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三国演义第二回

急求三国演义第二回,第1张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且说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官拜河东太守,自来骄傲。当日怠慢了玄德,张飞性

  发,便欲杀之。玄德与关公急止之曰;“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飞曰:“若不杀这

  厮,反要在他部下听令,其实不甘!二兄要便住在此,我自投别处去也!”玄德曰:“我三

  人义同生死,岂可相离?不若都投别处去便了。”飞曰:“若如此,稍解吾恨。”

  于是三人连夜引军来投朱□。□待之甚厚,合兵一处,进讨张宝。是时曹操自跟皇甫嵩

  讨张梁,大战于曲阳。这里朱□进攻张宝。张宝引贼众八九万,屯于山后。□令玄德为其先

  锋,与贼对敌。张宝遣副将高升出马搦战,玄德使张飞击之。飞纵马挺矛,与升交战,不数

  合,刺升落马。玄德麾军直冲过去。张宝就马上披发仗剑,作起妖法。只见风雷大作,一股

  黑气从天而降,黑气中似有无限人马杀来。玄德连忙回军,军中大乱。败阵而归,与朱□计

  议。□曰:“彼用妖术,我来日可宰猪羊狗血,令军士伏于山头;候贼赶来,从高坡上泼

  之,其法可解。”玄德听令,拨关公、张飞各引军一千,伏于山后高冈之上,盛猪羊狗血并

  秽物准备。次日,张宝摇旗擂鼓,引军搦战,玄德出迎。交锋之际,张宝作法,风雷大作,

  飞砂走石,黑气漫天,滚滚人马,自天而下。玄德拨马便走,张宝驱兵赶来。将过山头,

  关、张伏军放起号炮,秽物齐泼。但见空中纸人草马,纷纷坠地;风雷顿息,砂石不飞。

  张宝见解了法,急欲退军。左关公,右张飞,两军都出,背后玄德、朱□一齐赶上,贼

  兵大败。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玄德发箭,中其左臂。张

  宝带箭逃脱,走入阳城,坚守不出。

  朱□引兵围住阳城攻打,一面差人打探皇甫嵩消息。探子回报,具说:“皇甫嵩大获胜

  捷,朝廷以董卓屡败,命嵩代之。嵩到时,张角已死;张梁统其众,与我军相拒,被皇甫嵩

  连胜七阵,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送往京师。余众俱降。朝廷加皇甫嵩为

  车骑将军,领冀州牧。皇甫嵩又表奏卢植有功无罪,朝廷复卢植原官。曹操亦以有功,除济

  南相,即日将班师赴任。”朱□听说,催促军马,悉力攻打阳城。贼势危急,贼将严政刺杀

  张宝,献首投降。朱□遂平数郡,上表献捷。时又黄巾余党三人:赵弘、韩忠、孙仲,聚众

  数万,望风烧劫,称与张角报仇。朝廷命朱□即以得胜之师讨之。□奉诏,率军前进。时贼

  据宛城,□引兵攻之,赵弘遣韩忠出战。□遣玄德、关、张攻城西南角。韩忠尽率精锐之

  众,来西南角抵敌。朱□自纵铁骑二千,径取东北角。贼恐失城,急弃西南面回。玄德从背

  后掩杀,贼众大败,奔入宛城。朱□分兵四面围定。城中断粮,韩忠使人出城投降。□不

  许。玄德曰:“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公何拒韩忠耶?”□曰:“彼一时,此

  一时也。昔秦项之际,天下大乱,民无定主,故招降赏附,以劝来耳。今海内一统,惟黄巾

  造反;若容其降,无以劝善。使贼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长寇之志,非良策也。”

