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是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的参考资料,尤其在儿科急性发热、感染性疾病诊治中,血常规检查常是区别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以及感染严重度必不可少的手段。但笔者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发现,某些家长或医生由于对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分析的片面性,导致抗生素滥用或疾病严重度判断的偏移。在此作简短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于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必须牢记的要点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值(包括绝对值和相对百分数)反映的是炎症指标,换言之,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均可以引起上述参数的变化。
对儿科发热的患儿,白细胞和分类值常反映感染性炎症,也常作为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的指标。即细菌性感染常表现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数升高。但是在复杂性慢性、反复性发作的疾病(如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肠病等)和重症感染又伴有全身炎性反应(如各种病原体引起的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时,上述数值的判断必须慎重,因为它既受感染性炎症影响,又受非感染性炎症的影响。
病毒感染时通常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但某些特殊病毒或病毒感染综合征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作为血常规3项重要信息之一(其他2项是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也是血液病和骨髓功能重要指标。如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症等。
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常见认识误区
以成人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正常值来判断小儿的化验值。
解析 小儿各年龄段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见表1)及分类有很大的不同。白细胞主要分粒细胞(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的分类中以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变化比较突出:生后4~6 d至4~6岁期间以淋巴细胞占优势,约占60%为主;中性粒细胞约为30%。而在出生后4~6 d前和4~6岁后直至成人则以中性粒细胞为优势,约占65%。
白细胞值正常范围在国内外不同教科书中有所不同,但各年龄组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而目前各医院包括儿童医院化验单上均以成人正常值为标准,不少儿科医生也以此标准值去判断不同年龄患儿,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也是抗生素滥用的重要原因。
把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值增高作为感染性疾病未愈的指标、作为继续应用抗生素的证据,并因为化验白细胞高而不敢停用抗生素。
事实上对只咳嗽不发热,没有明显感染病灶的儿童,轻度的白细胞增加没有太大意义,更不能区分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因为有多种因素可以引起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增高,如精神紧张、哭闹、运动或活动、预防接种、疼痛刺激等等。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服药、食物等也可使白细胞值改变。有人观察到:在12~24 h内,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可以由(150~200)×109/L下降至100×109/L(即从每立方毫米15万~2万降到1万以下)。
过度解读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如机械、简单地用来判断感染病原体、抗生素选择的指标。
解析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是在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综合资料基础上,对病因、发病机制分析后进行针对病因或病理生理机制的治疗,而当前存在着单纯以白细胞总数和分类作为病因、病机诊断分析,甚至作为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包括抗感染和抗炎治疗)的证据,而忽视病人整体的症状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资料的现象。
掌握白细胞生成、循环和清除过程,有利于纠正认识误区
白细胞主要由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以白细胞中占优势的中性粒细胞为例:粒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内成熟为粒细胞后大部分仍在骨髓储存池内停留3~5 d。释放到外周血的粒细胞进入血循环中,成为外周血功能池。外周功能池中粒细胞约半数随血液循环运行,即进入循环池,另一半附着于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壁未进入循环,称为边缘池。化验末梢血血常规计数的白细胞只反应了循环池中的粒细胞数值。而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经常随机交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性粒细胞约在循环中维持10~12 h,半衰期6~7 h,平均63 h。然后在毛细血管丰富的脏器,如肺、消化道、脾等脏器中以随机的方式逸出血管壁,进入组织(称为组织粒细胞池)。而组织中的粒细胞约是血管内的20倍。进入组织内的粒细胞不再返回血液循环,而是发挥黏附、吞噬和杀菌等抗微生物作用,生存1~3 d后衰老死亡,再被机体的单核-巨噬细胞清除,少数通过唾液、痰液、消化液或泌尿生殖道排出。
结论:
①末梢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只反映机体内白细胞总数的一小部分;
②白细胞处于较迅速的动态平衡过程中;
③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包括骨髓储存池释放白细胞的多少、边缘池白细胞进入循环池的多少,以及血管内逸出到血管外组织去的白细胞的多少。
总结
发生复杂反复的病情时,单凭外周血白细胞值去判断疾病和决定抗生素应用,或者只是因为白细胞高(如100×109/L)而不敢停抗生素,甚至不敢停止输液是不可取的。
由于复杂因素的影响,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值需要医师综合分析判断,如完善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准确地判断可以获得疾病发生机制的线索,早期发现问题;而过度简单解读血常规会导致病情误判,药物滥用。甚至可以说,医师判断血常规结果是见仁见智的。
吃什么食物可以提高白细胞?
