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急性白血病?哪些检查以及指标?

如何诊断急性白血病?哪些检查以及指标?,第1张

  首先血常规可见血小板,红细胞减少,白细胞可多也可减少

  确诊靠骨穿结果,骨穿可见血象有原始细胞

  根据原始细胞分类,比例,再分型,有急粒(又分7型),急淋(又分3型)

  AML

  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中原粒细胞(Ⅰ+Ⅱ型)≥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很少,中性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

  ②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分为二型: 1) M2a:骨髓中原粒细胞(Ⅰ+Ⅱ型)>30%, <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2) M2b: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此类细胞>30%。

  ③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非红系细胞),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可分为二亚型: 1)粗颗粒型(M3a):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2)细颗粒型(M3b):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④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依原粒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可包括以下四种亚型:1) 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和单核细胞>20%(非红系细胞)。 2) M4b: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3) M4c:原始细胞既具粒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4) M4EO:除上述特点外,有嗜酸性颗粒粗大而圆,着色较深的嗜酸性颗粒细胞,占5%~30%。

  ⑤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 :分为以下二亚型: 1)未分化型(M5a) :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Ⅰ+Ⅱ型)(非红系细胞)≥80%2)部分分化型(M5b) :骨髓中原始或幼稚细胞≥30%(非红系细胞),原单核细胞(Ⅰ+Ⅱ型)<80%。

  ⑥红白血病(M6):骨髓中红细胞>50%,且常有形态异常原粒细胞(Ⅰ+Ⅱ型)(或原始十幼单核细胞)>30%;血片中原粒(Ⅰ+Ⅱ型)(或原单)细胞>5%,骨髓非红系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十幼单核细胞)>20%。

  ⑦巨核细胞白血病(M7) : 1)未分化型:外周血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原巨核细胞有组化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骨髓造血细胞少时往往干抽,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加。 2)分化型: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病态巨核为主。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断标准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分型:

  ①第一型(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可大至正常小淋巴细胞约12μm)为主;核圆形,偶有凹及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小而少,不清楚,胞浆少,轻度或中度嗜碱。过氧化物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原始细胞一般不超过3%

  ②第二型(L2):原始或幼稚细胞以大细胞(直径可大至正常小淋巴细胞的2倍以上,> 12μm)为主,核形不规则,凹或折叠常见,染色质较疏松,结构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常较多,有些细胞深染。

  ③第三型(L3):似Burkitt型: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染色质较均匀细点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呈小泡状,胞浆量较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一般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有时可见幼红细胞。网滞红细胞常减少,但少数病例可有轻度增多。  2、 血小板  白血病的早期血小板数目可正常或轻度减少,到中晚期,可有明显减少,低于10 ×10^9/L,血小板大小不等,畸形,有巨型血小板,血小板第三因子及凝血功能异常。  3、 白细胞  白细胞数多时可达300 ×10^9/L,也可少至(02~03)×10^9/L(低增生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初期白细胞数白细胞一般偏地,晚期多数偏高。白细胞总数特别高或特别低时往往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疗效较差。在周围血中出现急性白血病细胞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急性白血病主要为原始细胞和早幼粒(幼稚细胞)细胞。在白细胞总数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白细胞低时,往往要经浓缩涂片或者字血涂片的尾部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或低增生习惯内白血病血象往往呈全血细胞减少。  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需要空腹抽血化验,大部分是做生化检验的项目,如肝功能、血糖、蛋白质、脂类以及电解质钾、钠、氯等。生化检验的各项参考值,均是以健康人的空腹血所测得的数值经统计学处理后获得的。这是因为,当日清晨进餐前所抽取的静脉血,各种生化成分比较稳定,测得的各种数值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机体的生化变化。  血常规检查如果在进食后采血,血液中的生化成分(如血糖、血脂等)会出现暂时性变化,测得的各项结果不能反映机体的真实情况,无法与空腹血所测得的参考值进行比较,因而也就不能做出准确的临床判断。虽然说是空腹,但却不必禁水,少量的饮水一般不会对化验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应该避免大量饮水,因为这会造成血液稀释,影响如血细胞计数等检查的结果,使其较真实值偏低。  血液发生病理变化时常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器官或组织的病变又常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此,血液常规检查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化验项目。

