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杀妻:我都已经悔过了,你为什么还要走?

顾城杀妻:我都已经悔过了,你为什么还要走?,第1张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一代人》,我相信你肯定听过。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

这首诗的作者顾城,是个杀妻的疯子。

顾城和他的“半截裤腿帽子”

1956年顾城出生在北京,父亲顾工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

小时候的顾城,非常孤僻,他经常独自一人看树和蚂蚁,也不和其他小孩一起玩耍。

十二岁的时候,他辍学回家养猪,却正好迎来了十年动荡时期。

顾城随父亲被下放到山东的一个部队农场中,渡过了"煎熬和痛苦”的五年后,才终于重回北京。

回到北京的顾城,开始在“打工”之余发表一些小诗,很快在诗坛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让他名声鹊起。

▲  火车上的相遇

23岁那年,

在开往北京的一列火车上,顾城一眼到了那个小他两岁的上海姑娘:谢烨。

晚上,所有的人都睡了,你在我旁边没有睡,我们是怎么开始谈话的,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你用清楚的北京话回答,眼睛又大又美,深深的像是梦幻的鱼群,鼻线和嘴角有一种金属的光辉,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给你念起诗来。——顾城

顾城情不自禁地坐到谢烨的身边,为她念起诗来,他甚至为谢烨作画。

画中有老人、小孩、脏兮兮的工人,但却没有谢烨。

谢烨问顾城为什么?

顾城说: 我觉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无法停留。

谢烨

正是情窦初开的少女谢烨,从未经历过这样火热和大胆的表白。

她懵懵懂懂地,拿着顾城塞给她的地址,找到了顾城的家里。

原本满心紧张的谢烨,看到走出来的顾城,却忍不住的笑了。

那天,顾城穿着一件白色的衬衣,衬衣口袋里装着的钢笔,在他的胸口晕染着大片的墨色。

他露出明媚的笑,纯真地像个孩子,对谢烨说:你来了。

顾城疯狂地爱上了谢烨。

他对谢烨好像有说不完的情话,他写给谢烨的情诗,长的像一篇小说。

▲   波折的婚事

为了追求谢烨,顾城直接跑到谢家附近买了套房子,住在了上海。

但是,谢烨的父亲并不认可顾城,因为他听人说这是个神经病,而且顾城连份正经工作也没有,谢父不可能让女儿嫁给这样的“骗子”。

顾城并没有谢父的反对就退缩。

他又跑到谢家的门口,用木头钉了一口棺材似的箱子,每天他就躺在那口箱子里,向谢父示威。

谢父最后被逼的没办法,只好同意。

你是个怪人,照我爸爸的说法也许是个骗子,你把地址塞在我手里,样子礼貌又满含怒气。——谢烨

为了和谢烨结婚,顾城又在北京的家里大发雷霆,把家里一切能砸的东西全部砸了个稀碎。

顾城一直闹到半夜,服下了大量的镇定剂后,才终于安静的入睡。

第二天一早,顾城的父亲赶到上海,向谢家提亲。

▲   幸福中的隐忧

爱情的开始总是甜蜜的。

新婚的顾城和谢烨感情非常好,但是生活非常拮据,家里经常连一块钱都拿不出来。

有一次,别人给顾城寄了一大笔稿费,有足足一百五十元。夫妻俩非常开心,他们手拉手穿过一个很大的公园,然后手拉手到银行把钱存起来。

可是到了下午,他们发现需要十块钱买白菜,于是他们就手拉手去银行取了十块。

然而,第二天一早,他们发现自行车的车胎坏了,又需要十块。于是夫妻俩又手拉手去银行取了十块钱。

他们的朋友舒婷打趣他们道:

你们一直走路鞋子破了,应该再领十块钱买双鞋子。

谢烨和顾城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顾城

那时候的谢烨对人生充满了感激,因为她拥有一份令她沉醉的爱。她不停地向周围人讲述她的快乐,讲述她和顾城独一无二的爱。她仿佛是世界上最幸福快乐的一位妻子,她的感情也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其中就有谢烨的一位舍友,英儿。

如果,谢烨和顾城就这样生活下去,他们可能会成为另一对钱钟书和杨绛。

然而,谢烨慢慢发现了,顾城身上的一个问题:

顾城就像一个独裁的国王,

在他的王国,他要从方方面面控制住谢烨,

完全不允许谢烨,有任何一丝脱离自己的掌控。

▲   女儿国的国王

顾城憧憬着有一个梦幻的女儿国,而他就是那女儿国中的贾宝玉。

他不允许谢烨化妆打扮,不允许她带任何项链耳环,就连穿一件衣服,都必须经过他的审核。

而且他严禁谢烨和舒婷她们一起去游泳,因为他不想让别人看到谢烨穿泳衣的样子!

谢烨第一次怀孕,顾城做了一个梦。

他认为这个梦昭示着,这个孩子会给他带来厄运,于是他逼着谢烨去医院拿掉了孩子。

在谢烨的面前,顾城又 像是一个完全没有自主生存能力的婴儿。

他自己没有工作,还要逼着谢烨辞职,而且竭力阻止谢烨继续进修上学。

最后,谢烨只能辞职辍学待在家里,全心全意地给顾城当全职保姆和私人秘书。

谢烨和顾城就像是两根缠绕的藤蔓,保持着一种在外人看来根本无法理解的“共生关系”。

顾城想要控制谢烨,而谢烨也甘于被他控制。

也许,在谢烨的心目中,这就是顾城对她爱,纯真的爱,纯真到让人感到可怕。

▲   那个英儿

谢烨给了顾城国王一样的生活,顾城却用来寻找二奶。

在一次诗会上,顾城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正统诗派骂得体无完肤。

有一个女人站了出来,大声地为顾城说话,维护了顾城。

这个女人就是那个——英儿。

英儿是个非常贪婪市侩的女人,她先是傍上了《诗刊》执行副主编的刘湛秋。

但是刘湛秋仅仅是为了玩弄她的肉体,并不愿意和英儿结婚。

英儿和刘湛秋

正巧,这时候顾城走进了她的世界。

英儿经常听谢烨讲述她和顾城的爱情,这让她非常的羡慕:

英儿自认为自己相貌才华并不逊于谢烨,凭什么谢烨就能拥有顾城?

借助这次诗会,英儿终于认识了顾城。

英儿和别人说:

我第一眼看见顾城,就知道这是我的命,我躲不开的。

1978年,顾城夫妇准备离开北京的前一天,英儿向顾城表白了,当着谢烨的面。

英儿对顾城倾泻着自己炽热的情感,像极了一个为爱痴狂的女子。

顾城被她感动的泪流满面。

而一旁坐在椅子上的谢烨,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翻着手中的杂志。

她无法让自己像一般的女人上去打骂英儿,怒骂她是个“贱人”,在她的眼中,英儿不过是一个和她一样为爱痴狂的女人。

她只是沉默。

▲   荒诞的荒岛

离开北京后,顾城夫妇赴德国参加了明斯特“国际诗歌节”,其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

后来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王国”,顾城决定带谢烨去新西兰居住。

他们在新西兰你激流岛买下一座房子,开始隐居生活。

然而,来到了激流岛,就是谢烨悲剧的开始。

顾城和谢烨

买房子花光了顾城夫妻的全部积蓄。

而顾城又辞去了大学职务,专心在岛上种菜、作画和写作。

所以,为了改善生活,谢烨养了两百多只鸡,这样就可以卖鸡蛋赚钱。

然而,此时远在北京的英儿,开始大量地给顾城写信,继续向顾城表达自己的“真诚”爱意。

已经和妻子归隐孤岛的顾城,身体已经与世隔绝,心却依然在外荡漾,他被英儿“打动”了。

顾城觉得他再不把英儿接过来,英儿就要“思念成疾”。

1990年7月,顾城用妻子在激流岛上,养鸡卖鸡蛋赚的钱,为英儿买了机票,把她接到了激流岛上。

我太极端,写书一页一页把我打开,才知道我早就疯了。 我不是爱,我是在梦想一个女儿世界,我的爱是微不足道的。——顾城《英儿》

此前,谢烨在激流岛上,为顾城生下了一个儿子——小木耳

古人云:虎毒不食子

然而,却顾城认为,小木耳是他“伊甸园”的入侵者。

他认为,伊甸园中只能有他一个亚当,绝不能有第二个亚当的出现,哪怕是他儿子。

顾城经常打骂小木耳,甚至一生气就会把小木耳踢下沙发。

谢烨没办法,只好把儿子交给了当地的土著抚养。

后来的小木耳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说,也无法和自己的父亲交流。

顾城和儿子

不过,顾城虽然认为,伊甸园不可以有第二个亚当,但却可以有第二个夏娃。

于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岛上,出现了一段荒诞不经的一夫二妻的“三人行”。

谢烨、顾城和英儿

走在新西兰的街头,外国人总是不解风情的问顾城:哪一位是你的妻子?