冬虫夏草
吃什么食物可以补充白细胞
你好,常见的增加白细胞的食物有: a蜂王浆:蜂王浆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病人食用。 b大枣:大枣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 c香菇:据报道,从鲜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一般家庭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做菜常食。香菇还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用来增强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放疗的效果,预防由此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等免疫功能低下症。 d人参:人参能大补元气、强壮身体,对表现为气虚及阳气不足、体虚气短、怕冷乏力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尤为适宜。 e花生米:花生米有“长生果”的美誉,是家庭日常待客的果品之一,它营养丰富,药用价值也不容忽视。最新实验研究表明,食用花生能增加白细胞,尤其是对肿瘤病人因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疗效。
吃什么东西可以补白细胞啊?
以下给你介绍几则成功增高“白细胞计数”的食疗药膳:
1枣米龙眼粥
取花生米、红枣各30克、龙眼肉10克、粳米50克,同煮粥食用。
2鳖髓汤
用鳖肉250克、姜1克、葱3克、猪脊髓200克,鳖肉、葱、姜少许煮熟后,再加入脑脊髓。煮20分钟后,加入食盐、酱油调味食用
3牛肉鹌鹑汤
取鹌鹑(去毛及肠杂,洗净)1只、牛肉250克、小麦50克,鹌鹑、牛肉、小麦同煮,加入少量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4鸭肉米粥
用鸭肉100克、大米100克,鸭肉切片与大米同煮粥,用食盐调味食用。
5黄芪乌鸡汤
取黄芪40克、乌鸡肉600克,黄芪、乌鸡肉、食盐、水适量,同蒸熟食用。
6蘑菇木耳羹
用蘑菇6--8只,黑木耳10克。二味水发漂净,煎熬,加冰糖适量,1日2次当点心食用。
7鲜奶煲雌鸡
取鲜牛奶300毫升,鲜雌鸡肉100克,生姜2片。加水稀释至750毫升,文火煲至3耿0毫升,睡前服用。
8桑椹红枣鸡蛋汤
用桑椹子20克,红枣10枚,鸡蛋2个。先将桑椹子和红枣煎水去渣,再加入鸡蛋熟后服用。
9胡萝卜梅肝汤
取胡萝卜200克,乌梅10克,羊肝20克。水煎,喝汤,吃胡萝卜、羊肝,每日1次。
10红枣花生衣汤
用红枣10枚,花生衣10克。用适量温开水,炖汤饮用。
注:一方用花生仁加红糖也可。
吃什么食物可以增加血小板和白细胞
我老爹化疗,然后血小板呼呼地往下掉,病友们给推荐了个食疗的鸡子,很好:红小豆1斤,红皮花生(或者直接加花生衣),白果22个(浸泡4小时后取出),山药,熬粥喝。效果还不错,试试吧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还宜选食羊肚、羊奶、乌骨鸡、海参、牛肚、阿胶、鸡肉、鸡蛋、鸽肉、鸽蛋、白鳝、甲鱼、太子参、山药、冬虫夏草、银耳、燕窝、猴头菇、枸杞子、黄精、胡桃肉、花生仁等。 最好食补,不要打升白针,对身体很伤害!