  玄德曰:“不容寇降是矣。今四面围如铁桶,贼乞降不得,必然死战。万人一心,尚不可

  当,况城中有数万死命之人乎?不若撤去东南,独攻西北。贼必弃城而走,无心恋战,可即

  擒也。”□然之,随撤东南二面军马,一齐攻打西北。韩忠果引军弃城而奔。□与玄德、

  关、张率三军掩杀,射死韩忠,余皆四散奔走。正追赶间,赵弘、孙仲引贼众到,与□交

  战。□见弘势大,引军暂退。弘乘势复夺宛城。□离十里下寨。方欲攻打,忽见正东一彪人

  马到来。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

  武子之后。年十七岁时,与父至钱塘,见海贼十余人,劫取商人财物,于岸上分赃。坚谓父

  曰:“此贼可擒也。”遂奋力提刀上岸,扬声大叫,东西指挥,如唤人状。贼以为官兵至,

  尽弃财物奔走。坚赶上,杀一贼。由是郡县知名,荐为校尉。后会稽妖贼许昌造反,自称

  “阳明皇帝”,聚众数万;坚与郡司马招募勇士千余人,会合州郡破之,斩许昌并其子许

  韶。刺史臧□上表奏其功,除坚为盐渎丞,又除盱眙丞、下邳丞。今见黄巾寇起,聚集乡中

  少年及诸商旅,并淮泗精兵一千五百余人,前来接应。

  朱□大喜,便令坚攻打南门,玄德打北门,朱□打西门,留东门与贼走。孙坚首先登

  城,斩贼二十余人,贼众奔溃。赵弘飞马突槊,直取孙坚。坚从城上飞身夺弘槊,刺弘下

  马;却骑弘马,飞身往来杀贼。孙仲引贼突出北门,正迎玄德,无心恋战,只待奔逃。玄德

  张弓一箭,正中孙仲,翻身落马。朱□大军随后掩杀,斩首数万级,降者不可胜计。南阳一

  路,十数郡皆平。□班师回京,诏封为车骑将军,河南尹。□表奏孙坚、刘备等功。坚有人

  情,除别郡司马上任去了。惟玄德听候日久,不得除授,三人郁郁不乐,上街闲行,正值郎

  中张钧车到。玄德见之,自陈功绩。钧大惊,随入朝见帝曰:“昔黄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

  侍卖官鬻爵,非亲不用,非仇不诛,以致天下大乱。今宜斩十常侍,悬首南郊,遣使者布告

  天下,有功者重加赏赐,则四海自清平也。”十常侍奏帝曰:“张钧欺主。”帝令武士逐出

  张钧。十常侍共议:“此必破黄巾有功者,不得除授,故生怨言。权且教省家铨注微名,待

  后却再理会未晚。”因此玄德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克日赴任。

  玄德将兵散回乡里,止带亲随二十余人,与关、张来安喜县中到任。署县事一月,与民

  秋毫无犯,民皆感化。到任之后,与关、张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如玄德在稠人广坐,关、

  张侍立,终日不倦。到县未及四月,朝廷降诏,凡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玄德疑在遣中。

  适督邮行部至县,玄德出郭迎接,见督邮施礼。督邮坐于马上,惟微以鞭指回答。关、张二

  公俱怒。及到馆驿,督邮南面高坐,玄德侍立阶下。良久,督邮问曰:“刘县尉是何出

  身?”玄德曰:“备乃中山靖王之后;自涿郡剿戮黄巾,大小三十余战,颇有微功,因得除

  今职。”督邮大喝曰:“汝诈称皇亲,虚报功绩!目今朝廷降诏,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

  吏!”玄德喏喏连声而退。归到县中,与县吏商议。吏曰:“督邮作威,无非要贿赂耳。”

  玄德曰:“我与民秋毫无犯,那得财物与他?”次日,督邮先提县吏去,勒令指称县尉害

  民。玄德几番自往求免,俱被门役阻住,不肯放参。

  却说张飞饮了数杯闷酒,乘马从馆驿前过,见五六十个老人,皆在门前痛哭。飞问其

  故,众老人答曰:“督邮逼勒县吏,欲害刘公;我等皆来苦告,不得放入,反遭把门人赶

  打!”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

  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

  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

  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玄德正纳闷间,听得县前喧闹,问左右,答曰:“张将军绑一人

  在县前痛打。”玄德忙去观之,见绑缚者乃督邮也。玄德惊问其故。飞曰:“此等害民贼,

  不打死等甚!”督邮告曰:“玄德公救我性命!”玄德终是仁慈的人,急喝张飞住手。傍边

  转过关公来,曰:“兄长建许多大功,仅得县尉,今反被督邮侮辱。吾思枳棘丛中,非栖鸾

  凤之所;不如杀督邮,弃官归乡,别图远大之计。”玄德乃取印绶,挂于督邮之颈,责之

  曰: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饶汝命。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督邮归告定州太守,太

  守申文省府,差人捕捉。玄德、关、张三人往代州投刘恢。恢见玄德乃汉室宗亲,留匿在家

  不题。

  却说十常侍既握重权,互相商议:但有不从己者,诛之。赵忠、张让差人问破黄巾将士

  索金帛,不从者奏罢职。皇甫嵩、朱□皆不肯与,赵忠等俱奏罢其官。帝又封赵忠等为车骑

  将军,张让等十三人皆封列侯。朝政愈坏,人民嗟怨。于是长沙贼区星作乱;渔阳张举、张

  纯反:举称天子,纯称大将军。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

  一日,帝在后园与十常侍饮宴,谏议大夫刘陶,径到帝前大恸。帝问其故。陶曰:“天

  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帝曰:“国家承平,有何危急?”陶曰:“四方盗

  贼并起,侵掠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祸在目前矣!”