多么尴尬的问题,多么荒诞的现实。

▲   激流和断流

英儿是大胆的,热情的,尤其是在“性”一方面,和冷淡的谢烨不同。

英儿给了顾城非常不一样的感受,这让顾城彻底痴迷上了这个火热的肉体。

顾城疯狂地向英儿示爱:我们才是真正的天生一对,而谢烨是我后天培养的。

当顾城说这句话的时候,谢烨就在旁边。

有人问谢烨:你为什么允许顾城把英儿接到家里?

谢烨: 有人说我很傻,甚至怀疑我是否根本不爱顾城。其实我是太爱他,才为他们作了很多牺牲。

谢烨太爱顾城了,她甚至违逆了一个女人的本能,去迎合顾城。

谢烨,还是照例给顾城当保姆、打字工,照顾顾城,甚至包括英儿的衣食起居。

掌控一切的感觉,让顾城非常的陶醉。

然而,他很快就发现,

他什么也掌控不了。

▲  终结

在谢烨的描述中,英儿以为她和顾城的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

然而,当她走进之后却发现,并不是她想象的那样。

她在谢烨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影子。

虽然现在顾城很爱她,但顾城曾经也很爱谢烨。

她必须要离开。

英儿私下和一个五十多岁的德国老头联系,让老头带她去德国,带她远走高飞。

英儿跑了。

临走前把顾城家里值钱的财物席卷而空。

当顾城回来的时候,发现英儿不见了。

他四处寻找,甚至跑到北京寻找,无果。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顾城的第一次失恋,他 伤心欲绝, 多次想自杀。

而为了帮助顾城走出痛苦,谢烨鼓励顾城,把这段往事写成小说,让顾城在小说中得到宣泄。

谢烨其实是希望顾城可以和过去做个告别,希望他们还可以重新开始。

顾城却在《英儿》中,反复不断的描写他和英儿之间的“情爱与性”,充斥着迷离的眷恋和怀念。

而这些文字,都是由谢烨帮他一一整理。

也许是从英儿到来的那一刻,也是从写完《英儿》的那一刻,谢烨终于明白,她和顾城回不到过去了。

有一个叫大鱼的人,向谢烨表达了爱慕。

谢烨向顾城提出了离婚,她要和大鱼一起去德国生活。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

顾城精神崩溃了。

他曾说过,英儿和谢烨任何一个离开他,他都活不下去。

现在,两个都要离开了。

顾城到院子里,拿起了那把妻子平时用来劈柴的斧头,砍向了那个曾经最爱的妻子。

谢烨倒在了血泊之中。

顾城给儿子写下一份遗书: 你妈妈要和别人走,她拆了这个家,在你爸爸悔过回头的时候,她跟了别人。

顾城把一切撇清之后,在一棵树上自缢身亡。

几个小时后,谢烨经抢救无效,死亡。

落幕。

▲  没有疯狂的爱 只有疯狂的自私

爱情,是一个现实不存在的东西。

如果是一块石头,

我们可以说,那灰色的,坚硬的,块状物是石头。

然而,爱情呢?

不过,爱情虽然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但是,它有绝对错误的答案——

占有欲,不叫爱情。

疯狂的不是爱,而是自私。

曾经,我身边有很多女性朋友,都遇到过所谓“爱得发狂”的追求者。

他们都是以死相逼:我的世界不能没有你。如果没有你,那么我就去死。

我希望所有女生都知道,如此你遇到这样的人:

那就让他去死吧!

不然,死得可能会是你。

THE END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赏析:乍看顾城的《远和近》,有一种特“小儿科”的感觉,甚或觉得荒唐然而,披文入境,好生玩味,方悟出一种幼稚里的成熟、肤浅下的深刻

  《远和近》是一首表现特定心理和审美情趣而有些朦胧的诗,表达含蓄、精炼,而内容深刻第一节,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是写“你”左顾右盼的行为第二节是写“我”的独特感觉“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从表层形式上看,这种感觉是反常的因为你、我同处地上,你既然能看到我,说明我在你的视线里,双方距离并不遥远而“云”处天际,它与人的距离遥不可及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亲近、融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不和谐,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追求与向往

  总之,小诗《远和近》给人一种童话般的美感,深刻地提示了表面悖谬而实际合理的现象读罢,“余音绕梁”,令人回味不已

  有关距离——读顾城的《远与近》

  《远与近》是顾城的名篇,它像是块水晶,小巧精致,又包含了无限的光与影的内容品读过后,满怀的感动,在可说与不可说之间

  《远与近》只有一个画面;两个层次:看、想(觉得);三个意象:你、我、云短短的二十七个字,阐述了一种美妙的、长存于我们生活中但经常被我们忽略的哲理教科书上是这么说的:对生命存在的评价,对人的评价,揭示了人和人之间的隔膜、猜疑和戒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朱栋霖等编)老师也说“引发了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存在与虚无,人类与自然的两难选择”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人与人之间有了隔膜和猜忌,就只能侧目不敢正视了;物质是你、我、云,精神就是你对云的关注和“我”对你的深情;物质的距离客观存在,心灵的距离无法定义,无法衡量;“我”是真实的,云是飘忽的,真实的你和真实的“我”离得很远,却和飘忽的云离得很近,这岂不是人类距离造成的永恒的困惑;自然和人类,自然是原生态的,丝毫不懂虚伪和设陷,人类却在很久以前就给自己配备了面具和武器,结果,人类只能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短暂虚弱的宁静

  不过,对于本诗,我还有一种理解,顾城写《远与近》,视角的落点不仅在人文终极关怀,也在自我纤细情感的抒发诗作本身好似一位腼腆大男孩的心灵独白他爱慕一位女子,但羞于向她表白,甚至连目光都不敢和女孩的目光相交,他只能趁女孩的目光转向别处时偷偷地望上一眼,并为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小举动窃喜了一把在目不转睛如饥似渴的观望中,他悲哀地发现自己是那么怯懦,那么无助,那么自卑,爱情的热焰没能燃烧他内心的羞涩,他不敢让目光泄露他内心的焦灼心思“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那么幽怨又那么平淡,那么深情又那么淡漠,那么焦急又那么彷徨,字里行间饱含着濡润的气息,湿润我们的情感荒漠

  人都有同样的审美心理:正面因掺杂了太多的人情因素和世俗伪装,不免冠冕堂皇,不免逢场作戏,不免拘挛警戒但在人视界的外围,一切装模作样的伪装都失去了遮掩的对象,变得毫无必要,于是人的顾忌搁置了,焦灼心态平和了,审美心情油升了,人们更可以超脱地用自己的本心关照万物,于是,就产生了完完全全的自我心情倾诉,彻彻底底的自我眼球运作,从从容容的自我心灵之旅诗中的大男孩在女孩的转眼间,获得了这个释然的机会,这于他倒是很轻松惬意的享受

