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不可以娶外族人吗?必须要和自己族的结婚?

哈萨克族不可以娶外族人吗?必须要和自己族的结婚?,第1张

有关能否与其他民族通婚的问题,其实这里不但是民族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宗教信仰的问题和饮食习惯的问题。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一般的都比较真诚。而不理解他们的人就认为他们比较固执或者说比较保守。其实大度的宗教都是在教化人们要与人为善。尤其是伊斯兰教都在宣传凡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都是亲兄弟,要互相帮助。在饮食上比不信教的人更加的注意饮食的卫生和饮食的安全。所以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不认同非穆斯林人的生活和饮食方式。所以他的家人一般不愿意接受非穆斯林的人嫁入他家。

其实民族与宗教是两个概念,在中国任何民族的公民都有权利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或不信教。还有美国的现任总统奥巴马的父亲是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教,而他本人却信仰基督教,是基督徒。

关于你能否与哈萨克族的男人结婚主要取决于你们两个人。

1、他若不太理会家里人的意见,愿意与你结婚,并愿意生活一辈子就可以。

2、你为了迎合他的家人,你可以先清洗肠胃然后遵守伊斯兰教的教规加入穆斯林的行列。

请问您问的是哈萨克小哥哥的性格吗?性格偏文静,也有活泼调皮的。

他们在很多大事上面还是比较稳重,对于很多事都比较淡然,哈萨克族男生责任心也是很重的。

哈萨克人生活在天山草原和阿尔泰草原。生存环境优美,性格豪爽热情奔放。哈萨克人热爱草原,热爱生活,草原处处飘荡着他们的歌声。他们勤劳朴实、逐水草而居,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支翅膀。

        从天山大酒家离开时,已近凌晨零点24分,此时里面依然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的。 从镶嵌着花的拱门经过,从一个身形肥壮的男人身边走过,他头戴着小花帽身板后仰,半屈膝盖,正随着音乐的节奏起劲舞着,肥胖并不影响他跳舞的灵活胜,围绕着他旋转的是几个盛装的女人。欢快的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及歌声,晃动着满池的男男女女的尽情跳舞 ……  不错,这是一场哈萨克族人的婚礼,此时正如火如荼,没有结束的意思……

我们熬不住了,提前撤。

撤也是得有讲究的,在上了最后一道特色的主饭,浓郁的抓饭,( 有时也是那仁  ) 和大块的牛肉  马肉、马肠子后,所有人双手捧起、抚脸后,听完台上主持的话语, 就正式开吃,据说这样的肉不吃不行,并且不能剩下。

看到年轻的西装革履哈萨克男青年们习惯的伸手去捏 抓饭送至嘴里,吃的很香。依然不用筷子或 “ 勺子 ”。

这个月,巳经参加了三场这样的婚礼。

其实,作为一个汉族人去参加民族朋友的婚礼,内心也会痛苦,拿到帖子,我有些同事尤男同志都不大愿意去,你想呀。7点下班,正常也 8点吃晩饭,哈萨克族人的婚礼通常放在晚上,9点开启,到10点才开始上菜,挨到此时,才能吃上饭,胃早就不听话地抗议了 。 不喜热闹,不会跳舞或喝酒的汉族人还是不用去了, 待在那样的氛围里你才是真正的“  异类”  并且显得 格格不入。

也奇怪在这待了这么久,少数民族同事一大堆,维吾尔 、哈萨克常见,  有一年学双语还专门发了教材,每天早上学习哈语,还要考试, 可过后依旧全忘光,还是听不懂她们叽里咕噜的讲话。

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日常的相处和友谊,应该感谢我周围这些聪明的少数民族,除了标致性的长像外,他(她)们几乎都操着流利的汉语做事,尤其工作时。当然,私下还是说自己的语言。 

有时,我会感慨地说:哎,其实汉族挺吃亏的, 你想呀,当她们突然叽里咕噜地说着本民族语言时,你在旁边不知所云。啥感觉,是在说你吗? 不会骂某个人吧。  可我们要凑在一起说汉话,说个谁谁谁,她们一听全都知道。

在婚礼现场,全程很热闹,都是啥萨克语主持。 我们才是真正的“  少数民族”  , 主持人在台上笑语连连,声音高吭洪亮, 一排排的人上上下下,可能新娘的家里长辈, 她们在干什么,在说什么,不知道。 我们只需带张嘴,看着就行了,该鼓掌时鼓鼓掌,该仪式时仪式。幸亏旁边的啥族同事 阿依努尔,  边吃边给我们现场翻译。

这个平日里跟我们在一起时没大没小的 曙光姑娘,就是今天的新娘,新郎叫 努尔开力德。以前都没有见过,经常见到的她身边的那位最终没有成,家里不同意。这位,应该是家长安排合适的。( 扯远了。 )

早几年的哈萨克族姑娘,山里牧民家的一般18岁就定亲结婚了,16岁嫁人的也有,过了20岁没人提亲就该着急了。 到现在,因为政策环境,主要受教育的原因,姑娘们(尤上班的 )也越来越晚结婚,像曙光,都过完28岁生日奔29了,这年龄就是放在汉族,也该结婚了, 可她不急不慌的, 还说谈一辈子恋爱多好,不想结婚。

现在的哈萨克族青年结婚,已经越来越开明和时尚,像那首脍炙人口的歌《大阪城的姑娘 》中 “ 赶着你的马车 ” 已成记忆。 以前的 “ 扶上马背被接走的  ”场景,早已被已被簇新的小车们所代替。宴请也多改在酒店。大门口摆着的长幅婚纱照,  场内的大屏幕也是回放着一张张的婚纱照。形式如一般的婚宴请客。

但也保留着好多不变的。阿依努尔说,哈萨克婚礼之前,亲朋之间有一系列走访和喜庆活动。持续时间半个月甚至二十余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结婚仪式,自然十分隆重,新娘由伴娘陪同进入父母毡房,举行“拜火”仪式,即由两个妇女将新娘搀扶在火堆前,一个妇女伸出双手在火焰上烤烤,在自己脸上虚擦几下,再伸进新娘的面纱里,在新娘的脸上擦几下。这时。来参加婚礼的女人们都祝颂“新婚幸福”、“让祖先的灵魂保佑新娘”等等吉祥祝词,基本上是以唱歌的形式去表达。

<未完待续  >

2019--11    ( 赏心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3231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21
下一篇2024-02-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