  十常侍皆免冠跪伏于帝前曰:“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

  助军资。”言罢痛哭。帝怒谓陶曰:“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独不容朕耶?”呼武士推出斩

  之。刘陶大呼:“臣死不惜!可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一旦休矣!”

  武士拥陶出,方欲行刑,一大臣喝住曰:“勿得下手,待我谏去。”众视之,乃司徒陈

  耽,径入宫中来谏帝曰:“刘谏议得何罪而受诛?”帝曰:“毁谤近臣,冒渎朕躬。”耽

  曰:“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陛下敬之如父母,身无寸功,皆封列侯;况封谞等结连

  黄巾,欲为内乱: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帝曰:“封谞作乱,其事不明。十常

  侍中,岂无一二忠臣?”陈耽以头撞阶而谏。帝怒,命牵出,与刘陶皆下狱。是夜,十常侍

  即于狱中谋杀之;假帝诏以孙坚为长沙太守,讨区星,不五十日,报捷,江夏平,诏封坚为

  乌程侯。

  封刘虞为幽州牧,领兵往渔阳征张举、张纯。代州刘恢以书荐玄德见虞。虞大喜,令玄

  德为都尉,引兵直抵贼巢,与贼大战数日,挫动锐气。张纯专一凶暴,士卒心变,帐下头目

  刺杀张纯,将头纳献,率众来降。张举见势败,亦自缢死。渔阳尽平。刘虞表奏刘备大功,

  朝廷赦免鞭督邮之罪,除下密丞,迁高堂尉。公孙瓒又表陈玄德前功,荐为别部司马,守平

  原县令。玄德在平原,颇有钱粮军马,重整旧日气象。刘虞平寇有功,封太尉。中平六年夏

  四月,灵帝病笃,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商议后事。那何进起身屠家;因妹入宫为贵人,生皇

  子辩,遂立为皇后。进由是得权重任。帝又宠幸王美人,生皇子协。何后嫉妒,鸩杀王美

  人。皇子协养于董太后宫中。董太后乃灵帝之母,解渎亭侯刘苌之妻也。初因桓帝无子,迎

  立解渎亭侯之子,是为灵帝。灵帝入继大统,遂迎养母氏于宫中,尊为太后。董太后尝劝帝

  立皇子协为太子。帝亦偏爱协,欲立之。当时病笃,中常侍蹇硕奏曰:“若欲立协,必先诛

  何进,以绝后患。”帝然其说,因宣进入宫。进至宫门,司马潘隐谓进曰:“不可入宫。蹇

  硕欲谋杀公。”进大惊,急归私宅,召诸大臣,欲尽诛宦官。座上一人挺身出曰:“宦官之

  势,起自冲、质之时;朝廷滋蔓极广,安能尽诛?倘机不密,必有灭族之祸:请细详之。”

  进视之,乃典军校尉曹操也。进叱曰:“汝小辈安知朝廷大事!”正踌躇间,潘隐至,言:

  “帝已崩。今赛硕与十常侍商议,秘不发丧,矫诏宣何国舅入宫,欲绝后患,册立皇子协为

  帝。”说未了,使命至,宣进速入,以定后事。操曰:“今日之计,先宜正君位,然后图

  贼。”进曰:“谁敢与吾正君讨贼?”一人挺身出曰:“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

  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天下!”进视之,乃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名绍,字本

  初,现为司隶校尉。何进大喜,遂点御林军五千。绍全身披挂。何进引何、荀攸、郑泰等

  大臣三十余员,相继而入,就灵帝柩前,扶立太子辩即皇帝位。

  百官呼拜已毕,袁绍入宫收蹇硕。硕慌走入御园,花阴下为中常侍郭胜所杀。硕所领禁

  军,尽皆投顺。绍谓何进曰:“中官结党。今日可乘势尽诛之。”张让等知事急,慌入告何

  后曰:“始初设谋陷害大将军者,止赛硕一人,并不干臣等事。今大将军听袁绍之言,欲尽

  诛臣等,乞娘娘怜悯!”何太后曰:“汝等勿忧,我当保汝。”传旨宣何进入。太后密谓

  曰:“我与汝出身寒微,非张让等,焉能享此富贵?今蹇硕不仁,既已伏诛,汝何听信人

  言,欲尽诛宦官耶?”何进听罢,出谓众官曰:“蹇硕设谋害我,可族灭其家。其余不必妄

  加残害。”袁绍曰:“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丧身之本。”进曰:“吾意已决,汝勿多言。”

