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小楷哪一件最著名

王献之小楷哪一件最著名,第1张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最著名。

《洛神赋十三行》:

王献之小楷代表作。自宋代以来,仅残存中间十三行,所以一般人都简称为《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此作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笔画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软弱,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

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而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字与文章内涵极为和谐,因此,这件佳作被后人誉为“小楷之极则”。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王献之:

王羲之之子,与王羲之并称“二王”,又与王羲之、钟繇、张芝并称“书中四贤”,代表了中国书法最高水平,有书法界“小圣”之美誉,在书法领域,其地位仅次于王羲之,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献之的作品:

1、《中秋帖》:

王献之草书代表作。墨迹手卷,纵27厘米,横119厘米,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

此作用墨浓重,转笔圆转外拓,起笔或藏锋或侧锋,提按自然,整幅字的笔画偏于丰肥,但又有个别瘦劲的连笔和字做补充,显得疏密得当、粗细变化。其用笔婉转流动,一气呵成,有“一笔书”之妙。

2、《鸭头丸帖》:

王献之行草代表作。绢本墨迹,纵261厘米,横269厘米,全文2行15字。此作运笔非常熟练,笔画劲利灵动,风神散逸,笔锋入纸灵巧而又变化多姿,方笔、圆笔、侧锋、藏锋都有,用墨巧妙自然,墨色有枯有润,变化丰富。

章法上行距很宽,显得萧散疏朗,堪称是一幅不拘法则而又无处不存在法则、妩媚秀丽而又俊逸洒脱的草书精品。

3、《送梨帖》:

王献之草书代表作。此帖不像《中秋帖》、《鹅群帖》那样字与字之间多有连笔,而几乎字字独立,但又笔意贯通,从“今”字起笔一贯到底,折、搭承接有序,形断意连。

如“今”字的收笔为出锋向左下,“送”字的起笔为搭锋顺入,以承上字。笔画尽管收笔分明,但气势却如山泉出谷,奔腾倾泻不可遏止。

小楷的没有收到过,但是我第一次收到情书是初二的时候,当时给我写情书的男生成绩挺好的,跟我在班上算是竞争对手,平常我根本不会注意他,但是自从收到他的情书之后,我就开始注意他了,就像是有的时候上课会看他几眼什么的。但是后来上高中后,收了几次情书之后,基本别人给我表白啥的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钟繇小楷经典作品如下:

1、钟繇《宣示表》故宫藏本

2、钟繇小楷《贺捷表》

3、钟繇小楷《力命表》

4、钟繇《常患帖》

5、钟繇《还示帖》

6、钟繇《荐季直表》

7、钟繇《白骑帖》

8、钟繇《雪寒帖》

9、钟繇《墓田丙舍帖》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人,东汉末至三国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后被曹操委以重任。

王宠的小楷传世墨迹也比较丰富,像《南华真经》、《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游包山集》、《雪赋》、《月赋》等等。王宠写于不同时期的小楷作品,面貌也不同。

简介

王宠的小楷临习之作也非常精彩,像他的《临黄庭经》、《临乐毅论》,虽然名为临习,其实个人面貌已比较明显。纵向取势,既有右军的古朴浑厚,静穆自然,又有个人的意趣,笔画上富于变化,字体错落有致、奇正相合,笔势外拓,有着活泼泼的生气。

整体来说,王宠的小楷别有一种风味在,用笔古朴,点画浑厚,筋骨内含,清雅静穆,有天真烂漫,也有古朴丰茂,富于机变,神韵超逸,深得钟王神韵。虽然我也特别欣赏王宠的小楷,但目前并没有做为自己临习小楷的范本,过一段时间会专注临习。

如下:

1、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仅存十三行,所以这个碑帖在书法界就被称为《十三行》,虚和简静,灵秀流美。被称为是小楷极则,小楷书法中的一个经典。

2、钟绍京《灵飞经》,唐朝佛教道教都比较昌盛,印刷术需要大量的佛经,于是抄经体书法应运而生,然而抄经体书法里良莠不齐,这个灵飞经就是抄经体书法的代表作,清朝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形容《灵飞经》之美“如新莺歌白啭之声”。

小楷为什么被喜欢?

小楷个头虽浓缩了,但是美起来,动人心魄的力量不亚于榜书、摩崖。

历史上的小楷,总共可分为两类,用老百姓的话说,一种是胖的,一种是瘦的。胖的代表是钟繇,其传人有祝枝山、王宠、傅山、刘墉;瘦的代表是王献之、灵飞经、赵孟、文徵明、溥儒……

总的来说,胖的古朴,散淡,瘦的精致,优雅。

文征明小楷代表作是:《琴赋》《草堂十志》《千字文》

文徵明书法,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小楷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笔划婉转,节奏缓和。

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欣赏文征明三大小楷代表作《琴赋》《草堂十志》《千字文》。

他的小楷《盘谷叙》:

整体上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让人一下忘记所有的烦恼,犹如身处大自然中那种开阔之感,让人陶醉,让人忘乎所以,用笔独到,行笔稳健,始终透着一股忘我的境界。

字体舒朗开阔,落落大方,没有一丝拘束之感,点画上不仅是规整,更多的是老辣,舒展飘逸,比大王的《黄庭经》还要妍美,笔笔有法,字字严谨,还有一丝的行书笔意,让人一上眼就喜欢。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创作的书法作品有非常高的艺术特色与价值。王羲之创作出来的小楷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我整理的东晋王羲之好看的小楷书法作品。

东晋王羲之经典的小楷书法

 王羲之(303-361),中国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王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在住址存于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兰山区,受其影响命名了洗砚池街,且王羲之故居就在洗砚池街上。

王羲之漂亮的小楷书法作品欣赏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初月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兰亭序局部(20张)为历代书法飞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推崇备至,因而他享有“书圣”的美誉。

王羲之书法的学习高潮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游包山集》是王宠小楷代表作。

明代书法家的王宠《游包山集》又被称为《游包山诗集》。该著作为纸本,上海博物馆个人收藏。纵约22公分,横约324公分。卷内录诗25首。

均常见于《雅宜山集》此卷为王宠34岁时所书。是王宠小楷的经典作品。行笔惰到。字形尺寸摇缀生姿。古朴中自得妍巧。韵致博然。婉丽道媚称得上精典。

王宠个人简介:

王宠(1494-1533),明代书法家,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江苏苏州)人。邑诸生,贡入太学。才华横溢,工撰写,善山水,花鸟鱼虫。诗文名誉很高,尤以书名噪一时,书善小楷书法,行草书尤其精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602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