  白血病的早期血小板数目可正常或轻度减少,到中晚期,可有明显减少,低于10 ×10^9/L,血小板大小不等,畸形,有巨型血小板,血小板第三因子及凝血功能异常。

  白细胞数多时可达300 ×10^9/L,也可少至(02~03)×10^9/L(低增生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初期白细胞数白细胞一般偏地,晚期多数偏高。白细胞总数特别高或特别低时往往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疗效较差。在周围血中出现急性白血病细胞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急性白血病主要为原始细胞和早幼粒(幼稚细胞)细胞。在白细胞总数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白细胞低时,往往要经浓缩涂片或者字血涂片的尾部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或低增生习惯内白血病血象往往呈全血细胞减少。

  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需要空腹抽血化验,大部分是做生化检验的项目,如肝功能、血糖、蛋白质、脂类以及电解质钾、钠、氯等。生化检验的各项参考值,均是以健康人的空腹血所测得的数值经统计学处理后获得的。这是因为,当日清晨进餐前所抽取的静脉血,各种生化成分比较稳定,测得的各种数值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机体的生化变化。

  血常规检查如果在进食后采血,血液中的生化成分(如血糖、血脂等)会出现暂时性变化,测得的各项结果不能反映机体的真实情况,无法与空腹血所测得的参考值进行比较,因而也就不能做出准确的临床判断。虽然说是空腹,但却不必禁水,少量的饮水一般不会对化验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应该避免大量饮水,因为这会造成血液稀释,影响如血细胞计数等检查的结果,使其较真实值偏低。

  血液发生病理变化时常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器官或组织的病变又常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此,血液常规检查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化验项目。

这不是单看一项就能看出来的。最基本你要做个血常规,看白细胞偏高还是低,不论高低都有可能是白血病。白血病一般血小板,红细胞(贫血的症状)都低。再就是看看做个凝血,看看怎么样。但具体要确诊要做骨穿基因检测。

却变主要是看红细胞的数量。骨髓造血。

白血病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白血病主要通过化疗,骨髓移植来治疗,平均5年生存率在百分之60-70,这比肝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长期生存率要高很多。医学上对恶性肿瘤的评估主要看五年生存率,如果超过5年这个病没有复发,没有夺去你生命,基本上认为对你生活影响很小了。

科里有个老病号,89年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那时不到20岁。开始单纯化疗,后面复发,复发后又做移植,白血病就一直没有复发。从发病到现在快30年了,前几天只是因为肺炎来看复诊。

对于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规范治疗的话是基本可以治愈的。这两种白血病在伊马替尼,维甲酸,砷剂没有应用之前,都是非常难搞的白血病,但现在so easy。慢粒的病人每天只要吃几粒伊马替尼就能持续无病生存。医学的进步之快,让你永远不知道哪种疾病下一步就会被攻破。

最后,白血病并非不治之症。平时注意定期体检,身体不舒服了及时去医院看,只要是一个称职的医生都会尽力的帮你解决问题

以往的固有印象让人觉得,得了白血病就是得了绝症,实则不然。

白血病中,有一部分已经可以有效治愈,或者通过药物维持比较平稳的状态。比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就是预后最好的一种急性白血病,最近大热**《我不是药神》中患者得的慢粒细胞性白血病,也可以通过靶向药物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让病情缓解不进展,10年生存率达85%~90%。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白细胞中粒细胞恶性增殖的疾病,虽然发病率不到十万分之一,但因为病程长,患者人数并不少。目前,慢粒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和环境污染、从事特殊职业等有关。