  很明显的,这首诗的中心词是远和近,诗中一个“很”字让这种距离变得极端,它比“太”的程度要轻,要缓和,似乎有改观回旋的余地,但要消灭它也需付出相当的努力情感的拉近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有时甚至不是两厢情愿的,它需要恰合的气氛,愉悦的心情,无畏的勇气,长久的坚持特别是明哲的智慧,不然,距离近了,会有碰撞摩擦的可能,把握火候,把握温度,把握距离才是中庸的情谊长存之道

  换个角度来说,看侧面是很自我的欣赏态度,让自己“摆”出一种随意的侧面姿态也是一种智慧这种方式可以让人领略自己不经意但近乎天然的美丽,或是凝视的美丽,或是沉思的美丽没有了刻意的注视,就更添了自然的气质,省略了对评价者本人的关注,行为就纯粹成了自我的真实表达,更易体现美的原则和本真很多新闻、艺术摄影作品都是捕捉瞬间影像的,一瞥,一回眸,一惊愕,一锁眉,都有无限广袤的含义正面是作者的主观阐释,侧面是人物本身的坦然发言

  《远与近》还能给我们很多联想,唤得我们很多共鸣它短小精悍的外质包裹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这么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我”和“你”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诗人顾城远和近的赏析,我们来看看。

 远和近

 顾城

 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

 远和近赏析

 (注:这是顾城写于1980年6月的一首小诗。

 顾城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的一个著名诗歌流派——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类诗歌,从形式上看追求整体象征,其意象多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从内容上看追求自我价值,常有对历史、传统的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整体上朦胧诗正因为其意象本身的不透明性及组合时的片段性,而产生众多空白点和不确定性,也给读者预留了众多的想象的空间和思考余地,让人常读常新。

 它以平凡简单的意象,朴实平易的语言,简短的诗行结构,给读者展现出最大的想象空间,赋予诗歌以无限的张力。)

 对顾城的这首《远和近》的解读历来存在普遍争议,很多人直喊读不懂,而那些略微捋出些头绪人又往往只侧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诸如单纯从爱情、哲学、历史反思的角度去解读,结果往往顾此失彼。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却又不单单是写爱情的,更蕴含了诗人强烈的精神寄托和追求。下面就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此诗:

 一、单纯而复杂的特殊感情:

 从诗行建构来看,顾城这首《远和近》,仅两节6行24个字,如此短小的篇幅中,“你”字却独占一行,这不得不引起人的注意,从而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我觉得”也独占一行,在形式上与第一行“你”呈现一种呼应,同时暗示了“我”的一切内心活动和感觉都是以“你”为中心的,“我”从你的动作和飘忽的眼神中读出了“你”的内心。

 上节主要客观描述“你”的举动,展示的是“你”的世界,是自由自在的世界;下节主要描述“我”对“你”的举动的内心感受,是完全自主的、“我”的世界,也可以说是“我”对“你”的世界的一种主观介入。而诗的基本功能是“主情”、“言志”,因而很明显,下节才是诗歌的重点。

 整体来看,“你”的举动是通过“我”的眼睛才得以展示出来的,是“我”的看赋予了“你”在这首诗里的所有举动。这一方面表现了我对你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的在乎,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尊重。试想如果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人,“我”能如此在乎吗?

 因而说这是一首表达恋情的诗,充斥于其中的感情既单纯又复杂。

 二、两种距离的悖反:

 在这首诗中,远与近既是物理距离,也是心理距离,物理距离可以衡量,具有固定性,而心理距离确实模糊的,不可度量的,作者把这两种不同性质,也不可比较的两种距离放到一起做比较,这本身就是一种荒谬,一种悖反。然而这也正是诗意的体现之处,因为诗意往往是从违背常理的地方开始。这种悖反的另一表现是,这远与近的对比对象“我”和“云”是异质的,不对等的,“我”是客观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人,而“云”是飘渺的、虚幻的自然物。

 按常理,“你”与“云”的距离当然要比与“我”的距离远,然而“你”却让“我”觉得“你”与“我”的距离更远,这是物理感觉与心理距离的一种偷换。“你”面对“我”是那么的神秘莫测,让我捉摸不透;而当面对“云”,面对自然时确实那么的坦露无疑,感觉“你”“我”间永远都有一道无形的隔膜,阻隔着我们心灵的交流。

 全诗重复运用了两个副词,“一会”的重复使用表现出你眼神的飘忽不定,似躲闪,又似刻意;“很”包含越来越的意思,重复使用则使得距离的差异感更强烈,也更清晰,带给诗无穷的余韵。

 三、灵与肉的永恒冲突

 用意象抒情诗现代诗的一种传统,在这首诗中,“云”是中心意象,是诗眼,它象征着别处的、梦幻的生活;“我”象征着现实真切的生活。而人总会对现实心存不满,认为美好的永远都在远处。就像诗中的“我”和“云”,象征着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歌德说过,每个人都有两种精神:一个沉溺在爱欲之中,执拗地固执着这个尘面,另一个则猛烈地要离去尘面,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灵与肉的冲突时诗歌中一个永恒的母题,因而在这首诗歌中,可以说“你”看“云”实际是在看自己内心的某种幻想,而“我”却是在看你的举动,所以“我”是在看“你”看云,所以事实上“你”就是我内心的某种幻想,“你”就像一个还没有受到任何世俗污染的纯人、真人,是我永远的梦幻和追求。

 综上,这首诗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但又不单单是表现爱情,还蕴藏着作者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揭示出人世间一个永恒不变的矛盾冲突,即灵与肉的冲突和对立。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今天》创刊于1978年,是朦胧诗的摇篮,也是当时朦胧诗派的主阵地,在它周围凝聚了一大批年青诗人,北岛、舒婷、食指、芒克、多多。他们的诗表达主观感受,从个人心灵出发,在表现手法上也广泛运用象征、隐喻与通感。1980年8月,《诗刊》刊发了一篇名为《令人气闷的“朦胧”》的文章批评这类诗歌“读不懂”,“朦胧诗”也由此得名。

 创作契机

 顾城在1978年年底看到贴于西单体育场外墙上的《今天》创刊号,他被上面的诗歌打动了。1980年的4 月,顾城用“古城”的署名,首次在《今天》上发表了几首小诗。同年10月,公刘在《星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的文章,对顾城在《蒲公英》上发表的诗歌作品大加赞赏。自此,顾城在诗坛崭露头角,在各类文章中也被作为朦胧派的代表诗人提及。1980年年底,《诗刊》刊登了顾城的两首诗,其中有一首就是《远与近》。[4]

 作品赏析

 《远和近》表现特定心理和审美情趣,表达含蓄、精炼而内容深刻。第一节写“你”左顾右盼的行为。第-二节是写“我”的独特感觉,从表层形式上看,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你既然能看到我,说明双方距离并不遥远,而“云”处天际,它与人的距离遥不可及。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一亲近、融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不和谐,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追求与向往。

 诗作言简意赅,使人很容易联想到个人的生活经验,它的美就隐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但细细品味,冷静之中暗含一种热切的期盼,呼唤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而由于诗人隐去了造成错觉的`原因,有意留下较大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 读者的心理因素不同,这种想象图景也会不尽相同。

 从诗作表达的纤细情感来看,作品好像一位腼腆人男孩的心灵独白。他爱慕一个女孩,但羞于表白,甚至连目光都不敢和女孩的目光相交,他只能趁女孩的目光转向别处时偷偷地望上一眼。在目不转睛如饥似渴的观望中,他悲哀地发现自己是那么怯懦、无助、自卑,爱情的热焰没能燃烧他内心的羞涩,他不敢让目光泄露他内心的焦灼。“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那么幽怨又那么平淡,那么焦急又那么彷徨,字里行间饱含着濡润的气息。