  众官皆退。次日,太后命何进参录尚书事,其余皆封官职。董太后宣张让等入宫商议曰:

  “何进之妹,始初我抬举他。今日他孩儿即皇帝位,内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权太重,我将

  如何?”让奏曰:“娘娘可临朝,垂帘听政;封皇子协为王;加国舅董重大官,掌握军权;

  重用臣等:大事可图矣。”董太后大喜。次日设朝,董太后降旨,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

  为骠骑将军,张让等共预朝政。何太后见董太后专权,于宫中设一宴,请董太后赴席。酒至

  半酣,何太后起身捧杯再拜曰:“我等皆妇人也,参预朝政,非其所宜。昔吕后因握重权,

  宗族千口皆被戮。今我等宜深居九重;朝廷大事,任大臣元老自行商议,此国家之幸也。愿

  垂听焉。”董后大怒曰:“汝鸩死王美人,设心嫉妒。今倚汝子为君,与汝兄何进之势,辄

  敢乱言!吾敕骠骑断汝兄首,如反掌耳!”何后亦怒曰:“吾以好言相劝,何反怒耶?”董

  后曰:“汝家屠沽小辈,有何见识!”两宫互相争竞,张让等各劝归宫。何后连夜召何进入

  宫,告以前事。何进出,召三公共议。来早设朝,使廷臣奏董太后原系藩妃,不宜久居宫

  中,合仍迁于河间安置,限日下即出国门。一面遣人起送董后;一面点禁军围骠骑将军董重

  府宅,追索印绶。董重知事急,自刎于后堂。家人举哀,军士方散。张让、段珪见董后一枝

  已废,遂皆以金珠玩好结构何进弟何苗并其母舞阳君,令早晚入何太后处,善言遮蔽:因此

  十常侍又得近幸。

  六月,何进暗使人鸩杀董后于河间驿庭,举柩回京,葬于文陵。进托病不出。司隶校尉

  袁绍入见进曰:“张让、段珪等流言于外,言公鸩杀董后,欲谋大事。乘此时不诛阉宦,后

  必为大祸。昔窦武欲诛内竖,机谋不密,反受其殃。今公兄弟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若使

  尽力,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不可失也。”进曰:“且容商议。”左右密报张让,让等转

  告何苗,又多送贿赂。苗入奏何后云:“大将军辅佐新君,不行仁慈,专务杀伐。今无端又

  欲杀十常侍,此取乱之道也。”后纳其言。少顷,何进入白后,欲诛中涓。何后曰:“中官

  统领禁省,汉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进本是没决断之人,

  听太后言,唯唯而出。袁绍迎问曰:“大事若何?”进曰:“太后不允,如之奈何?”绍

  曰:“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进曰:“此

  计大妙!”便发檄至各镇,召赴京师。主薄陈琳曰:“不可!俗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

  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乎?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

  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却反外檄大臣,

  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何进

  笑曰:“此懦夫之见也!”傍边一人鼓掌大笑曰:“此事易如反掌,何必多议!”视之,乃

  曹操也。正是:欲除君侧宵人乱,须听朝中智士谋。不知曹操说出甚话来,且听下文分解。

  

是铁行的儿子铁蛋被绑架,不是铁行的老婆被绑架。

《特警力量》铁行儿子被绑架是第41集。

第41集:小虎队负责铁行妻子和儿子的安全保护工作,铁蛋吃早饭时对妈妈说自己不想吃牛奶加面包,只想吃豆腐脑加油条,韩春说他跟他爸一个德行,铁蛋说他就要吃,韩春告诉铁蛋他们不能随便出门,小铁蛋不乐意了,韩春见拗不过他就说让他在家等着她去买,儿子也不同意,一定要一起去,母子俩出门时何苗在车里打盹没发现,陶静买早点回来发现他在睡觉一脚踢在车门上,才把何苗给吓醒了,陶静问他万一他睡着时出现情况怎么办?何苗说顶多才两分钟,让她别跟龙头说。就在韩春买油条的一会会时间,铁蛋被人用手绢蒙晕塞进车里开走了,韩春转身发现儿子不见了,一路狂奔喊着儿子的名字……猛虎突击队全员出动寻找铁蛋。

特警力量第5集剧情介绍 新人训练馆与特警起冲突

雷凯示意凌云禁声,凌云提心吊胆担心雷凯责罚陶静,雷凯其实是被打沙包的何苗吸引住了目光,何苗擅长博击接受雷凯挑战,雷凯下体被何苗踢伤险胜,何苗虽然败在雷凯手下但平安无事,雷凯忍住下体剧烈的疼痛离开训练馆。