但必须注意的是,这类患者必须规范吃药,按照医嘱规范监测,不能随意停药。

血常规各项指标所代表的含义

白细胞计数(WBC) 40~110 ×109/L

临床意义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 20~40 % 临床意义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百分率(MONO%) 30~80 % 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注意事项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 50~70 % 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百分率(EO%) 10~50 % 临床意义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猩红热等疾病严重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百分率(BASO%) 00~20 %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 10~35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注意事项 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 00~08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中性细胞绝对值(NEUT) 20~75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绝对值(EO) 00~07 ×109/L 临床意义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绝对值(BASO) 00~01 ×109/L 临床意义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注意事项

红细胞计数(RBC) 35~56 ×1012/L 临床意义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降低:贫血,出血注意事项血红蛋白 110~160 g/L (HGB)临床意义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注意事项

红细胞比积(HCT) 032~053 临床意义增加:大量脱水、血液丢失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均由于血液浓缩而使红细胞比积增高。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80~110 fl临床意义增大:为大细胞性贫血减少: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注意事项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26~35 pg临床意义增高:严重呕吐,频繁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脏代偿功能不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注意事项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10~370 g/L 临床意义增高:严重呕吐,频繁腹泻,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脏代偿功能不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注意事项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 110~141 % 临床意义用于判断是否有营养缺乏性贫血注意事项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370~540 fl临床意义用于判断是否有营养缺乏性贫

血注意事项

血小板计数(PLT) 100~300 ×109/L 临床意义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9~17 fl临床意义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注意事项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90~130 g/L 临床意义增大:急非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慢粒、脾切除、脾功能亢进,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栓性疾病等。减少:提示血小板减少。注意事项

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LCR) 130~430 %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巨血小板血症患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数目少,体积增大者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患者可出现巨型血小板增高。

你问的这个范围太广泛

检验指标多达几百种

一、常规项目

检验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 RBC 男(44-57)×1012/L

女(38-51)×1012/L

新生儿(6-7)×1012/L

儿童(40-52)×1012/LRBC↑,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

  RBC↓,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血,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血红蛋白 Hb、Hgb 男120-165g/L

女110-150g/L 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 同

红细胞压积 PCV或HCT 男性039-051

女性033-046 PCV↑脱水浓缩,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腹泻,尿崩症等。

PCV↓各种贫血,水中毒,妊娠。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80-100fL MCV、MCH、MCHC是三项诊断贫血的筛选指标。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 MCH 27-32Pg

平均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20-360g/L

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c 成人05%-15% Ret·c↑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Ret·c↓肾脏疾病,分内泌疾病,溶血性贫血再生危象,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 PLT BPC (100-300)×109/L ↑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内)等。

血小板计数 PLT BPC (100-300)×109/L 减少①遗传性疾病。②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以及脾、肾、肝、心脏疾患。另有阿斯匹林、抗生素药物过敏等。

白细胞计数 WBC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增多:若干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积烧伤、尿毒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白血病、类白血病、恶性肿瘤、组织坏死、各种过敏、手术后、尤以脾切除后为甚等。

WBC减少:感冒、麻疹、伤寒、副伤寒、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粟粒性结核、严重感染、败血症、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脾功能亢进、急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射线照射、激素治疗以及多种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癫痫病、抗甲状腺药、抗疟药、抗结核药、抗糖尿病药物等。

白细胞计数 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妊娠期、分娩期、月经期、餐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日光浴、紫外线照射、神经过度紧张、恐惧、恶心、呕吐。

白细胞分类计数 WBC、DC 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1%-5%

分叶核50%-70% 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结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

05%-50%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

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嗜碱性粒细胞

0%-1%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淋巴细胞

20%-40% 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减少见于多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

3%-8% 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出血时间 BT 1-3min

大于4min为延长 延长见于血管壁结核或功能有缺陷,血小板量或质缺陷,血管性血友病等,以及多种药物副作用、偶见于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的缺乏症及抗凝治疗过量。

凝血时间试管法

凝血时间玻片法 CCT 5-12min

1-4min 延长见于血友病甲乙和ⅪⅫ缺乏症,也见于凝血酶原因子V、X和纤维蛋白原严重缺乏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缩短: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凝期。

