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的丧葬习俗如何?

回族人的丧葬习俗如何?,第1张

回族人的丧葬习俗如下:

1 遵循伊斯兰教规定,尽快将死者安葬在地下,通常在死后24小时内完成。

2 在安葬前,需要进行清洗和包裹尸体的工作。清洗尸体由同性别的家属或专业人员完成,包裹尸体则需要使用白色布料。

3 在葬礼仪式上,家属和亲友会聚集在一起,读经、祈祷和唠叨死者的好处。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在死者的耳边念诵《古兰经》。

4 安葬后,家属会在七天内举行一次纪念仪式,称为“七七”。在这个仪式上,家属会准备食物和饮料,供人们享用。

5 在安葬后40天,家属会再次举行一次纪念仪式,称为“四十七”。在这个仪式上,家属会准备更多的食物和饮料,供人们享用。

6 在安葬后一年,家属会再次举行一次纪念仪式,称为“一周年”。在这个仪式上,家属会准备更多的食物和饮料,供人们享用。

以上是回族人的丧葬习俗,这些习俗都是基于伊斯兰教规定而来。这些习俗的目的是为了安抚死者的灵魂,同时也是为了安慰家属和亲友。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习俗案例:

1 在葬礼仪式上,家属会在死者的耳边念诵《古兰经》。这个习俗是为了让死者听到神的话语,以便他们可以在来世中得到更好的生活。

2 在纪念仪式上,家属会准备食物和饮料,供人们享用。这个习俗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和感激,同时也是为了安慰家属和亲友。

3 在安葬后一年的纪念仪式上,家属会准备更多的食物和饮料,供人们享用。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死者,同时也是为了让家属和亲友再次聚集在一起,共同缅怀死者。

扩展阅读:

回族人的丧葬习俗是一种文化传统,它反映了回族人的信仰和价值观。除了上述习俗外,回族人还有一些其他的丧葬习俗,如在葬礼仪式上唱歌、跳舞等。这些习俗都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尊重和感激,同时也是为了安慰家属和亲友。

展示:

这个是穆斯林妇女当中很常见的经名,为阿拉伯语音译,更贴切的译法应该是“麦尔彦”;其另外一种译法是“玛丽亚”,“麦尔彦”就是先知“尔萨”的母亲,也就是基督教徒所信仰的“耶稣”!

阿拉伯语的书写方法见所示:

1962年入行,在影视圈塑造了林育生、林汉华、傅家杰、谭嗣同、周朴园等栩栩如生的经典形象,凭借俊朗的仪表、实力派的演技成为一代影迷心中帅气“男神”的达式常已经80岁高龄了。

这位“男神”戏外还是一位至今仍风度不减的“情圣”,与同为演员的结发妻子王文皓结婚54载恩爱如昔,着实羡煞不少后辈。

一、模范天赋惊人的穷人家小孩

达式常是1940年出生于上海的回族人,祖籍在南京市郊六合县(今南京六合区),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

自幼家境贫寒,依靠当、卖、借、赊艰难维持生计,但达式常生得聪颖灵动,能说会道,极具艺术天赋,深受家人及左邻右舍的喜爱。

达式常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模仿天分。

七岁时看到热心肠的舅妈为一户人家的小媳妇打抱不平,与蛮横的小脚阿婆据理力争,就调皮地模仿起小脚阿婆不讲理的宁波口音以及小脚驼背的姿态,学得惟妙惟肖,逗得大家捧腹大乐。

然而穷人家孩子的童年总是泪多于笑、苦大于乐。

爸爸达迎春为了小孩上学的事愁眉不展,好不容易才在亲戚的接济下勉强送他们去家附近的弄堂小学读书,也总是捉襟见肘,到了解放前夕实在难以为继了。

懂事的达式常特别体谅父母的不易,眼看就要辍学了,于是一声不响地去邻居家借来旧课本准备自学。

后来在好心人金幼云的资助下得以继续学业,1953年升入中学直至高中毕业,都享受了新中国的全额助学金,因此成名后的达式常总是非常感恩党的培养。

二、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演员,上影厂“当家小生”

达式常大学念的是上海**专科学校表演系,在校期间表现亮眼,完全展露了能文能武、亦庄亦谐、插科打诨、临场发挥出色的表演天分,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1962年大学毕业后,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演员顺利进入上海海燕**制片厂工作,从配角演起,在1965年的《年青的一代》中担纲出演男主角林育生,反响热烈,广受好评,观众从此记住了他。

达式常的戏路很宽,军人、学者、工人、农民、青年学生、资本家、改革家等银幕角色丰富。

无论饰演的是正面人物还是反派角色,都以自成一格的表演方式收获了交口称赞。因此在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他一直都是观众缘极佳的**明星。

用今天的话来说,堪称上影厂的“当家小生”,而且连续多次摘得专业奖项。

回望长达半个世纪的从影之路,达式常曾谈及自己最难忘的三个角色:**《曙光》中的红军独立师师长岳明华、《人到中年》中的知识分子傅家杰、《谭嗣同》中的“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