杨震来到训练馆挑衅何苗,陶静愤愤不平向杨震提出异议,杨震一脸不屑嘲讽何苗需要女人保护,何苗忍无可忍接受杨震挑战,杨震跟一个同伴二对一教训何苗,站在旁边的沈鸿飞忍无可忍偷袭杨震,杨震拿出一支电击器袭击何苗,何苗失去战斗能力全身不停抖动,沈鸿飞跟何苗一样被杨震电击失去战斗能力,其它新人愤愤不平与杨震为首的特警发生冲突。

训练馆陷入到混乱中失去原有人的次序,一伙防暴特警赶了过来镇压不听从指挥的新人。

龙飞虎来到训练馆视察,新人们愤愤不平认为杨震为首的特警队员处事不公,龙飞虎冷面无情给新人们上课,特警队跟新人相比等同于犯罪份子,犯罪份子完全不会考虑公平与否而是想出各种办法对付特警,新人们如果连特警队普通的不公平处事风格都承受不了,自然更加无法跟阴险狡猾的犯罪份子做斗争。

新人们被龙飞虎唤出训练馆越野跑步,龙飞虎与手下人谈论几个新人的表现情况,段卫国是一名特种兵了解各种训练手段,龙飞虎在训练馆的时候故意挑起新人们仇恨段卫国,段卫国明知道龙飞虎是在陷害他,但依旧顺从龙飞虎的命令行事。

沈鸿飞跟段卫国一样也是一名特种兵,龙飞虎陷段卫国于不义之时沈鸿飞心如明镜,不过为了跟所有队员立场一致,沈鸿飞佯装跟队员们一起仇视段卫国,龙飞虎非常赏识沈鸿飞的处事能力,沈鸿飞丰富的特种兵经验足够但任新人队伍头领。

入夜,龙飞虎召集新人进行新的训练,陶静在龙飞虎的嘲讽声中流下眼泪想退出特警选拔。

《三国演义》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帝王年少不懂事,董卓是相国,主掌朝迁大权,引起朝臣不满。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董卓摄君害民。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陈宫是当时县令,因为觉得曹操要杀董卓,其志向远大,所以夜里就把他放了,并就此跟随曹操。(在狱中曹操说过“燕雀安知鸿鹄志哉”为经典句)。之后二人逃到曹操旧识——吕伯奢处暂歇,吕伯奢好客去给曹买酒出门后,因曹操多疑,因为在屋内听到磨刀的声音,曹以为是要杀自己,就把吕伯奢全家老小都杀了,后来知道他们是要杀猪才磨刀的。作孽了,不得已,又逃,逃至半路遇到吕伯奢回来,无奈曹操怕吕伯奢回去见到他全家被杀后派人来追杀,又把吕伯奢给杀了。因为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操曰:“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载卓“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於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馀头以赠卓。……从中郎将张奂征并州有功,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悉以分与吏士”。由是观之,卓为江湖豪杰,仗义疏财,聚啸山林何其乐尔,缘何柄国乎。若为国之虎将,效灌周之徒,亦可垂史,何至膏流满地,宗族就诛。人不知己,强为之者,祸遂至焉。《资治通鉴》载“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掷后、绞妃、鸩帝报仇也,武夫无怪。

卓亦爱操才,《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演义操言:“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故作“卓大怒曰:“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

本回数显孟德智勇,自荐刺卓、豪言引颈为其忠勇,献刀、试马、诈姓为其智,全身而退者为高。时人谁可比?后人谁可比?且一生未篡汉,君尚问其由乎?

此回说董卓入朝执掌大权,曹操图谋行刺之事,却引出一个问题来,董卓何以能掌握东汉大权。

各朝对京城一带防范最严,往往以重兵把守,假若边关叛乱杀到京城,往往辛劳异常,而且等到到时,京城已经云集各地调集的大军,所以除非如实力已经雄厚到可居天下大半之外,要引兵入京执政难上加难,所以各朝的叛逆真造反时也是用伪诏(如安禄山),密诏(如刘备),清君侧(如朱棣)的借口。象董卓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入京借口的实在是太幸运至极了。这点上何进袁绍功劳不可不谓之大也。

而何进被杀,朝中无人统领,何进之弟何苗在乱中也被杀,剩下何系部属见董卓势大,纷纷投靠董卓。(之中董卓初来兵少,还用了夜晚撤出白天进入的疑兵之计,等到大家发觉董卓已经势大,)而另一大势力宦官则更不用说了,被袁绍杀了精光。所以……