一氧化碳性试验 阴性 出现阳性应立即报告,从速抢救

红细胞沉降率 ESR 男性小于15mm/h

女性小于20mm/h 增块:①生理性、运动、月经期、妊娠3月以上(直至分娩后3W)60岁以上高龄。

②病理性:各种炎症。风湿热活动期、结核活动期、组织损伤及环死持续2-3W,以肌梗死发病1W左右,恶性肿瘤,其它各种高球蛋白血症,稀血症(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减低:主要见于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多症,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恶液质,抗感染治疗药物。

尿比重 SG 1003-1030晨尿大于1020

24小时尿为1015-1025

婴儿1002-1006 尿比重增高大于1025为浓缩尿,见于急性肾炎,肾病、心功能不全、高热、脱水、体克及未控制的糖尿病。

比重减低小于1005为低渗尿,见于尿毒症,原发性或心源性崩症,慢性肾衰、恶性高血压病。尿液含放射线造影剂时可使比重大于1050。

酸碱反应 PH 45-8多数PH约6夜间尿较昼间尿为酸 尿液HP值升高见于进食大量植物性食品,尤其柑桔类水果,无缺钾的代谢性碱中毒,持续呕吐,呼吸性碱中毒、尿路感染,餐后,肾小管酸中毒等。

PH值减低见于饮食大量动物性食品,缺钾性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

尿蛋白质定性 Pro 阴性一 如化验报告出现尿蛋白为+~++++者为蛋白尿。尿蛋白除功能性体位之外,病理性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一个早期而易被忽视的指标。

许多药物可使尿蛋白出现阳性。

尿糖定性 GLU 阴性一 尿糖阳性可分暂时性和病理性,暂时性糖尿见于应激反应一时性肾上腺素或胰高糖素分泌过多所致。病理性尿糖见于胰岛素分泌量相对绝对不足,继发性高血糖性糖尿,如胰腺疾病、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肥胖症、高血压等疾病。

尿酮体定性 KET 阴性一 增加,糖尿病、酮酸症、丙醇或乙醇中毒、饥饿、禁食、脱水等。

尿潜血试验 BLO 阴性一 参考尿沉渣红细胞。

尿胆素 URB 阴性或弱阳性 增加: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在肝炎对尿胆红素阳性可早于出现黄疸。

尿胆元 URO

UBG 健康人尿胆元含量为(+)或小于1:20或<40Ehrlicho/L 增加:血管内溶血性贫血,组织内出血、肝细胞损伤、胆管部分阻塞并伴发胆管感染,缺氧、铅中毒、恶性贫血。

减少:胆管阻塞,广泛肝细胞损伤、肾功能不全、酸性尿。

尿亚硝酸盐试验 NIT 阴性一 阳性、尿路细菌性感染

尿沉渣镜检:

红细胞

RBC 0-3/HPF 增多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结核、肿瘤、肾炎及外伤,亦见于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症或肿瘤、直肠、子宫的肿瘤累及泌尿道时。此外,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液病如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亦可在尿中出现较多的红细胞。

白细胞 WBC 0-5/HPF 白细胞增多大部分为脓细胞,常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结核、肾肿瘤等。妇女可因白带混入尿液而致白细胞增多。

上皮细胞 少量出现无临床意义

管型 出现管型结合临床

脑脊液常规 CSFRT 无色透明液体不含红细胞,白细胞数极少,蛋白定性试验一

葡萄糖定性试验,五管阳性,PH 73-76 中性粒细胞增多:各种感染性增多见于多种脑膜炎,非感染性增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后,多次腰穿后、脑室造影、白血病波及肿瘤转移以及脑血管栓塞。