 诗的诗眼是“远”和“近”,一个“很”字让远和近所指代的距离变得极端,要缓和、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情感的拉近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有时甚至不是两厢情愿的,它需要恰合的气氛、愉悦的心情、无畏的勇气、长久的坚持特别是明哲的智慧。距离的存在虽然让人辗转反侧、焦灼不安、无所适从,但在爱情的虚幻想象中,心上人的侧面形象最美,它激发了人内心对爱情的憧憬,这大概是爱情最有魔力的一个阶段。

 一个远,一个近,引发了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存在与虚无的种种思索,还能给读者带来很多联想,唤起共鸣。它短小精悍的外质包裹着丰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我”和“你”。[5]

 名家点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德明《百年新诗经典导读》﹕《远和近》是一首发前人所未发的作品,它通过对方对“我”与云的距离比照来暗示某种深刻的哲理。这首诗虽然只有两节六行,但蕴藏了一个含有深意的“谬误”:在你眼里,远在天边的云显得切近,近在眼前的“我”却显得邈远。诗人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呢,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顾城是想告诉读者一个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当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时候,人们更能感受到自然的和善与亲近。可见,诗歌中的这个“谬误”,虽然不符合物理世界的常识,却切合了心理感觉世界的真实。这是诗人独到的生命发现与艺术创造。《远与近》,言短意长,主题突出,真可谓是一首精致之作。[6]

 中国作家协会副研究员李朝全《诗歌百年经典》﹕远和近是相对的。世间的一切事物、情感和心理都是相对的。天边的云很远,然而却比站在你面前的我显得更近。这是一种心理的错位,一种心灵的隔膜。我在你跟前,你却视而不见,这是一种最远的距离。人与人之间,都可能因为疏离而变得遥不可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见死不救,倒地不扶,对面不识。这是社会的悲哀,还是我们人类自身生本孤独的本性使然。这首诗寓意深刻,充满了人生哲理,可以作多样的解读。[7]

 湖北省咸宁学院副教授黎娜《最美的诗歌》﹕这是一首简短的小诗,语义简隽,表达集中。诗人以这一种逆反式的对比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虽然彼此就在身边,但是情感疏远,态度冷漠,距离虽近,却比不上对那远在天边的云更为亲切,而在更深一个层面上,即使在亲密的人之间,也存在着远和近的问题,那是人与人心灵的距离。自然界中的距离,再遥远,也是有个度量的,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有时是远不可测的。[8]

 作者简介

 作者像顾城(1956—1993)朦胧诗代表人物,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昌邑县东冢公社五年。返京后做过翻糖工、搬运工等,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美,1993年10月杀妻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作品,出版有《顾城诗全编》、长篇小说《英儿》,及散文集多部。

在南太平洋那个小小的激流岛上,顾城曾经实现过从小就有的梦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可以耕耘,像野人一样过一种原始的生活。他戴起那如裤腿一般的筒子帽,把自己与世界的思维隔开;他写诗、画画,当起了“鸡司令”,也是羊倌;他窝在自己的国度里,不学英语,不会认路,安心地拥有着谢烨的照顾,她是他与世界的桥梁。那时他曾自称“岛爷”,满满的都是得意和惬意,想来那纯净的空气与和谐的女儿国正称了他的心意。那里,应该有他最快乐的时光吧。

然而,世界上没有谁能像彼得潘那样成功地拒绝长大。顾城用木匠的利斧搭建的红房子下,涌动着无法逃避的命运的激流。极度的自我,过度的依赖,使顾城的王国在命运激流的挑战下脆弱得不堪一击,轰然倒塌。

诗人不是人,是误落凡间的仙神。无论顾城被称为天才诗人也好,童话诗人也好,是神经病也好,是杀人犯也好,他那背叛了黑暗的黑眼睛曾经照亮了这个世界,人们为他的想象力折服,传抄他的诗歌,聆听他心里的虫鸣鸟叫。后来他离开了,回到天上去变成了一颗星星,可以花几万年的时间来观察蚂蚁的舞蹈。那儿才是他的家园。

而地上的人们,持续地震惊、议论着,关于他的爱,关于他的诗,关于他的死。

(一) 他的爱与死

没有人知道,在1979年那辆上海开往北京的列车上,顾城与谢烨有过怎样的凝眸,交错的目光中又有过怎样的电光石火,以致这段美丽的邂逅逐渐变为终身的相随。

对谢烨一见钟情的顾城画下了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却没有画出她,因为他觉得她“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无法停留”。下车的前一秒,顾城把地址塞给了谢烨。难得的是,谢烨不似传统女性的保守被动,大概是为顾城的才气所吸引,后来真的依照地址找到了他。相恋时谢烨有过犹豫,但终于还是从家里偷出了户口本。1983年,二人结为连理,后来移居到了激流岛上,开始过原始的生活。

他们那些曾经发表的情书里满溢着甜蜜的情愫。顾城对谢烨的第一印象是:“眼睛又大又美,深深地像是幻梦的鱼群,鼻线和嘴角有一种金属的光辉。”谢烨还没有告诉他自己的生日,他便喊着“我忘记了”而自责;他不安地询问谢烨,她的家里人是不是认为他是坏人;他对她说:“我有一个秘密,一个法宝,那就是你。一想你,这个世界就没辙了,三片树叶呀、白头发都没办法!”他爱她,谁也无法阻拦。

谢烨懂得顾城的情意,她对顾城说:“你会飞,眼睛里映着我和世界。”顾城带着她“从教室的窗户里跳出来,落在蒿子里。”原来她骨子里也有一股孩子气,所以遇上不愿长大的顾城才会像磁铁那般迅速地吸在一起。她希望“我们不要那么老,也不不要长大、不要书包,我们可以光着脚丫,一直跑下去。”那时,顾城23岁,谢烨21岁。

越是爱得深,那快乐越是单纯,也越是蛮横。顾城希望他的爱人永远看着他,谢烨是他理想殿堂的顶梁柱,是他与世俗世界的桥梁,一旦压力过大,他的城池便会颠覆。

在孤岛上,顾城找到了他的桃花源。基本没有自理能力的顾城对谢烨极度依赖,而谢烨的宽容和豁达也颇令人惊异。生活上的照顾、工作上的协助自是不用说,英儿的插入竟受到谢烨的欢迎——似乎英儿的到来给了她喘息的机会。谢烨不在乎英儿的插足,却对爱子不能留在身边痛心不已。在现代的社会里要过原始生活是很奢侈的,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她看到了现实的绝壁,而顾城只是躲在她背后,埋头构建他的女儿国。

英儿最后还是跟着那个白发老头跑了。这对顾城是一个打击,对谢烨也是。二人决定合力写一部小说,讲述他们三人之间的爱情故事。顾城说,书一写成,他便会死去。

一条大鱼(追求谢烨的那个德国人名叫大鱼)侵入他的海域,他发觉了,却无法击退。顾城尝试放开谢烨,谁都能够想象那有多难。英儿走了,现在谢烨也要走——可是爱却还在。“ 我曾像灶火一样爱过/从午夜烧到天明/现在我的手指/却触不到干土和灰烬 ”。

顾城开始学开车,背交通守则,这样没有谢烨在身边他也可以出门。他想要自己支撑起厚重的房顶,他最后一封家书里满是对小木耳(顾城与谢烨之子)的疼爱,可惜的是,一切都太晚了。

那次发生口角的原因,似乎是大鱼要提前到来。顾城那样爱谢烨,可还是把她打了。他跑去找姐姐顾乡,让她去救谢烨,然后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门前的那株大树。在那样偏僻的地方,谢烨的生命在直升机与车的辗转中一点点地流失,到医院时,抢救已来不及。