吃什么能补白细胞
临床上常用升高白细胞药物有:维生素B4礌利血生、鲨肝醇、辅酶A等,一般无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
白细胞低吃什么食物和不能吃什么食物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多属中医虚证或虚劳范畴,故当忌食下列食品:
1柿子:大凉之果,极易损伤脾胃阳气,凡白细胞减少者,慎勿服之。
2荸荠:性寒,破积耗气之品,体弱之人白细胞减少者,忌食之。白细胞减少的虚劳之人,切勿多食。
3槟榔:为破气伤正之果。体质虚弱的白细胞减少者,切勿服食。
4薄荷:辛凉之品,疏风散热,只泻不补。故凡虚弱之病,包括白细胞减少症者,皆当忌食。
5芥菜:又称雪里蕻,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有耗气伤正之弊故体弱者白细胞减少之人,不宜多食。
此外,白细胞减少症者还应忌食生萝卜、萝卜缨、地骷髅、苦瓜、金橘等耗气伤正之品;也忌食胡椒、辣椒、桂皮、食茱萸、草豆蔻、荜澄茄等辛辣温燥伤阴的 性食物;还忌食生瓜、茼蒿、香蕉、螃蟹、蚌肉、田螺等寒凉损阳、生冷伤脾食品。
白细胞低忌吃什么食物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多属中医虚证或虚劳范畴,故当忌食下列食品:
1柿子:大凉之果,极易损伤脾胃阳气,凡白细胞减少者,慎勿服之。
2荸荠:性寒,破积耗气之品,体弱之人白细胞减少者,忌食之。白细胞减少的虚劳之人,切勿多食。
3槟榔:为破气伤正之果。体质虚弱的白细胞减少者,切勿服食。
4薄荷:辛凉之品,疏风散热,只泻不补。故凡虚弱之病,包括白细胞减少症者,皆当忌食。
5芥菜:又称雪里蕻,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有耗气伤正之弊故体弱者白细胞减少之人,不宜多食。
此外,白细胞减少症者还应忌食生萝卜、萝卜缨、地骷髅、苦瓜、金橘等耗气伤正之品;也忌食胡椒、辣椒、桂皮、食茱萸、草豆蔻、荜澄茄等辛辣温燥伤阴的 性食物;还忌食生瓜、茼蒿、香蕉、螃蟹、蚌肉、田螺等寒凉损阳、生冷伤脾食品。
病情分析: 白细胞正常情况下是4-10,白细胞计数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一般来讲,白细胞计数增高表明有细菌性的感染。没有任何不适,只是这一项稍偏高,没有诊断意义
意见建议:建议过一段时间可复查血常规,还要看一下白细胞分类的情况。
白血球,或称白细胞,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血细胞。除白血球外,人体血液中还含有红血球、血小板和血浆。\x0d\\x0d\白血球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的东西。正常情况下白细胞在健康成人体内为4×10^9到11×10^9/每升血液。\x0d\\x0d\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除了在血液外,白细胞还存在于淋巴系统、脾以及身体的其它组织中。\x0d\\x0d\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细胞。\x0d\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没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x0d\如何治疗\x0d\1、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x0d\2、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x0d\3、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疗效。\x0d\\x0d\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白细胞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x0d\白细胞依细胞质内有无颗粒,分为粒细胞与无粒细胞两大类。粒细胞依其颗粒染色特征不同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依其功能又分为若干种。成年人白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5000~9000,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50~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01~004,嗜碱性粒细胞占0005~001,单核细胞占003~008,淋巴细胞占020~030。幼儿血液中白细胞数高于成年人。不同生理状态(如妊娠期)会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有炎症时,血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x0d\白细胞是一个庞大的血细胞家族,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多样的,但是,它们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在机体的防护、免疫和创伤愈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尽管它们是血液中的一类细胞成分,但它们功能的发挥,更多地体现在循环管道外的器官组织中。在功能方面它们与这些器官组织中的许多细胞成分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密切相关。\x0d\\x0d\一般白细胞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伤寒等,也有因为药物引起的如系药物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适当应用生白药物,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碳酸锂、茜草双酯、多抗甲素等。停止接触放射线或其他化学毒物。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x0d\\x0d\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x0d\\x0d\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x0d\\x0d\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多属中医虚证或虚劳范畴,故当忌食下列食品:\x0d\1柿子:大凉之果,极易损伤脾胃阳气,凡白细胞减少者,慎勿服之。\x0d\2荸荠:性寒,破积耗气之品,体弱之人白细胞减少者,忌食之。白细胞减少的虚劳之人,切勿多食。\x0d\3槟榔:为破气伤正之果。体质虚弱的白细胞减少者,切勿服食。\x0d\4薄荷:辛凉之品,疏风散热,只泻不补。故凡虚弱之病,包括白细胞减少症者,皆当忌食。\x0d\5芥菜:又称雪里蕻,民间多视之为发物,有耗气伤正之弊故体弱者白细胞减少之人,不宜多食。\x0d\此外,白细胞减少症者还应忌食生萝卜、萝卜缨、地骷髅、苦瓜、金橘等耗气伤正之品;也忌食胡椒、辣椒、桂皮、食茱萸、草豆蔻、荜澄茄等辛辣温燥伤阴的刺激性食物;还忌食生瓜、茼蒿、香蕉、螃蟹、蚌肉、田螺等寒凉损阳、生冷伤脾食品。\x0d\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发现,白细胞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预后有关。文献报道,对10000余人两年的观察研究表明,白细胞增高是脑梗死的先兆之一;而中性粒细胞增高的相关性最大,尤其小于65岁组最明显。血中白细胞数越高,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越大。梗死组织周围有白细胞浸润,且梗死灶周围的毛细血管存在白细胞聚集现象。对脑血管病患者白细胞的流变性研究,亦发现白细胞在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