淋巴细胞增多,感染性增多见于多种脑膜为炎。非感染性增多见于药物性脑病,格林~巴综合症,急性弥散性脑脊髓炎、脑膜结节病、多神经炎、动脉周围炎。

精液常规 正常精液为乳白色粘性液体,一次排出量为20~40ml,30分钟至于小时自行液化。pH 75-85,活动率>70%,活力优+良>50%,WBC<5个/HPF,RBC<5个/HPF 精子密度低或无精子,可见于生殖系结核,非特异性炎症,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睾丸炎及某些先天性疾病,如睾丸发育不良,隐睾症等。此外大剂量射线、工业污染、多种药物亦可引起精子密度减低,前列腺炎症、精囊炎可影响精液量及精液凝固,液化性状。精液中大量白细胞并见红细胞者多见于生殖系统炎症、结核,大量红细胞者可见于外伤或肿瘤,如查见癌细胞则为诊断生殖系统癌极有意义。

前列腺液常规 精子计数100-200×109/L,乳白色液体,可见卵鳞脂小体,WBC低于10个/HPF,RBC低于5个HPF,可见精子。老年患者可检出前列腺颗粒细胞和淀粉样体。 炎症时可见成堆脓细胞,如白细胞每高位视野多于10~15个即可诊断为前列腺炎。

二、生化检查

检验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值范围 临床意义

钾 K+ 血清钾

35~55mmol/L

尿钾

25~125mmol/24h 高钾:⑴肾脏疾患⑵高钾饮食,输过多含钾液体⑶挤压伤、溶血、组织缺氧、酸中毒、糖尿病、胰岛素缺乏、洋地黄中毒、先天性高钾性周期性麻痹

低钾:⑴急性肾衰多尿期,醛固酮增多症,药物作用呕吐、腹泻、胃肠引流⑵低钾饮食,酒精中毒,吸收不良,久不进食⑶碱中毒,糖尿病酸中毒治疗恢复期,低钾性周期麻痹、心功能不全、肾性水肿、输入无钾液体过多。

尿钾增多:见于使用利尿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钠 Na+ 血清钠

135~145mmol/L

尿钠

130~260mmol/L 高钠血症⑴水摄入不足⑵水丢失过多⑶内分泌疾病

低钠血症⑴慢性肾功能不全并酸中毒、吸利尿药呕吐、腹泻、汗出、严重烧伤、创伤⑵心衰、肝硬变、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⑶尿崩症,低醛固酮血症,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⑷酸中毒

尿钠测定常用于失水的鉴别诊断

氯 CL- 血清氯

96~106mmol/L

尿氯

110~125mmol/L 血氯增高:见于代谢性酸中毒血氯减退:代谢性碱中毒,单纯低氯只见于持续呕吐或抽取大量胃液。

尿氯增高见于连续服用氯化钠或氯化钾后。

钙 Ca 血清钙

成人21-28mmol/L

儿童225-30mmol/L

尿钙25-75mmol/24h 增多: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大量应用维生素D治疗

降低:原发或继发甲状旁腺机能低下,慢性肾功能不全及严重肝病,佝偻病与婴儿低钙惊厥,手足搐弱及骨软化症,长期低钙饮食或吸收不良。

磷 P 血清磷

成人

080-16mmol/L

儿童

145-21mmol/L

尿磷

97-42mmol/24h 血磷增高:原发或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慢性肾功能不全、维生素D摄取过量、多发性骨髓瘤、骨折愈合期。

血磷减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肾小管变性病变佝偻病或软骨病,长期腹泻,吸收不良以及体内糖利用增加需大量磷酸盐参加磷酸代谢。

尿磷增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碱中毒和甲状旁腺素治疗后纤维性囊性骨炎。

尿磷减低:见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伴有酸中毒的肾功能不全。

镁 Mg 血清镁

儿童

05-09mmol/L

成人

067-103mmol/L

尿镁

098-1049mmol/24h 增高:见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多发性骨髓瘤,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和严重脱水,糖尿病昏迷等。

降低: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内分泌疾病。

谷草转氨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SGOT/AST 0-40U/L ①显著增高:各种急性肝炎,大手术后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胆道阻塞性疾病