《英儿》还未出版,顾城已死去,谢烨也随他而去了。那一年,顾城37岁,谢烨35岁。双宿双飞的爱情童话,颜色是血红的。

顾城儿时曾从窗台上掉下,头部受伤。他的情绪常出现间歇性反覆,只要谢烨签字,便可把他送入精神病院,但是她没有。谢烨知道,顾城没有她会死。有她在,顾城就有缓冲力量。可是那一天,她没能把顾城的情绪拉回来,以致双双覆灭。

顾城没想杀死妻子,但自己是必须死的。他在对医生的谈话中说过,他想体验死的感觉,他想那是从一个大的滑梯上滑下来,一下掉进一个黑暗的洞里,如果沉到底,就可以看到光明。”他的诗歌中也多次谈到死亡,对此他并不惧怕,“ 死是暖和的 ”,“ 死亡虽然丑陋,却能引起赞叹 ”,“ 生命量不出死亡的深度 ”,“ 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松林间安放着我的愿望/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或许,那是他的另一个桃花源。他说过,生命与生活无关。“ 生命中只有感觉/生活中只有教义/当我们得到了生活/生命便悄悄飞离 ”。他是感受生命的艺术家,生活是一种令他无法起飞的沉重负累,“ 我被粗大的生活/束缚在岩石上/忍受着梦寐的干渴 ”。但生活对他来说亦是走向梦海的沙滩,若是无法生活,便只能丢下生命,逃往死亡。

顾城死了,把生命交给了名字。他爱过、爱着,这就够了。他会变成自己笔下的那只树熊,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知道,“ 所有的草和小花/都会围拢,在/灯光暗淡的一瞬/轻轻地亲吻我的悲哀 。”

(二) 他的才与诗

诗的语言,本是从心底里流出。顾城不是天才,只是拥有一颗比常人更细腻、敏感、澄澈的心灵而已。他的才华横溢,原是他生命的自然流露。同样当过木匠的安徒生是他的良师,写《昆虫记》的拉布儿是他是益友。

当顾城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发觉自己无法说出报纸广播上的话,也说不出招呼大叔大婶的话,而第一次让他真正感到语言的,是一群鸟,它们落在他周围喧哗着,看着他的眼睛好像看着一个丢失了多年的孩子。顾城被它们深深地震撼着,怀疑那才是自己的语言,怀疑自己被施过魔法而被禁锢进了一个人形,从而忘记了自己的母语。后来他写诗,写他的生命感受和他的信仰。他获得了依靠。

顾城热爱世界、赞美世界,他的诗心所描摹的世界是不沾尘埃的,他相信一切自然皆是生命,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它们在游戏、追逐,它们也会哭笑、呼吸。而人间世俗则是虚无、夸饰、呆板、无聊的,只有人的情感值得赞扬。读顾城的诗歌,便是进入一个童话王国,那里有现实中人们看不见的光辉和鲜亮的色泽。并非所有意象皆是美丽的,但每一个字都是生命的体验。纵然是幻想,也可作一次心灵的洗礼。

你永远无法猜测顾城的语言下一句是什么,也绝不会和他有同样的拟人和比喻。哪怕你也热爱那样自然的生活,却无法像顾城那样精彩地描绘。他是黄昏的儿子,他相信蚯蚓在黑暗中作下许多诗句,他看到了雪的微笑,他的土地是弯曲的,他看着“ 蚂蚁们在搬运沙土/绝不会因为爱情苦恼 ”他躲开变成知了的怪树,“ 一转身/就碰上了喝醉的太阳/他剪着短发/皮肤像西红柿一样发亮 ”, 他要编一只小船,“ 直到太阳的脖子酸了/阳光被宽树叶一根根剪断 ”,“她的血液/像红宝石一样单纯”“发芽的声音穿过纸灰”,“我,据说老了/已经忘记了怎样跳跃/笑容像折断的稻草/而你,怎么说呢/眼睛像一滴金色的蜂蜜/健康得想统治世界/想照耀早晨的太阳和面包 ”……

顾城的想象总是出人意料,12岁的他盯着夜空:“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谁都曾仰望星空,可谁有他这般奇特的想象力?15岁时他写下《生命幻想曲》,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峰,“ 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 ”,“ 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 用金黄的麦秸/织成摇篮/把我的灵感和心/放在里边/装好纽扣的车轮/让时间拖着/去问候世界 ”,胸怀宇宙与世界,坦荡荡之大气如盛夏骄阳般光芒四射。23岁时他写出脍炙人口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 ”。不知有多少人热情昂扬地朗声喊出过这两句诗,却不知这只是顾城笔下小小的一点而已。

顾城的诗中充满了各种颜色,或明或暗,或喜或悲。他描写“在一片死灰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冲击,鲜红和淡绿比任何时候都要好看。“ 昨天/像黑色的蛇/盘在墙角 ”,“ 戴孝的帆船/缓缓走过/展开了暗黄的尸布 ”,这些恐怖的意象在颜色的协助下成功地让人们感觉到了阴森森的寒气。

我们在为顾城的想象力和语言描写拍手称赞时,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惑——看不懂。尤其是《水银》这组诗,不但内容,连诗歌形式也都是天马行空。如:

顾城自己的解释是,他感觉到了每个字自身的灵性,所以不再强制地组合它们,而让它们自己组合,“在我心动的时候,字就会像万粒水银受到一个震动一样,出现它们的排列,这个排列简直就像我的心电图一样”。顾城相信诗歌是一种自然的生长,他正好在语言的行动中显示了自我,于是有了这组诗。我们都是从自然里生长起来的生命,但是像这样的诗,现代人不知有多少能懂——童话王国里也有难以攀登的高峰,这也是自然,高山并不会阻挡我们对世界的欣赏。

上天只在极少数人的心里保持了通往天空的道路,顾城一定是其中之一。他一方面用话语虚构着心灵的童话,一方面又试图在实存世界中寻找童话的具体影像,以此作为一生孜孜不倦的事业,隐居激流岛是他最后的努力,“岛爷”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逍遥。他的心脆弱得如此可怕,却可以装得下万千世界。他扮演不好世俗的任何一个角色,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不知道当他沉到死亡的黑暗洞底时,是否看到了毕生追求的光明。

顾城的诗歌留给后来的人作为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去感受他那青草一样的呼吸。就像一颗古老的大树,伸着它的枝条让我们攀爬。它的生命力将如顾城对世界的赞美一样,“投入思想的熔岩”,像黎明一样灿烂。至于顾城其人,无论是怎样的悲剧,如何的惋惜,无论外人是批判还是赞叹,都再也触不到他的灵魂,如诗所言:“ 砍破的月亮/被上帝臧进浓雾/一切已经结束 ”。

注:本文所引用顾城的诗皆摘自《顾城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所有均来源于网络。

          你能因为人反正不管活成什么样子都逃不过一个死字,而就选择不活了吗?所以关于人们对顾城的诗的改编,为了避免结束,所以避免开始,我是表示十万分的不赞同。

          如果你拿这句话作为一个理由,那么你这个人可能就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你害怕,一段爱情没有好的结果,所以你不敢开始一段感情,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话,你会错过一些东西,而且你有可能会错过你这一生的真爱,你为什么不往好的方面想,想着你们会在一起呢?你们会结婚生孩子,然后一起老去呢?

           再者,你害怕,你们之间的感情是以怨男痴女作为结果,所以你不敢开始这段感情,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有的时候过程比结果更加的重要。反正人活一世,到最后的结果大家都逃不过一个死字,那你还要过程干嘛?

