分离,且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便开始接近月球,此时飞船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

接着,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并驾驶登月舱与飞船分离,这时飞船指挥舱内的一名航天员继续驾驶飞船绕月球轨道飞行,而另两名航天员则乘登月舱在月面着陆。

登月后航天员采集了岩石和土壤(22千克),展开了太阳电池阵,安装了月震仪等。任务完成后,他们乘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月球轨道,与飞船对接,最后返回地球。

扩展资料

为了进行载人登月,美国先实施了四个辅助计划,即在1961年至1965年发射九个“徘徊者”月球轨道器,用以了解未来的“阿波罗”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在1966年至1968年发射五个“勘探者”月球着陆器,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

在1966年至1967年发射三个“月球轨道环形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地点进行详细观测,从而选出10个登月点;在1965年至1966年发射10艘“双子座”飞船,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和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及舱外活动训练等。

-登月

双子星座军阀这款游戏中,当玩家流程进行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就能够将飞船升级为护卫舰,以便玩家能够更好的进行游戏,但一些玩家不知道怎么升级,那么双子星座军阀怎么升级飞船呢?下面深空高玩就为大家带来双子星座军阀飞创升级护卫舰方法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双子星座军阀飞船升级护卫舰方法

升级到一定级别任务自动完成,想升级快去基地接日常任务做。

不同级别的船有等级限制, 天赋都有相应加点的,你看下那个加点的等级限制,就知道对应的船要几级了。

就是通过做任务攒钱,然后在基地的船坞里买更好的军舰即可。

双子星座军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3091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5
下一篇2023-09-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