③轻度增高:进行性肌肉损害,胸膜炎、肾炎、肝炎等

谷丙转氨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SGPT/ALT 0-40U/L 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乳酸脱氢酶 LDH L法109-245U/L

P法280-460U/L 增高:心肌梗塞、肝炎、肺梗塞、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 80~200U/L 心肌梗塞病人α-HBDH增高。

肌酸肌酶 CK 25-200V/L 增高:①急性心梗时显著增高,病毒性心肌炎可增高②进行性肌萎缩③其它脑血管溢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剧烈运动,各种插管手术。

肌酸激酶同1酶 CK-MB (0-25)V/L 对急性心梗可提高诊断特异性

血糖 GLU 390-610mmol/l 增高见于糖尿病,垂体前叶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胰岛细胞瘤等,另颅外伤,颅内出血,脑膜炎呕吐、腹泻、高热等。

生理性增高:如餐后1-2h,注射葡萄糖后,情绪紧张等

低血糖:①饥饿和剧烈运动后,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后②胰岛素β细胞瘤,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营养不良,肝炎肝坏死等。

尿素氮 BUN 320-700mmol/L 增高见于各种肾脏疾病。

肌酐 Cr 530-10600mmol/L 增高肾脏疾病性病变。

总胆红质素 T-BIL 0~188umo1/L 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 D-BIL 0~684umo1/L 参考总胆红素

总蛋白 TP 60~80g/L 血清总蛋白增加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血清总蛋白降低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血清白蛋白 ALB 350~550G/L 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

碱性磷酸酶 ALP 成人20-110U/L

儿童20-220U/L 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 (γ-GT)<50U/L 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

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

③酗酒,药物等所致

胆固醇 CHO

CHO 0~518mmo1/L

<200 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甘油三脂 TG 0~16pmmo1/L

青年<150

老年<200 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 HDL-C 116-155mmo1/L

男>40(103)

女>45(116) 胆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

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2.生理性降低:少运动的人,应激反应后。

3.病理性降低: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

4.病理性升高:慢性肝病、慢性中毒性疾病、遗传性高HDL血症。

HDL胆固醇是一种和总胆固醇浓度无关的危险因素,而且有很高的预期价值

因此,HDL胆固醇浓度的测定对冠心病危险的评估是必需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284~310mmol/L 增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淀粉酶 AMS 血清0-220U/L

尿<1000U/L 增多见于急性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减低见于严重肝病(血清尿淀粉酶同时降低)

三、肝炎标志检查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Pre-S1Ag HBcAb-IgM 简要意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e抗体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够免疫球蛋白M型抗体 HBsAg是乙肝病毒标志物,表示患有乙肝;

HBeAg、pre-S1Ag、HBcAb、HBcAb-IgM表示

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sAb、HBeAb

表示机体产生免疫力抵抗病毒,趋于恢复。

+ - - - - - - 慢性表面抗原携带;急性乙肝病毒感染潜伏期后期

+ - + - - + - 急性乙肝早期,传染性强

+ - + - + + + 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强

+ - - - + - + 急慢性乙肝,具传染性

+ - - + + - - 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弱

+ - - + + + - 急慢性乙肝,传染性强,乙型肝炎e抗原变异

- - - - + - - 乙肝核心抗隐性携带,有乙肝既往有感染史

- - - + + - - 急性乙肝恢复期或既往有感染史

- + - + + - - 乙肝恢复期,具备免疫力

- + - - - - - 接种疫苗,乙肝恢复,具备免疫力

+ - - + - - - 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

+ - + + + + - 急性乙肝趋于恢复;慢性表面抗原携带

+ - - + - - - 乙肝感染后已恢复

病情分析:

白血病又分为好多类型。比如淋巴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病等。

指导意见:

有些白血病能在学常规中反映出来。比如淋巴细胞白血病,血常规中淋巴细胞会非常高。你的化验略偏离正常值,不会是白血病。白血病还有很多临床症状,比如发热。出血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603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30
下一篇2024-03-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