等等,假如我这般说下去,那也未免太简单了,朝中其他势力呢?各位大臣呢?其中朱儁皇甫嵩都为讨黄巾的名将,他们人呢?朝中三公呢?还有袁绍是诛灭宦官的首谋,又是四世三公袁家之人,为何何系人马不投之于他呢?另外各地势力有何动作?当然,不免要说到董卓此人。

先说董卓其人,董卓陇西人,膂力过人,为人粗猛有谋,少时游历羌中,为羌胡所畏。之后为将有战功,将所得财物分于属下,不管说起豪爽也罢,收买人心也罢,他确实是一个人物,日后入京,他提拔蔡邕,取消党锢,收买吕布,听从周毖、伍琼之计,任用荀爽、陈纪、韩融等名士,还令韩馥,刘岱,孔伷等人出任各地州牧太守。(不过后来这些人也是反对他的主力。)所以虽然他纵兵行凶,但是对于官员名士,实在是十分巴结或者说收买的,这点上历史记载也公允的指出“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就这点也就可知为什么蔡邕会在董卓死后为之而泣了,确实董卓用自己新得到的权力收买了许多人,尤其在迁都之前。他并非一介武夫而已,而是颇有心计之奸雄。

演义中说董卓在入京之前的职位是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这前将军鳌乡侯到是不错,但是西凉刺史就不对了,董卓任过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在入京前是并州牧的职位,而他手下的那是征讨凉州作乱的羌胡时带领的人马。(董卓在征讨凉州叛乱时战绩倒也不差,董卓手下凉州人士不少,不过能不能如演义中称为二十万西凉大军还是问题,至少二十万只怕是假的。)

所以在得到何进密令后能第一个赶到洛阳的就是董卓,因为他离的最近,他在征讨凉州之后,朝廷给了他并州牧的位子让他交了兵权去就任,皇甫嵩也派来了,就准备接收他的军队,他呢?也没去并州上任,也不在凉州征讨了,就屯军河东。要真是凉州赶来,那黄花菜都凉了。

而且董卓在入京前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虽然不能说宦官和何系的大火并是董卓主导的,但是他在其中添了一把火是肯定的,比如在诛杀何苗一事上,何苗是何进之弟,位列车骑将军,虽然素来和何进在杀宦官一事上有冲突,但是其地位至高,而且拥有大量部属,何进一死,应该是其掌权的大好时机,而且在何进死后,他同和袁绍入宫斩杀宦官赵忠,局面还是在控制之中,但是何进部属吴匡和何苗不和,所以:

“吴匡等素怨苗不与进同心,而又疑其与宦官通谋,乃令军中曰:“杀大将军者,即车骑也,吏士能为报仇乎?”皆流涕曰:“愿致死!”匡遂引兵与董卓弟奉车都尉旻攻杀苗,弃其尸于苑中。”

请见此文中董卓弟董旻参与了杀何苗一事,何苗死后宫中才开始大乱,而就在此时董卓突然进兵遇到在外的少帝,假若说巧合那实在是太巧了。(即便说是董旻是临机一动,但是想必也送信于董卓了。)  

而且因为何进和何苗都死,使得何进何苗的部属都归于董卓之下,董卓得以控制朝中大权,若说董卓这位何苗被杀的最大受益者,没在此中做了一番手脚,实在难以想象。

当然,此事并不到此为此,我们还是要回答前面的问题,朝中大臣呢?袁绍呢?

当时朝中百官中,大将军和车骑将军都死,司空是刘弘,也是第一个被董卓取代的,司徒丁宫刚被罢免,应该空悬,刘虞由幽州牧升为太尉,不过未就任,再就是由后将军升为太傅的袁隗,和何进同录尚书事,又是袁家大族之人,可以说是袁绍的后台,但是也未正面对抗董卓,在董卓要求废帝时,掌管尚书的他只有“隗报如议。”这般,还主导废立大典,尚不如其侄袁绍。三公都是碌碌无为之人。(演义说当时司徒是王允,太尉是杨彪都是错误的,其实王允杨彪的职位都是董卓上台后委任。) 

而朝中名将呢?朱儁在其时应该是就任城门校尉,河南尹,可怜他不久前出任河内太守,还要用家兵退弟,想来手中也是无兵。(不过等董卓离开洛阳,朱儁倒是意图起兵,但是手里还是无兵。)至于皇甫嵩他本是被派去接管董卓手下的将领的,结果一来董卓不交,二来很快就发生了何进被杀的事。倒是有人劝说他起兵和关东诸侯联合进攻董卓,但是被他拒绝了,反而回京。(董卓对皇甫嵩又恨有忌惮,颇想杀之,但是和皇甫嵩之子却交好,最终没有为难皇甫嵩,只是和皇甫嵩斗了一下嘴皮子。最终在董卓死后被用。)