岳明华是一位刚毅而粗犷的红军干将,这也是文质彬彬的达式常第二次出演军人形象。

全情投入演得生动而富有激情,多年后回想起来,他依然难忘这个人物与命运的激烈对抗。

傅家杰是一位情感细腻的金属力学工程师,生活清贫,精神世界却并不贫瘠,让达式常非常感同身受。

回族的传统节日是开斋节。

成年男女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每年9月封斋1个月,每日自黎明前至日落后,禁绝饮食、房事和一切非礼行为,以省察己躬,洗涤罪过。

根据穆罕默德关于“见新月封斋,见新月开斋”的训谕,每年斋月始于伊斯兰教历9月初新月出现,结束于教历10月初见到新月时为止。穆斯林于该日晨礼后速进少许饮食,以示戒满,向真主感恩之意,有的穆斯林在家诵读《古兰经》,祈求赐福和佑护全家平安。

扩展资料: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始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回族形成后,各地回族一直延续着这一信仰。伊斯兰教在唐代被称为“大食法”,元明时期,称作回回法,回回教门、回回教等。

回族的信仰包括内心诚信、诵念表白、身体力行三个部分。具体来讲,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回族必须保持六大信仰:信安拉(真主)是六大信仰的核心,即认为安拉是独一无二的,造化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及主宰宇宙的一切。

回族宗教学者把这一信条编为十六字“清真言”,即:“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

回族的风俗很多,根据饮食、生育、节日、禁忌、住行五个方面去介绍他们的特色。

1、饮食

回族以面食为主,食牛、羊、鸡肉。日常主食有面条、面片、拉面、蒸馍、锅盔、烙饼、米饭等。逢年过节有油香(油炸的各种食品)、糖包、肉包、饺子等。门源回族妇女,还擅长擀青稞面长面。尤其青稞面“搓鱼”,每根又细又长又滑溜,加上葱花、辣酱、油盐等佐料或羊肉臊子,味美可口,是待客的上品。

2、生育

婴儿出生7天后,由助产婆给婴儿洗浴换新衣。请阿訇或长辈给婴儿起经名,亲邻“看满月”。婴儿满30天后,去外婆家出月。满100天后,有“过百岁”等习惯。

3、节日

回族有开斋节、宰牲节和圣纪。开斋节又称“尔德节”,节前一月,每家成年人都封斋,日进两餐。宰牲节即“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圣纪,伊斯兰教历3月12日是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之日,穆斯林教徒该日集会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事迹,并聚餐以示纪念。

4、禁忌

回族忌食不反刍动物之肉及猛禽兽肉,不食动物的血和自死牲畜之肉。宰牲要请阿訇或懂教规的人。倒茶、倒水不能用反手。吃馍要掰开后吃。禁抽烟、喝酒。忌讳在吃饭时脱帽和在清真寺、坟园、河边大小便。禁止求签问卦。忌讳男子留长发、八字胡、长指甲。

5、住行

回族以自然村聚居,每户有庄廓小院。1949年前,一般平民住土木平房,一些富户住高墙大院、全木结构平房或楼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收入的增加,砖木结构的瓦房屡见不鲜。室内多挂阿拉伯及回历图。不贴人像、动物画。家家设有沐浴用的吊桶和汤瓶,常备热水净手净足。

《后浪》中任天真第28集跟孙头头表白,不过他表白的方式比较特别,孙头头听完任天真的表白后竟有些不知所措。孙头头因为肠穿孔晕倒,任天真努力将孙头头救过来后,对她表白称孙头头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

任天真是一个很优秀的男孩,他在班里的成绩也是不错的,毕竟作为任新正的儿子,从小就接触中医,本来一直都比较低调,但是孙头头的到来之后,他似乎与孙头头水火不容,两人经常互掐,就像是个欢喜冤家一样。

这样打打闹闹下去,时间久了,两人也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而且也能够感受到对方的爱意,最后的结局自然也是很美满的,他们选择了在一起,不仅为了自己,也希望自己所学的中医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结局孙头头和任天真在一起了,中医传承有了新的接班人。为什么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主打一个内部增益。孙头头是姜氏针法嫡传,与任天真他爸任新正的师傅是同辈,连任新正都得叫一声师叔。

最后任天真成功攻略孙头头,中医二代就是要和中医二代谈恋爱。孙头头也成了任家的一份子,姜氏针法嫡传以后有的是机会刻入任家的DNA中。

《后浪》任天真扮演者罗一舟个人资料介绍

罗一舟,2000年3月16日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祖籍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舞者、演员,男子演唱组合IXFORM成员。

2011年,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舞蹈,于2016年毕业。此后,在文工团工作了一年。2018年,以男生专业排名第三、总排名第七的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影视表演专业。