          如果你开始了,并且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那么你会不会为你当初的这种想法而感到懊悔和后怕呢?所以如果你不开始,你就没有办法获得那个美妙的过程,也没有办法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你担心结果是坏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有时候人力可以改变很多的东西,你凭靠自己的力量也可以扭转结局。

           所以呀你不要因为害怕结果,而不选择开始。你不要太过于保护自己的内心,有时候把内心剖开来看,就算经历一些波折,感情上的波折,也没有关系的,可以它变得更加的坚强。

            如果你害怕结果的话,那你这一辈子就是碌碌无为了,不管是在感情方面,还是在事业方面,因为感情有可能有一个坏的结果,你发展自己的事业,也有可能到最后什么都捞不着,所以,你为了避免这些结果可以不选择开始,那么你这一辈子就是碌碌无为。

             如果反之,你选择去冒险的话,你现在去创业,去开展一段新的感情,不管是从哪个方面,你把自己完完整整的交出去,交给生活,交给命运,也交给自己,等到若干年后,你再来回顾一下你这几十年的经历,在想想你这个时候所得到的结果,你可能就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糟糕的。

              所以啊千万不要害怕受伤,不要害怕不好的结果,不要太过于保护自己,没有安全感,就去努力为自己找寻安全感,内心自卑,就努力做一个自信的人,千万不要这一辈子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说平凡可贵。

顾城为什么杀掉自己的妻子?

我认为,后期性格变态所致。顾城悲剧的深层原因是他的极端个人主义。作为一个人来说,顾城的人生态度像他的诗歌一样极具特征,简单归纳一下就是:极端自私的自我中心,极端愚昧的大男子主义,极端空想的自由主义,极端幼稚的幻想世界。顾城就是一个各种极端事物共生的矛盾体,有时候像个天真的孩子,有时候像个疯狂的暴君。

顾城宣示自己爱全人类,但是他不爱身边的人。顾城的妻子在去新西兰之前就有过一次怀孕,顾城没有像其他丈夫那样,对自己的骨肉充满期望和好奇,而是在整整一个星期里,向妻子抱怨说,这个孩子会把他逼疯。妻子不得不独自去做人工流产。到了新西兰后,妻子第二次怀孕,顾城故伎重演。但是妻子认为自己年纪已过30,再不生育就晚了,便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打胎的时间,终于将孩子生了下来。是一个男孩。顾城说,妻子是一个狡猾的骗子,儿子是他童话城堡里的毒菌,他的世界里,不允许有第二个男人。顾城甚至没有抱过一次自己的儿子。他对妻子说:儿子不像你,也不像我,这样很好,感觉我不会同他有什么关系。

顾城有了孩子后,他认为自己的亲生孩子影响了妻子对他的关爱,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幼稚、可怜的谢烨不得不把孩子送(或者是寄养?)给了新西兰土著毛利人。但是,顾城的妻子之所以把儿子交给别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顾城对儿子的厌恶甚至发展到生理反应的级别,他会突然向儿子施暴,将儿子从沙发上踢下来,然后自己倒地,肌肉痉挛。顾城的妻子无法判定顾城是否故意装病,但是,为了她所爱的两个男人都好,这个女人不得不把这两个男人分开,同时也将他自己与儿子分开。在顾城那里,谢烨只能是一个妻子,而不能是一个母亲。

顾城与他的妻子在一起,开始的时候是要享受被无限崇拜的感觉,后来是因为,顾城社会生活能力极差,尤其是到了国外,离开了妻子几乎无法生存于社会。妻子谢烨某种程度上成为他的全职保姆兼全职助理。

顾城所谓自己内心的爱,太过理想化,其实是他内心残忍的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我始终认为,不爱孩子的人是缺乏爱心的,如果连自己亲生的孩子都不爱,那么,他所标榜的爱,一定是假的。人不是神,不可能把人的天性与所谓的天职彻底割裂开。顾城理想中对全世界、全人类的爱,其实只是爱他自己。因为,他认为他自己就是全世界,就是全人类。当这种爱无法实现的时候,它的另一个极端便跳了出来,那就是顾城个性中的残忍。

顾城定居新西兰激流岛后,也许是因为收入微薄,要贴补家用,也许是因为要享受田园生活,顾城在自家房子旁边圈了一块地,养了几百只鸡。有一次,不知哪里来的一条狗,咬死了顾城的两只鸡。为了报复,顾城在鸡舍周围布下了钉子,但他还是觉得不过瘾,最终布下了老鼠药。当妻子说他此举太过分的时候,顾城说他妻子是假善良。最终,狗是不是被毒死不知道,周围居民家的猫却真的被毒死了。顾城没有承认是他干的。

其实,对于常人来说,处理方式很简单,比如把这些鸡卖掉,或者分送给周围的居民。也许是因为顾城的清高使他不屑于为几个臭钱,自掉身价地去买鸡;也许是因为顾城的傲慢使他不可能赔着笑脸向邻居们说一声抱歉,总之,他以一种令全体社区居民瞠目结舌的方式处理掉了他的那些鸡。

这件事情后,顾城对他的妻子说:全世界都在欺负我。而且,为了发泄,顾城还到山坡上随意挥砍大树。他妻子说,顾城整整砍了一个星期。这个细节让我再次坚信我对顾城人性的判断:在他童话诗人的外表下,掩盖的是一个残忍的内心,一颗充满报复欲望的心。

在顾城居住的社区,居民们都认为顾城是一个怪人,甚至可能是疯子,如果不是他的妻子谢烨极力在邻居之间化解、调和,我真不知道顾城能否在社区里生活下去。他也许更适合没有邻居的生活方式。

顾城的大男子主义也极为突出。除了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分享妻子的关爱之外,英儿的出现也充分体现了顾城的这个性格特征。顾城与两个女人的关系是透明的,彼此都知道。当然,顾城的妻子谢烨真是太天真幼稚,明明知道有一个女人正在分享她的丈夫,但是,对顾城的盲目崇拜也许使她认为,那是一个天才应有的权利。她没有任何怨言,三个人相安无事地住在一起,甚至管吃管喝,生怕怠慢了客人,唯独把亲生孩子排除在外。

请问顾城为什么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顾城的妻子名叫谢烨,笔名雷米。

顾城杀妻自杀的爆炸新闻现在终于慢慢沉寂了来了,唯美主义者似乎都站在为顾城辩护的一边,而道德家们则都异口同声地谴责他违背起码的人性;也有人持一种公允平正的世故态度,主张将这两方面(艺术方面和道德方面) “分开来看” ,一面谴责他的道德败坏,一面欣赏他的感受的美丽优雅深沉。整个评论界被这件事搞得要得精神分裂症,但却没有人将这两方面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来进行一番深入的精神分析。中国人已习惯于对一切矛盾,包括最剧烈的自相矛盾视而不见。他们在矛盾面前唯一关心的是讨个“说法”好使自己安心,而始终不愿触动自己内心既有的任何一个审美标准和价值标准。

顾城杀死的是自己的妻子吗?

是两个人

他对于雷米似乎是恋母情绪更重一些,而对于英儿则是爱和占有~

顾城自己就颇为“世界”也颇为“民族”地说过:“一夫一妻制是天主教闹出来的,把中国害苦了。我们中国人不能忘了祖宗”

所以应该是2个人~~~

个人意见

你可以参考一下这个:

:hongxiu/zhuanti/document/viewaspid=810

顾城为什么杀死他的妻子?