还有一位袁绍,他当时就任司隶校尉,又是何进手下首将,主导杀宦官之事,还有叔父袁隗支持,本是抵御董卓的一大人选。不然也不敢和董卓说那句颇有气概的“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但是一来袁绍资历尚浅,固然关东起兵能做个盟主,但是在这京城还只怕不够,尤其是之前处置失当,害得何进被宦官杀死,又造成宫中大乱,皇帝也流落乡野,实在是极大的过失。而且在当时不能阻止杀何苗一事,使得日后何进何苗部属心怀忌惮,投到董卓之下,不能不说是大问题。(杀何苗可能不能阻止,也可能是不想阻止,毕竟何苗何进死后,就是袁绍领大权了,不过没想到董卓这个黄雀,不管是如何,都失了何氏部属人心。)

二来袁绍胆气不壮,固然能对董卓说那句有气概的话,但是却不能采用鲍信(受何进派遣募兵回来,也是三国初年一个相当关键的人物)的趁董卓初来兵力不足疲惫的情况下先下手为强的建议,变得和何进一般犹豫了,不知是不是宫中大火打击了他。曹操称其干大事而惜身倒也不是说错。

而唯一能和董卓相对抗的只有比董卓早到的外兵,并州刺史丁原了。(演义中称之为荆州刺史是虚构,不过说起这并州强兵不少。)此时他就任执金吾,可惜被董卓拉拢了其部属吕布,身首异处。(就是前一回中的所说的“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了。)

朝中如此,各地势力自然也不服这前几天还是一州牧的乡下土包子董卓了,只是董卓挟天子令诸侯,地方诸侯也没有主心骨不得已从之了,不过各地离心势力一步步加重,做了益州牧的刘焉已经断绝蜀道,准备做土皇帝了。

而各地反董联盟形成也是迟早的事,而且还是董卓直接引起的。

吕后惨杀戚姬,而惠帝无子;何后酖死王美人,而少帝不终:岂非天哉!且也前有何进之弑董后,后有董卓之弑何后:天道好还,于兹益信。

丁管、伍孚,奋不顾身,若使两人当曹操之地,必不肯为献刀之举矣。曹操欲谋人,必先全我身。丁管、伍孚所不及曹操者,智也;曹操所不及丁管、伍孚者,忠也。假令当日,县令不肯释放,伯奢果去报官,而曹操竟为董卓所杀,则天下后世,岂不以为汉末忠臣,固无有过于曹操者哉?王莽谦恭下士,而后人有诗叹之曰:“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

孟德杀伯奢一家,误也,可原也;至杀伯奢,则恶极矣。更说出“宁使我负人,休教人负我”之语,读书者至此,无不诟之、詈之,争欲杀之矣。不知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试问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谁复能开此口乎?至于讲道学诸公,且反其语曰:“宁使人负我,休教我负人。”非不说得好听,然察其行事,却是步步私学孟德二语者。则孟德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而此曹之口是心非,而不如孟德之直捷痛快也。吾故曰: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

若使首回张飞于路中杀却董卓,此回陈宫于店中杀却曹操,岂不大快。然使尔时即便杀却,安得后面有许多怪怪奇奇、异样惊人文字?苍苍者将演出无数排场,此二人却是要紧脚色,故特特留之耳。

丁管、伍孚是个汉子,然死而无益,以谋之不远,发之太骤耳。若本初一书,孟德数语,侃侃正言,机微旨密,真可与干事之人也。

哭死董卓之语,非有廿分识、廿分才、廿分胆,亦何敢旁若无入,开此大口也?孟德人豪哉!孟德人豪哉!

孟德杀伯奢一家,误也,可原也。至杀伯奢,则恶极矣!罪大矣!可恨矣!可杀矣!更说出“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话来,读史者至此,无不欲食其肉而寝其皮也。不知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试问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谁复能开此口乎故吾以世人之心较之,犹取孟德也。至于讲道学诸公,且反其语曰,“宁使天下人负我,毋使我负天下”。非不说得好听,倘(?)存心行事稍有一毫孟德者存。是孟德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彼曹反为口君子身小人之罪人也。即孟德见此曹,亦何肯以之为奴也哉!吾故曰: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

陈宫舍孟德而去,可谓有二十分识矣,亦可谓有二十分胆乎!