2019年,在话剧《白蛇》中饰演男主角许仙,并因此受到一定的关注度。2020年,参演抗疫剧《在一起》。

由于饮食习惯,百他们的体质、气色较好,度肤色较白,面部光滑,特别是妇女和儿童。 从其祖源说,波斯人、阿拉伯人的特征还有些保留问。

男子脸型瘦长型较多、尖鼻子较多;男答子眼睛小的多、女子眼睛大的多;男子眉毛较重,多喜留连鬓回胡、下巴胡,不留志胡,鼻孔不留毛;脸色普遍细嫩、有光答泽。

扩展资料:

1、食物禁忌

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回族禁食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动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恶的飞禽走兽,无论牛、羊、骆驼及鸡禽,均需经阿訇或做礼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后屠宰,否则不能食用。日常生活中,回族不抽烟、不饮酒,但特别喜欢饮茶和用茶待客。

由于分散各地,形成了不同的饮茶习俗,北方回族地区有罐罐茶;云南回族中有烤茶;湖南回族中有擂茶。盖碗茶是西北回族的一种特殊嗜好。最有代表性的是“八宝盖碗茶”,即盖碗内泡有茶叶、冰糖、枸杞、核桃仁、芝麻、红枣、桂圆、葡萄干(或苹果干)等。

2、服饰衣着

回族妇女一般都头戴白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无论在泉州、广州、海南等沿海地区,还是在内地,一般都是绿、青、白三种颜色,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已婚妇女戴黑色的,有了孙子的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绿盖头清俊娇丽;白盖头干净持重;黑色盖头素雅端正。大都选用丝、绸、乔其纱、的确良等高中档细料制作。老年人的盖头较长,要披到背心处;少女和媳妇的盖头比较短,前面遮住前颈即可。

3、起经命

根据宗教规定,回族婴儿诞生的当天或三天之内,必须请一位阿訇给婴儿举行命名礼,即起经命,也叫回回名。命名礼首先由家庭主人,把孩子抱到门槛里,阿訇站在门口或门槛外,先对着小孩的右耳低念“班克”(宣礼词)。再对着小孩的左耳念“杀麦体”,

即教民汇聚到清真寺后准备礼拜的招呼词。尔后,是男孩便在左耳里慢慢吹一口气或轻轻咬一下,是女孩则在右耳朵里吹一口气。其意思是把一个新生儿,由清真寺之外呼唤到清真寺之内,一生下来就要成为一个当然的穆斯林。

仪式后,便从回教众多的先贤中选出一个美名,告诉家里人。这天,有条件的要宰羊,一般的也要炸油香、撒子、花花等,请阿訇,送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以示庆贺。命名礼结束后,要用红枣、白糖、红糖、冰糖水等甜东西给小孩儿开口。

参考资料:

——回族

       回族是一个非常好客热情的民族,有着“持家节俭,待客大方”的优良传统,讲究待客礼仪。客人来到家里,主人立即起身迎接,并给他奉上香茶,当主人和客人愉快地交谈时,女主人去厨房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吃饭前洗手,坐下来,对老人谦卑一点,上菜前,主人应先上盖碗茶,倒茶时,在客人面前打开碗盖,然后双手捧住,这样做,一方面说明这杯茶不是别人喝过的剩下的茶,另一方面也是对客人的尊重。客人应该站起来,用双手拿起茶杯。

       吃饭时,桌边的长辈先动筷子,别人才能吃。吃饭时,不要说脏话,不要挑食,不要往碗里吹气,不要用筷子在碗里搅拌,小口吃。喝水时,不要无连接地吞咽,不要大口喘气和吮吸杯子,慢慢喝。当客人说再见时,回族总是满脸笑容,并保持微笑,将客人送出自己的门。在回族 ,当有人请你做客时,你要答应他,不能直接拒绝。如果在特殊情况下无法被邀请,应说明原因,并表示感谢。

       回族有很多饮食禁忌,包括:进入清真寺时避免吸烟。避免吃猪肉、有犬齿的野兽和捕猎其他动物、自死动物和动物的血,禁止饮酒。语言上,禁止对食用畜禽说“肥”而说“壮”,避免说“杀”;避免说“肉”和“菜”,如“牛肉菜”和“羊菜”,不要用禁忌来形容对方。

       回族民居文化现象中蕴含的一些禁忌和礼仪,揭示了云南回族精神世界的内在细节。在很多回族家庭,尤其是老人居住的房间,绝对不可能看到任何人或动物的或雕塑,回族盖房子绝对是对阴阳风水无动于衷,他们最多应该选择民居的朝向:比如,他们更喜欢坐北朝南,在阴凉处对着太阳,更喜欢平坦、宽敞、干燥,避开低洼潮湿容易被山洪冲走的地方。房子一般禁止向西开放,但也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情况下(受地形限制),它们可以是灵活的,回族住宅的布局和分布体现了“西部最值钱”,西边的房子通常是老人居住的,而西墙是老人在家做礼拜时面对的地方。当老人去教堂时,其他人不应该走在去教堂的老人前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310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8
下一篇2024-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