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东厂、西厂骑在头上的锦衣卫,为什么能够生存到明朝灭亡?

被东厂、西厂骑在头上的锦衣卫,为什么能够生存到明朝灭亡?,第1张

锦衣卫在明朝的地位就相当于武则天时期的千牛卫,皇帝想要去抓谁了?就直接派这些锦衣就可以了,都不用动用下面的兵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而且锦衣卫从朱元璋的时候就开始设立了,不过那个时候不叫锦衣卫,叫拱卫司。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被朱元璋给废除了,然后朱元璋的儿子,朱棣继位的时候又把锦衣卫给恢复了,或许他觉得锦衣卫更好用,用得更顺手。

锦衣卫跟西厂东厂的区别很大。东厂和西厂是在那些宦官当权的时候设立的,直接效忠于宦官头子。我们从一些电视剧中能够看到这么一幕,特别在《龙门客栈》当中,西厂的人活脱脱的就是一个跟班。仗着他们的最大的宦官头子作威作福,跟锦衣卫相比就是弟弟。

而且在现实当中的它们就是军队和警察的区别,无论是装备而言,还是受信任程度,都是锦衣卫更胜一筹。到了明朝的后期,宦官不当权了,西厂还被明朝的皇帝给废除了。

从朱棣皇帝往后,我就没见过有哪个皇帝,把锦衣卫给废除的,因为这相当于是保卫他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他的御林军,如果连锦衣卫都没有了,那皇上的安全也就无从保证。而且明朝灭亡的时候,锦衣卫都没有直接消失,可以想象的到锦衣卫的生命力是有多顽强。而且最后锦衣卫的首领降清了,但是据资料记载,锦衣卫在清朝,只存在一年就被废除了。

谢邀。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特务机构,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

明朝成化十三年(1477年),因京城内多次出现盗贼,明宪宗大为紧张,宦官汪直趁机组织了新的内廷机构——西厂,西厂以汪直为提督,厂址设在灵济宫前,以旧灰厂为厂署总部。

西厂的军官主要从锦衣卫中选拔,这些人再自行选置部下,短短几个月内,西厂人员极度扩充,其势力甚至超过了老前辈东厂。

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为了升官发财,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

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以大学士商辂(一位连中三元的人才)为首的辅臣集体上书,向明宪宗痛陈西厂之危害,并将汪直办下的不法之事一一举报。

明宪宗收到奏章后为之震惊,于是撤销西厂,遣散了西厂的人员。

但没有西厂的日子总让明宪宗觉得没有安全感,一个奸臣戴缙在得知皇帝心思后,主动上书,大肆吹捧汪直。

明宪宗大喜,立刻恢复西厂,废与开之间,只相隔一个月。

汪直复出后,更加严酷地办案,戴缙也得以升职。

在此后的五年里,汪直领导西厂又办下了无数“大案”,将反对自己的朝臣如商辂、项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权势也达到了极点。

明朝成化十八年(1482年),汪直被调出京城,西厂也随之解散。

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西厂复开,由太监谷大用领导。

明朝正德五年,刘瑾倒台,明武宗下令撤销西厂。

西厂作为一个临时产品,就这样在历史上永远地消失了。

因为万安虽然成功废除了西厂,但是他的这一点功绩完全不能抵消其在位期间的不作为,因此就会受到谴责,没有什么好下场。说起明朝的各位内阁首辅们,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张居正,毕竟这位臣子的确是鞠躬尽瘁。但是在明朝时期还有一位阁老,和张居正简直是两个极端,在位期间一直不被人看好,而且在退位后始终都有百姓们对其冷嘲热讽,这就是万安

万安小时候可谓是文采斐然,但是长大后却是泯然众人,而且一心钻营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勾当,再加上他是一个沽名钓誉之徒,因此就开始在朝中巴结那些别人都看不上的宦官们。在万安成功考上进士以后,按照一般程序来说都会在朝廷上历练几年,一年半载应该都不会有太大的官职变动。但是当时万安有一个好朋友是某个宦官的养子,名叫李泰,所以在这层关系下,万安的升迁之路极其顺畅,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达到了一个中上级的位置。

后来李泰突然暴毙,失去了最大靠山的万安就开始巴结当时皇帝最宠幸的万贵妃,大拍马屁的同时还与其攀亲,哄得万贵妃十分高兴。在抱紧大腿之后,万安自然是一路高歌猛进,一直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这个时候的万安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道理讲应该是需要小心行事,但是他在位期间始终不干实事,甚至通过向当时的明宪宗献上房中术来讨好皇帝,稳固自己的位置。因此,无论是大臣还是百姓都对他这样的行为十分不满,也很瞧不起万安的为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441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3
下一篇2024-0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