丁管击卓而死,伍孚杀贼而亡。两人并称丈夫。忠魂犹绕汉庭。

曹操谋杀董卓,固是英雄本色。然卓死之后,操之行事,罪百于卓,则谓之以卓刺卓可也。

孟德杀伯奢一家,误也,可原也;至杀伯奢,则恶极矣,罪大矣,可恨矣,可杀矣!更说出“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无不欲食其肉而寝其皮也。李卓吾谓孟德之过人处,真谬论哉!

当众人都在为如何除掉董卓,因无计可施而抱头痛哭时,曹操却反而鼓掌大笑。一句“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的质问,足以让众人羞愧得无地自容,也体现出曹操豪爽直率的性格。曹操不仅敢于讥笑无能之辈,而且也敢于自告奋勇地去刺杀董卓,豪言壮语加上立即行动,使他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作者通过强烈对比的手法,将众人的无能与曹操的大智大勇,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曹操借得王允的七宝刀,并且“沥酒设誓”,随即“起身辞别众官而去”时,其壮志豪情和视死如归的气度,使读者仿佛又见到了另一个荆轲。

第二天,曹操以马弱慢行的借口故意迟到,引出下文董卓让吕布为其挑选西凉好马。这一个小计谋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既让董卓自己把行刺的障碍搬掉,又让吕布为他挑选脱身时需要的马匹。吕布一走开,行刺机会便来到了。但曹操想到董卓身高力大,吸取之前一个叫伍孚的人行刺董卓,由于力小反比董卓制服的教训,没有轻举妄动。凑巧的是,董卓这时“倒身而卧,转面向内”,行刺的最好机会终于来临了。这时的曹操没有丝毫的犹豫,“急掣宝刀在手”,就在他将要大功告成的一刹那间,没想到董卓从镜子里发现了他在背后拔刀,并且立即回过身来喝问他要干什么,“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情况突然间发生了逆转,曹操一下子处于十分危急的时刻。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一看行刺失败已成定局,于是立即将行刺变为献刀,于万分紧急中镇定从容地寻求脱身之计。终于,凭借自己过人的胆略和应变能力,他牢牢抓住稍纵即逝的一点机会,从董卓的眼皮底下策马扬长而去。

行刺有成功与失败两种显而易见的结果,曹操必定料到这两种结果都是有可能出现的,因而他进行了细致周密的谋划。为了预防万一行动失败后,能够顺理成章地将行刺变为献刀,他预先从王允处借得了七宝刀,因为行刺的准备过程与献刀的过程基本相同;为了提前做好行动后迅速脱身的准备,他故意迟到并且将原因归结为“马羸行迟耳”,引出董卓为其赠送西凉好马,因为只有这样试骑的理由才会成立。作者通过对行刺事件一波三折的描写,极力表现了曹操的机智与权变,使读者感受到曹操不仅有勇有谋,而且还善于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下,牢牢掌握事态发展的主动权,从而化险为夷。

赞成董卓对待现任皇帝的态度是野蛮的,他的做法是废立董卓进京不久,就提出要换皇帝至于理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少帝刘辩愚昧懦弱,陈留王刘协则有圣主的素质但他的真实意图,恐怕还是为了树立个人威望,控制中央政权然而董卓这么一闹,就把自己闹成了“人民公敌”,弄得“天下共讨之,全国共讨之”因为在当时正统的士大夫看来,皇帝是不能随便换的,因为皇帝是“一国之君”,也是“一国之本”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老百姓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掌握着舆论的,就是这些人这样一来,维护现存秩序,保卫现任皇帝,就不但是“正义”,也是“民意”所以说,董卓在如何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

董卓是个军阀,粗野蛮横,嗜血成性,残暴,欺主弄权,既无人缘,又无威望,只能算个枭雄在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将注定他在中国历史上只能是过眼烟云,成为曹操的陪衬。

汉少帝《嫩草》: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

借景抒情,通过“嫩草”“ 双飞燕”“ 青水”“ 称羡的陌上人”写出了初春自然景色的美好,以乐景写哀情,道出了诗人的感伤之深,愁恨之极

对比衬托手法,诗中“双飞燕”,浸透出作者的悲伤与孤独,点出了诗人身为阶下囚,受人监视的孤苦处境“旧宫殿”把自然的美好和现实的险恶暗寓其中,形成对比,写出了繁华故国的离愁

⑴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有正义感,坦率。

⑵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颇有心计,能屈能伸。

⑶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有野心,直爽。

⑷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奸险狠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239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7
下一篇2024-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