顾城在火车上认识的谢烨,谢烨的开朗和八面玲珑与顾城的内向和自说自话形成了天与地的对比。顾城对谢烨的爱是一种对母性的崇拜。认识谢烨后,他可以真正的专心写诗,不用他自己操烦任何的俗务,他与人谈话聊天碰到尴尬谢烨帮他圆场;他开会出行谢烨帮他收拾打理;他去国外演讲谢烨做他的翻译;德国大学聘他做老师,他的条件只有一个:要谢烨随行,不能满足此条件,他便放弃。他面对谢烨完全就是一个孩子在面对他的母亲,他的秘密可以瞒天过海,但他对谢烨会毫无保留。直到有一天,他碰到了古灵精怪的英儿,他觉得自己爱上了这个女孩,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告诉谢烨,并询问她的意见。就像一个孩子在询问他的母亲:我遇到一个女孩,我爱上她了,我该怎么办?一个是被宠坏的孩子,一个是贤惠操劳的母亲——可惜的是,他们都在犯错,都将自己在面对对方时的身份搞错了十万八千里。任性的孩子询问贤淑的母亲,他该如何面对这桩感情,贤淑的母亲当然是鼓励自己的孩子去爱啊!是的,谢烨,当初就是这么鼓励顾城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么回事!表面大度的谢烨骗不了自己的内心,他看到热恋中的顾城和李英,自己的心在滴血,心痛啊!但她是母亲,他是孩子,母亲是不能将自己的心痛告诉孩子的。顾城就是这样肆无忌惮的当着谢烨的面在跟另一个女子热恋着。起初是爱的冲动在作用,但是到后来,这天真无邪的英儿,在内心是有大文章要做的,这是另一个话题。被折腾到精疲力竭的谢烨,好不容易跟着顾城到了激流岛上面去居住,过上了世外桃源的日子。这个时候,英儿又出现了,英儿求谢烨帮忙办理签证,理由是要去国外念书。谢烨居然答应了,还忙前忙后,她要保持她的大度。上岛后,顾城和英儿继续他们的感情,谢烨还在勉强扮演他的母亲角色。中间他们就英儿的事做过协商,可顾城的心已经在英儿那里了。谢烨的心碎了。英儿在跟顾城在一起的时候,还在想着她的后路。上岛后不久,英儿的后路就出现了,一个外国男人,这个男人可以帮助英儿满足一些当时她的愿望。顾城发现后有点歇斯底里,返回头来投入了谢烨的怀抱,谢烨作为报复,跟另一个男人开始了关系,并且常常当着顾城的面。顾城的歇斯底里变成了无边的绝望,他要谢烨答应,将他们的这些事写一本小说记下来,然后就去死,谢烨呢,也答应。小说(《英儿》)写完后,顾城去找谢烨,想要对自己留在人世做最后一点挣扎,无边无际的绝望和恨,让谢烨变得异常冷血,他要成全顾城的死!顾城回家后拿了东西就要去杀死谢烨,将谢烨打了之后,他告诉了自己的姐姐(打电话?),顾乡到现场的时候,顾城也已自尽……

我看过海岩的一本书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上面的男主角很喜欢顾城 和我一样 他觉得,有人写诗是用来消遣或者挣钱出名,而有人写诗则是自己想生活在诗的梦境当中。顾城就是后一种人,他太追求一种真善美的理想了,他的幻想一旦破灭就容易有绝念,他说他对顾城这种心灵的绝望很理解。他说他自己就常常幻想能有一天和一位自己钟爱的女孩子远走高飞,在山顶上筑一个小屋,建一个只属于两个人的伊甸园,然后燃一个火堆,画画,唱歌,就这样天真地相爱,像童话一样生活。

顾城为什么杀妻子

顾城和谢烨原本是非常相爱的,顾城爱谢烨好像爱一个女神一样。但后来很不幸地,英儿介入了他们的感情。 顾城和英儿,谢烨在一个诗会认识。诗会上朦胧诗被砸得很厉害,但当时英儿立挺顾城。顾城和谢烨很感激,大家关系很好。 谢烨对于顾城很骄傲,对英儿讲了关于顾城的很多事,顾城的脾气,爱好等等。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话英儿都记住了,而且对顾城投其所好,后来顾城对英儿说:我们两个是天生一样的,而谢烨是我后天改造的。这话谢烨也听见了,她表面上没反映,但心肯定给伤透了。 为了追求他的自由王国,顾城和谢烨去了激流岛。这时候英儿已经和刘湛秋在一起了。却同时和顾城保持着联系。奇怪的是谢烨并没有阻拦,而且在一旁促成这件事。 刘湛秋也知道英儿此去投奔的是顾城,但他并没想过英儿会成为顾城的情人。原因之一是他很自信,觉得顾城一个毛头小伙子怎么能和他比?原因之二是他相信顾城的人品,不可能趁人之危。 抛开知识分子,罗曼蒂克,这三个人的关系和现实中的凡人没什么两样,只是更走极端了吧顾城也许"浪漫"地想像世外桃源,但是英儿和谢烨却都是很现实的 曾经有人问英儿为什么离开了,谢烨回答:名不正则言不顺嘛。 对于顾城来说,他认为他和英儿的感情仅限于精神层面。他在岛上等着英儿和他一起建立一个精神家园。没有想到,来到他面前的竟然是个物质女孩。 英儿和顾城情人关系的开始,英儿采取了主动。据谢烨回忆,洗澡的时候英儿指定让顾城送毛巾。顾城不敢送让谢烨送。谢烨就笑着说人家让你送你就去送呗。英儿的意思,在这里可想而知。后来她居然说她的初次是顾城 ,实在是刘湛秋也不能相信的弥天大谎。 顾城和英儿在一起之后,被英儿吸引。至于被吸引原因,可以参看《英儿》。其实顾城在性方面是很胆怯的。(同时可以证明顾城 英儿不可能)。顾城和谢烨在这方面也并不和谐。谢烨在性方面态度也比较排斥。所以也许是英儿在这方面给了他惊喜。 谢烨和顾城的孩子小木耳被送了人。因为顾城觉得木耳是个男孩,不能进入他幻想的女儿国。而且小孩子的哭叫让他无法工作,他不喜欢这个孩子。 但后来顾城给木耳的文章中,说他会在没人看见的时候偷偷对木耳好。他没有办法解决人伦亲情和他幻想的王国的矛盾。 谢烨带顾城去了德国,期间英儿跟着一个叫老头的跑了,还结了婚。这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完全为了绿卡。顾城特别痛苦。这个时候,谢烨和一个叫大鱼的德国朋友(也是中国人)给顾城出主意,让顾城把英儿杀死,然后自杀。同时谢烨和大鱼还帮顾城买凶器。顾城很感激他们。 为了报答谢烨,顾城想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一本书,叫《英儿》。书主要是突出谢烨的高贵和容忍。在书完成后,顾城打算和书里写的一样自杀。顾城自己洋洋得意地说:我如果和书里写的一样自杀,书肯定可以热卖。他想通过这本书给谢烨留一笔钱 后来书写完了,但并不是谢烨想要的样子,谢烨觉得里面的英儿被美化了。所以很不高兴。更可怕的是,书写完了,顾城竟然不想自杀了。 据顾城自己说,有天晚上,他看到了在月光下的小木耳。顿时心里明亮了。他决定放弃自己的理想王国,接回小木耳,过正常人的日子。他对小木耳说“我要你带我回家”。 他激动地把她的心情告诉谢烨,但谢烨却冷冷地说:一切都已经晚了。 谢烨已经受够了顾城,她决定接受德国那个叫大鱼的朋友。本来计划等顾城自杀后,大鱼也和他老婆离婚,她们一起生活。但如果顾城不死,这个计划就被破坏了。

顾城的遗书

一 爸妈—姐:

人间的事总是多变的,关键是心地坦然。这岛极美,粉花碧木,想想你们要身体好,来一次多好呵。我一直在忙各种事,现在真想能在一起,忘了那些事。 人哪,多情多苦,无心无愁。天老不让我过日子,我只好写东西。现在创作达高峰,出口成章,也只是做事罢了。 我现在无奈了,英走了也罢,烨也私下与别人好,在岛上和一个小XX,在德国和一个叫陈XX的人。现在正在分家、离婚。她说要和陈生个娃娃。烨许多事一直瞒我。她好心、合理,亦有计划的(地)毁灭我的生活。我在木耳的事上伤了她心,后来我爱木耳要好好过,她也不许了。她的隐情被发现,我才大悟,为什么他们一直用英文写信通电话,当面骗我。英出事后,他们就一直等我自杀,或去杀英。他们安排得好呢,等我死他们好过日子,直到被发现后亦如此,奈何。 烨也好心救过我几次,但到她隐情处,她和陈就盼我死。 陈在德在饭店从小青那邦(帮)我买过电击器和刀,让我去杀英儿。他们安排的(得)好呢。 如此,我只有走了。 老顾乡知道很多烨的隐情。 我的手稿照片,由老顾乡清理、保存;房子遗产归木耳;稿费、《英》书稿拍卖的钱寄北京的给老妈妈养老;书中现金老顾乡用于办后事。不要太伤心,人生如此。 老妈妈万万要保重。老顾乡多尽心了。 顾城 Gu Cheng

二 妈妈:

今天我过不得了,烨要跟别人走,木耳我也得不到。妈妈,我没法忍了,对不起。我想过回北京,但那都没法过。我死后,会有一些钱寄家里,好好过,老顾乡会回去,别省钱。 妈,我没办法,烨骗了我,她们都骗了我,还说是我不好。妈,好好的,你要能过去,我就高兴了。爹要邦(帮)老妈妈,全当我还在远方。妈,好好的,为了我最后的想念。 胖

三 老顾乡:

你要邦(帮)老妈妈,要把后事作(做)好,要安慰老妈妈,花光了钱也要邦(帮)助老妈妈,小事都别算了。 我从小对你凶,对不起。也就你不恨我,人人报复了我。 我的现金都归你,有四千元马克新币。我的房子归三木,也可卖掉。稿子都归你保管。要撑得住,利兹也会邦(帮)你。我是受不了了,他们得寸进尺。 好好的。有人问我,你就说,我是爱三木的。 弟城

四 木耳:

你将来会读这些话,是你爸爸最后写给你的。我本来想写一本书,告诉你我为什么怕你、离开你、爱你。你妈妈要和别人走,她拆了这个家,在你爸爸悔过回头的时候,她跟了别人。 木耳,我今天最后去看你,当马给你骑,我们都开心。可是我哭了,因为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见你,别怪你爸爸,他爱你、你妈妈,他不能没有这个家再活下去。 木耳,好孩,你的日子长呢,留给你的屋子里有你爸爸画的画,124号。你爸爸想和你妈妈和你住在那,但你妈妈拒绝。三木,我只有死了。愿你别太像我。 爸爸顾城

附注

此四封遗书是1993年10月8日下午在出事现场被警察拾取,字迹缭乱,说明遗书是当时仓促写的。结合他遗书中所言,他是被逼上绝路的,他写遗书时还想着等会儿最后去看儿子木耳(三木Sam),并为之流泪。从遗书中还可看出,谢烨是将继续在世上的。否则顾城不会要求把照片手稿等由姐姐保管,更不用点明房子等归木耳。因为如果没有了谢烨,房子等必然是木耳的,手稿等当然由姐保管。看来事发突然,不知谢烨最后又带给他什么打击。顾城自尽前向姐姐顾乡说:“我把谢烨打了”,是有叫姐姐去救谢烨之意的。顾城离世后,谢烨被顾乡叫来的救护车又转直升飞机,越过海峡送入医院后,抢救数小时失败。顾城四封遗书于当年12月22日由新西兰警出示并当场复印送交各方,后经中国驻新使馆认证及国内公证。遗书上有陈XX及另一男子原名及身份。第一封遗书原是写给父母的家信,后划一横线,加个“姐”字,写成了遗书。

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妻子白后

是不是问吴起杀妻。

吴起杀妻指的是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信任,不惜杀死来自敌国(齐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后比喻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或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

顾城为什么要砍他的妻子?为什么他要自杀?

他妻子要离开他 自杀嘛 天才总是离疯子最近的人

为什么把自己的妻子称“老婆”?

在我国民间,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这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此称呼最早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恰巧,对联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这个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世代传为佳话,从此,汉语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民间也有了夫妻间互称“老公”和“老婆”的习俗。

花千骨中摩严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妻子

那就是哪里面所说的生死劫吧。

那种狠得人物,对爱情不专一,

只是对修道专一的人。

才会这样做的,

顾城的诗歌《门前》可看作一首情诗,诗人写两情相立门前,写出了“家”的温馨,是顾城对恋人谢烨爱的表白;《门前》亦流露出诗人对农耕文明的留恋,对朴实田园生活的向往。

《门前》文字浅近,情感恬静美好。它描绘了自己与恋人依偎门窗前,阳光温和,风摇草结的一幅图景。“阳光照在草上”“风在摇它的叶子”,既是描写,又更是象征,“照”写出阳光对草儿的情义,“摇”写出风对草儿的情义,它们都象征着诗人对恋人温柔的爱的情义;“草在结它的种子”,孕育的幸福徜徉其中。这是一种家的温暖、深情!

《门前》后面也写到了诗人和恋人“挖着泥土”,在门前土地上劳作的场景。诗人说“我们要乘着它/度过一生”,这可看作顾城对农耕文明,朴实的田园生活向往的明证。对于农耕的艰辛,诗人并不惧怕,顾城写道“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然而,它有历史/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一份露水和早晨/我们爱土地”,诗人恬然于农耕的辛劳。

《门前》中反复说着“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体现一种无比默契、心心相印的情义、美好。其虽不言说,却早已胜过千言万语。

《门前》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早晨,阳光照在草上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扇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早晨,黑夜还要流浪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我们不走了我们需要土地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我们要乘着它度过一生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然而,它有历史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一份露水和早晨我们爱土地我们站着用木鞋挖着泥土门也晒热了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墙后的草不会再长大了,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英儿》是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唯一一篇长篇纪实小说。该书由顾城与其妻子谢烨共同创作,书中大量描述了顾城和他的情人英儿的性爱和情爱故事以及一男两女同一屋檐下的生活写实。没错,顾城就是那位写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寻找光明”的天才少年。

顾城偏执疯狂几近神经质的爱害了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妻子谢烨,另一个是他的情人英儿。很难想象一个女人是怎么忍受他自己的丈夫给她绘声绘色的描述他跟另外一个女人情爱的画面的,顾城的爱是自私的,谢烨对他来说是妻子,是保姆,是母亲,他觉得儿子分走了他的爱执意把儿子送走,在谢烨几近崩溃想要离开的时候把她砍死随后自杀。看完《英儿》,我心里难受了好几天,在网上寻找各种资料想要了解谢烨的生活,希望能看到更多说明她幸福的东西来使自己得到安慰。同样作为一个女人和母亲,我很想去弄明白谢烨是怎么劝说自己去接受这种畸形的爱的。谢烨的死是很遗憾的,她都没来得及为自己而活,生时被顾城所累,死后仍纠缠不清。

反观英儿却是一个可怜又可恨的角色,他当着顾城妻子的面向顾城表白,后又卷入两人生活。当她跟练气功的老头逃跑之后,顾城为她自杀多次。顾城把对英儿的爱、思念以及由爱生恨的悲愤全都写入书中,“它是真的。它是我们一起写的,每一笔都是,我没有自己写一个字。你不想读,不是因为不想看见我,是因为你不想看见你自己了。它的美丽让你害怕,它的单纯使你污浊,它的真切使你变丑。”这是顾城对英儿一针见血的心里描述,文字是单纯的,是对你我的真实写照,然而文字的美丽衬托出你的丑恶。书中两人露骨的性爱描写像极了现在有些变态男在分手后把女方的裸照散播全世界一样,然而散播他人裸照是犯法的,而诗人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流传天下就是文学。顾城死了,英儿的原型陈英却要用一辈子去承受世人带给她的异样的眼光,至死都不能解脱。

自古文人最多情,多情给他们提供了创作的源泉,然而在这文学成就的背后不知又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代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786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